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本文已影響 3.1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把珠子、釦子、硬幣等小物品,賽道耳朵、鼻子、嘴巴里會有危險。

2、自己或者同伴有異物塞進口、鼻子、等處時,知道及時告訴大人。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2、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遊戲《指五官》。

教師說: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請幼兒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分別閉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聽老師唱歌,輕輕捏住鼻孔、閉着嘴巴呼吸,具體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講述故事《危險的小圓珠》,引導幼兒感知異物入鼻的危險。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提問:明明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玩什麼?他把小圓珠放到哪裏了?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2)小結:把小圓珠放在鼻子裏,會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圓珠如果進入鼻子深處,會很危險。

三、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讓五官避免傷害。

(1)哪些東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爲什麼?

(2)進餐和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入園時不能帶什麼?午休時不能玩什麼?

(4)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簡單瞭解有異物進入口、鼻、耳怎麼辦?

(5)小結:筆帽、釦子、棋子、髮卡、圖釘、硬幣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裏塞;進餐吃水果的時候不能大聲說笑,不然小飯粒就容易進入氣管;早上入園不帶小物品;午休時不咬拽衣服釦子、拉鍊,不玩被角、線頭、棉花等,有異物進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通過這類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對物品作用的熟悉,也能夠讓幼兒在看圖和聽老師講解的途中學習到危險的概念,懂得什麼東西能夠玩什麼東西不能玩。在幼兒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在此類教學活動中,並不能把所有的`危險和有危險的物品都讓孩子們掌握,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思想上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尤爲重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笑臉餅乾

活動目標:知道笑臉能帶給別人快樂,並願意帶給別人快樂。能運用團、壓、捏的方法制作笑臉餅乾,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笑臉餅乾圖片、橡皮泥、豆子、花生、葡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寶寶們,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跟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開心嗎?”(開心)談話讓孩子知道通過笑臉可以傳遞開心的心情,萌發孩子帶給別人快樂的願望。

“我想永遠都看到寶寶們的笑臉,那我就可以永遠都這麼開心了,寶寶們,願意把你們的笑臉借給我嗎?”

“借了這麼多的笑臉了,那現在我要開始變魔術了,變變變,笑臉都跑到哪裏去了?對,笑臉都跑到餅乾上去了,變成笑臉餅乾了,你們喜歡吃餅乾嗎?爲什麼?想不想自己動手做餅乾啊?”

二、製作餅乾

1、橡皮泥準備好了,說說怎樣做成餅乾?幼兒交流製作餅乾的方法,請一個幼兒示範。

2、教師總結方法並念兒歌帶幼兒自然練習:“餅乾餅乾圓圓,餅乾餅乾甜甜,團一團,壓一壓,我們的餅乾做好了!”

3、請幼兒用橡皮泥製作餅乾。教師指導並講評幼兒製作的情況。

三、學做笑臉

1、討論笑臉餅乾上應該有什麼?交流怎樣製作笑臉餅乾?

2、出示花生、豆子、葡萄乾等材料,請幼兒製作笑臉餅乾。

3、幼兒製作笑臉餅乾,教師巡迴指導。

四、互相觀看作品並講評。

1、請幼兒相互觀看作品交流。比一比誰最能幹,做得最好。老師給與適當點評。

2、討論最想把笑臉傳給誰,帶幼兒一起傳遞笑臉,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設想:

大自然裏有孩子們無數的快樂,好玩的滑梯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之一,孩子們對滑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爬上去滑下來,不厭其煩地反覆玩耍。三四歲的幼兒由於活動的目的性,活動的方法及與同伴的協作等方面均較弱,因此,我設計了開心安全玩滑梯。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接受玩滑梯的方法,遵守活動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玩滑梯的正確方法,瞭解規則。

2、教育幼兒滑梯時,不擁擠、不推拉,並學會謙讓。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過程:

一、體驗感受。

1、邀請大班小朋友帶領小班幼兒一起玩滑梯。(引起幼兒玩滑梯的興趣,消除恐懼心理,學習玩滑梯的.方法。

(1)與哥哥姐姐一起玩滑梯,瞭解規則。

提問:怎樣玩好?

小結:一個挨着一個不擁擠,攀登時要抓緊扶手,下滑時雙手扶着兩側。

(2)學着哥哥姐姐的樣子滑滑梯,提醒規則。

2、結合兒歌滑滑梯,強化玩滑梯的正確方法。

3、提問:你怎樣玩滑梯最開心

講述:請不同水平的幼兒講。

小結:滑梯時雙手扶住兩邊的扶手,速度要慢,落地要輕,同時,教育幼兒玩滑梯時不擁擠、推拉,應互相謙讓。

學習兒歌繼續玩滑梯

二、聽故事—受傷的小猴

1、小猴爲什麼會受傷?小動物是怎樣玩的?

2、不正確地玩滑梯的會帶來哪些危害?

3、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三、組織討論:

哪些方法玩話滑梯不好,強化安全意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經典的兒歌,孩子們非常喜歡,兒歌有節奏感,易於幼兒理解。在活動中,我抓住幼兒興趣,請幼兒看手偶表演,念着每一句詩歌來表演着手偶,讓幼兒輕鬆地記住了兒歌。在活動過程中,我引導幼兒練習創編動作表演,幼兒體驗到了表演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

2、能用簡單的模仿動作表現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老鼠和貓的手偶(玩具)。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小老鼠上燈臺》,師生共同自由表演小老鼠的樣子。

二、教師請幼兒看手偶表演,學念兒歌。

1、教師邊講述兒歌情節,邊用手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兒歌。

2、教師利用手偶爲幼兒完整地念一遍兒歌。

3、教師表演,幼兒跟教師一起念兒歌、學兒歌。

三、引導幼兒在念兒歌的同時創編動作。

1、以提問形式,加深幼兒對兒歌曲內容的印象。

(1)那你們有沒有看清楚小老鼠它在幹什麼呀?(引導幼兒說出:上燈臺,偷油吃)請幼兒一起念幾遍。

(2)小老鼠來到燈臺上,偷了油吃後它怎麼啦?(下不來)

(3)最後,小老鼠是怎麼下來的?(引導幼兒說出:滾下來)誰能上來做滾下來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下。(請幼兒邊做動作邊學念:嘰裏咕嚕滾下來)

2、教師引導幼兒在念兒歌的同時自己做動作。教師唸到“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時,兩手食指在胸前相對做小老鼠走的動作。教師唸到“喵喵喵,貓來了”時學小貓走。

3、啓發幼兒想想“嘰哩咕嚕滾下來”應該做什麼動作?

教師提示幼兒將兩手放在胸前從上向下做繞拳動作,同時身體下蹲。

4、幼兒自由練習動作,感受其中的樂趣。

5、伴隨兒歌玩“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從動作中感受兒歌的韻律。

玩法: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當小老鼠,一組當貓。師幼共同說兒歌,如果聲音小小的,就是小老鼠出來偷油吃了,所以要輕輕的走;如果聲音變大了,就是貓出現了,貓是用力走出來的,小老鼠趕快蹲下來。

【活動延伸】

幼兒聽歌曲《小老鼠上燈臺》自由表演動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裏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

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裏,有誰在裏面?有幾個你自己?”並告訴幼兒:“小鏡子裏還有你的好朋友。”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後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係

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裏有誰?(引導幼兒說一說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遊戲。

遊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裏唸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後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隻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遊戲重新開始,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後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麼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隻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隻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裏怎麼會有許多隻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隻)。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遊戲活動,讓幼兒反覆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學習活動:

汽車軲轆轉呀轉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和節奏感。

2.模仿不同車輛的聲音和車輪轉動的狀態。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1.將座位排成半圓形。

2.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說說上幼兒園的方式

1.你們是怎麼來幼兒園的?

2.在音樂聲中,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現自己上幼兒園的情景。

二.學習兒歌

1.今天我們一起坐着汽車上幼兒園吧!

2.教師扮演司機,幼兒扮演乘客。教師邊做開車狀,邊朗誦兒歌。

3.引導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

4.引導幼兒根據自己來園情況,仿編兒歌。

三.遊戲:開汽車

1.來來來,上車吧!我們去幼兒園了!

2.教師做手握方向盤狀,帶領幼兒繞着椅子行駛。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各自的方式模仿車輪轉動的狀態。

3.連續念幾遍兒歌后,教師做停車狀,幼兒一起說:“幼兒園到了!”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爲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活動準備:海綿若干,海綿製品,粉盒子,白盒子,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猜猜是誰?

2、出示海棉。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遊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在海綿寶寶變成什麼樣子了啊?(變成哭臉的海綿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

2、操作驗證: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重點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遊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麼?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捲一捲、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現: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麼呢?(小孔)

2、自主探索:教師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用海綿運水,把海綿寶寶放進水裏,看看海綿寶寶有什麼變化?水有什麼變化?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把粉盒子的水運到了白盒子裏面。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啊。

四、拓展與延伸。

(1)讓幼兒用海綿澆花。(2)出示生活中的海綿製品:洗碗綿、洗澡綿、洗臉綿、海綿拖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