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大學生讀經典名著《浮士德》有感體會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導語:《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開始創作,直到1832年——前後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後完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讀經典名著《浮士德》有感體會

  《浮士德》精選讀後感範文1:

《浮士德》這個故事含有強烈的悲劇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爲了學,他放棄了自己:"爲此,我纔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祕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祕訣就在這幾行詩裏.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爲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纔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面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精選讀後感範文2:

《浮士德》這個故事含有強烈的悲劇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舊時代更迭期的各種衝突:宗教與科學,理智與情感,因循與追求.

浮士德對學十分熱愛:"啊,我孜孜不倦,對哲學,法律連同醫典,遺憾的還有神學,全部都進行了徹底的鑽研."甚至,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尋找最高的歡暢."他爲了學,他放棄了自己:"爲此,我纔想魔發屈服,藉助精靈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機;這樣,我就不用再汗流浹背,去談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他對未知的東西感到興奮萬分,書本給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對自己的知識感到不足,對無法揭開大自然神祕的面紗感到失望……他對學的熱愛已經到達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他救助."歌德說過,浮士德得救的祕訣就在這幾行詩裏.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到臨死,他就獲得了上界永恆之愛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夠被拯救,不止是這樣,還因爲他不斷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克服迷誤,最終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還要學習他對學的追求,對學的`熱愛,對學的希望.我們要善學,樂學,愛學,纔是向上的人.針對我學的不良現象,面對浮士德,我們應當感到慚愧,他是那麼地熱愛學習!

浮士德的肉體毀滅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個行動的人,一個上進的人,一個不斷自省並最終走上正途的人,最終會得到救助.這就是浮士德這個形象上所體現出的不斷追求和人生真諦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精選讀後感範文3:

《浮士德》的作者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歌德。有人說過,不提到歌德,就寫不成一部世界文學史;同時,不讀《浮士德》,也難以理解歌德所以是歌德。就個人來講,我寫讀後感的時候喜歡扯一點廢話。老實說吧,我對讀名著這一方面實在有點感冒。同學們在提讀過的名著,而我卻一臉茫然地發呆。讀這本《浮士德》,對於我來說完全是偶然,我的第一目標是讀《水滸傳》,畢竟我還可以讀懂。人算不如天算,《水滸傳》早以消失,無奈之下,只得拿了本《浮士德》看。對不起,話又扯遠了,馬上回到正題。

剛翻開這本書的目次,我第一眼瞧到的是“天堂序曲”,我這人就是對“天堂”、“天國”這些詞比較敏感,馬上翻到了“天堂序曲”的那一頁。粗粗一讀以後,我得知“天上序幕”是整個詩劇故事情節的開端。詩中寫了天主和魔鬼梅非斯特對人的本性展開討論。魔鬼認爲人的本性難改,一旦失去理性,就顯得比任何野獸還要粗野。天主卻對人充滿信心,認爲“人在努力時,難離錯誤”,可“一個善人在黑暗的衝動下,也會意識到正途”,最後會走上正路。天主把浮士德作爲人類的代表提出來,與魔鬼作了一場賭注。接着,就開始進入了第一部的篇章……

STOP!到這裏,我便想談談我的感受。坦白來說,我讀到這裏,便沒有興趣再讀下去。可以說我這個人是不知天高地厚,大文豪歌德的著作,我居然也會沒有興趣。爲什麼?因爲我已經去翻了翻結尾,結果是天主賭贏了,浮士德重新體驗人生之後滿足地死去了。至於我的體會嘛,我並沒有怎麼去關注那個浮士德本人,而是關注那個魔鬼梅菲斯特。也正是他,讓我有興趣再讀下去。因爲我想知道,作爲魔鬼的他,究竟會怎樣“努力”去打贏這個賭。

我選了一部分來讀,它正是梅菲斯特如何引誘浮士德犯罪的那一部分。然而,我卻發現,他雖作惡,卻又行善,正是他促使浮士德不斷提高自己,向更高更廣闊的境界飛翔。可以說他是在無形之中遠離自己的勝利。同時,我形象點來說,他也是作者歌德的代言人。歌德借這個魔鬼的角色,常常表述自己對人類的見解,以及一些人類骯髒的事實。我在猜想,歌德在最後結尾寫梅菲斯特失敗之時,心中是否隱隱帶着憂傷。儘管他一開始就有打算,最後讓天主打贏這個賭,但最後天主的勝利卻抹殺了事實。估計此時一些歌德的崇拜者正在“摩拳擦掌”準備過來教訓我這個文學的“門外漢”,不過我還是要說,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僅僅是一個初一學生“幼稚”的觀點。

生命只有一次,浮士德他與梅菲斯特簽定了契約,他可以重新體驗一次人生。可以說,他是一個例外,也是一個人類的“幸運兒”,他的第二次人生讓他滿足。然而,現實中不會發生這種事,當你也像浮士德一般年過半百,併爲自己上半輩子的人生歷程後悔時,你是否能得到天主與魔鬼打賭的機會?不能!那你能不能在剩下的半輩子裏,靠自己的力量活出自己的色彩,活得讓自己滿意?因此,我可以這麼說,歌德的《浮士德》所寫的部分東西並不現實。假如,被天主和魔鬼選上的不是浮士德,而是湯姆、約翰,或是不打那個賭,浮士德,一個對生活絕望的人,還能從人生的谷底爬上來嗎?梅菲斯特,這個魔鬼的角色,事實上就是歌德對自己的著作在進行反對。最後的結果,不是一個真實的結果,天主沒有勝利,梅菲斯特也沒有失敗。如果再打一次賭,梅菲斯特不去幹涉,那也許勝利的人就是他了。

寫讀後感越寫到後面就越發狂,居然批評起歌德來了。因此,我再次提醒各位,以上僅僅代表個人觀點;另外要提醒的是,人生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如果你讓每一個年過半百的人再活一次,他們保證都能活出絢麗多彩,沒有遺憾的人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