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13篇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每每讀到此處,我似乎看見一位愛之深切、舐犢情深的父親,他將自己的經驗與愛意濃縮在紙中,流露在筆端。

他,就是傅雷。一名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平凡的父親,他與所有父親一樣,盼望着、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成爲優秀的人。通過《傅雷家書》,我看到了他對自己過去行爲的懺悔,我看到了他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看到了他對傅聰嘔心瀝血的教育……讓我明白了父母們的嚴厲與教育都是良苦用心的。

曾經的我,也是母親溺愛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父親帶我去爬山又讓我在嚴寒中苦讀,給我講宋濂的故事,最終讓我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年少的我總是有些輕狂,有些張揚,喜歡另類,喜歡與衆不同,父親就用時間與經歷磨去我的.懵懂與無知,讓我像傅聰一樣在朋友般的父女情深中學會了做人,學會了處事,學會了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父母、學校和祖國。

讀着《傅雷家書》,猛然間,我發現,原來一直不懂父親的我一下全明白了做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默默地用他們的方式在踐行着苦心孤詣的教子行爲。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在1954年的1月17日,傅雷一家在上海送別了傅聰。於是,傅雷的第一封家書便在十八、十九日晚寫出。便寄給他的兒子傅聰了,信中,傅雷一家,因爲兒子的離去而紛紛悲傷落淚,爲此傅雷一家還因此失眠。在信中,傅雷一家明確寫出了對孩子的.思念,爲此眼睛哭腫了,胸中抽痛,胃裏難過,讀了這段,我有深刻的共鳴。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爲忙於工作,經常在外地打工,有時可能一年都回來不了一次。先前我們是以信的形式表明我們的思念之情,但信往往是不能更加完整的表現出我們之間的依戀,第二年我們使用打電話、通視頻的方式交流,每次時間短則十幾,二十幾分鍾,長則高達兩小時以上。還記得我們第一次通話的時候,我們都哭了。雖然我們之間沒有明說,但電話那方的微聲抽泣便說明了一切。牛頓說過:“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人。”而我們的巨人不正是我們的父母嗎?中國的巨人不正是那些爲了使我國早日步入現代化強國之列而勤懇付出的千千萬萬箇中國家庭嗎?

傅雷先生說過,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它,就會明白書中所含的哲理,而這些哲理不正是爲我們的成熟而提供養料的化肥嗎?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給父親的回信

親愛的父親:

您好!

久未見面,願身體健康。已在國外住下近一年,我可以照顧好自己,勿多牽掛。猶記得在第一封書信中,您所流露的對於我的愧疚,您不必爲此抱歉,同時也希望您與母親多注意身體。看到您在信中一次次回憶過去,我們當初一起生活,可以感受到您對我的關心與思念。請放心,我的俄文現在尚可,同時我也會合理安排我的樂理學習。每當我在廣播中彈琴時,總會想到您。您每一次都在北京認真地聽,同時來信的評價,我亦細細讀過。我早已想通自己的感情問題,也將記住您所說的“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之前的'傷風咳嗽已經好轉,勿多掛念,同時也請母親多多注意身體。

我常常在信中所瞭解家中的事,看到這些文字就好像我仍在家一樣。遠在異國他鄉免不了思鄉,同時也很抱歉,無法與您們在節日中團圓,無法陪伴你們。

總之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一切尚好,雖然不免有些波折,但總體上仍舊順風順水。最後仍希望您和母親多加註意身體,不要過於勞累。

兒子:傅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忙忙碌碌過完了一年,終於在寒假有閒暇靜下心來看完了《傅雷家書》。

讀完之後,我很是意外。

本以爲文學大家與子女的家書應該是十分嚴肅的繁文縟節,但看完書發現並不是如此。

書中的滿是父母對子女的理解、關心以及溝通。

一封封家書,就像是一場場促膝的談心。

傅雷在書中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讓我不禁感嘆有如此開明的父親何愁子女沒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們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番作爲。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說是他兒子的良師益友。

他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種開闊的視角告訴兒子,人生免不了會經歷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敗,挫折、苦難都是成長爲一個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經的。

當然傅雷先生也並不是絕對的慈父,在書中他嚴肅對子女提出三個要求: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不說對不起國家的話,不入他國籍。

讀完《傅雷家書》我看到了一個嚴厲卻又愛自己子女的可愛父親,一個堅守自己原則熱愛祖國的父親。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愛,傅雷先生是一個真正的好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打開《傅雷家書》,感受一個永遠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的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傅聰的殷切期望。

“關山遠阻而你我之間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嘗有絲毫間隔,也就象徵着你這個遠方遊子永遠和產生你的民族,撫養你的祖國、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連,息息相通”。

傅雷對傅聰言傳身教的父愛令我震動,當傅聰精神有些消沉時,傅雷先生曾給他寫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悶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愛子的語言給傅聰,也給我們說明了在人生中,不會一帆風順,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惱,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走過一段消沉,會越來越堅強。他用被愛寄予的文字鼓勵傅聰一步步向人生高處邁進,時時刻刻給他以前進的力量,傅聰一直爲夢想奮鬥着,屢獲成就,成爲一名人格卓越的.音樂家,少不了傅雷對他以書信進行交流的教誨。書信中也飽含着傅雷與傅聰對祖國的無盡熱愛。

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於父子兩人都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這些精神與心靈純潔創造一顆赤子之心。“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他們依自己擁有的赤子之心,“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親寫出的智慧的家書,永遠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我突然想起初中讀過的《傅雷家書》。文中主要寫了傅雷和他兒子的書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讀完後我感受到傅雷的愛子情深,給遠在出國留學的兒子寫信。讀完《傅雷家書》後,傅雷和他兒子傅聰的信如同朋友對話。作爲父母,既爲他們而感到高興,也爲之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內之情,作爲子女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還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是隻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術上的打擊。”這句話好像是傅雷寫信給他兒子傅聰的一句,鼓勵兒子的一句話。

第一次看《傅雷家書》時,就看到了傅雷的簡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譯家,他翻譯了許多的外國著名的書籍。他還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傅聰是一位比較有名的音樂藝術家,他學習刻苦認真。

最後送各位一句話“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僞的,不經歷磨難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以將父子之間來往的書信編集成書的方式向我們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對於國家的熱愛以及父子之間的`親情。

在兒子傅聰遇到瓶頸的時候,父親傅雷會教導他,鼓勵他;在傅聰人際關係出現問題時,傅雷會給他傳授爲人處世的道理。

或許父愛不如母愛那般溫柔甜蜜,但卻總會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熾熱深沉的關切之情。無論傅聰身處何地,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傅雷永遠都會與他在一起,用文字來支持他。

儘管如此,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瞭解了傅雷不僅在藝術造詣高深,還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

他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

我們的父母也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也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關心,我們纔會更努力學習、爲了不負這份期望而成人成才!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這一篇也是感情集中而豐沛的,藝術第一,國家第一。傅雷眼中的兒子,就如同一隻翅膀上綁了國旗的鷹,他翱翔於風長於烈日,經懸崖戈壁,走最高的、最好的路。可那隻鷹飛得再高再遠,只要人們能看到它,就能看到它的國旗。這隻鷹飛得艱難,飛得驚險,一個揮翅不當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傅雷保護着,珍愛着,鞭策着,鼓勵着。只要有傅雷在,傅聰就很難出問題。

同時,傅雷更期望兒子徹底獨立地做人,自我警惕,自我鞭策。,要理解樂曲,理解鋼琴繼而理解藝術,理解真正的'“爲人”。“熱巧要理論與實踐結合”,傅雷幫兒子走、陪兒子走了最艱險的路,餘下的困難或安逸,苦難或歡樂,都要兒子自我一步步探求。僅有如此,他才能不只是傅雷的兒子,而能夠是偉大的藝術家傅聰。

同時傅雷又是多麼謙遜的父親!他追求與兒子的平等對話,讓思想與感情分明而純粹。他願意與兒子爲友,期望與他交流、談論,互相影響,互相塑造,共同提高。我們深知命運,卻仍然要尋求幸福與歡樂。這是很長的、很好的一生,命運必須仍寵愛着我們。

傅雷家書,書心事,書夢想,書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家書》的出版,是一樁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是一個真誠的人,能有這樣一個爸爸,我想當子女的應該是榮幸的,因爲他把子女看成是獨立的個體,有錯就認,而且非常真誠。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寫到: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

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效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18日晚。我想任何一個看到身爲爸爸的寫出這樣道歉的'話,不論受到多大的委屈都會釋然的。

傅雷是一個尊敬的長者,能夠給孩子提出批評和要求,也是在溫和而鮮明中指出,在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的信中寫到:“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不僅指導孩子的學業,還關心孩子爲人處世的方法,而且態度鮮明,

傅雷是一個有着豐富情感和博學的人,對音樂的分析和認識,都是令人敬佩的,不僅指導傅聰的對音樂的理解,而且還能指出孩子在藝術修養和音樂學習上的指導,包括對作品的理解,都讓人敬佩。從對作品的理解到演奏技巧的提高,每一個階段都會表達自己的理解,並傳遞給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住進你心裏時,你就會有這種感受。

《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不是普通的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是一本優秀的青年讀物,也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文。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啓迪,傅雷嚴謹的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我喜愛這本書,讚美傅雷用真情、真心營造的融洽的親子關係。

而這次聽肖培東老師的課,真令我難忘,那高超的教學水平,僅用點贊是不足以表達的。

上課前,只見他親切地問侯着我們班的一位同學,那平易近人的樣子,消除了我的'緊張。肖老師的親切,可不止這。上課了,肖老師說:“不要緊張,順其自然,放鬆點。肖老師的話,讓我們漸漸放鬆。不像其他名師一樣帶來嚴厲,肖老師帶來的是慈祥。

隨着課堂進行,肖老師引出了他與他兒子的故事,從而向我們介紹着《傅雷家書》,以生活小事引出課程內容,水到渠成。內心不禁讚歎。

課結束了,我不捨地轉回頭,只見老師還在那兒,望着我們離去,目不轉睛。好一個親切的肖老師,好一個慈愛的父親,好一個難忘的課堂。謝謝您,肖老師!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初聞《傅雷家書》其名是在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中,所以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拿起這麼一本書。仔細閱讀之後,我才懂得了這其中的奧祕,比如藝術修養,人生道理和餐桌禮儀。

傅雷教授兒子在餐桌上禮儀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上,叮叮噹噹的!”

這段話是傅雷告訴兒子學習不僅僅在音樂方面,還要在禮節方面多加註意。傅雷從生活細節上教育其子,可見對其子的愛與殷殷期望。傅雷在國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禮儀,反映了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心。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對我餐桌禮儀的教育。她時常說:“跟很多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不能隨意入座,而是讓年齡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們入座我們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輕放用碗筷或杯子時要記得輕拿輕放,不要發出很大的撞擊聲,不能打擾別人用餐。還有吃東西是不要發出聲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滿嘴都是,覺得有油漬或湯漬時要及時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衛生的一面。”這是母親時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銘記的`。

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對社交禮儀的瞭解,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孩子們並不是生來就懂得餐桌禮儀,他們需要父母的教育,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父母的不斷提醒以及不斷強調所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在閱讀了接下來《傅雷家書》父母的信件後,感受到了他們爲孩子理想的關心與支持。許多的鼓勵及建議涌向傅聰。

爲了實現孩子的藝術道路,傅雷付出了許多心血給予指導,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你尤其要保養的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飽滿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的日期越近,身心愈要調整的健康,精神飽滿比什麼都重要。”這句話寫明瞭不要過度勞累,藝術的道路很長要進行自我調整。又從“多少夜沒有好睡,十有九晚更是神思恍惚”中讀出傅雷對傅聰的期待。

閱讀了傅雷的家信後,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期待,傅雷平時把自己欣賞藝術的感受寄給兒子,爲的是多一點啓發。在孩子臨近比賽時勸導按時休息,爲的是長遠的路途。等待結果的焦慮與得知結果的興奮,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期待。

我有類似的經歷,去年暑假我獨自一人在美國參加夏令營。有一點規定是:家長可以寫信,讓老師打印交給孩子。剛到夏令營時,信件如潮水般涌來,問:“那裏的人怎麼樣?”“飲食如何?”或思念我的話語。我將那些信都收下了,一直到離開,那些信是我堅實的後盾。

由此我感受到了父母對遠在家門外的孩子默默給予支持,是孩子們堅實的後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