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通用21篇)

本文已影響 2.1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通用2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集中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4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第29—30頁。

2、在幼兒園附近事先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爲什麼會有彎繞。

1、T:老師這兒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的時候啊,小朋友要帶着你們的小眼睛仔仔細細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麼地方,它是怎樣生長的?(出示掛圖)

2、T:你看到了什麼?這些植物長得怎麼樣啊?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那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3、T:爬山虎長得怎樣?它爲什麼能爬在牆上生長呢?還能爬那麼高?

T:原來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說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那我們一起來再來仔細看看。

(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4、T:看看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鬚及莖附着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5、T:西瓜大家都吃過吧!那西瓜藤見過嗎?西瓜長在地裏時有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根"辮子"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6、總結: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它可以幫助植物和其他東西攀附在一起,沒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麼高了,牽牛花也不能開出那麼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

T:我們身邊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我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見過的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哪些?

(時間允許可帶幼兒們去外面尋找)幼兒結伴尋找攀緣植物,並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 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 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持、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爲,並給予一些觀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觀察法、分類法、記錄 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徵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現它們各自的不同。 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 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現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 薇開花前開花後的效果,發現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現了 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持、讚賞她的發現,並利用拍照的 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牆上,有助於她後續的觀察。在觀察 和探索過後,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 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徵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 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 形成受益於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這個變化莫測自我的社會裏,孩子們對環保意識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隨手亂折樹枝、花草,更多人類還在砍伐樹木,導致地球災難越來越多,爲了讓更多的人關注保護樹木的重要性,我們從孩子開始教育,從身邊開始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瞭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瞭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着密切的聯繫(重點)

活動準備

1、聯繫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製作“保護植物”的標誌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導入)部分

一、師幼談話,讓幼兒瞭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裏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瞭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這是什麼?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爲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爲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着密切的聯繫

1、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麼聯繫?”(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1、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裏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結束部分

四、組織幼兒爲植物澆水並貼上保護植物的標誌

1、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後把保護植物的標誌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活動延伸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教學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爲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瞭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並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爬行植物,認識幾種常見的攀爬植物,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特徵。

2.藉助提問的線索,學會有序的觀察觀賞植物和果蔬類爬藤植物,瞭解爬行植物的攀爬特性。

3.能認真的觀察植物,快樂的表演小手爬。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收集各種爬行植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螃蟹歌】

二、教師模仿螃蟹爬

師:小朋友,你來猜一猜,這是誰在爬阿?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爬?

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啓發幼兒仿編兒歌。

三、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師:除了動物會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爬的植物呢!你知道哪些植物會爬嗎?

四、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各種爬行的植物

(1)幼兒自己看圖閱讀畫面,在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看到的爬行植物。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探索爬行植物攀巖爬牆的特徵。

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它長在什麼地方?

師:這種植物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樣生長的?

師:你覺得它爬的高嗎?如果沒有牆,沒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嗎?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攀爬植物,說說: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麼爬上去的?

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麼?猜一猜,看一看這個卷鬚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小動物是用腳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鬚就是植物的小吸盤,它們不停生長並緊緊地吸住牆體和支架向上攀爬。

五、啓發幼兒想一想

西瓜,南瓜是爬行植物嗎爲什麼?如果給它一個支架它能爬上去嗎?爲什麼不讓它爬上去呢?

鼓勵幼兒大膽的想一想:這些爬行植物有什麼用?

教師小結:爬行植物的品種很多,它們都有長長的可以攀巖的藤。在爬行植物中有綠色葉片,紅色葉片的爬山虎和能開花的紫藤這些觀賞植物;有葡萄的藤,習慣的藤這些水果植物;還有葫蘆藤,絲瓜藤這些蔬菜植物。觀賞植物一般種植在牆邊和廊檐下,供人麼觀賞乘涼;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讓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長長的藤上結出更多的果實,或者種植在農田裏,讓長長的瓜藤滿地爬行,結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麼品嚐。

六、討論活動:你還知道哪些爬行植物,這些植物有什麼用?

七、音樂活動【小手爬】

師:小動物會爬,植物會爬,我們小朋友的小手會爬是嗎?讓我們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的動作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表演【小手爬】,改變音樂的節奏,帶領幼兒進行小手慢慢爬和快快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塊白布和葉子;

2、四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小番茄、各種顏色的花瓣等);

2、小積木,白色棉布每人兩份;

3、各種食物:糖果、有顏色的饅頭、麪粉等;

4、黑板一塊、PPT、做彩色面的視頻。

教師示範材料:白布,綠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魔術,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觀看魔術表演。

(1)你們有沒有看過魔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很棒的魔術表演,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表演魔術:現在我的魔術開始了,這是什麼?(出示白布)那這是什麼?(出示葉子)看一看,我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慾望)

(2)魔術結束,發生了什麼現象?(白布變成綠色的了)

2、幼兒嘗試操作。

(1)你們覺得這個魔術有趣麼?那現在我們自己來嘗試變一次。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材料?(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變“魔術”。

(3)觀察自己“魔術”後白布的變化。

老師提問:爲什麼佈會變成綠色的呢?(因爲葉子上的綠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結:原來植物的葉子裏有綠顏色,它有一個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1、幼兒預測猜想。

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裏找到了綠色,那你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裏還會不會藏着其他的顏色?(幼兒猜想)

2、幼兒探索驗證。

(1)熟悉材料

師:我們現在自己來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體裏有沒有其他的顏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各種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實也有植物的葉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逐一介紹材料:胡蘿蔔、小番茄、檸檬皮青瓜皮楊梅各種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師:剛纔我們已經學會魔術這個本領了,這一次請你們自己來變魔術。道具呢還是有一塊白布,然後請你們在籮筐裏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放在白布上來變魔術,看看最後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變好以後請你在白布上寫上你的學號,把它送到這裏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

請幼兒把變好顏色的布按顏色分類擺放好。

黃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紅色的色卡

綠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你是怎麼變的呢?(引導幼兒用“我用什麼變出了什麼顏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師小結:

原來植物的身體裏藏着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還有綠色。這些藏在植物身體裏的顏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聯繫生活,提升經驗。

1、生活應用

(1)出示PPT

這些植物色素還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們吃的食物裏,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麪條):這是什麼?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麪條有什麼不一樣的?

你知道它是怎麼變出來的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2)觀看視頻

廚師在幹什麼?你在畫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裏了麼?

小結:對了,這些植物色素就蘊含在這些蔬菜的汁液裏,把它們加在麪粉裏,就做出了彩色的麪條。

(3)觀看PPT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食物也添加過植物色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4)教師小結:

這種加在食物裏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們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的營養。

四、延伸活動

剛纔我們已經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種顏色,想不想把這塊布變得五顏六色,更加美麗?請你們一起回到教師繼續來完成好不好?

活動反思:

得知活動主題《物體的顏色》後,T老師提出了深色吸熱快,淺色吸熱慢這個原理,我們一聽,的確跟物體的顏色有關,感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只要填充裏面的小實驗就可以了。大家討論開了,紛紛提供一些科學小實驗來驗證這個觀點,如用吹風機分別吹或將布包在手電筒上,用手電筒的光照,看看黑色和白色的布是不是有溫差;點燃蠟燭,外面套一個玻璃瓶,瓶子外面分別包上白色和黑布,看看兩塊布是不是有溫差……但是我們馬上又想到了使用蠟燭不安全,使用吹風機又不方便,沒有那麼多的電源,而手電筒,經過科學驗證,照了3分鐘,溫度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根本得不出我們想要的結論,由此可見,這些實驗都被推翻了,自然地,這個活動也被推翻了。我們又上網進行了地毯式搜索,同時還詢問身邊的朋友,最終覺得貼合主題,符合中班孩子年齡特徵的內容有“植物的顏色”和“動物的顏色”。植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是植物色素,而動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就是動物的保護色。考慮到“動物的保護色”對於中班孩子來說缺少生活中的相關經驗,而且這個活動可操作性不強,所以馬上被我們推翻了。最終,我選擇了《植物色素》這個內容,原因有以下幾個:

1.植物色素是幼兒生活中已經接觸到過的,如楊梅的顏色染到了孩子的手上、衣服上,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

2.植物收集比較方便,要多少有多少;

3.《植物色素》這個活動可操作性強,幼兒可以通過操作,親自驗證植物裏面藏有植物色素;

4.這個活動我自己曾經在名師帶徒活動中開展過,對此教案比較熟悉,而且教案相對成熟;

5.比賽時間非常緊迫,連確定教案、製作教具、研磨活動,總共只有3天時間;

6.琴琴是初次開區公開課,初次開展科學活動,而且是借園借班上課,如果實驗過於複雜,琴琴難以把控。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我們走進了“奇妙的植物色素”,再一次對這個活動進行了研磨,希望通過此次研磨,更加完善活動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植物的的生長環境,對植物的生長感興趣。

2.樂意自主地進行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寶寶圖片、視頻、操作包、記號筆、蠟筆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師:瞧,植物寶寶來看小朋友了。小朋友們好! 奇怪,植物寶寶怎麼看上去不開心了呢?原來植物寶寶有事請小朋友幫忙,他們想要回家,可是不知道家住哪裏了?

2.介紹遊戲,提示操作要求

師:誰願意來幫幫植物寶寶找家呢?

介紹玩法:玩的時候請想一想植物寶寶的家是住在地下,還是地上,或是長在樹上?請你在這幅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貼上各種植物寶寶。

3.經驗交流

a.你幫哪些植物寶寶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裏?

b.揭示答案(觀看視頻)

c.檢驗結果:看看你給植物寶寶找的家正確嗎?

4.小結:其實,有的植物寶寶住在地上,如:青菜、菠菜等,有的植物寶寶住在地下,如:土豆、蘿蔔等,有的住在樹上,如:蘋果、桔子等,可是,還有些植物寶寶住的家很奇怪,回去找找吧!

5.延伸活動

參觀無土栽培、現代農業園區等 。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期間,可以組織親子活動:採摘桔子、挖山芋、參觀科技農業園區等,還可以讓幼兒照顧自然角、種植園地,感知植物的生活環境。

2.與藝術相結合,畫畫植物寶寶,製作植物的標本。

3.與數相結合,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按規律排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6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探索中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各樣的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養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植物的判斷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身邊的植物。

活動準備:

各種植物、白色手帕若干、刮畫筆若干;視頻《植物色素的用途》;記錄表人手一份;蠟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 師:小朋友們,最近老是新學了一個魔術,看我給你們露一手。(出示一塊白手帕)看,一塊手帕,什麼顏色的?(拿出青菜葉)一片青菜葉,什麼顏色的?白手帕、青菜葉,變變變!(老師將綠葉子包在白色手帕裏,搓、擰、拍等,使手帕上染上綠色。)

2. 快速打開手帕,引導幼兒觀察,手帕變成什麼樣了?(找到葉子)青菜葉變成什麼樣了?手帕怎麼會變綠了呢?青菜葉裏有什麼呢?(引出葉子裏有色素)

小結:原來青菜葉裏有色素,就藏在它們身體的裏邊,當葉子別捏壞了、擰爛了,他們身體裏邊的色素就跑出來了,所以老師的手帕上就染上了綠色。

二、指導探索,找到植物色素。

1. 提問:那麼除了青菜葉,其他葉子中有沒有色素呢?我們來研究研究。

2. 介紹材料和方法:每組都有一個框子,裏面有每人一塊白手帕,還有各種葉子,(依次介紹菠菜葉、蔥葉、生菜葉)請你選擇一種葉子試試看,看看你試的葉子有沒有色素。然後把你的發現記在記錄表上,如果你找到了色素,就在相應葉子的格子裏畫個勾。

3. 巡迴指導幼兒操作實驗,個別展示,集體講評。

小結:原來各種葉子裏都有色素。

4. 提問:這些葉子是什麼顏色的?色素都是什麼顏色的呢?

小結:其實這些色素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做葉綠素。

三、組織操作,幼兒再次探究。

1. 師:我們已經在葉子裏找到了葉綠素,那麼除了葉子,植物的其他部位裏會不會有色素呢?它們的色素是什麼顏色的呢?

2. 介紹材料,提出要求:下面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許多植物(依次介紹:紫甘藍、胡蘿蔔、小番茄、橙子皮等。)試試看把它們捏爛、擰爛,或者請你們的刮畫筆幫幫忙,看看能不能把它們身體裏的色素找出來。如果你發現了色素,那請你也在記錄表裏記錄好。不過這次在你們記錄之前,請你們先看看你找到的色素是什麼顏色的,然後用相應顏色的蠟筆進行記錄,聽明白了嗎?

3. 巡迴指導幼兒操作探究,個別展示,集體講評。

小結:原來植物的身體裏藏着各種顏色的色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四、播放視頻,瞭解植物色素用途。

1. 師:植物的色素有什麼用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

2. 提問:你看到植物色素用什麼用處?幼兒回答。

小結:植物色素可以做藥、讓食物的顏色變得更漂亮、可以做成化妝品、水彩筆、還可以用來染布……植物色素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可真大。

五、延伸活動:洗手帕。

1. 引導幼兒觀察植物色素用水能否洗乾淨。

2. 探索用什麼能洗掉植物色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7

活動目標:

1、發展比較性觀察力,瞭解幾種熟悉的植物的過冬方式。

2、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3、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4、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重難點:

知道植物在冬季發生的變化。

活動準備:

關於秋天景色與冬天景色的圖各一幅;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1幅;幼兒常見的冬天落葉植物圖片4幅;松樹、小麥圖片各1幅;靠種子過冬的植物圖片2~3幅;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圖片各1幅;蔬菜大棚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你們去旅遊過嗎?旅遊時都看到了什麼了?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師講故事)2、基本部分:

A、邊講故事,邊出示秋天與冬天的圖片,引導孩子感受季節的變化。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住着蝸牛媽媽和它的孩子小蝸牛,有一天,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去玩吧,地上開滿了鮮花,你去採幾朵鮮花給我吧。"小蝸牛很願意幫媽媽做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它爬呀爬呀,不知過了多少天,終於來到小樹林,它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畫面)地上根本沒有鮮花,而是長着蘑菇,樹葉全黃了。於是,小蝸牛隻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說:"媽媽,鮮花沒有了,地上長着蘑菇,樹葉全變黃了。"蝸牛媽媽聽了,說:"哦,已經是秋天了,那你快去採幾朵蘑菇回來吧。"小蝸牛再次爬出去,過了好久纔來到小樹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畫面),咦?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訴小蝸牛這是爲什麼嗎?

B、引導幼兒觀察秋天與冬天的景色圖片,發展孩子的比較觀察能力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小蝸牛兩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時出示兩幅圖片)C、(出示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兒?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再與現在室外環境相比較,一樣嗎?哪裏不一樣。通過對比,引導幼兒學習身邊常見植物落葉,變枯的原因,知道這是某些植物過冬的一種本能,通過落葉、變枯來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此現像也叫休眠。採取這種過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楊樹、柳樹、月季花、梔子花的圖片);學習瞭解植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麥、松樹、冬青;靠根過冬:韭菜、菊花等;靠種子過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結束部分(出示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的圖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不能吃到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討人類可以幫助植物過冬的方法。如,爲小樹穿稻草棉衣,給蔬菜建大棚等。

活動延伸:

到戶外尋找需要人類幫助過冬的植物,爲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瞭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裏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係。

2、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土壤裏有什麼

2、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

3、挖土的鏟子、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

活動過程

一、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

1、青菜和小草都乾枯了。

2、因爲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乾枯。

二、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麼?

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裏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裏有死蟲子。

3、土壤裏有蚯蚓、螞蟻。

三、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溼了。

2.泥土裏有水分。

四、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

2、泥土中有空氣。

五、說一說,植物爲什麼會在土壤裏生長?

1、植物在土壤裏生長,是因爲土壤裏有肥料。

2、因爲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六、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麼不同?

將三杯土放在三隻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裏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裏去了。

2、壤土裏的

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裏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裏沒有水。

七、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

1、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

2、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

3、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八、拓展思路

啓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爲什麼能生活在沙漠裏,瞭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9

目標:

1.知道大自然中有許多像傘的動、植物。

2.通過傾聽、討論、講述,分享有關傘狀植物的經驗。

3.樂意畫出自己看到的大自然中像傘的動、植物。

準備:

L.幻燈片:大自然中的傘

2 .課前請家長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像傘的植物、動物。

3.故事:借你一把傘

4.畫紙、畫筆。

過程:

一、我要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故事的名字叫:借你一把傘

1.聽故事:借你一把傘。兩遍

第一遍不演示幻燈片;認真聽老師講。

2.第二遍故事前提要求:請你們記清楚小動物們都是用什麼當的傘?邊講故事邊演示幻燈片:銀杏葉—螞蟻、蓮葉—青蛙、菠菜—兔子、芋頭葉—小狐狸、大荷葉—大熊、傘—小狗。

提問:故事裏的動物們都借了什麼給娜娜當傘呢?

小動物們用菜和葉子當他們的什麼?

下雨的時候,小螞蟻把銀杏葉當作它的什麼?

下雨的時候,青蛙把蓮葉當作它的什麼?

下雨的時候,兔子把菠菜當作它的什麼?

下雨的時候,小狐狸把芋頭葉當作它的什麼?

下雨的時候,大熊把荷葉當作它的什麼?

二、在大自然中還有好多好多的傘,你看見了哪些像傘的植物?幼兒回答,教師

1.演示幻燈片:

《大自然中的傘——植物》

幻燈片-像傘的樹

像傘的蘑菇

像傘的花

像傘的菜

你們在大自然中還看見那些像傘的動物?

2.演示幻燈片:《大自然中的傘——動物》

三、我們知道了那麼多像傘的漂亮的植物和動物,今天就把你喜歡的像傘的植物畫下來吧。

展示幼兒的作品,說說自己畫的什麼像傘的植物或動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新奇的豬籠草、毛氈苔、捕蠅草等吃蟲草的特性,對一些奇怪的植物產生興趣。

2、在遊戲中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物體的特徵。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遊戲音樂。

2、多媒體圖片:奇怪的植物——吃蟲草。

3、幼兒用書第12頁。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瞭解新奇植物——吃蟲草的名稱和特性,知道它們的樣子。

2、活動難點:瞭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願意在遊戲中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3、指導要點:通過故事引導、多媒體圖片觀察認知來了解吃蟲草的樣子和特性,並用肢體動作表現幫助幼兒理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失蹤的蒼蠅》

提問:小蟲子哪去了?(被吃蟲草吃掉了)

2、運用多媒體圖片逐一瞭解吃蟲草的名稱及特性,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認識吃蟲草,說說吃蟲草的本領。

提問:圖中都有哪些吃蟲草呢?它們有什麼本領?

小結:這些都是吃蟲草,它們不聲不響地長在野外,悄悄地吃掉很多令人討厭的害蟲。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是害蟲呢?(引導幼兒說出蒼蠅、蚊子等害蟲的名字)

(2)觀察吃蟲草的樣子,猜猜它們是怎麼吃掉蟲子的。

請幼兒說說不同吃蟲草的樣子,提問:它們會怎麼吃蟲呢?

小結:能吃掉蒼蠅的草叫捕蠅草。捕蠅草的葉子是橢圓形的,葉子周邊還長着牙齒,像很多蠅索。蒼蠅來了,葉子就會合攏起來,把它關在裏面,然後把她消滅掉。豬籠草,橢圓形的大葉子下長着一個長口袋,蟲子來了若掉進這個長口袋,就再也出不來了,被豬籠草吃掉了。

3、幼兒分組翻看幼兒用書。(同伴之間輪流講講不同的吃蟲草是怎樣吃掉蟲子的)

4、遊戲:吃掉小蟲子

(1)用肢體動作表現吃蟲草的特徵。

提問:剛剛我們看了這些吃蟲草的圖片,它們都是一樣的嗎?誰能用動作表現捕蠅草(豬籠草、毛氈苔)的樣子呢?

(2)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吃蟲草(可以是捕蠅草、豬籠草、毛氈苔,提醒幼兒吃蟲草的動作是不一樣的),一人扮演小蟲子,在吃蟲草裏飛來飛去。當老師的音樂聲一停,吃蟲草立即捉住小蟲,然後輪換角色遊戲。

5、延伸活動:

世界上還有好多奇妙的植物,小朋友下次看圖書,看電視發現了有趣的植物,要和我們大家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及知識發展水平,在科學活動《奇怪的植物——吃蟲草》中我所制定的目標不是很高,旨在激發興趣,樂於參與,簡單探究。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圖片,通過故事引導、觀察瞭解毛氈苔、豬籠草、捕蠅草的樣子,並通過肌體動作表現幫助幼兒理解吃蟲草吃掉蟲子的過程。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提高了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爲一件快樂的事。活動中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參與遊戲的快樂,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並樂於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1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祕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氣候有什麼變化?

2、師:這麼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現象。

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麼變化?大樹上有什麼變化?小草是什麼樣子的?

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範圍內自主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裏面有什麼?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麼?

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麼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根上長着什麼?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並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回活動室後組織交流。

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瞭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爲肥料、營養樹根)

2、師:小草是什麼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着,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塗石灰、扎乾草,爲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幹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2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動準備

1、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2、ppt課件;蔬菜分類

3、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1、教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

(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2、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

教師: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一樣,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點擊黃豆苗的各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現種子

(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2.瞭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教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

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並互相交流。

教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裏的阿姨揀菜。

每一組的籃子裏裝有不同的蔬菜。

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裏揀的是什麼菜?

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

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裏,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裏。

(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四、總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3

活動背景:

孩子們在草地上玩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衣服上有了綠色的斑點;在田野裏採摘桑葚的時候,也會留下滿手的紫斑,他們既苦惱又好奇,爲什麼小草的綠色會跑到衣服上來呢?爲什麼桑葚的紫色會跑到手上來呢?其實在我們童年的時候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所有這些都說明孩子對植物中的色素不僅不陌生而且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創設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以此來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觀察、實踐、體驗,使孩子們在操作中發現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並初步瞭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們的探究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培養孩子主動關注生活的意識,讓他們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合作印染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紫甘藍、草莓、枸杞、花瓣等);

2.錘子、木棍、石塊、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隻,黑板一塊,老師自己用植物印製的圍巾一塊;

4.介紹植物色素用途的錄像短片。

活動過程:

1、觀看魔術表演,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老師從小桶裏拿些綠色的葉子包在白色的手絹裏,通過搓、擰等方法,使手絹上染上綠色的花紋。)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1:你從小桶裏拿了一些葉子放在手帕裏。

幼2:你的手帕變綠了。

幼3:你不停地這樣這樣,手帕就綠了。(他一邊說,小手一邊不停地來回搓着。)

幼4:你把葉子包在手帕裏就變綠了。

……

(老師的魔術表演一下子將幼兒帶入神祕的意境裏,他們一個個都睜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動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師:葉子裏真的躲着神奇的顏色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請你們從椅子下拿出籃子,看看你的籃子裏有什麼?

幼1:菜葉和手帕。

幼2:我是草葉。

幼3:我籃子裏是樹葉。

師:每個小朋友的籃子裏都有一塊白手帕和許多綠葉子,你們也來變一變,看看手帕和葉子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

師:你的白手帕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1:我的手帕變髒了。

幼2:我的上面也綠了。

師:你的葉子怎麼樣了呢?

幼:破了、變成一個條條了、我的都爛了、壞了……

師:原來植物葉子上綠綠的顏色藏在它們身體的裏邊,當葉子壞了,碎了,他身體裏邊的綠色就跑出來了,所以老師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綠色。

師:請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籃子裏,再把籃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這一環節幼兒自己變魔術的過程正好滿足了他們先前的那種慾望。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把手帕變綠時,滿臉洋溢着成功的喜悅。同時通過觀察手帕和葉子的變化,知道這些綠色原來是藏在葉子身體的裏邊,當葉子破了、碎了的時候,,這些綠色纔會從葉子的身體裏跑出來。)

3、藉助工具探索各種植物中的色素。

師: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裏找到了綠色,咦?那植物的身體裏會不會藏着其它顏色呢?

幼1:不知道,沒有吧?

幼2:有,紅色。

幼3:黃色。

……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兒、果子、也有植物的葉子,拿一種放在布上,你們可以用錘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頭碾一碾,木棍搗一搗,看看你能找到什麼顏色。用過的工具要及時送回去,用過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盤子裏。好,我們一起到後面找找看。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找到什麼顏色?再用別的試試看,注意別敲到手上。)

師: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顏色貼到黑板上來。

師:小朋友輕輕上位。啊,小朋友找到這麼多漂亮的顏色。誰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什麼顏色?

幼:粉紅色、黑色、藍色、枚紅色、橘黃色……

師:原來植物的身體裏藏着各種各樣的顏色:紅、黃、紫、藍……,還有我們剛纔找到的綠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這一環節我先讓孩子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裏會不會藏着其它顏色,再讓他們通過實踐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使他們發現植物中含有豐富的顏色,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種自由、寬鬆的環境中,他們紛紛將自己的新發現與同伴交流分享。)

4、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師: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觀看錄像)

師:植物色素有什麼用呢?

幼:可以做藥、可以讓食物的顏色變漂亮、可以做化妝品和水彩筆、還可以染布……

(通過觀看人們利用植物色素生產的各種產品的錄像短片,使幼兒對植物色素的用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感受到植物色素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幼兒從小關注生活的意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5、用各種植物印染圍巾,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看,老師今天圍的圍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嗎?你覺得哪裏最漂亮?

幼1:我覺得那個邊上最漂亮。

幼2:我喜歡中間像樹葉一樣紅色的花紋。

幼3:我喜歡綠色的花紋,有點像小草。

師:這條圍巾可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你們想不想也來印一條圍巾呢?瞧,後面也有4條圍巾,等會兒我們4個小朋友一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條漂亮的圍巾。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花型的擺放,顏色的搭配。)

師:來,我們把印好的圍巾晾起來讓客人老師看一看。問問客人老師我們的圍巾漂亮嗎?

師: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幫我們印出了這麼美麗的圍巾。現在把我們今天發現的植物色素的祕密告訴班上的小朋友。

(最後孩子們用自己發現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麗的圍巾,體驗探索與創造獲得的喜悅與快樂。)

活動反思:

在設計、組織這次活動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發展幼兒的自然智能。“植物色素”這個詞看似遙遠、陌生,其實它隨處可見。在設計和開展活動時,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通過活動幼兒對大自然熱愛了多少,興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變魔術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也爲後來幼兒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礎。孩子們通過敲、壓、碾、搓等方式,從而發現植物色素的祕密。這些常識不是通過灌輸得來的,而是通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獲得的`,同時孩子們還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發展幼兒人際關係智能,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動中老師給孩子創造了這樣一個“合作遊戲”的機會:讓四名幼兒分成一組共同印染一條圍巾,這就必須與他人合作。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已經有了合作的意識,知道自己在佈局的時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後四個孩子要共同將圍巾展示給觀衆,讓幼兒體會這是他們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4

一、 設計理念:

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熱情。以此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水對於生命來說是很寶貴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離不開水,”“水能藏在許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等科學常識;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與經驗;活動中儘量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此活動是在我班已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水、水果、蔬菜等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對水、水果、蔬菜的常識已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對這些活動有着很高的探究積極性。活動由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課題――幼、師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師、幼共同總結三個環節組成。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講故事引起幼兒思考,討論“有時吃水果爲什麼也能解渴?”導入課題――怎樣找到藏在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進行聯想或設想,讓幼兒動腦、動手,師、幼共同嘗試從植物中取出水,親歷整個探究過程,並共同討論、交流、總結。在一系列活動中獲得更多探究問題的方法和信息,來培養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教學目標:

1、 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水。

2、 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用自己設想的方法去尋找藏在植物體內的水。

3、 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驗,並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想法,學習尊重他人。

4、 樂意與同伴交流、交換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養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多種方法或工具尋找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交流、交換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難點:有序地取放物體;清楚、連貫地描述探索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

1、工具:榨汁機(1臺)。

小木板(2個),小木棍(2根),盤子與杯子、勺子各6個(以上物品均消毒),鹽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兩個,以上物品全部裝在一個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

2、材料:蘿蔔、萵筍、西紅柿、梨、橘子、菜葉若干,洗淨,裝於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籃底墊塑料布,預防汁水滴漏。蘿蔔、萵筍、西紅柿、梨切小塊,便於幼兒操作。

六、教學過程:

1、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探究的課題。

(1)師:小猴和小兔到樹林裏玩,玩得可高興了。不一會兒,小兔說:“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說:“那我們去喝水吧!”小兔說:“行。”可是找遍了整個樹林,都沒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着急。小猴看了看四周,發現了一棵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了,你猜猜是什麼辦法?”小兔明白了,指着樹林旁邊的菜地,笑着說:“我也有辦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我們想的什麼辦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師:爲什麼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爲果子裏有水 。”“蔬菜裏也有水。”

師:你怎麼知道果子(蔬菜)裏有水?

幼:“梨子裏有水,我吃過。”“番茄裏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來了。”

(2)師:小猴說:“小朋友說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裏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們都知道,水呀對於你們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的生長都太重要了,我們大家都離不開水。對了,小朋友們都知道植物體內藏有水,你們想把植物體內的水找出來嗎?”

幼:“想。”

2、引導幼兒討論並嘗試從植物體內取水的方法。

(1)師:誰來說一說你想到的辦法呢?

幼:“用手使勁捏。”“用木板壓。”“用榨汁機擠水。”

(2) 師:小朋友想出來的辦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特地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禮物,讓大家來做一個實驗,――從植物身上找到水。請組長把紗布輕輕揭開,大家仔細看看,說說籃子裏有些什麼?

幼:“有梨、番茄、橘子、蘿蔔、菜葉。”

師:另一個籃子裏有些什麼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盤子、杯子和勺子。”

(3) 師:這些都是你們可以選擇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種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個盤子放好,然後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盤子裏開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裝在杯子裏。最後,將取水用過了的盤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裝有塑料紙的籃子裏。注意:取放東西要輕,不要爭搶。

(4) 幼兒操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以引導,如:“用點力試試看。”“換個工具試試吧。”給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還能想出不一樣的方法嗎?”“你能幫一下朋友嗎?”同時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給同伴或客人老師講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與同組幼兒不同的方法取水,或與同伴交換操作工具與材料,嘗試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師:小猴也送了一件禮物給老師(出示電動榨汁機)。這是一臺榨汁機,小猴請老師用它從水果裏榨水給大二班聰明的小朋友們喝(幼兒觀察老師操作,老師邊操作邊告訴用電器要注意安全。)。

3、總結、結束探究活動。

老師同幼兒一起總結。師:剛纔老師同小朋友們一起用了許多方法從植物體內擠出了水。我們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補充我們身體生長和活動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營養。所以,小朋友每天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好辦法;還有的小朋友還幫助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擠水。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另外,小猴知道我們大二班小朋友這麼聰明、能幹,要送一件獎品送給全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

幼:“想。”

師:“想知道是什麼,就跟我來。”

活動延伸:

師:這兒是小猴送的禮物――兩支鮮花。我們將這兩支花插在兩個瓶子裏,其中一個瓶子有水,一個沒有水,讓我們看一下幾天後,會有什麼變化呢?(讓幼兒體會到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活動自評:

1、 此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事物、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

2、 我在活動中,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 運用語言、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 在活動中,、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5

教學目標

1、區分植根系和鬚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相關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條件。

4、瞭解植物缺乏氮、磷、鉀的病症。

5、知道水體富營養化的基本症狀。

6、初步學習數據處理能力--干擾數據的辨別和刪除。

7、初步學習“實驗方案”的優劣性比較。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

教學預設

【引入】請同學用恰當的比喻說說土壤與植物的關係。--沒有土壤,植物就無法生長。

一、植物的根系:

1、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土壤中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賀無機鹽的。

【實驗】根的觀察--瞭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的。

植物

比較項目大豆小麥

根的數目

是否有明顯發達的根

還有哪些植物具有這樣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顯發達的主根和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沒有明顯的主側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鬚根系。

【舉例】常見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須根系?

【問題】根的功能,你知道嗎?--固定和吸收。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佈,與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因素有關。

【探究】植物根系(同種植物的根系)的分佈與地下水位的高低的關係

提出問題:根系的分佈和地下水位高低的關係如何?

建立假設:(1)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佈淺。

(2)地下水位低,植物根系分佈淺。

(3)地下水位的高低與植物根系分佈無關。

實驗方案:1、野外調查

2、野外栽培

3、實驗室栽培

實驗方案優劣評價:

⑴組織野外觀察較難,還要強調安全問題。雖然觀察條件不是任何學校所在地都能滿足,但是一旦觀察到,則實驗成功率就較大;

⑵野外栽培,可控性增強,但實驗條件也不是任何學校都能滿足的;

⑶實驗室栽培,雖然可控性較強,但模擬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大容易做到。

數據處理:一株植物根系的長度是根系所有根的平均長度--所有植物根的長度之和除以根的總數(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數據處理時,應該去掉無效數據。

實驗結論: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長度會越短,根系分佈淺。

二、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實驗】研究根的吸水部位

實驗現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麥先出現萎焉現象。

結論:說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

【討論】在農業生產中,移栽作物幼苗是時爲什麼要帶土移栽?--免於損傷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適應“新環境”以前,仍舊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從被夾帶的土壤中獲取水分和營養物質。

【問題】爲什麼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觀察】瞭解根尖的結構:顯微鏡觀察根尖

根尖的結構:

根冠:細胞排列不整齊。保護後面的組織,使根在向前生長時,不被土壤顆粒檫傷。

分生區:細胞質的密度較大,沒有液泡。能不斷分裂,使根生長。

伸長區:細胞的液泡較小(通過吸收水分而形成),細胞壁較薄。細胞能迅速生長,把根尖推向土層。

根毛區: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細胞壁較厚,內有輸導組織(導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根毛區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有人統計: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麥的根系具有1381萬條根和140多根億條根毛。

【問題】植物的根是否在如何情況下,都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實例:當作物施了過多的肥料時,作物反而發生萎焉現象。這表明作物體內的水分減少了。爲什麼?

【實驗】植物細胞失水的實驗

實驗現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沒有出現萎焉現象,在濃鹽水中的植物出現了萎焉現象。

結論: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只有在高於土壤溶液的濃度時,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無其它方法證明根毛確實必須在土壤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時才能吸水?

醃製青菜時,青菜失水;海水漫入農田,作物萎焉等。

正常情況下,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營養物質的質量分數一般高於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過多,土壤溶液的質量分數會超過根毛細胞液內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現象。

當土壤溶液的濃度高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低於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

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1、植物的生長除了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無機鹽。

【實驗】配製四種營養液,觀察植物在營養液中的生長。

實驗現象:在分別缺乏氮、磷和鉀元素的培養液中,植物的生長狀況不同,分別出現生長異常。當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和鉀的化合物後,植物的生長慢慢恢復正常。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起不同的作用。

2、植物和環境是相互影響的。

植物可以幫助土壤積累有機物,農林業生產也會對土壤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1)過多施肥會使土壤板結,改變土壤的結構。

(2)“水華”現象介紹

水華(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爲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營養化。“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並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並有難聞的臭昧。

【閱讀】植物營養的吸收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6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各種植物的種子是不同的,並能區分。

2、讓幼兒瞭解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習慣和體會成功的喜悅,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慾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各種植物的種子是不同的,並能區分。

2、難點:瞭解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事先蒐集有關植物生長的資料和圖片。

2、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若干。

3、花盆、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說說植物是怎麼來的?請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2、幼兒討論:植物爲什麼會長大?怎樣纔會長大?

3、幼兒觀看視頻:植物無根和有根實驗。請幼兒看看實驗中哪種植物沒有死,瞭解根的作用。

4、孩子的發現:植物是種子種出來的。不同植物的種子長得不一樣:黃豆的種子是圓圓的、黃色的;紅豆的種子是圓圓的、紅色的;芝麻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綠豆的種子是橢圓形、綠色的;

5、小結: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泥沙、空氣、陽光、種子。

6、用各種各樣的種子拼出漂亮的圖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7

一、課程標準: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爲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能通過栽培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3.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圖畫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二)科學知識:

1.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2.知道我們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1.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官的作用。

2.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3.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學習成果評價

(一)概念發展:

1.不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2.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3.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探究能力:

1.能夠描述職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2.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

3.能用圖畫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

五、教學材料:

圖片、自制“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圖”、佈置學生收集、閱讀植物方面的資料和圖片

六、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師生互動的目的

教學反饋

集中話題

1.前面我們觀察瞭解了土壤。和土壤的聯繫最密切的要數——?(各種各樣的植物)。

2.這個單元我們一起來看看各種各樣的植物。

3.板書課題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植物的興趣。

探索和調查

植物對人類有哪些貢獻?

1.教師讓學生充分討論、說一說,感受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2.教師補充一些學生沒有說過的植物並小結:植物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是植物爲人們提供營養,那麼你們知道各種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們吃嗎?

教師及時點撥學生認識植物的各個部分名稱。

同學們對植物的各個部分的認識都很準確,如果請你畫一株完整的植物,會畫嗎?

評價時,引導學生從植物的六個器官方面進行評價。

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感受植物與人類的和諧。

認識植物的局部。

引導學生用圖畫的方式描述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

回顧和解釋

這一課學習的課題是《植物和我們》,植物和我們有哪些關係?

鼓勵學生說出這節課的收穫。主要從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貢獻等方面說。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8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裏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爲什麼生長的如此茂盛,在進行主題活動“奇妙的植物”時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問,於是,我用“莖輸送水”這節活動來爲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於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實驗,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輸送水和養料的奧祕,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

2、幫助幼兒簡單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兩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人生興趣和探究慾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我通過幾組有趣的實驗及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瞭解植物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活動內容:綜合活動《植物的莖》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

2、瞭解莖的功能。

活動準備:

1、植物圖片。

2、幻燈。

3、蒜槌芹菜。

4、白色花朵提前做實驗。

活動過程:

一、通過幻燈,豐富幼兒對植物的莖的認識。

1、莖的形態。

2、莖的種類。

二、通過操作圖片豐富幼兒對莖的認識。

圈出植物的莖。

三、發散思考:植物爲什麼要有莖,莖有什麼作用。

幼兒自由回答。

四、莖輸送水的試驗。

五、莖儲存水的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1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對植物喝水現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對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植物喝水的祕密。

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裏。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瞭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1、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張),

問:他們在幹什麼?(喝水),爲什麼要喝水?他們是靠什麼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麼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麼來喝水?爲什麼?

樑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爲什麼?

(二)實驗驗證,引發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實驗結果,問:你看到了什麼?植物是靠什麼喝水的?

小結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麼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纔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裏,現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後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象對比圖)

問: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麼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瞭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着剪,縱向剪,然後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後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驗,進一步引發孩子關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麼了?爲什麼會爛呢?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於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

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麼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第一、土壤乾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的現象,由於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溼,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於根吸水的現象已經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節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侷促,所以可能對於根吸水的現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說得有些囉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並不能及時很好的給予迴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20

一、教材分析

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我們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都要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精妙,去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重點:識字與寫字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引導、自主學習

學法: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識字

1、激發學生多讀,在讀中識字。

2、先分小組自由讀,學生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同一小組互相幫助識字,再讓每一小組的識字能手當小老師,教大家認字。

3、在學生互教互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類指導,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紛、識),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娃、窪),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識字。

4、學習生字之後,通過朗讀來檢查識字效果,根據反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識”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三)朗讀感悟

1.範讀激趣。

2.學生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讀第一節,啓發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爲家”這個詞語?

4.朗讀第二、三、四節,說一說自己最欣賞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爲什麼?

5.小組合作朗讀全文,並試着背誦課文。

6.背誦比賽(小組集體賽與個人賽結合)。

(四)讀讀說說

1.讀補充閱讀材料(見“資料袋”),再說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讀“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識字(排火車)注意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識”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朗讀

(二)指導寫字,抄寫詞語

讓學生按筆順自主寫字,第一遍描紅,第二、三遍寫正確,寫美觀。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本課有2個要求寫的字都是女字旁,指導寫字時讓學生注意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旅、降”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把字寫勻稱、美觀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不僅多,而且有趣,就讓我們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吧。

(三)實踐活動

1、讓學生讀讀課文後“泡泡”裏的話,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拿出來展示交流,激發學生觀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資料袋: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處飛揚。你知道春天柳絮飛揚的奧祕嗎?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現裏面有些小顆粒,那就是柳樹的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的飛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的。

鳳仙花媽媽的辦法跟豌豆媽媽的辦法差不多,鳳仙花果實成熟後會炸裂,風仙花媽媽用這種辦法把種子送到四面八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植物》 篇21

【設計意圖】

爲了讓幼兒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體驗秋天的特徵,以散步的形式帶着孩子們在幼兒園裏自由觀察發現秋天樹葉和草以及各種植物的變化,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係,在大自然中培養孩子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活動目標】

1.辨認園中常見的植物,學記1—2種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態。(花、葉、莖的特點)

2.把玩落葉,瞭解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係,有好奇心。

3.學習相應的詞語:溼嗒嗒、皺巴巴、沙沙沙等。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辨認園中常見的植物,學記1—2種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態。(花、葉、莖的特點)

活動難點:辨別老葉、枯葉和水分多少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教師備拾一些枯葉,事前撒放在大樹旁,和新落葉混在一起。

2.提前提示保阿姨有意識地留一些剛落的老葉。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尋找、觀察植物。

以散步的形式帶幼兒在園內環境中對幾類大樹進行辨認,讓幼兒自主自由的抱抱樹,摸摸樹皮,撿撿樹葉,看看形態像什麼,讀讀樹名(重點記1—2種樹名)。

二、有目的地撿樹葉,提要求。

拾一片“枯葉”、“剛落的老葉”,(瞭解幼兒對“枯葉”“老葉”的理解程度,據需要指導)。讓幼兒玩樹葉,(捏、搓、團),再展開看發現了什麼,由幼兒介紹。

三、遊戲:“樹葉找媽媽”。

讓幼兒撿樹葉當標記,聽信號行動。

四、回教室梳理總結。

再提供老葉、枯葉,讓幼兒對比玩看看新葉和枯葉有什麼不同,學習相應的詞語和知識溼滋滋、皺巴巴、沙沙沙。

【活動反思】

以散步的形式,帶幼兒去戶外直觀感受不同顏色、形狀的樹葉,瞭解幼兒園植物的名字,認識了紅楓葉,銀杏葉,桂花葉等,知道秋天到了小樹葉會掉落到地上,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枯樹葉。通過撿拾落葉和新葉,看看摸摸揉揉,感受枯葉和新葉的區別。孩子們自由地撿拾落葉,並帶一株植物去教室認識植物的根莖葉,學習說相應詞彙,整個過程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也更易接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