教育範文讀後感

(精華)名人傳讀後感3篇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名人傳讀後感3篇

名人傳讀後感1

能夠被羅曼·羅蘭稱之爲英雄的,是一些心靈偉大的人。而他把首席的位置給予了堅強而純潔的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他學習,之後母親因肺病去世。從小,貝多芬就開始與命運抗爭。雖然貝多芬的童年悲慘,但是,他對童年總是充滿完美的回憶——被稱爲“父親”的萊茵河給了他無窮的思想和力量。

當貝多芬意識到自己的志向所在,開始對生活有信心時,命運的魔爪已慢慢伸向他。耳朵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我認爲,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樣,能夠讓他更專心作曲,不再受世俗干擾,寫出來的曲子更有深度,給人以生活啓示。值得讓人去靜靜地聽,靜靜地去品味。因爲,這是貝多芬用“心”觀察世界和思考人生而寫出的曲子,注入了自己的感受在其中。是的,倔強的貝多芬並沒有向命運屈服,獨自承受這個祕密,把自己的感受注入到音樂之中。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

就在貝多芬最輝煌的時候,幸運的同時也帶來了杯具不幸的感情、身體的疾病、淒涼的遭遇、痛心的親情把貝多芬折磨得千瘡百孔。貝多芬在內心深處吶喊着,鬥爭着。此後世俗的社會已沒有了他的立足點,他只有從他深愛的音樂世界中尋找生命的.快樂。最後,《第九交響樂》這一偉大的作品最後降臨了,它是苦難磨礪的結果。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雪在大風中飄落,爲貝多芬奏響了《命運交響曲》的尾聲……

正如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一個有貧困、殘疾、孤獨和痛苦鑄就的偉人。他是一切承受苦難而又不甘平庸、奮鬥不息的人們最後的朋友與知己。聽着貝多芬的音樂,感受到了,貝多芬用一生詮釋了音樂的最高境界。他以自己的苦難在譜寫着歡樂。

貝多芬把藝術奉獻給了“可憐的人類”,感受着貝多芬的自尊、自傲與自豪,我被貝多芬深深感染了。當我遇到挫折時,我會勇敢的應對它,只有透過我自己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貝多芬的人生啓示我們只要你有人格和尊嚴,敢於扼住命運的喉嚨,你的人生同樣會精彩紛呈!

名人傳讀後感2

羅曼·羅蘭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她的《名人傳》最爲著名。近期,我閱讀了這部經典的名著。

羅曼·羅蘭作爲一名法國人道主義作家,以感人至深的筆墨,道出了這三位巨人不屈的精神和桀驁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貝多芬。這三人經歷並不相同,又似乎相同,那就是他們內在的精神。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精神,面對挫折和困境,他們堅韌不拔,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們命運坎坷,但又一次次爬起,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堅持着,直至他們歸去自己心中的淨土。

整本書中,《貝多芬傳》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貝多芬是一名享譽世界的古典音樂家,可有誰能想到這竟會是一個聾子?音樂存在於他的腦海中,內心的音樂,特別清晰、悅耳。他的心聆聽到了一種天籟之音,所以,他才能不斷創作出優秀的曲目,爲後人所敬仰。我深深折服於他,命運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可他終究還是扼住了命運的喉嚨!當那《命運交響曲》又一次再現,我的心已被震撼。

父親告訴我,讀人物傳記不僅僅要了解人物的生平,更要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東西,併爲己所用。我對父親的話深有感觸。在今天這個人氣躁動的時代,有多少人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透徹的瞭解一個人?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燈紅酒綠,不是歌舞昇平,而應該認識偉人,學習他們的道德品質。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一絲略顯消極的話語,可我們畢竟要認識到,這種偉大的精神是一個國家興亡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拋棄浮華,留下沉穩,在這個大的時代浪潮中,掀起狂瀾,讓後人也爲我們驚歎,讓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就!

偉人如良師,偉人如益友,偉人如好書,偉人就像一個個里程碑,給我們留下前進的標記。偉人的光芒璀璨,偉人的光芒無限。

就讓這光芒照亮我們的生命,照進一片春天!

名人傳讀後感3

中國有一個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的人,不僅要有超凡才華、更要有堅韌不拔,"扼住命運咽喉"的意志。《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這句古訓。

作者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的偉大人物。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偉大的心魂猶如崇山峻嶺,我不能說普通人都該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該去峯頂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之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將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這是作者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的末尾,向閱讀這本書的世代讀者發出的呼喊,也是他寫作《名人傳》的根本目的。

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暑假作業,被一題困住了,我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來,我開始心煩氣躁,便關上作業,隨手拿了《名人傳》看起來,慢慢地,我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便愛不釋手。隨後,我的心開始平靜下來。

我又打開作業本,開始重新做那道我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到的題目,這一次,沒有用幾分鐘,就寫出來了,真神奇!

原來,《名人傳》是這樣的一本書: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當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找出來翻讀一下,你就會重新獲得勇氣和力量。

作者羅曼·羅蘭的目的並不是歷史和考據,他的目的是要給那些陷入絕望的靈魂以慰藉,看,超越痛苦抵達幸福的道路在這裏,百年前,我們崇敬的大師們已做出了無謂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用痛苦換來歡樂”的精神;學習米開朗琪羅的“人,生來是爲了奮鬥”的自我砥礪和預言;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人皆是我的兄弟,馬車伕也是,農奴也是”的博大襟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