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正紅旗下有感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讀正紅旗下有感

讀正紅旗下有感1

尊敬的各位前輩、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

讀正紅旗下有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該書講述了清朝末年北京市底層旗人的生活狀況,作者同情貧苦辛勤的普通百姓,批評部分旗人不勞而獲的心理。筆觸幽默平靜,在不緊不慢講述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時,也指明瞭清朝亡國的歷史必然性。

該書的人物刻畫鮮明:溫和實誠的父親、樸實堅韌的母親、傲慢自大的姑母、沉迷玩樂的大姐夫和大姐公公、蠻橫無理的大姐婆婆、聰明能幹的福海二哥、享榮華富貴的定大爺……一個個人物引人入勝,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有着喜怒哀樂的落魄滿族家庭。此時北京底層的旗人們與清軍入關時的祖輩不同,早已風光不再,用書中"我"大姐夫的話說,是"別的不行,吃喝玩樂數第一".他們中的大多數,每月領着一份或幾份錢糧,而不肯花一丁點心思在"工作"上。他們的日子,在賒賬買好吃的與遛鳥逗蟈蟈中度過,春節到了,寧肯累瘦一圈、將房契抵押出去,也要把北京城所有景點玩遍。他們的人生宗旨是"債多了不愁""幫人幹活最丟人",他們看不起不敢賒賬的親屬,當自家門前的"雞爪子"記號太多、債主們已經堵着門要求還錢時,他們就搬出自己"尊貴"的旗人身份,用響亮的京腔理直氣壯地斥責債主窮着急,"欠了日子欠不着錢!"不管有錢沒錢,這些旗人自顧自地沉浸在玩樂裏,對世界環境的風雲變幻熟視無睹,活在一片混沌中。書中對"我"的大姐婆婆一家,作者的態度是批判而略帶悲憫的。但書中也不乏優秀的旗人,比如福海二哥。他懂禮數、嘴巴甜,會討長輩歡心,也能做事,他爲"我"的洗三慶典忙前忙後,毫不介意連碗麪條都吃不上;他同情加入"義和團"的王掌櫃的兒子,儘管這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小夥子老忍不住拿話噎他。他自己是個旗人,卻不同於"我"的大姐婆婆一家,他肯學習,不以幫人幹油漆活爲恥。當爲老王掌櫃的事兒踏上"定大爺"尊貴的家門時,他緊張歸緊張,心裏對定祿"正經話夾在閒話中說"的虛張聲勢的伎倆很不以爲然。他是腐朽的大清社會中的一點希望。如果故事能講完,他身上應該會發生不少故事。

該書的語言風格幽默精到:該書是老舍晚期的作品,無論是駕馭故事的能力,還是語言的純熟,都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境界。老舍的文字,是簡潔、純熟的北京口語,本書尤其以口語化見長,運用北京方言土語表達人物的嬉笑怒罵,富於表現力的大白話符合書中底層人物的性格和教養,以平靜且幽默的口吻批評人,表達對陳規陋習的不滿,是這部作品中老舍慣用的方式:"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負兄弟媳婦,還怎麼算作大姑子呢?".老舍語言中的善意的戲謔讀來也是人感覺興趣盎然,比如除夕,"我"的姑母給了二姐一塊從重陽放到除夕的花糕,"古色古香";

該書的文化底蘊濃郁深厚:文化一直是老舍作品裏貫穿始終的精神"內核".老北京的風情、旗人的風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筆寫的自然、俏皮、傳神。熱鬧喧譁中的哀傷必露,嬉笑怒罵悲涼盡顯。該書對旗人文化中所表現出的"文化過熱"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文化角度切入社會現實,着重挖掘人物與生活的豐富複雜的文化內涵,並且通過文化上的批判與反思尋求民族新生、履行思想啓蒙的職責。

《正紅旗下》是一部作者老舍先生的自傳體作品,1962年老舍先生留僅下了 章8萬文字,寫到第十一章牛牧師應定大爺之邀赴宴,宴前遭遇狼狽而有氣無言,文中的第一視角的"我"還不到一歲就擱筆了,令讀者扼腕嘆息。張愛玲曾有人生三恨之說: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正紅旗下》成爲孤篇又何嘗不是喜愛老舍先生文學作品的廣大讀者們心中的一大憾事,這部作品命運也如同老舍先生一樣,沒有走到生命盡頭,就悲劇地戛然而止,留給讀者們雋永的回味和永恆的懷念。

讀正紅旗下有感2

想來母親不是和正紅旗下老舍的母親一樣嗎,精打細算一輩子,

帶我活過了十八年的辛酸。

母親那單薄的身體全然不是一副頂天立地的模樣,但確然扛起了整個家的分量。

我該說她什麼好呢?她從來都是一副黃牛的姿態,任由公婆的呵斥,丈夫子女的使喚。她的生活太過於簡單,以至於我至今不曉得她有何嗜好。她總是早出晚歸,爬在地裏熬過夏日炎炎,躲在廚房熬過一冬的酷寒。印象中的她少言。親戚們來了,她就笑着迎出門去,之後鑽進廚房,陸陸續續端出可口的飯菜來。要麼不做飯的時候,她便規矩地坐在炕沿的一邊,讓半開的門遮住她半邊的臉,然後靜靜地聽他們高談闊論,臉上始終堆砌着笑容。

母親在村裏沒什麼地位,不可能有哪家的紅白事非邀母親去不可,頂多是要他去幫忙做飯、洗盤子。母親也從不拒絕。她不是舊社會看家的婦女,男耕女織的規則在我們這兒不合用。母親除了忙家裏的瑣事,諸如餵豬、做飯類,還得種地。村裏人對母親唯一的印象是一身破舊的迷彩服,一把與身長等高的鐵杴,一張清瘦泛黃的面容。

至此我的腦海裏一直浮現着母親的模樣。她總是撫摸着我的頭髮,給我說一些關切的話,我望一眼她的兩鬢,除了黯淡無光如同枯草以外,另有幾根銀絲在頭巾遮掩下顯出雪白。忽然就與她的目光相

撞,頓時我像被攫住了一般。母親的眼眸飽含了諸多情感,有幾分對生活的無奈,幾分歷經滄桑的辛酸,還有幾分對兒女的期待,因而顯得晶瑩,如同寶石,閃亮在漆黑的夜空。

我知道這些年她是何等艱難,十八年前埋沒在這山溝的青春,十八年間付出給這家庭的血淚。十八年,我目睹了母親的年輪清晰地變多,車輪般輾轉過山路的曲折,十八年,我從無知地揮霍過渡到感恩地沉默,從懵懂任性變得勇於擔當,十八年,當我真得長大成人,我親愛的母親,您還能剩幾個十八年讓我侍奉膝前?

冬日的寒風吹來一場悲涼,幻化成我奮鬥的力量。感動如濤聲依舊,卻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

讀正紅旗下有感3

“在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甲午海戰等風波後,高鼻子的洋人越來越狂妄,竟看不起清人??”,在老舍的《正紅旗下》裏將晚清的狀況作了生動的描述。

《正紅旗下》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內滿族旗人的生活場景,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五類人:一類是寄生於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過着“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的生活,把全部生命都“沉浮在有講究的一注死水裏。”一類是能夠審時度勢,想從八旗制度中掙脫出來,爲自己重新設計一條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另一類是晚清時期進入中國的洋人,他們或着仗着本國使館的力量胡作非爲,或者在殖民地爲非作歹;還有一類是當時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們反過來欺凌中國老百姓,如多大爺等人;最後一類是受不了教會、洋人的欺凌,自發組織起來反抗的人,如十成等義和團成員。此外,書中還對清末滿族社會風俗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遺憾的是,當時中國文壇出現了極“左”勢頭,迫使老舍先生擱筆,只寫到了定大爺請牛牧師吃飯一節。然而我們仍能從現存的十

一章裏窺探到清末北京城內飛萬千景緻。如大姐公公一家,他們能賒就賒,發下銀兩再還錢。可是還錢之後又所剩無幾,只好再賒。福海二哥等人則是“工商兵”一體,併爲民族的前途擔憂。牛牧師呢,雖然沒做什麼壞事,但任其信徒們胡作非爲。多大爺等人呢,仗着洋人的勢力橫行霸道,吃飯不付錢,賒賬並不還,讓人敢怒不敢言。而十成等義和團成員受不了洋人、大毛子、二毛子的欺凌,進行了反抗。在老北京,不但老百姓賒欠東西,連官僚都靠賒欠生活,可見當時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朽、不同人的不同性格。

老舍的小說顯示了他藝術視野的開闊,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樣和鮮活。小說中人物的身份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老舍對人物注重揭示個性。不過老舍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對社會、文化的批判,但老舍的散文、作品少不了對生命的感悟。

“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你的作品纔有生命。看,看便引起了心靈的感應,這個感應便是心靈的呼喚。”這段《論創作》中老舍留下的文字,也許就是他作品的精髓所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