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0到3歲寶寶需要怎樣的父母》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在寫看完本書的感受之前,我先寫一下最近學習到的讀書方法。以前讀書都是很被動的,應該說從選書開始就很被動,碰巧看到某本書的評論不錯,或者朋友推薦,或者在書店中隨手翻到覺得不錯,然後就買了回去讀,讀書也是個很被動的過程,不同的書其實讀法應該完全不同。按照可讀性來分,至少要分爲消遣類,知識類和思想類三種,消遣類的書,比如小說,純屬打發時間用,可以看得很快,最好看完就忘。知識類的書可以增加知識,也應該讀得較快,但是需要做讀書筆記,至少需要看完記得起來在哪裏可以查得到,因爲知識只有在你用的時候能夠記得起來纔有意義,否則知識學得再多也沒用。而思想類的就不同了,需要慢慢體會作者的思想,這類書往往需要精讀,當然這類值得精讀的書其實並不多,要讀就讀一些經典,市場上魚龍混雜的東西太多了。而更重要的是在選書的環節,主動的讀書方法是主題閱讀法,就是在一段集中的時間內,集中地看一個主題的不同的書,這樣通過不同作者思想的對比,可以在這個領域裏更全面的地學習,而不是隻看了某一個專家的某一種觀點就算了,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這個道理。書裏面也列了某一個母親的郵件,這個母親在這方面無疑就做得很好,看了很多不同的書,可惜的是她看是看了,卻越看越糊塗,可能是缺乏自己的分析,盲目地相信專家了。

《0到3歲寶寶需要怎樣的父母》讀後感範文

縱觀全書,簡單歸結一下作者的觀點就是,幼教不但不能忽視0到3歲的期間,而且需要特別重視,這個期間孩子建立起來的一些關係,一些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因爲家裏有專家,我其實在這方面沒有下什麼功夫去研究,也沒有進行過相關主題閱讀,只能就這本書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首先,這不是一本理論性質的書,書裏把0到3歲的重要性當做一個公理來用了,並未給出任何的依據,所以,家長們買這本書必須先接受這個觀點,如果內心還無法接受,不妨先去看一些理論型的論文和書籍,包括心理學家如何做的實驗來證明這個觀點,等等。等接受了這個觀點,好了,你可以來用這本書了,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做的`。其次,家長可以把這本書當做一個手冊來用,大概翻一下,知道里面的中心思想和具體的章節講什麼了,在碰到相關的問題時,就知道在哪裏可以查到相關的建議了。

對於我來說,看完這本書,加上看書中進行的一些討論,使我明白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今後的人際關係,包括與整個外部世界的關係。這種關係如何建立起來的,我並不清楚,應該是生活中與孩子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吧,就像我完全想不起來,爲什麼我小的時候,那麼不願意跟父母在一起。我的童年有記憶以來,我就特別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最典型的事就是,我媽後來總是抱怨,別人家小孩上街,都是跟父母手牽手親熱得很,而我每次連同行都不願意,我要麼先走,要麼後走,特別不情願跟父母走在一起,更甭提什麼手牽手了。這種關係如何建立起來的,我不得而知了,那個時候太小了,發生過什麼,就算記得,也停留在潛意識裏面。但是這種關係導致了我的人際能力非常弱,對他人和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記得上大學時選修過一個心理方面的課程,第一堂課老師就讓我們做一個遊戲,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眼睛蒙上,靠着同伴語言的指引走過樓道,和我一組的是個女孩,她很快就完成了,而我就走得非常慢,老師點評說她很信任我,所以纔會走得很快,而我就明顯缺乏對同伴的信任。因爲是第一堂課,大家都是初次認識,爲什麼有人就能那麼快建立跟別人的信任,而我就不行,這些體現到孩子身上,就是有些孩子敢於嘗試一些新的事物,有的孩子不敢嘗試,我想這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很影響他們一生的東西了。

現在我已經無從去彌補跟父母的親密感了,或許我能做的,就是跟孩子更親密一些,讓她知道,有父親在,她不用害怕什麼。至於一些品行和興趣,於是琢磨着好好培養孩子,還不如多花點功夫在自己身上,因爲以身作則永遠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