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9篇

本文已影響 8.62K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彙總9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們周圍存在很多的弱勢羣體,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愛。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去理解關心他人,服務他人,培養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讓殘疾人與我們一起攜手超越殘缺,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讓每一個幼兒都擁有一顆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愛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當幼兒有了愛家人,愛老師,愛同伴這些情感時,我們更應該引導他們去關愛,去幫助生活中實際存在但又被忽視的弱勢羣體,從而讓幼兒的愛更加廣博。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言語交流和表達方式。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課件(做手語的人、聾啞小女孩、舞蹈千手觀音圖片)

3、音樂《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視頻舞蹈《千手觀音》、大字卡、聾啞人故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一猜"、"捂耳朵"體驗當聾啞人引入活動"猜一猜"讓一個幼兒到黑板後面看字卡,然後把看到的內容用動作來表示,嘴不能說,讓大家來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師來說一句話,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聽見

二、看手語圖片提問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幹什麼?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嗎?

小結 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三、初步認識手語提問 你們會做手語嗎?

老師做幾個手語讓你們猜猜。(老師示範:你、我、他、哭、幫助、叫、什麼、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四、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教師配樂《天使的翅膀》講述聾啞人的故事,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提問 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你想怎麼幫助她?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小結 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於出現在聯歡晚會上。

五、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觀看錄像《千手觀音》

小結 她們都是聾啞人,什麼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麼好,她們真棒。

她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精彩,她們要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延伸活動:

繼續學習手語歌《感恩的'心》,通過手語表演的學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讓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愛心手語》的開展,讓幼兒發現我們周圍存在的弱勢羣體,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愛。

今天開展的社會活動《愛心手語》中,始終交織着一條愛的情感線。手語作爲一種交流的符號、工具,一直服務於愛心這根主線,運用手語認識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並逐步引導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

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導入,讓幼兒去體驗聾啞人的世界,同時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優點之處在於我運用手語動作、講故事、欣賞錄像等形式作爲教育手段,每一環節都圍繞着目標展開,在活動中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手語動作,讓幼兒有了與聾啞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慾望,並進一步引導幼兒對聾啞人產生同情心和愛心。

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要正確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不足之處在於應該運用情景表演來讓幼兒更充分的感受對待及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情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馬上到來了,幼兒知道很多的節日但對於3月15日而言,很多的幼兒都不知道這個節日,也不知道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設計了《維權3.15》。通過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來設計了本節課內容,以平時的逛超市來引出課題,通過課件讓幼兒瞭解僞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在討論中整理。

活動目標:

1、瞭解3.15並知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整理食品找出僞劣產品並歸類。

3、瞭解僞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激發幼兒打假的熱情。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情景佈置(超市區角)、PPT課件

過程實錄:

1、逛超市區角,引出課題。

—“小熊超市開業了,邀請小朋友去購物。”

①師生共同逛超市,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食品。

(通過逛超市引出課題,同時引起幼兒對本節課的興趣。)

②幼兒檢查所買食品的質量與保質期。

(幼兒在已會看保質期的前提下檢查自己買的食品,並幫助幼兒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

2、觀看課件,瞭解僞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

①幼兒看課件並說說看到了什麼。

(通過課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知道僞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

②再次觀看課件,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課件內容。

—“課件里老鼠的頭爲什麼會那麼大呢?(因爲喝了僞劣的奶粉)

“刺蝟身上的刺爲什麼都沒有了?(因爲用了僞劣的洗髮水)

“豬的鼻子爲什麼像大象的鼻子一樣長呢?(因爲用了質量不合格的化妝品)

(PPT課件給幼兒帶來好奇,根據課件內容讓幼兒猜測課件故事裏所發生的事情。在此環節中,幼兒的注意力被課件吸引住了,幼兒的答案千奇百怪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

③請幼兒說一說看到僞劣產品後的感想。

—“你看到這些僞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有什麼想法呢?”

(幼兒在觀看課件後,對這些僞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同情那些受害的消費者。)

④教師小結:僞劣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危害,危害到了我們的面貌、身體健康,嚴重的還威脅到了我們生命。所以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後才能購買。

(在此環節中,通過課件讓幼兒瞭解僞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激發了幼兒打假的熱情。)

3討論買到僞劣產品因如何處理:

①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買到僞劣產品或過期產品的感受和處理方法。

—“我們剛剛去逛超市有的小朋友買到了僞劣產品,心情怎麼樣呢?”

“我們買到僞劣產品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東西呢?”

“如果工作人員不幫我們調換新的產品怎麼辦?”

(根據已有的經驗來討論買到僞劣產品的處理方法,有些幼兒說扔了、送人,賣掉,拿着小票找工作人員調換等等。)

②教師講解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有關知識。

—“如果我們買到僞劣的產品我們可以去找工作人員調換,如果工作人員不理睬我們或不幫我們調換,我們可以打電話去消費者協會去投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過討論,教師告訴幼兒另一種維護自己利益的方法——到消費者協

會投訴,增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並知道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③觀看PPT,瞭解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僞劣產品的。

—“那你們知道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怎麼處理這些僞劣產品的嗎?”

“你剛剛看到了什麼?”(工作人員用火把僞劣產品銷燬)

(在此環節中,幼兒猜測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僞劣產品,最後通過PPT課件告訴幼兒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的。)

4、幫助小熊檢查超市的食品。

①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我們要把過期的食品找出來放到邊上的回收箱裏,再把食品按種類來上架擺好。”(可以按糖果類、薯片類、餅乾類、飲料類等來分類。)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③師幼共同檢查食品的安全。

(幼兒操作,複習保質期的看法並根據食品的種類進行分類。同時也加強了幼兒在購物時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以防買到僞劣產品的好習慣。)

5、延伸活動:處理僞劣產品。

—“我們已經把超市的僞劣產品找出來了,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僞劣產品去處理掉吧!”

(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不要隨便處理這些僞劣產品,以防壞人把這些僞劣產品拿出來再騙人。所以在處理上一定要完全銷燬,不要讓壞人在害其他的消費者。)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以幼兒的生活經驗來開始,在活動中通過觀看課件來讓幼兒瞭解僞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同時課件很好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也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在討論中,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討論,幫助他們整理了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課件、討論和來擴展他們的生活經驗。

課件很好的描述了僞劣產品對人身體的危害,也給了幼兒充分的空間去想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在活動中運用了課件,很好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通過猜測課件內容很好的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活動反思:

1、教學目標的設計合理。我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掌握關於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基本知識瞭解維權途徑。二是在掌握運用本課知識的基礎上深化對評析題、意義題、和建議題的答題方法。從整節課來看這個目標設計還是合理的,學生的運用也體現了這一點。

2、教學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我這節課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從知識框架的整理到快速記憶以及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我都是極大的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知識框架由兩個學生板書整理,全體學生在學案上整理然後集體糾錯補充;快速記憶環節學生對桌間互相檢查,做到所有人都能被檢查以發現問題;典型例題分析,運用自主看整體試題,然後學生分組討論並派代表講解全體學生糾錯補充的方式來完成。從課堂效果上看,課堂氣氛良好學生表現踊躍並有所收穫。

3、習題設計比較典型。我這次設計的習題大多是中考試題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我儘量關注學生的答題情況能及時看到學生的錯題和差異,比如選擇題第八題絕大多數學生都出現了錯誤這其中也包括我,而明雪能及時看到第四個選項是錯誤的,應該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不是“向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對於她我及時給予了表揚。

不足:

1、部分重點知識處理過粗。本節課看上去知識比較簡單,但是運用中卻大有玄機,這從學生做題情況就可以看出來,出題率比較高。反思原因我覺得是因爲我在消費者權益的內容上處理過於粗造成的,消費者的權益是出題點,我只是單純的讓學生進行了記憶而學生不理解所以在做選擇題是出現了錯誤。我在此處應該是讓學生重讀消費者的四項權益然後立即做典型習題以進行鞏固知識點。

2、答題技巧的點撥上應該更規範。這個問題尤其是表現在凱講的意義題時。我應該細化此題:食品安全法既然是法律就應該定位到政治文明、依法治國的知識上。再有,是法律就應該有法律的作用。第三點因爲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或者是消費者方面的就應該有利於經濟社會秩序和發展的。而在這個問題上我進行了點撥但是自我感覺條例性還是不很突出。

3、最後的問答題應該更接近於時政熱點纔對。消費者問題歷來是時政熱點我在設題時也應該關注這些取材要與學生生活相關。

4,時間掌握不是很準,所以造成最後的習題處理的有些倉促。

小百科:維權是指維護個人或羣體的合法權益。維權的範圍可能包括人身損害、土地糾紛、 醫療事故、婚姻、家庭、繼承等民事糾紛,所進行的行政及司法訴訟。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學的環境設施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在交流與比較中感受小學與幼兒園的差異。

3、激發幼兒當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參觀過小學、反應與小學生活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說說小學是什麼樣子的。

1、 幼兒交流討論,說說小學校舍與幼兒園校舍有哪些不一樣。

“上次我們去小學參觀了,誰來說一說,小學和幼兒園有什麼不一樣?”

2、說一說,小學的教室和幼兒園的教室有什麼不一樣。

“小學的廁所在教室裏嗎?”

“我們幼兒園老師有辦公室嗎?”

3、引導幼兒說說,小學教室和幼兒園教室還有那些不一樣。

二、看圖片,再次回憶小學環境和幼兒園環境的不同。

1、討論交流,小學上課和幼兒園上課有哪些不一樣。

“小學的桌椅和我們幼兒園擺放的.一樣嗎?”

“小學每個教室都有兩塊黑板,分別是幹什麼的呢?”

2、觀看小學一年級的課表,瞭解小學課程。

“小學的課程和我們一樣嗎?”“都有哪些課程呢?”

根據幼兒的疑問左適當回答。

3、學一學小學上課時師生的禮貌用語。

三、解答幼兒疑問,說說願望。

1、大家的疑問。

“上小學後,我們的座位怎麼辦?”

“爲什麼上課要先舉手再發言?”

“什麼是作業?什麼時候做作業?”

“還有什麼不瞭解的地方呢?”

2、幼兒的願望。

“就快要上小學了,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選擇有利於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內容,如“要畢業了”、“做個小學生”、“學校什麼樣”、“小學生的生活”等,讓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越來越能幹了,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了;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小學生要會自己管理自己、照顧自己,要遵守紀律,用心學習等等,爲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以幼兒參觀小學掀開活動的帷幕,到對小學的好奇、想要上小學,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我組織孩子參觀了小學,觀摩了小學的環境、操場、音樂室等場景,消除了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通過對小學生活、學習、交往的瞭解,逐漸萌發了孩子們“我想上小學”的興奮心理。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不少啓示。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教學活動的生長點。作爲教師,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教學活動是孩子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對於孩子表現出的願望想法給予積極迴應,並將活動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相結合,採取多種有效措施,豐富孩子的經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將孩子作爲主體,老師要真正成爲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併爲孩子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舞獅,廣州俗稱“舞醒獅”每逢佳節喜慶,迎春賽會,開張慶典,必定敲鑼打鼓,舞獅助興。這種民間迎祥納吉的習俗,由來已久,歷久不衰。爲了弘揚這種傳統文化活動,我們籍着元旦、春節將至,在我班開展了“醒獅迎新春”的活動。

本次活動,爲了讓孩子對“醒獅”文化有一個更深的瞭解,我們充分利用社區人士資源,邀請了我鎮大田村的“醒獅團”來我園給孩子進行一次精彩表演和介紹“醒獅”文化。通過“醒獅團”的表演與介紹,孩子的親身參與,讓孩子感受這種文化的精髓所在,體現中華民族興盛不衰,中華人民積極、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認識關於我國“醒獅”表演的文化,以及它所表達的象徵意義。

2、通過孩子參與表演,發展孩子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音樂感受力,培養孩子勇敢、大膽、勇於表現自我的情感。

3、借“醒獅”所表達的精神,激勵孩子積極、進取、向上的人生態度及學習態度,繼承“醒獅”這種優良傳統文化,萌發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

活動準備

1、事前與“醒獅團”聯繫,做好相應的溝通與配合工作。

2、孩子對“醒獅”表演這種文化活動有初步的認識。

3、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環境佈置,營造一定的節日氣氛。

4、活動當天,請幼兒打扮成過節的着裝。

5、綵帶若干,小獅頭四頭,鑼鼓鑔若干。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導入正題。

老師:“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了,爲了迎接這喜慶的日子,我們幼兒園到處都打扮很漂亮。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羣神祕的嘉賓,聽!什麼聲音?(“醒獅團”的鑼鼓聲由遠而近地傳來)

老師:“醒獅團”來了!我們用熱烈地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小朋友,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關於“醒獅”的知識呢?(想!)

2、歡迎“醒獅團”來到幼兒園與孩子一同遊戲。

3、認識、瞭解關於“醒獅”的文化背景以及有關的常識。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醒獅”是起源於什麼地方嗎?爲什麼會有“醒獅”這種活動呢?它象徵着什麼意義呢?…現在,我們請叔叔爲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好嗎?(孩子鼓掌歡迎)

4、邀請“醒獅團”的其中一位代表給幼兒講述關於“醒獅”的文化。

(1)講述“醒獅”的由來以及發源地。

(2)中國的舞獅,分爲哪兩大類型。

(3)廣州的“醒獅”屬於哪種類型,它有什麼特點。

(4)廣州傳統的武獅技藝有哪些,其中“採青”是什麼。

(5)廣州的醒獅有些什麼造型和套路以及有哪些基本步法。

(6)“醒獅”這種活動,表現一種怎樣的精神。

老師:我們很感謝叔叔給我們講了這麼多關於“醒獅”的文化(鼓掌致謝)現在,你們有些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請我們的叔叔爲我們解答。(提出問題)

老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醒獅”表演?(想!)

5、請“醒獅團”帶着孩子學習幾種“醒獅”的基本動作,以及要表現一種怎樣的氣勢與精神。

6、邀請“醒獅團”爲孩子進行“採青”表演。

7、在“醒獅團”的帶領下,隨着鑼鼓聲,孩子舞動着自己的小獅及手中的綵帶,一起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勇敢地溝通有關名稱的來源,清楚自個兒名稱的獨特性與涵義。

2、通過解說、探討,清楚百家姓的涵義。

3、體會我國姓氏的充實,啓發孩子認知百家姓的興致。

【教學預備】

1、預先請孩子向爸爸媽媽們清楚自個兒的名稱的寫法、涵義與起名字的故事。

2、寫着孩子名稱的海報,貼於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展示寫着孩子名稱的海報道入

1、師:你能找着自個兒的名稱在哪兒嗎?

2、孩子到海報上找到自個兒的名稱。並學習用“這就是我的名稱,我叫ⅹⅹⅹ”的句式表述。

3、師:我們的名稱都相同嗎?

4、幼兒教師總結:我們人人均有一個名稱,人人的名稱均不一樣,有些名稱有2個字,有些名稱有三個字,另外還有一些是四個字的。

二、找尋姓的奧祕

1、師:名稱內的1、個字是啥?你們的姓是怎樣來的?可不可以改姓哩?爲何?

2、幼兒教師總結: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親姓,有些小孩是跟母親姓。

3、師: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嗎?

4、孩子述說,幼兒教師記錄。

三、加強認知自個兒的.姓氏

1、師:你的四周有沒與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與你的姓一樣嗎?

2、師:我們我國的地才能大啦,總共有十幾億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時候就編成了本書,我們便叫它《百家姓》。

3、教師展示《百家姓》的書,並讀一讀百家姓的內容,讓孩子瞭解充實的姓氏。

四、探究名稱的祕密

1、師:我們孩子的姓是跟父親或母親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們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有何小奧祕嗎?

2、勉勵孩子述說家裏的親人給自個兒起名字的過程或意義。

3、教師總結:原本我們大人不是任意給我們起名字的,我們孩子的名稱是有一定意義的,表述了大人對我們的希望,與對我們幸福的祝福。

五、完結教學:《我爲夥伴起名字》

師:喜愛自個兒的名稱嗎?你除這一個名稱,另外還有其它的名稱嗎?其它人會怎樣叫你?你樂意爲夥伴取一個既特別有美妙的名稱嗎?

相對於這一知識的接受,孩子還是較易的。對自個兒的姓的認知,及其涵義也較有興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說說。

在此一完結教學裏,孩子能非常踊躍地講出於己名稱的好,發言比較熱烈。

【教學反思】

《百家姓》原來是非常繁雜的,特別相對於小孩而言,因爲知識的貧乏,更加是非常難理解這當中的來源與祕密。那作爲教師應當詮釋的使它變的簡易明啦,讓小孩愉快與其摩擦、談話、併產生感情!然而我的這堂課沒達到這樣的效果,可講小孩只是在我的解說裏,粗略的認識了一下,並沒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併產生興致。我想是我沒注重這堂社會課,總認爲即是一堂副課,稍微講一講就行。有了這樣的心理,我就永遠沒預先去查詢閱覽有關的知識。如此一個連自個兒均不太清楚的教師還怎樣去給小孩生動有趣的講好這一課哩?我想我應當去補償一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瞭解上學的幾條路線,知道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過馬路》。

活動過程:

1、圖片情境導入:

(1)、看圖片:

“這樣過馬路安全嗎?”

(2)、幼兒議論,鼓勵幼兒每人發表自己的想法。

2、討論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怎樣過馬路才安全呢?”

(1)、幼兒例舉幾種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看清馬路兩邊的車輛、要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追逐遊戲、看懂警察的.手勢等。

(2)、教師對幼兒的例舉進行小結歸納。

3、認識標誌:

(1)、各種標誌的解讀:

“這標誌是什麼意思?”

(2)、師生一起解讀交通標誌。

(3)、小結過馬路要注意的事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目標:

1.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住在地球上的人是一家。

2.感受不同人種的文化,並有繼續瞭解的興趣。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準備:

圖片若干、錄象、不同膚色的木偶娃娃。

過程:

1.情境導入課題:

―――“新年到了,爲了和小朋友一起過愉快的新年,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看看是誰?”(木偶娃娃登臺亮相。)

2.觀察膚色不同的小朋友的特徵(膚色、頭髮、臉、服裝等):

——這些小朋友,和我們長得哪些地方不一樣?

“他們的五官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他們愛穿什麼樣的'服裝?

3.“感受膚色不同的小朋友所在地的文化:

(1)看錄象:

歐洲白皮膚孩子、非洲黑皮膚孩子、亞洲黃皮膚孩子的生活片段。(進餐、音樂舞蹈、生活等環境等。)

討論:“看了錄象後,你們有什麼想法?哪些鏡頭是你喜歡看的?”

“住在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小朋友的平時生活和我們一樣嗎?”

“你喜歡哪些地方嗎?爲什麼?”

“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瞭解自己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比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每個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長相、性別、身高、聲音、願望等。

2、在操作中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的積極態度。

活動重點:

在觀察、操作、遊戲中比較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能夠清楚地表達和交流。

活動難點:

能自己或者在老師提示下發現一些隱性的不同特徵:例如聲音、愛好、優缺點等。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圓鏡或鋼琴鏡、記錄單、大白紙、勾線筆、卡通身高貼、印泥、抹布、彩筆、錄音機、磁帶

2、經驗準備:事先進行“我喜歡的……”調查,並做成彙總表。內容可以有“我喜歡的玩具、動物、食品、運動、顏色等”。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錄下孩子的對話片段,可以是晨間活動、遊戲活動、體育活動或自由活動等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好多的什麼?(鏡子)鏡子可以用來幹什麼?

二、照鏡子,觀察比較自己和他人面部特徵的不同。

1、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組,照鏡子觀察並作記錄。

師:我們一起來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也瞧瞧好朋友的長相,比一比臉型、頭髮、眼睛、鼻子、嘴巴……把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在記錄單上用筆勾畫出來。

2、請兩兩個幼兒在集體中拿着記錄單說一說自己和好朋友不同的地方,並請全體幼兒驗證。

3、老師做簡單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一個鋪墊性質的熱身活動,通過幼兒的兩兩互動,將臉部特徵的不同之處用記錄單簡單地勾畫出來,並在集體中做交流。本環節比較的是小範圍、比較顯見的特徵,如臉型、頭髮、眼睛等。而一些隱性的、不顯見的特徵將通過本環節的鋪墊在下一環節中進行深入發掘。)

三、在老師引導下,再次比較自己和他人其他方面的不同之處。

1、播放偷錄的幼兒對話錄音,引導幼兒討論。

師:呵呵,這是誰的聲音?你怎麼知道是×××和×××?爲什麼不是×××的?×××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哦,我們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擴展討論。

師: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長相是不同的,剛纔還知道了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那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幼兒小組內交流或兩兩討論,老師參與其中,對幼兒觀察到並講述出的一些易忽略的特徵或方面,老師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

3、比較、驗證。

(1)師:我們來請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上來,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你們剛纔說到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如性別、高矮、胖瘦、興趣、愛好等)

(2)展示“我喜歡的……”調查彙總表,看看自己喜歡的項目和班級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3)遊戲:“猜猜他是誰?”。老師講述班上某一孩子的特徵、興趣、愛好等,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提問:爲什麼你們猜的`是×××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對一些顯見的特徵,幼兒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是一些不易察覺的隱性特徵,需要老師有策略地引導。在本環節中,老師準備的一些有趣、熟知的材料,如偷偷錄製的幼兒對話,事先進行的“我喜歡的……”的調查彙總等,可以讓幼兒在有趣有味中不斷地達到目標。再加上隨機進行的男孩女孩的現場比對以及猜測遊戲等,更讓幼兒在玩樂中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四、幼兒小組操作活動

1、老師介紹每組操作活動的材料和使用方法,提出操作活動的要求,鼓勵幼兒勇於探索,在實際比較中發現較多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分小組自由操作,比較異同。

第一組:身體印畫。用大白紙鋪在地上,幼兒用統一的姿勢躺在紙上,其他幼兒幫助在他的身體外輪廓畫出身體輪廓線,比較每個人的異同。

第二組:量身高,比高矮。幼兒用卡通身高貼來量身高,用筆在身高貼上做記錄,比較異同。

第三組:印手印,比不同。幼兒蘸上印泥,在白紙上印下手掌的紋路,比較每個人手掌上紋路的不同和指紋的不同。

第四組:照鏡子畫像。幼兒照鏡子畫出自己的臉部特徵,和其他孩子比較異同。

第五組:畫腳印,找不同。幼兒脫掉自己的鞋子,將腳放在白紙上,用筆畫出輪廓,比較異同。

第六組:錄音比不同。小組幼兒每人在錄音機前說一句話,錄下後,聽聽是誰的聲音,分辨聲音的不同。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部分。幼兒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得到了一定的經驗,本環節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進行真正的比較。在操作材料的準備上,六個組的活動有難有易 ,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在本環節中,幼兒將自由分組,自己找尋同伴,在操作中還要尋求同伴的合作和幫助,自主性將得到充分發揮。)

3、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本領,知道了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學習、友好相處,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這樣纔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較連貫完整地講述高興、傷心、生氣等不同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推測,說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

3、讓幼兒能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體諒、理解他人的心情。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哈哈鏡若干面;古怪果紙偶一隻;彩色信三封;音樂。

活動過程:

1、以古怪果送禮物,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請幼兒分組照哈哈鏡,感受照哈哈鏡的快樂心情。

(2)幼兒說出照哈哈鏡的感受。

2、古怪果請幼兒玩遊戲“照鏡子”。

幼兒當鏡子,老師照鏡子,老師要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表情,並請幼兒說出有什麼表情。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三小組)

(1)出示古怪果寄來三封彩色的信。

(2)組長領取信件,老師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指導幼兒分組活動。

各組幼兒自由討論,請他們想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要求組長用數字把本組小朋友說的原因一一記錄下來。比比哪組想得多,說得好。

(3)集中幼兒,各組幼兒請出代表講出四種引起信封內人物表情的原因。

(4)古怪果請幼兒打開小信封,幼兒領取獎品。(要求把古怪果貼在手背上)

4、歌表演“表情歌”:

請幼兒根據“表情歌”的內容,一邊唱一邊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

5、愉快、自然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充分觀察了自己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的各種各樣的表情,在活動之前,我一直對班上孩子有一種擔心,生怕他們不會配合我,但是通過我帶領他們充分玩氣球的場景,才知道我的`擔心是多餘的,3歲的孩子沒有那麼多顧慮,他會隨着老師的引導充分的表現自我,很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表情。唯有不足之處就是讓孩子逐一觀察照片時,時間稍微有點長,個別孩子表露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以後我再上這節課時,在經歷這個環節時,我會選出很具有表現力的照片,供孩子觀察和認識,並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小百科:表情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ǎo qíng,意思是表達感情、情意。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