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園冶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72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園冶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園冶讀後感範文
  園冶讀後感1

崇禎四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部偉大的造園著作,剛完成時名爲《園牧》,他的通行名稱《園冶》的由來得於一位關鍵人物—曹元甫。《園冶》在中國園藝理論方面可謂是首部有體系的著作。

《園冶》包括了豐富的內容,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探討如何設計一個適合居住的生活環境。中國文化向來以儒家思想爲主,雖然有時候涉及儒、釋、道,墨等多家,但是儒家思想相一直是主流,所以這一建築理論中包含的豐厚的儒家思想不足爲奇。《園冶》中表明瞭主人的精神意志對園林的整體環境有一定的影響,而不單倚靠技工的設計與建造,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源遠流長,天人合一是說客觀事物和主觀人之間存在的一種和諧關係,就建築而言,它不僅僅是一個客觀的物體,其中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情懷。如果建築僅僅是富麗堂皇,但是主人的品行格調不高,那麼也不能稱之爲一個完美的建築,建築的主人會影響一個建築的整體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是很好的例證。儒家思想中“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體現的就是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它是主體和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一種穩定和諧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形神的交匯。只有真正懂得天人合一的關係之人,才能體會園林之景的美好。

在以儒家思想爲主流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儒釋道三家合一的情形,其中道家一直是和儒家相互對立而存,道家強調的無爲與儒家的功利存在很大的差異,《園冶》中以老莊的思想貫穿下來,以一種無爲的心態來進行建築設計,絲毫看不出有雕琢的痕跡,如同天造地設一般。中國的園林建築向來以神爲主,其中所蘊含的無疑是老莊自然淡泊的哲學,計成指出“假山依水爲妙”則體現了借景的想法,以自然的山水爲背景,體現一種寧靜致遠的心智。老莊逍遙的哲學也充分的體現在這本著作中,逍遙提倡的是物我合一的自然狀態,而園林設計也要達到物我合一,自然而不露痕跡,在一定程度上經過人工設計的美景反而以自然爲主,將自然與美景融爲一體,宛如天成。

時代在進步,不同階層的人的審美觀也有變化,體現在文學、繪畫、建築等各個方面,而尤其體現在建築方面。建築上的審美在《園冶》中主要體現的是士大夫進步的審美觀,它反映了特定時代狀態背景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一個人的審美不僅與自己的審美素養有關,與整體社會水平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關係。在傳統文化中向來以雅爲上,士大夫崇尚典雅而排斥世俗,所以在文章中則充分體現了典雅的設計美感,使得園林不同於一般的建築,突出表現了士大夫的文人情趣和他們對詩情畫意的追求。審美觀也代表了一定的思想水平,《園冶》對建築雅的追求,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了道家無爲的思想,莊子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觀點,在《園冶》中也充分的表現了出來,不追求刻意雕琢而造成的富麗堂皇,而追求慘淡經營、匠心獨運。同時在建築中強調空,強調的是實中之虛,就像亭臺樓閣一樣,以其間的空來面向外面的世界,使得主人足不出園,就能與自然交流,體會大自然的美妙,充分的體現了道家空的思想特徵。所以我們說園林設計能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園冶》有“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觀點,其中“因”是憑藉的意思,是指設計者充分利用園林周圍的景色,“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借景,是指園內外景物之間的聯繫,因借能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園冶》特別強調“借景”,以自然環境爲背景,達到一種天然之致。通過借景使景色與建築構成渾然一體的形式,可能比這一自然之景獨立存在更能發揮景色的內蘊和趣味。有的設計專以自然之景爲背景,比如園林中背後倚靠大山,園林之中圍繞自然湖建造,以自然樹木爲屏障都是借景,符合傳統的建築設計原則,體現出氣韻生動,韻律和諧的景緻。雖然位於一牆之內,追求的是一牆之外的景緻,就如同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在《紅樓夢》中大觀園的佈置則充分體現了這一設計原則,如林黛玉所住的瀟湘館,就是以竹子作爲整體背景,體現了住所主人的心智品格。“得景則無拘遠近”,通過借景可以將園外的景色與園內之景相映襯,通過園內之景可以看到所借之景,而借景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園內之景相融合,不用遠行千里就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古代,傳統士大夫都追求一種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他們嚮往那種安貧樂道,消閒自然的生活狀態。這種躬耕田園的生活範式也引起了設計者的重視,設計者將田園與建築相結合,構造出一種獨特的園林風格。當時士大夫可以憑藉一定的經濟條件,與工匠探討自己的想法,建造出一所自己所滿意的田園。因爲受時間、生活、空間的限制,傳統的士大夫一般不能直接隱居田園,他們只能借園林之景想來達到自己心中對理想田園的嚮往。總的看來士大夫的園林設計都符合兩個審美原則,一是可居住性,二是可遊覽性,只有滿足了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才能發揮其作用。可居住性就是實用性,不能設計出來單單是爲了觀賞。遊覽性就是觀賞性,這是園林設計的重要原則。這兩個原則互相補充,缺一不可。遊覽性一般表現在園林主人在閒暇時刻邀請好友來欣賞園林之景,達到放鬆心情的作用。

園林設計很重要的是園林的選址,計成在《園冶》中強調“以偏爲勝”,所以這種園林一般建在中心之內的僻靜之處,達到鬧中取靜,使得士大夫在繁忙的公務生活中能夠得到放鬆,享受自然之美,這是園林不同於一般建築的地方。建造園林的主人非富即貴,所以他們對生活水平的追求較高,所以它們有實力,也有心力去建造一個舒適的園林,同時園林建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彰顯他們的地位,體現他們的審美趣味。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出名的園林建築構成了一幅田園畫,有山、有水、有石、有鳥、有魚,達到一種動靜相結合的狀態,使生活富有詩情畫意,體現文人雅士的情懷。園林之趣包含在這幅田園之畫之中,其中聲色的配合也使這一建築生趣盎然,是聲、畫、意三合一的造化。《園冶》有很多這樣的設計,如“夜雨芭蕉,”就是一種唯美的景緻,“移竹當窗,分梨爲院”體現的就是借景的設計,沉靜的月色,蕭索的風聲,嫋嫋的秋水更體現了詩畫的結合。“檻逗幾番花信,門灣一帶溪流,竹裏通幽”描寫的是一幅田園之景,門外有花,門前有水,還有一片翠竹,同時也能聽到滔滔的浪聲,極盡田園之意。園林設計田園化是很重要的設計方向,通過田園化,使得建築能夠不落俗套,別具一番風味。

《園冶》意境美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與時代相關,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而時代也能造就一批傑出的建築者,因爲社會的動亂使得他們產生了隱蔽的心態,所以在建築方面更能體現曲徑通幽的情致,遠離世俗動亂,追求內心平衡。園林的意境美往往體現出設計者的隱士情懷,他們希望通過建築表達自己的心境,使主人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寄情山水,“清氣覺來几席,凡塵頓遠襟懷”體現的就是這一意境給主人帶來的舒適之感,是一種豁達的情懷。這正是《園冶》意境的美學本質。許多許多文人雅士心嚮往之。

《園冶》是一部園林理論,但是其中也包含了美學,使得整個著作更能夠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其中的美學理論就很好的體現了中國特色,如道家的隱逸情懷,儒家的經世致意之精神,其中最主要表現的是對自然的親近,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空和借景都是中國美學的`內在理論,顯示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精神境界。而意境之美也打破了建築本身的侷限,對中國古代的園林建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今時代,園林學已經成爲一門獨立學科,而要學習這門學科必定要學習《園冶》,因爲這部書中的理論和設計對後世的園林設計發展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園冶讀後感2

讀完這本書後,被作者的精神所感動,處在戰亂時代懷才不遇,但是他的人生我感覺還是蠻精彩的,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寫下這本著作。對後世的影響很深遠,作爲一名初涉入到景觀專業的我幫助還是特別的大的,我個人認爲計成是一個優雅的造園家,他的文學修養以及藝術修養都很高,他有他獨特的審美觀點和清新脫俗的人物個性。這本書是文言文讀起來是有些困難但結合着翻譯文來讀就很上口了,文章中的句子很優美,書寫的不枯燥,讀着讀着就能自己也開始順着作者的思想開始想象這個場景會是什麼樣的。

《園冶》中不僅僅有很多值得我們後人觀摩,學習思考的造園手法,還有他的思想和靈魂在這本書中,他把他對自然的摯愛融入書中,對後人的生活態度也有一定的啓示,現代人生活速度很快而忽視了園居生活的樂趣。這本書全面的論述江南地區私家園林的規劃,設計,施工,以及各種局部細部的綜合性的著作,分別從造園的指導思想,園址選擇,園林佈局(包括建築、門窗、欄杆、牆垣等的構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擇木、鋪地、借景等,都配有圖片加以系統闡述還有作者工作經驗以及一些鋪裝欄杆門窗的設計樣式。無論對我國造園史、建築史的理論研究,還是對造園設計和景觀藝術的實踐,都具有參考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興造論是全書的總綱,提出了營園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也就是說造園的成敗並不取決於一般的工匠和園主人,而是取決於能夠主持其事的,內行的造園家,主持造園的人

與工人的區別在於他是有心竅之人,對基地有所規劃,會把建築體形與庭院組合的恰到好處,對我的啓示就是既不能拘泥於型制只顧得體,也非不顧法式只追求合宜。造園不能死板,只要合宜就自然相稱而雅緻,園林講究“巧於因借,精在體宜”。在園說中又提出園林規劃設計的原則是:“景到隨機”,“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我們在規劃設計中也要做到造景要適應園址的地貌和地形特點,並儘量發揮它的長處,避開他的短處,我們在創造山水環境時要給人一種天造地設的感覺,建築要從屬於山水環境。作者在相地中說道要想如陶淵明乘轎子一樣遊山玩水遠觀山川之體勢,何不效仿謝靈運穿着木屐登山陡壑,近賞山林之形質,這點體現了作者親近自然思想,這也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正是我們所要改變的地方。 書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園林之偏愛借景實源於中國畫之動點透視法,也就是在時光流逝,移步換景的觀賞方式中去體會時空流與生命流的意義。作者通過自己的筆爲我們所描繪的場所是我所向往的,構建的園林不論是在偏僻處,還是喧鬧的城市地都把山水畫的意境融入其中,既能鬧處尋幽,何必去捨近求遠,隨興可以攜遊。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貫穿天人合一理想,卻並不具有天人感應的迷信。我感覺他是很隨意但又不失科學性的。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覆強調天然之趣,卻並不讓人們去盲從堪輿形勢的說教。因此,中國園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現了相當程度的主動性。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在遵從大自然的前提下實現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事實上,全書重神輕

形,重意輕技的特點非常顯明。所以,一開篇,就強調“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並反覆露出“構園無格”的觀點。他還一再強調“更入深情”,“意在筆先”,認爲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爲神奇。高明的作者能創作千古絕唱,完全是縱情任性的自然結果。這裏體現出作者更高層次的天人合一。

《園冶》中的造園理論、藝術與技法,包括古典宜居環境理念及其實施手法,體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聯姻,與“以人爲本”、“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新的時代精神恰相暗合,給當下方興未艾的造園實踐提供關照古今的健全精義,有助於防止悖天逆理做法的泛濫,指引景觀規劃設計走向合情入理的正途,實有教意;對於今人營造宜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共處,都可以提供精神資源。

《園冶》更多的是使我領悟到作者的造園的精神,自己也會像作者學習,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造園風格。

  園冶讀後感3

《園冶》,是中國古代造園專著,也是中國園林史第一本藝術理論的專著。明末造園家計成著,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禎七年刊行。全書共3卷,附圖235幅。主要內容爲園說和興造論兩部分。其中園說又分爲、立基、相地、屋宇、裝摺、門窗、牆垣、鋪地、掇山、借景、選石10篇。該書首先闡述了作者造園的觀點,次而詳細地記述瞭如何相地、立基、鋪地、掇山、選石,並繪製了兩百餘幅造牆、鋪地、造門窗等的圖案。書中既有實踐的總結,也有他對這個方面獨創的見解和精闢的論述。

《園冶》一書的精髓,可歸納爲“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巧於因借,精在體宜”兩句話。這兩句話的精神貫穿於全書。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說明造園所要達到的意境和藝術效果。計成生活在封建時期的後期,所以在《園冶》中,屬於那個封建時代士大夫階層閒情逸趣的內容很多。如何將“幽”、“雅”、“閒”的意境營造出一種“天然之趣”,是園林設計者的技巧和修養的體現。以建築、山水、花木爲要素,取詩的意境作爲治園依據,取山水畫作爲造園的藍圖,經過藝術剪裁,以達到雖經人工創造,又不露斧鑿的痕跡。

例如在園林中疊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是園林中不可少的建築,但“安亭有式,基立無憑”。建造在什麼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圍的環境來決定,使之與周圍的景色相協調,使環境顯得更豐富自然。例如在廳堂前置山,“聳起高高三峯,排列於前”,那就是敗筆。長廊是遊覽的路線,“宜曲宜長則勝”。要“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盡”。樓閣必須建在廳堂之後,可“立半山半水之間”,“下望上是樓,山半擬爲平屋,更上一層,可窮千里目也”。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是《園冶》一書中最爲精闢的論斷,亦是我國傳統的造園原則和手段。“因”是講園內,即如何利用園址的條件加以改造加工。《園冶》說:“因者,隨基勢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藉資;宜亭斯亭,宜榭斯謝,小妨偏徑,頓置婉轉,斯謂‘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則是指園內外的聯繫。《園冶》特別強調“借景”“爲園林之最者”。“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它的原則是“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方法是佈置適當的眺望點,使視線越出園垣,使園之景盡收眼底。如遇晴山聳翠的秀麗景色,古寺凌空的。勝景,綠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過借景的手法收入園中,爲我所用。這樣,造園者巧妙地因勢佈局,隨機因借,就能做到得體合宜。

在中國文化與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命題是一個硬核。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貫穿天人合一理想,卻並不具有天人感應的迷信。“切要四時,何關八宅”,表明他是反對風水術的。所以,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覆強調天然之趣,卻並不讓人們去盲從堪輿形勢的說教。因此,中國園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現了相當程度的主動性。它既不同於英國純自然的草地牧場式的風景園,也有別於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園,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在遵從大自然的前提下實現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園冶》一書,與其說是一本造

園學,不如說是一篇新離騷,充滿着古代騷人遷客的悲壯情懷與委婉嘆息,這就是計成高出張岱、文震亨、李漁、沈復的原因,也是《園冶》成爲奇書的條件。計成決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虛的俗士,這一點對理解《園冶》至爲緊要。從篇幅上看,全書講了不少法式制度,畫了不少圖樣,但重點並不在此。事實上,全書重神輕形,重意輕技的特點非常顯明。所以,一開篇,就強調“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並反覆露出“構園無格”的觀點。他還一再強調“更入深情”,“意在筆先”,認爲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爲神奇。中國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稱“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決定了其書之奇。我認爲,只有理解了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觀,理解了中國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實質,理解了他們那種由老、莊、易、禪,詩、書、禮、樂,琴、棋、書、畫,詩腸酒膽所陶冶出來的狂狷人格和無所不在的“書卷氣”,我們才能理解計成和他的《園冶》。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計成對於古典園林中的各個組成成分都進行了高度概括的指導。自己總結概括一下就是:

建設原則是: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因地制宜,同時結合主人的藝術觀、哲學觀。)

要達到的大體效果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中古的自然);

意趣:一勺則江湖萬里多方勝境,咫尺山林。(言有盡而意無窮)。 景物搭配要:山嵌水飽、因山就水、高低錯落。

人和園:泉石松竹養心怡情,地於塵相遠,人於境共出。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雲石,自晨至夕,應接不暇、總之住着:;一宿體寧,二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塔然,不知其然而然。

無論是居住還是觀賞,要有《道德經》裏爲而不侍,主而不宰的感覺。 景物佈局要懂得留白:精而造疏,簡而意足。

小至園林一角的經營,要有納千頃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妙趣。

大到整體佈局,要懂得遠山借景,搭配出千山環翠,萬壑流青的氣象。 在種種搭配和因導中,創造出歩移景異的效果。

要雅緻則片山小房,別有小致。

要逸拔則;階前掃雪,嶺上鋤月。

要清新則;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塌琴書,動涵半輪秋月。清氣覺來几席,凡塵頓遠襟懷。

要生趣則隔林鳩喚雨,斷岸馬嘶風。

要寧謐則兩三間曲盡春躲,一二處堪爲暑避。

要靈動則檻外行雲,鏡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往,送鶴聲之自來。

總之要可行可看可居可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