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5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思考幼兒園爲什麼“出汗”,瞭解室內潮溼的基本原因。

2.知道處理潮溼的簡單辦法。

活動準備:活動前幼兒看過、摸過幼兒園“出汗”的地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外面的太陽好烈啊!看,你們的額頭上都有什麼了?爲什麼會出汗呢?

2.師:人熱了就要出汗,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也會“出汗”?在哪裏發現的?它的“汗”跟我們的一樣嗎?

總結:幼兒園的牆上、地面上,甚至我們的'桌子上都有“汗”,還會有黏黏的感覺。

二.展開

1.師: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幼兒園也熱了嗎?

2.師:其實這是因爲春天比冬天暖了一些,空氣中就有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小水珠,它們飄到地上,飄到牆上,落到我們的桌子上,上面就像“出汗”了一樣。

3.師:有什麼辦法能讓空氣乾燥一點呢?(可以多通通風、換換氣,過一段時間,幼兒園就不會“出汗”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 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用語言進行多維的命名。

三、活動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 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 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

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

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

3、 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 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

(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

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 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 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 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

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

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 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 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 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舉在手裏

4、 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

評析:

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

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

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通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爲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 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 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3、 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輪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積木、圓紙片、吸管等

2、綢帶、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小朋友,今天唐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來猜猜它是什麼?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那除了風車能轉,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今天,唐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風車、陀螺、電動汽車、紙片、吸管,它們能轉嗎?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小結: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有手推,還可以藉助輔助材料吸管穿過紙片,用手一轉,紙片就轉起來了等等。

討論: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轉?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動腦筋,想出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動起來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真我驚訝,你們真棒。

(二)藉助綢帶引出身體的轉動

1、出示綢帶

2、幼兒在音樂中自由的玩綢帶轉動,教師巡迴看。

3、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讓你的綢帶轉起來的?(用手臂帶着轉,用身體帶着轉)

4、咦,我的綢帶怎麼沒有轉動呢?這是怎麼回事啊?誰來教教我?

(小結:哦我們都發現了,綢帶本身不會轉動,是我們的身體轉動帶着它轉動起來的,原來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真神奇哦!)

5、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跳一個綢帶舞!

(三)運用肢體動作感知轉動

1、師:那我們的身體還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會轉動起來,請小朋友找一找,轉一轉你的身體部位哦!(幼兒探索)

2、請幼兒交流:誰來說一說,你讓什麼轉動了起來?請你上臺來試一試

(舌頭轉、手臂轉、辮子轉、屁股轉等等)

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了。

(四)觀看視頻,瞭解旋轉的祕密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關於旋轉的圖片和錄象,看看旋轉給生活帶來的美感.

(五)拓展: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師:風車的轉動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汽車輪子的轉動給大家帶來了生活的快捷,電風扇的轉動給大家又帶來了涼快。各種各樣的旋轉讓生活變的多姿多彩。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轉動呢?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再找一找,把你找到的結果記錄下來,可以帶到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由物體的旋轉—身體帶動物體的旋轉—身體部位的旋轉—觀看一些旋轉的表演,層層遞進,把活動推向高潮。在活動中,我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瞭解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有手推,還可以藉助輔助材料都可以使物體旋轉,讓幼兒在觀察、操作、交流、遊戲的過程中,發現旋轉的原理。

評析:

笑口常開

本次活動,老師從操作材料到影像資料的提供,無不說明課前準備的精心和盡心,加上課堂中充滿激情的演繹,教師的自我突破顯而易見。若能讓再增加一次探索實踐的機會,則更好!祝賀你,上得很成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用鼻子識別氣味的活動感興趣。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識別氣味。

3.知道鼻子的用處,懂得要保護好鼻子。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裝有陳醋、花露水、啤酒、純淨水的透明杯子和紙杯各一份。

2.各種不同氣味的物品:香氣(香水、香皂、空氣清新劑)、酸氣(白醋、陳醋、酸菜)、酒氣(白酒、紅酒)、無味(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你們喜歡畫畫嗎?說說看,最喜歡畫什麼?

師:如果把你們的這些東西合在一起,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畫。我也很喜歡畫畫,今天我來畫一樣東西,請你們邊看邊猜,我畫的是什麼?

二、瞭解鼻子的結構。

1.教師畫鼻子,邊畫邊問:快猜,我畫的是什麼?

2.師:剛纔我畫的第一步像小山一樣的是鼻子的哪裏?(鼻孔)摸一摸有幾個鼻孔?

3.師:你還知道鼻子的其它地方叫什麼嗎?(引導幼兒認識鼻尖、鼻樑、鼻翼)

小結:你瞧,一個小小的鼻子有好幾部分組成,那你有鼻子,我有鼻子,大家都有鼻子,爲什麼我們要長鼻子呢?

三、知道鼻子的功能。

1.鼻子可以呼吸。

師:光有鼻子就可以呼吸嗎?(嘴巴)你嘴巴什麼時候呼吸的?還有什麼時候用嘴巴幫助呼吸?

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堅持用鼻子呼吸,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跑步累了的時候,游泳的時候,感冒了鼻子不通的時候等等,你可以用嘴巴幫一個小忙。

2.鼻子可以聞氣味。

(1)師:講到這兒,我們知道了鼻子的第一個本領——鼻子可以呼吸,鼻子還有一個本領呢,是什麼本領?(聞東西)

(2)師:你聞過什麼氣味?(香味、臭味、油煙味等)

(3)師:老師這裏有四個杯子,裏裝着四種不同氣味的東西,你來看,裏面是什麼?

(4)既然眼睛看不見,就得找另一個東西來幫忙,找什麼東西呢?(鼻子)

(5)誰上來聞一聞?你們會聞東西嗎?怎麼聞呢?

(6)請3-4位孩子上來聞一聞,並說一說是什麼氣味。

 小結:

你們用鼻子把這四樣東西都一樣一樣聞出來了,第一個杯子裏是酸酸的醋,第二個杯子裏是酒,第三個杯子裏是香香的花露水,第四個杯子裏是沒有味的白開水,所以氣味是不一樣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香,有的臭,而有的是沒有氣味的。小鼻子能幫助我們鑑別不同的氣味。小朋友們要記住:不是所有的氣味都對人體有好處,如:煙味,油漆味等,所以當你聞一樣東西時,要記得老師教你的辦法,學會了嗎?

 四、比較、分類(找朋友)。

1.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交代分類要求:先用鼻子聞一聞這些物品是什麼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纔聞到的四杯氣味差不多,就把他們分別送到相應的桌子上。(幼兒操作)

2.幼兒給物品分類並驗證。

師小結:鼻子的用處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呼吸,讓我們辨別氣味。有時候鼻子也會失靈,比如感冒、鼻炎或者鼻子受傷了,它就不能發揮自己的本領了。所有我們要好好保護鼻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能夠辨別不同的氣味,並嘗試講述自己的感受。瞭解簡單的保護鼻子的方法。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出自己的鼻子,我用手指指出了自己的鼻子,然後引導幼兒們也指出認識了鼻子的結構,鼻樑鼻尖。鼻孔。第二個環節是發現鼻子的特殊功能,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孩子說說鼻子的功能,然後又出示了四個小杯子,醋、酒、香水、水。。分別請幼兒們來用自己的小鼻子聞一聞是什麼,在聞味道的過程中告訴了幼兒怎樣去聞。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去分類。最後我還教育幼兒保護鼻子,引出了思考: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鼻子?讓幼兒垃圾以後怎樣去保護自己的鼻子不受到傷害。

活動結束後,我反思到這節課有着不足的地方,老師們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多做、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節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節中,我應該讓孩子們去思考,讓孩子們去說一說結果。科學是比較嚴謹的,一定要讓孩子先猜想在驗證。老師們到位的點評讓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我應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爲幼兒自身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設計意圖:

我帶的是中班幼兒,我認爲這節活動很適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將觸角往外延伸了一下。其實鼻子的話題很多,除了本節活動涉及的結構、功能外,還有鼻子的不同之處。還有動物的鼻子……讓幼兒感覺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鼻子,但聊起來很有趣。通過這節課,我想幫助幼兒認識鼻子的部位,瞭解鼻子的作用。鼻子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作用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聞各種各樣的氣味。不同的東西有不一樣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能幫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小百科:

味道通常是指鼻子舌頭等味覺所體會到的滋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什麼鳥》。

瞭解不同的鳥。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瞭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麼啊?(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這隻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麼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隻鳥,這隻鳥的身體看上去怎麼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爲什麼?(因爲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隻什麼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麼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麼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麼鳥最小?什麼鳥最大?什麼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老師把剛纔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麼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