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1.8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

主題的產生:

說起恐龍,每個孩子都喜歡得不得了,也許是因爲他們太獨特、神祕了。

在2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地球上植物生長茂盛,恐龍食物來源充足,所以身軀長得非常高大白堊紀時期,恐龍的品種繁多,千奇百怪。但在7000萬年前,恐龍神祕的消失了,在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了。恐龍失去了,它還會回來嗎?

孩子看了影片《侏羅紀公園》,玩具,圖片後,對生活在2億多年前的恐龍產生了興趣。由此引發了小朋友進一步瞭解恐龍的慾望,恐龍一系列的活動在這背景下產生了。

活動目標

1、小朋友瞭解恐龍的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引發小朋友去了解恐龍從繁盛走向滅絕之謎。

2、喚起小朋友重建恐龍家園的信心,鼓勵每個小朋友構建自己心中的恐龍家園。

活動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大量有關恐龍的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通過觀看實物投影儀的圖片資料,小朋友對恐龍的生存環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了解。

1、討論幼兒感興趣的恐龍。

李耘海:我最喜歡霸王龍,它的樣子多厲害,牙齒又長又尖,跟鱷魚很相像。

殷高乾:我喜歡樑龍,因爲它是最大的恐龍,它擡起頭來差不多有七層樓高。

劉學佳:細齶龍很有趣,它很小,身體只有公雞那麼大,多麼可愛呀!

閔天洋:更神奇的是鴨嘴龍,它的牙齒最多,一共有960顆呢!

老師小結:還有身上生出像釘子一般刺的劍龍,頭上長角的三角龍等等。小朋友熱烈的交談着他們所瞭解和喜愛的恐龍,還談論到恐龍平常玩什麼?怎麼睡覺?能跑多快等問題。

2、幼兒猜測恐龍消失的原因。

小朋友各抒己見,對恐龍產生了無比的同情好奇和想念,他

們知道恐龍不管是因爲哪一種災難,都已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於是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問題的討論——重建恐龍家園,讓恐龍再回到我們身邊來。

3、引發重建恐龍家園的設想。

老師小結:通過討論,小朋友都表達了自己對恐龍家園美好

的構想和心願。小朋友開始商議用什麼材料來構建心中的恐龍家園呢?小朋友們一致同意用各種自然材料來構建恐龍家園。

教學反思

通過談話的方式,把孩子們一步步引入到恐龍世界的大探險中,去認識瞭解探索恐龍以及它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祕密。小朋友可以在輕鬆自如的氣氛中,喚起對恐龍探究的興趣。在情感上與恐龍建立親密關係,才能觸動孩子們爲恐龍重建一個新的家園。

繪畫活動:恐龍家園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灰色調(冷灰色,暖灰色)來表現遠古森林

2、實物投影儀、圖片

活動準備:

1、通過觀看恐龍大世界探索以及配合“熱帶雨林”的音樂,回憶相象遠古時恐龍的生活,把孩子帶入恐龍時代“的情景中。

2、教會孩子學會調配各種灰色的基本方法,讓他們能比較嫺熟的掌握各種深淺的、冷暖的紅灰等,使畫面色彩呈現凝重、久遠、神祕、奇特的氣氛。

3、通過色彩的配置讓孩子體會大膽用色。

教學反思:

通過繪畫構建,孩子們從周圍生活中收集一系列有趣材料,創造性地使用他們,由此引發幼兒熱切關注周邊的一切。

建構活動:中生時代

活動目標:

1、幼兒按主題進行創造性構造的能力。

2、讓幼兒分工合作,合理、適量的建構出所需物品。

3、幼兒相互幫助,互相合作的精神。同時學會評價自己的同時,評價他人。

4、激發幼兒的成功感和遊戲的堅持性。

活動準備:

各種積木。積塑、皺紋紙、廢舊物(蛋糕盆、飲料罐、一次性飯盒、報紙、廢紙、大小不一的紙盒)自然物(稻草、鵝卵石、石塊、鵝蛋)雙面膠和透明膠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豐富建構內容。幼兒非常感興趣,感性經驗豐富,知識面廣,對恐龍哪個年代瞭解非常多。

2、討論,設計圖紙,讓幼兒說說設計了什麼,有什麼意義。幼兒一組設計了一個恐龍喜歡的“樂園”。一組幼兒設計了火山,說是哪個年代的東西,有的幼兒還建構了給恐龍洗澡的湖泊;有一組幼兒設計了恐龍的家,說是怕黑夜恐龍會冷`````。

3、按意願規劃場地佈置。

4、按圖紙,分組討論分工合作建構,選擇材料。

5、幼兒遊戲教師巡迴。孩子們還在上回的基礎上,給火山增加了火焰,銀杏樹、一些恐龍喜歡吃的食物,是恐龍時代更富有生機。有層次感,有藝術美。原來一些比較懶散的幼兒也樂意去幫助其他幼兒。

6、遊戲評價:

(1)你們一組完了什麼,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孩子們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願,分工的情況,表達清晰,有層次。

(2)通過遊戲,你有什麼收穫?

孩子們發現材料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注意點也不一樣。

發現平衡的原理。

(3)讓幼兒自己提出下次活動的注意方面,或要作修改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2

大班主題教案《好玩的空氣》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 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 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玻璃杯、盆子、毛巾、塑料袋、氣球、蠟燭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起興趣。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要仔細看喲!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溼了沒有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現在,老師再來變個魔術,這是(毛巾),這是(杯子),我們也要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噢!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沒有溼(你說說看……)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爲什麼毛巾會溼了呢?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說,什麼跑進去了?對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爲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

二、通過捉空氣,感知空氣。

剛纔老師給你們變了兩上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好看) 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塑料袋),我要用塑料袋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紅色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誒,我捉了袋空氣,你說說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從四周,再用最大的藍袋子從拐角捉)……我在旁邊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想)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袋子,你們都有了嗎?(都有了),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得空氣又多又快?(你真能幹!)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們能看得見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空氣是沒有顏色的。(同樣的方法再來捉)袋口張開,你的小鼻子聞一聞,袋子裏面的空氣有氣味嗎?對,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空氣是摸不着的。我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是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好了,你們剛纔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捉到了空氣?那小朋友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能摸到嗎?原來,我們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爲我們周圍沒有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氣,又有什麼感覺?這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是流動的。

、遊戲吹氣球空氣也是很好玩的,我們來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好不好呢?小朋友,你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你們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鼓起來呢?(往氣球裏面吹空氣),怎樣讓氣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氣球。(小朋友再吹的時候詢問個別幼兒)好了,氣球寶寶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回家,小筐是它的家)。

四、蠟燭實驗哦,空氣寶寶這麼好玩,我也想和空氣寶寶玩一玩。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蠟燭),這是什麼呢(打火機),現在我要把它點燃,再來點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蠟燭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蠟燭會怎樣,會不會滅?(請你說說……)小朋友仔細看,蠟燭怎麼樣了啊(熄滅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呢?請小朋友到後面來,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蠟燭燙着手了。好的,請小朋友回來!你們看看這支蠟燭滅了嗎?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蠟燭卻熄滅了,那剛纔你們沒有沒有注意到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啊?是慢慢的,還是很快的呢?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噢,蠟燭是慢慢地熄滅了。爲什麼用杯子罩住蠟燭後,蠟燭就會熄滅了呢?(你說說看……)老師告訴你真正的原因:這是因爲杯子把蠟燭罩住,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中能夠讓蠟燭燃燒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氣又進不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那你們說說,蠟燭燃燒的時候要不要空氣(要),蠟燭燃燒的時候需要空氣,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呢?你們說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爲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因爲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面,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空氣了,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啊。對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也需要空氣,花草樹木呢?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呢?就會無法生存。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參與,願意大膽向大家介紹自己。我很欣喜,在教學準備中利用圖卡和話筒激發了幼兒參與話題的興趣。通過老師先介紹,引導幼兒獲得了信息,瞭解了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接着安排幼兒利用小卡片內容和小朋友之間互相介紹,上臺介紹,找客人老師介紹,集體爲幼兒鼓掌鼓勵,增強了幼兒的成功感,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增進了幼兒對自我的認識,體驗到了相互交流的樂趣。反思這一節社會課,我覺得有些方面還得改進,

一、導課太突然,應該讓幼兒互相交流,如何向不認識的人介紹自己。

二、在第一次老師介紹完姓名後應該讓幼兒思考還想知道老師的哪些信息,這樣就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學會了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採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和探究動物奧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模仿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1、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

2、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與環境的關係,知道不同的動物睡眠姿勢不同。

活動準備:

物質條件準備(教學圖片課件、幼兒人手一個頭飾、音樂、環境佈置“森林、草地、池塘”)

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平時讓幼兒看一些動物世界之類的影片或書籍)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通過看課件讓幼兒瞭解人需要睡覺,引發幼兒思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下面的課件。幼兒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看,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躺着睡覺)那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二、觀看課件,引入主題。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動物的睡覺姿勢,引發幼兒的回答慾望以及表演的興趣。幼兒在看完課件表演的時候積極性很高。)

1、馬是怎樣睡覺的呢?(站着睡覺)。教師組織幼兒個別回答。哪位小朋友來模仿馬的睡覺姿勢(幼兒個別模仿,集體模仿)

2、看這是誰來了?(刺蝟)它是怎樣睡覺的?(全身縮成一團睡覺)這是爲什麼呢?(爲了保護自己)

3、以下所有動物都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睡覺姿勢、並讓幼兒模仿。

貓頭鷹: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睡覺

丹頂鶴:用一隻腳站着睡覺

蝙蝠 :倒掛在樹上睡覺

畫眉 :彎下兩腿,爪子牢牢抓住枝條睡覺

蠶 :擡起頭睡覺

蛇 :盤成一團睡覺

貓 :躺着睡覺

魚 :睜着眼睛睡覺

狗 :耳朵貼着地面睡覺

三、爲什麼小動物的睡覺方式個不相同。

(教師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探究動物奧密的興趣。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大部分幼兒能夠說出動物睡覺的方式爲什麼不同。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提示下回答)

例如:狗的耳朵貼着地面睡覺,能聽到聲音容易醒來,是爲了保護自己。其它小動物睡覺姿勢都和它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有關。

四、觀看紀錄片《冬眠的動物》

(通過此環節教師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讓幼兒通過傾聽來了解冬眠的動物。幼兒通過仔細的傾聽能夠說出動物爲什麼冬眠?做到安靜的傾聽)

1、你知道哪些動物冬眠?

2、這些動物爲什麼冬眠?

五、遊戲《快樂的小動物》

(教師爲幼兒創設遊戲的環境和材料,給幼兒一個可以歡快遊戲的場所,讓幼兒隨着音樂的變化去表演。不僅讓幼兒進行了交流、遊戲,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把所學的內容記住,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的內容。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玩的很開心,都能積極的參與遊戲,在音樂轉變後幼兒都能去按音樂的內容表演。幼兒能夠掌握自己表演的這種小動物的睡覺方式。)

1、教師介紹遊戲的玩法:隨着歡快的音樂,讓幼兒戴上喜歡的小動物頭飾,進入環境佈置的森林、草地、池塘去玩耍捕捉食物,然後播放《搖籃曲》讓小動物以自己的睡覺姿勢安靜入睡。

六、教師小結: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反思: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動物應該從娃娃抓起。基於此,我設計並組織了本次活動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爲孩子來說,動物是他們最喜歡的。因此我在選題上佔了優勢。活動開始我讓幼兒看一下自己是怎樣睡覺的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看課件瞭解許多動物的睡覺方式,並讓幼兒模仿感受。幼兒模仿的很形象。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教師及課件清楚的知道了爲什麼動物採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遊戲《快樂的小動物》可以反映出幼兒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掌握的很好。不足之處是遊戲玩的時間短了,應該讓幼兒變換動物頭飾在玩一會兒。效果會更好。

小百科:睡覺,一般是指人類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由此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睡眠的質量決定着生活的質量。可是一個人爲什麼要睡眠?這個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想要徹底解決的問題。最近,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科學家們針對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幾種說法,從養精蓄銳的淺顯理論到涉及記憶處理的複雜理論,都對人類的睡眠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4

主題的由來:

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們在一起津津樂道地議論着暑假中的活動,有的說:“我去過中華恐龍園,那裏面的恐龍各種各樣,我還買了一張介紹恐龍的碟片。”有的說:“我們家的小狗生病了,爸爸在爲他藥,……” 什麼家裏的小貓怎樣怎樣了,烏龜怎麼怎麼的。有些孩子還拿來了動物玩具:小兔、恐龍、熊、老虎、袋鼠,孩子們之間對於動物產生了許多的話題。觀察到孩子們的興趣點,於是,我就決定以“動物”爲我班這學期的探索性主題。另外,我又考慮到我班幼兒在團結友愛方面有所欠缺,同伴間經常有矛盾出現,爲了一些小事情,不肯原諒對方。爲此,最後結合兩方面的考慮我設計了《我們的好朋友----動物》這一主題,意在引導幼兒瞭解一些動物的知識,愛動物,知道要保護動物,通過培養對人類的朋友----動物的喜愛,間接教育幼兒們與同伴交往時也要與同伴友好團結。

活動處處現 環境悄悄變

網絡圖:

我們的好朋友 ----動物

環境悄悄變

我們好朋友 ----動物

1、積極參與各種有關動物的教學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2、通過活動增長有關動物的常識。

3、學習在活動中與同伴友好的相處,感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1、將幼兒在美工活動、區角活動中自己創作的紙工、泥工、繪畫等動物作品,經過教師的加工佈置,張貼於教室、走廊的牆面。

2、通過不斷的更替作品使環境不斷變化,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更有興趣去了解動物。

資料收集

爸爸媽媽齊參與

1、教師認真做到活動設計中出現的動物知識的正確性。

2、教師從網上、科普讀物中收集好有關動物的圖片、書籍、vcd等資料。

3、動員家長爲主題服務提供所需動物的圖片、書籍、vcd資料。

4、向幼兒徵集動物的玩具作爲模型供大家欣賞。

1、家長在家中爲孩子講述有關動物的知識。

2、家長爲主題提供相關的動物書籍、vcd、圖片等資料。

3、家長來園觀摩幼兒的半日活動。

4、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父母的快樂,加深對動物的印象。

活動處處現:

本學期的教學活動有:

故事:蛤蟆吃西瓜 紙工:小貓

常識:青蛙和蛤蟆 繪畫:老虎

繪畫:蛤蟆(青蛙) 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常識:鴨子的朋友----鵝 謎語:鵝

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故事:微笑

常識:可愛的大熊貓 繪畫:烏龜

故事:小烏龜看爺爺 韻律:小兔和小烏龜

常識:龜 故事:小雞過河

常識:狗兒汪汪 繪畫:小狗

詩歌:大樹和小鳥 故事:大獅子和小老鼠

繪畫:恐龍

看圖講述:大羊和小羊

故事:胖胖兔減肥

故事:小狐狸的槍和炮

手工:動物賀年卡

(選取了其中的幾個活動)

活動一:小烏龜看爺爺

一.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間的親情。

(2)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圖意。

二. 活動準備:故事掛圖;樂曲磁帶(一):烏龜;樂曲磁帶(二):兔子;烏 龜、兔子模具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音樂導入

1.出示烏龜、兔子模具,教師:“瞧,烏龜和兔子。請小朋友們來幫個忙聽聽放出的兩段樂曲中那一段比較象烏龜?那一段比較象兔子?” à 放樂曲(一)、(二)

2.教師:“第一段象誰?” “爲什麼?” “第二段象誰?” “爲什麼?”

<二> 理解故事

(引導幼兒理解小烏龜因爬行速度慢,經歷了很長時間纔到達爺爺家,所以蘋果樹都慢慢開花結果了。)

1.教師:“讓我們再來聽一個《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 à 講述故事配以出示掛圖:

《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a.插問:“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了哪裏?爲什麼?”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

b.插問:“走啊,走啊蘋果樹發生了什麼變化?”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

c.插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小烏龜行動緩慢?”

(要求幼兒在講述中可用故事中的語句來回答。)

小烏龜和爺爺吃着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三> 完整欣賞故事

1.故事: 《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

小烏龜和爺爺吃着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2.(完整欣賞完故事後)教師:“小烏龜不僅給爺爺帶來了蘋果樹,還帶來了什麼?爺爺的心裏會怎樣?”“你會爲自己的爺爺或奶奶帶去怎樣快樂?”

<四> 延伸活動

1.教師:“你們喜歡小烏龜嘛?讓我們聽着樂曲來做小烏龜。”à放樂曲(一),請幼兒聽着樂曲來表現小烏龜的不同動作,引導幼兒做出揹着東西、慢慢爬行等動作。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5

目標:

1.熱愛自己的班級,願意爲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初步樹立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2.能用繪畫的方式設計班徽並說出設計的含義。

準備:

1.平時,幼兒經常爲班級服務,如:包乾區的工作、區域材料的收拾等。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徽章。

3.各種形狀的設計底圖,如: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

過程:

1.談話:我愛XX班。

a..圍繞“我愛XX班”,談一談爲什麼愛自己的班?

b.討論:我要爲班級做點啥?

c.鼓勵幼兒從多方面討論,如:收拾整理區域、自然角;掃地;餐前服務等等。

2.爲班級設計班徽。

a.欣賞徽章,捉.問:這些徽章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認爲哪個徽章最漂亮?爲什麼?

b.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底圖來設計班徽。

3.評選大家喜歡的班徽。

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班徽,集體討論,共同選出一個設計方案,定爲班徽。

建議:

1.活動後,教師佈置“我愛XX班”的專欄,將幼兒爲班級做的好事畫下來,貼在欄中。

2.教師將幼兒選出的班徽修改後,製作成正式的班徽,並封塑,發給幼兒,佩帶在身上。並製作一隻大的班徽懸掛在班級門口。

評價:

在介紹的過程中,能說明自己設計的班徽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那麼父母對他們當然是呵護有加,甚至有的嬌慣逆愛,所以原本好多孩子能夠自己可以去完成的事情都被父母給包辦了,所以我想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提高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在衣着方面的文明習慣。

2、說出衣服的作用:保暖、禦寒、保護皮膚、吸汗等。

3、初步學會在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衣服。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能理解季節不同着裝不同,知道不同季節要穿着不同類型的衣服

教學難點:衣服的作用,以及動手穿着衣服。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幼兒帶來的衣服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課堂導入:《律動》

二、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件女孩子的夏天的五彩裙,請幼兒觀察,用手觸摸,是厚還是薄,是軟還是硬?是冬天穿的還是夏天穿的?

2、出示一件羽絨服,同樣與用手觸摸,和五彩裙作比較,他們有什麼不同?裙子是什麼季節穿的,羽絨服又是什麼季節穿的?

三、嘗試鍛鍊

分別給每個幼兒人手一件不同類型的衣服,讓幼兒按自己手裏的衣服站隊,哪些衣服是和裙子一樣夏天穿的站到裙子旁邊,哪些衣服和羽絨服一樣冬天穿的,站到羽絨服這兒來,

四、發散思考

人們爲什麼做了這麼多漂亮的衣服呢?衣服又有什麼用途呢?

五、動手操作

1、講解什麼樣的衣服怎麼樣穿着認識各種衣服:套頭拉鍊係扣

2、穿衣服比賽:師:小兔子試穿衣服了,他一邊穿一邊念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六、幼兒練習穿衣服並展示自己穿衣服的整齊。

教學反思

一、在實踐中我基本上做到了:

1、準備爲目標服務,過程圍繞目標展開。

2、以語言活動爲主,社會,藝術活動有機聯繫,相互滲透,體現整合精神。

3、尊重幼兒,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並能關注幼兒的語言差異,創設了一個讓幼兒有機會說,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氛圍。

二、活動過程中落實目標的反思

1、教師引導、鼓勵不夠。在幼兒之間互動這個環節,幼兒表現出膽怯,不主動,講述的時候也比較拘束,不敢大聲的說,語速很快,能形容服裝的詞語很少。

2、在動手製作的時候,時間比較短,很多幼兒自己製作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動手,很茫然。在這個環節應該安排在活動延伸裏,讓幼兒有充裕的時間來操作。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7

活動目的:

1、初步接觸國外的英語歌,會唱英語歌。

2、理解歌詞的意思,學做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鋼琴一臺、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與建議:

(一)、在鋼琴的伴奏下自由地進入教室,進行發聲練習。

(二)、學習英語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兒聽音樂,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歌曲的意思。

2、教師解說歌曲的意思。

3、幼兒用整體教唱法學習歌曲,注意吐詞清晰。

(三)、通過遊戲,鞏固幼兒對歌曲的掌握程度。

1、遊戲:《對唱》

2、遊戲:《你的名字?》

環境創設:

在教室裏創設一個“語言文字角”。

生活滲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餘時間講一些有關“語言文字”的故事。

家庭滲透:

在家中父母能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的環境。

活動評價: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瞭解了“語言”的有關知識,並初步接觸了英語歌曲,瞭解了英語的發音。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也開闊了幼兒的見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小百科: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據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現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種語言。一般來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漢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法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全球母語人口最多的語言,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語言和文字是兩個概念,往往是先有語言,後產生文字。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8

活動目的:

1、學習如何觀察昆蟲。

2、學習觀察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提供放大鏡、圖畫紙、蠟筆。

2、在區域設置飼養角指導要點:

1、幼兒可在區域活動、自由活動、遊戲時間,進入“飼養角”,繼續觀察昆蟲。

2、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它們長得怎樣?有幾隻腳?翅膀是什麼顏色的?眼睛長得如何?它們在做什麼?鼓勵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3、鼓勵幼兒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圖畫紙上。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並比較每個人觀察的相同點及相異點。

5、將幼兒的記錄結果粘貼在飼養角的牆面上。

昆蟲拼圖

活動目標:

1、鞏固加深對蜜蜂、蚱蜢、蝗蟲、蝴蝶、蜻蜓等常見昆蟲外形特徵的認識。

2、學習拼貼技巧,鍛鍊手指小肌肉。

活動準備:

提供昆蟲拼圖卡、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指導要點:

1、提供自制昆蟲拼圖於區域中,幼兒自由選擇圖片,根據昆蟲的外形,將散亂的圖片拼貼成一幅昆蟲畫,要求幼兒拼貼工整。

2、引導幼兒多拼出幾隻昆蟲,並擺放在畫有草地、花園的背景圖中,比比誰拼的昆蟲多。

3、活動延伸經;繼續將拼圖卡投放入益智區中,也可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昆蟲,剪成若干塊,使拼圖卡片不斷更新。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9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

通過多種遊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

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籤、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知識準備: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變成的,它是怎麼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準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遊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遊戲規則: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②遊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遊戲的主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象,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製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2、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遊戲後的體會。

教學反思

幼兒都很樂意參與這次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位幼兒都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了一件工藝品,幼兒也體驗了創作的成功,知道了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做出好多好玩的東西,相信以後家裏的廢舊物都可以被幼兒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如果重新上這節活動課,我會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供他們選擇,在課堂上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自己以後在生活中會怎麼做,呼籲身邊的人,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0

一、主題的產生:

在製作節日掛曆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瞭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糉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二、主題網絡圖:

包餛飩

製作包包子

中國特色點心

中國食物

中國菜餚參觀飯店

製作拼盆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

目標: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愛國情感。

2、提高幼兒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圖片(或實物)

活動設計:

1、出示圖片或食物:

你們在哪裏看到過這些食物?

吃過嗎?

2、組織討論:

這些東西國外有嗎?

是怎樣做出來的?

3、回去問問父母。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後展開了

討論:

朱穎:我到飯店裏吃過魚、蝦和點心。

王嘉晨:我還吃過蟹和小糉子。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

張鑫昕:我吃過粥。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

潘華璽:我在火車上吃過菜。不覺中說出了許多,包括

朱穎:我在“鴨王”吃過鴨皮。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李佳斐:我吃過“小綿羊”火鍋。

鄧越:我在“小紹興”吃過雞、粥。

施軼恆:我吃過快餐。老師:那麼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張鑫昕:粥。

鄧越:小籠包子。

潘華璽:餛飩、餃子。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

瞿峯:糉子。論着,我讓他們看一看自

王嘉晨:湯糰。己製作的節日掛曆是否有

李佳斐:重陽糕。點啓示。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製作掛曆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食物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活動二:

目標: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2、品嚐自己製作的點心,有參與的願望。

條件提供:皮子、餡

活動設計:

1、出示一隻包好的.餛飩。

2、幼兒邊看邊講:

餡是怎麼進去的?

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3、老師示範講解包餛飩的要領。

4、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

5、吃餛飩。

觀察記錄: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

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

興奮起來了:

牛嘯天:我會包餛飩的。

朱穎:我也會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這就是中國菜。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着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瞿峯:有餃子。

施軼恆:湯糰、春捲。

張心辰:大餅油條。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老師:那麼我們一起來包餛飩好嗎?

孩子們自發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

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

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

好了。

朱穎:我已經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餚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製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1、嘗試用刀切發好的麪糰,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麪糰、餡、刀

活動設計:1、談話:

關於中國點心。

2、製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好麪糰,進行示範。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

包餛飩的經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範,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

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麪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麪粉做

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峯: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老師:爲什麼要出口?

瞿峯:因爲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現他們對用麪糰製作各種造型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瞭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纔會產生問題,並學着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去“綠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於經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1、初步瞭解中國菜餚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書、圖片

活動設計: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麼?

你喜歡那個菜?爲什麼?

你認爲那些菜漂亮?爲什麼?

你在那裏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

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牆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壁上多了什麼?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老師:什麼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捲。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

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子,非常細心。

下來的。老師:爲什麼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裏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裏看到過的。老師:飯店裏除了點心還有什麼?

張心辰:我吃過許多好吃的菜。

高怡寧:飯店裏的菜很漂亮。老師:爲什麼很漂亮?

鄧越:像花一樣。

施軼恆:他們用西瓜做成橋。

孫婷怡:用蘿蔔做成蝴蝶。

羅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寧:胡蘿蔔切成絲,用牙籤串起來就變

成菊花了。

單偉棟:蘿蔔刻成一條龍。

高怡寧:黃瓜做成樹葉,蛋黃做成樹幹。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了許多中國菜的特色。

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爲綠

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將到了中國菜的“色”。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嗎?

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活動五:

目標: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中國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2、用多種途徑提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活動設計:1、參觀飯店:

請廚師介紹菜餚。

幼兒可向廚師提問。

2、看一看菜譜。

3、講一講自己學到了什麼本領。

觀察記錄:

今天,我們聯繫了“萬家燈火”酒店帶

領孩子們去參觀,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爲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孩

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餚,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

興趣很高。字。老師:剛纔廚師叔叔

爲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王嘉晨:請問這個菜邊上的花是怎麼做的?嗎?

鄧越:這個寶塔是用什麼做的?

吳雯娟:這個孔雀的頭是不是用黃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鮭魚”說: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製作方

法。

回到幼兒園後,孩子們又繼續討論了起來:

鄧燕飛:飯店裏的菜比我們做的好看。

王嘉晨:當然啦,人家培訓過的。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於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峯:有“孔雀開屏”。

朱穎:有“脆皮鴨”。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於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1

教材

1、教學材料由來:《小烏鴉飲水》這一個素材原來是小學國語教學內的內容,小孩們對這一個小故事必然會非常有興致,在教學裏,我把“小烏鴉是怎麼樣喝到水的”當作課程的着手點,把“怎樣讓烏鴉能最快喝到水”當作孩子探究的重要點。由於幼兒園大班小孩探究欲非常強,小故事又源自孩子的日常生活,整個教學又有助於孩子的動手操作,與此同時亦能開展孩子小隊協作學習能力的培育,這樣幾個方面的融合讓我認爲選取這一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與此同時《幼兒綱要》中還說,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決定要求“既吻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又有助於孩子的長期進一步提高;接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選取有興致的東西或問題,有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與視野。”所以我覺得這一次教學來自於孩子日常生活又能服務於孩子的日常生活。

2、目標定位: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的原點與歸宿,對教學起着指向性的作用。依照孩子的年紀特徵及實際狀況,我確定了本教學中認識和感知、能力、感情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顯現爲:

(1)、喜愛實踐探究教學,試着使用不一樣的教學材料協助小烏鴉想方法,探究怎樣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式,清楚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間的關係。

(2)、激起擴散性思維,可以在小夥伴前面勇敢表述自個兒的觀點,並有較佳的聆聽習慣。

(3)、產生願意協助其它人的感情,並從中體會處理好問題的愉快。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探究怎樣讓水位升高及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

在整個教學中我首要是使用猜想、述說、操作、歸類、記錄等方式,讓孩子在猜猜、做做、記一記等自己獨立、踊躍參加探究的過程內突破來重點和難點。

3、教學預備:《幼兒綱要》說“給予充實的可動手操作的教學材料,爲每一個孩子均可使用數種感官、數種方法開展探究給予教學的條件。”根據《幼兒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預備。

(1)、教學材料預備:小小石塊,破舊雜誌,棉花,彈珠,毛巾,立刻貼標識數個。每個孩子數個裝有一樣多水的瓶子(貼好黃色膠帶),小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預備:認知幾種熟知的豆子(黃豆、雲豆、蠶豆等)。

(3)、教學用具預備:烏鴉飲水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法

《幼兒綱要》中說“幼兒教師應變成孩子學習教學的支持者、協作者、啓發者”,在教學中努力構成“協作式的探索研究學習方法”,“各個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互相滲透,重視綜合性、趣味性、教學性……”所以在這一次教學中要充足顯現幼兒教師與孩子間的互動性,亦要顯現孩子個體的積極性,還需顯現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因此我使用了商議、溝通、一致建構等方法,推動幼兒教師與孩子通過教學一致學習與長大。我使用的教法有:[

1、場景創建法:使用動畫的小故事形象貫穿於整個教學當中,將孩子自然地引進到教學中來,並以此來很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究的慾望。

2、動手操作法:動手操作法是孩子喜愛的模式,孩子都樂意把自個兒的觀點通過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充足顯現出來,既可教學,又可與小夥伴開展溝通、協作。

3、觀測和察看指導法:這一種方式是針對孩子在動手操作教學過程內出現的狀況,幼兒教師可採用隨機指導的方式,它顯現的是幼兒教師對教學的調節控制能力。

4、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內,不但有孩子述說的部分,亦有孩子的動手操作實踐,另外還有孩子通過點數開展記錄的模式顯現,全過程以科學教學爲主線,與此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餘領域的教學內容,達成了多樣化的教育目標。

學法

爲顯現“很好的施展孩子的積極性,能使用種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研究問題”的教育意識,我們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探索研究教學,不單單提升了認知,累積了經驗,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感情。孩子具體學法有:

1、嘗試教學法:它是構建孩子教學的基本方式,本教學有幾次嘗試,首次是對“怎麼樣方可讓小烏鴉喝到水”這一個談論的主題的探索研究,孩子邊做標識邊使用教師爲其預備的玻璃瓶數個,小石塊,破舊雜誌,棉花,彈珠等教學材料開展動手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裏的水升高的方式,有些小孩成功啦,有些小孩會發覺棉花,雜誌丟瓶子後,水反倒會變少,明白不是全部物品放入瓶子裏水均會漲的道理。再次動手操作是以“怎樣讓烏鴉能迅猛喝到水?”爲重要點開展嘗試,讓孩子在動手操作、點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間的關係。

2、多通道參加法。在組織教學過程內,幼兒教師要做到:爲孩子創建探究的環境,啓發孩子在玩一玩、做一做、試一試、想想等教學中培育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勉勵孩子參加協作、溝通與一同分享。所以在教學裏,我啓發孩子通過看看、猜猜、試試、記一記、說說等數種感官的參加,使每一個孩子均可獲得最大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3、體會溝通法:蘇霍姆林曾經講過“孩子的睿智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們給予孩子充足教學空間與教學材料,爲孩子給予足夠的決定教學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一樣孩子的需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擔當不一樣的探究責任,使每一個孩子均可找着適宜自個兒的位置,與此同時重視孩子個體與小隊間,個體與教師間的語言溝通,顯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教學流程

在教學中我從啓發孩子的興致開始,縈繞目標將數種教學模式相整合,使師、幼能一直處在踊躍、積極的探究狀態。

教學流程爲:導入教學課題(以教學課件導出)→猜想能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首次探究(探究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式)→教師跟幼兒一致述說動手操作結果(完好無損看教學課件)→再次動手操作(探究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教師開展教學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課題。

1、孩子們最喜愛看動畫啦,此刻呀,教師就要請孩子們看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動畫。

2、欣賞動畫1、段後,提問:

(1)剛剛動畫裏有哪些人?

(2)這隻小烏鴉口渴啦,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啥?

(3)瓶子裏有水,可是瓶口又高又小,小烏鴉喝不到水如何是好呀?請我們孩子來幫助它想個好方法吧。

二、孩子猜想並述說能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

孩子依照自個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猜一猜、講一講讓小烏鴉喝到水的方式。

三、孩子首次探究:

我們孩子踊躍動腦子想了許多方法,那這一些方法究竟可不可以協助烏鴉哩?教師給孩子們預備了些許教學材料,此刻請孩子自個兒動手去試試,瞅瞅怎麼樣方可使小烏鴉喝到瓶子裏的水。

2、提出探究要求:

①請每一個孩子先觀測和察看瓶子裏的水位標識在哪兒,等你動手操作完了然後用立刻貼做一個標識,瞅瞅瓶子裏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減低啦。

②請孩子在使用動手操作教學材料時留意安全。

四、教師跟幼兒一致總結:你用了啥教學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改變?

1、總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小石塊、小彈珠放入玻璃瓶裏時,小小石塊、彈珠非常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啦,這樣小烏鴉就喝到水啦。但當我們把棉花、雜誌放入瓶裏時,棉花、雜誌與水娃娃非常友善,做了好夥伴,棉花、雜誌抱着水娃娃,水娃娃也鑽到它們的身體裏一塊兒做遊戲。水面的位置沒顯然改變。因此小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裏的水。剛剛呀,孩子幫小烏鴉想了許多方法。有些成功啦,亦有的失敗啦,可是我們孩子都踊躍動腦子,並勇敢開展了嘗試,你們均是最能幹的。

2、此刻我們一塊兒來看看動畫裏的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幼兒教師播放動畫片,並完好無損欣賞。

五、再次動手操作(讓水位迅猛升高的方式)

又飛來了許多的小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好想立刻便可喝到水呀,我們怎麼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些許哩?(孩子探討、述說)

1、展示豆子與水瓶組織孩子玩投豆子的遊戲。

(1)先請孩子說一說豆子的名字,再向孩子推薦遊戲玩法。

教師這兒有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裏的水升高嗎?哪個會讓水升得更加快一點哩?瓶子上有個黃色標識,是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孩子每個人選取兩種豆子,各自放進2個瓶裏,一邊放,一邊數,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方可讓小烏鴉喝到水哩?

叮囑孩子邊放豆子邊點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2)勉勵孩子勇敢推薦自個兒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導出下一個遊戲——豆子比賽:蠶豆與雲豆比賽,瞅瞅究竟哪種豆子能首先讓烏鴉喝到水?

遊戲玩法:1組投蠶豆,1組投雲豆,每一組每一次投一個豆。2組與此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遊戲完結。小孩們發現蠶豆能讓烏鴉首先喝到水。

教師提出問題:爲何我們投了一樣多的豆子,有些能先讓烏鴉喝到水,而有些卻沒有能讓烏鴉先喝到水哩?孩子開展充足的探討。

教師開展簡易總結:原本豆子愈大,水就升得愈快,小烏鴉也便愈快能喝到水。

教學反思:

我們協助如此多烏鴉喝到了水,你認爲愉快嗎?對,協助其它人是件愉快的事情,之後當我們孩子自個兒碰到麻煩時,必須要踊躍動腦子,想出不一樣的好方法來處理好,當其它人碰到麻煩時,也應當踊躍動腦,熱心地去協助其它人處理好艱難。

小百科:烏鴉(學名:Corvus sp.):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爲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釐米左右。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爲烏黑色,故名。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2

一、主題的產生:

在製作節日掛曆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瞭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糉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二、主題網絡圖:

包餛飩

製作包包子

中國特色點心

中國食物

中國菜餚參觀飯店

製作拼盆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

目標: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愛國情感。

2、提高幼兒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圖片(或實物)

活動設計:

1、出示圖片或食物:

你們在哪裏看到過這些食物?

吃過嗎?

2、組織討論:

這些東西國外有嗎?

是怎樣做出來的?

3、回去問問父母。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後展開了討論: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許多,包括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朱穎:我到飯店裏吃過魚、蝦和點心。

王嘉晨:我還吃過蟹和小糉子。

張鑫昕:我吃過粥。

潘華璽:我在火車上吃過菜。

朱穎:我在“鴨王”吃過鴨皮。

李佳斐:我吃過“小綿羊”火鍋。

鄧越:我在“小紹興”吃過雞、粥。

施軼恆:我吃過快餐。

老師:那麼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張鑫昕:粥。

鄧越:小籠包子。

潘華璽:餛飩、餃子。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論着,我讓他們看一看自己製作的節日掛曆是否有點啓示。)

瞿峯:糉子。

王嘉晨:湯糰。

李佳斐:重陽糕。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製作掛曆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食物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目標: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2、品嚐自己製作的點心,有參與的願望。

條件提供:皮子、餡

活動設計:

1、出示一隻包好的餛飩。

2、幼兒邊看邊講:

餡是怎麼進去的?

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3、老師示範講解包餛飩的要領。

4、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做。

5、吃餛飩。

觀察記錄: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興奮起來了:

牛嘯天:我會包餛飩的。

朱穎:我也會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這就是中國菜。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着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瞿峯:有餃子。

施軼恆:湯糰、春捲。

張心辰:大餅油條。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

老師:那麼我們一起來包餛飩好嗎?

孩子們自發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好了。

朱穎:我已經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餚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製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

1、嘗試用刀切發好的麪糰,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

麪糰、餡、刀

活動設計:

1、談話:

關於中國點心。

2、製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好麪糰,進行示範。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包餛飩的經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範,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麪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麪粉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峯: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

老師:爲什麼要出口?

瞿峯:因爲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現他們對用麪糰製作各種造型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瞭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纔會產生問題,並學着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去“綠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於經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菜餚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

書、圖片

活動設計:

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麼?

你喜歡那個菜?爲什麼?

你認爲那些菜漂亮?爲什麼?

你在那裏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

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牆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壁上多了什麼?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

老師:什麼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捲。

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子)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下來的。

老師:爲什麼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裏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裏看到過的。

老師:飯店裏除了點心還有什麼?

張心辰:我吃過許多好吃的菜。

高怡寧:飯店裏的菜很漂亮。

老師:爲什麼很漂亮?

鄧越:像花一樣。

施軼恆:他們用西瓜做成橋。

孫婷怡:用蘿蔔做成蝴蝶。

羅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寧:胡蘿蔔切成絲,用牙籤串起來就變成菊花了。

單偉棟:蘿蔔刻成一條龍。

高怡寧:黃瓜做成樹葉,蛋黃做成樹幹。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

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爲綠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講到了中國菜的“色”。

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嗎?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活動五:

目標:

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中國菜的不同製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2、用多種途徑提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活動設計:

1、參觀飯店:

請廚師介紹菜餚。

幼兒可向廚師提問。

2、看一看菜譜。

3、講一講自己學到了什麼本領。

觀察記錄:

今天,我們聯繫了“萬家燈火”酒店帶領孩子們去參觀,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爲在看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餚,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興趣很高。

老師:剛纔廚師叔叔爲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王嘉晨:請問這個菜邊上的花是怎麼做的?

鄧越:這個寶塔是用什麼做的?

吳雯娟:這個孔雀的頭是不是用黃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鮭魚”說: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製作方法。

回到幼兒園後,孩子們又繼續討論了起來:

鄧燕飛:飯店裏的菜比我們做的好看。

王嘉晨:當然啦,人家培訓過的。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於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峯:有“孔雀開屏”。

朱穎:有“脆皮鴨”。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於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我打算讓孩子們嘗試用刀切菜。

活動六:

目標:

1、熟悉各種菜的形狀,在成人的指導下學習用刀切菜,並能切出不同的形狀。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條件提供:刀、菜

活動設計:

1、回憶:

上次我們參觀了哪裏?

你們看到些什麼?

2、今天請小朋友來學做小廚師:

先訓練你們的刀功。

3、指導幼兒分組進行切菜練習。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兒切好的不同形狀的菜。

5、下次,我們製作拼盆:

想一想,你想和誰一起製作?你需要什麼菜來告訴老師,可以幫你們準備。

觀察記錄:

有了上次外出參觀的經驗,孩子們對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講起菜來也頭頭是道,今天就讓他們試着切菜,老師先示範了好幾遍,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時手怎麼放?

鄧燕飛:我看媽媽切菜時手是彎彎的。

鄧越:媽媽不讓我切菜,說很危險。

老師:你們想不想切菜?

孩子們興奮地跳了起來。由於缺少實際經驗,在操作時我仍採用分組進行,避免危險。

張心辰:黃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軼恆:番茄裏面有很多水。老師:對呀,水流倒桌子上怎麼辦?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在活動中,孩子們什麼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經驗,該讓他們學着如何與同伴合作。

老師:上次在飯店裏看到的菜這裏有嗎?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單偉棟:有黃瓜。

應聖悅:刀豆這裏沒有。

老師:現在我們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時候需要一些什麼原料,來告訴老師幫你們準備好嗎?

孩子們自由結伴3—5人一組,紛紛定起菜單,不一會兒,需要的菜都記錄下來了。

反思:理論聯繫實際,這是我這次主題活動的感受。由於有了實際經驗,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越來越高,並能根據在飯店裏看到的菜來設計自己喜歡的菜餚,而且從他們定出的菜單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菜的種類有了更深的瞭解,特別在配色中有的孩子採用了茄子皮來配色,也爲下次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七:

目標:

1、激發幼兒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

2、結合操作活動,能對中國纔有更深的瞭解,嘗試從色、形等方面進行表現。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條件提供:刀、菜、盆子、電視機、投影儀

活動設計:

1、廚師在飯店裏拍的照片,組織討論:

這是在哪兒?

你們看到什麼菜?怎樣做的?

想不想自己做菜?

2、幼兒結伴合作做菜:

根據自己制訂的菜單倒老師這兒領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紹等。

最後爲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兒作品並介紹。

4、延伸至製作菜譜。

觀察記錄:

活動前,大家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馬上進入了正題,我先讓孩子們看在飯店裏拍的照片:

朱穎:這是在“萬家燈火”裏拍的照片。

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王嘉晨:有各種各樣的菜。

鄧越:有好看的菜。

吳雯娟:有廚師叔叔給我們介紹。我又拿出一些菜餚的照片,問:認識這些菜嗎?

鄧燕飛:這個菜是用牛肉和金針菇做成的。

李佳斐:這個孔雀的頭是用黃瓜做成的。

王嘉晨:這個是“松樹鮭魚”,以前我以爲是薯條,後來廚師叔叔說是魚切成一條一條的,我才知道是用魚做成的。

正因爲有了觀察、提問,孩子纔有如此的成果。

老師:你們想自己來做菜嗎?

孩子們高興地說:“想!”我拿出了孩子們上次自己定菜單,讓他們來領菜。沒想到事擱很久,他們對自己定的菜記得還很清楚。在製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根據製作情況不斷在改變設想好的菜式。

王嘉晨:蘿蔔不能用了,改用黃瓜吧。

朱穎:當中加一點櫻桃更好看。

吳雯娟:蘑菇太大了,怎麼辦?

鄧燕飛:樹幹用什麼好呢?見狀,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我們用黃瓜試一試好嗎?”他們採用了我的建議。菜做好了,孩子們開始互相觀看並介紹與同伴合作做的菜餚。

老師:下次我們要開一個飯店,想一想除了菜還缺少什麼?

鄧越:客人還要看菜譜。

老師:“對了,我們下次一起來製作菜譜,好嗎?”

反思: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由於是第一次用真的菜來製作,所以活動前我心裏也沒底,但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孩子們非凡的表現能力,他們不僅能表現,還能根據實際操作情況不斷地改變,這也是外出參觀活動帶給他們的活力。

四、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個主題活動時,我主要考慮的是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也對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設想,並根據情況及時改變。在這個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孩子們能走出園門,投入到實際生活的環境中,僅這一次的外出活動,使我和孩子們受益匪淺,他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覺,使我對主題活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中華民族關於國慶節同日的有關知識,激發幼兒做一箇中華小公民的自豪之情。

2、幼兒和全體家長一起過節,體驗節日的快樂。

3、感受第59個國慶節讓孩子們在節前感受節日的氣氛,展開以“大中國我的家”爲主題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動。

4、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國旗一面,小星星若干,牆面設計,幼兒節目,生日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國旗和國徽,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國旗,孩子們驕傲地將自己做的五星紅旗展示給大家看。

2、小朋友們參加升國旗的儀式。看着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更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3、老師帶領小朋友們認識了我國各民族的服飾,和風俗習慣,並帶孩子們一起跳了維吾爾族的舞蹈《大阪城的姑娘》,瞭解了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知道我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組成的土地遼闊富饒的國家。

4、做一個主題活動,給祖國媽媽過生日,分享蛋糕。

5、幼兒把自己做的五星紅旗可貼在活動板區塊裏,供大家一起欣賞,共同慶祝。

活動結束:

通過此次活動,加強了幼兒的愛國主義熱情,知道了從小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更加輝煌!

教學反思

生活經驗講述是一種敘事性講述,讓孩子把自己經歷過的或者看到過的講述出來,說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發展的順序。國慶節假期的活動給幼兒提供豐富的說話內容和參加說話的興趣,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到快樂,同時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力得到發展。本活動幼兒的參與率高,方法形式生動活潑,內容的難易程度也適中。所以本活動完成應該很好。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4

活動目的:

1、創意地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現自己喜歡的昆蟲。

2、體會獨立完成任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牙刷、筷子、湯匙、冰淇淋盒子、果凍盒子、塑料袋、皺紋紙、蠟光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等。

指導要點:

1、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所提供材料與昆蟲的相近之處,如:筷子、湯匙、牙刷、果凍盒子等這些材料可以用來製作哪些昆蟲的身體部位?

2、引發討論,如果利用這些材料來製作蜻蜓、蝴蝶、瓢蟲等昆蟲,昆蟲的翅膀可以用什麼材料製作,如何將昆蟲的翅膀裝飾得更美。

3、鼓勵幼兒多嘗試使用不同材料進行製作,引導幼兒選擇多種材料裝飾昆蟲的翅膀。

4、幼兒分享作品,促進幼兒間的相互學習。

5、將教室一角佈置成草叢,將幼兒製作的昆蟲佈置於草地上。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15

以“水”作爲活動的依據(緣由)

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正處於一個各種能力逐步發展和提升的年齡段,其有意性行爲開始發展,遊戲活動中的表徵水平逐步提高,對於事物的認識和認知都會有一個新的層次,他們會對我們日常見到的各種事物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當有人問某個事物的一些知識時,他們會不自覺地表達他們所認爲的別人所不知道的一些方面,以此來顯示他們的聰明。這是小孩子普遍的一種心理行爲。??

在我們的生活中,水是一種不接或缺的存在,它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也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爲熟悉的東西。把“水”作爲一個活動的主題,能夠使幼兒更深的瞭解“水”這一物質,通過水這一物質,不僅可以使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奧祕,還可以以這一主題的進行,讓他們拓寬思維,對於其他的東西也有更廣泛、更深刻的見解,由此想到了“水的知識”這一主題。會不自覺地表達他們所認爲的別人所不知道的一些方面,以此來顯示他們的聰明。這是小孩子普遍的一種心理行爲。

主題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水的一些簡單的物理性質,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耐心。??

2、嘗試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知識,爲“水”這一主題增添更多的語文知識,讓幼兒們從小就養成不斷積累知識的習慣。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的的準備(環境、道具、資源等)

1、幼兒活動的地方:知識的講授可以在教室裏進行,團體活動可以在教室或者院子裏或操場開展,實踐體驗就需要孩子們走出學校,到學校外進行實踐。

2、開展這一主題活動要用到的道具有水、筆、紙、畫板、鋼琴或手風琴等樂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有表演需要的道具時,可以自行準備。

3、在實踐時,孩子們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公園或一些公衆場合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主題活動的具體過程

“水的知識”這一主題活動主要分爲三個部分即有關水的知授、有關水的團體遊戲活動、涉及水的方面的一些實踐活動。所以,活動的具體過程就需要三個步驟來完成。

首先,課堂的知識講授是不會像傳統老師上課那樣,只是一上課就告訴孩子們水的一些知識。它是這樣進行的:由老師帶來一杯水,先讓孩子們觀察這杯水一兩分鐘左右,然後讓他們說出他們就眼睛所看到的一些現象,再由老師根據孩子們說到的現象或詞語,向孩子們傳授一些簡單淺顯的的知識,如水的形成過程、分類、用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等。接下來,老師可以就“水”這個字眼,讓孩子們把知道的有關帶“水”的詞語、成語、神話故事等說出來,這個環節中,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搶答,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再由老師進行補充孩子們不知道的一些知識,這樣有利於幼兒們掌握更多的知識。除了以上這些外,老師還可以擴展一下孩子的思維,例如讓孩子們說一下,看到水他們會聯想到的到什麼、水能用來做些什麼、怎樣的水不能喝等。老師做這些不僅可以是孩子們更多地瞭解水這一物質,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就這一簡單的課,學會如何對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進行細緻的瞭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獲知慾望,可以是他們不僅僅可以“意會”,還能“言傳”。另外,如果課堂條件允許的話,的動畫片對水這一物質產生不同的見解。

對於美術這方面,需要孩子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他們還是按音樂那樣分的小組,要進行小組畫畫。這個活動要在學校課堂上完成,老師會讓孩子們自己小組內部進行分工,畫出他們所認爲的水或有關水的一些東西,任由孩子們發揮想象,老師不要進行干預,直到孩子們自己完成。當然不僅僅是完成一幅畫而已,小組內可以出來一個同學對他們小組的這幅畫做一描述,如果他們小組的其他同學還有要說的,也可以進行補充。老師和其他小組的孩子聽完後,如果有要問的,也可以進行發問。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先讓孩子們通過圖畫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大班的孩子差不多都五六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他們的想法,對好多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以畫畫的方式使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這些孩子都還是很童真的,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很會大膽的想象,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所創作的圖畫是他們腦中真實的反映,有利於激發他們的想象潛力。進行圖畫的描述,有利於鍛鍊他們的語言能力,可以爲他們以後的語言學習提供一個好的基礎。而提問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提問者可以更好地瞭解別人的想法,知道一些別人能想到而自己想不到的,被提問者可以培養他的臨時應答能力和反應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孩子來說越早越好。所以這不單單是一堂美術課,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從小就具備這些能力,以後的學習會更加的得心應手。當然,活動結束後,老師也可以像音樂那樣,對於集體認爲好的小組發獎狀進行鼓勵。對於表現不是很好的孩子要進行語言或其他方面的鼓勵,讓他們再接再厲下次表現的更好。

活動反思

1.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材調整

教材作爲知識、情感的載體,是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更不是教師、學生反覆研討和記誦的不容置疑的聖經。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有計劃地增、刪和前後順序的排列,讓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教學效果更顯著。

本課原來的教學順序是先利用氣泡圖進行水知識的彙總(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的一種回顧),再讓學生通過手摸的方法再一次驗證水的特點,順便理解固體、氣體和液體概念。用這個順序教學,雖然是從學生的前概念入手,但由於出示的方法過於平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同時要對以前的知識進行空泛的整理,回憶知識的難度過大。因此,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把後面的教學內容――從不同的物體中通過感覺器官來尋找水作爲本課的引入部分。(教學過程中的“談話引入”和“分辨材料”兩部分內容)

教師通過談話,先讓學生來猜猜裏面是什麼。如果不打開袋子,看看能用什麼方法來區分。

簡單的兩個小問題,學生的注意力就很快地被吸引,探究的興趣也被激發。同時有了這一部分的知識鋪墊,爲後面的說“水”做好了知識的準備,教學效果很好。

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不同特點,對教材進行有效的處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效地使用材料組織教學

材料是學生學習科學的物質基礎。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時,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以供學生探究。在上課時,常常會因爲材料而引起課堂紀律的混亂。不過,如果教師在分發材料時有效地進行一些調控,也能很好地組織教學。如:在本節課中,“哪一組坐得最好,老師就先給哪一組發材料。”教師通過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有效地組織了學生的課堂紀律,爲下一步探究活動做好了鋪墊,這可以說是材料的第二生命。

3.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每一學科最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科學課也是如此。在科學課中,除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外,要進行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如同說教,效果不佳。在本節課,我進行了教材的處理,從教學內容入手進行了思想教育的嘗試:本課從“水的瞭解、水的重要、水的多少、水的污染”這四個對“水”的認識的逐步深入,特別是學生在看到水是如此的稀少,但還有如此多的浪費和污染,學生很自然地就會感覺到:我們應該怎麼做?

整個教學過程完全地展示出了學生完整的思想轉變過程,最後通過教師一個水到渠成的問題,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小百科:水,化學式爲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爲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爲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