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五篇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總五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徵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生”。

2、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瞭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徵。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

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

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麼動物?

二、展開

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麼樣子的?你發現啄木鳥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

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徵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一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裏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隻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幹,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持起身體。

3.你知道啄木鳥有什麼本領?爲什麼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並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你們喜歡啄木鳥嗎?爲什麼?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麼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着一身的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後有尾巴等。

三、結束

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一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後才變得和媽媽一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鈕釦、木塊、布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製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裏有些什麼?”“請你玩玩盤子裏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幼兒說出名稱。“現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鈕釦….)“爲什麼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鈕釦….?”(因爲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料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料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並擴展幼兒經驗。

今天我們又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爲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鈕釦,因爲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裏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爲什麼?

磁鐵並不僅僅吸鐵。還有能被磁化的物質,像鐵、鎳、鈷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鐵吸引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

2、開展用磁鐵做遊戲,用磁鐵在鐵板的下面控制紙板上的小人走迷宮或跳舞、輪船航行等(小人、紙船裏面都藏有回形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教學讓幼兒知道5添上1是6,6裏面有6個1。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電教片(4幅)? 裝有許多小花的小包(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小果樹請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想)

二、過程

教師邊講故事邊演示:

小果樹請小雨點做客,小雨點很高興,讓小果樹喝飽了水,小果樹長出了葉子。

A、請小朋友一起數長出了幾片葉子?(5片)過了一段時間又長出一片,請小朋友看現在是幾片葉子?(6片)

5片葉子添上1片是6片葉子,那5添上1是幾?(6)(同時貼出數字6)教師引導幼兒說上幾次,5添上1是6。

B、小果樹的葉子長多了,它請小鳥做客,小鳥很高興,幫果樹捉蟲子。請小朋友一起書友幾隻小鳥?(5只)過了一會又飛來1只小鳥,請小朋友看現在有幾隻小鳥?(6只)

5只小鳥添上1只是6只小鳥,那麼5添上1是6。教師引導幼兒說幾次,5添上1是6。

C、小果樹開花了,請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興,幫小果樹傳花粉。請小朋友一數有幾隻蜜蜂?(5只),請幼兒想想再添上幾隻是6只?(1只)

引導幼兒說出:5添上1是6。

D、小果樹結果子了,它請來許多小動物,請幼兒數一數有幾隻小動物?(6只)

1只小動物用1 表示,6裏面有6個1 。

三、總結

今天小朋友學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裏面有6個1。

四、幼兒動手操作

給每個幼兒發一包小花。

活動反思:

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幼兒喜歡的故事,並把本節教育要點貫穿於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動的電教片,使幼兒在欣賞畫面、聽故事的過程中無意識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興趣很高,因此在最後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幼兒都能熟練並正確的靈活擺放,掌握很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各種紙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紙的特性。

2、操作觀察後,學習用簡單的符號記錄結果,並樂於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餐巾紙小人、糖紙小人、筆、記錄表、5張集體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用紙人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餐巾紙做的小人和糖紙做的小人。

師:你們認識他們嗎?

幼:是我們在活動區中做的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

2、老師講故事引出主題。

師:兩位小人兒碰到了一個難題,請你們來幫幫他們,我們來聽一聽是什麼難題!

教師講述故事:一天,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一起來到遊樂場玩,他們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盪鞦韆玩得渾身是汗。糖紙人說:“今天我玩得太熱了,我們去游泳吧!”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你不能去。”糖紙人說:“爲什麼,我就是要去。”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我們不能到水裏去。”它們兩人吵了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3、幼兒討論。

師:你們來說一說,他們能不能去游泳呢?爲什麼?

幼1:不能去游泳,到了水裏會溼掉的。

幼2:能夠去游泳,因爲它們有手和腳。

幼3:餐巾紙人不能去游泳,它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可以去游泳,它到了水裏不會爛的。

師:有的小朋友說可以去,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去,那怎麼辦呢?

幼:我們請小人兒去試一試吧。

(評析:從故事引出本次活動主題,用一個問題引起幼兒的討論,以讓幼兒幫助紙人爲活動主線,激發幼兒操作活動的激情,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並和同伴合作記錄結果。

1、老師講解操作的要求。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泳池和小人,你們可以每人選擇一個地方試一試,看看兩個小人能不能在水中游泳,用你的方法把結果記錄下來。在一個游泳池中試的小朋友記在一塊記錄板上,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嗎?可以問老師或小朋友。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3、將展示板拿到上面來,講述探索結果。

師:請你們說一說你在幾號游泳池中試的,它們能不能到水中游泳?

幼甲:我在1號游泳池中試的,我認爲餐巾紙人不能游泳,因爲它到水中一會兒就爛掉了。糖紙人能夠去游泳,因爲它不會爛掉。

幼乙:我在3號游泳池中試的,餐巾紙人放到水中慢慢沉下去了,爛掉了,糖紙人不會沉下去,也不會爛掉。

師:你們用什麼符號來記的呢?

幼甲:我的餐巾紙人也會爛掉,不能去游泳。我用來表示。糖紙人能夠去游泳用表示。

幼乙:我用表示可以去游泳,用表示不能去。

(評析:此環節教師明確提出操作的要求,放手讓幼兒試一試,讓幼兒在自主的操作活動中感受到兩種紙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併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用動作學一學紙人們在水中變化。

(1)師:餐巾紙人在水中不能游泳,會爛掉,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學一學它在水中的樣子呢。

幼1:可以用身體扭。

幼2:用雙手扭。

(2)師:那麼糖紙人呢?

幼兒用動作學糖紙人游泳。

5、師:我們把結果告訴他們吧。

幼:餐巾紙人你不能到水中游泳,你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你可以去游泳,因爲你不會爛掉。

(評析: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充分調動幼兒的身體感受餐巾紙人在水中爛掉的感覺,和糖紙人在水中游泳的感覺,營造了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做到了動靜交替。採用擬人的手法,把結果告訴紙人,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起到了前後呼應的效果。)

三、探索其他紙在水中的變化。

1、認識其他的紙。

師:我們知道了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那麼還有許多種紙它們放到水中是什麼樣的我們也去試一試吧。先請你們說一說你認識什麼紙?

幼1:我認識宣紙,可以畫水墨畫。

幼2:我認識皺紋紙、和白紙。

幼3:我認識牛皮紙。

2、看一看盒子中的紙你們認識嗎?

幼:有牛皮紙、白紙和皺紋紙。

3、看一看記錄紙,和小朋友討論一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幼1:有鐘的一格就是記時間,是很長時間,還是很短的時間。

幼2:有水的一格記紙在水中的樣子。

評析:讓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知道記錄紙表示的意思,既起到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又使幼兒從中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4、幼兒操作記錄。

5、講述操作的結果。

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的結果,發生變化的是什麼紙,沒有變化的是什麼紙。

幼1:皺紋紙放入水中變化了,變的爛掉了,顏色變淡了,水中有顏色了。牛皮紙放了很長時間沒有爛掉。

幼2:我的牛皮紙放下去很長時間沒有變,我用手揉了以後,一條一條顏色變深了。

幼3:我放的時間很長,我的白紙也爛掉了,

6、教師小結:這些紙放到水會變化,因爲紙會吸水。皺紋紙最容易吸水,白紙差一點,牛皮紙不容易吸水。

(評析:第二次探索使探索目的層層遞進,同材料的紙放入水中,幼兒帶着好奇靜靜地看着,觀察着、記錄着。這種幼兒主動參與發現法,強化了幼兒細緻的觀察習慣,也培養了幼兒的初步比較能力。)

四、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麼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麼用?

1、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看,爛了的廢紙,可以用膠水和顏料,調和成五顏六色的紙漿,塗在果奶瓶上裝飾成美麗的花瓶。不爛的廢紙可製作剪貼畫,製作服裝道具。

2、在生活中你知道不會爛的紙可以做什麼?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資料,把答案寫在“你問我答”欄目上。

(評析:將幼兒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使問題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

活動延伸:

1、搗紙漿,裝飾花瓶。製作服裝道具、剪貼畫。

2、繼續實驗:在園內外收集毛邊紙,銅版紙,蠟光紙,紙杯、紙盒等,進而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紙遇水不爛。

活動評析:

蒙臺梭利50年前已揭示:“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科學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動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本次活動,教師藉助孩子們活動中的問題,從調協幼兒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入手,對孩子的問題作了積極應答。提供適宜的探索材料,以“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觀念爲支撐,營造了平等、賞識、支持的寬鬆環境,給孩子充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孩子的興趣需要,使孩子獲得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情緒愉悅,學習主動,交流大膽,教師面向全體,引導得法。讓每個孩子在猜猜、議議、找找、比比、試試、講講、記記的過程中,人人享有嘗試的機會,人人享有探索的自由。孩子們不斷髮現新的問題,不斷運用原有經驗,嘗試解釋新問題,建構新經驗。同時孩子在與老師、同伴討論交流,自己對紙的變化的認識中,得到了老師積極迴應,老師對孩子表達的肯定、猜想的認同、行爲的激勵,不知不覺中促進了幼兒語言交往能力提高,培植了兒童的自信,點燃了發散思維的火種。同時,在延伸活動中用廢紙漿裝飾花瓶的活動,孩子通過實際操作感受到廢物再利用、廢物巧用,環保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兒童是自主成長的主體,教師是一個支持者。從本次活動中,我感悟到,從孩子的現實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意願,靈活組織教育活動,向孩子學習,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門戶。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進來的。因此,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牆上,寫着醒目的六個大字:“觀察,觀察,觀察!”

今天,我們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學會觀察水果,尋那些“隱藏”在水果裏的小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水果裏的祕密》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水果的表皮和內部以及截面瞭解水果的構造。

2、用五種感官感知各種水果的特徵。

?活動概要

- 用五感觀察各種水果,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表皮和截面。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水果裏的祕密(吃什麼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水果裏的.祕密】,瞭解觀察水果的各種方法以及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

- 大家最喜歡吃什麼水果?

- 大家要用什麼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水果?

- 用眼鏡可以幹什麼?

- 用耳朵可以幹什麼?

- 用鼻子可以幹什麼?

- 用手可以幹什麼?

-用嘴巴可以幹什麼?

-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是什麼?

- 種子是怎樣長距離移動的?

【展開】

2. 觀看視頻【水果裏的祕密】,說一說實驗備品,實驗目標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水果的表皮和截面有什麼不同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水果洗淨,觀察表皮。

2)把水果切開,觀察內部。

3)觀察水果裏種子的樣子。

【活動1:用五感觀察水果。】

3、用五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水果。

- 水果的表皮長什麼樣子?

- 敲一敲水果有什麼聲音?

- 聞一聞水果,有什麼氣味?

- 用手摸一摸水果,有什麼感覺?

- 嘗一嘗水果,它是什麼味的?

【活動2:觀察水果的內部。】

4、用刀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內部。

- 切開水果,水果的內部長什麼樣子?

- 把水果橫着切開,它是什麼樣子的?

- 把水果豎着切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橫着切開和豎着切開的時候有什麼差異呢?

【活動3:觀察水果的種子。】

5、觀察各種水果的種子。

- 西瓜的種子是什麼顏色的?

- 長什麼樣子?

- 這裏種子最大的水果是什麼?種子最小的水果是什麼?

- 水果好吃的原因是什麼?

- 爲什麼有種子纔會好吃呢?

【結束】

6、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水果裏的祕密(表皮和內部不同的水果)寫出實驗結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