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學會放棄》有感推薦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古往今來,都有許許多多諸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佔小便宜吃大虧”之類的諺語。而那時的我頂多是囫圇吞棗地瞭解其表面,始終無法探究其內涵,這似乎成了我的心結,一直困擾着我。而正是《學會放棄》這篇文章,使我埋藏心底已久的未解之謎迎刃而解。

讀《學會放棄》有感推薦

文章主要講了楊振寧因發現自己語言、文字表達方面的天分,從而毅然放棄自己已研究多年、甚至瞭如指掌的實驗物理,踏入從未接觸過的理論物理這個陌生的領域,經過不懈的努力,終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故事。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爲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去奮鬥、去追逐、去努力,沒錯,這種慾望是人的本性。但話又說回來,世間萬物,不可皆一帆風順,如果曾經的目標註定無法實現,那麼繼續偏執的“咬定青山不放鬆”便是愚昧的。否則,它只能成爲累贅,成爲負擔,成爲絆腳石,成爲人生之路中的沼澤地 ——使你寸步難行,作繭自縛。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嗎?該放手時就放手。有些人把放棄看得太片面,只當它是失敗、無能的.象徵,而這些人是否想過,過去的終結也代表着一個嶄新的開始,放棄也是一個出發點。當然在這裏,我並不是要讓大家凡事動不動就要放棄,懦弱地面對困難,能邁過去的坎兒也懶得動腿,而是要告訴大家,從古至今,有一個詞在人們求成的路上佔了很大的分量——那就是“捨得”。領悟到捨得的人是睿智的,因爲他們知道:有舍纔有得。只有經過不斷的“改朝換代”、“優勝劣汰”,留下的纔是最具價值的。在經過一次次的更新、淘汰之後,他們便會淘得真金,獲得一把又一把通向成功之門的鑰匙。相反,那些不知道捨得的人呢?只能是自受其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到頭來白忙一場。

記得我小時候便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天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考試,一項是跳繩,一項是用筷子夾玻璃球。只要通過其中的一項考試就可以到我這來領糖果和餅乾。”雖然我深知跳繩是我的弱項,卻又捨不得桌上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可口點心,最終,還是我的貪婪佔了上風,我不禁心想:這兩項考試我都要參加,這樣我就能得到兩份了。第一項是跳繩,我竭盡全力也還是與成功擦肩而過,不用說,餅乾不屬於我,糖果也不屬於我。而第二項夾東西雖是我的強項,但剛剛經歷了失敗的洗禮,信心大減得我再加上身心疲憊,只覺得頭昏腦脹,大腦一片空白,手當然也就不聽使喚了。後來的結果似乎也不用說了——“好吃的”與我無緣。望着那些饕餮之徒的饕餮相,我心裏又饞又悔,真不是個滋味。但那又能怎樣?“誰叫我‘捨不得’呢?”我在心裏只有暗暗後悔的份兒。再比如:在衆多成功的企業家中,有一條制勝法寶:那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具有聰明頭腦的人則往往會採取“撿了西瓜丟了芝麻”的商業戰術,如:先投入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爲自己的產品做廣告宣傳,並逐漸加大宣傳力度,使得自己產品的知名度一路飆升,最終銷量紅似火,穩坐第一把交椅。這就是商家的一個策略了—— 即爲先花大錢“買人心”,再靠人心掙大錢。正可謂是先失後得,益處多多啊!

豁然開朗的我終於領悟到了諺語和文章的精髓:人生中的一切,都彷彿是置於手心的一堆散沙,握得越緊,流失的也就越多;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它就這樣堆於掌心,腳步倒也穩穩當當,人生倒也泰然自若,生活倒也從容不迫。所以說,一個人只有真正學會了放棄之道,才切實掌握了成功之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