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櫻草忌》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9.8K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櫻草忌》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櫻草忌》讀後感

讀到末章小荻在幻覺中與遠江的對話,一瞬間想到了《學生託樂思的迷惘》,同樣是與外界格格不入的高中生,同樣是受困於實際與虛無的迷思中。但僅僅是一個閃念罷了,因爲本書的視角完全不同,這部分也不是書中的重點,或者說包含的元素更加複雜。可是讀到後記,很驚訝地發現作者提到了穆齊爾和“教育小說”,那麼我想我的感覺是對的,作者在創作時確實有受到《學》的影響。

與《學》中描寫主人公的主觀思索與感受不同,本書中遠江是作爲一個在死後“被觀察”的對象來描寫,通過解謎的過程,走向現實與虛無的討論。其實在現在的我看來,實際與虛無的`失衡比起行爲上的困境更是思維上的,猶如一個被困在石頭陣中的人,石頭內的範圍是其整個世界,而他甚至不知道石頭的存在。這種失衡在學生時代很常見,兩本書裏的背景也有相似之處:枯燥重複的讀書生活,封閉的校園環境,不快樂的家庭,同學的惡意與霸凌,使得人被一步一步推到石陣裏。可是這又不僅僅是青春期時的困境,同樣是很多創作者在一直面臨的困境。

有人的確是在摸過石頭,翻看過石頭的背面之後,又自願地重新回到石陣裏的。如果就是爲了保持心裏那部分對於虛無的幻想,不願劃清現實的界限,甚至最後自願地放棄了現實,石陣外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可以評判呢?遠江處在青春期,又是創作者,兼有兩種特性,她的做法像是自毀式的反抗,託樂思則是逃和退後,他們想要被外界的人理解都是很困難的。

如果從對這一點的討論上來說,本書超越了推理/青春小說。當然,正如前面說的,這部分不是本書的重點,甚至還可能被前半部分的親子關係,校園霸凌,網絡暴力(雖然只是作爲可能發生的情節來敘述,沒有深究)搶掉風頭,這樣的失衡感作爲最終謎底存在,對於那些本身就沒體會過的人來說恐怕會難以接受。但是我仍然敬佩作者做的嘗試與其中表達的思考,也是因爲我本人對這部分感興趣吧,總覺得虛無與存在的失衡感很值得深挖,而且是可以展拓出更多內容來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