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掩耳盜鈴》幼兒園教案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掩耳盜鈴》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掩耳盜鈴》幼兒園教案

《掩耳盜鈴》幼兒園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1、在理 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裏?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 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麼辦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3)那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別人發現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己聽不見, 別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4、用一個成語說說偷鈴人的行爲。(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說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後想來,我並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整堂課,雖然我的講解並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節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着鼻子走,處於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掩耳盜鈴》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掩耳盜鈴》,感知成語故事的內容。

2、仔細觀察圖片,發現圖畫中的細節,理解成語故事的含義。

3、通過專注的閱讀和積極的討論,知道故事主人翁行爲的.愚蠢可笑。

活動準備

幼兒入手一本圖書,與圖書內容相同的幻燈片一套,銅鑼一面。

活動過程

一、看幻燈閱讀圖書第2~3頁。

1、教師:請小朋友仔細地看圖,看過後想想有什麼問題或者疑問。

2、幼兒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問題。

(看幻燈集體閱讀圖書第2~3頁,引發討論,激發閱讀興趣。)

二、師生共同看幻燈閱讀圖書第2頁至第8頁,引發第二次猜測、討論

1、教師閱讀圖書第2~3頁,讓幼兒知道畫面的內容。

2、師生共同閱讀第4~5頁。教師:小偷看見了什麼?大鐘漂亮嗎?上面的圖案怎麼樣?小偷想怎樣?

(觀察畫面上鐘的圖案並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豐富詞彙:圖案精美。)

3、閱讀第6~7頁,提問:小偷在幹嘛?他將鍾推動了嗎?小偷是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誰來學一學?

(學一學動作和表情,體會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鐘的迫切心情,爲後面想辦法搬走大鐘的想象做鋪墊。)

教師:這兩個點是什麼?(小偷頭上的汗珠)

(這是一個細節的觀察,更加明確小偷想偷大鐘的意圖,另一方面是一個暗示,暗示孩子從圖畫的細節中會有新的發現。)

教師:這隻鍾怎麼樣?

(學習詞彙:又大又重)

4、教師:這隻鍾又大又重,小偷可能會用什麼方法把它搬回家?請小朋友猜一猜。

5、引導幼兒觀察圖書第8頁的四幅小圖,瞭解小偷的想法。

提問:小偷究竟想了哪些辦法呢?

6、教師:小偷想了這麼多辦法,那他究竟會用什麼方法把鍾搬回家呢?他能如願所償嗎?請小朋友接着把書看完。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從第9頁至結束),共同討論對圖書內容的感知

1、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讓幼兒帶着問題,帶着從書中尋找答案的動機閱讀,這樣的自主閱讀纔是有效的。)

2、師生共同看幻燈,觀察瞭解圖書第9頁至結束的內容。

教師:小偷用了什麼辦法呢?最後有沒有如願所償呢?我們一起接着來看大屏幕。

看到10~11頁,配班教師敲鑼。(敲響鑼,讓幼兒感受鐘聲的巨響,體會小偷的做賊心虛。)

12~13頁:教師:從哪裏看出小偷嚇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樣做?

14~15頁:教師:鐘聲被捂住了嗎?這是什麼意思?小偷他做了一個什麼動作?

16~17頁:教師:這是什麼?小偷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爲什麼要笑呢?

18~19頁:教師:小偷拿大錘做什麼了?

20~21頁:教師:小偷得逞了嗎?他是什麼下場?(教師針對每一幅畫面,有意識地圍繞目標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細節,以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準確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

四、集體完整閱讀圖書

五、尋找圖書中的祕密,進一步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

教師:在這本書裏,藏着一個小祕密,請小朋友仔細地再看一遍書,找一找。

(黑貓是這本書畫面的經典設計,自始至終在畫面上出現,能夠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題。)

教師:找到祕密了嗎?小偷想偷大鐘,自以爲別人不知道,其實自始至終都有一雙眼睛在注視着他。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小偷……

(留白的方式誘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成語故事內涵的理解。)

設計思考

1、改編讀本和選材理由。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開展的初期,讀本的選擇多爲國外引進的繪本,隨着早期閱讀教學活動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有許多優秀、經典的文學作品,應當以適當的方式把它們傳遞給孩子,從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南京市部分喜愛讀書並致力於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研究的教師收集了大量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並做了必要的篩選。我們認爲針對學齡前階段幼兒選擇的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一是應重視和關注兒童的視角,儘量選擇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內容;二是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作品內容是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應具有積極的思想情感,對幼兒的成長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學中慎重地選取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並在文字上進行了精心的改編,努力做到文字表達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儘量淺顯易懂符合大班幼兒認知的特點,同時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審美性。我還與圖畫的創作者多次溝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繪本的創作。

2、樸實、有節奏的活動環節設計。整個活動由五個大環節構成,第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共同觀察圖書第2~3頁,引發第一次猜測、討論,激發閱讀興趣。第二個環節,師生共同閱讀圖書第2頁至第8頁,進行第二次猜測、討論。第三個環節,幼兒自由閱讀(從第9頁至結束),師生共同討論對圖書內容的感知、理解。第四個環節,集體完整閱讀圖書,全面感知圖書的內容。第五個環節,尋找圖書的祕密,進一步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縱觀整個活動環節,我力求簡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師一起平靜而投入地走進繪本里的閱讀狀態以及和諧的課堂氛圍。考慮到《掩耳盜鈴》是個成語故事,具有敘事性,故事情節推進的脈絡比較清晰,有前因和後果,因而在活動環節設計上,我關注活動環節的推進合着幼兒感知《掩耳盜鈴》故事的節拍,努力追求活動環節組織的節奏與故事敘事節奏的和諧共振,讓樸實的活動本身對幼兒產生吸引力,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流露。

3、簡約、生動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策略是教師教學藝術以及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我認爲閱讀是需要閱讀者安心、靜心、定心的,投入地閱讀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組織閱讀活動時,教學策略的設計和選擇應講究簡約、生動。從課堂的氛圍入手,引領幼兒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在《掩耳盜鈴》閱讀活動中,我只設計和運用了猜測討論、動作模仿、自主閱讀等爲數不多且簡便易行的教學策略,並以生動的方式落實這些教學策略,讓簡約的課堂充滿活力。運用猜測討論的教學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兒好勝的心理,由猜測引發的討論,熱烈而積極,有效地生成有意義的師生和生生互動。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在觀察圖畫書畫面的基礎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動作,體會角色的心理活動,讓孩子與角色間產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較準確地理解故事的內涵。活動中,教師還提供了一個讓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的機會。這個機會安排在整個閱讀活動的中間,先前的閱讀和猜測討論引起了懸念,此時讓幼兒帶着問題、帶着尋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閱讀,孩子們投入而積極,較好地起到了引領幼兒走進圖畫書靜心閱讀的作用。

實踐證明,早期閱讀活動中簡約而生動的教學策略的運用符合閱讀活動本身的特質,且符合孩子發展需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