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通用21篇)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通用21篇)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跟隨音樂,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過擊打身體,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3、幼兒通過演唱歌曲,感受節奏音樂的快樂。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鼓,歌曲的音頻mp3,圖片。

經驗準備:敲擊小鼓的經驗,聽過小鼓的聲音。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夠跟隨音樂,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兒能按照三拍子的節奏,邊唱邊打節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進入教室

唱《紅公雞》一邊唱歌,一邊玩遊戲進入教室。(遊戲玩兩遍)

《紅公雞》

我有一隻紅公雞,不知在哪裏?請你快來叫一聲?出來吃白米。

二、進行部分

發聲練習

教師帶領幼兒複習上週學過的《誰唱歌》做發聲練習。

感知三拍子節奏的特點。

教師出示小鼓,並擊打出強弱弱的節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頻來代替)

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來表示強弱的節奏。(引導幼兒拍手,跺腳和拍腿)

教師帶領幼兒一邊聽歌曲範唱《小鼓響咚咚》,一邊用用肢體按照××××∣×××_∣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歌詞,並用肢體動作進行表現。

我的小鼓是怎麼響的?

我說話兒,小鼓怎麼樣了?

我說小鼓響三聲,小鼓怎麼回答的?

哎呦呦呦這不行,爲什麼不行?

我說小鼓別響了,小鼓怎麼回答我的?

師幼共同有節奏的朗讀歌詞,並注意三拍子的節奏。

師幼共同演唱歌曲,並引導幼兒用肢體來表現歌曲的優美,感知三拍子的強弱關係。

三、活動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唱歌《小鼓響咚咚》做着優美的動作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分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遊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踊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小百科: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爲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樂器,有的樂隊完全由以鼓爲主的打擊樂器組成。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歌曲:小鼓響咚咚

2.讀譜知識do

3.綜合訓練

4.欣賞:一根竹竿容易彎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以親切、活潑、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小鼓響咚咚》。教育學生要懂得關心別人。

2.認識高音譜表第四間的do,唱準其音高。能快速、準確的排列出以學過的各音的高低順序。

3.培養學生爲打擊樂器選擇適當的節奏型並能準確的爲歌曲伴奏。訓練一定的合作能力。

4.通過欣賞,領略湖南民歌的風采。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教學重點:以親切、活潑、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小鼓響咚咚》

教學難點:認識高音譜表第四間的do,唱準其音高。能快速、準確的排列出以學過的各音的高低順序。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讀譜知識

1.複習提問:我們都學過哪些音符?

請學生上前將所過的音符寫在黑板上。

集體複習五線譜的五線四間。

2.請同學將學過的音符填寫在五線譜內。

教師講解do並將其寫在五線譜內:

記寫在高音譜表第三間上的音唱做高音do。請同學跟琴唱一唱感覺音高。

請同學們將小鼓響咚咚一曲的do找出來。

三、綜合訓練

1.教師將書上的幾個音符分別彈彈,請同學跟着唱一唱熟悉一下。

2.教師將書上的音符任選兩個彈彈,請同學說一說教師彈的是哪兩個音。並將這兩個音符用線連起來。

1

3.請同學將書上六個音符按照高低順序寫在五線譜上。

4.請同學們兩人一組自己試着拍擊第二題。然後全班一起拍。

四、小鼓響咚咚

1.同學們,大家認識了許多樂器,今天我們來聽聽小鼓在做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鼓響咚咚》。

2.聽錄音範唱。回答,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聽唱法學習。注意:附點音符處唱法,重點練唱。

3.歌曲處理:

討論: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力度來演唱

分析這首歌曲的兩段歌詞意思,應該用什麼情緒來演唱。練唱

4.聽錄音伴奏演唱,並做動作,和用樂器伴奏。

五、欣賞:一根竹竿容易彎

1.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聽一首歌曲。

聽錄音範唱,請學生說說有什麼感覺?

2.讀一讀歌詞,說說講了什麼?

3.復聽樂曲,請同學隨着音樂拍手。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確演唱象聲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引導幼兒初步根據歌曲的內容,學習創編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娃娃的哭聲

2.佈置娃娃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

引導幼兒知道那些是象聲詞?什麼是象聲詞?

2.課件:有小雨點`小青蛙

複習歌曲《小樹苗快長大》

二、展開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老師敲鼓。

幼兒敲幾下,小鼓就響幾聲,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請名幼兒帶有節奏變化的敲鼓,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欣賞歌曲第一段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着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7)欣賞兒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1)放娃娃的哭聲

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爲什麼會哭?

(2)幼兒自由講述,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3)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4)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牀上睡下。

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說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

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5)欣賞兒歌第二段。

3.幼兒與小鼓說悄悄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說悄悄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爲具體的行動。

4.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5.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教師:小妹妹睡覺了,我們去操場上玩吧,幼兒模仿小貓走輕輕離開。

三、結束

引導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爲來表現。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4

設計意圖:歌曲《小鼓響咚咚》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童謠風格的兒童歌曲,全曲以xx x x | xx x—|的節奏型貫穿始終,曲調流暢,音樂形象生動,富於兒童氣息。歌詞以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小主人公關心、愛護娃娃的好品質。

一、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帶領下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2、體驗聲音大、小所帶來的不同情緒。

3、樂於參與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小鼓與鼓錘人手一個

2、圖譜

3、伴奏音樂。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教師帶領下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體驗聲音大、小帶來的不同情緒。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音樂律動《大貓、小貓》入場:

教師與幼兒隨節奏小貓走入場。

師:“剛纔小貓走路走的真好,現在要比比看哪隻小貓唱歌最好聽。”

(2)發生練習《大貓、小貓》:

“我是一隻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

“我是一隻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

師:“今天,不僅有可愛的小貓,還有好玩的,看看那是什麼?”(小鼓、鼓槌)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打鼓導入活動:

師:“玩過小鼓嗎?想玩嗎?但是老師有一個要求:當老師說‘停’的時候,小朋友要馬上停下來”“開始……停!”

師:“仔細聽,這一次,我的口令變了,“我說小鼓響一聲”“你要和小鼓一起來回答,我的小鼓……(手勢提示敲鼓)”

“我說小鼓響兩聲。”(提示幼兒聽清楚敲擊次數、看手勢)

“我說小鼓響三聲。”“真好聽,我們再來一次!”(小朋友問)

(2)學習歌曲第一段。

師:“喜歡小鼓嗎?我也喜歡,聽張老師誇誇小鼓吧。”(朗誦第一段歌詞)

師:“我誇了我的小鼓,怎麼樣?想不想一起來誇誇你的小鼓。”(師幼共同朗誦第一段)(放鼓)

教師範唱第一段歌曲

(3)討論:什麼時候不可以敲鼓呢?”(幼兒自主回答)

師:“說得對,我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4)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師:“剛剛我們敲鼓可開心了,接下來聽一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朗誦第二段)

師:“你聽到了什麼?”“我說小鼓別響了,小鼓是怎麼說的?懂懂懂是什麼意思?說的是懂懂懂,是什麼意思?”

師:歌曲裏的小鼓也像小朋友一樣懂事,看到妹妹在小牀裏睡覺,馬上就輕聲的說懂懂懂。

(5)教師完整範唱。

師:“你喜歡這個懂事的小鼓嗎?我們完整的聽一聽這首歌。”

(6)教師與幼兒共同朗誦歌詞內容,鞏固記憶。

師:“好聽嗎?”“猜猜它的名字叫什麼呢?”

共同演唱歌詞內容。

(7)教師幼兒跟隨伴奏演唱歌曲。

師:“老師唱第一句,你們來唱第二句。”

“小朋友記得真清楚,這次我們一起來表演表演。”

(8)幼兒嘗試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並敲鼓。

個別幼兒、集體展示。

(三)結束部分:

教:“誰願意當小演員,把這首歌曲表演給客人老師?幼兒邊演唱歌曲邊敲鼓離場。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來源:

鼓,是中國常見的打擊樂器,構造簡單,品種繁多,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於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遊戲時不妨礙他的教育意義,許多版本的幼兒園教材中都使用過。今天,我們展示給大家的是小班語言文學活動——仿編童謠。活動重點立足於“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發展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活動隹備:

1、知識準備:幼兒自由玩小鼓並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佈置環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纔你聽到歌詞裏面有什麼?

二、展開

(一)引導幼兒理解並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後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它做什麼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分學習童謠、引導仿編和自由仿編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遊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踊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聽聽找找已知道的小樂器,並初步認識鼓,體驗聽辨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樂器若干(各種鼓、碰鈴、響板)、音樂磁帶《小雞小鴨》等4、叮噹屋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叮噹屋。

1、幼兒人手一隻小籃子(響板、碰鈴、雙響筒等),教師出示叮噹屋在屋裏敲擊小樂器幼兒聽辯並找出相應的小樂器。“聽聽,叮噹屋裏誰在唱歌?”—鞏固聽辯碰鈴、響板等。

幼兒找出小樂器後,師生共同節奏樂《小小雞》《小烏龜背糖果》等。

2、在遊戲中對鼓的聲音感興趣。

“這又是誰在唱歌,你的小樂器籃裏有嗎?”

二、玩玩找找:小鼓響咚咚

1、“瞧,叮噹屋裏來了位新客人,會是誰呢?我讓小朋友來找一找、猜一猜。” 幼兒上前摸口袋並講述其外形。

2、出示鼓,知道名稱。

3、聽一聽:“鼓的聲音象誰在唱歌?”大膽想象。(鼓勵幼兒結合生活裏的經驗大膽講述)

知道鼓兒的聲音咚咚響

4、“圓圓胖胖,肚裏空空,敲敲聽聽,咚咚咚咚。”“這個新朋友就是鼓,找一找教室裏還有鼓嗎。”幼兒四散找鼓。

三、遊戲:狐狸來了

遊戲方法:幼兒扮演小雞小鴨,在音樂聲中游戲(歌表演)。教師拿不同的樂器代表不同的角色。

幼兒歌舞后,聽到碰鈴的聲音就是雞媽媽來找小雞了,響板則是鴨媽媽找小鴨的信號。

大鼓的聲音代表狐狸重重的腳步聲,幼兒辨別後逃走。

遊戲兩次,結束。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唱、演奏、欣賞等藝術活動,嘗試隊列行進中的步伐和大鼓、小鼓及鈸的行走。

2、在律動中認識並體驗二聲部節奏的變化,訓練對自己的節奏感和多聲部的聽覺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對節奏感和多聲部的聽覺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2、體驗二聲部節奏。

三、教學準備:

磁帶、錄音機等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

1、聽:讓學生欣賞《共產兒童團歌》

2、瞭解:這首歌是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曾唱過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3、師範唱。

4、師彈琴,生輕聲唱。

(二)、節奏練習:

模仿最後一句用手拍節奏。

x x.x │x x│ x .x x x │x-│

嘀 嘀 噠 嘀 噠 嘀 嘀 噠嘀 噠

(三)、走一走:

結合隊列訓練,和節奏充分體驗歌曲之間的二部變化。

拍: x x. x │ x x│x x x x │x-│

x x │ x x│ x x │x_│

(四)、敲一敲:

手拍節拍,口讀“噠”,休止符時輕讀“空”,練習幾種小鼓的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x ox │o x x xx │ox ox │x o │

(五)、欣賞:

觀看鼓號隊vcd,引發學生興趣,觀察手持鼓錘的方法鼓勵學生用筷子試一試,敲一敲。

(六)、欣賞鼓的圖片:

各種各樣的鼓是我國人民喜歡的樂器。

(七)、唱一唱:

1、欣賞《音樂之聲》插曲《do re mi》。

2、唱《音階圖》。

3、配合手勢唱《音階歌》。速度慢一點。

(八)、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通過今天的教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很喜歡鼓號隊的節奏。我在節奏的教學過程中,先讓他們從簡單的大鼓、大鑔的節奏開始,然後再出示小鑔的節奏,最後出示小鼓的節奏,小鼓的節奏裏出現很多的十六分音符,因此學生較難掌握,但是經過幾次的練習,大部分孩子就掌握了。最後我讓孩子們分別擔任角色來演奏,大家配合的很默契,同時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了一個小組長讓他們作小指揮,這樣一來學生完成的就更好了。其次我讓他們用筆當鼓棒演奏,孩子表現的很積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讓學生多做節奏方面的練習。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體驗“打鼓”的樂趣。

2、隨音樂演奏,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

3、體驗與爸爸媽媽們共同進行打擊樂的樂趣。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水桶、牛奶罐、臉盆、筷子等,《加油幹》圖譜、音樂《加油幹》。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幼兒園,你們的心情怎麼樣?那我們怎麼歡迎他們呀?

(我有個建議今天我們用鼓聲來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說好嗎?(師向幼兒介紹鼓:水桶、臉盆、筷子……)

我們的“鼓”和以前打擊樂裏面用到的鼓一樣嗎?誰會用這些“鼓”敲出好聽的聲音呢?

3、幼兒自由打擊。

(1)師示範敲擊鼓,並說出歡迎詞:爸爸媽媽|中一班歡迎|你-|

(2)幼兒敲擊鼓聲說出歡迎詞。

(3)師小結:重點說出幼兒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邊。

4、討論圖譜,並嘗試打擊基本節奏:

(1)師出示《加油幹》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師唱改編過的歌詞:歡迎你呀麼嗬嘿,歡迎你呀麼嗬嘿,我們大家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呀麼嗬嘿!

(2)幼兒跟隨《加油幹》的音樂唱歡迎詞,表現內心的愉悅心情。

(3)我們一起來看看圖譜,這麼多各種各樣的鼓我們要怎麼樣跟圖譜配合起來敲擊呢?(師幼共同爲圖譜配鼓)

(4)幼兒看圖譜用“鼓”演奏。

(5)請個別幼兒合作演奏。

5、幼兒與爸爸媽媽共同用“鼓”進行演奏,表達心中的快樂。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⒈根據樂曲的結構做擺造型、敲鼓等動作。

⒉體驗與同伴合作造型、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⒈關於鼓的知識經驗:部分鼓的認識、欣賞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經驗。

⒉節選民間舞曲《蘄族舞》。

⒊圖譜一份:

活動過程:

⒈我的身體變小鼓。

⑴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身體部位變小鼓。

師:誰來爲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認識的鼓?它有什麼特點?

師:今天我們來玩敲鼓的遊戲,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當小鼓呢?

⑵引導幼兒感受A段樂曲,並隨音樂敲擊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師:我帶來了一段音樂,請仔細聽一聽。

師:感受如何?鼓的表演經常在迎春晚會、過節等時間進行,象徵着歡騰喜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讓我們跟着音樂在小鼓上快樂地打一打吧。(出示第一條圖譜,跟着圖譜打節奏)

⒉我的小手變小鼓。

⑴出示第二條圖譜,比較不同,引導幼兒用手掌誇張地擺高低鼓的造型。(引導幼兒手掌向前、向上或側向,平整)

⑵教師哼唱B段,引導幼兒將樂句與圖譜匹配。

師:鼓的造型變了幾次?每次發出幾下鼓聲?

⑶教師哼唱,幼兒嘗試造型。

師(以採訪形式):請問你爲什麼快的完成了三個造型,在哪個地方應該想好下一個動作?

⑷隨B段音樂教師造型,個別幼兒敲鼓。

師:我來試試你的方法好用不好用,誰來負責敲鼓?

⑸隨B段音樂個別幼兒擺造型、敲鼓。

師:他們合作得則樣?好在哪裏?哪裏可以做得更好?

⑹幼兒隨B段音樂做鼓的造型動作,教師敲鼓(引出結尾音樂,並出示相應的圖譜)。

⑺比較造型的不同位置,並跟着老師的哼唱嘗試。

⑻引導幼兒隨B段音樂完整造型、敲擊。

⒊我的朋友變小鼓。

⑴引導幼兒兩兩變成“朋友鼓”,嘗試隨B段音樂造型、敲擊。

師:你知道你的鼓是誰嗎?鼓手應該在哪個地方馬上站到你的鼓的面前準備?爲了保持我們鼓表演的一致性,每次鼓造型後擊鼓幾次?讓我們來試試。

⑵引導幼兒隨A、B段音樂表演“朋友鼓”。

⒋我們是套架子鼓。

⑴引導幼兒幾人合作變成“架子鼓”。

師:你們見過架子鼓嗎?有很多鼓面,有高有低,我們怎麼來造型呢?

⑵邀請一組幼兒嘗試擺架子鼓造型(4秒時間完成造型),尋找造型時存在的問題。

⑶教師哼譜,4組幼兒嘗試擺架子鼓造型。(引出“會變的鼓”名字)

⑷幼兒嘗試“身體鼓”、“朋友鼓”、“架子鼓”的完整表演。

⑸撤走圖譜的完整表演。

⑹2遍或3遍的連續表演。(解決架子鼓打完後立刻回座位準備身體鼓)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掌握的節奏型拍奏。

2.能夠在三色鼓上進行低音、中音的拍奏轉換。

3.培養幼兒對非洲鼓及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瞭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及拍奏方法。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用身體聲勢律動嘗試拍奏(ta)的節奏。(教師示範)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用身體聲勢律動嘗試拍奏(titi)的節奏。(教師示範)

3.根據節奏譜,引導幼兒用身體聲勢律動嘗試拍奏的節奏型拍奏。(教師示範)

二、嘗試拍奏三色鼓。

1.瞭解三色鼓的中音區和低音區,並嘗試拍奏中音區和低音區。去分兩種音色的不同。

2.對照節奏譜音符顏色的不同進行三色鼓重低音的轉換練習(紅紅黃紅紅黃)也就是(低低高低低高)的轉換。

三、演奏樂曲《娃哈哈》

1.出示演奏圖譜,引導幼兒識譜。

“有一羣新疆小姑娘在跳舞,小老鼠想要拍着三色鼓爲她們伴奏,小老鼠拍的是的節奏型,現在我們就一起跟着小老鼠,爲新疆小姑娘伴奏吧!”。

2.邀請幼兒拍奏樂曲《娃哈哈》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及鼓聲強與弱的力度變化。

2、會聽隨鼓聲的大小做相應動作,表現鼓聲的強與弱。

3、培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並體驗兩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關於鼓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入場:隨伴奏帶開火車進入課室。

1、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2、引導小朋友辨聽和模仿火車開來(由弱變強)和火車開走(由強變弱)的聲音。

3、擴散練習:鼓勵幼兒大膽模仿各種小動物來了和走了的聲音(如小雞、小鴨、小貓、小狗等),注意聲音的由弱變強和由強變弱。

(二)主體部分:欣賞歌曲

1、用動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導語:你們覺得剛剛的音樂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這首好聽的音樂還可以用來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師隨樂舞蹈。

(3)引導幼兒隨第一段舞蹈,用動作感受歌曲。

2、欣賞第二段,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

(1)感受鼓聲強弱。

指導語:來了好多小鼓手,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仔細聽,他們是怎麼敲鼓的?

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鼓聲強弱。

引導幼兒用拍手和嘴巴發出的聲音表示鼓聲強弱。

(2)欣賞歌曲完整欣賞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聲特點。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鼓聲由弱到強。

鼓勵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鼓聲的最強音,鼓勵幼兒相互學習、模仿,並進一步創編。

3、隨樂完整表演。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可前已經聽賞多次,對歌曲的旋律、節奏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學習歌曲的時候是很順利的。在進行舞蹈動作探索的時候,小朋友也能根據已有經驗積極進行嘗試。在活動中,很多小朋友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前奏結束,朋友還沒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會兒就影響了下面的整套動作,因爲音樂很快,除非跳掉動作才能趕上。但是小朋友都只會按部就班地一個一個動作進行下去。所以活動中最主要的還是聽辯前奏,因爲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結束,小朋友必須已經找到朋友。歌曲開始就已經要開始邀請了。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

四、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感應×××O的節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質樂器音效探索與聽辯。

3、感受利用肢體表現休止符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各五個,鈴鼓人手一個,軟墊人手一份,配套圖片、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寶寶很乖的睡着了,小精靈想試試寶寶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動動鼓……

二、音色聽辯,暖身。

1、完整欣賞兒謠一遍後提問:有哪些樂器?

2、介紹大鼓、小鼓、鈴鼓及感知三種樂器的音色,並且爲每種樂器制定一個動作。

3、第二遍欣賞兒謠,拍膝念語詞一遍,“敲三下”時根據音色做指定動作。

4、音色聽辯遊戲。

幼兒做睡着狀,老師邊問“小××小××睡着了沒?”邊用不同的鼓敲節奏。學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動作做迴應“小××小××沒睡着!”

三、感應×××O的節奏。

1、肢體律動,感應節奏。

(1)來了哪些動物呢?誰會學他們的叫聲和動作?

(2)配合語詞,作出動物的動作,並將語詞替換成動物的叫聲,空拍處做不發聲,躲起來狀。

2、道具操作,感應節奏。

(1)配合語詞念兒謠,於“敲三下”時用正確的演奏方式,按節奏敲奏軟墊,空拍時捂住軟墊,做不出聲狀。

大鼓:軟墊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軟墊平放,雙手輪奏

鈴鼓:一手拿軟墊一手拍奏

3、樂器演奏,感應節奏

分三種角色按語詞節奏演奏三種鼓,空拍處抱住樂器。

四、皮質樂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擬與創編。

人手一隻鈴鼓,師幼共同討論如何模擬演奏出三種動物的叫聲,幼兒創編出後教師進行總結。

2、根據上一環節中創編的音色爲兒謠伴奏。

老鼠:點點點——吱吱吱

花貓: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爲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4

課題生成:

這個活動設計靈感來自於舞蹈《虎門將子》中的道具——鼓。在排練時,孩子們這個捶幾下,那個拍幾次;跳舞時,聽着強勁的鼓點,很興奮,很有勁兒。大班幼兒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而,促使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鼓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奇葩,它有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幼兒園的孩子接觸較少,教師也一知半解,爲了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特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各種鼓,瞭解其名稱、形狀以及製作材料和演奏方法,知道鼓是我國民族樂器的一種。

2、啓發幼兒初步欣賞並感受中國鼓樂所表現的內容及情緒。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像機、電視機、兩盤錄像帶。

2、戰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撥郎鼓、鈴鼓若干。

3、課前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鼓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鼓聲震天》錄像帶,引導幼兒瞭解鼓是我民族樂器的一種。並瞭解鼓的形狀、特點及打擊方法。

(1)放錄像,請幼兒觀賞。

教師:”老師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大家要認真看,仔細聽面是什麼內容?”

(2)出示戰鼓,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形狀及製作材料。

“電視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戰鼓,鼓是什麼樣的?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請幼兒上來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徵,是做什麼用的。

教師小結:”戰鼓是我們國家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它屬於哪種樂器。鼓基本上是扁圓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頭製做的,紅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製成的,用鉚釘固定在木頭上,鼓正面,是圓形的。”

(3)向幼兒介紹打擊方法及演奏特點。

①”你們知道怎樣使它發出好聽的聲音嗎?誰來試試?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麼感覺?”請幼兒上來敲敲、打打。”爲了使戰鼓發出響而好聽的聲音,我們用鼓錘來敲打鼓1

幼兒探索學習幾種簡單的打擊節奏。

②幼兒自由討論聽到咚咚的鼓聲有什麼感覺?體驗鼓沉、雄壯有力,讓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來……

2、向幼兒介紹幾種不同鼓的名稱以及演奏方法,比較相同點與不同點,初步引導幼兒感受鼓樂所表現的情緒與內容。

(1)”除了戰鼓,你們還見過哪些鼓?叫什麼名字,它是怎樣演奏的。”依次根據幼兒所說,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鈴鼓,告訴其名稱,請幼兒上來打打、敲敲、拍拍、搖搖,體驗不同演奏奏方法。

小結:”鼓有多種多樣的,它是我們國家常用的民族樂器,漢族人民喜愛它,少數民族的人民也喜歡敲敲。瞧,這是手鼓維吾爾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圍有一圈小鈴片(邊示範用手擊打幾下,並做些簡單的舞步);這叫做5寸扁鼓,京戲和說書人常用的道具(示範打擊幾下)。要說最有名的數皇腰鼓,系在腰問,邊打邊跳;還有許多有趣的鼓,下面,請小朋友看電視錄相,裏面都是有關鼓的內容,請小朋友注意看有什麼鼓,是怎樣演奏的。

(2)幼兒觀看《中華鼓舞》錄像帶,瞭解我國民族樂器–鼓多。讓幼兒從中初步感受歡樂、熱烈的情緒與內容。

提問:”你在錄像中看到了哪幾種鼓,是什麼形狀的,怎樣敲的。”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的鼓很多很多,剛纔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說出了一些鼓,有威風鑼鼓,朝鮮族的長鼓,藏族的熱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們都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活、娛樂中創造的,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聽到鼓聲使人感至快、振奮、有力量、有幹勁,我國人民都喜歡在過年、過節、豐收的時候打鼓、唱歌、跳舞,表達喜慶、歡樂之情。

3、幼兒使用各種鼓,爲樂曲《擁軍花鼓》配伴奏,進一步垂鼓樂所帶來的歡樂氣氛及熱烈的情緒。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歡的鼓,我們來爲多《擁軍花鼓》配伴奏。”教師彈鋼琴,幼兒配伴奏。

活動延伸:

將各種鼓和音樂磁帶放置在音樂角,供幼兒遊戲中繼續握鼓樂。

最大限度的發展。通過觀看《中華鼓舞》節目,瞭解我國鼓之多,激發了幼兒民族自豪感。透過激昂、有力的鼓點體驗到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奮發上進的民族之魂。最後的集體合作爲《擁軍花鼓》樂曲配伴奏,更加調動了幼兒使用樂器的積極性,滿足了積蓄着的表現和探索的慾望。

專家點評:

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在過多關注世界的先進文化之後,開始關注傳統文化。民族的、民俗的、傳統的,又成爲現代文化的補充與底蘊。21世紀,是一個國際交流、交融的世紀,如果每個國家都對孩子們進行民族傳統教育,那麼即使無國度的交流馬上來臨,中國的兒童也始終是中國的兒童,因爲,他們瞭解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希望類似的活動多出現。

反思與討論:

想一想,還有哪些民俗文化教育的內容可以挖掘?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瞭解鼓的外形特徵及功能。

2、喜歡兒歌,學習發好"肚、繃、空、痛"等字的音。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鼓

活動過程:

一、認識鼓的外形特徵,敲鼓感受鼓得特殊音色。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玩具,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鼓)我們一起來看看鼓面是什麼形狀的呀?鼓的下面又是什麼形狀啊?這個鼓是什麼顏色?你們聽國鼓的聲音嗎?那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鼓敲出來的聲音是怎樣的。

二、指導幼兒按"X X |X X X"節奏敲鼓。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看看?那你必須先學會一個節奏,不然你等等敲的不好聽鼓寶寶會生氣的。(學習節奏)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三、教師示範朗讀兒歌。

1、師:小鼓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先聽一聽。

2、學習朗誦兒歌,注意發好"肚、繃、空、痛"等字的音。

3、請幼兒隨兒歌的節奏,邊念邊舉起手和教師一起敲節奏。

四、活動延伸。

遊戲:一個幼兒上來敲節奏,其餘幼兒念兒歌。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振幅的大小與頻率的關係。

2.嘗試用強弱的變化來演唱並用肢體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小鼓

2.米粒

3.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在實驗中感知音的產生及振幅與頻率的關係。

(一)感知音的產生。

1.出示鼓。這是什麼?它會唱歌嗎?歌聲會是怎麼樣的?仔細聽一聽。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說一說:“小鼓發出什麼聲音?”(咚咚咚)集體說一說:“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師再次敲鼓,辨別聲音的大小。“小鼓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一會兒響,一會兒輕)

4.討論:鼓的聲音哪裏來的?(鼓的聲音是鼓面振動起來才發出來的)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與米粒跳動的關係。

1.出示米粒。誰來了?怎樣讓米粒跳起來?他是怎麼跳的?(蹦蹦跳跳)集體學說:“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響,米粒就跳的怎麼樣?如果小鼓敲的輕,米粒就跳的低?(教師演示)集體學說:“小鼓敲的響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輕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幹什麼?集體學說:“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學習歌曲

1.結合圖譜學習歌詞。

2.告訴幼兒歌名,欣賞歌曲。

3.分句練習,跟隨琴聲學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4.幼兒隨琴聲演唱。

5.嘗試用強弱的變化來演唱。

(1)討論:小鼓敲的響,米粒跳的高,應該怎樣來演唱?(重一點)

小鼓敲的輕,米粒跳的低?應該怎樣來演唱?(輕一點)

(2)幼兒嘗試練習。

(3)集體演唱。

三、學習用肢體動作表演歌詞內容。

1.集體邊唱邊表演。

2.自由結對錶演。

四、活動小結:

今天不但學會了歌曲,還學到了很多知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大小與用力有關,用力大,聲音響,用力小,聲音輕。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

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四、 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並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2.通過遊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鼓 米粒 圖譜 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麼樣的?”

2.節奏遊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遊戲的玩法。

3. 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並進行驗證。

2.啓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麼?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遊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遊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後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遊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爲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羣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樂於用自制的太鼓敲擊出音樂的節拍。

2.能夠分辨樂曲《庫乞乞》的三段式結構,掌握2/4拍的強弱關係。

3.掌握節奏型XXXXX

活動重點:用自制的太鼓敲擊出音樂節拍。

活動難點:節奏型XXXXX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套自制小鼓

2.PPT課件

3.一次性紙杯人手一個(側面割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幼問候

2.交代活動任務:尋找魔術師,學習一個小魔術。

二、基本活動

1.欣賞樂曲《庫乞乞》的基本旋律。

2.情境-魔術師的任務,分辨基本旋律的三段式結構。

(1)PPT演示魔術師圖譜,欣賞旋律A段。

(2)PPT演示魔術帽圖譜,欣賞旋律B段。

(3)PPT演示魔術棒圖譜,欣賞C段唱白。

提問:尋找魔術師的通關咒語是什麼?

庫庫庫乞乞

3.幼兒拍手打出音樂基本旋律的節拍。

4.變換肢體動作打節拍。

5.操作自制太鼓。

(1)請幼兒取出自制太鼓,練習敲擊強弱拍。

(鼓面——強拍鼓側——弱拍)

(2)分段敲擊。

(3)完整敲擊。

6.繼續尋找魔術師,太鼓完整演奏音樂,直至找到魔術師。

PPT動畫模式提示打擊樂演奏要點,幼兒用太鼓完整演奏音

樂,並在樂段C處說出唱白。

7.視頻播放魔術師,教幼兒魔術“紙杯飛起來”。

三、結束活動

1.跟隨音樂,用飛起來的紙杯表現音樂。

2.收納整理材料。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20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學習簡單的配節奏方法及打擊方法,體驗“打鼓”的樂趣。

2、隨音樂演奏,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1、水桶、臉盆、筷子等,《加油幹》圖譜、音樂《加油幹》。

2、能跟着音樂旋律拍節奏。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吧,找塊墊子坐下來。看看,這些都是什麼?(臉盆、水桶),在哪裏見過?原來你們家都有,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盆和桶來當小鼓來歡迎客人老師,好嗎?”師提出打擊要求:小鼓聽指揮,聽見叮叮聲小鼓不能發出聲音。幼兒做好打鼓準備。

(二)敲鼓說說歡迎詞

1、師念兒歌並用動作表示:我和小鼓玩遊戲,它在前我在後,挺起小肚皮,握住小魔棒。(引導幼兒正確擺放鼓、棒。)

小鼓說話很有節奏,來試試,誰能敲出好聽的聲音。

2、幼兒自由打擊。

幼兒自由打擊後請個別幼兒演示打擊的方法,大家跟學。(鼓面、鼓邊、鼓棒) 並出示標記。

“XX小朋友敲的真好聽,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敲的,他敲的是鼓的上面,叫鼓面並出示標記,跟他學學看。咚咚咚,很有節奏,鼓面好像在唱歌。小鼓還有其他地方會唱歌嗎?誰來試試 。”(出示鼓邊標記,幼兒跟學。)“其實我敲的也不錯,請看…師邊敲邊說,我敲的是鼓棒,(出示標記)。一起來敲敲。”

“原來敲鼓不同的地方就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現在我們來玩個看標記敲鼓的遊戲。”教師點擊標記,幼兒敲出鼓聲。(個別幼兒嘗試後集體玩遊戲。)

3、給歡迎詞配節奏

“你們敲的真不錯,加上歡迎的話就更棒了,聽我來說一說!”

(1)教師示範歡迎詞:老 師|老 師|中X班呀|歡迎你呀|師念兩遍,跟着我一起學,我們來拍拍節奏把。

(2)小鼓也想來說說歡迎的話,小鼓會怎麼說呢?誰來幫助它?注意節奏。(個別幼兒嘗試後,集體嘗試,從鼓面、鼓邊、鼓棒三個方面展示)

(三)敲鼓唱唱歡迎曲

1、“小鼓跟我說它有點累了,讓我們的小鼓休息下吧,鼓棒輕輕放旁邊,來聽一段音樂,邊聽可以邊拍手。”聽《加油幹》音樂,複習節奏。

2、“今天我把這段音樂改成了好聽的歡迎曲,請看…”教師出示《歡迎鼓陣》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出示圖譜,“認字嗎?說說,歌名叫什麼?聽我來唱一唱。”師唱改編過的歌詞:“歡迎你呀麼,嘿嘿;歡迎你呀麼,嘿嘿;我們大家歡迎你呀歡迎你呀,歡迎你;歡迎你呀麼,嘿嘿!”

3、幼兒跟隨《加油幹》的音樂唱歡迎曲,表現內心的愉悅心

4、分段配鼓,個別幼兒演示後集體跟學(師幼共同爲圖譜配鼓)

“前兩段節奏比較慢,應該配上怎樣的鼓聲纔好聽?誰先來試試。”幼兒嘗試後敲擊,“我們就用你的方法來試試”,(師在圖譜上配鼓面標記)“歌詞有變化嗎?唱嘿嘿時,能不能改變一下鼓聲?”(請個別幼兒嘗試後師出示標記。)“讓我們一起來敲敲看”。

“下面的節奏加快了,我們該配怎樣的鼓聲纔好聽?”(幼兒嘗試後集體跟學。)

“最後一段的節奏跟哪裏相同,怎麼配鼓聲?誰來幫我配標記?一起敲敲看。

5、鼓聲配好了,跟我一起來演奏。師敲鼓幼兒跟學。

6、幼兒看圖譜敲。

7、跟着音樂敲二遍,第二遍要求唱出歌詞。

8、請一名小朋友當小鼓手上臺演奏?其他小朋友跟着一起敲。調動幼兒情緒,展現快樂的表情。

(四)幼兒用鼓聲向各位老師再見。

“小鼓手們都很神氣,這首歌還能用不同的方法來配鼓聲嗎?怎麼配?我們回到教師裏去試試。時間不早了,我們用小鼓跟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小鼓響咚咚》幼兒園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結構,能用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造型、共同擊鼓遊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把音樂截成A、B兩段)、節奏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節奏。

1.今天老師帶來一段關於敲鼓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你可以把你身體的某一部位當成鼓,聽着音樂用小手來敲一敲鼓。

2.這段敲鼓的音樂你聽了有什麼感受?

二、我的身體當小鼓,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

1.那我們聽着這首歡快的樂曲來玩敲鼓遊戲吧!我們的身體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鼓,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當小鼓呢?

2.引導幼兒感受A段樂曲,並隨音樂節奏敲擊身體的某一部位。

3.出示A段節奏圖,現在我們來看着圖有節奏的敲鼓,你們知道一面鼓表示什麼嗎?怎麼敲?

4.對了,一面鼓敲一下。我們再來敲一次吧!

5.還有哪個部位可以當鼓?我們再來試一下。(看圖譜有節奏的敲)

6.願意再來一下嗎?你喜歡哪個部位當小鼓就敲哪哦!

三、兩個朋友鼓。體驗與同伴合作造型。

1.剛纔我們是自己的身體當小鼓,現在請你們把你們的兩隻小手兩當成2只小鼓,在接下來的音樂裏請你們的兩隻小手擺造型好嗎?

2.請你們先來聽一聽、看一看哪段音樂是擺造型的?一共擺了幾個造型?

3.看圖欣賞B段音樂,哪裏是擺造型?一共擺了幾次造型?最後一次和前3次有什麼不一樣?那最後一次我們要這麼做?集體嘗試一下。鼓槌圖表示什麼?擺的好的造型的鼓老師纔會來敲。

4.請你想想你的2只小鼓可以擺什麼造型?

5.聽B段音樂嘗試用兩隻手表現鼓的造型。(2次)

6.你們願意當鼓嗎?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來表現這兩隻鼓。請你和你的朋友商量一下,在擺造型的時候要做什麼造型?

7.聽B段音樂嘗試兩個鼓的合作變現鼓的造型。老師在敲鼓處敲打造型好的鼓。(2次)

四、我們來敲鼓,體驗共同擊鼓遊戲的快樂。

1.我們來聽着音樂玩敲鼓遊戲吧!前面一段你們的身體當鼓自己敲,後面一段和你的好朋友合作當鼓老師來敲。準備好了嗎?

2.完整表現音樂2遍。

3.可以請個別幼兒嘗試當B段的敲鼓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