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語文表現與存在》有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語文教師應是書蟲,可以沒有別的什麼嗜好,但是一定要有讀書的嗜好;可以不瞭解世故人情,但是一定要有文心書緣;可以平時行事懵懂糊塗,但是不可以沒有聰明動透、天花亂墜的誤讀。讀多少書,讀出了什麼,讀出了多少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永遠是衡量一個語文教師智慧水準和教學效果的潛規則。”

讀《語文表現與存在》有感

讀書,是心態平和下與才子佳人的邂逅,我慶幸還能時不時讀一些書。當然讀書的動機有點勢利——希望在跟像與點、老大等書蟲面前能隻言片語。這學期就要結束了,梳理這學期的閱讀書目,的確有發現:

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從頭到尾看完,其中“文心”重於“文字”一主張對我觸動較大,可以說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和操作。教學中也有嘗試着激發孩子們的“發表意識”、“讀者意識”、“真話意識”、“作品意識”,之前堅持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練筆,向小組和班級推薦自己的文章、範讀學生的佳作,這學期主要是以選錄的方式將言之有物的學生文章在鄭州教育博客中展示,課前讓學生讀自己人的文章。

郭初陽的《言語對抗沉默》、《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跳看,選取感興趣的章節進行了實用性閱讀,在校內公開課《孔明智退司馬懿》對自己的閱讀和理解進行了展示,前文《孔明智退司馬懿》教學正思中有論述。

葉開的《對抗語文》(從頭到尾看完,知曉了現行語文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指導孩子閱讀。在《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文中,借鑑葉老師的做法,原文課文對照中,明白這篇文章作爲序言是對永遠不會回來的'童年的留戀:“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在選入,改動時,刪減了了)。也許這是誤讀,但這樣的誤讀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龍應臺先生的《野火集》——從頭到尾看完,給我的啓示是:民主啓蒙需要時間,需要勇士鬥士,更需要民衆主人翁的憂患和擔當。而我能做的是關注孩子的本真,讓學生不迷信課本、不迷信老師、敢於質疑和挑戰權威。具體訓練是在黑板上書寫時故意展示錯誤的信息給他們激發他們的分辨意識、課上文本解讀時儘可能多元化,如在《孔明智退司馬懿》一文中提出司馬昭都能看“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難道司馬懿就沒看出來嗎?接着以司馬懿深諳官場“狡兔死獵狗烹”的殘酷爲邏輯思考,揭示他利用諸葛亮遊刃於大魏政權。

“語文教師應當是一個‘思’者、‘作’者。語文教師應有自己的生命之作,應讓學生讀到‘我們’的老師寫的優秀作品或著作。只讓學生讀到別人的作品,而自己沒有作品的語文教師,是讓學生瞧不起的、沒有自尊的語文教師。”“一個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似乎已是大覺悟,但是,“死不帶去”,在許多人那兒,是出於無奈,是因爲“帶不去”“沒法帶”。作爲教師——人類文明薪火的傳人,僅僅覺悟到“死不帶去”還不夠,而且“死要留下”,這是你走過了言語人生之路後留下的“買路錢”。你必須要留下精神存在的證明,你的精神生命就濃縮、凝聚在你的著述中。”

這幾年雖一直在博園裏逗留,但能夠拿出手的佳作很少(用媳婦的話說:不是“佳作”是“囉嗦”),這個評價哪兒還敢讓學生讀自己的文章,雖然會偶爾給他們展示,但那也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之所以會這樣,源於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沒有深入的專業瞭解,沒能從“語文教師”這個言語生命去考慮一些問題。更多時候,把文字看做是總結、反思、發泄,雖有接觸過“立言”之說,但未有言語成功體驗——三屆博客大賽的優秀更多是對自己堅持的肯定,而這堅持裏有團隊的功勞。“寫什麼,怎樣寫”對於我來說已經熟悉,但對“爲什麼要寫”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今天讀到上邊的這些話,恍然間明朗許多,以後的日子也許還會有別樣的答案給出,但它應該是最閃耀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