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推薦)

本文已影響 1.7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推薦)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作者亞米契斯寫的著作。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

雖然故事裏面的文字都很簡單樸實,但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比如:每月故事中——爸爸的陪護人。講到了西西洛的父親在法國工作,前幾天回到了意大利,但在途中,忽然生病了。他的妻子想親自看看他,但家裏一個孩子正生病,不能分身,於是只好讓西西洛去看望父親。到了醫院,西西洛他向醫生描述了爸爸的樣子,終於找到了爸爸,他天天陪他,照顧他,還向醫生詢問爸爸的情況。有一天在取藥的途中,他看見了自己的爸爸,爸爸要他回家,可西西洛仍堅持陪護着這位原本素不相識的“爸爸”,因爲他要完成一個使命:照顧這個已經5日生活在一起的爸爸。但是,儘管在少年的細心呵護下,病人還是沒能逃過危機。直到他病逝。

故事中的西西洛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愛心!而我呢,當然也要做一個:“西西洛”。

有一次,我在校園外撿到了一個鉛筆盒,上面寫了棋盤街小學,一年級二班。於是好心的我就送到了老師的辦公室裏了 。幫那位同學找到了鉛筆盒。回到班裏我就向吃了興奮的藥物一樣快樂。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伸手去幫助別人,自己會很快樂。我們要向捨己爲人、樂於助人的人學習!

只要讓世界充滿了愛,那麼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一起創造愛的世界吧!讓我們在愛的沐浴下共同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2

讀完【愛的教育】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愛。

【愛的教育】雖然文字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動不已。其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馬爾科萬里尋母的故事。因爲父母欠債,馬爾科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人保持聯絡。可自從媽媽上次說身體有些不舒服後,就和家人失去了聯絡。家人用盡了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也變得冷清了。馬爾科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途中,他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親。

馬爾科的出現使母親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媽媽終於好起來了......讀到這裏,我不禁對馬爾科的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爾科差不多的年齡,卻顯得那樣無知,那樣渺小。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媽媽有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讓我不滿意,我就把火撒在媽媽身上。可媽媽卻從來沒有抱怨,永遠都是笑眯眯地看着我。

原來,愛就是如此簡單,愛就藏在每一個角落,就看你有沒有發現它,有沒有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而已。

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愛,只要我們善於發現身邊的愛,就會發現原來愛一直在身邊,比如:親人間的關愛,朋友間的友愛,甚至陌生人之間的愛......

同學們,請你們懷着一顆聖潔友愛的心。投入需要幫助的人,讓人人也獻出一點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3

在老師的推薦下,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盪滌人心靈的書,它猶如一把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讓我深受感動。

《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向我們娓娓地敘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我認識了愛國少年,從他身上我體會到人窮志不短的愛國情懷;我認識了歷盡千辛萬苦、千里尋母的馬可,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什麼是堅持不懈,什麼是勇敢孝順;我認識了善良懂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小抄寫匠朱力奧;我認識了心靈高尚,純潔的卡羅內……

我最喜歡“千里尋母”的故事。十三歲的男孩馬克,自告奮勇去找媽媽,漫長的旅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受盡了孤獨、恐慌,一次又一次沮喪失望,每天只吃兩頓飯,有時甚至去乞討,被拒絕,被侮辱,他哭幹了眼淚,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母親,他就會振作精神,熱血沸騰,毅然擡起頭,握緊拳頭,繼續踏上尋母的漫漫旅途。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一些好些人的.幫助,他終於和媽媽團圓了。

當我讀到這裏時,我的心中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感情在盪漾着,不知不覺,熱淚已經流淌到自己的面頰上。我爲馬克擔心,我驚歎於他的超人毅力,我欽佩他驚天地泣鬼神的孝心,我爲他們母子團圓而激動、興奮——想想自己,和馬克一般的的年齡,卻時常爲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跟父母賭氣、頂嘴、發脾氣,甚至吵架,絲毫沒有顧慮父母的感受,反而把父母的愛當作嘮叨,很反感,我爲自己的無知、渺小、任性、無理而難過,羞愧!

《愛的教育》讓我在一個個充滿愛的故事中得到教育,引發了我對愛的思索,讓我明白愛是一種堅持、一種責任、一種奉獻,理解寬容是愛,默默忍受也是愛,見義勇爲是愛,捍衛國家的尊嚴更是一種大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是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安利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四年級這一學年中的學習和生活,每一則日記都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祖國,每一種愛都深深地種在安利柯的記憶裏。

《可愛的新老師》不願意責罰班中的任何一個學生;《弟弟的女老師》到家裏探望生病的弟弟;《老師們和校長先生》用盡了心力教育學生;《學校的女教師們》像媽媽一樣愛她們的學生;《助教老師》脾氣超好,學生怎樣搗蛋他都不發怒;《病中的老師》鼓勵安利柯“要努力學習數學,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父親的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卻常常寬恕學生的錯誤。安利柯筆下的師生之愛不停地碰撞到我的心靈。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日記本,記錄下心靈深處那個的愛的故事。

那天我生病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孩子,今天是母親節,老師給你留一項特殊的作業,用心寫出十種你感受到的媽媽給予你的愛,並且大聲地說給媽媽聽。祝你早日康復!落下的知識老師會幫你補上。”

兔年快到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20xx,我們心相連,學習同在;20xx,我們信心滿,努力永遠。老師祝22班每一個可愛的孩子健康成長!祝各位家長新年快樂!”

就要期末考試了,“嘀嘀嘀”,媽媽的手機收到了老師的`短信。“今天的語文作業是針對練習卷中的錯題進行復習,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九點準時睡覺,預祝全體同學在明天的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媽媽手機裏的信息經常會刪掉,可是老師的信息一直保存着。我告訴媽媽,將來我有手機了,讓媽媽把老師的信息轉發給我,我要收藏這份愛。我和安利柯一樣是四年級學生,我和安利柯一樣愛自己的老師。

合上日記本,我再一次翻開了《愛的教育》。此時,一輪紅日照亮了我的心海。

《愛的教育》讀後感5

初次與《愛的教育》相遇,“愛究竟是什麼?”的困惑便纏繞在我的腦際。感謝這個暑假,讓我與《愛的教育》的主角——一個意大利小學生恩里科一同去尋求答案。

徜徉在書間,樸實動人的故事內容,洋溢着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真摯感人的故事情節,充滿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衆多故事中,這樣的鏡頭讓我久久揮之不去。恩里科父親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自己的老師柯羅賽蒂,他隨即決定帶着兒子去看望老師。幾經輾轉,當白髮蒼蒼,手拄柺杖的老師出現在父親眼前時,父親一個箭步向前,緊緊抱住老師,興奮、淚水和情感充斥着整個屋子。那些事,那些人,在相談甚歡中,找不到半點倦意。當老師突然拿出一本父親小時候作業的瞬間,我的眼眶不知不覺潤溼了。我想起我現在的老師來了。多少個清晨,一杯杯酸甜可口的牛奶,豈止是對我的嘉獎;多少個午休,一句句沁人心脾的教導,豈止是對我的鼓勵;多少次燈光,一處處細緻入微的批改,豈止是對我的交談……我不禁想要問問自己,過去,我們掛在嘴邊的所謂“辛勤的園丁”、“淚乾的蠟燭”,如今他老了,養育的“花兒”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言傳?培養的“葉子”,有多少還記得老師的身教?文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誨自己的兒子。我的爸爸不也是這樣嗎?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嚴格要求我寫好字,一開始我很不服氣。後來我在他的桌子上發現了一個本子,翻開來一看,裏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那都是我爸爸平時練的。原來,他爲了我,下定決心寫好字給我做榜樣。我的老師更是如此,從課內到課外,從學習到生活,都始終踐行着“打鐵先要本身硬”的道理。我心頭模糊的愛在那一刻變得具象起來。

《愛的教育》成爲了我的好朋友。在與他交往中,我感到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我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刻滋潤我的心窩;愛更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的野花,需要我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是言傳,更是身教。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根據兒子的日記寫出的日記體兒童小說,書中講了安利柯四年級在班裏發生的故事,還有安利柯教師所念的每月故事,很適合小學生閱讀。

主人公安利柯的朋友很多,有的讓我敬佩,有的令我厭惡,有的'讓我同情。品德高尚的卡隆是讓我最敬佩的人,一次上課前,幾個同學戲弄克洛西,克洛西一時動怒,抓住墨水瓶向他們扔去,卻不料砸到了剛進門的教師臉上,教室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卡隆挺身而出爲克洛西頂罪,教師明白事情的經過後,對卡隆豎起了大拇指。

卡隆還是耐利的保護者,耐利是安利柯同學中最弱小的一個,經常受同學們的欺負。突然有一天,卡隆站出來,鄭重地說:“欺負耐利的同學聽着,如果你們誰敢碰一下他,我就讓他好看!”有個同學不服氣,結果當場捱了卡隆一拳,他助人爲樂、敢於承擔的良好品質讓我十分喜歡。德羅西是書中的好學生,他與人爲善,品學兼優,不怕吃苦,是教師的小助手,更是我學習上的好榜樣。可伶的克洛西,家裏貧窮依然學習用功,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學習。

書裏的每月故事我都十分喜歡讀,大多講的是孝心少年或愛國少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抄寫員》和《六千英里尋母》。小男孩敘利奧爲了讓家裏有更多錢,每一天晚上12點都替父親抄寫信封掙錢,長久下去,敘利奧睡眠不足,成績下降,不知情的父親責罵他。當父親明白真相後,才明白自我兒子的苦衷;少年瑪爾可歷經千辛萬苦,足足走了六千英里,才找到自我一年不見的母親。兩個故事都是在誇讚少年的孝心,如果我有這樣的品德,我想我的父母必須是最幸福的。

《愛的教育》裏有許多品德高尚的人,每一位都值得我們學習,誠實、守信、孝順、奉獻、保護弱小……具備這些品德才是最好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卻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有一本書又讓我重新體會到了這些平時所忽略的愛,這就是——《愛的教育》。

暑假裏,我從學校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當我打開第一頁時就被這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深深的吸引。《愛的教育》主要講的'是發生在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周圍的事,裏面充滿了父子之愛、母女之愛、同伴之愛、師生之愛……

在這本書裏,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抄寫員》:十二歲的小學生敘利奧看着父親天天辛苦地上班,晚上還要幫報社抄寫賺錢,他想幫助父親,讓他不要那麼疲勞。於是,他在父親十二點鐘睡覺後偷偷地幫父親抄寫。開始,父親沒有發覺,他決定繼續做下去。後來,他因爲每夜睡眠不足,所以經常上課時打瞌睡,遭到了父親幾次痛心的責罵,但他沒有放棄,還繼續抄寫,更沒把真相說出來。最後,父親得知了敘利奧一直在幫助他抄寫,他爲自己責罵敘利奧而後悔不已,並讓兒子好好地睡了一覺。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到非常內疚。敘利奧僅僅十二歲,就那麼懂事,他體諒父母,爲了給父母分擔,他不怕辛苦,甚至不怕受委屈,多麼令人感動啊!我和敘利奧比,差得太遠了!前一些日子,我讓爸爸幫我買油條當早點,爸爸卻帶來了兩隻包子。我皺着眉頭說:“怎麼是包子?”爸爸這才恍然大悟:“啊,我給忘了!明天爸爸給你買油條。”“沒關係,包子也很有營養!”媽媽說。但是我卻十分生氣,不願意吃那些包子,嘟着嘴巴,一聲不響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間。過了一會兒,爸爸來敲門,原來他看我不願意吃包子,又把油條買來了,我這才吃了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過分了,爸爸爲了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給我的卻總是最好的,我還不能體諒他們,經常要提一些無理的要求,還要耍脾氣。想到這裏我禁不住落下了眼淚,我該怎麼彌補我的過錯呢?

愛,如影隨行,就看我們能不能用心感受。愛是相互的,父母給與我愛,同樣,我也要給與父母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8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對你的愛,親友對你的關懷,同學對你的幫助……當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書後,對愛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愛的教育》這本書它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中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文字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等真摯的愛。全書有百多篇文章,我很喜歡其中的《仁慈的花朵》。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同學幫助一個丟了十個銅板的少年,並且還瞞着校長。這個故事中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道德,深深的打動了我。

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當玉樹地區發生地震後,許許多多的人,他們沒有時間去悲傷,而是化悲痛爲力量,和時間賽跑,忙碌的奔波着……全國各地舉行了捐贈活動,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們用自己的行動,用愛心在爲災區人民營造幸福的家園。相比災區的小朋友,我應該感到無比幸福: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吃着香噴噴的飯菜,躺在溫暖的被窩裏睡覺……

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了,只覺得腦袋昏沉沉的,我對媽媽說:“我怎麼眼皮擡不起了,我是怎麼了?”媽媽一摸我的額頭,燙燙的,趕緊起身,飯也顧不上吃,就往樓下藥店跑去……不知不覺,我睡着了。第二天,當我醒來時,發現媽媽的眼睛紅紅的,佈滿了血絲,原來她一夜未眠。媽媽的.愛是和煦的春風,溫暖清淡。感謝她教我如何用愛心去善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最近奶奶的腿摔傷了,我想着奶奶在我生病時給我做好吃的,現在我也應該關心她一下。在她口渴時端上一杯水解解渴,在她說累時給她捶捶背……

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萍水相逢的人們的幫助。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我相信有愛心的普照,生活將會更美好,社會將會更繁榮。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書是摯友,讓我們與知識同行;書是師者,讓我們的頭腦充滿知識;書是舟,讓我們通向知識彼岸。我與書有不解之緣,於是,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愛的教育》。

這本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爲主線寫出了學校與家庭中的愛。《愛的教育》語言簡樸卻每一個字眼都透出了濃濃的溫情,另人感動不已,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書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

馬可爾父母因家庭的負擔,負債累累。於是馬可爾的母親便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可不知爲什麼,他的母親突然失去了和家庭的聯繫。在沒有母親的日子中,馬可爾與父親天天以淚洗面,有一天,13歲的馬克爾終於忍受不住沒有母愛的日子,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去千里之外尋找母親。馬克爾的堅持、執着的決心終於打動了父親,父親爲馬克爾籌備好了一切,馬克爾開始萬里尋母。世界之大,馬可爾不知道從哪裏尋找,而且哪有如此容易找到母親?一路上,馬可爾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人們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母親。馬克爾的出現令生命絕望的母親重獲希望,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與母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動人的場面,我不禁對他們的母子之愛肅然起敬。再想一想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還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尊敬長輩,這是多麼的不應該啊。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身邊會有許多關心你和愛你的人。愛很簡單,它是在冬日裏的'一杯溫開水;它是夏日中的一杯冰水;秋日中的一杯濃茶。注意一下你身邊的人吧!他們都很愛你,愛不能用金錢換取,在我們失意冰冷時,請搬出它,那純純的、暖暖的愛會讓我們忘卻一切。看完《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愛。

是書讓我們變得聰明;是書讓我們變得懂事;是書讓我們受益匪淺;是書伴我快樂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名叫《愛的教育》的書。這本書不僅是意大利小朋友必讀的一本書,而且風行全球。成爲一本膾炙人口的著作。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寫了一個意大利三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和他身邊一百多個小學生的故事。篇篇都很感人,給我心靈強烈的震撼,使我受益匪淺。

讀到《俠當我義行爲》這一章時,我的心靈便受到了深深的觸動。故事講的是一個一隻手有殘疾的孩子克洛西竟然受到了三四個孩子的欺負。他們不僅沒有一點同情心,還用各種方法來侮辱克洛西。我想,現在的社會中不也存在着類似現象?有些人看不起那些農村進城的打工者,還有那些下崗工人們。不僅沒有給予幫助,反而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們,瞧不起他們。這太不應該了。我們對任何人都應該一視同仁,不應該存在任何的偏見和歧視。那些無助的人更需要我們伸出同情的手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這是我在《愛的教育》中深深感悟到的。我們都應該向樂於助人的卡羅內學習關鍵時刻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熱情之手。這樣,人間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愛心。

當我又讀到《雪球》這一章時,我再次被故事的內容所折服。故事講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加洛菲在玩雪球時不小心扔到了一個老人身上。從不願也不敢認錯到最後終於鼓起勇氣向老人道歉。這種事也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然而每個人都有像加洛菲那樣最終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嗎?有些人在不小心弄傷別人後,爲了逃避責任竟然一走了之。但是他們的良心能安寧嗎?我想不會的。一個人做錯事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改正錯誤,勇於承擔責任。這就是這篇故事給我的啓發。

《愛的'教育》這本書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愛的哲理。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書中所敘述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和社會的同情。雖然有點近於理想的世界,但是它洗滌我們的心靈,激發了我們的愛心,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充滿愛的文明社會。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降臨這個世界,不,更加確切地說有更多更多的人對於我們的降臨充滿期待。現在有很多人會說自己沒人愛,整天“可憐兮兮”的,其實真的是沒有人愛你嗎?答案是否定的,每個人都是被愛的,只是我們沒有像《愛的教育》中安利柯那樣善於發現、記錄愛罷了。

在《愛的教育》中,安利柯記錄的是他在四年級中父母、同學以及其他人對他表現出來的愛。“愛”這個字眼貫穿了整篇小說,成爲了文章的主旨。在安利柯的描述中,字裏行間都滲透出濃濃的愛意,父母之愛、老師之愛、同學之愛......

現如今我成爲了一名教師,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理解了何爲老師的愛,自問:身爲一名四年級教師的我能做到書中那樣嗎?剛剛踏上教育崗位的我對於這份工作還有很多忐忑和不安,不知道怎麼和學生相處;不知道怎樣對待“氣人”的學生。我希望我能在課上成爲他們的`老師,教授他們知識,而課下成爲他們的朋友,無話不說,分享小祕密。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課上成爲了他們的教師,但是課下沒有成爲他們的朋友,有很多時候他們有問題並沒有向我求助,這讓我很苦惱。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如果想要讓學生們信任我,和他們成爲朋友,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耐心和愛心,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先去思考,然後再與學生交流。正如文中安利柯記錄的一件件小事那樣,雖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對於安利柯來說帶給他的震撼卻很大。我希望作爲一名老師,通過身邊的小事來教育孩子的行爲、處事,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如安利柯那樣善於發現愛,感受愛,而我能夠帶給學生愛,教會他們如何去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讀了意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德《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很感動。特別是《要懂得愛老師》這篇文章,說的是恩科利的老師在課堂上很不耐煩,還狠狠地訓斥了做小動作的同學,恩科利對老師很不滿。爸爸知道這件事後,給他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讓我很受啓發。爸爸說“老師有時心情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老師爲我們是那麼辛苦,有的甚至辛苦一輩子培養了多少個高尚的人,富有情義的人啊!有些人上課講話、做小動作,不尊重老師的勞動。聖人孔子還對一個白天睡大覺的學生生氣,說他‘朽木不可雕也’,何況老師也有生病、苦悶的時候,我們有誰注意過老師呢?”

一起讀書吧~

說的沒錯!是老師在我們的心裏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使之生根發芽!校園裏時時響着我們清脆、明亮的讀書聲,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是老師把所有的愛給了我們。

當我們失敗時,是您在鼓勵,而我們的成功就從此處起步;在我們取得好成績沾沾自喜時,是您在叮嚀:同學們,別忘了奮進啊!老師您不僅帶着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要學着去感恩別人。這點點滴滴,一個個動人的情景把我們的'生活點綴得精彩美麗,也把我們的記憶鞏固得刻骨銘心。

雖然我們只是一輪初升的太陽,我們也要學着釋放溫暖,更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動,畢竟老師爲我們付出得太多太多。在這裏,我要對所有的老師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寶貴血脈。-----彌爾頓

各位可愛的小朋友們,親愛的大朋友們,我們非常期待你們在《我想和你一起讀》專欄裏發表你們讀書的感悟和推薦,分享你們和書的故事,如果你有想發表的內容,請聯繫自己班的班主任,快來加入我們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係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書之後後,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髙尚的行爲》,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爲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着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後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爲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

人類不應該互相仇視,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使人難堪。如果我仇視你,你仇視我,世界就會發生戰爭。我們要尊重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這樣,世界就會和平,人類纔會過着幸福的生活。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裏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其中穿插着老師給學生講述的一則美好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地現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整部作品並不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於它包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衆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讚頌,由於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細微處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讀完全書,激盪於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與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教師作爲師生關係的主導者,需要有意地發現,尋找,創設‘有情’情境,運用超乎於父母兄弟的愛,富有更多理性的愛,去感染和培養學生的.心靈,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纔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師,安利柯的先生說道:‘除你們之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學生,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學生都信服他。

人人都需要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把愛奉獻給他人,也快樂自己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於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後的日子裏,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