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衷中參西錄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4W人 

既非科班學子,又無庭訓督導,對於我這樣一個彷徨於醫門外多年的中醫求學青年,怎 麼會想到讀《衷中參西錄》呢?竊以爲學醫不求名利,但至少要有成爲一名熟諳醫理之明醫 的理想。因此多瞭解當代名老中醫都看了哪些書,多學習人家的治學風格和行醫品範在所必然。

衷中參西錄讀後感範文

必翻開厚重的《名老中醫之路》,中年學醫,毫無家學淵源,完全以勤奮苦學爲伴,無師 自通,終成一代大家的嶽美中老先生,其治學自述躍然卷首。在嶽老早年的自學書目中就有 《醫學衷中參西錄》這本書。而嶽老的文章,正是促使我想讀一讀此書的增上緣之一。

除上述之助緣外,還曾在《任之堂跟診日記》讀過張大師《衷中參西錄》的序言,一句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一介寒儒,伏處草茅,無所謂建樹也,而其願力不可謂沒 也。”讀罷久久縈繞在心頭,是啊,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匯中西之醫學,興庠序之教化,創醫院之先河,竟古人未竟之事業,令吾中華醫學大放光明 於全球之上,壽甫先生之志不可謂不高遠。然志聖而聖,志賢而賢,後世吾儕,雖根性愚鈍, 亦當有迎難而上之決心也!這應該算是觸動我內心,決定一定要拜讀一下這本這本當世第一 可法之書的親因緣了。

記得曾經聽徐文兵老師在講解《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篇時說過,古人往往會把傳世 之作藏在金匱裏,後世的讀書人想要看這樣的經典,也會非常鄭重的沐浴更衣,焚香祈禱, 寧神定志,一則出於發自內心的恭敬,一則企求神明加持能真正讀懂先賢的奧義。《衷中參 西錄》雖然不能堪比《內經》,但我卻把它視爲指引我通往醫學殿堂的一把金鑰匙,在決定 開啓閱讀的那個清晨,我也仿造古代讀書人的樣子,起牀洗漱完畢後,先跪誦 7 遍《心經》, 然後默唸三次自己的發願文,終於在善根、福德、因緣等資糧都具足的情況下,打開了這部 沉甸甸的著作。

《衷中參西錄》全書一共分爲七期,前三期爲內科雜病,第四期爲藥物講義,第五期是 各種醫論和往來信函,第六期是醫案及詩集,第七期爲《傷寒論》講義。

爲了調劑疲勞,我是同時閱讀以上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則是按順序從頭到尾讀的。 在看前三期時,第一次讀到壽甫先生關於各種內科雜病的方證講解時,說實話,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相見恨晚,感覺這就是自己苦苦找了很久的醫學書。 原因之一,我曾找過幾本當代名醫的醫案和院校版的《內科學》、《方劑學》企圖認真學習,但總感覺當前的醫學教材總有些不足——這些書要麼是論病症有詳,解方劑從略,如 《內科學》諸書;又或者析組方有詳,而方劑所舉之病未加講解。歷來的教材都這樣,這到 無所謂對錯,但即便我把這幾種書和起來看,仍然有一個突出的不足之處,那就是現代的書 對脈證分析極其簡略,往往一兩句話帶過,尤有搪塞之嫌。打開《衷中參西錄》,講雜病, 從病因入手深入淺出;講辯證,四診一一具足分毫不虞;遣方藥,條放縷析娓娓道來。這不 正是我苦苦找了很久希望讀到的醫學書籍嗎。

原因之二,不知從何時開始覺得讀白話文的書時思維總愛發散難以集中,而文言之作言 簡意賅,駢散互襯,卻能讀起來饒有興致。但中醫的古籍賾隱艱澀,不易直探,壽甫先生的 書卻言辭儒雅,義理平易,正好折中兩難,讀來倍感語言文字之間有一種親切感。

就是至始至終懷着這種敬仰、親切的心情,我朝暮不知厭倦的耕讀,得以在 16 天之內 將壽甫先生的書讀完一遍,雖然大師的很多寶貴思想還來不及消磨運化,但仍然感覺受益頗豐,茲錄如下:

1、遵古而不必泥古,參西尤重溯本。

所謂尊古,是指先生析病理必引經內、難,論藥性皆祖述《本經》。 如三期內外中風方篇,僅引《內經》數語,昭昭然析辨河間論治之中風屬氣厥不下之中風、東垣論治之中風爲腦貧血之中風,丹溪論治之中風爲溼生痰熱之厥風,指點諸家無不有 典可尋,高屋建瓴,器宇軒昂。

又如五期溝通中西原非難事、大氣詮、三焦考諸篇,皆以內經爲本,西學相證,甚而旁 引佛門諸經,深感先生學術思想其融貫越博,其根基越深。

所謂不泥古,是指先生深諳經方傳統,辯證也不離乎古聖六經八綱之祖法,但處方時卻 會在與古聖思路不想違背的前提條件下,變化之,引申觸長之。

比如先生最常用的“白虎湯”,往往會以玄蔘代知母,山藥代粳米。山藥既補胃氣,又 比梗糸黏膩,更持久的將石膏之辛涼留於中焦以化陽明之熱;玄蔘微涼,如果用在產婦,則 《本經》有言,玄蔘能治產乳,知母無此功效。

又比如麻黃湯中,先生常加薄荷,甚至用薄荷代麻黃。先生認爲在辛溫解表方面薄荷與 麻黃功效相同,且更好用,仲景不用,是因爲《本經》未載,但學經方不能拘泥於其用量和 具體的某一種藥,因爲人有體質強弱之殊,地域也有南北溫寒之差,思路對了,藥應該因人 因地制宜。

記得有朋友曾提醒我不要看壽甫先生的書,因爲太雜,不遵循經典。讀了是書才知道,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先生被譽爲中西醫匯通第一人,誠與其溯本求源尊法 經典的雄厚根基有關,參西無不是在衷中。

2、用藥不在多,辯證精準最爲關鍵,藥物化合彌補增強藥效。 縱觀全書,壽甫先生遣方一般都在六七味藥,最多也就十一二味。而全書所涉及的藥物種類也很少,基本都包含在第四期藥物講義的七十幾種之內。 如一味山茱萸重劑以固脫救急;鐵鏽加茵陳治癒腦充血之昏厥;石膏加滑石治療溫病兼癃閉;即便是腦充血門篇的眩暈症,類似現在的高血壓,只要確定不是由於大氣下陷所致, 一般都能用赭石以降逆,芍藥以柔肝,再參合虛實寒熱增減少量藥物起到非常好的療效,絕 不會像出現幾十位藥的情況。

先生用藥如此之少而能隨手湊效,其關鍵,我認爲全在辯證之準,和藥物化合之妙。 平心而論,我在讀先生的醫案時,也會根據病症或脈象默處方藥於大腦,雖然也能包含 先生遣方用藥中之數味,但用量卻不敢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我的處方完全是條件反應式的 藥症對應,缺乏對病因的細緻分析,所以缺乏自信的診斷,這樣的話就需要加多藥類以應周

全,但卻不敢加大劑量以達病竈。真是治病之難,不在用藥,而在於辯證啊。 所謂藥物化合,是指先生常常運用方中種爲數不多的幾位藥相互化合共湊新效,比如芍藥味苦加甘草味甘,苦甘化合能達到人蔘之效。又如甲己化合爲土,方中如果有酸甘兩種味 道的藥,合起來還能補脾。

3、時代的氣候特徵會影響醫家用藥的風格,運氣學說可以溝通曆代諸家的醫學思想。 時代的氣候特徵,主要是指五運六氣。先生的書大概在治痢疾方中講到奇恆痢疾的時候, 引用了陳修園在火氣很重的一年同時遇到兩起這種重病,推測該病確實和氣候有關。在溫病 門的醫案中對有幾個病人的病情也運用了運氣學說的分析。其餘地方關於運氣學說講的很

少,但是給我很大的啓發。 縱觀全書,雖雜病幾乎無所不包,但是篇幅比例卻在溫病諸症尤爲偏重,不管痢疾、霍亂、瘧疾諸病,還是婦科篇,都有很多發熱的症狀,均以溫病重用石膏,知母,地黃等藥來 解,這會不會跟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氣候比較容易引發溫熱的病有關呢?

記得徐文兵老師在介紹自己的師承源流時說過,通過干支紀年掐指一算,簡單的能知道歷史人物的屬相,複雜的可以推算出當年五運六氣,其人命理五行太過不及,五藏盛衰和容 易發病類型和年月。張錫純生於庚申年,屬猴,是年金運太過。逝世於癸酉年,是年火運不 及。火克金,不好過。享年 74 歲。

徐老師還說,“中醫學源於伏羲神農黃帝,祖是一個,列宗分支很多,綿延至今形成各 種流派。這是中醫的特點,而不是缺點。任何試圖把中醫標準化統一化的思想和做爲都是狂 妄愚蠢徒勞的。”

爲什麼不同的流派能並存,其用藥風格迥異卻又能同時治好相同的疾病呢?由此猜測不 同時代的氣候特徵可能是造成同病異治的一個很大因素,那麼造成流派分支的形成似乎成了 歷史環境的必然,學習五運六氣應該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歷史上各家學派的理論思想, 如果僅僅在讀錯是非上爭論高下,應該沒有必要,因爲這些歷史名家都是治癒過千萬人,經 得起當時老百姓考研的。

4、學醫更要學醫魂。 記得有朋友跟我說過,南老懷瑾先生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他要是學醫,不過就是背幾位藥的事而已,不爲罷了。誠然,自古的仁人志士都將良醫與良相併提,革命家章太炎 先生就既是一位國學大師,又精通醫學。佛陀從來不用藥給人治病,但卻被尊稱爲大醫王。 因爲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醫理與天理跟倫理實在是不可分割的。

《內經》將中醫分成三等,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作爲一名醫生,如果僅僅 把自己定格爲看病抓藥拿提成的半個商人,這實在比買櫝還珠者更愚昧。在學習中醫理論的 過程中不斷受薰於歷史上各朝各代名醫大家之人格魅力,以善養吾等之浩然正氣,期待有一 天能完善自身人格,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一方之鄉里,風行草偃,澤被萬世,這纔是一箇中醫 人計利當計之天下利,求名應求之萬世名。而近代史上,壽甫先生匯中西之醫學,興庠序之 教化,創醫院之先河,竟古人未竟之事業,他做到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 言,與他同時代的陸淵雷,唐容川做到了,建國以來蒲輔周,胡希恕等一代大家他們做到了。 他們是魯迅筆下中國人的脊樑,是我們這羣后輩學子努力追隨的方向!

最後說明的是,本文是在合上全書後全憑記憶一氣所呵成,如有引用失當的地方,望讀 者見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