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從歷史看管理》有感

本文已影響 2.62W人 

許倬雲先生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中,許先生不斷開拓新的方向和領域,著作頗豐,《從歷史看管理》就是他關於“歷史解釋”的一個研究成果。

讀《從歷史看管理》有感

在《從歷史看管理》一書中,許倬雲先生以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路徑來闡釋現代管理學,推陳出新地揭示了有關制度、系統的演變原理,爲中國現代企業管理提供了古爲今用的可貴參考。該書系統辯證的思維方式,博古通今的大手筆,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蘊含的深邃廣博的管理思想,在當今社會統籌、資源分配、企業運營等多個層面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管理功能配套分析”的精闢論述。衆所周知,任何管理都牽涉四個階段,即籌備計劃階段(政策從哪裏開始、由誰提出政策的建議)、決策階段(由誰怎樣做出最後的決定)、執行階段(政策具體由誰執行)、監督考覈階段(看看成績怎麼樣),關於這四個階段,管理學有着自己的體系。而從歷史看待這四個階段,卻是一種全新的感受,給人一種全新的思路。現結合相關知識,把幾點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籌備計劃階段。

縱觀中國歷史,由誰來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作爲決策的參考和依據,各朝各代都有相關的制度,這種制度在今天仍然有其現實意義。因爲這些成功制度都反映了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廣開言路”。例如漢代的“廷議”,在朝廷上開一次討論會,鼓勵大家發言,言者不禁,就是一種廣開言路的好方法。唐朝也是如此,凡是有大小事情的時候,統治者都會向一般的讀書人或者在朝官員來徵求意見,這可以說也是科舉制度的前身。後來的“八股取士”雖然有其自身的弊端,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即使到了明朝、清朝,科舉考試的內容還是會考“策”和“論”,其中,“策”就是對現實政治的意見,“論”就是對歷史上的事件加以議論,可見,“廣開言路”的做法古代統治者就已經很重視了。

歷史發展到今天,有不少的大公司用設“意見箱”的方法來收集多方意見,公司職員對公司的意見可以直接寄給總經理,使下情能夠上達,甚至被決策者採用而成爲政策,保障了公司的良好運作;還有一些公司邀請管理學院、商學院或者特定的顧問公司(諮詢公司)從專業的角度爲公司的決策提出建議,都是不錯的做法。(這種做法在北京電力公司甚至基層單位也有采納)

二、決策階段。

中國歷史上的決策,君權與相權之爭,也就是皇帝的權力和宰相的權力的衝突,是一對常見的矛盾。宰相大致相當於總經理,皇帝大致相當於董事長,理論上皇帝(董事長)只管大事,具體行政工作由宰相(總經理)處理,但二者權力的界定和把握卻不是像理論表述的那樣簡單。歷史上,從設立宰相之職,到廢除宰相之職,以及內廷、內閣、軍機處等等機構的存亡興衰都是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結果。

而今天,在現代公司中,董事長是權力的來源,總經理或總裁是權力的具體執行者,二者之間也會起衝突,二者的權力應該如何平衡,我們可以從歷史朝代更迭及制度興衰中找到一些啓迪。利用這些經驗和教訓,有利於我們建立更爲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

三、執行階段。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執行越來越成爲社會、公司發展的重點,正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能否取得執行的效果,制度能否在實踐中得以落實,成爲決策層日益關注的問題。那麼,如何加強執行力呢?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參考資料。

從歷史看,各朝各代都比較重視機構設置及建章立制。如明清兩代設有六個大部,這種一級單位——執行單位有一個正職領導、兩個副職領導,即一個尚書、兩個侍郎;每個部又有兩個班子(稱爲“曹”),一個漢人班子,一個滿人班子,重要的事務並不是由尚書一個人決定,而是“部曹”開會決定(實現了民主與集中,體現了執行中權力的監督)。另外,部下面還有司官,這種機構能夠使政策執行層層傳遞,並能保證一級對一級負責,又能避免專權。

四、監督考覈階段。

說到中國古代的考覈,不能不說張居正,雖然他是我國曆史上爭議較大的一個人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考成法”在明清的深遠的影響意義。明清兩朝,設“都察院”作爲檢察機構,都察院的長官叫作“御史”,包括“六部九卿”在內的各個單位都由御史管,都察院每年都要執行考覈工作,層層考覈。

建立嚴格規範的考覈機制也是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必然要求,要成立相應的考覈機構,並建立一整套的內部考覈機制。培養一支積極肯幹、務實公正的人力資源隊伍負責考覈,通過考覈,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促進公司整體競爭力,使公司在運行中具有強大的核心力和競爭力。

培根在《隨筆錄?論讀書》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無論是古抑或今,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萬變不離其宗。歷史包羅了“天人之際、古今之變”,是我們汲取知識的源泉;但歷史沒有終結,在歷史的基礎上汲取經驗教訓、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來促進現實社會的發展,也是管理學的使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