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6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6篇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1

現在,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思想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不記得是誰說了這番話,但覺得這話特別正確,且特別適合拿來考量項羽。

《項羽本紀》可算是《史記》裏的一篇奇文:從史記的體例看,“本紀”是不該爲一個失敗的“草頭王”作傳的,它屬於坐了江山君臨天下的封建帝王。項羽沒有坐江山自然也沒有君臨天下,卻享受了“本紀”的待遇,不能不說這個“待遇”是司馬遷給他的。然而正因司馬遷給了項羽高級待遇,我們纔看到了一個有着悲劇性格的失敗的英雄形象,司馬遷以其悲劇感極強的審美眼光給了我們一個血肉豐滿的項羽,從項羽的身上,不同時代的人們都可以汲取一點精神營養,當然有的是從正面汲取,有的是從反面吸取。

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被萬夫所指世人不屑,但項羽卻是一個例外。項羽最後敗在了劉邦的手下,自刎在烏江邊上,雖然他敗了,但項羽在人們心中從來都是一個不可一世的大將軍,一個讓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大英雄,劉邦雖然勝了,但我們聽到的更多的人們的貶低;項羽雖然敗了,但我們給予他的卻多是同情與獎掖。有人說是劉邦打敗了項羽,有人說是韓信打敗了項羽,但我認爲是項羽自己打敗了自己,在那個年代,除了他自己,沒人可以打敗他。

項羽小時候學文但不感興趣轉而習武,他叔叔對他說武學習得再好不過是敵一人敵十人,要敵萬人就得學習兵法,項羽聽後很感興趣,轉而苦讀兵書,同時也習文練武。那時候有一句話叫“楚人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說即便是楚人只有三戶了,最後也一定會滅掉秦國的。項羽從小志向遠大,他暗暗立志要推翻暴秦。曾有個故事,說是項羽年少的時候看到秦王帶一幫人浩浩蕩蕩在江中游玩,秦王被衆人護擁好不氣派,項羽看到了就對身邊的人說“彼可取而代也”,令旁人大驚失色,他叔叔在邊上聽到了,知道項羽非常人也,志存高遠他日必成大器。

項羽精通兵法,力能舉鼎,文武雙全,同時具有先天的領導力和不凡氣度,他懂得帶兵最重要的是要立軍威,項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過人,有萬夫不擋之勇,同時能征善戰,足智多謀,帶兵打仗所向無敵,彷彿出世就是與衆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項羽除了上述特徵外,最重要是他非常的自信、堅強、果敢、威猛,這樣無比的自信,使他很少相信別人,他只相信自己。他個人能在萬敵之中進退自如,百萬雄兵指揮起來同樣應對自如得心應手。但同時他也剛愎自用、性情暴戾,他的能力優秀,使他常常目中無人,口出狂言,一般人在他眼裏都是凡夫俗子,極少有人能讓他敬佩。

項羽最大的錯誤不是鴻門宴上沒殺掉劉邦,而是對於韓信的輕視。韓信本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韓信熟讀兵書,有謀略有膽識,對軍事之事瞭如指掌,能忍他人胯下之辱就是爲了不負生平所學,爲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他在項羽帳下時雖是小兵一個,但每每都能未卜先知,對項羽的作戰思路瞭如指掌,後來在鍾離昧推薦下到項羽帳下,讓項羽授他一個好職位,可是項羽偏偏對自己過份自信,目中無人。他雖然知道韓信有謀有略對作戰之事更是有獨到之處,但他看不起這個曾經的“胯下小人”,他認爲韓信這樣的人如果也當了將軍那將對他項羽的不敬,會給他項羽丟人,這使他沒有重用韓信——他的最大對手。這是項羽最失敗的地方,雖然英雄一世,但沒能逃過世俗的偏見,以有色眼睛來對待一個天才。

項羽是一員名將,他的致命傷是不懂政治,卻在打了幾場勝仗之後,忽然間自以爲很懂政治。政治比軍事複雜得多,絕不是一個習慣於發號施令、政治資質平凡的軍事將領所能勝任。項羽不但自認爲他能夠勝任,而且還遊刃有餘,他就註定的要付出代價,並連累千萬無辜的人,跟着付出代價。

秦末是一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劉邦、項羽、韓信、張良、陳平、蕭何、樊噲,這些人都是英雄,但他們是不同的英雄,劉邦屬於政治,張良、陳平、蕭何屬於謀士,韓信屬於軍事,而項羽,我認爲他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現的是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的英雄行爲,因此在“成者王敗者寇”這樣一種歷史傳統中,項羽依然能得到人們的憑弔和同情。

司馬遷以他的雄健之筆,動搖了一個幾乎不可動搖的俗見:成王敗寇——最起碼項羽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還是英雄。他的悲劇顯然是性格悲劇,然而司馬遷筆下項羽的不完美性格恰恰具有非常震撼人心的審美價值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2

過了漫長的一天,今天總算把《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給讀完了,之前我讀《五帝本紀》《周本紀》和《秦始皇本紀》的時候都感覺沒什麼好寫的我還在發愁今天看完啦《項羽本紀》終於有了靈感,我就輕鬆了許多。項羽是個英雄。

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爲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爲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裏多麼洶涌,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爲江東子弟心中亙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爲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爲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爲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有人說項羽除了打仗其它都不行,於當時的百姓無益,這樣的人出任首領註定就是個悲劇。

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着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3

《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由我國西漢着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爲世人呈現了一部包括歷代帝王政績,各國諸侯事蹟及各種典章制度的史書巨着。

項羽,這位驍勇善戰的西楚霸王,儘管,離我們很遠,但在司馬遷的筆下卻變的栩栩如生,翻看《項羽本紀》,腦海中彷彿就是一幅幅項羽衝鋒殺敵的壯烈場面。不知是應該感動呢還是惋惜,總覺得,項羽的結局不該如此。他的膽量,他的謀略,他的氣魄,他的智慧本可以讓他成爲一名流芳百世的明君;但他的自負,他的殘暴,他的妄自菲薄卻終究帶給他成爲一代鬼雄的結局。

短短30年的人生,卻充滿了輝煌與精彩。項羽從小就顯現出來的霸氣註定了他能成爲一代梟雄。學書不成,學劍亦不成,卻要學萬人敵。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讓叔父項梁都相信,他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青年時期的籍就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無不懼之。

鉅鹿,是項羽的一個起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振臂間得到應驗。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於虛空之中,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他註定,是楚國人的.驕傲。

垓下決戰,韓信指揮漢軍排出十面埋伏的陣法,項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的包圍之中:兵無糧,馬無秣,軍無援。在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無險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堅守戰的。項羽是軍事天才,他深知這一仗的敗局已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圍求生。勝敗乃兵家常事,打成這樣的結局,他心中無可奈何,也異常難過。

夜已深,他無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姬才能夠明白。他坐在帳中,與虞姬相對而飲,處在極度煩惱而又極度興奮的狀態中,學書“足以記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樣的豪邁詩句。虞姬則和唱說:“漢兵以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着愛與恨,更何況項羽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當虞姬拔劍倒地時,不流淚的蓋世英雄,萬感交匯,抱住他心愛的虞姬,放聲痛哭。

帶着八百精兵的項羽在最後扔奮力拼殺,斬敵數百。()但是他只是一個人,面對的確是幾十萬大軍,他累了,他選擇了犧牲而不是偷生。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衝去了夕陽下的最後的殘戈……

烏江流水滔滔而去,歷史在那裏留下最耀目的一筆,也留下項羽的遺憾,項羽讓我有了太多的感受,他的身旁有熱血的江東子弟,有虞姬,有烏騅,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着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爲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爲何選擇了劉邦,而沒有選擇項羽?

歷史長河,無論多麼洶涌,多麼絢爛,多少英雄,都成過往。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邊緣的看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4

這個週末,我閱讀了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這本書。其中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書中專門描寫楚霸王項羽的《項羽本紀》,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這一章節主要講了項羽從小時候開始就有過人的宏志,竟已想取代秦始皇。接着隨叔叔東征西討,收服了各地反叛起來對抗秦朝的能人異士,如陳嬰、范增等。還殺宋義、救鉅鹿,威震全國。但其剛愎自用、永不言敗的魯莽性格也使他先後設下鴻門宴、誅殺諸侯王,展開楚漢之爭。雖然兵良將廣,但由於其做法失去民心,最終逃不過四面楚歌、被迫烏江自刎的悲慘命運。

在一章節裏,我從楚霸王項羽的身上看到了許多十分值得和需要摒棄的一些性格特點。如楚霸王的志向遠大、身先士卒、以及勇敢講義氣等優點則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但他性格魯莽、眼光停留在眼前、剛愎自用等缺點,卻十分值得我們思考思考……

當我看完這一章的時候,我思考一下,竟驚奇地發現,我們竟霸佔了楚霸王項羽身上的所有缺點;而甚至不知道項羽是誰的山區孩子們,卻搶走了他身上的所有優點。例如:我們有時候,十幾元的玩具,根本不需要思考,可能一個星期就有買上一件;可有的山區的孩子們卻連學習用品都要再三考慮才決定買不買。我們平時都少有去想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對事錯事的後果,都是先做了再說就像項羽殺了天下的諸侯王,卻不知已失了民心樣;可山區裏的孩子們,哪怕年紀再小,也知道考好一次試、買一件新衣服乃至一場雨的後果。他們懂得知識沒我們多,卻如同楚漢相爭時的劉邦一樣,擁有善良、謙虛、顧全大局的優點。

《史記項羽本紀》這個章節中,讓我從項羽身上,懂得了他成功的原因:志向遠大、身先士卒、勇敢以及重情義,但更使我透過項羽,懂得不要剛愎自用、不要魯莽,使我不會重蹈項羽的覆轍。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5

漫步司馬遷《史記》的歷史長廊,我不禁駐足《項羽本紀》,留戀項羽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欣賞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執着。司馬遷爲我們展現瞭如此具有濃郁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項羽。這樣就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多姿、具有王者風範、灑脫而有血有肉的硬漢形象。

項羽從一個“不學”小兒,到一個普通的軍人、成爲反秦盟軍中高級將領乃至領導者,他意氣風發,勇不可拒;他蠻橫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一步滑向自己和別人編織的圈套,走向死亡。

悲劇的發生,似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造成項羽的悲劇的原因很多,單從自身來講,他的性格造就了他一生坎坷乃至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

勇武,“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遂拔劍斬守頭”,“籍所殺者數十百人”,一出場就先聲奪人,好一個下馬威!鉅鹿之戰中項羽勇猛無敵,使旁觀諸侯的“莫敢縱兵”、“無不從惴恐”。一生中最激昂最快哉的東城快戰,項羽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叫人瞠目結舌。

與勇武緊密相連的是粗豪。這在他年輕時的學習中就反映出來:他學文習字、學劍學兵法,均有始無終、淺嘗輒止、每每半途而廢,這也成爲他後來事業失敗的主觀因素;在日常言語中也有充分表現:觀看始皇出巡,他說:“彼可取而代也。”心裏怎樣想,嘴裏怎樣說,全無顧忌。這與劉邦形成鮮明對比。而劉邦見始皇出巡時的威風,慨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婉轉含蓄,含而不露。

有勇無謀的項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所向披靡,可在政治鬥爭中卻一籌莫展。鴻門宴裏,項羽恨不能第二天便“擊破沛公軍”,氣概不可一世,但當項伯說以“不義”,劉邦又親自來謙恭道歉,他便已把怒氣拋在一邊,不假思索地說出曹無傷,使之成爲他粗豪性格的犧牲品。范增數次舉起玉催他下決心,項羽均默然不應。而當樊噲既有奉承又有不平的一席話說完後,他又“未有以應”,甚至當劉邦脫身而去,他仍未意識到這場鬥爭的嚴重性,並接受了張良所獻玉璧。從大怒到受璧,判若兩人。由於他勇而無謀,粗放直率,居功自傲,喜歡奉承,未“不義”的虛名束縛了手腳,因此優柔寡斷,中了劉邦、張良緩兵之計,失去了消滅對手的良機。

項羽既是戰場上奔突馳騁、所向無敵的勇士,又是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可愛而又可悲,英雄而又充滿悲劇性。

只有用“哀其不幸,悲其驍勇”來總結英雄相遇的一生,假如能少些粗獷與固執,多些像韓信一樣的智慧和劉邦之流的圓滑,也許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歷史英雄——項羽,但是,悲劇終將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悲劇便只是悲劇。

  《項羽本紀》讀後感範文6

讀史,本是爲了修身養性,但若是爲了雜念則萬萬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放假了,我終於有機會與書爲伴,在史書中尋找另一片天地。——題記

夢得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求醉生夢死。

我一身素衣立於帳前,見你佇立在烏江亭邊,你在想什麼呢?長袍掩不住你的魁梧,話語訴不盡你的憂傷,如此方顯你男兒本色。但,你在擔心什麼呢?秦始皇帝遊覽會稽時,你不是豪言壯語道:“彼可取而代之!”嗎?

是啊,現在不比從前,如今你已被困在漢軍的十面埋伏中,又豈是當年的情形呢?烏江的水滾滾向東流去,宛如白綾轉身,回過頭,四目相觸的那一霎,我明白,外表平靜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於是,亭邊孤獨的影子又多了一個,沉默良久,轉身回帳,再出來時,手上竟多了一卷書。你轉身,微怔片刻,又點點頭,烏江亭畔,響起了你響徹蒼穹的聲音,居然是《項羽本紀》,這,可能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不過,這就夠了。

朗朗書聲中,我聽出了你對生與死的無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與無助,體會到了你的悲哀與絕望!你不懂,是暴虐坑殺十萬秦兵導致你人心盡失,還是鴻門宴上的優柔寡斷使你將天下拱手相讓。你困惑,爲什麼縱有蓋世武功,卻連最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你憤怒,拼搏一生,卻爲小人所害。這聲音雖然洪亮,但卻透着一種淒涼與無助,隱隱中,有着一絲絕望。你漠然起身,在你轉過頭的那一刻,我的淚,決堤而下。

閃着銀光的劍,在夜裏更冰涼,你興起於民間,帶着吳中八千子弟,轉戰天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率領諸侯滅掉了秦朝,自號霸王,如此豐功偉績,近古以來誰曾辦到?但人無完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愛過一次,心如止水,從此便可笑看紅塵散場,縱使一切結束,項王,你也一定要在心裏疼惜那個人兒,不要讓這個因風而瘦的名字,打溼千年風月無力拯救的悽美,如此,便好。去戰吧,只希望在多年後一個無法言說的意境中與彼此那盞燈隔空隔水地望着……

垓下,漢軍已經會師,今天怕是闖不出去了吧!既然如此,那便痛痛快快的殺一場吧!讓天下人之都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劍起,人亡,寂寞的烏江亭邊,盛開一朵潔白的梨花,恍惚中,聽到項王那響徹天穹的怒喊,同時聽到的,彷彿還有書聲,那寄託無限情與語的聲音,那應該是項王讀給虞姬的吧!,我打了個激靈,沒錯,就是《項羽本紀》。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聲音越來越弱,最終,消散在了天地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