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1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1942―1944) ,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 · 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 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 13 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

13歲的安妮面對死亡的陰影,(讀書筆記 )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 “ 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2

最近,我懷着惋惜與氣憤的心情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悲慘處境。

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全面追捕,安妮與其他八個人一同住進了父親奧托公司的一個隱蔽房屋裏(分別是安妮、父親奧托·弗蘭克、母親艾蒂絲·弗蘭克、姐姐瑪戈·弗蘭克、凡·佩爾斯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和牙科醫生阿·杜瑟爾)。他們就在這整天見不到陽光的地下室裏,度過兩年的時間。對於安妮來說,這可是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我不禁爲安妮這個原本活潑可愛的猶太姑娘而感到失望與同情。

在這封閉式的兩年裏,安妮並沒有虛度,她在充分利用這些時間,來讀書、寫作、學習各國語言,並與她唯一的知心朋友——日記本“吉蒂”傾心交談。我也從她的日記中,深刻的瞭解了安妮。我也十分敬佩她的樂觀。想想,如果我們生活在這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可能不出兩天就會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渴望獲得自由。而安妮並沒有對這種生活而反感,而是滿懷自信,來度過每一分一秒。當讀到描寫外界飛機轟炸的鏡頭時,我也同安妮一樣心驚肉跳,我彷彿看到一架架飛機在空中縱橫交錯地飛着,一陣陣燃料彈雨“轟轟”地下着,無情的“殺手”噼啪地炸着,一條條“紅河”,帶着人們無比憎惡的心緩緩地顯出猙獰的面目……

同時,我又萬分感謝“猶太人祕密據點”的提供者和保護人:艾莉、米普、亨克、克萊斯、庫拉勒。他們無私地向他們提供着食物及生活用品;如果沒有他們,安妮八人也不能活這麼長時間。還有,我真想對告舉安妮他們的人大聲痛喊:“人們永遠恨們!”

安妮日記給了我許多感悟,也教給我許多事情,更讓所有讀者都痛恨戰爭、渴望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個猶太人被殘忍的趕盡殺絕,集中營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死去……

在看了《安妮日記》後,我更加憎惡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爲。安妮的眼睛,看到了一片黑暗。

安妮出生在一個上層猶太家庭。在納粹圍捕猶太人的時候,安妮的父親和他的業務夥伴在辦公大樓頂部和後部準備了密室。在密室中,有弗蘭克、佩爾茲一家和杜塞爾。安妮在密室中用自己13歲時收到的日記本寫日記,直至法西斯發現了密室。後來,安妮因爲傷寒死在了猶太人集中營。

本書是以書信形式寫的。一個普通女孩生活在一個不普通的時代,她的日記,正是在二戰裏失去生命的數百萬猶太民衆的心聲。它是一幅自畫像,也是家庭生活的畫卷,是受到死亡威脅的人的自述。安妮相信:雖然發生了那麼多事,人們的內心卻是美好的。我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亂、苦難和死亡之上。雖然日益逼近的槍炮聲在毀滅城市,讓百萬民衆遭受苦難。可是,安妮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災難定會過去,和平與美好總要回來的!

這使我想起了《無命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科沃斯在集中營裏度過的日子,那些充滿驚恐、折磨、死亡與忍受的循環往復的生活。和安妮一樣,科沃斯也是一名猶太人。可他們是那樣堅強,勇敢,用盡生命努力拼搏。正如同安妮所說:

“我不要象在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活得有價值,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因爲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這本《安妮日記》揭露了法西斯對人類所犯下的可恥的罪行。對於這些,我們可以原諒,但絕不能忘卻。

許多年過去了,這本書通過一雙少女的眼睛告訴我們戰爭的恐怖。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大劫難,那麼,我們必會擁有一個不會顛覆的世界。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4

我終於讀完了這本《安妮日記》。

全書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安妮和其他七個猶太人躲進了後屋,過起了藏起來的生活。他們通過他人爲自己買食品,減少食品和開支,在後屋生活了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安妮寫了日記,記下了在“後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後來,因被別人告發,八個猶太人全被捉住了,被送往“猶太人集中營。”他們真是太不幸了。

書中的安妮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但是爸爸媽媽都不喜歡她,而是特別疼愛她的姐姐—瑪戈特。姐姐犯再大的錯誤,父母也不責怪她。而安妮一點也不行。從中我們感受到爸爸媽媽對瑪戈特是多麼的偏心呀,更讓我們感到了安妮對父母對自己的批評感到了極度的不滿呀。做人就要公平的對待,不能偏心,纔不會引發別人對你的不滿。

他們是多麼不幸呀。特別是安妮,一生下來就是猶太人,不受人尊敬,只得四處躲藏。他們在白天不得發出聲音,要不然就極可能會被人發現,被送進猶太人集中營。可是,面對不幸,安妮卻是樂觀的面對,從來不會消沉,而是樂觀的`生活下去。對她而言,每一天都是全新的開始,勝利的好消息總有一天會到來。他們還是富有智慧的,找到這樣一個適合躲藏的“後屋”。因爲害怕別人會看到樓梯找到他們,於是他們做了一個可旋轉的櫃子做門,讓人發現不了。

我要像安妮一樣樂觀,不管發生什麼都要開開心心的,向好的一面想一想。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5

《安妮日記》出版以來,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我也不例外。這不,緾上媽媽硬讓她給我買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書中安妮的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因爲當時德國人的佔領使荷蘭這個國家雞犬不寧,蓋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猶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親的好朋友範達恩一家也搬了過來。兩家人在這裏一起躲避災難。之後又來了一位避難者牙科醫生迪賽爾,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兩年難熬的歲月。雖然忠誠的朋友們幫忙,但是整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之中。

爲了不讓庫房的工人知道,他們每天說話輕聲細語,走路都要輕輕地,只能等下面的人開始吃午飯時,才能洗浴,開水等。在“祕密後屋”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一個個整天擔心受怕,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被一個工人給舉報了。於是,在1944年8月4日,她們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的母親絕食而亡,範達恩先生在毒氣室中喪命,範達

恩夫婦的兒子彼得在俄國軍隊逼近時,被逃竄的德國黨衛軍帶走了,不知死於何處。牙科醫生迪賽爾被轉到德國,死在諾恩梅集中營。被剃光了頭髮、手臂上烙上號碼的安妮、瑪格特、範達恩太太被送往德國的貝爾森集中營,三人都在這裏奪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安妮那可憐的命運一直牽着我的心。

看完後的我,總是記着這樣一個情節:親愛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眼前忽然朦朧地出現了菜絲的身影。我看到菜絲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顯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彷彿在說“哦,安妮,你爲什麼不管我,快把我從人間地獄中救出來吧!”菜絲,對不起,我無能爲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夠讓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她,我會爲她祈禱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卻太悽慘了,她曾說過: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後仍然繼續活着。她的日記讓她實現了這一願望。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6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多麼悲傷的字眼,它讓我們銘記着痛苦,和教訓。我們今天之所以能讀到這些飽含着淚水與血汗的文字,得益於那一部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安妮日記》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這本書主要講了希特勒在二戰期間大量殘害猶太人,猶太人被押往集中營或者當今槍決,被迫之下,有着猶太血統的安妮一家躲進了爸爸公司裏避難。兩年零兩個月的密室生活,壓抑,恐怖,整天都提心吊膽,而安妮便用她的日記記錄下這一切。 
  從安妮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她渴望幸福,渴望關愛,她在整日的煎熬中,一直保持一顆純潔的心。可是這一切的平衡,都被納粹黨打破了,他們因爲記恨猶太人的智慧,下令屠殺猶太人,當時幾乎無人倖免,萬惡的希特勒在一次次的騙局中引導着人們走向一個個深淵,人民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生不如死。 
  安妮曾在日記中寫到:“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縱使是世界如此醜陋不堪,安妮仍然堅信,正義即將會到來,兩年零兩個月的等待終究不會白費,可是,天不遂人願,最終,安妮一家還是被納粹黨發現了。 
  引起這一切的是什麼人?是納粹黨?是希特勒?不,是人們的貪慾,是人們對於金錢,對於誘惑一種本能的需求,但是需求過大,慾望過大,終究會毀了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7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寫下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德一個猶太家庭,15歲在法西斯集中營悄然死去。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過很多次,對它的認識也漸漸發生了轉變。

起先,我覺得這是一本關於安妮成長曆程的書,安妮以一位青春少女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以孩童心理洞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她有花季少女熱情活潑的天性,她用火一般的熱情去渴望世界對她有同樣的包容。隨着自己的長大,她的心靈變得越發地細膩純真,在向青春期的步入中,她比以前多了幾分羞澀與成熟。同時,她對書籍也變得越來越愛不釋手,對知識的汲取越來越廣泛。與我們不同的是,成長中的安妮,對事物的認識卻又更加深刻細微。她比一般孩子更用心地去看待這個世界,更用情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我發現了她那優美的而又不爲人知的寫作才華。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讓同齡的我們產生了共鳴。她將周圍的陰鬱與恐怖,自己的淘氣與夢想,他人的爭執與心理,一一展現了出來。全書的語言樸實而又精煉,使閱讀中的我們在寫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薰陶。她的語言可以使我們的心靈與她的思想融匯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她周圍發生的點點滴滴。

後來,我領悟到,這又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和我們一樣,安妮本該擁有一個充滿陽光與自由的少年時期,然而,她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的。戰爭扼殺了這個少女美好的生活,如同將來自由飛翔的蝴蝶禁錮在一個蠶繭裏。對於衝破這堅韌的蠶繭,她無能爲力,她只能默默承受上天給她註定的命運。但是,她對於自己的生活漸漸充滿了滿足,她最大的奢望就是安寧地度過每一天,讓知識來活躍自己的頭腦,給自己帶來歡樂。處於黑暗中的她的心中仍然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同樣擁有自己的夢想,靜靜地等待生命機遇的到來。如今,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卻不以爲然,絲毫沒有爲自己擁有這一切而感到幸福、自豪。

落幕了!安妮帶着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亡結束了她黑暗的生活,同時也結束了她心中那份對自由深深的渴望。

人們呀!我們呼喚人性、安寧與和平,同時,我們也呼喚現代孩子的醒悟。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孩子們,奮鬥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8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已逐漸淡出我們的心靈,但在這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創作的《安妮日記》仍經久不衰。這本日記到底記載了怎樣的生活?懷着一顆好奇心,我走入了安妮的世界。

安妮·弗蘭克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因爲受到納粹的迫害不得不與家人躲入了一棟辦公樓內的密室裏,開始了長達25個月的祕密生活。對於只有13歲的安妮來說,沒有光明、自由的生活是灰暗不堪的,所以,寫日記成爲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日記本忠實地記錄了她這段非凡的生活。

在安妮日記中,我看到了那個時局動盪的社會下猶太人的悲哀,“不準出入任何娛樂場所,不準在8點之後出現在街上,不準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能步行”,這些在如今看似荒誕的條約在當時卻束縛着一羣無辜的人們對自由與美好的嚮往,“胸襟上繡着的恥辱的黃星星”是那個時代納粹對猶太人的犯罪象徵,也是納粹在他們身上烙下的邪惡印跡。

我可以想象出那時的猶太孩子們是多麼渴望摘下“猶太人”的標籤,但安妮卻從未怨恨過自己的身份。對於她而言,“猶太人”是上天賜予她的勳章,哪怕是面臨被送往集中營受盡慘無人道的折磨的命運,她也一直堅定地信仰着自己的民族,並在這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仍爲其他未躲開納粹屠殺的猶太人擔憂,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我歎爲觀止。

“我患了感冒,老想打噴嚏,媽媽每次都緊緊捂住我的嘴,生怕我弄出聲響……”這是讓我最爲之動容的一段文字,因爲安妮的躲藏身份,她作爲猶太人連一點打噴嚏的權力都無法獲及,可是她由衷地感謝上帝,讓她遇見密室裏那些“可愛卻憂愁”的人們。當安妮聽見廣播裏傳來同胞被殺害的噩耗時,她強忍淚水寫下的“這真是一個奇蹟,至今我還堅持我的信仰,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更是讓我震撼不已。安妮因被迫藏匿,所處的密室裏時常斷電斷水、一日三餐都是腐臭的剩菜,甚至從不被允許拉開簾子窺視陽光,但她始終相信人性的深處仍是可以用愛喚醒的。安妮骨子裏的剛毅與勇氣我們無法想象:在炮火連天的屋外,她獨自一人死守在密室門前放哨,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在昏暗幽狹的密室裏,她完成了16萬字的讀書卡片以及各種課程的學習筆記……從《安妮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安妮如同一朵在銷煙中默默盛開的花,當銷煙散去,她散發出的人性的芬芳將讓世界爲之感動,也會讓人們驚豔於她那怒放的姿態!

《安妮日記》不僅是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鐵證,還顯示出了一個少女在苦難中頑強生長的人性之美,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世人前行!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9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安妮日記》。

安妮寫日記用的日記本,是她的爸爸在安妮生日那天送給安妮的。安妮叫這本日記本爲“吉蒂”。這本書以一位猶太少女的思想與青春特有的清純語言,描繪了一幅殘酷的世界大戰的真實畫面。在這些蠢蠢欲動的文字中,流露出一位猶太少女的渴望;這些蠢蠢欲動的文字,將安妮的心變得晶亮,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戰爭時期的花季少女溫柔、堅定的內心世界。

安妮一家因戰爭爆發而到安妮父親的公司後的一些房子中居祝安妮在日記中稱他爲“密室”。安妮父親還邀請了凡·丹一家與一位醫生進入密室居祝在這裏,安妮度過了最重要的花季少年,在這裏感受到了人世間的不公與殘酷,也在這裏享受到了朦朧的初戀之青澀。

在日記裏,她訴說着她憤世嫉俗;在日記裏,她控訴人世間的痛苦與殘酷;在日記裏,她傾訴了她那種剪不斷的惆悵;在日記裏,她談到了外面的一切與追求自由的青春渴望……

密室中,沒有新鮮的空氣與溫暖的陽光。安妮,在這恐慌與戰爭的打擊之下,慢慢地讓自己的思想與心靈變得足夠的堅定起來;安妮,在這飢餓與隨時都有可能喪生的危險情況之下,慢慢地成熟着;安妮,在這槍聲與炮聲的威脅下,漸漸地適應這個環境,逐漸看懂這個世界。外面的一切在向安妮下戰書,她在這令人窒息的環境下,向所有事物挑戰着。 安妮從來沒有服輸,她在爭執着;安妮從沒有低過頭,她在奮鬥着;安妮從沒有停過步,她在前進着。

讀安妮日記有感範文10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是整本書中,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一句話。這個和我們一般大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就因爲生在那個年代,而過着爲了逃避迫害躲藏在密室裏的隱蔽生活。難道這都是命運嗎?那個也不過15歲的少女,眼裏盡是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這種躲躲藏藏的生活的絕望。看似稍有倦意的眼裏,卻依舊清澈純淨。雖然她遭遇不幸,但她依然是個被上帝寵愛的孩子。安妮依然保留着少女原有的天真想法,那種對世界的樂觀。或許,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只要能活着,只要能見到陽光、天空,就是一種幸福”,實在是有點荒謬,我們要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從來不覺得以前的人就這麼一個一個的死去很可憐,只是覺得很悲哀罷了,我體會不到那種感覺。我也不覺得現在的我們有多麼的幸福,每當大人感嘆現在的幸福生活時,都會被我用一句“這只不過是時代在進步”而草草帶過。——這時,我還沒有認真去讀過這本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安妮日記》。如果不是因爲去讀過、不是因爲去查過資料,我根本不認爲這些話,是出自一個還不到16歲就已經離開人世的少女。她的話中透露出的是對這種生活的絕望,平淡卻又真實的話語,展露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慘。我知道,我永遠也無法體會那種慘痛以及淒涼。

日記本,隨處可見。我曾經因爲覺得好玩而下定決心開始寫日記,但不到一個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記本是她13歲的禮物,她從那時就開始寫日記,直到傷寒奪去她的生命爲止。我不知道是因爲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學校兩點一線,每天往往復復,還是因爲安妮的生活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記錄下來。安妮過的是隱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記中記錄的卻幾乎是密室外發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麼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這些事,或許她就更會像一個普通的少女。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在二戰時,猶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認爲是出賣耶穌的人。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尊,當你的自尊、你整個家族的自尊被別人踐踏在腳下時,那種憤怒、那種不甘,那種拼了命都要和對方爭個你死我活的情緒,從安妮的日記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卻遲遲不能完全體會。這種痛,沒有經歷過,又有誰會知道,會去關心?

當一名記者——這是安妮一生的志向。但這個志向,對當時的安妮來說,卻是如密室外的天空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安妮沒有放棄,攥着手中的筆,寫下她用雙眼看到、雙耳聽到的一點一滴。在二戰期間,她樂觀,她堅強,她執着。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選擇放棄?哪怕只是碰到了字數多一點的題目,都曾頭痛過的我,有什麼理由避開“羞愧”之詞。《中國達人秀》中的那個缺失了雙臂的男孩,用雙腳彈着鋼琴,演繹着一場綺麗的華爾茲的男孩,曾經說過:“我人生中有兩條路,要麼,趕緊去死;要麼,就精彩地活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至少在現在可以說是幸福的,沒有一點坎坷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安妮在努力,那個斷臂的男孩也在努力。我們四肢健全,生活在和諧的時代,受到父母近乎於百分之百的寵愛,那麼我們爲什麼還要選擇還沒開始,就先放棄,輕而易舉的被困難擊敗,遇到一丁點兒的不順,就選擇自怨自艾?

我們不能這樣做,更沒有權利這樣做!雖然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

願望、理想經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實現,但安妮,這個正處於花季的少女,已經無法實現做一名記者和作家這個願望了。雖然其中有對母親的不滿,但安妮依舊選擇了竭盡全力。安妮不屈不撓,頑強的與困境作鬥爭,最後卻被人出賣。唯一逃脫的奧圖·弗蘭克——安妮的父親,傳揚着女兒的日記,並編纂成書。

安妮說:“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安妮沒辦法逃離這種生活,因爲身爲被西歐仇視的猶太人,所以被迫接受着不平等待遇。

安妮說:“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安妮的日記被世人傳頌,通過日記,瞭解到了納粹的恐怖,安妮以不一般的方式仍然活着。

安妮說:“我們不能夠只是荷蘭人或英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我們應當在此之外還永遠是猶太人,而我們也願意以這樣的身份存在。”安妮以她的尊嚴,爲後人留下了一種身爲猶太人的不屈不撓而又樂觀堅強的精神。

安妮,記錄下她生活的一點一滴,聽起來像夢魘,但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摯的情感。這本書,或許該說這本日記,是陪伴着安妮成長的一件不會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讓讀者在看了後,會突然覺得“長大了”的日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