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8篇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合集8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小豬尋找女朋友的經歷,初步感受合適的纔是最好的。

2、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推測和想法。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 聊聊孩子們心中的話題,引出故事導入主題。

1、 故事的名字叫《小豬的愛情》

2、 你們知道什麼是愛情嗎?

小結:愛情的'味道是甜甜的、暖暖的,就像爸爸媽媽在一起一樣,相親相愛,好幸福啊。

二、 說說豬哥哥找女朋友的過程,感受合適纔是最好。

1、 你們猜豬哥哥會找一個怎樣的,特別的女朋友?

2、 小魚妹妹會答應豬哥哥的請求嗎?它會怎麼說?

小結:哦,看來小魚和豬哥哥生活在一起倒真不合適,因爲小魚生活在水裏。

3、 小蜜蜂爲什麼一聲不吭呢?它是怎麼想的?

小結:是呀,他們的本領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甚或在一起不合適。

4、 豬哥哥找到了誰做它的女朋友?你覺得它會成功嗎?

5、 討論:如果它們生活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

小結:長頸鹿個子太高,大象體形太大,生活在一起很不方便。

6、 到底誰才適合豬哥哥呢?

7、 誰來了?你從哪裏看出是豬妹妹的?

8、 完整欣賞故事

三、觀看各種動物的有趣動畫,進一步感受遷移。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體會兒歌短小精練、詞彙豐富的特點。

2.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按照兒歌的重複結構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兒歌的後半部分,並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

3.培養幼兒愛動腦筋的習慣,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二、活動準備 佈置“圓圓”的家,裏面有各種圓形的物體。兒歌範文、投影儀、畫紙、彩筆。

三、活動過程

(一)以玩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經驗。邀請幼兒到“圓圓”家玩,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活動,體會圓的特點和用途。可以看有關圓形物體的圖書和圖片,和同伴玩球,玩車輪,玩其他圓形玩具。

(二)集體講述,交流玩法和經驗。“圓圓”請小朋友說說,剛纔玩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怎樣玩的,“圓圓”家裏有些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有些什麼特點。

(三)欣賞兒歌,談談自己的體會。指導語:“兒歌裏說了幾樣圓的東西?他們是什麼?圓的車輪怎樣動?兒歌裏用了哪些動詞來形容它的動作?我們還可以用什麼動詞形容車輪的動作。”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兒歌裏新運用的動詞,進一步認識兒歌的結構特點。

(四)學習朗讀兒歌,加深對兒歌的理解與記憶。

(五)續編兒歌,擴展想像力,發展創造力。

1.請幼兒把所看、所想到的有關圓形的物體畫出來。指導語:“還有什麼物體是圓的,兒歌沒有提到的?我們把它畫下來,編成一首兒歌,看誰想得多,編得好!”

2.請幼兒依據自己觀察得來的經驗和畫好的作品嚐試續編兒歌的'後半段。鼓勵幼兒用形象、生動、貼切的動詞來描述這些圖形的物體,掌握兒歌的句式特點,要講清楚:圓的什麼,它能怎樣動起來。老師可以利用一些小物體做仿編的示範。

3.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大膽創編。

鼓勵幼兒不把眼光侷限在室內或“圓圓”的家,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大膽想像,創編出與衆不同的獨特的詩句。

(六)結束 讓幼兒把自己續編的部分大聲地在集體面前朗讀出來,讓每個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老師把幼兒的朗讀錄下來,最後放出來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增強自信心。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教幼兒認識圓柱體和球體,瞭解圓形物體的用途。

藝術:用圓形的色紙拼貼各種物體,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

語言:進行動詞歸類,看看在這首兒歌裏我們用了哪些動詞,還可以怎樣運用。聽故事《圓圓和方方》,瞭解圓形和方形的作用,懂得驕傲、居功是不可取的。

健康:開展“我和圓圓做朋友”的主題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各種圓形的體育器械創造各種玩法。

五、生活中滲透 在乎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和區分圓形、球體、圓柱體、半圓形、橢圓形,並學習歸類,增長知識,積累經驗。

六、環境中滲透 在室內牆面提供各種圓形紙片,供幼兒拼貼圖畫和續編兒歌。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周圍的事物,繼續創編兒歌。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他在幹什麼?(學動詞)》是選自中班語言下冊主題五《夏天的趣事多》,因爲夏天的天氣熱借用說動詞來體現小朋友好動的特點。該活動充滿樂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教育既培養了興趣也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而且這一遊戲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他在幹什麼?(學動詞)》這一教材是因爲:1、圖片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圖片的動作易於幼兒模仿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圖,培養幼兒對動詞的認識與記憶能力,正確運用動詞,能說完整的句子。(重點)

2、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的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使幼兒體會參與活動的樂趣,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發現。

4、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裏初步瞭解動詞,會說動詞。訓練幼兒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難點)

【活動準備】

1、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球,衣服的圖片各一張。

2、與圖片相關的動詞及有關"衣服""球"用到的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組織活動,幼兒入座

二、談話活動,引起幼兒學習動詞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剛纔你們在外面都幹什麼了?你們剛纔是怎樣來到教室的?"(讓小朋友說出是跑來的,老師就出示一個跑字,請小朋友學一下跑是怎麼樣做的。)引出動詞"走、跑",鞏固幼兒對動詞的理解。

師:小朋友們跑的非常不錯,現在坐到自己座位上,剛纔小朋友跑步,累不累?

幼:累或不累。

師:不錯,但是今天有個小朋友他在太陽下又是跑步又是踢球,你覺得熱不熱呀?

幼:熱!

師:那你覺得他要是回到家會幹什麼呢?(出示課題《他在幹什麼》學動詞)幼兒大膽猜想。

三、看圖說一說,他在幹什麼?

1、教師出示圖片:喝水、擦汗、吃西瓜、開風扇。(幼兒邊讀邊邊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圖說一說找出動詞:喝、擦、吃、開。

(2)請幾個幼兒把與圖片相應的動詞貼在圖片下面。(教師直接出示卡片)。

(3)領讀全體幼兒認讀一遍。

(4)請幾個幼兒正確運用動詞進行組詞。

2、教師出示動詞"吃",提問:"吃,除了吃西瓜,還可以吃什麼呢?以此類推,讓幼兒用"喝、擦、吃、開"進行組詞練習說話。

3、在此基礎上,擴展幼兒思維,發展幼兒想像力,引導幼兒學會正確運用動詞,並進行組詞。

師:剛纔呢,小朋友說得很好,爲此老師在獎勵你們一張圖片,好不好?

幼:好!

(1)出示圖片,衣服和字卡。

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的衣服是怎樣來的?買來的?這麼漂亮的衣服我們就要珍惜它,引導幼兒組詞:穿衣服、晾衣服、收衣服、疊衣服......

全體幼兒認讀一遍。

師:剛纔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那麼想不想玩遊戲,幼兒,想。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說動詞。

(1)教師出示皮球問:這是什麼?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怎麼玩?看誰玩的花樣最多。提醒幼兒不要碰到其他人。

(2)請幼兒表演玩球並提問:他在做什麼?(幼兒說出動詞)

2、進一步學習動詞。

(1)請幼兒說動詞並表演動作。

(2)教師拿皮球問幼兒:他們剛纔是怎麼玩的?(幼兒講述並表演)

(3)(教師做動作幼兒說動詞)教師向幼兒說明表示動作的詞就叫做動詞。

3、小朋友們自我評價一下本節課的表現。

4、律動《我真的`真的很不錯》結束。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很多動詞,由於小朋友們的表現非常棒,所以老師也要送給你們新的禮物,但是你們要先回答老師的問題,(出示氣球幼兒觀察)你們知道是什麼東西讓氣球鼓起來的?、、、、、、好,現在我們拿着老師的禮物到外面玩看看氣球都有哪些玩法。教師組織幼兒排成隊走出教室。(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觀察汽球並提出新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讓汽球鼓起來的?

2、利用平時的時間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正確地運用動詞組詞、造句。

六、各領域滲透社會:使幼兒掌握人類的簡單動作和愛好,加深對動詞的理解。

七、生活中滲透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各種動作。如一起玩球、跳舞、吃飯。

八、環境中滲透在語言區裏投放各種小圖片及其字詞卡,讓幼兒看圖學動詞、組詞、說句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情節,學習動物對話。

2、豐富詞彙:苦惱、耕田、傳播、報時。

3、體驗爲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4、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快樂的小公雞》。

2、老牛在田地耕種、青蛙在池塘邊捉蟲、蜜蜂在花叢中採花蜜傳花粉的圖片

3、老牛、青蛙、蜜蜂、小公雞、公雞爸爸頭飾。

4、佈置田野、池塘、花叢的背景。

活動過程:

一、邊看角色演示邊討論,幼兒初步體驗情感。

1、出示老牛(頭飾)--"我快樂的`是老牛,小朋友好"。

教師以角色口吻引導幼兒討論: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快樂嗎?

2、演示青蛙(頭飾)、蜜蜂(頭飾),鼓勵幼兒猜想它們快樂的原因。

師:小青蛙和蜜蜂都說自己快樂, 請你們猜一猜它們爲什麼快樂呢?

3、出示小公雞(頭飾),引出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師: "我是一隻小公雞,我也想找快樂。"討論:小公雞怎麼樣才能找到快樂?

二、教師有感情講述故事,提問幼兒。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故事<<快樂的小公雞>>。

1、故事裏有哪些動物?

2、小公雞整天沒事幹,它心情怎樣?(豐富詞彙:苦惱)3、故事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4、小公雞找到誰,它們怎樣說?

三、觀看課件,欣賞故事,讓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小電影《快樂的小公雞》。

1、小公雞跑到田野問誰?

2、小公雞怎樣問老牛呢?(學習句子: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3、出示圖一:老牛爺爺怎樣回答?(學習對話: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耕種)4、小公雞跑的那裏問青蛙?

5、出示圖二:青蛙哥哥怎樣回答呢?(學習對話:爲莊稼,捉害蟲就會快樂。)6、它跑到花叢問誰?

7、出示圖三:蜜蜂姐姐又是怎樣說的?(學習對話: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會快樂了。豐富詞彙:傳播)

8、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小公雞怎樣辦呢?

9、公雞爸爸怎樣回答小公雞?(學習句子: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

四、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

師:小公雞是怎樣找到快樂的?

五、觀看課件故事結束部分,理解小公雞快樂的原因。

師:小公雞怎樣找到快樂呢?(幼兒討論後,提問個別幼兒)師:原來小公雞每天早早起牀,爲人們報時,它成爲一隻快樂的小公雞!(豐富詞彙:報時)

六、引導幼兒思考其它動物快樂的原因。

師:老牛爺、青蛙、蜜蜂它們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所以它們快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那些動物?它們有什麼本領去幫助別人,讓自己快樂呢?

七、教育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事。

師:在生活中,你們怎樣讓自己成爲快樂的小朋友呢?(幼兒自由討論,提問幼兒)小結:原來我們經常幫助別人,愛勞動,做一位勤勞有愛心的小朋友,就會贏得大家的喜愛,自己也快樂了!

八、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邊聽故事,邊故事表演。

師:等會,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記住在表演中一定要說出你所扮演角色的對話啊!現在請大家故事表演!

九、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愉快結束遊戲。

附故事:快樂的小公雞小公雞整天沒事情做,心裏很苦惱,它想:怎樣才能快樂呢?

它跑到田野裏問老牛:"爺爺,怎樣才能快樂呢?"老牛說:"幫助人們耕種田地就快樂了。"它跑到池塘邊問青蛙:"小哥哥,怎樣才能快樂呢?"青蛙說:"爲莊稼,捉害蟲就快樂了。"它跑到花叢中問蜜蜂:"小姐姐,怎樣才能快樂呢?"蜜蜂說:"飛來飛去給花兒傳播花粉,就快樂了。"小公雞回到家裏問爸爸:"爸爸做什麼事最快樂呢?爲什麼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的呢?"爸爸笑着說:"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從此,小公雞每天早早起牀,和爸爸一起爲人們報時,它成爲一隻快樂的小公雞。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對自然界動物的興趣。

瞭解動物身上某些硬硬的部位以及它們的作用。

在仿編問答歌的過程中擴展知識面並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堅硬的部位”音頻;“堅硬的部位”組圖;《問答歌》兒歌音頻及伴奏;“問答歌”圖片。

材料準備: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播放音頻及組圖“堅硬的部位”,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動物樂園舉辦了一場挑戰賽,來了很多動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們的參賽宣言,想一想這些動物都有什麼共同點?(有個部位是硬硬的)

哪些部位是堅硬的呢?這些堅硬的部位有什麼作用?

小結:殼、嘴巴、刺、牙齒。堅硬的殼能夠保護動物的身體;堅硬的`嘴巴便於動物覓食;堅硬的刺能夠讓動物更好地保護自己;堅硬的牙齒能夠幫助動物嚼碎食物。

播放兒歌音頻及伴奏《問答歌》,出示圖片“問答歌”,引導幼兒瞭解兒歌問答形式並學念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2遍,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問答歌並瞭解問答歌內容。

什麼是問答歌?(兒歌的一種形式,老師問一句,你們答一句)

是怎麼問的?(誰的…硬又硬?)

是怎麼回答的?(…的…硬又硬。)

2.播放兒歌音頻及伴奏,出示圖片,帶領幼兒多形式唸誦兒歌。

1)帶領幼兒完整唸誦兒歌。

2)由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3)由部分幼兒提問,其餘幼兒回答。

4)幼兒自由結伴,問答兒歌。

師幼討論其他具有堅硬部位的動物,並鼓勵幼兒仿編兒歌。

3.引導幼兒仿編答句。

除了烏龜/鴨子/刺蝟/老虎,還有什麼動物的殼兒/嘴巴/刺兒/牙齒硬又硬呢?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回答呢?(蝸牛殼兒硬又硬/小鳥嘴巴硬又硬/蜜蜂刺兒硬又硬/獅子牙齒硬又硬)

4.引導幼兒仿編問句。

動物樂園想讓更多動物參賽,還有其他動物有堅硬的部位嗎?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問呢?(誰的角兒硬又硬、誰的蹄子硬又硬)

5.鼓勵幼兒自編問句和答句。

用問答歌的形式,怎麼問、怎麼答呢?(誰的角兒硬又硬,山羊角兒硬又硬。誰的蹄子硬又硬,斑馬蹄子硬又硬。)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畫出自編問答歌中的動物。

2.在語言區展示幼兒畫作,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問答。

附兒歌:

問答歌

誰的殼兒硬又硬?烏龜殼兒硬又硬。

誰的嘴巴硬又硬?鴨子嘴巴硬又硬。

誰的刺兒硬又硬?刺蝟刺兒硬又硬。

誰的牙齒硬又硬?老虎牙齒硬又硬。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垃圾對話”的內容,豐富詞彙:“發黴”、“變形”、“你推我擠”、“吵吵鬧鬧”。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給人類帶來危害。

2、鼓勵幼兒對變廢爲寶進行大膽想象,參與創造性的表演,發展幼兒的記憶力和表現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教學準備:

1、教師帶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體驗環境污染狀況。

2、創設環境:垃圾角

3、PPT課件

4、舊報紙、飲料罐、塑料袋、廢電池、紙箱等。

教學過程:

1、教師做掃垃圾的動作,PPT出示充滿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課題。

教師引導:“小朋友看到我現在幹什麼呢?(掃垃圾)老師看到地面有這麼多垃圾覺得很不乾淨,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潔乾淨,把垃圾掃進垃圾筒裏,你們看垃圾筒裏面有這麼多的雜物廢品。噓,請小朋友們認真地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麼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話”,豐富詞彙。提問:

(1)剛纔有什麼垃圾在說話?

(2)舊報紙爲什麼會說自己還很有用呢?

(3)廢舊物品還能有用嗎?有些什麼用呢?

3、觀看大班幼兒的情境表演,再聽第二遍故事。提問:

(1)你們看到馬路上的垃圾從哪裏來的?

(2)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垃圾?

(3)垃圾對人們有什麼害處呢?

(4)我們要怎樣減少垃圾,保護環境?

4、幼兒學習表演“垃圾的悄悄話”的故事情境。

先請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看,要求大膽地說出垃圾,說出的垃圾的話,並啓發幼兒想像各種垃圾的動作,然後再請全體幼兒一起表演,分別配戴各種垃圾。最後請表演得最好的一組幼兒出來表演給大家欣賞,老師作最後小結。

5、活動結束:

教師引導:“小朋友,我們的活動室也有垃圾,這樣的環境乾淨嗎?現在請你們來當環保小衛士,把活動室的環境清潔乾淨。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環再用的舊物丟到垃圾筒裏,要把它收起來,下次老師要教你們廢物變寶的一種新本領。”

附故事:垃圾的悄悄話

人們把不用的、不想留下來的東西扔到垃圾桶裏,桶裏的垃圾越來越多,擠得喘不過氣,垃圾你推我擠,吵吵鬧鬧。舊報紙說:“我的身體被菜汁弄溼了,發黴了,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呢,難受極了。其實,我還很有用的。”飲料罐說:“實在太擠了,我的身體變形了。”塑料袋、電池、紙箱也在輕輕地嘆氣:“哎,人們扔的垃圾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地球不知道變什麼樣了,真擔心。”

活動反思:

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而這些垃圾已經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既貼近我們生活又被我們忽視的“垃圾”這一活動內容,希望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環境報意識。活動很成功

小百科:垃圾是失去使用價值、無法利用的廢棄物品,是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是不被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2.能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3.樂意參與角色扮演活動。

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教學難點: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進行簡單的對話。

教學準備: 圖片、玻璃杯一個,PPT展示圖 棒棒糖一個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動

師: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棒棒糖是什麼味道的呢?

2、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3、師:小熊和棒棒糖到底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 欣賞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變化。

1、 幼兒邊聽故事邊欣賞PPT。

問:(1)小熊碰到朋友時爲什麼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來和朋友一起分享)(2)小熊先遇到了誰?(出示小魚圖片)遇到小魚後,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裏了?(背後)小魚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說的?

(3)小魚遊走了,誰又來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怎麼樣了?小螃蟹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說的?(讓幼兒來學習說小螃蟹與小熊的對話)(4)小螃蟹遊走了,誰又來了?(出示小烏龜圖片)碰到小烏龜後,小熊又把棒棒糖怎麼樣了?這回,小烏龜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又是怎麼說的?

教師:水裏的朋友都遊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小熊心裏怎麼樣了?爲什麼?(難過,朋友都走了,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都不和他玩了)3、小朋友們有好東西會和大家分享嗎?(會)那你們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錯了,可是,怎樣能讓河裏的朋友嚐嚐棒棒糖的`甜味呢?誰來幫幫小熊。

三、(小朋友們想了怎麼多辦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個更好的辦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裏,(1)棒棒糖放到水裏會怎樣呢?(融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攪拌攪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變成什麼味道啦?)( 2 )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棒棒糖溶化得快一點呢?(攪拌)(河水變甜了,水裏的朋友都出來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們又成爲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師的故事講完了,誰想來扮演這些小動物,表演給大家呢?

2、大家都想來表演,那我就要來看看,誰表演的好我們就請誰來表演。

3、分角色:如一組扮演烏龜,二組扮演小魚,三組扮演螃蟹,四組扮演小熊。

4、教師講述,幼兒角色扮演對話。

5、師: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師準備了很多圖片,你想扮演哪個角色,就選哪張圖片和旁邊的小夥伴說一說。

6、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講述。教師適時輔導。

7、請幼兒按自己選擇的角色坐下,分組集體表演一次。

六、教師小結: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會怎麼做?我們下節課再來表演!

課後反思:這次的內容選的是應彩雲老師的繪本《甜津津的河水》,應老師的課偏重的是延伸到科學領域,讓幼兒瞭解糖怎樣在水裏融化的快,糖放在水裏,水會怎樣?糖會怎樣?我側重的是語言表達,讓幼兒在傾聽與表達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範講中傾聽,在角色扮演中進行角色對話。整節課的優點:環節連貫,注重了幼兒的全體參與性。不足之處:1、分組時顯得有些匆忙,幼兒分不清自己的角色。2、在集體表演時,有一些亂。3、在最後活動結束時留下的兩個問題(1)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他會怎麼做?(2)棒棒糖放到下午,會有什麼變化沒有得到實際的解決。以後改進方面:1、幼兒全體表演環節需要改進,可以將圖片貼身上,讓幼兒弄清楚自己角色再表演。2、結束環節再新穎一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遇到事情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準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背景音樂,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PPT。

3、資源利用: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敲門情境,一名幼兒敲門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兒比較輕柔、和緩。

活動過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小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神祕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好~我們先請三位新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故事,大家認真看、認真聽,看看誰對誰錯。

(2)看新老師表演一遍。

(3)幼兒分組討論:你們看完故事了,那麼故事裏都有誰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會怎麼做?你們自己討論,等等來告訴大家。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5)誰在敲門啊?你覺得他敲門的聲音像什麼?你們平常是怎麼敲門的?小陳老師現在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表演。

2、小結:剛剛小朋友說的真好,到別人家裏做客要學會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敲門,篤篤篤……(老師邊說邊做示範輕輕敲門的動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小客人。

3、播放詩歌音樂,教師示範朗讀,播放PPT。

(1)教師示範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師:現在老師朗誦,你們要認真聽哦。

(2)聽完提問: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故事裏都有誰啊?發生了什麼事呢?雷公公是怎麼敲門的呀?啄木鳥呢?老奶奶給誰開了門呀?

(3)提問:你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奶奶最後給誰開門?爲什麼?嗯~那小朋友覺得像啄木鳥這樣敲門的聲音好聽嗎?

3、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同時播放打雷的.聲音,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聲音),同時播放啄木鳥啄樹的聲音。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3、幼兒瞭解人物前後不同的態度與效果提問:我裝雷公公敲門"轟轟轟"時,奶奶開門了嗎?我裝啄木鳥"篤篤篤"敲門的時候,奶奶開門了嗎?這是爲什麼呢?

4、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1)幼兒分組表演,第一組幼兒表演"雷公公",第二組幼兒表演"啄木鳥",教師扮演奶奶。突出語氣的變化。

5、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啓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兒歌:《雷公公和啄木鳥》

我裝雷公公,"轟轟轟!"去敲奶奶的門。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響呀,裏面越是沒聲音。我裝啄木鳥,"篤篤篤!"請奶奶給我開開門。奶奶奔出來,像閃電一樣,歡歡喜喜打開門。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但分組討論模仿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討論,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模仿時出現不會模仿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