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1200字

本文已影響 2.72W人 

“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手上拿着的這本由美國管理學者彼得·聖吉著作的《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管理學界稱之爲《第五項修煉》。書中名爲“啤酒遊戲”的模擬實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系統內的各個成員均在各自的崗位上理性決策並盡力行動時,系統的總效能卻與預期相去甚遠。作者通過這個模擬實驗向我們揭示了組織學習的七大障礙。下面我就圍繞其中的部分障礙談一談我的工作心得。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1200字

  障礙之一:我就是我的職位

歷來,我們接受的教育均強調忠於職守這一概念,以至於我們會把自己的工作混同於自己的身份,只關注自己的職位,而對所有職位之間因相互關聯而產生的結果缺乏責任感。幸而,青年讀書班活動的持續開展爲我提供了大量學習、交流的機會,不僅加強了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也使我從未對“人民檢察官”的職責產生片面認識。

  障礙之二:敵人總在外部

因觀察缺乏系統性,無法看清自己的行爲對超越自己職位邊界範圍的影響,而錯誤的認爲新問題總是外部造成的。簡言之,就是不懂得換位思考。而在我進院的第一個月,院黨組便安排我們幾個同期生跟隨自偵部門參與了偵查訊問,讓我們從多角度體驗了檢察工作的複雜性,也讓我模糊的感受到偵查思維與公訴思維的區別,受益匪淺。

  障礙之三:執着於事件

如果思維被短期事件主導,忽視了對事件背後長期性規律性模式的理解與分析,那麼就不可能持續的進行生成性學習,開發主體的能動性。例如卷宗歸檔這項工作,通過上週四下午的交流座談,這項工作不再被簡單詮釋爲“增加承辦人工作量的不必要程序”,而是通過對現有訴訟文書、痕跡的保留對辦案過程的自查與再學習,更是對訴訟當事人權利的最後保障。想法改變了,做法也自然就更積極了。

  障礙之四:煮蛙寓言

對緩慢積累的危機普遍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了“煮蛙寓言”的流行。如果直接把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如果把水慢慢加熱,青蛙會待在水裏最終無法爬出。緩慢漸進的改變過程往往是最具危險性的。2017年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一共聯合頒佈了5個解釋、3個規定、2個意見和1個批覆。作爲一名公訴人,如果不能緊跟步伐積極學習,很快就將被淘汰。

  障礙之五: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

我們從經驗中學習的最好,但許多最重要的創新決策卻不是在過往經驗中所能直接體驗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爲一項新生制度,沒有過往的經驗可以借鑑,試點初期看似無從下手。可即便是這樣,我們院卻成爲了武漢市第一個全面開展認罪認罰,第一個在三種訴訟程序中全面適用認罪認罰的基層院,更是唯一一個獨立完成認罪認罰相關叢書編撰的基層院。

在構思發言稿的過程中我發現,我院的上述做法其實就是書中所列舉的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幾項核心修煉的實踐化產物。“近學漢陽、遠學海淀”的“共同願景”,部門之間形成的“團隊學習”,多渠道培養幹警實現“自我超越”,最後通過青年讀書班將“學習實踐制度化”。從構成要件要素的角度,我院已經是“學習型檢察院”。

但“木桶原理”時刻提醒着我,組織決定着個人的上線,而個人決定了組織的下線。個人學習,永遠在路上。作者:武漢洪山檢察聞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