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策劃

大班活動策劃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大班活動策劃1

活動目標:

大班活動策劃

1、學跳舞蹈“葡萄豐收”,進一步鞏固墊步,體驗和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和詼諧的風格。

2、學習如何從“臂測”過渡到“目測”的方法來學會“S”形穿插的隊形變換。

3、在“葡萄搭架”的表演中體驗堅持的樂趣,在猜測舞伴活動中體驗嘗試推測及與新舞伴共同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圖片葡萄,今年的葡萄大豐收了,這麼多的葡萄在一起,高興的.跳起舞來了。

二:幼兒站成大圓圈,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1、教師唱譜幼兒隨音樂複習墊補及手腕轉動。

2、幼兒單圈變雙圈,男孩在內圈,並轉身面對女孩,(隨樂)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三:女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1、男孩在面向圈裏拉手成“葡萄架”,教師示範鑽“葡萄架”。

2、女孩面向圈上站立,按瞬時針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進行“S”形穿插。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探索摘葡萄動作。

4、教師唱歌譜,女孩練習鑽葡萄架、摘葡萄。""要求女孩先用手指,在用眼睛看該鑽葡萄架的第一個空間,然後隨樂鑽一次葡萄架,摘一次葡萄。5、隨樂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四:學習墊步看朋友動作。

1、教師唱歌譜,男孩墊步轉身,女孩原地墊步。

2、隨音樂練習墊步看朋友的動作,注意眼神自然交流。

3、隨音樂練習舞蹈1——2遍。

4、男孩、女孩交換角色,男孩學習“S”穿插的隊形變化。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內外圈交換位置的方法。我們可以猜一猜,誰是我們的新舞伴,再隨樂舞蹈。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在對樂句和樂曲結構的認識、動作的創編和表演、樂曲的聽辯、語言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自主學習方面都能獲得較多的經驗。

大班活動策劃2

活動目標:

1.在聽聽想想中,明白是用說好話(奉承話)的方法騙走了烏鴉的肉。

2.能根據故事的內容,對故事情節作進一步的`想象發展。

3.通過故事,懂得遇事要多動腦筋。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活動操作教具:烏鴉、的角色及一塊肉;

2.表演道具:一棵樹;烏鴉、頭飾;一塊肉。

活動過程:

1.出示背景圖、角色,引出故事的開頭。

師:這是什麼地方?有誰?烏鴉在幹什麼?(可以豐富詞語“叼”)這時,一隻從樹下走過,看見肉,會想什麼?

師:有沒有吃到肉(得到肉)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烏鴉和》。

2.完整聽賞故事,了角故事內容。

師:有沒有得到這塊肉?是烏鴉給它吃的嗎?是用什麼辦法得到這塊肉的?"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可以請幼兒學說的話,注意語氣語調。

3.討論分析,理解故事內容。

師:烏鴉是不是真的“羽毛真漂亮,唱歌真好聽”?那麼,爲什麼要這樣說?你認爲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

4.想想說說,發展故事情節。

教師可以再次完整講一遍故事,然後問:烏鴉看見“叼着肉,飛快地跑了”,想一想這時候,烏鴉可能會怎麼辦?幼兒結伴討論後,教師可請個別幼兒講述。

活動反思:

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大班活動策劃3

【教材分析】

《娃哈哈》是一首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維吾爾族舞曲。它選用了幼兒熟悉的活潑歡快的旋律,以輕巧柔美的墊步和手腕轉動動作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在摘葡萄時的喜悅之情。活動中,

【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進一步鞏固墊步和手腕轉動的動作。

2.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表現維吾爾族舞蹈的挺拔姿態。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維吾爾族舞蹈的快樂。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學會墊步、手腕花、理解雙圈集體舞的基本方位,《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

【活動建議】

1、創設情境,複習墊步,引出主題。

(1 )創設“乘坐火車去新疆旅遊”的情境,幼兒圍圈,教師哼唱,複習墊步。提問:火車怎麼開呢?

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示範的火車開法:雙手拃腰做墊步。

(2)教師邀請火車開得好的幼兒進行示範。

(3)可結合兒歌鞏固手腕花動作。(兒歌附後。)

2、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大膽探索摘葡萄的動作。

(1)學習單圈變雙圈的隊形。前奏:雙手拃腰,右腳墊步準備。幼兒結伴,面對面站成雙圈。(男孩在內圈,女孩在外圈。)

(2)教師講解動作要領並示範。

(3)女孩面向圈外,探索摘葡萄的.動作;男孩面向圈裏,手拉手伸高搭成葡萄架。

(4)幼兒隨音樂分段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5)幼兒用動作、表情完整表現葡萄豐收的景象。

3.幼兒更換舞伴,體驗與新舞伴共舞的快樂。

(1)嘗試更換新舞伴,隨音樂《娃哈哈》集體練習舞蹈1~2遍。

(2)男孩、女孩交換角色。

【動作建議】

[1]一[8]小節:右腳墊步,雙臂前平舉手腕轉動8下。

[5]—[6]小節:男孩轉身面向圈裏手拉手上舉,女孩拍手4下。

[9]—[24]小節:女孩雙手拃腰走步,從男孩高舉的手臂下鑽入裏圈,停下後,右手上舉摘葡萄,放在左手“籃子”裏,再向前方走步鑽出(鑽到外圈,動作向上)。女孩側身從舞伴高舉的手下方鑽入,然後按圓上方向順序鑽出鑽入。

重複[1]一間小節樂曲,男孩墊步轉身,雙手蒙臉、打開,反覆做動作,女孩原地做動作。

摘葡萄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右邊的葡萄甜又甜,旁邊的葡萄多又多,上邊的葡萄數不清。娃哈哈,娃哈哈,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活動反思:

這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爲了讓幼兒能更好地學習好這個舞蹈,我預先創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活動時,我神祕地對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維吾爾族姑娘,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什麼呢?孩子們很好奇,猜各種各樣的名字,當我出示“阿依古麗”四個字時大家都說太好聽的,有的男孩子還興奮地笑了。這時我馬上給大家講述創編的故事,想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來熟悉舞蹈結構。

並提問:“阿依古麗早上做了什麼事?她先幹什麼?再幹什麼?”

接着我對孩子們說:“老師把這些事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隨着歡快的音樂,我熱情地爲孩子們表演舞蹈,讓幼兒欣賞舞蹈,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開心極了,都嚷讓着想學哪個哪個動作,頓時教室內變的嘈雜起來,我使了很大的勁,才讓活動正常進行。整個活動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動作也不是太好。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活動過程和教具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仔細回想,活動中女孩子對舞蹈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學習時認真仔細,積極練習;而男孩子呢,有的動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則根本沒有認真學,活動時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和其他班老師一交流,她們也出現了這種狀況。

如何改變韻律活動中的類似情況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針對班內幼兒多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這樣學習時對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師能個別指導,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鼓勵女孩創編不同的動作,在自己的實際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學習動作時,孩子之間會互相遮擋,可以把動作圖譜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讓孩子自由選擇進行模仿練習,教師進行觀察指導,等孩子基本掌握動作後,在放在一起連貫表演。這樣,更尊重幼兒、主體性得到更好的體現。

3、老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來控制幼兒的情緒,如眼神、動作。另外音樂指令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來讓幼兒起立準備、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形成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讓音樂活動上得輕鬆自如。

大班活動策劃4

設計背景

爲了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想象力,本活動從整體入手,提出問題,以問促讀,瞭解故事主要內容,接着部分深究,通過提問以讀爲主,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連貫清楚地語言大膽表述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感受角色鮮明的特徵,創造性的運用動作、語言表現故事內容。

3、通過模仿、表演烏鴉和的語言、動作、表情,明白烏鴉上當的原因是喜歡聽好話。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活動準備

1、和烏鴉的頭飾

2、《和烏鴉》故事動畫

3、大樹林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孩子們,美麗的秋天快來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們一起去郊遊好嗎?”出示大樹林的圖片。

“美麗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看,飛來飛去的是什麼鳥?”出示烏鴉的頭飾,“它的媽媽年紀大了,它飛出來給媽媽找吃的,我們一起幫助它尋找食物好不好?”

“它找呀找,終於找到了一塊肉,可就在這時,來了一隻狡猾的,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引出故事《和烏鴉》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1)提問:烏鴉找到一塊肉,心裏怎麼樣?(高興)

(2)引導幼兒學一學烏鴉高興的樣子。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麼高興的?

3、請幼兒看《和烏鴉》的動畫。

(1)提問:看到烏鴉嘴裏叼着的肉,會打什麼壞主意?(把肉騙到手)

(2)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麼對烏鴉說?烏鴉怎麼做的?引導幼兒學說,並想象表現出動作。

(3)引導幼兒討論:是不是真的想聽烏鴉唱歌?你覺得怎麼樣?(狡猾)烏鴉爲什麼會上當?(愛聽好聽的話)我們能不能學習它?

4、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對幼兒進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能光聽好話,以免上當受騙。

5、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改編故事。

教學反思

因爲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着,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大班活動策劃5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大膽表現角色的性格特徵。

2、學會與同伴協商,輪流扮演角色,合作做遊戲。

3、愛護遊戲材料,學會正確收拾和整理遊戲材料。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有佈置場景的經驗和表演的經驗。熟悉故事的'角色對話語言。

2、物質準備。

(1)小兔、公牛、小狗、熊、、公雞的服飾和頭飾7套。

(2)兔子的房子7座。

三、活動過程:

1、用布偶來引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2、全班進行練習角色對話和分角色進行練習,""重點引導幼兒要注意角色的表情、語氣及動作,更加逼真地體現故事的思想。

3、請一組能力強的幼兒進行示範表演,其他觀看並進行評價。

4、全班幼兒分組表演,引導幼兒在表演中能獨立的講述角色的對話語言,啓發幼兒能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動作表現角色的特徵。

四、觀察與推進:

觀察: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個環節,讓一些表演能力較強的幼兒在活動前排練好部分情節表演,使其餘的幼兒更加深了對故事情節的印象,全班幼兒對遊戲中的語言對話掌握較好。孩子們表演的積極性非常高。

幼兒表演時比較侷限在語言上的講述,動作和表情方面表現得不好,不夠生動。有一些能力差的幼兒不會表演,分組表演時擾亂了遊戲常規。

推進:重點學習幼兒在動作和表情上的表演,加強遊戲時的常規教育。

大班活動策劃6

活動目標:

在熟悉音樂AB段旋律和分辨樂句的基礎上,能跟隨不同樂段做出相應動作。

初步學會根據音樂進行雙圈集體遊戲活動。

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進行音樂遊戲的樂趣。

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從1到10的數字貼(二)剪輯《瑞典狂想曲》A、B兩個片段

活動重點:熟悉音樂旋律和分辨樂句的基礎上,能跟隨不同樂段做出相應動作。

活動難點:學會根據音樂進行雙圈集體遊戲活動。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今天在來幼兒園的路上,我接到了黑貓警長的電話,它說一隻裝扮成雞,混進了養雞場想偷雞吃,雞媽媽知道後決定想找出這隻,他是怎麼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音樂,感知A、B段音樂的旋律。

播放音樂,教師師範(如何尋找的動作)A:狡猾的.在哪裏,狡猾的在哪裏,嗯,嗯(做4遍)B: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狡猾的,狡猾的可能就是你(做2遍)

(三)分段欣賞,學習用動作表現音樂。

1.通過觀看,我有兩個問題:

(1)雞媽媽再找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動作?(個別回答)

(2)"狡猾的在哪裏?"這一組動作做了幾次?(自由回答)

(3)"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這組動作做了幾次?(自由回答)

2.播放音樂,教師再次示範,驗證幼兒的回答(分段驗證)。

我們再來看一看,你們說的是否正確?

(四)幼兒學習音樂遊戲《狡猾的在哪裏》的動作和遊戲規則。

1.教師隨音樂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動作剛纔我發現有的人也想和我去找那隻,接下來請小朋友起立找個空位置做好準備。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遊戲規則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隻,看來這隻已混進養雞場的數字窩裏、不過沒有關係,我們將關進養雞場不讓它逃走,接下來請男孩子端起妻子將大門堵住找個數字窩面向圈裏站,女孩子將玻璃門也堵住找個男孩子對面站,這一次一定要找仔細,當然也是有要求的:

(1)做完一組動作,向右手方向換舞伴一次,共換四次。

(2)當"仔細瞧一瞧"說完後,對面兩位互指對方換雞窩,共做兩組。

接下來我們先練習練習。(不配音樂)

(五)播放音樂,做遊戲"雞找"。

(六)玩遊戲"雞追"(學習聽口令,做出逃離或追逐)黑貓警長說了,藏在公雞中,至於是幾號雞窩,要等它的信號,在這之前我先交給大家一個好辦法:當聽到發出數字信號時,內圈的"雞"追趕外圈的"",""跑一圈後,若沒被抓到,""勝利,若被找到,"雞"勝利。

1.幼兒進行集體音樂遊戲(完整地表演公雞母雞交換位置找)

2.公雞母雞交換位置再玩一遍。

(七)活動結束,律動出室指導語:"母雞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找出來了,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去慶祝一下吧!"

教學反思:

首先,由夠用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接下來,爲故事匹配了夠用的相應動作,並將動作分解,便於幼兒更容易的接受;然後,加入音樂,並引導幼兒用動作去感知音樂;最後,增添了其它,也就是建立了遊戲規則,包括幼兒明確了搜查的方向是逆時針進行,瞭解瞭如何進行報信(隊形變換),以及交換位置找,提高兩人之間的合作意識。

大班活動策劃7

【教材分析】

《葡萄豐收》是幼兒非常喜愛的維吾爾族舞蹈,選用了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哇哈哈》作爲舞蹈的主旋律,通過學習輕巧的墊步和靈活、柔美的手腕動作,表現維吾爾族人民摘葡萄時的不同動作及快樂的心情。活動中,通過“情境創設”、“視頻觀賞”、“合作舞蹈”等方式,引發幼兒舞蹈的興趣,積極創編摘葡萄時的不同姿態,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舞蹈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進一步鞏固墊步和手腕轉動的動作。

2.會在圓圈上進行“S”形穿插,能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維吾爾族舞蹈的快樂。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學過墊步、手腕花;理解雙圈集體舞中的基本方位;樂曲《娃哈哈》。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複習墊步,引出主題。

(1)創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遊”的情景,圍圓圈教師哼唱複習墊步。提問:火車怎麼開呢?引導幼兒掌握墊步的方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幼兒隨音樂練習手腕花動作。

2.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1)學習單圈變雙圈。前奏:雙手插腰,右腳墊步準備。幼兒結伴,面對面站成雙圈。

(男孩在內圈,女孩在外圈。)

(2)男孩面向圈裏拉手伸高搭成葡萄架,先看教師示範鑽法。

提問:用圈裏的手指好朋友(男孩),再向前伸,指着朋友前面的‘洞’,鑽進去。再向前指前面—個“洞”,然後鑽出來……

(3)女孩面向圈上,探索摘葡萄動作,練習“S”形鑽法。

(4)隨音樂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3.更換新舞伴,體驗與新舞伴共舞的快樂。

(1)嘗試更換新舞伴,隨音樂集體練習舞蹈1~2遍。

(2)男孩、女孩交換角色,進一步表現新疆舞。

附:動作建議

[1]一[8]小節,右腳墊步,雙臂前平舉手腕轉動八下。

重複[5]一[6]小節,男孩轉身面向圈裏一起手拉手上舉,女孩拍手四下。

[9]一[24]小節,女孩雙手插腰走步,從男孩高舉的手臂下鑽入裏圈,停下後,右手上舉摘葡萄,放在左手“籃子”裏。再向前方走步鑽出(向圓上方向鑽到外圈,動作向上)。(女孩面向圈上側身從舞伴高舉的手下方鑽入,然後按圓上方向順序鑽出鑽入……按音樂兩小節鑽入,兩小節動作,兩小節鑽出,兩小節動作,共三次)。

重複(1]一[8]小節樂曲,男孩墊步轉身,雙手蒙臉,打開,並反覆動作,女孩原地做動作。

附:兒歌

摘葡萄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在對樂句和樂曲結構的認識、動作的創編和表演、樂曲的聽辯、語言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自主學習方面都能獲得較多的經驗。

大班活動策劃8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連貫清楚的語言大膽表述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感受角色鮮明的特徵,創造性的運用動作、語言表現故事內容。

(3)豐富詞彙:得意。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能夠用連貫清楚的語言,大膽表述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活動準備

1、和烏鴉的頭飾。

2、《和烏鴉》課件、故事動畫;音樂《去郊遊》《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室外站好,導入:“孩子們,美麗的春天來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們一起去郊遊好嗎?”聽《去郊遊》進入活動室。出示課件:大樹林

“美麗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看,飛來飛去的是什麼鳥?”出示課件:烏鴉“它的媽媽年紀大了,它飛出來給媽媽找吃的,我們一起幫助它尋找食物好不好?“聽《小烏鴉愛媽媽》做熱身運動。“它找呀找,終於找到了一塊肉,可就在這時,來了一隻狡猾的,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引出故事《和烏鴉》

二、基本部分: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1遍。提問:烏鴉找到一塊肉,心情怎麼樣?

引導幼兒學一學烏鴉高興的樣子。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麼高興的?

2、請幼兒看《和烏鴉》的動畫。提問:看到烏鴉嘴裏叼着的肉,會打什麼壞主意?(把肉騙到手)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麼對烏鴉說?烏鴉怎麼做的?引導幼兒學說,並想象表現出動作。引導幼兒討論:是不是真的想聽烏鴉唱歌?你覺得怎麼樣?(狡猾)烏鴉爲什麼會上當?(愛聽好話、奉承話、讚美的話)我們能不能學習它?

3、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及時對幼兒進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能光聽好話,以免上當受騙。

4 、鼓勵幼兒展開想象,將故事改編成《聰明的烏鴉》進行講述。

5、講評幼兒活動情況。

三、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表演區分角色表演故事。

2、請你續編《聰明的小烏鴉》

教後反思:

1、教師的提問要有效。提問應簡潔、明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

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每一次提問與迴應,讓幼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真正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在精心預設的同時,靈活的生成與調整。也只有在有準備的.調整中,幼兒的經驗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師在活動前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已有經驗,考慮孩子可能出現的回答或問題,進而又預設了第二層次的提問,即我們所說的追問。所以,我覺得,老師的提問應該落腳在對孩子的關注、瞭解,在活動前要多想、多思考!

2、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素質、較高的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繹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師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演繹作品的關鍵。活動《和烏鴉》有了一個較完善的設計,有畫面的衝擊,有音樂的渲染,再加上教師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繹的效果也會更好,孩子也更投入。

第三、對於幼兒的語言要及時進行鼓勵。

總之,童話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還爲孩子養成“遇事要多動腦筋”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認識基礎。對大班孩子來說,這是次不可或缺的學習。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好聽、好玩的故事不一定在遙不可及的地方,

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之處,我們缺少的,只是靜心地去解讀和品味。

大班活動策劃9

一、活動目標:

1、加深對角色的認識,進一步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大膽表現角色的性格特徵。

2、學習設計和佈置遊戲場景,學會自制簡單的道具,學會正確的使用和替代遊戲材料。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有表演過故事的經驗。熟練掌握故事對話。

2、物質準備。

(1)小兔、公牛、小狗、熊、、公雞的.服飾和頭飾7套。

(2)兔子的房子7座。

(3)公雞的鐮刀7把。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一起準備頭飾、佈景、玩具等,佈置遊戲的場景,以激發和調動幼兒玩遊戲的願望和積極性。

2、教師向幼兒介紹遊戲的場地、道具的使用方法及遊戲材料的擺放、收拾等,培養幼兒的良好遊戲常規。

3、引導幼兒通過協商來選擇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強迫幼兒表演不願意扮演的角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吸引語言發展較差的幼兒玩表演遊戲,以促進他們語言的發展。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能運用動作和表情進行生動的表演。

4、評價遊戲情況,重點評價遊戲的常規,及有所進步的幼兒。

四、觀察與推進:

觀察:全班幼兒對遊戲中的語言對話掌握較好。孩子們表演的積極性非常高。幼兒能學會協商分配角色,但是有一組小朋友還是出現了不願表演的現象。

動作和表情方面有部分孩子表現得較生動,但還有一部分幼兒有待加強。

推進:繼續引導幼兒能協商分配角色,輪流扮演。能力強的幼兒能帶動能力差的幼兒學習表演。

大班活動策劃10

大班歌唱活動:夏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通過自己探索學會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海邊場景圖,課件,大塊藍布,圖譜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這是什麼聲音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

二、感受歌曲旋律

讓我們坐下來,看看我們的.海灘上有些什麼呀?

三、學唱歌曲

1、老師範唱

海灘上美不美?那老師也想來唱一首好聽的歌曲了。

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

2、學習使用圖譜

想不想學這首歌呢?那用什麼辦法可以很快學會呢?

老師今天準備了一張圖譜

(1)聽教師唱,嘗試用手指圖。

下面老師唱一遍,你們用手指着圖,看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2)嘗試在空格里添上圖畫。

現在你們和我一起唱,把缺的地方畫出來。

(3)發現難點

有沒有發現特別難唱的地方啊?

(4)集體表演合唱《夏》

我們已經成功的學會了這首好聽的歌曲,現在我們表演給後面的客人老師看。

(5)遊戲《趕浪》

四、活動延伸

學習其他有關大海的歌曲。

大班活動策劃11

 主題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地爲春遊做準備的活動,幫助幼兒積累有計劃、有主見、有條理做事的經驗,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

老師預設的網絡圖

一、發動階段

個別活動:想去春遊

 活動目標:在自主的討論中,引發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願望。

活動過程:

1、與同伴說說,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做些什麼事?

2、引導幼兒回憶春遊的過程和經驗。

3、向幼兒提出今年的春遊請小朋友自己來準備。

4、說說你想去哪裏春遊?

說明:幼兒的討論是非常自由的,教師不給他們任何限制,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傾聽幼兒間的交流。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將自己想去春遊的地方以照片、繪畫等方式進行表現。

 小組活動:收集資料

1、 幼兒根據相同的景點進行自由分組。

2、 合作收集相關的資料。

3、 共同作好向同伴進行介紹時所需要的準備工作。

集體交流:去哪裏春遊

活動目標:通過分組的介紹、辯論,提高幼兒大膽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學着用證據(相關的圖片、照片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說服別人。

重點和難點: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嘗試說服別人。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已進行過相關的個別討論活動,幼兒已根據想去的地方自主形成小組,通過小組的合作準備,對這景點的特點有一定的經驗,並收集了一些圖片、照片等證物。

2、召開家長會,使家長了解活動,支持幼兒的活動。

活動流程:

一、 教師提出春遊地點的要求:我們的春遊只有一天時間,哪些地方早上去下午就能回來的,而且是適合春天去旅遊的,能讓小朋友增長知識,或有所收穫的。

二、 分組進行交流的準備

1、 商討交流的形式以及角色的分配。

2、 小組討論:選擇的理由--爲什麼要選擇去這裏春遊?(如何說服別人)

3、 選擇用來證明自己組觀點的資料。

三、介紹和評選

1、各組選派一個代表來說明理由。

2、相互可以提出問題,提出意見。

3、各組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嘗試說服別人。

三、 確定最受歡迎的春遊地點。(決定的方法由幼兒自己想出來)

四、 說說自己投票的'理由。

四、活動延伸

教師投放問題:"怎樣去春遊",引導幼兒圍繞問題討論。

二、準備階段

集體討論:春遊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繼續在討論,提高幼兒大膽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活動前對外出旅遊有一定的經驗。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

一、 再現討論

幼兒觀看前幾天去超市購物的錄象回放,幫助幼兒回憶、提升經驗。

討論重點:

1、 遇到了什麼問題?

2、 怎麼解決?

二、 遊戲:小鬼當家

1、 教師介紹"小鬼當家"的規則:自己來設計一份"春遊購物方案"。

要求:

1) 錢幣:每人10元。

2) 選擇的物品(包括食品、春遊必需品)適合一天春遊,並注意安全、保護環境。

2、 幼兒自主設計購物方案(教師提供超市物品價格表。幼兒可以單獨也可以合作)

3、 教師觀察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選購物品以及幼兒間合作等情況。

三、 交流分享

1、 介紹"春遊購物方案",並闡述理由。

2、 根據預定的要求,大家相互提出建議。

四、 活動延伸

如果幼兒有修改計劃的願望,可讓孩子自主地根據同伴的建議或自身經驗的提升修改計劃。

(具體根據幼兒活動情況進行隨機調整)

活動目標:1、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激發幼兒春遊的願望。

2、通過幼兒自主地爲春遊做準備的活動,幫助幼兒積累做事有計劃、有主見、有條理的經驗,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

大班活動策劃12

教學目標:

1.在傾聽故事和觀看情景表演的過程中,理解並學習兒歌。

2.在學學、做做、演演的過程中感受小的憨厚可愛和老的憨厚可愛,體驗學習兒歌帶來的樂趣。

3.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教學準備:

1.不同形態的小6只,老1只。

2.葡萄園背景圖一張。

3.情景表演的音樂一段。

教學重難點:

在傾聽故事和觀看情景表演的過程中,理解並學習兒歌。

用學學、做做、演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兒歌的理解。

教學方法:

情景表演法、提問法、圖片教學法等。

一、傾聽故事,理解第一段兒歌內容。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想聽嗎?

①教師講述故事。

②提問:故事講完了,我要考考你們,剛纔我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③葡萄園裏面有什麼?

④青葡萄和紫葡萄長在什麼地方呢?

⑤葡萄藤長什麼樣子?一起用小手畫一畫。

⑥總結葡萄園的美景:青葡萄、紫葡萄,長長藤兒彎彎繞。一起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2.繼續學習兒歌的`第一段。

①小想來幹嘛?他做了一個什麼動作?一起學說:“小急的跳,好像嚐嚐啥味道。”

②他們想了哪些辦法呢?一起學學看。

③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④他們的心情如何?

⑤遊戲:我可以把剛纔聽的故事變成一個遊戲,想玩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⑥總結第一段兒歌: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變成遊戲,還可以變成好聽的兒歌,聽好。

⑦一起學說第一段兒歌的第一段。

二、觀看情景表演,瞭解第二段故事內容。

1.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看我的表演。

①教師配樂表演。

2.提問你剛纔看到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①他們用了什麼方法遲到葡萄?學說:疊羅漢。

②有幾隻小在疊羅漢?

③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他怎麼想出來的呢?

④學說“青葡萄,咱不要;紫葡萄,往下拋”。

⑤葡萄什麼味道的呢?閉上眼睛嘗一嘗吧。

2.剛纔發生的故事我也可以編成一段兒歌,聽好。

①老師念第二段兒歌。

②跟我一起說說看吧,記得加上動作。

三、完整表演兒歌。

1.這一段兒歌加上前面那段兒歌就變成了一首完整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2.現在我們轉身表演給客人老師看,記得把動作做出來哦。

四、自然結束活動。

1.孩子們,你們喜歡今天的故事嗎?你們喜歡這羣嗎?爲什麼?

2.總結:團結起來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的內容比較的長,篇幅也很大,要讓孩子在短短的30分鐘內掌握這首兒歌是有一點難度的。我根據這首兒歌的特點,將這首兒歌分爲兩段,第一段採用常規的故事理解,第二段用音樂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猜測、理解。設計好這樣的大框架,我再去對每一個環節的難點進行一一的化解、落實。本次活動我主要是用圖片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的很投入,不論是語言還是動作,都能一一的反饋給老師。

大班活動策劃13

活動目的:

1、通過比較認識和狼,使幼兒能區分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瞭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羣居、野獸。複習詞:狡猾、蓬鬆

3、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和狼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介紹

1、提問:

(1)什麼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圖片)

(2)狸什麼地是很狡猾的?(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燻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住在哪裏?吃什麼東西?(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的一家(見綜合191頁)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麼動物?

2、比較狼和的不同點

(1)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麼?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吃不下,狼怎麼吃得下?(狼的身體比大,狼是一羣一羣出來找食的)

(3)狼和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小結:不同點:

:狡猾、是一隻或兩隻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鬆。

狼:冬天羣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相同點: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裏,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等)

大班活動策劃14

活動背景及準備:

一、主題活動的產生背景:

雨過天晴的一個戶外活動時間,幾個小朋友圍蹲在種植角的花壇邊熱烈地說着什麼,旁邊還站着幾個孩子在認真地聽,老師好奇地走過去,原來他們在花壇邊發現了幾隻蝸牛,有的試着去觸摸蝸牛的觸角、有的試着去抓蝸牛硬硬的殼……正在討論着關於蝸牛的事情,見到老師,就興奮地大叫:“老師,這裏有好多蝸牛。”這時引來了更多的小朋友,他們都迫不及待的瞪着大眼睛看着,並且紛紛討論起蝸牛來……

新《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可見,幼兒科學教育是幼兒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幼兒好奇、好問、對任何事物好探個究竟。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就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讓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因此,我就及時抓住幼兒生活中的一個偶發性的關注點,設計了一個主題探索活動——蝸牛。通過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貫穿,讓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探索和發現。

二、主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一些關於蝸牛的常識,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知道蝸牛與人類和動植物關係。

2、樂意嘗試飼養蝸牛,探索蝸牛的飼養方法。

3、充分感受蝸牛的外形特徵,並能用繪畫、製作等方式來表徵。4、有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能細心觀察蝸牛多方面的特徵,提出問題,多方面尋求答案。

三、環境佈置:

1、建立蝸牛飼養角

2、環境創設:(1)主題牆創設供幼兒佈置(2)活動區環境創設

四、家長工作:

1、家長收集蝸牛的圖片、資料等。

2、家長助教:蝸牛※活動實例:

活動一:我見過的蝸牛

(一)談話:“你見過蝸牛嗎?”設計思路:孩子們都見過蝸牛,對蝸牛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過這一活動,瞭解孩子對蝸牛有多認識,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循序漸進地展開對蝸牛的探索。 老師:“你在哪裏看到過蝸牛?你看到的蝸牛是怎麼樣的”肖:“我在橋頭公園見過許多蝸牛。”蔣:“我在奶奶家門前的樹上看到很多蝸牛,奶奶抓了一隻,它的頭很粘,把奶奶的指甲當樹葉吃,一碰到危險就躲進殼裏,奶奶手上癢癢,它有四個觸角,一碰就縮回去,不碰就伸出來。”曹:“在我家樓下花園裏見過蝸牛,還有許多蝸牛的空殼。”毛:“那蝸牛上哪兒去了呢?”方:“它長大了,脫殼了唄。”師:“你們見過的蝸牛是什麼樣子的?”林:“我養過兩次蝸牛,我發現蝸牛的眼睛有四個,很嚇人。”陳:“不對,只有兩隻眼睛。”皓:“它沒有眼睛,靠觸角看東西。”毛:“頭的下面有個嘴巴。”樑:“它的肚子上有粘液。”陳:“外婆從老家拿來給我的,身子藏在殼裏面,殼上有一圈一圈的線,有四個觸角。”張:“在下雨的時候蝸牛很多,它喜歡潮溼的地方,愛喝水。”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那我們到戶外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二)捉蝸牛孩子們在談論到自己見過的蝸牛之後,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了爭議,有的說在樹上,有的說在草叢裏,還有的說在水裏,到底蝸牛生活在哪裏呢?我和孩子們商量後決定,回家後和爸媽一起去抓蝸牛,第二天,他們都興奮地談起了自己抓蝸牛的經歷…… 廖:“我和爸爸一起去抓的,我拿一根小棍子,還有手電筒,我用棍子刨開沙地,裏面有蝸牛。”夏:“爺爺帶我去後院的沙地,使勁地挖,挖了好久也沒有看到蝸牛。”羅:“我在外婆家的陽臺上找到了蝸牛,很陰涼有土的地方,纔有蝸牛。”俊:“鄰居奶奶告訴我,在牆角有蝸牛,我就撿到了一隻。”評析:在幼兒對蝸牛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之後,我們組織了這次活動。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圍繞大家感興趣的蝸牛進行信息的交流,旨在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蝸牛的探索。活動中,幼兒的回答範圍比較廣,有“蝸牛的空殼”,“眼睛有四隻”,“有觸角”,還有“喜歡潮溼”“喜歡喝水”“有粘液”等等,從蝸牛的外形到習性都有涉及到。如:有的說蝸牛是“二隻眼睛”,有的說“四隻眼睛”等等還有通過課後的延伸活動——捉蝸牛,讓孩子們親身去經歷體驗後談論的話題就更豐富生動,同時孩子們也初步瞭解到蝸牛喜歡居住的環境。但是,可以看到幼兒對蝸牛的認識是表面的、零碎的、粗淺的,甚至是有爭論性的。通過商量,覺得抓蝸牛、飼養蝸牛是最好的辦法,引出下一個生成活動《飼養蝸牛》。本次活動層層深入,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找出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帶着希望弄清楚的問題進入下一個活動。

活動二:飼養蝸牛

設計思路:孩子們把捉到的蝸牛拿來了,裝的器具有礦泉水瓶,一次性杯子,小金魚缸等,後來發現,有些蝸牛爬出來了,於是孩子們想到了要給蝸牛安家,以及怎樣飼養蝸牛。我們試圖讓幼兒通過自主的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蝸牛爲什麼會爬出來?早上先入園的孩子在飼養角地上,桌上發現了蝸牛,從而引發下面的討論:特:“老師,快來看,蝸牛爬出來了。”申:“小金魚缸裏的蝸牛沒有爬出來啊。”笑:“那我們都把蝸牛放在有蓋子的地方吧,這樣它就跑不出來了。”

(二)餵養蝸牛蝸牛的家建好了,接着孩子們就把自己的早餐:包子、蛋糕等餵給蝸牛。發現蝸牛不喜歡吃,那可怎麼辦呢?雨:“這些蝸牛不喜歡吃,要摘一些嫩樹葉才行。”諸:“我看還需要從家裏帶點青菜比較好。”劉:“那蝸牛很餓怎麼辦?” 陳:“那我到廚房裏拿一些青菜、蘿蔔來,先餵它吃點吧,要不它就要餓死的。”(三)清洗蝸牛蝸牛飼養好幾天了,孩子們發現蝸牛的家越來越髒了。李:“老師,蝸牛太臭了,怎麼辦啊?”王:“蝸牛吃得太多了,拉了很多小便和大便,所以很臭。”舒:“我去給它洗個澡。”特:“光給蝸牛洗澡還不行,還應該給它的家洗一洗。” 蝸牛有了舒適的家,從此,幼兒每天早上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蝸牛洗澡,然後便長時間的觀察蝸牛的行動。 評析:《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情感和態度是幼兒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爲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飼養的過程中,幼兒自主的探索、發現問題,從而解決,給蝸牛找了一個適合它生活的家。從中不僅獲得許多相關的信息和經驗,更寶貴的是滋長了對動物的關愛之情。當蝸牛不喜歡吃這些食物時會發愁:“那蝸牛很餓怎麼呀”,怕蝸牛髒,就給它“洗澡”,爲了保持讓蝸牛乾淨,每天早上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蝸牛洗澡。在幼兒和蝸牛之間,幼兒對它的關心、愛護、善待和幫助,形成一種溫馨的心理環境,也是幼兒能持續並且主動精心飼養蝸牛的內在動力,從它律階段跨躍到了自律階段。

活動三:蝸牛的祕密

(一)對蝸牛的問題疑惑設計思路: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觀察,孩子們對蝸牛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想知道更多的有關蝸牛的祕密。毛:蝸牛爲什麼沒有腳爬得慢?蛇也沒有腳卻爬得那麼快?琴:我覺得有腳,但長什麼地方?黃:蝸牛在哪裏生出來的?爲什麼在爬的時候會有一條白色的線?方:蝸牛觸角有什麼用?它上面有眼睛嗎?有嘴、鼻子嗎?是什麼樣子的?池:爲什麼蝸牛還沒有鑽出來,它的殼先動?爲什麼大、小蝸牛的殼不同?大蝸牛的殼是尖的,小蝸牛的殼是扁的?葉:爲什麼蝸牛喜歡生活在殼裏?還喜歡藏在潮溼的草裏。佑:爲什麼蝸牛能粘在樹上,是不是腹部有吸鐵石,還是有吸盤?慧:小蝸牛在媽媽的肚子裏什麼樣的?它有殼嗎?林:我覺得它在媽媽肚子裏沒有殼的,蝸牛是怎樣脫殼的?評析:這是探索蝸牛前的一次談話,想了解孩子到底想知道蝸牛的哪些問題,孩子們的提問,和積極的探索欲,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問題,說明他們對蝸牛的認識在逐漸深入,從利用感官瞭解蝸牛——分析蝸牛和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是不是腹部有吸鐵石”、“爲什麼會有白線”,並和蛇比較走路的快慢等等。

(二)觀察蝸牛(孩子們抓來蝸牛以後,都迫不及待地圍住蝸牛,在仔細的觀察。)池:“蝸牛的殼動了一下,可是它的身體還沒有出來。”顏:“你們不要碰它,要不然它就不敢出來了。”傑:“它的觸角出來了,我碰它,它就縮回去了。”毛:“哎呀,老師,蝸牛流口水了。”林:“不對,那是它的鼻涕。”肖:“你們都說不對,我媽媽說那是沾液,它是用來做門的。”方:“它有四個觸角,兩個長的,兩個短的。”林:“看,蝸牛開始走路了,它的觸角在不停的動。”晨:“它好像蛇一樣在走路。”林:“還像船。”琪:“它爬在我手上感覺涼涼的。”樑:“我也來試試。”成:“它走過的地方有溼溼的印子,你快來看啊?”揚:“老師,我在餵它吃葉子,你快來看啊?”(她的叫聲,引起了孩子對蝸牛食物的興趣,有的孩子用樹葉來餵它,有的用菜葉來餵它,一個孩子說明天要拿紅蘿蔔來餵它,另一個孩子說蝸牛沒有牙齒的,它咬不動紅蘿蔔。) 師:“那我們明天就試試吧。”

(三)胡蘿蔔上奇怪的洞觀察與探索:星期六早上,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帶來的已切開的胡蘿蔔放在裝有蝸牛的透明罐,星期一早上,孩子們都圍到飼養角,結果發現小胡蘿蔔片不見了,而大胡蘿片上有許多洞,洞是怎麼來的呢?他們議論紛紛:一幼兒說:“因爲蝸牛爬的時候是螺旋型,所以吃東西時也轉着圈吃,胡蘿蔔上就會有洞了。”正在這時,有個小朋友發現一隻小蝸牛正往胡蘿蔔的洞裏鑽,她大聲叫起:“你們快來看啊,小蝸牛在洞裏吃胡蘿蔔啦!”其他的小朋友都圍攏過來,一個小朋友說:“胡蘿蔔這麼硬,它肯定有牙齒的。”“對,媽媽說查過資料了,蝸牛的牙齒是長在舌頭上的,有一萬多顆牙齒呢。”

(四)蝸牛與動植物和人類的關係設計思路:孩子們在餵養蝸牛的過程中,經常發生這樣的爭執,蝸牛到底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於是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探討蝸牛與動植物和人類的關係。特:“我發現蝸牛喜歡吃菜葉,還喜歡吃豆角。”林:“蝸牛喜歡吃胡蘿蔔,還有黃瓜。”王:“那些都是蔬菜,蝸牛喜歡吃蔬菜。”肖:“對了,蝸牛喜歡吃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是害蟲。”欣:“蝸牛是害蟲,專吃樹葉。”張:“蝸牛隨便大便,污染環境。”嶽:“蝸牛專吃植物的葉子,植物就沒有辦法給我們製造氧氣,我們就沒辦法呼吸了,它是害蟲。”黃:“鴨子就喜歡吃蝸牛,我媽媽小時候養過鴨子,就去抓蝸牛,把蝸牛的殼打爛餵鴨子吃,蝸牛的營養很高,鴨子吃了就長得很快,就會下蛋了。”毛:“書上說蝸牛的蛋白質很高,吃了營養好,還不會長胖的哦!”張:“我還要告訴你們,爸爸說蝸牛可以用來做洗髮水,還可以用來做沐浴露,用它洗澡,皮膚會很好,就像我一樣,白白的。”翔:“蝸牛還是很有名的菜,胖的人不管吃多少,都不會再長胖的哦。”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感知、思考、交流,進行探索和發現。並讓孩子們帶着問題去觀察、探索蝸牛,在解決了問題的基礎上,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在發現——解決——發現——解決的循環中,幼兒對蝸牛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思維活動非常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漸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信心等都有較大的.提高。由於幼兒已經從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很多有關蝸牛的知識,所以,在活動中,他們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獲取到的蝸牛的知識與同伴交流、分享,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在這裏,教師是支持者、引導者,不斷根據幼兒的反應作出調整、修訂,使後一活動是前一活動的發展,而幼兒的認識和發展是一種自然的發展。

活動四:主題牆佈置——蝸牛樂園

設計思路:在把蝸牛放回大自然後,大家非常想念蝸牛,常常有孩子問:“不知道蝸牛過得好不好”?“不知道它們爬到哪裏去了”?“不知道它們會不會餓”?“它們會不會冷哦”?如何來紀念蝸牛?孩子們各抒己見,爭先恐後地獻計獻策,最後決定,佈置一個《蝸牛樂園》。林:“我們可以用報紙做蝸牛的殼。”方:“我們還可以用水彩筆和油畫棒來畫蝸牛。”林:“我用橡皮泥捏蝸牛。”毛:“我用皺紋紙搓成一條條再把它捲起來,不就成了蝸牛的殼了嗎?”李:“蝸牛喜歡生活在草地裏,我們給它們畫些小草吧。”揚:“還要畫一些泥土,因爲它喜歡潮溼的地方。”特:“我們還要給它畫些樹葉,這是它喜歡吃的。”小:“蝸牛喜歡爬高,我們給它做個滑滑梯吧。”高:“我們再給蝸牛做個小房子,這樣它就不冷了。”毛:“蝸牛身上不是有殼嗎,它冷了就會縮到殼裏去的,不用做房子。”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把主題牆佈置好之後,小朋友提出要給主題牆取個好聽的名字,孩子們紛紛議論,最後討論決定取名爲——蝸牛樂園。

評析:主題牆的創設過程中,其實也是總結和反思的過程、交流和共享的過程,也是結合新知識、新理解、新能力的展示過程。從主題牆的構思、設計、製作,到最後的命名,都需要運用幼兒已往的知識經驗以及新的知識、新的能力來進行。幼兒在寬鬆和諧環境中,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嘗試,更學會了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學會了分享。

※家長助教:設計思路:在每一次的主題探索活動中,家長都非常支持,都能主動地幫助我們收集有關資料,積極參與親子活動,併爲我們的工作提出很多建議,使我們家園合作更密切,師生互動也更自然、順暢。

評析:在整個的觀察探索活動中,通過有專業知識的家長生動有趣的講解,孩子們對蝸牛的瞭解更加清晰,同時也加深了家長與我們的溝通,提高了本次活動的成效。

※主題活動小結與反思:主題活動的探索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讓孩子談自己印象中的蝸牛,第二階段飼養蝸牛,第三階段探索蝸牛的祕密,第四階段主題牆——蝸牛樂園。整個活動的進行,都是圍繞着孩子發現、關注的問題層層展開,步步深入,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勇於表達,激發了孩子的探索熱情,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顯著的發展和提高。語言表達方面:能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並且能圍繞一箇中心展開討論,同時也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動手操作方面:在主題牆或是區角的創設中,孩子們都能開動腦筋,出謀劃策,積極參與,並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蝸牛,充分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熱情和想象、創造的能力。

解決問題方面:孩子們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他們好奇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慾望,並在實踐活動中通過探索、嘗試並加以驗證。溝通合作方面:在主題探索活動中,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寬鬆、和諧、平等支持的良好氛圍,形成了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家園互動,孩子們的溝通、合作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們試圖構建科學教育的新模式。首先要從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着手,尤其強調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價值

(2)注重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注重並優先考慮幼兒的情感態度、幼兒探索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比知識的多少更重要。(注:劉佔蘭的《幼兒科學教育》)。其次要進行幼兒科學教育的組織策略的改革。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的時候,心裏要裝着孩子,要知道孩子喜歡探索什麼、能探索什麼、怎麼探索,科學教育必須以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爲根本,爲孩子創造探索的環境和機會,讓幼兒完全從被動學習中走出來,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同時對教師的要求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實施者而是生成者和創造者、建構者。在類似《蝸牛》這樣的活動,不但需要教師較全面地瞭解掌握有關蝸牛的一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技能,尤其是良好的“引導”技巧,在幼兒的自主活動過程中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江蘇教育出版社 馮小霞 《幼兒園課程》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志明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鳳玲 《學前心理學》 中國審計出版社 江蘇幼兒教育自學考試教材編寫組 《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研究》 蘇州大學出版社 饒 曉 萊

大班活動策劃15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動作,並嘗試創編小吃不到葡萄時着急、傷心的心情。

2.明確遊戲的玩法與規則,能在"酸"字的地方快速反應。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紙偶一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紙偶,有節奏的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有關於的故事,仔細聽,說了些什麼?(教師有節奏的講述故事)師:這個故事還能變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一邊聽一邊拍拍小手。

二、幼兒欣賞歌曲一遍。

師:好聽嗎?

三、引導幼兒聽歌曲前半部分並學習動作。

師:小可是個跳舞高手,它最喜歡跳舞,它又跳起來了。仔細看看它做了哪些動作?

⑴教師示範動作一遍後梳理。

⑵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動作。

⑶幼兒動作,教師在動作變換出稍提示。

⑷引導幼兒站起身圍圓邊走邊動作。

師:剛纔跳是這樣的,那站起來可以怎麼跳?(提醒幼兒腳尖着地左右輕盈的跳,並帶領幼兒圍着圓邊走邊動作兩遍。)

四、引導幼兒學說說唱部分,並創編小吃不到葡萄時着急、傷心的心情。

師:小吃到葡萄麼?他這麼想吃卻吃不到心情怎樣?他想到說一句話安慰自己,我們來聽聽。

⑴幼兒欣賞說唱部分。

師:小說了一句什麼話?

⑵創編小吃不到葡萄時着急、傷心的心情。

師:吃不到葡萄小的心裏真着急、多傷心呀,誰能用動作把它着急、傷心的樣子表現出來?

五、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動作。

六、學習音樂遊戲。

師:小沒吃到葡萄要去找朋友,看是怎麼找的?(教師示範)師:剛纔是怎麼找的?在圈裏還是圈外走?順着那個方向?在哪裏拍了小朋友?被拍到的小朋友朝那裏走?呢?

⑴幼兒嘗試遊戲一次。

⑵再次遊戲數次。

附歌詞:有一隻,走過葡萄園。它看見葡萄,大又圓。它心裏發癢,它嘴裏發酸。它很想摘來,解解饞。它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怎麼樣也夠不着。它對自己說:"葡萄太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的內容比較的長,篇幅也很大,要讓孩子在短短的30分鐘內掌握這首兒歌是有一點難度的。我根據這首兒歌的特點,將這首兒歌分爲兩段,第一段採用常規的故事理解,第二段用音樂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猜測、理解。設計好這樣的`大框架,我再去對每一個環節的難點進行一一的化解、落實。本次活動我主要是用圖片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的很投入,不論是語言還是動作,都能一一的反饋給老師。

附《和葡萄》

一個炎熱的夏日,走過一個果園,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想:“我正口渴呢。”於是他後退了幾步,向前一衝,跳起來,卻無法夠到葡萄。後退又試。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都沒有得到葡萄。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他決定放棄,他昂起頭,邊走邊說:“我敢肯定它是酸的。”這時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說:“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這時又告訴了準備摘葡萄的長頸鹿,長頸鹿沒有摘,長頸鹿告訴了樹上的猴子,猴子說:“我纔不信呢,我種的葡萄我不知道嗎?肯定是甜的,”猴子說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來。

大班活動策劃16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表情,理解圖片所表達的內容,學會完整地編出符合圖意的故事情節。

2.擴展幼兒思路,學習遷移新的講述經驗,發展幼兒的操作力、想象力和語表達力。

3.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並能認真傾聽同伴講述的習慣。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投影片四幅;配樂音講述磁帶一盤;供幼兒講述的圖片及繪畫材料人手一。

2.課前已有到小河邊觀察倒影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模仿的三種表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一天,有隻不知什麼原因,它的表情發生了三種變化,哪三種變化呢?請看老師的表演。師表演滴口水、很得意、垂頭喪氣,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詞語描述(如滴口水、口水直流、很得意、很神氣、垂頭喪氣、灰溜溜、無精打采)。

師:的表情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看看到底遇到什麼事情

二、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內容。

1.出示三幅表情圖及肉位置變化的圖片,引導幼兒用因爲所以表達出現三種表情的原因。

提問:爲什麼一會兒掉口水,一會兒很得意。一會兒又垂頭喪氣呢?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表達。

2.引導幼兒理解重點、難點。

提問:是怎樣得到烏鴉嘴裏的肉的?烏鴉又是怎樣奪回嘴裏的肉的呢?

爲化解難點,啓發提示:

(1)這塊肉在烏鴉的嘴裏,要得到這塊肉,必須使烏鴉怎樣?(啓發幼兒想出使烏鴉嘴巴張開)怎樣才能使烏鴉開口呢?你認爲它會對烏鴉說些什麼?

(充分發揮幼兒想象,想出烏鴉開口的多種句子。)

(2)烏鴉失去了肉,心情怎樣?它會怎樣想?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得到這塊肉的?出示圖片三提示幼兒。

三、引導幼兒編出合乎意圖的故事情節。

1.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幼兒自由編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述。

3.聽錄音示範進述。要求幼兒在仔細原清楚錄音裏是怎樣講的。

4.師生共同討論講述思路。幼兒按照以下講述思路重新整理故事。

(1)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發現了什麼?它的表情怎樣?會怎樣想?

(2)它是怎樣得到烏鴉嘴裏這塊肉的?它得到肉的表情怎樣?烏鴉失去肉的心情怎樣?

(3)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奪回這塊肉的?失去了肉又是怎樣的?

四、表演故事: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頭飾,扮演角色進行表演。

2.幼兒三人一組協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講,一人扮演烏鴉,一人扮演。

五、擴展幼兒思路,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師:這隻狡猾的以後還會遇見誰呢?它會怎樣想,怎麼說呢?別的動物相信它嗎?結果會怎樣呢?請想好的小朋友用畫畫出來,畫好後按我們剛學的.烏鴉和的講述方法編一個好聽的故事,找個朋友講講。幼兒繪畫,自編故事,教師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

最後,請1-2名想象獨特的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教師指導他們用連貫的語句表達,但不要打斷他們的講述思路。

六、結束:

鼓勵幼兒把編得故事講給小、中班的弟弟、妹妹聽。幼兒出教室,自找夥伴講故事。

教學反思

因爲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着,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大班活動策劃17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連貫清楚地語言大膽表述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感受角色鮮明的特徵,創造性的運用動作、語言表現故事內容。

3、通過模仿、表演烏鴉和的語言、動作、表情,明白烏鴉上當的原因是喜歡聽好話。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活動準備

1、和烏鴉的頭飾

2、《和烏鴉》故事動畫

3、大樹林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孩子們,美麗的秋天快來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們一起去郊遊好嗎?”出示大樹林的圖片。

“美麗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看,飛來飛去的是什麼鳥?”出示烏鴉的頭飾,“它的媽媽年紀大了,它飛出來給媽媽找吃的,我們一起幫助它尋找食物好不好?”

“它找呀找,終於找到了一塊肉,可就在這時,來了一隻狡猾的,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引出故事《和烏鴉》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1)提問:烏鴉找到一塊肉,心裏怎麼樣?(高興)

(2)引導幼兒學一學烏鴉高興的樣子。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麼高興的?

3、請幼兒看《和烏鴉》的動畫。

(1)提問:看到烏鴉嘴裏叼着的肉,會打什麼壞主意?(把肉騙到手)

(2)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麼對烏鴉說?烏鴉怎麼做的?引導幼兒學說,並想象表現出動作。

(3)引導幼兒討論:是不是真的.想聽烏鴉唱歌?你覺得怎麼樣?(狡猾)烏鴉爲什麼會上當?(愛聽好聽的話)我們能不能學習它?

4、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故事表演,對幼兒進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能光聽好話,以免上當受騙。

5、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改編故事。

教學反思

因爲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着,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大班活動策劃18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由慢到快,由神祕到熱烈的音樂情緒。

2、藉助圖譜、故事展開想象,並用動作、語言表達音樂的變化。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動漫、圖譜、頭飾。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隨音樂進行猜想。

導語:老師這兒有一首好聽的樂曲,請你聽一聽、想一想,這段音樂中會講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聽音樂。提問:你想到了什麼?

2、講故事,再次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結構。

(1)講故事,幫助理解音樂。(播放動漫)

聽故事《母雞和》。啓發語:到底講的是什麼事情呢?

故事:今天,母雞出門去散步,偷偷地跟在了母雞的後面,只聽“啪”的一聲,被釘耙打到了頭,好疼啊,可是它不敢動也不敢發出聲音,繼續跟着母雞走。“噗咚”一聲,掉進了池塘裏。母雞走上了山坡,也跟着走上了山坡,一不小心,這隻倒黴的被釘子紮了腳。這時母雞發現了,趕緊鑽過小籬笆,淌過小水塘回到了家。在母雞的家門口,敲呀,敲呀,門怎麼也敲不開,氣得直跺腳,最後癱倒在了地上。

(2)再次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結構。

師:我們再聽一次音樂,請你仔細聽,並想一想在這首樂曲當中什麼地方表現的是母雞前面走,悄悄的跟在後面?什麼地方表現得是母雞跑,追呢?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提問:你認爲音樂當中什麼地方表現得是母雞前面跑,偷偷跟着呢?哪兒表現的是母雞跑,追呢?

(3)聽聽音樂裏面母雞與發生的`事情。

邊聽音樂,教師邊放母雞與的卡片,邊語言提示。

3、創編動作

(1)導語:母雞在前面走,偷偷的跟在了後面,這時發生了什麼事?(被釘耙打了頭)

被釘耙打了頭是什麼樣子?學一學。

第二次,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掉進了池塘裏)

掉到池塘裏又會是什麼樣子?它的心情是怎樣的?表演。

最後,這隻倒黴的又發生了什麼事?(釘子紮了腳)

釘子紮了腳以後,是什麼樣子啊?它的表情是怎樣的?

(2)聽音樂表演遇到的倒黴事情。

4、完整地表演

(1)老師當雞媽媽,幼兒當,完整地表演一次。

(2)請幾名幼兒當雞媽媽,其他幼兒當,完整表演。

【活動反思】

在重新對幼兒渲染蘿絲母雞在散步中感到有誰跟着它時的越來越緊張的氣氛,請幼兒用動作和表情來補充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接着我會讓幼兒聽一聽音樂,讓他們說一說他們在音樂中感受到的氣氛,如果讓他們吧這個故事拍成一個動畫片會是什麼樣的,和蘿絲母雞會是怎樣的表現。讓幼兒們自己說出故事情節,而不是老師問一個環節,他們答一個環節。

大班活動策劃19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體驗師幼、同伴間共同遊戲的快樂。

2.通過以遊戲的方式瞭解熟悉音樂的風格。學習用創造性的動作自由表現樂曲中比力氣、比跳舞、比嗓門的情節。

3.理解遊戲玩法和規則,能跟着音樂的變化玩遊戲。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雞和的故事。

(1)教師根據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

小雞出門去散步,發現了小雞,饞得直流口水,悄悄的跟在後面。當小雞走出農場後跳了出來:"呵呵,看你往哪兒逃。"爲了不讓吃掉,於是小雞想辦法。首先小雞想到比力氣嚇倒,小雞說:"我的力氣比你大。"說:"我的力氣比你更大。"然後小雞想到比跳舞將逗樂。小雞說:"我的舞蹈跳得好。"也跳了起來:"我的舞蹈跳得更好。"接着他們比嗓門。小雞伸長着脖子:"我的嗓門比你大。"也伸長脖子用盡力氣:"我的嗓門比你更大。"最後,他倆都扯着嗓門大聲叫,由於叫聲太大了,結果把獵人給引來了,獵人看到,一槍把它打死了。於是小雞得救了。

(2)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重點理順小雞和比試的內容與順序。

師:有沒有把小雞吃掉,小雞想了什麼辦法來戰勝?比試了幾個項目,順序是怎樣的?小雞爲什麼要跟比叫聲?

2、完整傾聽音樂做律動,解決角色與音樂間的關係。

(1)師幼扮演小雞隨樂做初步的律動,解決小雞的動作與音樂的關係。

師:現在,我們一起跟着小雞去散步吧。

(2)幼兒扮演小雞,教師扮演做律動,進一步熟悉小雞的音樂與動作。

(3)師幼扮演,解決的動作與音樂的關係。

(4)幼兒扮演,教師扮演小雞,進一步熟悉的音樂與動作。

3、聽音樂的第二段,師幼共同玩小雞和比斗的遊戲。

(1)幼兒創造性的表演比力氣。請個別幼兒創編動作:老師分別從面部表情、手的動作等方面進行引導。

師:假如你們是小雞,你們怎麼向展示自己的力氣大?

(2)幼兒創編搞笑的舞蹈將逗樂。

師:你們會用什麼樣的舞蹈將逗樂?

(3)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嗓門大。

師:用動作怎樣顯示出你們的嗓門大?

(4)師扮演,幼扮演小雞,嘗試進行比斗的遊戲。

師:我們把剛纔練習的本領連起來跟比試一次,看看我們的小雞是不是真的能戰勝。

4、分角色完整傾聽音樂玩遊戲。

(1)第一遍:教師請一名幼兒,並由幼兒自選角色,與教師完整傾聽音樂玩遊戲。

(2)幼兒倆倆合作扮演和小雞,完整聽音樂玩遊戲,遊戲後針對遊戲規則等進行評價。師:遊戲中出現了哪些問題?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3)幼兒第二次進行完整玩遊戲,遊戲後針對遊戲規則等進行評價。

反思

本次活動給我帶來最大的愉悅就是小朋友們很快樂,在活動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啓迪”這一點我做得較成功,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很獨特,表現力也很強,因此師幼互動的效果也較好,個別孩子的表現還超出了我預期的想象,比如說,在提問幼兒“小鳥做完遊戲會幹什麼”時,一個孩子會想到會和小鳥對話,問它“小鳥小鳥你累不累”,“我很累”等等。

那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遊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遊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麼玩的,你玩什麼遊戲,我想這裏應該先讓小朋友跟着音樂盡情地遊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後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大班活動策劃20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創編故事中與兔子的主要對話。

2、體驗與同伴合作創編、表演童話劇的快樂。

3、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教學重難點:

幼兒在創編對話時,語氣、語調與故事角色的匹配

幼兒合作創編並且表演情節

教學準備:

視頻、故事錄音、PPT

教學課時:

第二兩課時(共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故事圖片引出活動

1、引出活動

最近我們在表演童話劇《和兔子》,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還記得,故事中提到了怎樣的和兔子?

——小結:狡猾的遇上了善良的兔子,故事就這樣開始的。(聽故事錄音開始部分)

二、嘗試創編臺詞

1、、兔子介紹自己房子時各自的對話

(1)出示圖片一(和兔子各自的房子)

提問:睡在這房子裏會有什麼感覺(外形、作用)

提問:兔子和會怎麼介紹自己的房子?

2、出場

(2)看啊,來了。

聽音頻(事先準備和兔子的音頻)

提問:兔子和說話時的聲音聽起來有什麼地方不同?

(3)出示幼兒說的不同之處,製作成卡片貼在黑板上作爲記錄(口氣、語調、情感等)

(4)幼兒聽一聽、學一學

——兔子的聲音很溫柔,的聲音又尖又細,不同的聲音能表現不同性格的角色

3、視頻表演

肖老師也錄了視頻,分別是騙兔子、趕走兔子的'片段,看了以後,說說這兩段視頻說了什麼?

出示兩段無聲音的表演

幼兒說說理由(動作、神態、表情)

小結:相同的動物可以用不同的動作、神態、表情表演出不同的心情。

(3)再看一遍視頻,配上聲音、動作

(4)放完整視頻,幼兒跟着試一試

4、兔子重新回家

(1)提問:兔子被趕出了自己房子後,想了什麼辦法要回房子

今天的結局不一樣了,兔子是聰明、勇敢的,她會想什麼辦法要回房子?

(2)我們來嘗試做導演,兩人合作,分別扮演和兔子,演一演兔子被趕出後想要回房子時他們的對話。

兩人嘗試表演

(3)展示

請2到3組幼兒上前表演,觀衆點評(通過評價動作、表情、語調等)

幼兒評價同伴的表演

三、欣賞童話劇,激發幼兒表演慾望。

這是你們的劇照,像不像爲小朋友繼續表演新編的故事呢?下次再來試一試。

教學評析:

根據大班童話劇的目標中提到的:“能創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題中的不同情節,表現不同角色的形象”這一點,結合這一目標,我藉助故事中“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還好好的,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趕出來家”一句話,引發幼兒的想象,啓發幼兒根據角色的性格、故事情節合理、大膽地創編相關臺詞,一步步將幼兒自己創編的情節、對話轉變爲童話劇的一部分,從而推動大班幼兒合理想象的能力。另外,教案中也關注大班幼兒合作表演的能力,結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並能合作、協商進行角色之間的分配以及情節的展開”,在上一環節的創編臺詞、表演基礎上遞進要求,兩人合作表演,並由幼兒進行評價,進一步鞏固表演中神態、動作、語氣的表演要素,推進幼兒自主表演的能力。

大班活動策劃21

【活動設計】

《綱要》中指出:音樂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活動體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本節課我選用的音樂是《瑞典狂想曲》中的節選段落,此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再配以故事情節,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運用遊戲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音樂,體驗與同伴玩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和分辨樂句的基礎上,能跟隨不同樂段做出相應動作。(重點)

2、初步學會根據音樂進行雙圈集體遊戲活動。(難點)

3、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進行音樂遊戲的樂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從1到10的數字貼。

2、剪輯《瑞典狂想曲》A、B兩個片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感知A、B段音樂的旋律。

1、欣賞音樂,提問:“請你聽聽母雞是怎麼樣把找到的?”

2、再次欣賞,教師結合幼兒創編的動作完整地表現音樂。

3、分段欣賞,感知AB段音樂的旋律,並學習用動作表現音樂。

提問:

(1)公雞和母雞怎麼去找的,做了哪些動作?

(2)“狡猾的在哪裏?”這一組動作做了幾次?

(3)“仔細看一看,仔細瞧一瞧”這組動作做了幾次?

4、幼兒大膽用動作完整表現音樂2遍。

三、幼兒學習音樂遊戲《狡猾的在哪裏》

1、學習A段遊戲音樂動作和遊戲規則。

(1)教師不配音樂,示範內圈母雞的巡邏(往有標記右手的方向交換四次舞伴)提問:往哪個方向巡邏?唸到哪個字的時候換雞窩。

(2)內圈的母雞巡邏(學習隨四個樂句變換四個舞伴),外圈的男孩原地做相應動作。(不配音樂)

(3)配A段音樂來一次。

2、學習B段遊戲音樂動作和遊戲規則。

(1)老師示範一次

(2)幼兒學習隨兩個樂句內外圈交換位置(配B段音樂)

3、學習聽口令,做出逃離或追逐(可以重複2次,鞏固追和逃的方法)

四、幼兒進行集體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1、幼兒跟隨AB音樂,完整地表演“母雞找、公雞母雞交換位置找”的遊戲情節。

2、幼兒聽教師發出的數字信號,進行快速反應遊戲。

五、活動結束,律動出室。

指導語:“母雞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找出來了,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去慶祝一下吧!”

【活動反思】

用故事、動作、音樂以及加其他的流程讓孩子在不斷地循序漸進當中感受到不同的挑戰。首先,運用了故事表達了所有的故事情節,然後是動作,一步一步地添加。最先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的動作。在瞭解動作之後,添加了老師的示範。兩位教師示範增加了一個老虎的動作。讓孩子在觀察模仿學習當中,教師的自然交換角色以後,讓孩子有了一個再次觀察的機會。明確了老虎的角色動作之後,再添加到一個老師以及一個孩子的互動,這時一個教師可以解放出來,讓孩子看到,嘗試聽到音樂做所有完整的過程。然後到最後又有互動。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一個遊戲,首先是面向圓心來玩這樣一個遊戲的,接着是面向圈上玩這樣一個遊戲的,最後變成站起來移動着玩,在循序

漸進中,孩子們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遊戲的玩法。

在活動中,教師加了一個“耶、耶!誰勝利了?耶、耶!誰勝利了?耶、耶!我勝利了。”這樣一個動作和語令,這是對音樂最高核心部分的詮釋,這個《山大王宮殿裏》的音樂非常工整,16個重複的樂句,漸強。教師運用了語言和誇張的動作,一步步情緒情感激發,讓幼兒從動作,一種不自覺方式感受,完整對音樂的種種美感的追求,這個美感不是教師直接灌輸的,而是讓幼兒用行動體驗的。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遊戲的快樂,也體會到音樂遊戲的結束。

整個活動陳老師運用遊戲化,情境化教學,以故事情境創設遊戲情境,在完整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通過和老虎的角色扮演,讓幼兒更進一步感知音樂。在基本動作熟練掌握的情況下,隨音樂玩“狡猾的在哪裏”的“領頭人”遊戲,幼兒與教師互動,幼兒與幼兒互動,玩得不亦樂乎。幼兒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自主表現的能力,感受到音樂遊戲的快樂。

大班活動策劃2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2.通過對畫面的質疑,大膽猜測故事情節,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動。

3.積極參與討論活動,體驗閱讀帶來的驚喜。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故事讀本兩人一本;情節線索圖標一套。

2.兔子、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1.觀察故事開頭和中間部分畫面,引發幼兒對讀本的興趣和思考。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好看的圖書,你們知道這本書裏講的是誰和誰的故事嗎?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教師朗讀故事的名字)

2.幼兒兩兩合作自主閱讀故事前半部分。

師: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小兔子會和說些什麼?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們自己讀一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讀完以後可以和旁邊小朋友說一說。

3.集體閱讀幼兒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畫面,重點引導幼兒閱讀第8頁和第10頁。(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標,並有意識地按序進行排列)

(1)師:你看懂了哪一頁?講了什麼內容?請你講給大家聽一聽。(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表情和動作,如:伸出手是什麼意思?講出角色間的對話,不一定要求和書中內容一致)

(2)你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誰看懂了?幫幫他。

(3)引導幼兒感知畫面內容:重點閱讀第8頁和第10頁——兔子坐在哪裏?他做了個什麼動作?大家學一學,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在幹什麼?(講故事),他是怎麼想的?(引導幼兒觀察小圖並進行講述);兔子坐在哪裏?揹着兔子回到哪裏去?他爲什麼會一邊走一邊笑?他想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小圖並進行講述)

4.教師幫助幼兒根據圖標提供的線索總結歸納: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麼做的?

5.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講述故事。

6.閱讀畫面第16頁、18頁,猜測故事的後半部分。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小結:你喜歡這隻小兔子嗎?爲什麼?

7.帶領幼兒閱讀故事後半部分

師:故事的結尾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8.幼兒兩兩合作完整閱讀繪本。

師:請你們一邊看一邊講一講這個故事。

9.故事表演。

師:今天真的來了一隻和一隻兔子,我們也來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童話劇的目標中提到的:“能創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題中的不同情節,表現不同角色的形象”這一點,結合這一目標,我藉助故事中“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還好好的,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趕出來家”一句話,引發幼兒的想象,啓發幼兒根據角色的性格、故事情節合理、大膽地創編相關臺詞,一步步將幼兒自己創編的情節、對話轉變爲童話劇的一部分,從而推動大班幼兒合理想象的能力。另外,教案中也關注大班幼兒合作表演的能力,結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並能合作、協商進行角色之間的分配以及情節的展開”,在上一環節的創編臺詞、表演基礎上遞進要求,兩人合作表演,並由幼兒進行評價,進一步鞏固表演中神態、動作、語氣的表演要素,推進幼兒自主表演的能力。

活動中的關鍵,是通過之前對角色的語氣、動作揣摩,請幼兒進行創編。然而我並沒有讓幼兒對原有故事情節進行創編,或是根據情節來進行續編故事,爲了給與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渲染,我通過正面的形象激發幼兒對於故事重新做了改編:“兔子不再是膽小的、靠別人幫助的人,他今天也變得勇敢、聰明瞭,你認爲他會像哪些辦法要回自己的房子呢”?馬上激起了幼兒創作慾望,幼兒的想法多種多樣,有的說讓兔子拿一塊肉吸引,當出門想吃肉時就把給趕跑;也有的說兔子會用勇敢、大聲地去要回房子,把給嚇跑。在這麼多的充分想象之後,幼兒合作表演了自己創編的內容,用動作、神態表現了自己對於角色理解。

大班活動策劃2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特點區分和烏鴉兩種角色,並做出相應動作。

2、遵守遊戲規則,探索烏鴉保護食物的方法。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尋找和保護食物帶緊張感和樂趣。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音樂,食物。

【活動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旋律特點學會遊戲玩法;能想出辦法讓自己扮演的角色取得勝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喜歡動物嗎?那你們都喜歡哪些動物?

在動物世界裏什麼動物最聰明?

二、教師講故事引出遊戲內容。

師:你們知道和烏鴉的故事嗎?

故事大意:森林裏有一隻肚子特別餓它要出去找食物,伸伸懶腰出去轉轉;肚子咕咕叫,到處到處找食物,左邊左邊看一看,右邊右邊瞧一瞧。沒找到食物,休息一下。這時候有隻烏鴉飛過來,而且嘴裏還叼着一塊肉,聞到香味就醒來了,它特別想吃,就想辦法要得到那塊肉。於是它就過去給烏鴉說:小烏鴉,你好!烏鴉只是點點頭,沒說話。眼睛一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說:你是森裏面唱歌最好聽的,你能給我唱首歌嗎?烏鴉張開嘴:啊!的一聲,肉怎麼樣了?對,肉掉下來了,撿到肉,一口吃到嘴裏就跑走了。你們說聰明嗎?

三、感受音樂,學玩遊戲。

1、傾聽音樂,區分和烏鴉的角色;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玩和烏鴉的遊戲,我們現在先聽一首好聽的音樂,聽完之後你們說說有幾段音樂,哪一段像,哪一段像烏鴉?

2、分段聽音樂;

先聽第一段,你們覺得像什麼?我來學學的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學學的動作。(伸伸懶腰出去轉轉;肚子咕咕叫,到處到處找食物,左邊左邊看一看,右邊右邊瞧一瞧。什麼也沒有,休息一下)你們都是聰明的小。我們再來聽聽第二段音樂,像誰啊?(烏鴉)我們現在一起來當烏鴉。我們小烏鴉們都很能幹找到了食物,(出示肉)現在我們要飛回家,但是呢,肉放在哪裏纔不會掉下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先請一個幼兒嘗試,教師同時抓撓幼兒)這回我來當,我要想辦法讓這塊肉掉下來,咱倆來試一試。最後我們每隻小烏鴉都來試試,你們的'方法真多,都是聰明的小烏鴉。

3、分角色進行遊戲;

(1)教師當,幼兒當烏鴉;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遊戲,我來當,我請郭老師帶着小朋友們當烏鴉。(總結:沒得到肉走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那烏鴉呢?那如果得到了肉,是怎樣的心情?

(2)3到5名幼兒當,其他幼兒當烏鴉;

這次我想請幾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當?

(3)一半幼兒當,一半幼兒當烏鴉;

現在,我們一半小朋友當,另一半小朋友當烏鴉,我們來一起玩。

(4)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這次,我們來換一下角色,剛纔當烏鴉的小朋友這次當,互換一下。(我們小朋友都是最聰明的小和小烏鴉)

四、全體幼兒隨音樂跳舞,自然結束。

師:我們都喜歡小動物,小動物們在一起也要友好,那我們小朋友有好吃的好玩的應該和大家怎麼樣?(一起分享)好,今天我們玩了這麼有意思的遊戲,讓我們找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我們的快樂吧!

【活動反思】

因爲幼兒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本次活動利用和烏鴉的頭飾以及一些圖片,讓幼兒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使他們想要學。緊接着,師幼共同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師幼互動,教師用形象的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孩子們帶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師極具親和力,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習充滿了樂趣。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大班活動策劃24

活動目標:

1、幼兒感受秋天水果豐收的喜悅,通過自身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2、幼兒體會維吾爾族舞蹈熱情、活潑的風格,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典型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2、瞭解葡萄是藤狀植物,生長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國產葡萄最多的地方;維吾爾族人家家戶戶在自己的院子裏都種滿了葡萄。

活動過程:

1、律動入室:根據《快樂的小烏龜》的.音樂模仿“小烏龜”的動作進入教室。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欣賞新疆的民族風俗:

3、教師講述歌詞內容,引起幼兒傾聽和學習的興趣:

4、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瞭解樂曲的結構,感受樂曲的風格:

5、引導幼兒學唱新歌:

(1)欣賞教師演唱歌曲,聽完後說說歌曲唱了些什麼,初步瞭解歌曲旋律與內容。

(2)幼兒再次欣賞教師範唱並嘗試拍打切分節奏,體會維吾爾族音樂的活潑風格。

(3)組織幼兒討論:“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歌詞?”

(4)讓幼兒聽歌曲自由探索用動作記住歌詞的方法。

(5)引導幼兒嘗試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邊學唱歌曲,將歌詞與動作相匹配。

6、請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唱邊表演自己創編的舞蹈,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動作表演,以豐富幼兒的新疆舞蹈動作。

7、活動小結:講評幼兒學習新歌及創編動作的情況。

8、律動出室:根據《快樂的小烏龜》的音樂推出教室。

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瞭解兒童的基本特徵,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對歌曲產生喜愛之情。

大班活動策劃25

【活動目標】

1、分析畫面內容,能較合理地猜測故事情節。

2、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關於倒影的經驗。

2、多媒體課件一組。

【活動過程】

1、導入:

(出示圖片)這兩個是什麼字?關於,你知道些什麼?(……)你們知道的真多。是呀,許多故事裏都有,它很會動腦筋,會想出各種各樣的點子。

2、觀察的三種表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麼原因,的表情發生了三種變化。哪三種變化呢?

(2)(出示表情一)在幹什麼?(很饞、滴口水、口水直流……)它在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表情?(……)看到好吃的,就會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着看。這是什麼表情?(很得意、很神氣)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個表情。怎麼啦?(低着頭、垂頭喪氣、無精打采。)誰來學學?我們一起試試。

3、引導幼兒感知圖片之間的對應關係,理解圖片內容。

(1)的表情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它到底遇到什麼事情了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變化的圖片)這兒還有三幅圖,仔細看看,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三張畫上都有什麼?(烏鴉和肉)再仔細看看,這幅畫上說了什麼?

a.烏鴉叼着肉飛走了。

b.烏鴉叼着肉站在樹枝上。

c.烏鴉嘴裏的肉掉下來了。

(3)你覺得這個表情和哪幅圖有關?爲什麼?(肉在烏鴉嘴裏。引導幼兒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表達)因爲看到烏鴉嘴裏叼着一塊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饞得口水直流。

(4)後來,很得意,很神氣,這又是爲什麼?(……)是哪幅圖呀?因爲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氣。那是怎樣得到烏鴉嘴裏的肉的?(四個幼兒說)這塊肉在烏鴉的嘴裏,要得到這塊肉,必須使烏鴉怎樣?(啓發幼兒想出使烏鴉張開嘴巴)怎樣才能使烏鴉開口呢?你認爲會對烏鴉說些什麼?(充分發揮幼兒想象,想出烏鴉開口的多種句子。)想了許多點子讓烏鴉張口。最後,烏鴉還是上當了,煲徽牛餼偷嫋訟呂礎?礎趺囪?很得意,很神氣的。

(5)可是烏鴉呢?它會怎麼想?(想把肉奪回來)看最後一幅畫,肉又回到了烏鴉的嘴裏。這時候,的表情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那麼,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奪回這塊肉的?和你旁邊的夥伴商量商量,一起想想。

(6)烏鴉可能想了什麼好辦法?(……)

(7)烏鴉究竟想了什麼辦法?(出示河邊的圖片)來到了哪兒?它看到了什麼?河裏真的有嗎?爲什麼?烏鴉對說——(課件)“河裏的那塊肉比你的大多啦!”烏鴉說什麼?它爲什麼要這樣說?會上當嗎?爲什麼?你們看——(課件)最後,沒有吃到肉,只能垂頭喪氣地走了。

4、完整欣賞故事。總結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賞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

(3)你想對烏鴉說什麼?你想對說什麼?

小結: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要像烏鴉一樣,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如果自己不能解決的,可以請教你的朋友、老師、阿姨、爸爸、媽媽等其他的大人。

【活動反思】

《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裏的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於這種以對話爲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落實“預習指導”,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怎樣上才能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上出低年級語文的味道。

一、以讀爲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1、悟中讀。學生預習過課文,對文中的有個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樣把的狡猾通過朗讀讀出來呢?關鍵還在於對“狡猾”的真切的體驗。我首先是通過抓關鍵詞來體會。第一次對話中“親愛的”和“您”可以看出的狡猾。第二次對話中,的表情是“賠着笑臉”,通過討論,學生了解到的“笑”並不是真誠的,不是發自內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圖的,是裝出來的,是虛僞的笑。這一下,孩子對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層。隨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學生入境又入情,,朗讀就不再是難題。孩子們會露着“做作”(表現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溫柔的語氣去討好“烏鴉”,有的孩子在“騙肉”時還會晃着腦袋。一臉的“親切”樣。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二、上出低年級特點,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低年級的語文,除了活潑開放,重視語言的發展,朗讀的訓練等等,學生對字詞的認讀、識記、理解與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課前,孩子只是讀熟課文,自己認讀生字,因此,在課堂上,我很重視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正確認讀,對於一些新詞的理解,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或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體現學生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圍繞騙烏鴉的三次說話及烏鴉的三次態度上的變化這一重點來設計問題的,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一次的對話,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3 -5自然段,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性。

大班活動策劃26

教學目標: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愛與被愛是一件快樂的事。”

2、理解詞語“箭步”“自言自語”。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準點:

感受愛與被愛是一件快樂的事。

影像資料、圖片、鴨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關於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到的狡猾、愛騙人等不良品行。

2、瞭解喜歡允裁?出示鴨蛋,讓幼兒想想看見大鴨蛋會如何?

二、欣賞故事,初步體會“愛與被愛是一件快樂的事。”

1、學習詞語“箭步”,並請幼兒模仿動作。

猜想:抱住鴨蛋會做什麼?

2、感受第一種方法孵蛋的煎熬。

替想好的孵蛋方法。

3、感受第二次孵蛋的'不容易。

猜想:小鴨子孵出來,會怎樣做?

4、小鴨子孵出後,怎樣做的?小鴨子感受到什麼?(的愛)

小鴨子臨睡前說的那句話,讓感到怎樣?

猜想:小鴨子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

5、從小鴨子醒後,的表現,體會對小鴨子深深的愛。

三、拓展,進一步體會“愛與被愛更是一件幸福的事。”

1、一天天過去了,老了,小鴨子會爲做些什麼?有怎樣的感受?小鴨子呢?

2、一天天過去了,你們的爸爸媽媽老了,你們會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

四、爲故事起名字。

五、整體完整欣賞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六、推薦幼兒欣賞更多的書。

課後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目標:“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愛與被愛是一件快樂的事。”2、理解詞語‘箭步’‘自言自語’”都達成了。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讓我深受啓發的是:老師的提問必須與幼兒的已有經驗銜接上,也可以說是提問的深度要把握好。

在第二環節第二小點的結尾,即“感受第一種方法孵蛋的煎熬。”與第三小點過渡時,我這樣問了一句“你說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孵小鴨子?”當這個問題一拋出,幼兒就整體發愣了。面對此種情況,我馬上拋出一個過渡問題“鴨蛋只要一直放在暖暖的地方,他就能孵出小鴨子,那麼,你說還可以怎樣來孵小鴨子?”接下來,幼兒的答案真是舉不勝舉,精彩非凡。如:“一直放在暖氣片上”“裝在貼身的口袋裏”“放在溫水裏”“放在火上烤”。

雖然上述情況只是活動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它帶給我的思考卻是---------

大班活動策劃27

一、活動目標:

1、學會與同伴協商,輪流扮演角色,合作做遊戲。

2、初步學習創編故事的情節內容。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有表演過故事的經驗。熟練掌握並能講述故事的內容。

2、物質準備。

(1)小兔、公牛、小狗、熊、、公雞的服飾和頭飾7套。

(2)兔子的房子7座。

三、活動過程:

1、直接提出表演遊戲的主題,激發幼兒表演的願望。

2、回顧故事情節及對話。

3、回顧上次遊戲的情況,並提出新的要求,特別是表現公雞的聰明、神氣的樣子及害怕、緊張時的表情。

4、教師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遊戲,尊重幼兒遊戲的意願,根據遊戲的需要,提出有益的建議和適當的提醒。若幼兒在幼兒中遺忘某些情節和話、動作表情與內容或角色特徵不符,教師應在遊戲後予以啓發,讓幼兒思考並重新表演有關部分或有關角色。

5、針對""角色沒有人扮演的現象,引導幼兒用猜拳或輪流的方式進行表演。

6、評價遊戲情況。重點評價角色的扮演情況。

四、觀察與推進:

觀察:幼兒比較喜歡扮演公雞的角色,能大膽表現公雞聰明、神氣的神態,整個故事表演較完整,對話掌握較好,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先通過自己的方法來解決或是與同伴協商解決,在這一方面進步較多。

推進:

有些幼兒在表演時規則意識不夠強,有的幼兒沒有按正確的順序出場,擾亂了表演過程,一些能力弱的幼兒語言對話掌握不夠好,也影響了表演效果,佈置場景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遊戲反思:

幼兒對這個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了,因此在表演中比較得心應手,表演時的規則意識也大大的增強了,在平時自由活動中幼兒們也自發的.組成一個表演隊在小舞臺進行表演,繼

續發揮他們的表演和想象能力。幼兒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動的參與遊戲,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動作來表現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經驗進一步的豐富。

幼兒能積極愉快的參與本次遊戲,在遊戲中表現的較自主,如決定和誰玩,怎麼玩,並會根據遊戲的需要自主地佈置改變遊戲場景,同時幼兒在整個過程中能較友好的和同伴交往協商,與同伴共同遊戲,還會將自己對故事的新想法創造性的表現出來,在遊戲中,由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不能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傳達給同伴,導致遊戲不能順利開展,還需要老師幫助協調,對於幼兒的表達能力還需要平時紮紮實實的加強。

在整個遊戲開展過程中,較多孩子能按自己的意願進行表演,幼兒能夠按老師的指導要求進行遊戲,在常規上也比以前有進步了,許多孩子在遊戲後都能主動地來整理好小組的物品,對遊戲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即使解決,但與同伴協商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大班活動策劃28

一、活動目標:

1、在理解文學作品的基礎上,能夠積極地參加表演遊戲活動。

2、在語言、動作、表情等初步學習表現角色的性格特徵。

3、能合作設計和佈置遊戲場景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並學會複述故事,以此培養幼兒對錶演的興趣。

2、物質準備。

(1)小兔、公牛、小狗、熊、、公雞的服飾和頭飾。

(2)兔子的.房子一座。

三、活動過程:

1、引題:出示動物的角色引題。

2、引導幼兒複述故事內容:有表情地、生動地向幼兒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人物的性格特徵,記憶、複述故事情節等。

3、練習故事中的對話,要求表情和語氣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徵。

4、全班進行分角色練習對話。

四、觀察與推進:

觀察:幼兒在活動之前已學習過這個故事,有一定的經驗,因此孩子們對故事內容很熟悉,較快理解故事中主要意思,初步學會角色的對話,並掌握的較熟練。

對故事中角色的動作表演方面做的不夠,幼兒在練習角色對話時,動作表現的較少。

推進:加強角色的對話練習,動作表演。繼續引導幼兒學習動手佈置場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