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池莉《立》有感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池莉《立》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池莉《立》有感

讀池莉《立》有感1

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池莉的這本書。

池莉是我喜歡的作家。從中學開始。在未去過武漢之前,我對武漢是喜歡的。因爲池莉。池莉的文字裏,武漢充滿了人世的煙火味道,那麼真實。

我去了武漢,是戴着池莉給我的眼鏡看的。但我並不喜歡武漢,最熱的時候和最冷的時候我都呆過,這樣的極冷極熱,也許造就了武漢人火爆的脾氣。不那麼潔淨的武漢,熱的讓人發昏的武漢。但我仍然喜歡池莉。

這本書,只是一個媽媽絮絮地把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了下來,當然,也有做父母的糾結和擔憂。但最終,亦池的成長過程,亦池的“光閃閃的成熟了的人生徐徐展開”,終是給了媽媽對自己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最好的回報。

爸爸媽媽在亦池上中學的時候離婚了,媽媽一直沒有告訴亦池,在亦池初中畢業之後,媽媽找個機會要告訴她,可是,早已瞭然於心的亦池跟媽媽說,這是你們的私事,而且你們也並不合適。

在亦池把她翻譯的《致我離家出走的女兒》送給媽媽的時候,她在扉頁上寫着“送給從未離家出走的媽媽”,池莉看到這一句落淚了,而看到這一句的我,也幾乎落淚。這一句話裏,有着女兒對媽媽最真摯的感激和理解。媽媽的所有辛苦都在女兒的眼中心裏啊。

做爲靠文字爲生的池莉,一直以來,她的文字裏就是對人性無條件的接納和寬容,她的文字裏沒有激憤,對世間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都淡然視之,頗有“我思故我在”的味道。所以,我看她對亦池的教育,和亦池的生活,也有這樣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安寧,不焦躁,當自己是平常人,也善待周圍的環境。

亦池從小的生長環境是自在的,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從來沒有上過課外班,只憑興趣學了鋼琴。因爲媽媽是作家,她的閱讀量很大。她翻譯的那首詩真是令人驚豔!

她要養狗,媽媽便給她買了狗。她從小就喜歡動物植物,這也是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愛和體諒,這在現代的社會中,真是很難得。孩子能夠一直沒有遠離自然。這是多不容易的事情!

做爲“著名作家”的孩子,在入學的過程中,沒有什麼特殊待遇。除了小學是因爲媽媽去找了xx,上了離家近的重點小學育才小學之外,中學是在武漢外校讀的,這是武漢最好的中學了,我去過武漢,也因從事教育行業,還是聽說過的。

亦池自己是心高氣傲的,“我要讀最好的學校”,這樣的驕傲不也是家長都期望的嗎?就因爲這樣的驕傲,亦池自己苦心備戰,竟是單憑自己的力量,考上了外校初中,高中也是如此。

可是在讀高中的時候,她開始對學校的管理不滿意了,她決定出國,而竟然,她就真的考取了自己喜歡的xx中學。然後考自己喜歡的大學、考研。她認真地、開心地、理性地安排着自己的人生。這不是天下父母都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情況嗎?

愛是無條件,池莉說,媽媽就是要溺愛孩子,但她的愛,還是理性的,她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無論其他人對孩子的評價如何,她愛的是孩子的生命和尊嚴。她給了孩子最踏實的依靠。

這是媽媽所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了。

讀池莉《立》有感2

如果不是老師佈置的命題信,我全然忘記今年是女兒最後一個“六一”兒童節,過了這個節日,她將正式告別童年走向少年。

說實話,在女兒這麼重要的人生過渡階段,儘管我百感交集,甚至平時交流中不乏侃侃而談,但依然害怕以這麼正規、莊重的形式致女兒一封信,我害怕是因爲自己的價值觀在現實的碰撞下,已搖擺不定缺乏足夠的底氣,我沒法以堅定的語氣引導女兒。

感謝老天眷顧,在母親節之後兒童節之前,讓我欣喜地看到池莉的新書《立》。細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睿智、平和的母親在聊天,透過她自在從容的文字,你能深切體會到一個母親的覺醒與成長。

池莉的書,我看得並不多,印象最深的應當是小說《太陽出世》,這書名之所以記憶猶新,是因爲女兒的出生。她第一聲沉悶的啼哭到肺葉完全張開時嘹亮的“高歌”,那過程讓當時尚在麻醉迷糊中的我猛然清醒地想起太陽,一輪從海底噴薄而出的旭日,亮堂堂明晃晃地照進我生命的窗口!

每位新生命之於母親的感受無疑都是刻骨銘心。愛,可以說是每位母親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愛得睿智、愛得得法、愛得堅定,卻不是每位母親天生的本事。

《立》——從女兒蹣跚學步時顫巍巍地站立,到負笈英倫學有成就的自立,池莉用細膩而又犀利的筆觸,講述自己與女兒24年來共同的成長經歷,傳遞“愛本身就是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教育理念,她強調教育的第一位是讓孩子成爲怎樣的人,並扛住各種壓力,堅持用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她的女兒亦池。

這本書是龍應臺的《目送》、《孩子你慢慢走》之後,又一本讓我爲之感慨的書,我是在邊讀邊反思自己的言行。

關愛孩子性格中的弱點。孩子本身存在個體上的差異,每一個孩子在學能發展上各有優勢和劣勢,但許多父母卻不願面對這一事實,喜歡用比較的心態來評判自己孩子的表現是否理想。

面對孩子性格中的弱點,池莉卻採取“溺愛”的態度,她認爲作爲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溺愛”是必須的,但這種溺愛不是嬌寵而是“任何時候都維護她、信任她,儘可能爲她營造更多快樂輕鬆的氣氛。”

“我必須溺愛我孩子虛弱的地方,我必須以溺愛增強我孩子的軟肋。好讓她逐漸適應這個專橫跋扈的社會,適應競爭社會弱肉強食的環境,也許她性格中有天生難以改變的部分,但我可以嘗試促進她的心理素質更加強健和強大。”

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情緒穩定的培養是良好性格形成的前提。亦池15歲就自己決定去英國留學,整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動能力和膽識,令人歎服!

讀這本書時,你也許會感覺亦池太有天賦了,可池莉覺得自己的女兒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沒有發現她特別聰明,特別有天賦,但是“只要有快樂輕鬆的心情和氛圍,亦池的表現就會令人刮目相看。”

她悉心觀察和發現孩子的性格、興趣和才能,注重培養孩子快樂而穩定的情緒,積極分享她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以及時時刻刻,“亦池的缺乏熱情讓我非常警惕。

我瞭解自己的孩子,她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情,就不會獲得全身心的快樂,沒有全身心的快樂,就找不到感覺,找不到感覺就會影響學習,就保持不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在體制內工作的家長,看多了社會中的弊端,喜歡以過來人的經驗插手孩子的事,以愛的名義規範孩子的言行,帶給孩子許多超過她(他)年齡層次的心理負擔,而池莉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關愛、寬容、以及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要孩子聽從自己的意願。

她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女兒的平等觀念和自立性格,很多事情都與女兒商量,在生活中積極營造一種更爲親密、更爲知心、更爲自由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關係,“我希望女兒首先能從真實不虛的生活中懂得生命的意義,懂得敬重生命是世間最大的事,懂得專業知識的學習其實就包括敬重生命。

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成熟,那天下還有什麼功課她拿不到A呢?”

健康地對待孩子的青春期。對於“網癮”和“早戀”,池莉沒有以簡單而狹隘的思維,專橫跋扈地一概斥責。她認爲青春期的孩子“意志力薄弱而好奇心特別強烈,對新鮮事物躍躍欲試,急於瞭解和試圖掌握這個世界。

如果成人社會首先能夠正常而健康地對待網絡,那就不會有大問題;如果成人世界把網絡當作洪水猛獸,這下對孩子的誘惑就大了。”她讓女兒教她玩網絡遊戲,與女兒一起分析遊戲的優缺點,在參與她的玩樂中及時掌握女兒的感覺,潤物細無聲地糾正一些過度的執迷,並讓她明白“這些東西都是工具,都是過程,都是爲自己的人生服務的。”

對於“早戀”,池莉認爲“在她情竇初開的年齡,她應該具有正常的生理意識和心理反應。”她對小男生對女兒的青睞、肯定和喜歡,一直都是心懷喜悅,並且會把這種喜悅感傳達給女兒,引導女兒將男同學視爲正常的夥伴,讓她爲自己的性別而感到自豪和自尊自重。

在這本書的深情回憶裏,池莉不斷用自己的愛,用高尚的品格,去引導孩子培養一種健全而莊重的人格,她說:“我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如果孩子的盛開需要肥沃的土壤,我情願腐朽在她的根下。”——這就是天下父母心!

她告誡女兒:“一個人的尊嚴和體面皆來自於個人的奮鬥。人生中會有許多關口,你不能計較它是否有道理,你沒有時間去抱怨它,總之你就是必須過關!”

儘管遍嘗生活的苦頭,女兒依然茁壯成長,“如今驀然回首,我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傻人有傻福的母親。是孩子給了我福氣。孩子比我想象得更有生存能力!”

讀池莉《立》有感3

第一次認識池莉,還得從上世紀在武漢上大學期間讀她的書開始算起,當時的我真心崇拜得加入了她的粉絲大軍。當然,她不認識我。 光陰荏苒,轉眼過去了十幾年。曾經的崇拜,早已被忙碌的工作和時光的塵土覆蓋。生活似乎就像停不下來的陀螺,讀書的時間彷彿少了很多。於是,池莉的文字從我的世界裏漸行漸遠、慢慢消失。直到不久前,我看到了她新出的一本書——《立》。

這時我才得知,如今的池莉已從當時的一位青年作家成長爲武漢市的文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不過這並不是吸引我的地方,這本新書最開始吸引我的,在於封面的簡潔大氣,尤其是書名只有一個字,勾起了我濃厚的閱讀興致。隨着書頁的翻動,我更是被這本紀實體裁的“育子經”中無處不在的母愛深深觸動。吸引我一直讀下去的,也就不再只是書名了,更包括了書中沉甸甸的人生成長日記,或者說是愛的教育手記。正如該書封底評價的那樣:池莉和她的女兒呂亦池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又贏得了大衆意義上的成功。通過池莉的娓娓講述,我們看到:愛本身就是教育。

從呂亦池的艱難出世到折騰入園,從擠進重點小學到考上英國高中,幾乎每次都是險過。應該說她的成長軌跡曲折離奇而又充滿傳奇,一般人是難以複製的。然而,池莉在撫養女兒長大的過程中,始終信奉的科學理念卻很值得學習借鑑。因爲愛,池莉給予了女兒最多的呵護、最大的信任和最堅定的支持。那份愛,有時甚至是縱容、溺愛,但只要能夠幫助女兒克服千難萬險,她就不懼千辛萬苦,陪着女兒在社會傳統教育的潮流中逆襲。最終,她的女兒像一朵出水的芙蓉,盛放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二○一二年度的畢業典禮上,這種破殼而出的成長,讓原本簡單的“立”字變得活靈活現、生動形象。

豐滿的立,讓我們聯想到很多問題。愛本身就是教育,這句話真的'是發人深思的。現如今,多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不惜拼了老命爲孩子上這個課、補那個習,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其實,人生本沒有真正的起跑線,更不可能有整齊劃一的起跑線。外環道的起跑位置靠前,最後不一定跑在內環道的前面;開始跑得快的,最後也不一定領先到終點;即使第一個衝過終點,誰又能保證下一次還會奪魁?就算在方方面面是常勝冠軍,又是否真的成功和幸福呢?

曾聽過一則故事,講的是兩家鄰居。一家把孩子培養成才,定居國外,每年基本上只有春節才能見面;另一家把孩子撫養成人,就地打工,每週基本上沒有啥事都能團聚。結果,兩家老人總是互相羨慕。這家羨慕那家的孩子有出息,光宗耀祖;那家羨慕這樣的孩子有孝心,噓寒問暖。我們作爲旁觀者,無法爲別人定義孩子是否成功、老人是否幸福,更無法論證奮鬥之樂與天倫之樂的平衡點在哪裏,但僅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把孩子培養出健康的品格和獨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金錢是蒼白無力的,唯有愛才最有力量。愛沒有貴賤之分,只有深淺之別,父母的愛越深,孩子吸收的能量就越多。當然,愛的教育需要有正確的方向,錯誤的愛只會產生負能量。

愛的教育絕不是一個小問題。無論是已經成爲父母或是將要成爲父母的人們,都有責任把怎樣愛孩子的問題想清楚。教育孩子的書有很多,比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爸爸給孩子好未來》等,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看看學學,畢竟,愛給得太少或太多都不對。教會做人、發現興趣、塑造性格……這些都是父母的必修課。事可以少代勞,前提是要給予足夠多的引導,想讓孩子笑,父母首先得把自己這面“鏡子”當好。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終身老師、最重要的老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學好,又怎能把孩子教好?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良好的教育不僅關乎着一個家庭的幸福,更維繫着一個社會的發展後勁。在教育問題上,盲目自信與過度迷信都是不可取的。我們不可能都像池莉那樣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決斷魄力的人,盲目自信可能會讓孩子在與衆不同中格格不入、四處碰壁,甚至因爲偏執固執荒廢了孩子的前程。但我們更需警惕隨波逐流的盲目跟風,過於迷信種種專家的說法和教育機構的慫恿,則有可能在“全能化”的“填鴨式”的教育中扼殺掉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

就拿最常見的識漢字、說英語方面,很多父母花了很多心血、時間和金錢,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爲什麼?語言的輸出問題,很多根子在輸入不足。只有找對了方法,才能讓孩子在興趣中閱讀,而不是在強迫中牴觸,而語言的基礎應用能力無疑將會影響孩子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影響一生。近年來,衆多家長對安妮鮮花趨之若騖的火爆,正是因爲它跳出了中國式英語的怪圈,找到了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路線圖。同樣,“一個孩子,一個藥方”地進行興趣培養,才能更有助於孩子快樂閱讀,成爲還沒上小學就能讀報紙的“神童”。

在帶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永遠不會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供我們選擇,因爲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能做的,就是運用好的平臺和理念,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出正確的方式方法,這雖然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卻也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只有用心愛孩子,學會發現、挖掘、放大、鞏固孩子的興趣和才能,才能真正理解和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得到最爲珍貴的人生體驗。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到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有時並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撫養子女,而是孩子在以另一種形式教育大人、回饋我們。

說真的,我很欽佩池莉以這種紀實性的文字來記錄女兒二十三年人生歷程的勇氣。曾經難以啓齒的家庭變故、一路走來的艱辛坎坷、求學路上被教育潮流和身邊輿論所裹挾的焦慮和操心,都這麼坦誠地抖了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啓迪。而她也就因爲這麼一抖,放下了心中擱置已久的一塊石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很多曾經看似困難的事情也因此舉重若輕了。我也很羨慕呂亦池有這麼一位善良而堅強的作家母親,她的母親用心良苦地通過“一疊紙,許多字”堆砌出《立》,作爲送給剛剛正式走上社會的女兒的特殊大禮,無疑給了女兒正在展開的美麗人生以最好的階段性概括與詮釋。

品讀全書,我的腦海裏一直被一種濃濃的情愫洶涌着,也爲教育理念的糾結掙扎着。而當我合上書籍的一剎那,不經意間便忽然頓悟了封面上那一行行起初不以爲然的詩句:“我對你的愛,是我生命裏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微笑,每一滴淚水。如果上帝允許,我只會更加愛你!”池莉窮盡母親的所有責任才終於想通: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對待你;你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的確如此,每個孩子都像一張白紙,父母的愛就像塗色的筆,父母想要寫成什麼樣子,孩子往往就會畫成什麼樣子。

一本池莉的《立》再一次讓我們相信:天下父母心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美好的情感,它的無私與偉大值得每一個人去尊重,去致敬。

讀池莉《立》有感4

在新著《立》中,池莉則以溫馨細膩的筆觸,書寫與女兒兩代人的生活、世界和心靈,展現她溫馨的舐犢之情。

書中池莉以一個普通母親的身份,深情講述從小生命的孕育開始,到與孩子共度所有歲月,直至孩子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順利踏上社會。

其間池莉更多地談到了她是如何將女兒培養成人的,希望用自己和女兒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孩子成長和教育的方式,還有其他選擇。寫母女兩人在中國教育重壓下,尋求快樂成長的夾縫,最後毅然決定求學英國,獲得理想中的教育……面對女兒,池莉筆下處處充滿着感動乃至感恩。字裏行間,流露出她意想不到的回報,以及對人生的新的感悟。

池莉不僅以母親寫女兒,還寫女兒怎樣成就母親。她們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也贏得了大衆意義上的成功。

她在書中提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愛孩子,悉心發現孩子的性格、興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長的每一個階段以及時時刻刻。池莉質疑當今中國教育體制,她摒棄國內的教育模式,以自己的方式將女兒送入世界一流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該校培養出了克林頓、布萊爾、安南、曼德拉、索羅斯及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池莉看來,最有效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營造一種更爲親密、更爲知心、更爲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纔有可能健康成長,立於不敗之地。

“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不知道是誰先說出來的一句缺乏邏輯的混賬話……望子成龍原本是父母對孩子愛的心意,應該是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用自己愛的舉動和行爲,用自己的品格和德行,去啓蒙、引導和樹立的一種標準和理想,同時還需要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並慢慢轉化成爲他們自己的主觀意識。”由此可知,池莉的思想活躍尖銳,觸覺靈敏,見解犀利。

池莉的心靈世界自由廣闊,其情感熾熱誠摯。池莉像衆多的母親一樣,“我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如果孩子的盛開需要肥沃的土壤,我情願腐朽在她的根下。”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她告誡女兒:“一個人的尊嚴和體面皆來自於個人的奮鬥。

人生中會有許多關口,你不能計較它是否有道理,你沒有時間去抱怨它,總之你就是必須過關!”儘管遍嘗生活的苦頭,女兒依然茁壯成長起來,“如今驀然回首,我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傻人有傻福的母親。是孩子給了我福氣。孩子比我想象得更有生存能力!”

散文的池莉,別有一種動人姿容。池莉在小說中寫世態寫人性,在散文中寫自己寫人生,寫女兒成長的樂趣和教育的心得。她希望女兒能夠從真實不虛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義,懂得敬重生命是世間最大的物事,懂得專業知識的學習其實就包括敬重生命。

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最好,那天下還有什麼功課她拿不到A的呢?一輩子的幸福和快樂不就隨時隨地都正在降臨她的身心嗎?

讀池莉《立》有感5

《立》講述了池莉的女兒亦池從出生到一步步長大成人的故事。這本書帶給了我很多感動,也帶給了我很多思考。

最讓我感動的是池莉對女兒傾注的濃濃母愛。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但當你讀了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和池莉的差距很大。池莉是真的可以爲女兒放棄所有,凡事從女兒出發,讓亦池在充滿愛的寬鬆氛圍中自由、快樂、幸福地長大!

池莉很勇敢,願意向女兒、向世人坦誠自己年輕時的愛戀。這是一段失敗的婚姻,任誰都會覺得這有些尷尬,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些掩埋在歲月深處的創傷。她的愛情轟轟烈烈,但在我看來,那不能算是真正的愛情。

只能算是好感與欣賞,也有可能是一見鍾情,沒有真正的好好的相處過,但卻在世俗的壓力下,愈演愈烈,最終不得不走在一起!所以在後來養育亦池的過程中,池莉吃盡了苦頭,丈夫的很多想法都與她背道而馳。唯有對女兒無盡地愛支持她一路走了下去。

在亦池的教育問題上,池莉沒有跟隨“潮流”。她認爲:一個人若要穩穩地立足於世界,能夠取得穩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與他自己個性相得益彰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尊重、愛和得體的行爲纔是最重要的知識和學問。

池莉從沒有要求孩子學習到幾點,也從不強迫孩子上各種培優班。她鼓勵孩子接近大自然,鼓勵孩子閱讀,鼓勵孩子玩……亦池的童年是幸福的、快樂的、自由自在的!亦池也沒有讓媽媽失望。她從小就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每一個階段她都有自己的目標。不到三歲,她就能告訴她媽媽她要上育才幼兒園。在家長遇到阻力後,她還是堅定地表達就要去那裏,不是就近入學嘛!亦池的幸福也在於她有一個好媽媽,一個有本事的媽媽。

社會是現實的,不是所以事情都能靠自身努力去實現。但是池莉不遺餘力地幫孩子實現了自己上幼兒園的願望。後來亦池又堅定地選擇了育才小學、武漢外國語學校,以至後來去英國讀c.c中學、ucl大學、lSe讀研,一個個看似難以實現的目標,都被亦池實現了。

當然除了幼兒園與小學以外,都是亦池自己努力的結果。這個文靜、隨性、要強,又多才多藝地孩子就這樣成長了起來,越來越優秀!

愛是孩子成長、成人的源泉!沒有池莉對女兒的愛,沒有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沒有發自內心的理解與尊重,亦池不會是今天這般地優秀!這本書是池莉送給女兒的禮物,更是給天下每個媽媽的福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