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是清朝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先生所寫,《紅樓夢》的基調是一個悲劇,生動的刻畫了賈府從繁榮到衰敗的過程,我想《紅樓夢》不僅是從側面反映了曹雪芹在生活中的真寫照,而且反映了社會的現實。

《紅樓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著名的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對於中國的文學名著《紅樓夢》有非常高的評價,他曾說,《紅樓夢》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從中,就可以看出《紅樓夢》的文學的造詣,其中的人物同樣刻畫的栩栩如生,其中王熙鳳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說道王熙鳳,首先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集美麗聰明和姦詐狡猾集一身。她作爲賈府的管家,地位可以說僅次於賈母之下,因此,她在賈府中有極高的威望。王熙鳳可謂是把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如在《紅樓夢》第三回中說道榮國府收養了林黛玉,王熙鳳的言行舉止中,可謂是把她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在《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中提到了賈璉偷娶尤二姐東窗事發,王熙鳳先是做盡了好人,然後在顯示出了奸滑狡詐的本事,她打鬧寧國府,狀告尤二姐,最後使得尤二姐選擇吞金自殺。王熙鳳費盡心機苦苦的經營的賈府,目的就是想從中撈取好處,但是她殊不知,最後,她親手經營的大廈的崩塌是由她自己所導致的,這可謂是王熙鳳的悲劇。

從人物描寫的角度來看王熙鳳,在《紅樓夢》中,對於王熙鳳的描寫是非常的生動的,可以說,書中對於王熙鳳的'人物的描寫是濃墨重彩的,她出現在哪,哪裏就會有熱鬧。在林黛玉初次見賈母時,賈母把她的外孫女摟在懷裏當成心肝寶貝痛哭時,所有人都“個個斂聲屏氣,嚴肅工整”,但是,有一個人卻從後院笑的出來說道“我來遲些,不曾迎接遠客。”僅僅一句話就能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印象。書中有很多對於王熙鳳的正面的描寫,字裏行間可以看出王熙鳳的艱險,歹毒,潑辣等人物的性格。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從側面中看出王熙鳳的性格特徵,如在王熙鳳的丫鬟對於王熙鳳說:“心裏歹毒,口裏尖快”“嘴甜心哭,兩面三刀”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王熙鳳的人物性格。

王熙鳳機關算盡,反算了卿卿性命。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世夢。王熙鳳越是能幹,賈府就衰敗的越快。《紅樓夢》是悲劇的基調,所以,從對於王熙鳳這一個人物的刻畫中就可以看出《紅樓夢》是一部經典,王熙鳳與其中任何一個人物的關係,不管是聯結,或是矛盾,都反應了複雜的人際關係。

總之,《紅樓夢》非常值得一看,它可以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體驗人生的悲歡。我們一定要通過品讀國學經典,從而感悟人生之道。

《紅樓夢》讀後感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粗粗的看一遍,只覺得裏面的人們哭哭啼啼,非常令人厭煩,細細的品味,卻品出許多道理。鼻子,酸了,心,早已酸了。

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人物是寶釵和黛玉。寶釵很會做人,處事周到,看到別人沒新衣服,她就把衣服給她穿。而黛玉很聰明,把問題看得非常清楚,作詩非常得有靈性。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黛玉了。許多人都說她多愁善感,我也有些感覺,但是,我還是說不出的喜歡黛玉。我認爲寶玉、黛玉就是天生的'一對兒。

而我最討厭賈母。是她,使得許多悲劇產生。她定了寶玉娶寶釵的親事,使黛玉抱恨而亡、寶玉絕望出家,寶釵孤獨守寡。

我比較喜歡“結詩社吃螃蟹”這一節,每當看到這一章節,我總能感受到他們那種歡快的感覺,讓我也輕輕一笑。

這個章節裏,有一個情景體現了寶玉對黛玉的深厚情誼。當李紈讓寶釵第一名、黛玉第二名的時候,寶玉道“只是蘅蕪君(寶釵)和瀟湘妃子(黛玉)的那兩首還要再看看”,可見寶玉心裏更希望黛玉得第一,讓我真切感受到寶黛二人的志同道合。

第二次作詩時,作者把景物生動地描寫了出來,描寫丫頭們、主子們吃飯的熱鬧場景,讓人彷彿看見了一般。鳳姐一邊逗賈母開心,一邊與丫頭們談笑風生,氣氛很好。並且把他們的喜好寫了出來,細細品讀黛玉的詩,你就可以感受到黛玉的性情。

讀了“湘雲快嘴黛玉惱”這一章節,我也體會到了很多。

第一,寶玉與黛玉在一起非常快樂,他爲了不讓黛玉睡出病來,就和黛玉躺着說話,逗黛玉高興。他們的一個情節特別好玩,寶玉講了一個小老鼠與香芋的故事,最後一句是說黛玉是“香玉”,黛玉聽後,馬上就來擰他。原來,寶玉是想說黛玉是一塊很香的玉,可黛玉卻聽成了能吃的香芋,於是鬧出了笑話。

第二,史湘雲幽默,心直口快,她被黛玉說是咬舌頭說話的,於是她說:“我只保佑明兒你遇上個咬舌的林姐夫,天天讓你去聽‘愛’‘厄’去”引得衆人大笑。但是她豪爽、口快,也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別人,比如她把黛玉比作戲子,黛玉很氣憤,黛玉因此還和寶玉斗氣,讓寶玉也難過極了。

第三,黛玉有些小心眼,很喜歡鑽牛角尖。寶玉要去看史湘雲,因爲之前在寶釵那裏,於是來晚了點,黛玉馬上冷笑着說:“我說呢,幸虧在那裏絆住了,不然早飛來了。”然後生氣回房,寶玉還沒來得及與她解釋,不巧又被人叫去了,黛玉就一個人生悶氣。在我看來,有一點小題大做。

現在我想到黛玉的身世,賈府的繁榮到衰敗,園中那些小姐的開心到最後的被迫分離,總是輕輕的感嘆一聲。

《紅樓夢》讀後感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近年來“紅學熱”風頭漸盛,對於《紅樓》評說,百家爭鳴,衆說紛紜,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讀《紅樓夢》,心中亦是感慨良多。

《紅樓夢》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爲背景展開,表面上看去是講榮寧二府一大家子的鶯鶯燕燕,吟詩作對、筵席應酬,觥籌交錯的奢靡日常,深入挖掘便可見此乃一個家族的衰敗史。一切的一切,皆是在封建制度這個背景板下逐漸被荼毒侵蝕掉的。其中亦有風流,以賈寶玉,林黛玉二人愛情爲中心的愛情悲劇爲中心貫穿始終,這既是二人的悲劇,也是家族的悲劇,亦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我於紅樓概況,止言於此。

爭什麼,樂什麼,哭什麼,痛什麼,掙扎什麼,又放不下什麼。眼觀盡世間滄桑,心味人世淒涼。《紅樓夢》中哪個人物的命運不是如此?這其中我最欣賞黛玉。一爲其美,二爲其才。甫一出場,便是如衆星捧月般的存在。“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不張揚,不明豔,雖嬌弱,卻自有三分韻味。然,再貌美也抵不過寄人籬下的可憐身份。這讓她骨子裏的愁更進一步有了安放之處。便如那一首《葬花吟》,作者哽咽,聽者動容。“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說不盡的愁緒,抹不幹的淚痕。“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她寄人籬下又何嘗不是如此。“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字字泣血,句句剜心,人們在驚歎其才的同時,想到其身世,也不由得平添幾分傷感。也難怪寶玉聽後“一時癡了,悲不自勝”。

讀過《紅樓夢》的讀者,對王熙鳳的'看法大都是兩面三刀,心狠手辣的角色。但我卻不這麼認爲。她爲人潑辣這的確不假,但她的乾脆利落、處事幹練,即便是男兒也不遑多讓。秦可卿去世後的一干事情都是王熙鳳一手操辦,絲毫沒有女兒家的扭扭捏捏。再如後來賈璉後來納了尤二姐,她卻沒有直接上門,軟刀子殺人,最後逼得尤二姐吞金自盡。雖然她不是什麼大善之人,卻也不是十惡不赦的罪人。倘若不是有她這個“女強人”撐着,榮寧二府恐怕是衰敗的要更早。說實話,我更欣賞她身上的男兒氣概,大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勢頭,最後落得個病死的下場,既讓人出了一口氣,又不無可悲。想那恍若神妃仙子的人兒,卻病的只剩一具枯骨,這大概,便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席慕蓉曾寫道:“我們都是戲子,在別人的故事裏流着自己的眼淚。”看《紅樓夢》的故事,感同身受,喜他人之喜,悲他人之悲。“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可嘆,可悲!

《紅樓夢》讀後感4

《紅樓夢》是一部精彩的優秀著作,是我國文壇上一顆閃亮耀眼的恆星。它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這本書主要描繪了賈府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和薛寶釵等人之間的生活故事,細緻地說出了他們之間美好感人的經歷,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興衰。

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絳珠仙草,爲報神瑛侍者澆灌之恩,遂下凡用一生的眼淚相報。

林黛玉美若天仙,多愁善感。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是《紅樓夢》中對下凡人間林黛玉的描述,書中還寫道“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便可以想象出這樣一位柔弱無骨、感情豐富的女子。她靜若處子,驚若翩鴻,儀態萬方。她那極具個人特質的“罥煙眉”“含露目”以及那如姣花照水的靜態美、似弱柳扶風的動態美,是一種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古典女性美。

林黛玉心思玲瓏,細心無比。

人們都說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其實她也關注柴米油鹽。她見識了探春理家及大觀園承包後,由此聯想到賈府的將來,對寶玉發出這樣的感慨:“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聽後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一個很有危機意識,一個幻想天真;一個洞徹事理,一個卻盲目自信。這是黛玉思考人生和謀劃生活的表現。

林黛玉伶牙俐齒,聰明好學。

正如薛寶釵所說:“她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劉姥姥參觀瀟湘館,那滿架滿牆的`書讓她一直以爲是“那位哥兒”的書房。賈母笑着告訴她,那是她外孫女兒的臥室。賈母的話,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黛玉才華的讚許和炫耀。香菱向其學詩,黛玉隨手就可以抽出李白、王維的詩集給她,並且說了一些相當“懂行”的話。林黛玉的詩作新穎別緻、風流飄灑,構思新奇,她的詩不僅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她的“菊花詩”,連詠三首,連中三元,藝壓羣芳,一舉奪魁。《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代表作,她顧影自憐,感懷身世;滿腹惆悵,無限感慨;字字血淚,如泣如訴。她用詩詞發泄自己的痛苦與悲憤,她用詩詞書寫命運與愛情,同時她還在用詩詞爲自己縫製生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首詩讓人禁不住融入這濃濃的、哀傷的氛圍之中去。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林黛玉的藝術形象已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人們。對於這個天下掉下的林妹妹,猶如唐宣宗和香嚴閒禪師合創的“瀑布”一般:“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紅樓夢》讀後感5

讀罷《紅樓夢》,已是深夜,我不知該如何表述自己複雜的感受,那種感覺,像是湛然寂靜,又像是迷離恍惚。榮寧二府家破人亡,紅粉麗人香消玉殞,霎那間,一切宛若散場後的電影院,一片漆黑,一片蕭涼。

“罵鳳姐,恨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合上《紅樓》,卻發現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女子,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她爲整個家族操勞,卻因爲心裏歹毒,口裏尖快,沒有誰愛戴她。別人給她的評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的確,她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於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特權。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絝子弟死有餘辜,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弄權鐵檻寺”爲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財主的女兒和長安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極度貪婪,除了索取賄賂外,還靠着遲發公費月例放債,光這一項就翻出幾百甚至上千的銀子的梯己利錢來。抄家時,從她屋子裏就抄出五七萬金和一箱借券。每當讀到這些情節,我都會覺得,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確實可恨。

她曾公然宣稱:“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但她也像一般的婦女一樣,也供瘟神,給女兒起名求福祉。她的確很精明,但費盡心機所追求的愛情落了空,她奄奄一息時,平兒求賈璉給她請個大夫,賈璉卻啐道:“我的性命還不保,我還管他麼!”有人說王熙鳳的慘痛結局是自食惡果,自作自受。或許是吧。但我還會爲這個倔強好強的女子嘆惋。我覺得,人生一世,只不過是一場旅行,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客,所有的棲居都是暫時的.,就連生命,都要歸還給日月經天的自然。王熙鳳啊王熙鳳,你這是何必呢,佔有再多的財物,攀上再高的地位,你也無法擁有內心的安寧,享受生活的安然平和啊!

《紅樓夢》結尾的那四句偈語,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流轉,“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正如王熙鳳最後嘆息,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是啊,水滿則溢,月盈則缺,誰也躲不過,興盛衰亡的輪迴。但人有時總那麼貪婪,總是“身後有餘忘縮手”卻不知道,美好的東西是會在貪慾中走失。及至“眼前無路想回頭”之時才恍然大悟,那些本該安寧祥和的歲月,卻一去不返,任怎樣敲門,怎樣借茶問路,都再也不會,看見門裏探出一張桃花笑臉來。那所大宅子裏的熱鬧非凡,珠光寶氣,勾心鬥角,卿卿我我,都如一場夢,最後,幾近虛無。

紅樓一夢,香豔浮華都已不再,唯餘一絲寂寞的氣息和一段傳世的故事,世事無常,塵世的大舞臺上,卻總也免不了這最後一幕——燈熄人寂。

《紅樓夢》讀後感6

金陵十二釵中林黛玉和薛寶釵可謂是大放異彩的二人了,但最後也都是以悲劇收尾。從“金陵十二釵”正冊的頭一首詩開始就註定了林黛玉、薛寶釵的悲慘命運。“玉帶林中掛”預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單飄零, “金簪雪裏埋”註定了薛寶釵一輩子葬送在封建社會中,不得其所。

一個是瀟湘無暇,一個是蘅蕪仙葩。

在人們眼中,林黛玉是一個這樣的人:兩灣似蹙非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嫺靜似皎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弱女子,病美人,可憐可愛。而薛寶釵“"頭上挽着漆黑有光的髻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面若銀盆,眼如水杏,安分隨時,自守雲拙。標準賢妻良母的形象,是大家閨秀,氣態不凡,更是封建社會中男性的擇偶標準。也許因爲如此,令後來賈母更喜歡寶釵而非黛玉。黛玉像個瓷娃娃,讓整個賈府疼着、惜着;寶釵就像一個翡翠,高貴得體,她的雍容華貴、細心聰明能爲賈家撐起半邊天。論外貌兩人都是絕世佳人,但論氣質,則黛玉活出真性情孤高自傲。寶敘則處世圓滑,言行舉止顧全大局。在封建社會中,無疑寶釵的性子更勝一籌。

一個芙蓉傲岸,一個牡丹雍容。

芙蓉沒有豔麗的色彩,沒有撲鼻的芳香,那般的清高,那般的孤傲。牡丹則是富貴的象徵。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的華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富貴人家都愛上了這羣芳之首——牡丹。黛玉如芙蓉,寶釵如牡丹,是再適合不過了。看《紅樓夢》的`人皆知,林黛玉說話只隨性子,不管別人愛聽不愛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容他人說一點不是,動不動就鬧得梨花帶雨。相比之下,寶釵爲人隨和,穩重和平,就像王夫人逼死金釧兒一事上,寶釵不僅爲王夫人解託,還想出了用財物打發金釧兒家人一法子,寶釵將她圓滑的處事手段展露無遺,平時對待下人也是鬆緊有度,既不過親也不過疏, 事不關己,明哲保身。她們一個觀看人情世道,春月秋風,一個卻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命途多舛誰能異?

黛玉與寶玉是青梅竹馬,朝夕相處,暗生情愫,但最終不能相守。最終成爲寶二奶奶的是比黛玉遲來且關係更疏的寶釵。命運總是如此難測,偏偏讓她們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局,落得個泣前塵嘆無緣,魂散銷香的下場。她們的緣起緣滅都因一個寶玉。宿命依舊是宿命,躲不過,逃不過。

黛玉和寶釵都是封建齒輪下的犧牲品,犧牲的是幽魂,葬送的是幸福。她們就是一個悲劇。

《紅樓夢》讀後感7

說起《紅樓夢》,我與它的結識遠遠遲於《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也許是偏見吧,我總認爲它不適合我們這幫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孩看。所以每次在書店閒逛時,只要看到書架上擺着的《紅樓夢》,我總是不屑一顧,更不消說拿到手上翻看幾頁了。沒想到,今年寒假,班主任吳老師居然佈置我們看《紅樓夢》。剛開始,我抱着十二分的不情願,可是“師名難違啊!”誰叫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呢,爲了保住我的“尖子生”寶座,我就捨命讀《紅樓夢》嘍。

第一天接觸《紅樓夢》,我拿出書店購來的青少年版,一下子囫圇吞棗“看”完了。一天下來,我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媽媽聽說了,笑笑說:“看《紅樓夢》,就得看原著,細細看,慢慢品,一目十行地看青少年版的沒有用。”說着,媽媽變戲法似的拿出了舊版的《紅樓夢》,我吃驚得張大了嘴,大得可以塞進一個雞蛋。好傢伙!有四冊,每本和語文書差不了多少,足有兩釐米厚!媽媽抽出第一本,翻開了第一回,教我怎麼看。

聽了媽媽的一番經驗介紹後,我自負地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讀《紅樓夢》的竅門了,於是耐着性子“重操舊業”。這一回,我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但還是沒看懂。單單書裏的一些生僻字就令我大費周章,比如“甄”我居然猜是“piáo”,結果一查字典,才知道自己是大錯特錯。一回書看下來,花在查字典上的時間就“不計其數”了。我不由得對媽媽所教授的方法產生了質疑:如此一來,這四本《紅樓夢》,我究竟要看到何年何月纔是個盡頭呢?

正在我一籌莫展時,全家人使盡了渾身解數來幫助我。時逢大伯來漳州過年,他聽說我正爲看不懂《紅樓夢》而發愁,立馬對我進行了一番指導,他幫我分析了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以及每個人物姓名的含義;爺爺送我一本《漫步大觀園》,以示對我讀《紅樓夢》的支持;媽媽去圖書館借來兩本書,一本分析了《紅樓夢》裏所有的詩詞,另一本解讀了《紅樓夢》中大部分的人物性格。有了這個“智囊團”的強有力支持,我看《紅樓夢》那可就得心應手了。

現在,我對《紅樓夢》的喜愛程度成倍躥升,一沒事,我就看它幾回,讀讀裏面的.詩詞。“功夫不負有心人”,至今我已經會背誦、理解金陵十二釵判詞以及《好了歌》了。每次老師問起《紅樓夢》的考題,我那流利的回答總能贏得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他們還送了我一頂“紅學專家”的高帽,這讓我小小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如此一來,我愈發不可收拾地癡迷上《紅樓夢》。現在一到晚上,做完作業,拿起筆和一本《紅樓夢》上牀已是我的必修功課。

喜歡歸喜歡,但正如媽媽所說,我這個年紀還不能完全讀懂這部名著。可我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深入,終有一天,我完全有能力攻克這部名著。我期待着早日當上名副其實的“紅學專家”,你說,這個日子還遠嗎?

《紅樓夢》讀後感8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含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爲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爲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爲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爲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欺負和對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爲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露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風俗與良好教養與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當時的人們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後感9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獨,走過無知,走過稚嫩,多少次執子之手,便忘卻塵寰,直到“滴殘紫塞風前淚,驚破紅樓夢裏心”。

初讀《紅樓夢》,如同管中窺月,只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歡離合,無論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還是到最後的黛玉焚稿、寶玉哭靈,都體現出他們的真摯的幸福卻又照化弄人。待讀到紅樓兒女們的香消玉損,每每眼空蓄淚,才知曉人間不只是美好。還有那樣一座奼紫嫣紅的大觀園,雖然終究也不是人間天堂,卻至少隔斷了許多園外的骯髒。可是當園外的勢力一點點侵入園內,便是無可挽救的悲劇的開場。園內園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離鄉怨,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苑,直至賈寶玉懸崖撒手遺紅怨,唯與作者共掬一把熱淚灑於閨閣之中。在很多時候,我總是覺得賈寶玉最終的出世是因爲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是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爲了避禍,也許是無法承受。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一部《紅樓夢》,有多少作者的自傷。情癡抱恨長,是一個家族興亡血淚,在這其中又有多多少少無可奈何啊。唐太宗的一句“以歷史爲鏡,可以知興替。”誰知千年後的一部《紅樓夢》也道出了其興替。在隱隱約約中,我也或多或少讀出了多少堂堂鬚眉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美畫卷都被裹挾其中,飛鳥各投林,一番夢幻之後的“假語村言”又寄託着多多少少真摯的哀思呢?

衰落的賈府是不可逆的現實,同樣也曾是作者頭頂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觀園中無數靈動的紅顏,大多隻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讀《紅樓夢》之後,才知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戰爭,晴雯與襲人的戰爭,都是現實與理想的不可調和。而黛玉的風流婉轉,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寶釵的經濟學問,襲人的溫柔和順,卻又是現實的閨閣塵緣。於是就知道了,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現實的許多的弊漏卻又根深蒂固,欲罷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難行卻至死不渝。理想與現實在此衝突,現實多弊卻根深蒂固;理想難行卻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變黑暗的現實?“質本潔來又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這纔是最深的悲劇,纔是作者最大的苦悶。

當我合上書頁,人去,樓空,青山依舊,夕陽殘紅。細細咀嚼書中那歲月的故事,年齡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紅樓的陪伴下,凝望,成長……

親愛的紅樓夢,是你,一點一滴地教會了我關於悲劇,關於美,關於理想,關於夢……

《紅樓夢》讀後感10

容華謝後,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題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她是嫋娜的瀟湘妃子,曹雪芹將她比擬爲西施式的清瘦之美。她是黛玉,優雅若清水芙蓉,嫺靜似嬌花映水,聖潔如空谷幽蘭。她素淡雅靜,不以脂粉和珠翠加以裝飾。黛玉,削肩細腰,身材修長,卻偏偏患有“不足之症”,弱不禁風,病態柔弱。

黛玉的母親早逝,因家道衰落,自小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黛玉天性自雲守拙、多愁善感,保持着憂愁哀傷之態。她喜聚不喜散,不善交際也不會奉承,她就是這樣落拓孤傲的女子,卻被他人說成“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所以她不及寶釵那般深得人心,面對他人的非議,她只能啞然作罷,然後顧影自憐。黛玉是悲觀主義者,她傷情葬花、抑鬱驚夢、悲痛絕食、焚詩斷情、含淚歸天……一幕幕情節,浸染了她多少傷心淚,在那座金雕玉砌、富麗堂皇的大觀園裏,她終日鬱鬱寡歡。而她的淚,只落給寶玉一人,唯有寶玉懂她那繾綣的哀傷。黛玉是含着怨恨、無奈、悲痛、絕望的.淚水亡逝的,她在世間徒留了太多遺憾和不甘,死後也沒能釋然。

黛玉的苦,是天性所使,讓萬千讀者感傷落淚。她用悽美的愛情,演繹了悲慘的命運。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她是嫵媚的蘅蕪君,曹雪芹將她比擬爲楊貴妃式的豐豔之美。她是寶釵,清逸婉麗,溫柔飄逸,文雅靜肅,被譽爲“羣芳之冠”。她肌骨豐澤瑩潤,舉止端莊嫺雅,且沒有黛玉那份嬌弱的病態,與楊貴妃的風韻不差毫分。

寶釵出生在豪奢富裕的薛府,這使她做人處事都具備大家閨秀的風範。她隨分從時,品格端方。曹雪芹說她有着“豁達的胸襟,超出常人的涵養”,她的溫和與沉穩是賈府上下有目共睹的。寶釵不會爲了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同黛玉那般愛爭風吃醋,所以十分能籠絡人心,最能圓滑世故,賈母和王夫人對她更是疼愛有加。寶釵恪守封建婦德,傳統安分,對長輩言聽計從,並痛恨傷風敗俗之人。所以縱然自己深愛着寶玉,也要把情感壓抑在心底。陰差陽錯。黛玉、寶玉的相愛得不到長輩的成全,寶釵嫁給了寶玉。他們成親那晚,黛玉淚盡歸天了。自此,寶玉終日悶悶不樂,失魂落魄。寶釵最爲愁苦,本以爲能有一段美麗的愛情。不料,寶玉對自己冷若冰霜,對黛玉念念不忘。寶釵終究守不住寶玉,寶玉還是離去了,一走了之,杳無音信。

寶釵的苦,是社會所使,讓萬千讀者扼腕嘆息。她用華麗的婚姻,譜寫了不幸的一生。

大觀園裏的愛情註定是個悲劇。她們都被情所傷,爲愛受苦。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她們都是令人憐惜和疼愛的女子,在紅樓中夢一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尾記

《紅樓夢》讀後感11

那個時代,永久都留下了一段銘肌鏤骨的愛情,在那最終一抹餘暉中,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懷念。我悄悄翻開書本,無盡的思緒又滾滾而來。初讀紅樓夢,我僅僅對人物有一個概念;再細品紅樓,被裏邊的愛情故事所感動。裏邊的愛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懾我的,就是寶黛的癡戀。

他們倆的愛情在這喧囂、富有的賈府中顯得多麼純真,從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是那麼的天然和純真。哪一個讀紅樓夢的人不被他們之間的情真意切所感動?可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苦楚的代名詞。黛玉性情裏獨有的背叛和孤僻,以及對塵俗的嗤之以鼻,在衆姐妹中顯得如此特立獨行,與衆不同。

對男人的討厭,不畏世人言語的葬花,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一直固執着自己的那份純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們都說你傲,你真的傲嗎?在我的眼裏你的畫中有詩,靈秀慧黠,都是你共同的標誌,你常常與姐妹們喝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華逼人,藝壓羣芳。連八斗之才的賈妃都說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仍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蒼涼,花氣溫順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你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可你的身世,即便你的身份是賈母的外孫女,即便你帶着富有的光環,可也掩蓋不了你仰人鼻息的現實,這注定了你孤苦無依的命運,多愁善感的性情。所以我只能無法着你“天止境,何處有香丘”,悲痛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你,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蒼涼結局。‘試看春殘花落盡,就是美女老死時。一朝春盡美女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花詞真的是你今日的結局嗎?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位置和本身的窩囊是悲慘劇的原因,還不如說是以元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這萬惡的封建社會啊,使陰間的烈火不斷在每個人的身邊焚燒,苦不堪言,思維的細小火花在無情冷酷中平息,平息。

黛玉的思維正在前進時,一場荒誕可笑的婚約把她推進了逝世的深淵;寶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血,女性是水做的骨血,我看了女性便覺得清新,看見男人便覺得渾臭逼人’令人看到了期望的光亮,可這光亮的力氣實在太小了,活生生被這漆黑的力氣吞沒了。當血淚撒盡的曹公回身面臨不堪回首的前史,怎能不宣佈“滿紙荒誕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我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見不得悲慘劇,我也曾爲黛玉的結局惱過,恨過,哭過。

可是,細細想來,關於黛玉這樣一個軟弱的少女來說,死,是她的擺脫,是她全部悲慘劇的完結,是她的美好。或許愛情在時間短的瞬間是美麗的,是浪漫的,但全部就如焰火相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何須執着。有時候,時間短也是美麗的。悄悄合上書本,不知不覺已是淚如泉涌……

《紅樓夢》讀後感12

中國有着輝煌燦爛的文化,有着無數經典的文學作品,而《紅樓夢》是世界文學殿堂的奇葩,是世界文化的燦爛瑰寶,是我們的文學寶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閱它,並理解它所表達的深意。

曹雪芹作爲一個落沒大家族的子弟,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子突然轉變爲家徒四壁的窮人,他體會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暖。從他的描繪中我們可以在《紅樓夢》中找尋它的實際價值,從中找到我們這個時代所需的東西。

賈寶玉作爲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族公子哥,在外人看來應該是個傲氣冷漠的人,卻會說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氣逼人”這種話。雖說嬌生慣養有點小脾氣,但對女子卻是極好的。他會因爲林妹妹心情不好而放下架子去哄人;會因爲對自己的丫鬟發了脾氣而去道歉;會拿出一箱子名貴扇子給晴雯撕,就只因爲她喜歡撕扇子。而賈府作爲一個大家族,但是對待外人卻也是十分仁慈的。就比如說劉姥姥。劉姥姥曾兩次到賈府去攀親戚,不但沒有被敷衍對待,反而得到了不少的好東西。雖然說不是人人都是以真心相待,但也沒有仗着家大業大而欺負人。這些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要求做到的.平等。不是一個人要做到平等待人,而是整個社會都要做到。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都要做到平等待人,在實際生活中努力實踐它。

賈雨村作爲一個文墨描寫並不多,卻極其關鍵的人物,他的變化讓人難過。曾作爲一個窮書生的時候,他連上京趕考的錢都沒有,是當時仍富裕的甄士隱給了他銀兩,讓他能去考試。後來他纔可能成爲進士,成爲一方知府。然而他在處理薛蟠打死人並強搶民女這件事上,因爲畏懼四大家族的勢力,而放棄了作爲一個官的應有的品質。且那被強搶的少女是他恩人甄士隱的丟失的女兒,他也沒有幫助這個孤苦伶仃的女孩。他的這些做法,在我們這個時代來說,就是缺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正、法治、誠信和敬業。爲官,賈雨村沒有敬業、公正。爲人,他和那些知實情卻熟視無睹的人一般,沒有誠信待人。這一切,都導致了這個社會的不法治。而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我們不能如此,我們一定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帶髮修行的小道姑妙玉,本來常伴青燈古佛之人該是有一顆大慈之心的人,可她卻爲人尖酸刻薄,傲慢無禮。就拿劉姥姥進大觀園一事來說,當賈母一行人來到道姑們修行的院子,妙玉便差人去上了茶,茶自然是好的。賈母一高興就賞了劉姥姥半杯茶。待大家喝完茶之後,道姑收拾茶具,這妙玉便指着劉姥姥用過的杯子說,這等髒污物就不要了。賈府中身價比她高許多的人都不曾如此,她到是如此。待人和善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千萬不要學這種人的做法。

《紅樓夢》當真一本優秀的作品,我們真該好好學習,體會其中樂趣。

品紅樓,體真情!

《紅樓夢》讀後感13

我恨生前未積緣,詩山書海伴流年無端墜入詩書夢,閱卻三千煩惱文。——題記

曾有人說過,將一本書,擱於小窗,任清風翻閱,亦是流年中的濃醉,醇香而清灑,而於我,獨坐有風的幽窗畔,靜心閒翻,亦是銘在歲月中的驚豔。

世人俱贊《紅樓夢》中詩詞皆佳,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心地讀過,入骨地思過,清淺地訪過曹雪芹的心呢?惟有細細品來,纔會顯出別樣的韻味。

沁芳溪聯曰:“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人贊之妙,妙於何處?此聯不着一個“水”字,但筆起筆落之間,滿紙便溢滿了碧波漾漾。又如詠白海棠,林沁芳溪聯曰:“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人贊之妙,妙於何處?此聯不着一個“水”字,但筆起筆落之間,滿紙便溢滿了碧波漾漾。又如詠白海棠,林黛玉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被多少讀者奉爲絕唱,此詩之風骨,三分柔情七分愁,字字叩心,彷彿那一株白海棠就在那裏,素白如雪,又凝了淡淡的幽怨,彷彿林黛玉也就在那裏,如芙蓉含露,眉宇間是化不開的憂愁。反觀詠絮之詞,薛寶釵詞尾雲:“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短短十個字,卻是字字珠璣,完美概括了薛寶釵的人物心性。人曰:“以我手,寫我心。”然而曹雪芹,一生築一夢,“以我手,寫衆心。”卻亦能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境界。縱有“增刪五次,批閱十載”的用心,卻更因曹雪芹廣覽羣書,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書,都是他的“掌上花,心頭好”,所以,這一夢,纔會穿越百年,令多少人沉於夢中,再難醒轉。

再讀《紅樓夢》,又是一番別樣的風景。

《牡丹亭》杜麗娘詞雲:“如花美眷,抵不過似水流年。”多少人爲紅樓女兒的悲苦拿去扼腕嘆息,清靈美玉陷泥淖,如一場戲,猜得着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看似這不是命——若是真正堅強有才,就應當在府中變故之際明哲保身,免受泥淖之污。

然實則這確是命——在吃人的封建禮教下,她們僅會吟風弄月,多愁善感,在家族靡潰之際,所能做的,僅是耳耳,有的流浪四方,無處爲家,有的香消玉殞,魂歸離根,錦繡年華付與斷壁殘垣……

有多少人,沉醉於這一夢中,就這樣眷了一生,唸了一生,反卻韶華空落,生了那滿腹愁腸。只有書讀百遍,其義方得“猶抱琵琶半掩面”,多少人窮極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信手翻書,淺吟而銘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那麼,請託起一本書,無懼於波濤洶涌,自有山水相迎,讀書,緣何?不過箇中冷暖君自知,若有至淳、至真的'氣質與作爲,便可在菲薄的流年,給自己找一方憩息的天地。

瀟湘館聯雲:“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也不知林黛玉獨坐瀟湘幽窗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然而我不必去想,在暖暖的落陽下,只是獨坐一方角落,“幽窗讀罷心已靜。”

《紅樓夢》讀後感14

目光碾過那本紅樓,顯得安然而又沉重。浮塵已在時光中抹去,剩的僅是那存於心底的感受。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對《紅樓夢》中一些人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在以前,我覺得薛寶釵是一個冷酷而又自私的人。可現在想想,她也許比林黛玉更應令人嘆惋。

薛寶釵從小就飽讀詩書,接受着全面而正統的教育,因而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正是這種教育方式,使她舉手投足之間顯露出大家閨秀的風範,成爲一個強者。可是她的人生也因此受到種種限制,甚至連悲喜都不能顯露。縱觀她全書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那些封建禮教的束縛。能做到這樣地步,讓人不得不有欽佩之感。

以前最不喜歡薛寶釵陷害林黛玉的一段,但現在想想,做出這樣的選擇,她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從小生長在貴族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觀念應是深深的印在心中。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對於她來說,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夠去真正的應對。在我看來,她其實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封建的禮教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爲世界本就如此。認爲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爲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必須遵守的孝道。就是這樣一個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書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爲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黛玉之下。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爲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爲過,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正是這些,造就了書中堪稱完美的她,即使是林黛玉,也挑不出她的一絲缺陷。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也終歸成爲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之一:她是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爲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忍心婉言拒絕?更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爲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爲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雖在一開始便規定了悲劇,但這樣的結局,還是會讓衆人嘆惋吧。

《紅樓夢》讀後感15

你說暗香浮動,剎那光芒;後來玉殞瓊碎,疏影橫窗。

寶黛初遇,冥冥中應了前世的約定,兩人驚異對方那熟悉的面容,卻不知,伊是何人?黛玉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若西子勝三分;而寶玉,仍是那個風流倜儻的混世魔王。精緻的飛檐,在風中優雅地翹着,刻着綺麗的花紋,無言傾聽塵世那無休無止的糾葛與喧囂;古典的青瓦靜靜臥在空中,沒有琉璃那麼華麗的色彩,卻在月光下折射出柔軟的質感,等雨滑過時那細膩的視覺。府門口的兩個石獅蹲坐着,凜冽地在無形中製造出氣場,屬於賈家,屬於榮、寧二府永久的威嚴。府宇間雕樑畫棟,院裏園裏更是一片花海。賈家這般奢華,寶玉黛玉都被賈母所寵愛,而府內各人都平平安安,快樂幸福,寶黛二人的這條路就是寬闊的大路,看上去沒有任何險阻與艱辛。

你說窗外海棠,錦屏鴛鴦;後來庭院春深,咫尺畫堂。

寶釵或許是寶玉黛玉的羈絆,黛玉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句詩不知哭癡了多少人,爲黛玉的悲情;寶玉傳帕,“橫也絲來豎也絲”,這兩條半新不舊的手帕,包含的只有思念,是寶玉的深情。寶玉黛玉這一路如此坎坷,路上,陪的人也是走的走,散的'散。元旦探親落寞,因賈政滿腦子的榮華富貴,垂淚見過親人而別。金鋼含恨跳井,因王夫人落後的封建思想,不堪羞辱而化作冤魂。鴛鴦抗婚陰影,因賈郝三妻四妾的腐敗觀念,心理受到沉重陰霾。迎春誤嫁委屈,因賈郝虛榮慕利而又貪財,從此被丈夫打罵。敗俗的封建社會思想已害了不少人,賈府開始由盛轉衰,寶黛身邊的人也漸漸失散,或許這條路的盡頭,是家破人亡。

你說彼岸燈火,心之所向;後來漁舟唱晚,煙雨彷徨。

從寶玉丟玉那一刻起,寶黛二人就即將分離。寶玉開始變得癡狂,而黛玉則是一病不起。寶玉成親,賈府放出風聲新糧是黛玉,可敏感多疑的黛玉怎會被矇蔽,一個丫頭告訴她,寶二爺迎娶寶姑娘,黛玉回到瀟湘館後,幾日下來氣息奄奄,焚了詩稿,看着它們漸漸化作灰燼,最終喊出了那句話:“寶玉!寶玉!你好……”寶玉成親,黛玉歸天。他們是被封建社會拆散、分離,梁祝最後化作彩蝶,比翼雙飛,寶黛卻是陰陽兩隔,杳無音信。後來,賈府被抄,曾經興盛的賈家已經衰落,那標誌着封建社會思想的淪亡。最終賈母歸天,寶玉中了舉人後出家,看透了紅塵。一曲終了,躲不過的悲局。寶玉不再是寶玉,他是仙家的僧人;而黛玉,她是天上的妃子,瀟湘。

你說霞染天光,陌上開花與誰享;

後來煙籠柳暗,湖心水動影無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