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95W人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

剛開學,劉主任就給年輕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看一本好書。並介紹了一本好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而自己一直拖着沒有去看的原因,並非這本教育經典沒有給我衝擊和收穫,而是因爲這本教育經典着作,我只粗略地讀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寫下總結和感悟。問爲什麼沒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考試,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去閱讀和思考了。真的慚愧,用這樣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書;更無比羞愧,作爲一名教師,卻沒有誦讀完這本被稱爲經典的教育着作。

從自己淺淺地閱讀中,我爲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爲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書中給教師提出的建議既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又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雖然本書記錄完成的教育時代已經時隔三十幾年,儘管現在的教育形勢一直在不斷地調整改革,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準確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絲毫不顯過時。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識字教學應當跟圖文緊密結合起來"、"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靜靜地品味着作者精彩的理論分析,細細地聆聽着那些生動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幾許的波動。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最先給我衝擊的一條建議。何謂抽象的學生?是教師憑空想象出來的學生嗎?是的。是教師沒有掌握學生的智力程度而設定的同一種階層的學生、是被教師把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機械地運用到身上的學生……顯然,這樣的學生是可憐的。老師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着個體差異。"可以把教育和教學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學生(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地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爲老師把所有的學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沒有差異性的。其實,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不正是我國古人早已強調的因材施教嗎?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採用不用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讓所有學生都在前進。

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我將秉承大師建議中寫道的:"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擠出時間,繼續拜讀這位大師的經典,吸取經驗,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2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爲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園,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備課、上課、準備教具,還要處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管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爲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孩子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啓迪着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輔以精闢的理論分析,內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建議。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於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一、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師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個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於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

那麼在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杜絕搞一刀切,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教師必須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的責任在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並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賦、意向、興趣和愛好等個性特點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樹立起自尊和自信,並最終成爲社會有用之材。

二、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爲20:1,30:1,50:1。教師爲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亮光,獲得學生的信任,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掘學生的天資才幹,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這就是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教師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對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時必須有廣闊的視野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教師的教育教學才能情感豐富,才能暢達而生動,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才能給學生一杯時代的活水,才能講起課來深入淺出、旁徵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三、要有語言修養。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若是混亂,沒有邏輯順序,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那麼模糊不清,這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疲勞甚至產生厭學,加重學生的負擔。

教師的語言是關係到激發學生情感、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一門藝術。是否有技巧與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師職業特點所需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所用語言應該是:第一,準確簡明、科學、富有示範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邏輯性;第四,點撥啓發,富有激勵性;第五,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等。而作爲低年級數學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課本的死知識講活講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興致濃厚,就必須豐富自己的語言,如果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那麼,我們的課一定會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4

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其中“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一文,讓我感觸頗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巴甫裏可的差生。用老師的話來說:“看來,這孩子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教他識字的女教師給他的鑑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在一節植物課上,學生們在學習用各種方法把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裏克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並且在試驗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校。許多孩子都想用同樣的方法培育樹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師自己,據他本人承認,連一根樹枝都沒有種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師在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說:“這個五年級生會做的事,是有經驗的園藝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從這件事情上開始了巴甫裏克的“轉變”。巴甫裏克身上那種害怕、拘束、猶豫的表現消失了。現在,當他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已經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書裏的什麼地方是怎麼說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從他所看到和觀察過的東西里引出結論來。巴甫裏克現在帶着那麼強烈的求知慾聽着教師們講課,使一些教師感到有些意外。

巴甫裏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數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記憶能力差、不會解答數學題的孩子,就算你不斷的補習也是個“反應遲鈍、無可救藥”的落後生。巴甫裏克他又是幸運的,因爲他們五年級開設了他特感興趣的“植物學”這門課程,因爲“那位植物學教師善於安排課堂教學,他不僅要求學生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掌握教材”,而且讓學生去自己獲取知識。”在這裏他的思維覺醒了,他的纔能有了展現的舞臺。經過努力,他最終成了農藝師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巴甫裏克的故事感動着我,正是這樣刺眼的字眼兒映入我的眼簾,讓我再次打開電腦,搜索到《少年中國強》其中一期節目,專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給媽媽帶來了喜悅,他的出生讓媽媽真正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他的出生讓媽媽看到了他是一個“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何不凡的世界。

巴甫裏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謂的差生,但就像節目當中說的那樣,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只是極度的喜歡和極度的不喜歡,喜歡的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地學,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地想,付諸實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歡的'則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學校六年級6班的何鈺傑同學特別喜歡古文,他的風采我們已在校園晨會上一睹爲快,他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背完了《國學》教材的上下冊32篇文言文和32首詩,已經讀完郭校長送他的《後漢書》,而且他已經能寫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給老師及同學寫傳記了,其中已經寫了28個同學和3位老師,在傳記中,他把每個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沒有雷同,沒有編造,沒有抄襲,完全原汁原味兒。自從喜歡上《國學》這本書開始,一個有點木納、從不善於主動表達的他,讓所有的老師同學對他刮目相看——何鈺傑,他有着自己美麗的夢想,長大後當一名作家。喜歡上《國學》的那一刻,就是何鈺傑思維覺醒的成長曆程,而郭校長就是幫助何鈺傑思維覺醒的那個關鍵人。在我們的教學生涯當中,也許還會碰到像何不凡、巴甫裏克這樣的若干個孩子,但此時的我已學會不再生氣憤怒,因爲我有了學習目標,我要像何不凡媽媽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像郭校長一樣擁有一雙慧眼努力地呼喚孩子思維的覺醒。

作爲教師的我們只有善於發現、開掘學生的閃光點,根據孩子的個性及興趣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形成陽光般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爲我們祖國的建設者,只是領域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對任何孩子放棄希望!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5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啓發非淺。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爲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啓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裏,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纔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啓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啓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

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誌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的,有人說,身爲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說來慚愧,雖然早就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著作有渴讀的慾望,但卻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瑣事,對閱讀此書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拾卷細讀,才恍悟蘇霍姆林斯基能成爲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教育大師的原因。

對於這一點,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給予學生多大信任,學生就會回報給你多大成果。從我教學的實例當中,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我給學生訂下了學習目標,訂到80分,學生的成績就能達到80分,而我修改目標,給其訂了90分,他的成績就往往會提升到90分,學生的本身的智力沒有變,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沒有變,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麼?我想就是老師對他的信任,你把希望、關注、信任傳送給學生,學生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這種希望,他們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同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對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的摧殘死的。你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兒童。

班級裏有一位同學學習困難,只是在我的堅持關注、嚴格督促之下學習能夠跟得上大家學習的步伐,可有一次我突然發現,他似乎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上課無精打采、委靡不振,我找他了解情況,他說:因爲一次考試後,我讓不及格的學生站起來,我批評了另兩位同學,卻沒有批評他,他感覺老師對他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已經不管他了,所以也就放棄了自己,聽到這些話,我唏噓不已,多麼可愛的孩子,甚至於老師的批評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寶貴的,他們不怕批評,怕的是老師的漠不關心,冷酷無情啊!每一個孩子都是帶着想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這種願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兒童所關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顆火星交給我們—做爲教師的人,這顆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度所熄滅,我們教師如果在心中也像兒童對待我們那樣,把無限的信任同樣給予他們,那將是一種多麼相互尊重的美妙和諧!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有用的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6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衆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們是有差異的。在工作中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嘆:“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教室裏坐着,學習的成績卻是天地之差”。而作者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更是用了兒童提水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因爲我們都知道兒童的身高、體重、力氣等都不一樣,還有性別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結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讓體弱瘦小的人和身強力壯的人提水一樣多不可,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導致體弱瘦小的人會元氣大傷,到第二天就什麼也幹不了了。因爲差異性的存在,學習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着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再“一視同仁”了。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努力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學習和他們的興趣聯繫起來,去積發他們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要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的進行鼓勵。作爲平凡的人,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對於學困生來說更是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及時鼓勵,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來爲集體服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是很重要的,並非一無是處,老師和集體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雖然成績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還是很優秀的。當這些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被老師和集體信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重建起來,學習的激情也會燃燒起來,相信不久以後,他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的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我感觸頗深,受益非淺。

後進生的轉化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更是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往往花在後進生身上的時間最多,但可能效果也是最不顯著的,甚至毫無進展,於是我開始懷疑後進生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教育無濟於事。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認識到“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平時,我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採用多抄寫,多讀的方法。現在,從蘇霍姆林斯基這裏得到啓發,我們要注重訓練後進生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這本書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讓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座右銘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是註定要落伍的。”說的何其中肯,“每當我想到,在許多學校裏,在教室的最後排,還坐着一些好像被遺棄的落伍生和留級生,他們心情鬱悶,性格暴躁,或者對知識毫不動心的情況時,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種由衷的痛心。我們不能讓這些學生懷着冷酷的心情,對知識毫無興趣地走出校門!如果一個正常的人沒有在任何一門學科上取得成績,如果他沒有一門自己喜愛的學科,那就說明這樣的學校是很差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爲“後進生”。在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作爲老師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

老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後進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老師還要善於給他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變後進面貌的可能。所以賞識在轉化後進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着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讀過書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在平時的工作中走進了轉化後進生的一座象牙塔,只從知識表層去改善,沒有從學生的內心出發,用一種平等甚至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而這也就似乎決定我不可能從根本上轉化後進生。我們應該用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讚美他,給他多一點的關懷,給他多一點的自信,用愛去轉化每一位後進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

優秀的教師採取什麼手段保證課堂一絲不苟,井然有序?他們的祕訣在於預防,嚴格的課堂管理方案、親切的態度和時時掌控的主動權。有效的紀律體系可以預防學生的規範行爲!

站着講課是一個教師必須擁有的基本素質,不鍛鍊身體,你是沒有辦法堅持站着講課的;每天站到教室門口面帶微笑的迎接學生開始早讀,是一種習慣;微笑,站立都是微小但過硬的基本功,必須得天天用心的去做,才能貫徹“你還好吧策略”!和學生相互之間每天簡單的問候,上課學生纔會“買你的賬”。能讓你輕鬆贏取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一聲真誠的“歡迎”,爲你和學生一整天融洽的相處開了一個好頭,學生喜歡那些歡迎他們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積極健康的環境裏他們才能取得成功,想讓他們成爲快樂、成功的學生嗎?那麼,別忘了說上一聲:“嘿,你好!”其實,學生成功時給學生一個擁抱,她們會感受到,她們是受歡迎的,被需要的,而且是與衆不同的!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說:“朋友,揹着人可以責怪,當着人要讚揚!”實際上,每一位老師擁有一間自己的“私人辦公室”,而且這辦公室就在離班級不遠的地方,這樣的可以謹慎行事,和孩子們私密的解決紀律問題……老師要做的,是走到犯錯誤的孩子身邊,俯下身子和他低聲的講幾句話。遠離其他同學,一對一的進行談話指導,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是那麼的“桀驁不馴,”相反,乖巧聽話的很!做老師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修煉自己的脾氣。虛懷若谷、大智若愚、寵辱不驚!私下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爲,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做教育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其實,一個小小的讚揚“謝謝你舉手”、“感謝大家的合作”、“你坐下來聽聽別人的答案”……會有神奇的效果。學生渴望我們的關注,會不遺餘力地來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一旦他們意識到乖一點就能得到你的關注,就會自覺自願的乖起來。注意好行爲的老師遇到的課堂紀律問題,要比那些只關注學生淘氣行爲的老師少得多。正如高金英老師說的:“要變着法兒的鼓勵和讚揚學生”。即“誇”學生,只是慚愧沒有高老師的情商,她誇學生的水平很高,我也一直努力的堅持學習,可有時“誇”的時候,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是時機不成熟,就是情感表達的不透徹。只讀書,不寫感悟,是沒有收穫的,每天堅持做到寫幾句話,這是自己對自己讀書的最基本的要求!堅持自己內心深處最細微的東西,自己會變得更很踏實。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9

今天,我拿着枕邊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翻看着。突然,我對“合作是競爭的歸宿”中的“第12條:在過去的一年中,團隊成員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引起了我的無限思緒。回想在本校工作以來的三年裏,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發現自己好象已經不止一年沒有參與理論學習了。對一些先進的、優秀的教育理念知識體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觀念都還停留在原有的理論知識水平線上,這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認爲在加強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理論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教條,可我不能因爲這個原因就放棄,只有學習專家們的教育理論知識體系,正確理解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如何借鑑和運用,才能提高我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尤其能幫助我把工作的點滴積累起來,歸納成爲精煉簡潔的理論知識體系。理論有深有淺,而作爲在一線工作不久的我,應該從最淺顯的做起,結合自己的實際實踐,不斷努力提煉自己,才能在以後的工作中贏得孩子們的喜歡和家長們的信任。

爲什麼這樣認爲呢?

一、來自自身的感受

記得每次寫案例時,我在敘述事件的過程都輕而易舉的一氣呵成,不含糊,同時腦子裏也依稀的覺得這件事情隱含着很多的教育意義,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講解案例所對別人的教育和啓示時,我都覺得內容、條理不清不楚,闡述混亂,主次不分。這種種困惑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不應間斷,而應長期堅持不懈地學習。像現今科學技術非速地發展,數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讓我不得不爲自身知識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擔憂。

二、來自家長的感受

每當家長向我虛心請教時,我都深有感觸。

在和每位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時,我感覺到有很多家長都會帶着問題來交流,他們謙虛地向我問道:“鄭老師,我呀,現在是拿孩子越來越沒辦法了,哎,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脾氣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兒園呀。”是的,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經常被一大家人寵着、溺着、驕着、貫着,什麼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來,孩子能不倔強嗎?其實,“不應驕貫孩子”這個道理家長也明白。可現在因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因此,在事情發生是,由於經驗的不足,一時間沒有想到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辦法,反正爲了“息事寧人”,只有滿足孩子的願望。當然,同樣的事情會再上演,每次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變的倔強嗎?所以,爲了孩子們明天美好的未來,家長要學習,做爲老師的我,更應該學習?因爲,老師不僅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好孩子,也有義務幫助和引導家長如何教育、養育孩子!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

幾縷斜斜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射在窗臺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開朗起來。昨天那調皮搗蛋的學生被我一頓訓斥,想必也該平靜了吧,下週的研究課要上了,也該理理頭緒了;哦,還有兒子的學習,該查查了……一想到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調整自己的思緒,生活要每天去面對,事情每天都會產生。好心情壞心情每天都要過。其實,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裏,誰能活在世外桃源,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說啦。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何不讓我們的心境盛開快樂之花。

身在教壇,笑擁春風。

腳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裏,我們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去感受空氣的氣息,去享受花草的繽紛,讓自己的感官靈動起來,打開心靈的門,讓心靈出來曬曬太陽。

在喧鬧的日子裏,大街上人來人往,商場人頭攢動,股票狂漲狂跌……我們不妨沉下心來,讓自己靜一靜:今天的作業改完沒?被訓的學生想通了嗎?這節課該怎樣教?……

是呀,教學雜事,煩事只有在靜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學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靜中才能把準脈。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淵明的境界,更是我們新時代教師的共識。教師要學會靜,教師更需要靜。惟有靜纔不亂,惟有靜才安寧,惟有靜纔會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1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推薦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一樣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雖然,我們達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們就應朝着這個方向發奮。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爲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應是我們發奮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一年級的剛從幼兒園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中過渡到一年級,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拼音教學枯燥乏味,知識點碎而且冗雜。作爲教師就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習慣。教育方法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說到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纔是真正有效的,我想這就應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吧。我覺得要想成爲真正的教學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就應纔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別人好的東西就應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級的教學更就應如此,只有在教學時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纔有可能會爲孩子的求學之旅鋪一條大道。纔有可能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2

近幾日,又再次翻閱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他的每一條建議,都凝聚着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寄託着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特別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他在文章中說:教育素養的這一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裏,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分析問題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係。你,作爲教師,也會被學生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領者,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羣孩子一起爲發現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裏回答着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作爲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響,我開始反思自己:業餘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閒談與家務上了。與書籍的接觸越來越少,不管是專業的教育知識和自己的知識面,都逐漸狹隘,真是慚愧不已。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作爲教師的我怎能不與時俱進呢?從現在開始,逐漸改變生活步驟,多走進圖書館,去翻閱新上架的教育理論書籍以及綜合性的各方面書籍,真的很有必要。

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後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