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精華)讀書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1

“廉政”自古以來,恆久不變的話題。當一個朝代官員清正廉潔時,則國家昌盛;當一個朝代官員有不良風氣時,則國運衰退。當今社會亦如此。 有些人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利用職務之便,做出有違共產黨要求和宗旨的'事情,邁出了罪惡的一步,而再無法挽回,最終身敗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記得還是學生時,天天挑燈夜讀,勤奮努力是爲了成人後在一個領域中能夠創造出自己人生價值。幹一番事業,爲一方謀福。成爲別人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成爲別人崇拜的對象。可以在閉上眼的那刻無悔於來世上走了一遭。的確,金錢、權利的誘惑是很大的。可一個人一輩子,吃得了多少,又穿得了多少呢?正如“做人要像蓮花,身處逆境卻一塵不染;爲官須似石灰,歷經磨練而清白留世。” 所以我們應該以警鐘常鳴、防微杜漸、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廉潔自律、立身修德、樹立三觀、志向高遠、以貪爲恥、以廉爲榮、見賢思齊、比講奉獻、淡泊名利、無欲則剛爲準則。 荷馬史詩中有一段: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質,你須抖擻精神,留個芳名在青史。這段是我的最愛。我堅信菸草事業是我這輩子的終身事業,我願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事事廉潔奉公,處處不徇私情”爲菸草事業奉獻。

讀書心得體會2

彭興順老師,我記得前幾年暑假教育局組織學校中層領導進行培訓時曾給我們上過課,現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喚醒》一書,一一閱讀下來,感受頗深。讓我們來欣賞欣賞其中的一些語句吧。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教育的功能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喚醒人們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使人性發出燦爛的光輝;喚醒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蘊藏在人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使人們在創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爲德之資,德爲才之帥。喚醒教師,就要喚醒教師的愛與責任,自覺踐行師德規範;喚醒教師對職業的審美情趣,不斷昇華職業境界;喚醒教師的雄心壯志,追尋專業發展之道;喚醒教師的育人擔當,不拋棄,不放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喚醒家長,就要喚醒家長的示範意識,抓住習慣培養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終身發展;喚醒家長的發現智慧,開發孩子的優勢潛能,幫助孩子成爲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澆樹要澆根。喚醒孩子,就要喚醒孩子的責任與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喚醒孩子追逐人生夢想,成就自己美麗人生。

不一而足,有見地的語句比比皆是。全書分爲七講,內容分別是守望道德星空、發現教師職業之美、就這樣成爲名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習慣、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點亮孩子心中的那盞燈、用美德佔領孩子心靈。希望老師們認真讀讀。

讀書心得體會3

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一股生命的烈火就迎面而來。

——題記

鍾情的貝多芬

他不斷地鍾情,如醉如癡,他不斷地夢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後是痛苦的煎熬。他對愛情的神聖毫不懷疑。

貝多芬不斷鍾情,但卻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他鐘情於圭恰迪妮時,窘於自己的殘疾,境況的艱難,無法娶他所愛的人。其次,圭恰迪妮是稚氣的,自私的,這使貝多芬煩惱。最終,圭恰迪妮嫁給了貝格伯爵。圭恰迪妮還利用貝多芬從前的愛,要他幫助她的丈夫。而貝多芬也立刻答應了。我不得不被貝多芬的寬大胸懷所感染!

貝多芬的情是偉大的,他也是堅強的。

由此及彼,由貝多芬我聯想到了今日的青年男女。今天的青年男女,很少有能經得起情的考驗,稍稍一點誤會就讓他們放棄。熱戀中處處爲對方着想,甚至是無微不至,分手後,就算邂逅,也只當作是陌生人,根本就沒有了戀中的感覺,這情算什麼?比及貝多芬,那簡直是無地自容,微小極了。

情,是考驗人意志的東西,貝多芬在一次次的被傷害中,從沒屈服過,意志從未被打敗。勇敢地面對感情的挫折,他心靈已因疾病而變得虛弱的時候,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靠着堅強的意志支撐了下來。我們在對待感情挫折時,在感情最痛苦的時期時,也該像貝多芬一樣,成就偉大的情,鍛煉出堅強的自我。

貝多芬是偉大的,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探索。

不屈不撓的貝多芬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一直生活在病魔摧殘的世界裏,他封閉了自己,隱瞞自己的病,是不想讓朋友親人多操心,但病魔並未使他屈服。“噢,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貝多芬的希望落空了,他拼命地創作,他的作品反映他內心的悲劇,“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貝多芬的真實寫照。我不禁想起霍金,同樣是病魔的肆虐者,兩個人都作出了驚人的壯舉,貝多芬的音樂給世界創造了歡樂,霍金髮現了黑洞。這些壯舉,沒有驚人的毅力,又怎能成功?

蘇軾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過人之志。”面對那些一碰到困難就放棄的人,我們厭惡,我們反感。當今社會中又存在多少令我們厭惡,令我們反感的人呢?但願你不是。

作爲當今學子,我們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敢面對挫折,不要當逃兵,不要當懦弱者。

熱愛自然的貝多芬

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它成爲他的庇託所,從未有一個人像他這樣愛花木、雲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生活。貝多芬自己也寫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的愛田野……我愛一株樹甚於愛一個人……”貝多芬是寂寞的,但他並沒有埋怨,他懂得與寂寞爲友。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他懂得自然,對一草一木他都熱愛,他懂得它們的話語,而與他們親切地交流。

我們應該向貝多芬學習,學習他那種愛自然的精神,我們也要學習自然的語言,與它們親切交流,消除人與物之間的隔閡,讓人與物並存於地球上,和平協調發展。

超凡脫俗的貝多芬

巨人的鉅著終於戰勝了羣衆的庸俗。正當外國音樂移植我們的土地上,只有在貝多芬身上,整個的民族才能期待着心生命,新光榮,不顧時下的風氣而建立起真與沒的新時代。

音樂會不曾給貝多芬賺什麼錢,但爲了民族的利益,他拋卻了自己的利益。他的物質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貧病交迫,孤獨無依,可是戰勝了——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他自己的命運,戰勝了他的痛苦。他的精神得到昇華,他的人格得到提煉,他是超凡脫俗的。

爲國家、民族利益,而放棄自己切身的利益,能做到的人,又有幾個?甚至有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危害國家利益,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來。試問,這種人,比螻蟻又有何差別?

貝多芬,這種超凡脫俗的精神,是我們日夜孜孜以求的。

不羈的貝多芬

他不修邊幅,奮不顧世俗的眼光,他狂放不羈,鄙夷世俗,他討厭人類的醜惡的面目。他的責任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將來的人類”,爲他們謀福利,給他們勇氣,喚醒他們的迷夢,斥責他們的怯懦。

貝多芬對於政府、警察、貴族,永遠能自由地發表意見,甚至在公衆面前也是如此。這一點,富有正義感,與那些阿諛奉承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那些只會諂媚的小人,應該悲哀於自己的行爲。社會要發展,就得徹底杜絕這種阿諛奉承、諂媚的人,弘揚正義,像貝多芬一樣不羈的正義。

永遠的貝多芬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頌讚過你藝術上的偉大。但你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且也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量。即使在垂危之際,你也沒鬆懈,你依然以你的毅力感染着沒一個後來人,“當我有所克服時,我總是快樂的”,這就是你的快樂。你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給你快樂,你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一顆巨星隕落了,但你是永生的,你的精神,被代代傳承,你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你的《歡樂頌》,是永遠的歡樂。

竭力爲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爲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是你一生的寫照……

堅強造就了你,你造就了音樂,世界遺棄了你,你自己創造了世界,你是成功的征服者——貝多芬!

讀書心得體會4

現在網絡的普及,加之工作的忙碌淡化了我們對讀書的渴求。其實自古以來,讀書就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讀書對我們教師而言顯得更爲重要,因爲讀書能讓我們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讀書能豐富我們精神和強化我們的智力。偉大的高爾基說過: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

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書本中的內容很多,可以說包羅萬象,讀書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在於後天的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讀書心得體會5

書是一把鑰匙,能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以啓迪;在你對生活麻木時,能給你以突然的提醒;當你陷進自己世界的漩渦時,書會帶你走出漩渦,帶你體驗世間的喜怒哀樂。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而現在的世界充斥了各種娛樂,各種項目,嚴重佔用了大家的時間。這些雖然能夠消除我們一時的焦慮,卻讓我們停止了思考,沒有思考的人生會變的.越來越焦慮,且又不知所措。

這個時候請你安靜的坐下來思考,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如何做才能得到這些?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你就需要讀書來充斥自己空白的內心了。因爲你需要書來指導你的人生。

讀書的時候你需要記筆記,雖然一本好書會在不經意間洗滌你的心靈,但是大多時候你就會一過就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你需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一個好的習慣絕對會給你帶來好運。

一、寫讀書感悟你需要把自己在書中看到後,感受到的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不想體驗的東西都寫下來,然後給這本書打分。也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別人。環保公益廣告

二、摘錄筆記一本好書離不開摘錄筆記,不管你對文學敢不敢興趣摘錄筆記能夠很好的記錄各種精彩,供你慢慢回顧。也可以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對將來想要寫文章的人這可是很大的工作,不可眼高收低。

在書海里徜徉,你能體會到生命在流淌,你能在迷茫時尋找到方向,你能在痛苦時安慰自我,你能在失落時冷靜思考。有書爲伴,纔不會走失方向。

讀書心得體會6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裏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爲》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欺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裏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爲人處事。

讀到這裏,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爲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爲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薰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讀書心得體會7

寒假期間,利用閒暇時間好好讀了一本書——《好教師是這樣煉成的》,讀完後,深有感想。作爲老年教師,我認爲除了多讀書之外,還要多結合優秀教師的經驗,不斷的學習,打磨自我。於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點亮教育信仰之燈。文章採用了幾個名人故事,告訴我們怎麼對待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熱愛是最好的教師”,“做自己想做的事”,“責任感可以創造奇蹟”等等名句很是激勵人心。怎樣點亮教師心中的那盞事業的明燈,一,用心執教,做個有事業心的教師。怎樣纔是有事業心?要具有四神,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勇挑重擔的實幹精神,不甘平庸的進取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二,改變心態,做有樂業情的教師。三,志高存遠,做有理想夢的教師。我們知道,教育的理想和教師這個行業不會讓我們一日暴富或者一夜成名,但是在長年累月的堅持中不斷的積累,我們的精神會得到深華,我們的人生價值會得到提升。所以,我們要從心底摒棄各種雜念,一心一意的做一個好老師,做到熱情而不張狂,隨和而不遷就,深厚而不高慢,自尊而不孤傲。四,堅守承諾,做有信仰心的教師。一個有着清晰的堅定的教育信仰的教師,他不會因爲學校的環境偏遠,條件落後,待遇低下或

人生的起起伏伏,得得失失而冷卻對教育的熱情與熱愛;也絕不會因爲學生暫時的學習差,表現差,家庭差等放棄對他們發自內心的'關愛。

我知道,教師也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的絕大部分教師確實做到了以校爲家,以生爲子的境界。這些都是我們社會需要倡導的,也是值得我們其他廣大老師學習的地方。

燈,是航海中的領航點,燈,也是我們教師心中的火種與信念。

掌牢教育信念之舵。做學生的仁愛上帝,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也深深的認同,從教幾十年,我也能深切的體會這句話的真實性。如果我們老師能真心的關愛每一位孩子,孩子真的會像花一樣綻放,他(她)也能健康成長。所以說,有愛的地方,就會有花的開放。正如一首詩寫到:不管路有多遠,心中有愛,就能走到雲端。

也許,有老師會說,“哎,現在的孩子難教”,可能會心生放棄之意,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孩子因爲某些原因確實是習慣差了點,但是,在我們老師眼裏,孩子只是百分之一,可是,在父母眼裏,孩子卻是百分之百。想想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怎樣去面對,怎樣去教育呢?所以,每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每個孩子的自身個性發展都是塊寶,只是看我們教師怎麼去引導,去挖掘。那麼,就多帶點

寬容的心吧。在寬容中培養個性,在個性中孕育創新。這樣,教育才會走向一個創新之路。

教師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用信仰點亮我們心中的燈,用愛心做燃料,用教育信念做舵,纔會使得教育這艘大船駛到理想的彼岸。

讀書心得體會8

根據自身學習的需要,我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教育新理念》等書籍。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學習與反思,我的大腦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禮,並對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紮實的基礎。

對創造始於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爲:一是教師的新理念、新教法與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要求相脫軌;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真正體現出備學生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案裏,更難找到與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沒有提問,哪有問題;沒有問題,哪知學生學得如何?這樣做的關鍵是教師爲了圖省事或認爲學生文化基礎太差,根本不值得一問,或藉口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怕提問後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認爲,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認真學習,我真正認識到了課堂提問題的重要性,缺少了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無論多完美、多動聽,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靈性和缺乏現實意義。因爲有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課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並帶着更多問題走出課堂。這就是所謂的以問題爲紐帶的教育。這種教育,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爲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爲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爲目標。

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爲,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後佈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於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着“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爲此,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爲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麼,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爲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說,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爲知識才是真正啓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對網絡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爲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後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纔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製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於家教或在“圍城”裏面酣戰,可對課件的製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爲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信息化知識,以此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信息技術爲現代教育的新飛躍提供了平臺,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根本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呼喚新世紀的教師,新世紀的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最終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

總之,通過暑期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爲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書心得體會9

初二年級組:王文娟20xx 3 8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通過閱讀教育類書籍,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麼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於更深入地鑽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新課標施行後,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爲什麼教材上這樣設計,爲什麼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麼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會提高。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在反思的`

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閱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 比如說: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了,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後,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爲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吧。

讀書心得體會10

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陪女兒讀書是每天必做的功課。最初的親子共讀只是爲了敷衍女兒,因爲女兒開始不肯獨睡,於是就答應她每天睡覺前陪她半小時,可是這半小時必須是互相讀故事給對方聽。就這樣和女兒開始了“共讀”的征程。日子就這樣悄悄無聲地在我們身邊溜走了,和孩子一起讀過的書也悄悄增加着。我漸漸感到,從起初的敷衍到現在的每天習慣竟然是這樣的順其。我驚喜的發現“親子共讀”正發揮着她獨有的神奇力量。女兒寫日記不像開始的時候爲了湊字數而寫,也變得情真意切了。佈置的短文也能獨立的完成。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培養她讀書的興趣,因爲本人在書店工作的原因,平時能留意到很多好書,那時就給她買了很多適合她的書,雖然有時候可能還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壞了很多書,不過在撕書的過程中也了上面的知識。儘管從沒刻意教她認讀漢字,但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能認識很多漢字,而且幼兒園就能獨立讀簡短的故事書。後來我也把這種方法傳教了很多來選購書的年輕。

如今女兒已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從幼兒園畢業那天起就每天寫日記。從最初的每天由我給她題材到現在每天獨立完成的習慣都離不開每天“親子共讀”的功勞。

此刻,我是如此,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讓我的孩子貼的更近,彼此沒有隔閡,像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爲孩子創造家庭,。讓她健康地成長。

紀伯倫在他的《致孩子》中這樣寫道:“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讀書心得體會11

在書的海洋裏遨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爲書是我忠實的夥伴,每一本書裏都飽含着許多知識,就拿暑假期間我看的一本《快樂迪士尼》的書來說吧!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因爲書裏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深刻的好處,我每看一篇,我都會細細慢慢地“品”,從這本書中會讓你學會寬容;懂得親情無價;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懂得互相幫忙······

這本書裏的每個主人公都是那麼的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團結友愛,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津津有味的看時,就覺得書裏面的一切人物都在我的身旁,彷彿身臨其境。就拿一片名叫《一頭幼鯨》的'故事來說吧!小幼鯨生活在海底的時候經常受到其他海底生物的冷嘲熱諷,說小幼鯨長得又醜又奇怪。小幼鯨聽了這些話後,就覺得自我很孤獨,一個朋友都沒有,感受不到快樂。所以鯨媽媽經常安慰小幼鯨讓它不要難過,在生活中鯨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小幼鯨。在一次險惡的海浪中,爲了保護自我的孩子幼鯨,鯨媽媽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救小幼鯨,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

我想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包含好處的故事,說也說不完,這本書讓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書心得體會12

克洛德:看完巴黎聖母院的第一個念頭是:巴黎聖母院是諷刺---的嗎?關於克洛德的兩個分析,第一個就是---對他的葬送。可以說,他完完全全是被給毀了,他恐懼女人,認爲女人就是種罪惡,女人是”巴比倫的'女兒“,自然的生理需求在他看來是通向地獄的斜坡,對他的迫害不限於生理,還有精神,“給愛神吃了毒藥,當然還無法殺死他,卻使他墮落”,這是尼采的箴言。

純潔的愛情在克洛德看來是邪惡的墮落,對女人的愛使他有強烈的負罪感和困惑——“天使般的愛斯梅達拉...但她不是來自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火焰,她會毀了我的”他能感受到愛的美好,卻又感到---道德對他的鞭笞,因而異常痛苦,尋常人——對---道德不那麼遵守的人,是不會受到這樣大的痛苦的,而克洛德偏偏是---的教士,一個極端遵守,信奉它的人,這樣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甚至把愛斯梅達拉的名字和聖母瑪利亞放在一起,雖然是無意之間。

讀書心得體會13

這是一本簡明扼要的哲學入門書籍,由當今美國以研究政治哲學、倫理學、認識論和心靈哲學而著稱的分析哲學家托馬斯。內格爾撰寫,書中涉及了九個經典的哲學問題,如:外部世界是否存在?我們是否有自由意志?死亡的本質是什麼?這些都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並且思考過的問題,作者認爲開始學習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思考這些問題,他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提供了歷史上許多哲學家的觀點,讓讀者自己來判斷,甚至自己來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本書並不長,在看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讓我自己在思考這些問題,而我的讀書報告也將主要談論我最感興趣的幾個問題以及我對它們的想法。

讀書筆記:

1、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看過《黑客帝國1》的人相信都對母體有很深的印象,電影說實際上我們的肉體都在一個機器的母體裏,我們所有經歷的事都只是母體用電腦直接控制我們的大腦產生的神經化學反應,當時覺得這個設想很奇妙,而且無從辯駁,在這之後我想到了另外的幾個問題:假如我現在實際上處在自己的一個夢中,我有什麼辦法確定自己在夢中,或者證明這不是“現實”,甚至說這是一個夢境套夢境的世界;亦或者,我甚至沒有身體,沒有大腦,我的一切也只是類似母體給予的生化反應。我們永遠無法去驗證這一切,因爲所有我們能提出的理由都建立在我們本身的感官證據上,而我們想要確認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其實就已經預設了外部世界的存在,這是一個循環論證,無法得出任何東西。

也許只有人的心靈纔是唯一存在的東西(唯我論,solipsism),當然我並不相信這一點,不然我寫這篇讀書報告也沒有意義了,因爲我會並不相信老師你的現實存在;另外一種觀點是存在一個外在世界,它也許很像我們現在覺得的這個世界,也可能與之大相徑庭(懷疑論,skepticism),當然許多人人並不認同,卻沒有人能提出反對的理由;還有一些哲學家認爲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他們認爲一個你永遠不可能從中醒過來的夢壓根不是夢,它就是實在,因爲關於存在的東西的觀念也就是關於能夠被觀察到的東西的觀念(驗證論,verificationism),顯然,如果我們把“實在”定義爲“我們能觀察到的東西”,這個觀點是成立的.,但是: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外部世界(如母體),卻沒有任何人能觀察到它,我們真的能否認它的存在或者說我們真的不能理解它嗎?

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更加傾向於這個理論,畢竟說這個世界實際是虛幻的這並不那麼容易令我接受。

2、我們是否擁有自由的意志

我們的選擇是否都是自己決定的呢,這個問題似乎想都不用想,因爲看起來我可以爲我自己做一切選擇,比如吃不吃飯,什麼時候去吃,吃什麼,它們似乎只是我一瞬間的念頭就能決定的,但是有些人認爲:在絕對意義上,我們永遠不可能做與我們事實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情。

因爲在任何情況下,我們行動的各種條件決定了我們的行爲,並且使它們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的經驗、慾望、知識、遺傳因子、社會環境以及其他我們尚不知曉的因素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個在具體情景下的行爲成爲必然(決定論,determinism),比如說我決定吃不吃飯實際上取決於我餓不餓,現在作業緊急不緊急等,而這些條件在我做決定之前已經存在了,它們共同作用使我沒有去吃飯:即使我自以爲我原本能去吃飯的,但是實際上我不能。我所作的決定只是“事先就被決定好的結果在頭腦中走一個過場”而已。而這些條件實際上又是由之前的我所作的“決定”造成的,而之前的“決定”也是由之前的之前的條件決定,這樣可以無窮追溯下去,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可以據此推測:我們的一切,生命的軌跡,都是在我們出生之前就決定了的!雖然我沒有找到令我信服的否定決定論的材料,但我並不同意決定論,它讓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傀儡一般,每個人都只是命運的奴隸而已,我今天坐在這裏寫論文也只是因爲我考上了浙大,然後上了這門課,然後一定會寫,雖然這一切無可辯駁,但它太令人絕望。

3、人的構成

這是一個討論的非常普遍的問題,最近看的《yale大學開放課程:death》也討論了相關的問題。一個可能的結論是,人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複雜的生理有機體,和一個附在其上的完全精神性的靈魂(二元論,dualism),然而我們很難去找到這個靈魂,一切證據顯示出:在人死之前,有意識的生命完全依賴於神經系統的運行,被科學薰陶了十幾年的我除了在看哲學書時會嘗試考慮這個觀點之外,其他時候會對靈魂存在的說法嗤之以鼻的,當然,很多人出於宗教的原因會相信這些,並且認爲這是很自然的,中外的各大宗教幾乎都有靈魂的概念;另一些人則認爲人只是由物質材料構成的,而人的心理狀態實際上只是他們大腦的生理狀態(物理主義,phylicalism,也稱作唯物主義,materialism),我認爲這個跟決定

論有點像,太過生硬了;實際上我比較支持的是如下觀點:大腦是意識的發生地,但是他的意識狀態並非僅僅是物理狀態(兩面論,dualaspecttheory),這個觀點似乎是前兩個觀點的中和,也許這是因爲我們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吧我會更傾向這樣的說法:我們的意識並不是純精神的,它產生於大腦的物質基礎上,但它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理狀態,除了那些物理上可以觀測複雜的電化學變化,還有不能測量出來的心理過程,它是不能通過物理性分析顯露出來的。

另外還有幾個我很感興趣的問題,如:道德是自然存在的準則還是人爲製造的?何謂公正,有沒有可能做到公正?生活是否有意義,生命呢?限於篇幅不再多寫。曾經覺得哲學很無聊的我,現在卻深深地被哲學所吸引,在在讀完這本小書之後我又開始閱讀《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根據時間先後一位位地介紹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以及他們的思想,我已經讀到了康德。歷代思想大師們對世界對人的思考令人讚歎,作爲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認爲學哲學不僅沒有浪費時間,反而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更多的思考,讓我們更加大膽去質疑,這些都是現在所學的基礎科學遠遠做不到的。

讀書心得體會14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小學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爲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爲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後,相主任就在每週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爲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通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爲引發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收穫像鮮花怒放。“我們把這樣的依靠學生,爲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爲生本教育體系。”隨後,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通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只要不斷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舞臺,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繫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啓發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的要求就會更爲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爲,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爲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爲根本,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爲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爲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迴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爲“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杆,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讀書心得體會15

最近,我認真閱讀《有效老師》,捧讀此書,我收穫很大。這本書所給出的教學上的許多建議,使我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每次讀到其中的案例時,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地應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只有再度作爲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編者在《有效老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爲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在教學工作中,應關注全體,特別是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起的慾望。學生的茁壯成長,是我們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

作爲一名教師,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主動思考,虛心求教,肯幹、實幹,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盡全力把工作做得細緻、紮實。同時,細心總結工作經驗,在摸索中前進。“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其實,做名好老師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認清教師崗位職責,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觀,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會落空,那麼,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爲一名好教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