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麥田裏的老師教師讀後感想

本文已影響 3.43W人 

導語:《麥田裏的老師》擺脫了傳統教育的侷限,結合了當今的發展,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麥田裏的老師》裏一則則動人的真實故事,帶有着極大的震撼力量,席捲着我們的心。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田裏的老師教師讀後感想

  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1】

這本書講的很真實、具體,對書中的很多地方都有同感。

“無論孩子作什麼選擇,沒有孩子想向下沉淪。他們都想向上奮進,都想成功,都想當·一個有價值的人。這個目標和我們期望的一致,於是我理所當然和他們攜手並進。”相信每個學生,相信他們都能取得進步。學生的起點不同,但只要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要加以肯定,要表揚和鼓勵。表揚和鼓勵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利用每個孩子都想成功的心理,有效地加以引導和教育,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文化不過是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我們建立了什麼樣的文化?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習慣和價值觀。”在教學中,除了智育的培養,更要重視信仰、價值、道德、習慣、教養、原則、思想的培養。讓學生成爲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使他們敢於爲夢想而努力,是他們學習更具有主動性。

“接納的感覺帶着一種愛與力量,一種寧靜淡定的感受。”對於學生的現狀,不要只是指責,更要接納。“愛”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者的心中要充滿愛,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間。重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瞭解學生,走進學生,與學生一起成長。

  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2】

看了《麥田裏的老師》一書,讓教育學生和跟孩子溝通方面有了新的領悟,我很欣賞李宋建老師那份對學生的尊重,對問題孩子那份不厭其煩的.耐心,真的使我感受到自愧不如,甚至可以說激活了我對孩子教育的看法,讓我深度的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要怎麼教育好孩子,首先,我應該要先學會如何懂得尊重孩子,如何能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傳統的家庭教育認爲孩子必須要聽從父母的命令,父母一起都是爲了孩子好,但又有多少個家長能真正的從孩子角度去考慮他是否開心呢?是否自願呢?家長不要認爲幼兒年齡小就沒有自尊心,作爲父母要從小就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我們的學生同樣也到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要好好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記得書中有個案例,就是“孩子大聲喧譁,你感受到被幹擾,你以什麼方式迴應?”,一個回答引發出五個不同的姿態,這個時候,李老師引用了“冰山”比喻,正視了人的心裏內在層次,最後他選擇了真誠地表達自己,是最好的溝通方法。一一致性的溝通姿態來真誠地跟對方表達自己,而不是去改變別人。這歸根到底是尊重的原態。但如果教育者懂得真誠地表達自我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清晰容易多了。因此,在教育學生和家長跟孩子互動時,覺察並調整自己的態度,力求達到一致性,那麼更容易達到教育着的目標。

此外,我感覺到李老師那份重視與孩子相處時的禮貌,我們也要好好學習。例如老師常對孩子保持應有的禮貌交流,使用“請”、“對不起”、“謝謝”、“不容氣”等禮節性語言,孩子會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注意接受孩子的觀念。只有父母或老師贊同、接受孩子的觀念,才能進一步開發、引導他的意識水平。減少孩子的難過情緒。大人在糾正孩子荒唐行爲時要留意孩子的難堪情緒,以免造成負面影響。鼓勵孩子的優點,允許孩子失敗。孩子的嘗試難免會遇到失敗的挫折,孩子失敗時需要給他心靈的支持與愛護,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我們對他的理解和信任。

所以通過讀這本書,我也像黃麗米校長所說的,終於明白爲什麼有些老師會受到孩子的尊重和愛戴,有些則否!是因爲那些老師善於懂得走進孩子的心,他們懂得,無論老師還是父母,覺得在教育孩子的歷程中感受到艱辛和痛苦,其實同樣孩子也苦啊,那我們何不建立一個平等,愉快的教育模式呢?這樣孩子開心,你也高興!那麼能達到最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了!

  麥田裏的老師讀後感【3】

假期拜讀了《麥田裏的老師》一書。書中,李崇建老師與孩子良好有效的溝通方式,教養理念,給我內心一種微妙的觸動和好奇。推動着我想要再去認真翻讀一次。

這本書的脈絡非常的清晰,圍繞着“如何達到教育目標?”李崇建老師提出的三個前提,“文化,規則,應對姿態”展開他的教養理念,結合他所學習的“薩提爾模式--一個人內在的冰山隱喻”理論談他的發現,在教育教學上的運用,及自己的成長,還配合詳實的教育案例故事讓人讀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談我的讀後體會。

作爲一名教育者,與孩子形成良好有效溝通的成與敗,無疑是教育成功路上的那一座橋樑或絆腳石。而李崇建老師恰給我們提供一個真實、生動,成功的教育案例榜樣。

一、建立班級文化

我們每個人帶班,都會有自己的期待,希望班上的學生愛讀書,愛學習,講文明,懂禮貌,積極上進等。這就是班級文化。但遲到,懶惰,打架,厭學等,這也是班級文化。怎麼樣讓你所期待的文化活動成爲班級生活中一種習慣,並以“開放姿態的對話和學生們分享與談論”,是逐步建立班級主文化的方法。

二、以‘愛’爲後盾,建立規則

首先,“必須覺察‘應對姿態’,向孩子傳達想法,也容許質疑與討論,但仍要建立規則,並且確認規則與承諾。”

“當規則被建立之後,要切實執行,就會形成一種秩序。”

“規則的建立,最好清楚簡單,絕對不對多,要以‘愛’爲後盾,而不是以軍事化的管教爲基礎。”

三、應對姿態

建立規則後,執行規則時最要注意的就是你的應對姿態。對於觸犯規則的學生,往往即時反應表現出來的火冒三丈,嚴厲的批評說教等這樣的慣性姿態面對。

薩提樂模式提出的第五種應對姿態--“一致性的姿態”。“在應對上有同時關注自己、他人與情境;在言行上呈現出有活力、有創造力、有生命力、能接納的、富有愛心、說話帶有感受、聆聽他人、開放且願意分享。”

李崇建老師根據上面的理論,以一種一致性的姿態,與孩子溝通,真誠地表現自己,“從‘冰山’的層次演繹,聯結孩子的感受,聯結孩子的渴望”,達到他教養的目的,收穫了成功。他說這是“因爲沒有孩子不渴望成爲一個有價值、被愛、被接納且有意義的人。”

怎麼讓自己比較趨近“一致性”呢?李崇建老師下面分享的方法很有意思。

“深呼吸之後覺察自我內在的感受,承認感受,與自我內在渴望對話之後,稍停頓。”

“遇到衝突事件,要求自己在言行上稍稍停頓,或者不要立即處理,暫時別過頭去緩緩呼吸覺察情緒,與情緒共處,試着和自己的內在渴望聯結。”

我想如果在教育教學中,如果能像李崇建老師這樣以“一致性”應對姿態與學生能達到良好有效的溝通。那麼教育的生活中我們一定會有所得,有所獲,也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