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中國的四大名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一道星光,有許多人都對它着迷;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裏面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早就耳熟能評,這真是一部令人癡迷的鉅著呀!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著名鉅著,它塑造了形象生動,性格逼真的人物,生動地描繪了東漢末年,亂世爭鋒,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場面。主要講了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爲興復漢室,與奸詐的曹操展開了戰鬥,一開始劉備默默無名;後經徐遮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有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中打敗曹操;有七擒孟獲,平定了南方,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最喜歡志向遠大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豪情萬丈的張飛,才華橫溢的諸葛亮,還有智勇雙全的趙雲……他重點描述了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諸葛亮的“智絕”。把人物描繪地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着我。

其中,我最喜歡《單騎救主》這個故事,我對趙雲佩服地五體投地。他講了劉備在博望坡一戰打敗夏侯惇,曹操便率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說:“新野地方太小,易攻難守,只能撤退。”於是,劉備帶着十多萬難民向後方撤退。曹操的大軍以殺到,劉備奮力拼殺,幸虧張飛趕到,才保護劉備突出重圍。趙雲奉命保護劉備的家眷,一混戰,把他們衝散了。趙雲愧疚不安。於是,又一人闖進曹營,邊走邊殺。在長阪坡前找到了甘夫人。趙雲把她護送到安全地帶。有沿路殺回,尋找糜夫人和阿斗。突然,從右邊衝出一羣人馬,趙雲二話不說,一槍挑了對方。奪下他的劍,上面寫着“青釭”這才意識到它是一把寶劍。趙雲在曹營裏四處尋找糜夫人,終於在一堵牆旁找到了。糜夫人身受重傷,把阿斗交給趙雲,眼前曹軍越來越近。糜夫人爲了不連累趙雲,縱身跳入枯井。趙雲含淚抱起阿斗,不敢戀戰,突然,名將張頜殺來,趙雲用槍抵住,撥出背後的劍砍去,張頜受了重傷,也紛紛逃走。曹操在山頂督戰,見趙雲十分勇猛,想收服他便下令不許放箭。趙雲七進七出,毫髮無傷。殺來曹操手下五十多員大將,令曹軍聞風喪膽。從此趙雲名震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我對趙雲非常敬佩。那就快來看《三國演義》吧!它會讓你充滿男子漢的氣概,遇到挫折勇敢的去挑戰,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和表哥對這本書都覺得很好。

我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精彩,如三顧茅廬之類的,但我最感興趣也認爲最精彩的那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情節。當時關羽因爲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從這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爲重,通過這,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加有興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樣,也有他自己覺得精彩的情節,而他認爲精彩的不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是的蘆救主。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表哥覺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爲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我最喜歡我們中國的歷史和傳說了,我喜歡讀的書有很多,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童話故事”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三國,我們邊讀邊討論,我們爲劉備的“三顧茅廬”而感動,爲諸葛亮的“空城退敵”而叫絕,對陸遜的“計破蜀兵”刮目相看,爲關羽的“水淹七軍”而讚歎等等。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計謀很多,很有智謀,他以幾千人馬就能擊敗曹操的百萬大軍,比如“火燒新野”就用幾千人馬擊敗了曹仁的十萬大軍,幫助劉備獲得了半壁江山。但最終還是因爲劉備的後代劉禪無能,被晉朝大軍所佔領,蜀國滅絕。我最喜歡的章節是“火燒赤壁”,諸葛亮的智謀以及劉備和孫權的聯手,擊敗曹操,使曹操損失了幾十萬大軍。我相信你讀了三國以後,也會和我一樣愛不釋手,百讀不厭,你也趕快到書店開始你的三國之旅吧!

你是一個三國迷,爸爸也很喜歡,但是你已經超過了爸爸,今天和你一起讀三國,很有意思,你很精通三國,爸爸很開心,我們以後還會一起讀更多的好書。加油!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代體古典名著小說,這書上的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起間,在這戰火不斷中出現了三個大國——魏、蜀、吳他們三國,他們經常爭鋒相對發生了許多令人驚歎不已的故事,有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刮過療毒等等的故事。

那麼有些功勞都歸功於誰呢?當然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了!就舉一個例子諸葛亮在城裏只有三千兵力,而司馬懿卻有是萬精兵,諸葛亮的兵嚇的東跑西竄亂了手腳,而諸葛亮卻很淡定,他想起了一個計發,那就是空城計,只見他一聲令下:“把城門打開,你們藏在房子裏,而我在城樓上彈琴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別出來。”只見不遠的天空全是塵土,十萬大軍就在不遠處,只見諸葛亮在優雅的彈琴,城門前有兩位士兵在掃地,他們的心情很好嘴上充滿了笑容,司馬懿心想我瞭解諸葛亮他一定會在城裏設下重重機關,然我們大傷體力,最後再發動總攻那可就不好了,有一位大將說道:“這諸葛亮一定沒有多少兵力我們就殺過去吧!”司馬懿又說道:“安全第一撤退!”之間地上的塵土再次飛起。

至此諸葛亮嚇得一身冷汗,但是他最終還是趕走了司馬懿,得知消息的司馬懿氣得都快吐血了!

這諸葛亮真是說什麼什麼就有,說什麼沒有什麼就沒有。他只是神機妙算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描寫了漢末、三國時期複雜的軍事和政治戰爭,以及給人名的苦難,再現了這一歷史風貌。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他們爲蜀漢立下了赫赫功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孫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讚歎,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當然是那“常山趙子龍”(即趙雲)是也!只見他在《長阪坡》這場戰役中,斬殺敵將五十多人,砍斷帥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況下,還忠心於劉備,他的威風令世人讚歎,嚇得曹軍抱頭鼠竄

在《三國演義》,我認爲刻畫的最好的是關羽,他的英雄事蹟可多了!他的忠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馬坡》、《千里走單騎》來說吧!自從關羽暫時投降曹操以後,曹操對他十分好,甚至連赤兔馬也送給了關羽,可是,關羽天天想着大哥——劉備。報答曹操,關羽打敗了袁紹,最後又千里走單騎,離開了曹操,還把所有的賞賜留在了住宅裏令曹操和其他武將驚奇不已,曹操還送了關羽一件戰袍。可是,關羽卻把新的戰袍穿在裏面,把舊的戰袍穿在外面,曹操一問,才知道,舊戰袍是劉備送的。

關羽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忠義思想。他的忠義剛好和中華文化相吻合,這也是《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的計謀,還有的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着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氣概、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着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爲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說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着長槍,拍馬飛去。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

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增加了許多,《三國演義》,讓我的性格從開始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盪。《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發生的一系列鬥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馬謖大意失街亭”了。

“馬謖大意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打祁山,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關係重大。馬謖主動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並讓王平協助。諸葛亮相信馬謖熟讀軍書,可以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死板地按照兵書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紮營,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消息後,非常難過,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明白了許多道理:

一、馬謖一味地按照兵書上去做,認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切斷水源,使自己軍隊不戰自亂。我們學習也不能只爲了應付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正能學好的人是能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這纔是真正學到本事。

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告。馬謖剛愎自用,認爲自己熟讀兵書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經說出了在山上紮營的弊病與在路口紮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爲是,依然上山紮營。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進步。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建議,認爲她囉嗦,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個連別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候。我覺得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姜維和趙雲擔當。這樣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鍛鍊姜維儘快瞭解蜀軍的情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注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心血,這裏的一個個故事傾訴着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我們許多的啓示,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一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爲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爲我今日是爲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爲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爲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爲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你知道什麼是忠誠?你聽到或看到過忠誠嗎?忠誠就是武聖人關雲長被曹操俘獲後在名利和金錢的誘惑下依然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公劉備。這是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守住底線。在看罷《三國演義》我對忠誠有了更多的認識。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兩個故事最能體現出關雲長的忠義。在劉備投靠袁術時,曾奉命去平定叛賊曹操,在一個戰鬥中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被曹操俘獲,這時我心裏一驚,在想這一員猛將難道就這樣犧牲了?但是曹操十分愛才,不忍把這樣一員猛將殺害,於是就送給關羽大量的財寶和戰馬,赤兔就是當時曹操給關羽的禮物,但關羽不爲所動,曹操又封關羽爲大將軍,關羽也不投降,一心想着主公劉備,後來歷經艱辛終於逃了出來。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赤壁之戰後,關羽被派到麥城去保護荊州。當時魏國不甘失敗,就再次發兵去攻打荊州。去荊州必定要經過麥城,劉備知道魏國要進攻麥城,急忙把關雲長召回來,但是關羽拒絕了,他說:“我走後,荊州必然失守,不能再讓魏國這隻猛虎壯大起來了,我必須留在這裏。”關雲長真是義薄雲天啊!他不顧自己性命也要把曹軍打敗。不久,魏軍進攻麥城,關羽英勇殺敵,殺了一波又來一波,曹軍以人數上的優勢壓制了關羽,雙拳難敵四腳,一代梟雄就這樣犧牲了。

關雲長的忠誠真讓我們敬佩,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要牢記忠義二字,對待知己更要忠義,朋友有不愉快的事向你傾訴,你如果一時嘴癢把他不愉快的事情偷偷地告訴了別人,別人會因爲這件事情取笑你的朋友,你讓你的朋友面子往哪放?這就是對朋友最大的不忠義,我們要時刻警記“忠義”二字,不要讓我們失去一個又一個朋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