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1

工作之餘,我精心閱讀了《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 韓老師的海量閱讀實驗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啓示。我知道了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積累。

在今後的讀書方面我覺得有幾點可以借鑑的地方:

一是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

讓學生把閱讀當做消遣,當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繫,想方設法哄着孩子愛讀書。

二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像韓老師那樣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個人閱讀某一本書,學生認爲達到要求時再由老師抽查。閱讀之前,提出嚴格要求:一是要有恰當的圈劃批註。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在書上勾畫,可以選擇精彩片斷寫到讀書筆記本上,並大體背誦,具體字數不限。

三是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韓老師在逐句逐篇地聽過學生朗讀之後,從中選出讀得多、讀得熟的學生當“小老師”,併爲之佩戴“小老師”證卡。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爲師者的風采。所以,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誦讀訓練,甚至在家裏讓父母聽着誦讀。於是,誦讀的新秀層出不窮,“小老師”的隊伍不斷擴大,從而形成一個羣體,使更多讀不好的學生隨時得到指導。

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基礎,老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因爲沒有閱讀,就不會有通過閱讀而激發的思維,就好比一塊整理好的土地,卻沒有種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會有收成。所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是我們所有教師不懈地追求。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2

請勿笑我孤陋寡聞,知道韓興娥這個名字,還是在今年的6月份。

一次偶然的機會,翻看新近的教育時報,看到了上面登載的韓老師“課內海量閱讀”的專題報道。透過文字的介紹,彷彿親眼看到韓老師的孩子們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旁徵博引,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學生沒有家庭作業,卻個個成績優秀,孩子有了快樂美好的童年,教師有了輕鬆愉悅的心態。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輝煌圖景誘惑着我,讓我怦然心動,看到報道後面附有韓老師的作品《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馬上網購了這本書。趁着暑假的空閒時間,每晚閱讀數頁,時至今日,終於讀了半本。

最爲欣賞的是韓老師關於閱讀的理念:作爲老師,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學生面前,爲他們“吞食”提供條件,“反芻”是他們的本能行爲。讓學生的眼睛浸泡在鉛字中,讓耳朵浸泡在讀書聲中,讓心靈和大腦震盪在感動和思維中,這纔是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所在。

這即是韓老師所談到的“鯨吞。”爲達到此目標,韓老師從一年級進行大量閱讀實驗,至學生上完六年級時,他們的閱讀量大得驚人:

一年級孩子們讀《三字新童謠》《讀兒歌識漢字》《日有所誦》《好媽媽兒歌四百首》《弟子規》《增廣賢文》《拼音報》等;

二年級孩子們讀的有不同版本的語文課本,《二年級古詩》《國學啓蒙》《語文經典讀本》等;

四年級上學期,學生就已學完小學6年的12冊語文課本,讀後感《《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一)》。中高年級讀的書目有《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論語》《道德經》等,當然我所列出的這些只是不完全統計。難怪韓老師的愛徒們個個都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有此“厚積”,怎不“薄發”呢?

韓老師倡導有教無類。因爲學生的先天素質、後天的影響各不相同,學習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別。她的“海量閱讀”不強求達到同一標準。她根據每本書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星級標準”,對部分學生降低要求,即使學生達到“一星級”的目標,也是老師眼裏的好孩子。她堅信:那些“慢”孩子、“懶”孩子,在“舉三反一”“舉十反一”的過程中總有頭腦開竅的那一天。第一輪實驗,她用了兩年的時間消滅了學困生。從三年級開始,考試基本上能達到100%的優秀率。

韓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海量閱讀”的道路上,能飛的要讓他們飛起來,能跑的要讓他們跑起來,能走的走起來,能爬的爬起來。這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嗎?多幾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許多好孩子。

最讓我歎服的是韓老師在教學上的創新精神。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教學難題,她總是鍥而不捨,千方百計找尋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如:面對鬧哄哄的一年級課堂,她利用自己編的兒歌小冊子讓學生在誦讀中識字,有事可做不但讓孩子們靜了下來,也讓閱讀從開學的第一天就駛入了正道;在識字寫字的教學中,利用韻語識字、描空心字識字、編故事識字等;以填空題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以歸類的方法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由分散轉化爲集中,以創設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將記憶的知識學以致用……在我的眼裏,韓老師就是一個智慧錦囊,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難得倒她。

通過閱讀,韓老師在我心中豎起的形象是樸素的,是我們教師隊伍中無數平民的化身,她用親身的經歷使我們相信“課內海量閱讀”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她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習得了更多的推行“課內海量閱讀”的方法而不至於走彎路……

文末,發自內心地說一聲:可敬的韓老師,感謝您爲我們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我們這些舵手會在您這盞燈塔的指引下,將孩子們擺渡到幸福的彼岸!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3

最近讀了韓興娥老師編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文中韓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示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啓迪。這本書既沒有精彩的語言,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韓老師所展現的一些方法,簡單而又實用,尤其是“氣定神閒笑談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這兩個章節正好爲我現在所任教的低年級提供了幫助,讓我對語文教學更加充滿了信心。

  一、讓課堂靜下來

“定能生慧,靜能通神。”韓老師告訴我們從入學開始我們得利用一切機會、一切手段,強化一個觀念:安靜。作爲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安靜,可是應該怎樣教育這些活潑愛動的娃娃們呢?這也是我經常思考併爲之頭痛的問題。面對着吵哄哄的教室,即使我聲嘶力竭的批評或是用手中的教鞭不停的敲打着桌子,也只能獲得一時的平靜。靜下心來想想,其實老師說話太多、聲音太大反而不利於創設安靜的氛圍,一上課老師就打開話筒、亮開嗓門,以後要求學生安靜就很難。所以,我要求自己輕言細語、心平氣和的與孩子們交流。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受韓老師的啓發嘗試了多種教學組織方式,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比如:1、念兒歌。通過一首首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的兒歌提醒孩子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如:上課讀書、聽課前背誦《做得正》做得正,像口鐘。站得直,像棵鬆。走路時,挺起胸。寫字前背誦《愛護眼睛》。寫完字後背誦《誰把文具送回家》等。只要老師先起頭,所以孩子都跟着有節奏的背起來,教室裏剛纔的吵鬧聲也隨之轉化成了動聽悅耳的讀書聲。比起枯燥的教導,孩子們更喜歡這種方式。2、聽輕音樂。在上課前,放上一小段音樂。這是讓孩子們靜下心來學習的一種好辦法。上課鈴聲響後,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滿頭大漢、氣喘吁吁的跑進教室,雖然已經回到座位上了,可從臉上興奮的表情裏不難看出,他們還沉靜在剛纔激烈的遊戲當中。此時,如果馬上上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何不讓他們靜靜聆聽音樂,平復一下情緒,將他們的思緒拉回到課堂上來呢!當孩子們在課中休息或書寫時,我也習慣放上一段音樂。一首首優美的鋼琴曲、交響樂響起時,不僅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自覺的保持安靜。如果發出一丁點的吵鬧聲,都會視爲不和諧的音符。

  二、低年級寫話晚起步

“閱讀要早,開筆要遲”,這是韓老師一直奉行的理念。清朝名將曾國藩也不讓兒子過早地作文。他認爲兒童的精力應花在讀書和背誦上。書讀多了,需要表達的時候,自然會表達的。我非常贊同他們的觀點。有的老師急於求成剛教完拼音就要求孩子們寫句子、寫話,到了一年二期又忙着佈置日記。一年級孩子那雙嫩嫩的小手寫字很慢,寫會課本上要求默寫的生字已經不容易了。再要做這些,根本無法獨立完成,幾乎都是依賴家長,有的是家長念一個字寫一個字,不會寫的字還得告訴他們該怎麼寫,筆順甚至都教錯了;有的乾脆由家長代勞了,家長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出來的東西語言成人化,缺乏童趣。說實話,再讀此書之前,我也跟風似早早的就開始佈置寫話的家庭作業,交上來的作品,有一部分孩子寫得相當精彩,我還滿心歡喜。可到了課堂上再讓他們寫一寫,卻是語句不通、錯字成堆,完全是兩個樣。由此可見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不必太早,大量的閱讀、背誦更重要,也就是韓老師書中提到的“課內海量閱讀”。於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正嘗試着在學習教材的同時,集體背誦《日有所誦》上的兒歌、古詩,一天一背一首,有精力的孩子不拘泥於一首鼓勵往後背。背得越多,獎勵的獎品越多。要相信一年級小孩子在背誦這件事上個個是“天才”。我想,一定要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背誦潛能。另外,我還會每天抽出部分時間,給孩子們聲情並茂的朗讀優秀的讀物。通過班級QQ羣與家長交流,給他們推薦適宜現階段所讀的書籍並鼓勵家長們每晚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總之利用各種手段讓他們愛上閱讀。正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我相信有了厚厚的閱讀積累做鋪墊,不愁他們寫不出精彩的語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讀書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讀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韓老師的教學方法借鑑到自己的課堂中去,讓課堂教學變得簡單、充滿智慧。充分利用課內時間進行“海量閱讀”,多讓學生積累一些知識,做到日積月累,一步步登上閱讀金字塔。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4

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我前後讀了幾遍,每讀完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教育就是讀書,讀書就是教育”,這是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爲了讓孩子喜歡讀書,在書的世界裏快樂成長,韓老師所做出的努力多麼令人佩服:如誘惑家長親子共讀、指導家長舉行家庭讀書宴、建立班級的圖書超市、制定人人成功的閱讀星級評價以及對孩子實行的形式多樣的獎勵政策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努力使得學生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都自由自在地暢遊在書的海洋。如何讓我班的孩子也能喜歡閱讀,我從韓老師的做法中得到了許多啓示。

每個週五的下午第三節課是我班的閱讀課,開學以來,我在班級以不同的形式開了四次讀書交流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讀書交流會:好書大家談。

剛剛開學那幾天,我發現自習或課餘時間讀書的孩子明顯減少,通過和家長交流,我瞭解到很多孩子在家讀書也不積極,爲此,我真的很着急。“讀書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讀書”爲了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我打算開展第一次讀書交流會:好書大家談。要求大家把開學以後自己讀得好書向大家推薦:可以說說書的主要內容,可以談談書中最精彩的情節,也可以談談讀書體會等。我提前一個周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讓大家做好充分準備。接下來的這個周的時間,孩子們的讀書熱情明顯高漲起來,課餘時間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讀書的身影。週五下午的閱讀課上,孩子們先在小組內進行第一輪選拔,小組成員推薦講得最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當時13個孩子參加了全班展示,說得都非常精彩,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小萌說得也是滔滔不絕,引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節課同學們在輕鬆愉快中分享了讀書的快樂。

第二次讀書交流會:優美段落我積累。

韓老師非常注重學生閱讀積累,因爲閱讀積累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爲了讓孩子養成誦讀積累的好習慣,我打算第二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展示背誦課外積累的優美段落,怕學生懶得背誦,我想了一個招,就是和小組評分結合起來,我告訴學生:只要能背誦一段優美段落,就給小組加5分,能背誦兩段,就加10分、、、、、、這招真靈,爲了給小組加分,孩子們的背誦熱情很高,不僅晚上回家主動背(家長反映)連下課時間也背個不停。課堂上,大部分小組都加了分,下課的時候,還有兩個小組沒有展示完,這2個小組的同學主動跑到我跟前找我背。看到同學們的背誦積極性這麼高,我也非常高興,於是我想趁熱打鐵,下個周我決定繼續開展背誦展示會。

第三次讀書交流會:唐詩我會背。

這次讀書交流會背誦的是《唐詩三百首》。三百首古詩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背下來,所以我讓學生把古詩分分類,先背誦描寫友情的古詩,這次交流會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的,背的好、背的多的可以給小組加分,最後比一比哪個小組背的最好,背的最多,就是優勝小組。記得當時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熱烈。只見背下來的小組,組員臉上洋溢的是喜悅,而沒有背下來的小組卻是垂頭喪氣,組員都把“矛頭”指向準備不充分的小組成員,這時不用我提醒他課後認真背,因爲其他組員會給他足夠的壓力,我想他下次一定會背好。

第四次讀書交流會:我來讀,你來猜。

爲了檢查學生的必讀書目《吹小號的天鵝》讀得怎樣?於是,我決定開展第四次讀書交流會:我來讀,你來猜。我讀的主要是《吹小號的天鵝》的第一個章節,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中,我會讓學生猜一猜下面的情節,或者是一個詞,一句話等等。雖然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但是我也發現部分學生沒有認真讀這本書,對書的內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佈置學生課後認真讀這本書,爭取下次讀書交流會上有精彩的表現。

有佈置就要有落實,這樣會更好的督促學生讀書。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5

早就聽說過韓興娥老師的名字,只是一直沒有很好的去感悟她的教育教學。這個學期,學校領導把韓興娥老師《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發到了我們老師手裏。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細細品味起來,當我一頁一頁、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往下讀時,我發現《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韓興娥老師用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啓迪。在書中,韓興娥老師的“氣定神閒笑對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幾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韓老師的 “高深之處”,就是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讀”。通過大量的閱讀,連我們學生覺得最累的作文對於韓老師的學生來說都好像是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看到學生寫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真讓我覺得自嘆不如。韓興娥老師樸實的語言,樸實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老師的“精講”,讓學生一遍遍的重複性的作業,以及老師疲憊不堪的批作業,使語文教學變得苦、累。而真正的語文教學“讀”纔是硬道理。

現在想來,其實學生不愛讀書是不是和老師的引導有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現在班級學生來說,一學期結束了,可在朗讀上效果並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過不了口語這一關,很多上課的時間都在“講”而不是“讀”,因爲不能耽誤了進度,所以往往因趕進度而忽視了朗讀,只顧講課了,而在學生讀不好的基礎上講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讀當作業讓學生在家讀書的話,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讀。我也覺得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朗讀,然後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在“精”而不在“多”。

“讓學生的眼睛浸泡在鉛字中,讓耳朵浸泡在讀書聲中,讓心靈和大腦震盪在感動和思維中,這纔是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所在。”

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韓老師是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其中追尋心平氣和的9月中“讓課堂靜下來”讓我獲益匪淺。我也由此學到了很多。作爲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安靜,可是應該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呢?老師聲嘶力竭的批評、敲桌子等只能獲得一時的平靜。韓老師認爲:老師說話太多、聲音太大不利於創設安靜的氛圍,老師吵、學生鬧,一上課老師就亮開嗓門,以後要求學生安靜就很困難。老師手指黑板時學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後表示停止、聰明的孩子能跟隨老師的指示看黑板、看書,全班教一個學生(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有的學生在集體學習時不擡頭、不張嘴,老師指名讓他念他一般不會,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學生就亂了,對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教與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體的原則,韓老師的妙招是:全班同學教他三次,於是老師領讀一遍,全班齊讀三遍;再次讓他讀,如果不會,讓全班學生再次教他三遍。這種情況下那個頭不擡、嘴不張的孩子也會跟着唸的。)韓老師還採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令行禁止。這些方法真是又簡單又有效。“定能生慧,靜能通神”其實就是要強化一個觀念;安靜。通過閱讀此書,我及時地把這一教學理念運用到了我的課堂之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6

已經是第二次閱讀韓興娥老師的這本套書了。八年前讀過她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被她大刀闊斧式的改革精神所折服。20xx年的暑假,在河南長垣一中由教育時報主辦的教師成長學院裏,跟韓興娥老師學習了一週,成了她的一名海派徒弟。去之前,主辦方寄給了我們她新版的兩本書《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I》和《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II》,再一次被她的高超技藝吸引。

書中的韓興娥老師聰明、善思、乾脆,有思想、頭腦,不甘平庸,開拓創新的研究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書中她這樣說自己,而且她也在許多場合這樣評價自己:我是個笨老師,但我的學生沒有一個後進生。這樣的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卻走在海量閱讀夫人康莊大道上,樂此不疲。近20年來矢志不渝,帶領她的團隊、她的徒弟們,指揮着千千萬萬的海內外的學子們踏上閱讀的快車道上。總結起來,韓老師的以下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一、大刀闊斧的創新精神

韓興娥老師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她認爲單文本教學容易枯燥無味,極易被學生厭煩,所以從海量閱讀的教學中讓學生識字、寫字、閱讀。這樣的方法舉三返一,讓學生見多識廣。既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又避免了學生學習的枯燥。韓興娥老師這樣的教學理念跟語文課程標準是一脈相承的。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韓老師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摒棄了單篇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海量的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持之以恆的研究精神

韓興娥老師跟我們一樣,一樣的普通,她開始所在的教學班的生源,也是一般的家庭子弟,但跟韓老師學完小學後,她的學生走進初中乃至高中後卻個個出類拔萃,這就源於小學時候打下的廣博的語文知識和閱讀能力。韓老師潛心研究海量閱讀近20年,探索出了海量閱讀的一條陽關路。若不是她個人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又怎能採擷到海量閱讀的精華呢?韓興娥老師教學相長,自度度人,練就了極高的文化修養,集文學、歷史、地理、政治爲一身的多學科素養。難怪語文名師武鳳霞聽完韓興娥老師的《滕王閣序》後慚愧地說:“韓興娥,聽了你的課,我都覺得自己是個沒文化的人了!”我們知道,武鳳霞老師在閱讀教學,特別是單文本教學方面造詣匪淺,如果把武鳳霞老師的單文本閱讀教學比作是好看的“凌波微步”,那麼韓興娥老師的海量閱讀法就是一招制敵的“降龍十八掌”。

  三、紮根課堂的簡約精神

韓老師的課堂簡約而不簡單。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跟我們一樣,善於使用一些“小伎倆”、“小恩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製作班幣,表現的好的就發。根據不同問題的難易程度,分發不等額的班幣。最後的班幣兌換書籍等學習用品。她利用家委會的力量,鼓勵學生,愛上讀書,迷上讀書。韓老師的課堂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力,有的是一次次智慧火花的碰撞美。做她的學生,也是一種幸福。記得韓興娥上的一堂《宋詞的教學》,韓老師通過一節課20首古詩詞給我們呈現了這類課例的'方法和流程。使我們大爲吃驚的是,韓老師竟然把中國的歷史、唐宋文學變成一首首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童謠。韓老師引導學生將古詩詞的教學同中國的歷史、文學史有機結合起來,讓我們在學習海量閱讀的同時,又深深進行了一次“大語文”的教育!

這本書同樣帶給我很多的思考和收穫。

一是加深了對海量閱讀的認識。

1、海量閱讀的精髓在於“海量”,一節課中老師準備的材料要豐富,要多角度,對於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可以少講。老師應該盡最大努力地剋制自己少講,讓學生多讀,纔是海量閱讀課例每一節課內應有的常態、應有的現象。

2、海量閱讀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在一節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接觸更多的文本,對文本採用“不求甚解”處理。

3、海量閱讀通過閱讀“課內”的途徑解決我們課外做的事情,大手筆。

4、海量閱讀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避免了常規單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複、燙剩飯等慢、低、繁等詬病。 這種看似不求甚解的粗略化閱讀,恰恰呵護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對讀書的渴望,這是“取法乎上”的教學策略,與傳統的精細化閱讀教學並不衝突。從韓老師的所教過學生反饋來的信息來看,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僅是高屋建瓴的迂迴戰術,更是對學生的初、高中,甚至一生打下閱讀童子功最好的辦法。新課標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量要達到150萬字,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讓生生都達到這個目標,是很難完成的。唯有海量閱讀,課外閱讀課內上,這樣的教學策略纔是我們閱讀教學的不二法門。韓興娥老師的海量閱讀做到了,她的教學特點是與我們的新課標高度契合,與我們所倡導的學科整合、大語文是密切相關的。

二是刷新了我對自身成長的認識,爲自己未來幾年的規劃指明瞭方向。首先,從導師韓興娥老師身上我知道,一個名師的成功絕非偶然。只有你沉下心來教書,根據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識體系、自己對學科的理解、自己學生的學情建立起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就像韓老師,她不喜歡死扣教材,她想讓她的學生通過海量的閱讀,在量絕對大、面絕對廣的基礎上積累學生多方面的語文素養、歷史素養。我在想,韓老師用她的經歷在告訴我們,她“這麼笨的老師”,都可以教出“沒有一個差生”,不是讓我們一味的模仿她,而是用她的成長經歷啓迪我們:做教育要踏踏實實的,建立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形成自己的風格。其次,要把自己的教育工作當成終身爲之奮鬥不息的職業。韓興娥老師同餘映潮、吳正憲、武鳳霞、王彩、黃厚江琴等名師有個共同點:不斷學習、不斷磨練、熱愛這份事業。我讀過不少名師的故事,他們無一不是在近乎地獄、魔鬼般的磨課中慢慢走出來的,他們何嘗不是吃過許多苦頭,也何嘗沒有經歷過失敗呢?想想自己,面對困難,總是選擇逃避,推脫,是惰性、不思進取擋住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個不斷挑戰的過程,就算失敗也是一次成功的挑戰。我相信這句話的價值所在。韓興娥老師的案例告訴我,這句話是正確的。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7

課題組給每位語文老師發了一本韓興娥老師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這本書。一看書名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讀起來。

當閱讀完整本書,我爲韓老師深深折服。她的語言平淡,沒有很多修飾的成分,但她的精神卻感染着我。她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她不囿於傳統的語文教學,數年來一直銳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進行“課內海量閱讀”的實驗。在她的課堂中,學生的朗讀個個繪聲繪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語非常可愛。她的學生沒有一個不愛讀書的。

還記得到韓老師的學校去參觀,她的課堂就像書中韓老師的一個學生寫得一篇作文《我們班裏亂哄哄》那樣,“亂哄哄”的。說得“亂哄哄”不是指班級裏同學不遵守紀律,而是上課時大家各做各的事,有的讀書,有的寫字,有的背誦……在她的課堂裏,語文教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各種課外書籍纔是孩子們的書籍的大海。孩子不必要啃食那早已被啃食得無味的教科書,而是可以根據自己閱讀的進度與程度自主閱讀。

記得參觀時發現韓老師的教室門後,張貼着許多各式各樣的表格,上面貼着形體各異的星星、笑臉,通過讀書,我才詳細地瞭解到那是韓老師爲孩子們制定的一系列的獎勵制度。韓老師班中學生的家長也積極配合着老師的“海量閱讀”,在家中他們常進行親子閱讀,父母就算再忙也會抽出空隙或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或給認字不多的孩子大聲朗讀故事,或進行相互講故事。久而久之,學生之間也從玩伴變成了書友,他們都以讀書爲樂。

一次次地翻閱《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這本書,我的內心很不平靜。自己也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齡的語文教師,而我們的課堂始終都是圍繞着一本教材,學生每天都在啃食那被咀嚼過無數次的“骨頭”,對他們而言,文字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吸引力。他們覺得沒意思,所以課堂上就出現了開小差、說話的現象。有時爲了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拼命地擠佔學生有限的休息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經常責怪學生不願意看書,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陪着孩子一起閱讀呢?自己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有多少?如果我們也能給學生創設像韓老師那樣一個閱讀的環境、氛圍,提供閱讀的素材,老師與學生一起研讀,家長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那我們的學生肯定也會愛上快樂閱讀。

現在,我們也組建了“書香課程建設實施策略的研究”課題,我們要像韓興娥老師學習,帶領着學生遠離苦不堪言的作業,自由自在地暢遊書海,爲孩子們的書香人生奠定基礎。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也踏上了閱讀快車道。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8

假期間,讀了韓興娥老師的著作——《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 這本書中的大部分文章來自韓興娥老師與家長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內容從入學第一天起,從第一首兒歌的教學寫起,着重探索課堂內如何閱讀課外書,一步一步引領孩子踏上了幸福的書香之路。她的學生把歷史故事、小說、經典融成一個整體,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在學生心中裏“立”了起來,孩子們成爲了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小博士”。韓興娥老師的“課內海量閱讀”,做的很細、很準、很實,方法上看似簡單,其實大巧若拙,爲我們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見、摸得着的閱讀指導。韓興娥老師在書中的很多觀點對我的語文教學有指導性的作用,因爲我的課外閱讀觀點與韓老師的海量閱讀法產生了共鳴。這本精神食糧給我的教學支持和幫助如下:

  第一,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源泉,爲學生快樂的書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韓老師說:“喜歡學習的孩子在學校裏會感到幸福,而討厭學習的孩子在學校裏就會痛苦。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不論能不能上大學,這十多年的學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經歷的,不愛學習的孩子如何忍受這漫長的歲月?所以,語文老師的首要責任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無論是作爲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歡在睡覺前聽有趣的故事,然後帶着甜甜的笑容入睡……可見孩子都有喜愛閱讀的天性,年幼時愛聽故事是因爲他們當時還不具備閱讀的能力,只能通過讀的方式來滿足閱讀的需求。所以作爲一位基礎的語文教師或是懂教育的家長,我們都應該用帶着豐富的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孩子帶入幸福快樂的真善美的故事之中,這樣不僅能豐富孩子的感情世界而且更能盪滌孩子純潔的心靈。如果老師和家長不引領他們,他們的人生將會變得充滿艱辛,沒有書香的人生將是多麼地悲哀!沒有一開始就討厭讀書的孩子,也沒有靠自己明白過來而變得喜歡讀書的孩子,關鍵在於是否有人把他們帶入用文字寫成的美麗世界中。通過海量閱讀,可以讓讓孩子們深深地體會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悲歡離合,從而感悟到親情、體驗到幸福。

  第二,海量閱讀人人可爲。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使我認識到要想影響、帶動大家,就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閱讀不需要有學生具備多好的基礎,只要孩子識字老師加以感情色彩的指導,就能讓孩子遨遊在書海世界。這時候老師的閱讀習慣能夠起到很好的示範榜樣作用。我在班級的閱讀總是和孩子們一樣拿起書籍,一邊看一遍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其實那時候孩子們都還小,可是他們都好奇的問我:“老師,你一邊看還一邊在抄啥呀?”我溫和的告訴他們老師覺的有的詞句用的很好怕忘記了就抄在筆記本上,以後自己寫文章是就可以拿出來用上可以讓自己的文章變的越來越好,因爲“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此我看到了僅僅入學一年的小孩子就能夠面對書本沉思靜讀、自求博取,沉浸在書香墨韻之中的時候還在摘抄好詞好句……就連班級裏最差的兩個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也工工整整的抄寫,我堅信他們的成績索然不好,但是在閱讀的滋潤下他們早晚會“開竅”。

在我的同事中存在“不愛”學生的行爲,是因爲沒有具備讓學生可愛的能力,是缺乏愛學生的能力。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慈愛、耐心,但一堆孩子在耳邊哇哇亂叫,和顏悅色不管用時,只有聲嘶力竭地大喝一聲了。許多老師在“磨練”中很快失去了和顏悅色,在那羣唧唧喳喳的“小麻雀”們面前,變得“神色像晚娘,語氣像潑婦”。作爲語文老師,如果我們一方面在教育學生從書籍中感受愛、在現實中寄予愛的同時另一方面我們又處處爲難學習差的孩子、歧視殘疾孩子的話,想想老師的人格力量在孩子心中的如何能樹立起來呢?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來分等級對待孩子,因爲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根基不同,所以我們應該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去愛每一個孩子!

  第三,行動大於理念,實幹就是能力。

我常常給孩子們說,勤能補拙,當你感覺無聊時、困惑時、就在書海里充實人生、尋找答案……在我任教的班級裏孩子們都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甘瓜苦蒂、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在讀中去悟的方式,將獲取的知識或道理內化成自身的修養就能彌補自身的不足。在廣泛閱讀中我還指導他們去理解文中各種修辭手法的妙處和各種描寫方法的恰當運用;古人感慨:“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一個人的語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佔三分,天分的作用卻佔到七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大量閱讀來改變這三七分的局面。富含文學薰陶的氣質臉龐一定可以爲平淡的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其實當學生愛上閱讀時,當孩子們沉浸於書香墨韻之中的時候,老師也步入了寧靜平和的港灣。

“讓學生的眼睛浸泡在鉛字中,讓耳朵浸泡在讀書聲中,讓心靈和大腦震盪在感動和思維中,這纔是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所在。” 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韓老師是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其中追尋心平氣和的9月中“讓課堂靜下來”讓我獲益匪淺,我也由此學到了很多。作爲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安靜,韓老師對此採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令行禁止,這些方法真是又簡單又有效。“定能生慧,靜能通神”其實就是要強化一個觀念;安靜。

通過閱讀此書,我會及時地把這一教學理念運用到了我的課堂之中,相信一定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讀後感9

這個暑期,我在哈爾濱一邊陪我兒子打球,一邊翻閱了學校發的韓興娥老師《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當我一頁一頁、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往下讀時,我發現《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一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韓興娥老師用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她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讀此書不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的教育觀帶來了更多的啓迪。在書中,韓興娥老師的"氣定神閒笑對一年級新生"、"寫話、作文教學"、"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幾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韓老師的 "高深之處",就是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讀".通過大量的閱讀,連我們學生覺得最累的作文對於韓老師的學生來說都好像是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看到學生寫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真讓我覺得自嘆不如。韓興娥老師樸實的語言,樸實的教學方式告訴我們:老師的"精講",讓學生一遍遍的重複性的作業,以及老師疲憊不堪的批作業,使語文教學變得苦、累。而真正的語文教學"讀"纔是硬道理。

現在想來,其實學生不愛讀書是不是和老師的引導有關係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現在班級學生來說,一學期結束了,可在朗讀上效果並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學生過不了口語這一關,很多上課的時間都在"講"而不是"讀",因爲不能耽誤了進度,所以往往因趕進度而忽視了朗讀,只顧講課了,而在學生讀不好的基礎上講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讀當作業讓學生在家讀書的話,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讀。我也覺得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朗讀,然後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在"精"而不在"多".

韓老師的海量閱讀實驗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啓示。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積累。閱讀是學生獲得幸福的基礎,老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無須老師有多大的才學,只要引領得法,多動腦筋,教學相長,普通教師也能幹出令名師們瞠目的成果。說和做相比,定是說說更容易;自己做和別人評相比,定是評評更省事。文字表達可以如此簡約、如此簡短,但其中的心血、包含的付出,不容猶疑,必是一路辛勤、一路堅韌、一路跋涉!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