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1.99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

設計意圖:

在平時組織活動時,總會遇到孩子們一擁而上、搶着拿東西的問題,中班幼兒處於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但由於自控能力弱,這個時期的幼兒還不太容易遵守規則。在觀察中我們發現,中班幼兒排隊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的插隊,有的乘機推擠同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未體驗到排隊的好處以及不排隊的後果是主要原因。因此,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至關重要。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親身體驗遊戲切入,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來設計具體的討論點。在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生活實例判斷,逐步將排隊規則的養成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排隊的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活動重點: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排隊的規則,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活動難點:能主動遵守排隊規則。

活動準備:

小盒子,附有生活場景照片的蛋糕盤(上下樓梯、喝水、上公共汽車、插隊、掉隊等)圖片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

1、教師出示裝有蛋糕盤的盒子,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盒子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遊戲。2、介紹遊戲的規則和遊戲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裏取出盒子裏的蛋糕盤,沒人取出兩個)

二、討論遊戲時遇到的問題教師: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了?爲什麼沒有來得及把蛋糕盤從盒子裏拿出來?3、討論解決辦法:怎樣讓所有小朋友很快的取出玩具?4、總結取玩具方法:六個人不能同時去拿,要一個接着一個拿。

根據老師的方法再次遊戲,體驗排隊的重要性。

教師小結:原來排隊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三、聯繫生活,感知排隊的重要性

1、請幼兒觀察手中的蛋糕盤:生活中擁擠地的圖片和小朋友有秩序排隊的圖片師:你喜歡哪一張圖片的小朋友?爲什麼?小朋友喝水、小朋友洗手、上公共汽車、排隊買票2、請小朋友上來用你們自己的方式將蛋糕盤放回原來的盒子裏。教師: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排隊觀察是否有秩序,並進行及時的提醒)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秩序的一個接着一個的排隊。

四、活動延伸在公共場合尋找哪裏還有排隊,貼上文明的標誌吧!(在日常生活中提醒並教育幼兒養成遵守行爲規範的習慣。)

秩序感的建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幼兒的社會秩序敏感期就在2-6歲之間形成,中班的孩子已經會排隊了,但由於孩子們不理解爲什麼要排隊,所以經常出現推擠同伴的現象,抓住這一點,我設計了體驗遊戲,讓孩子親身體驗不排隊和排隊的不同,來感受排隊的重要性。

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趣很高,一開始孩子們沒有理解這個遊戲的意義,當我問到在拿蛋糕盤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時,孩子們的回答是“我沒有拿到蛋糕盤的原因是因爲跑的慢”,“我沒有拿到蛋糕盤的原因是因爲不知道選哪個”,課後我進行了分析,或許是我的遊戲設計不是很嚴謹,讓孩子認爲是搶蛋糕盤的遊戲,但是恰恰是這樣才能看到孩子們一開始爭搶、推擠的場面,與後面孩子們理解了排隊的重要性之後進行第二次遊戲時有了明顯的對比。

活動中發現我的教態需要很多方面的糾正,動作過於隨意,引導語不夠準確,語言組織需要加強,教師(成人)的言行影響着孩子;通過本次課堂實錄,讓我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問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嚴於律己!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設計

在孩子眼裏,成人是多麼了不起,每個孩子都希望長大,儘快進入成人的世界,模仿成人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從常吃的麪包入手讓孩子們進入成人的世界,孩子們很感興趣,因此而主動參與,本節活動不僅爲了孩子們開闊視野,還爲了激發他們對成人勞動的感激之情。

活動目標

1、瞭解製作麪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

2、對面包師傅的勞動產生感激的情感。

3、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幼兒園附近的麪包房聯繫,爲幼兒的參觀做好準備。

2、課件:各種不同花色的麪包。

3、實物麪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麪包嗎?(喜歡)。放課件,讓幼兒觀看各種不同花色的麪包,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麪包哪裏來

孩子們,剛纔我們看到的各種好吃的麪包是從哪裏來?怎麼做出來的那?今天老師就領你們去參觀麪包房看一看,好嗎?教師提出參觀要求:不隨便離開隊伍,要有禮貌。

2、參觀麪包房

帶領幼兒來到麪包房,觀察麪包房的環境佈置。麪包房裏各種各樣的麪包是怎樣擺放的呢?(整整齊齊、分類擺放的)

麪包房裏這麼多好吃的麪包是怎樣做出來?做麪包需要什麼工具和材料那?是誰做出了好吃又好看的麪包那?

觀看麪包師現場製作麪包,介紹做麪包的主要原料和步驟。(和麪—做麪包—擺麪包—烤麪包)

讓幼兒品嚐製作好的新鮮麪包。產生對面包師的崇拜和感謝之情。

3、我來當回麪包師

回到教室,讓幼兒回憶說說麪包師是怎樣做成一個麪包的。你能模仿一下面包師的動作嗎?

幼兒自由創編制作麪包的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念《麪包歌》,邊模仿製作麪包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香噴噴的麪包是麪包師傅辛勤勞動做出來的,我們吃到麪包,應該謝謝這些麪包師傅。

四、活動延伸

在區角活動投放彩色彩泥,皺紙、牙籤、模具等材料,鼓勵幼兒學學麪包師傅製作麪包,並將麪包投放到“麪包屋”供做遊戲用。

課後反思

本節活動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麪包入手,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第一環節讓孩子們通過親身觀看麪包師製作麪包,瞭解了製作麪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第二環節讓孩子們自由模仿麪包是製作麪包師的動作,感受麪包師的勞動,從而對面包師的勞動產生感激之情,整節課層層遞進,節節環扣,教育目標掌握得很好,是一節成功的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幼兒園的熱愛,激發幼兒的自豪感。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也眼幼兒園的環境。

2、師生合作,製作幼兒園模型。

活動過程

1、出示模型,引入主題。

這是什麼地方?爲什麼這麼美?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誇誇我們的幼兒園。

2、組織幼兒分組討論。

我們的幼兒園美在什麼地方?

 3、教師小結:

我們的幼兒園每間教室都有明亮的窗戶、桌椅乾淨,牆上有漂亮的圖畫;

園內處處有花、草、樹,還有漂亮的大型玩具,我們的幼兒園很美麗,像個大花園。

我們的活動室有各種活動區,如美工區、智力區……等,室內還有許多玩具等,在幼兒園,小朋友可以學到各種有趣的知識。

小朋友們在幼兒園找到許多好朋友,老師教小朋友學本領,幫助小朋友改正缺點,小朋友對老師有禮貌、關心老師。幼兒園裏處處有愛。正因爲我們幼兒園裏美麗、有趣,又充滿了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它。

4、帶領幼兒參觀

幼兒園的榮譽室。

老師向幼兒介紹幼兒園所獲得的獎盃、獎狀、錦旗,讓幼兒瞭解幼兒園得到的種種榮譽。激勵幼兒爭做好孩子爲幼兒園爭光的願望。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圈:

從觀察封面到最後的畫面,古吉由一個人奔跑,到很多人一起奔跑,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集體”的存在感。中班的幼兒已經開始萌發出了“集體”意識,也漸漸地有團結合作行爲的出現,這些表露的現象正好就是本次活動的切入點”。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奔跑的古古》圖片,表達出對圖片的想法並初步瞭解集體的概念;

2.能積極參加集體遊戲,萌發集體意識,感受集體團結的力量。

活動準備:

帶多根繩子(成人的腰帶)、繪本大圖兩張(封面和第18頁)。

活動過程:

一、再現繪本內容,導入活動

二、觀察兩張圖片(封面和第18頁),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集體的概念

1.教師出示繪本中兩張大圖,請幼兒觀察兩張大圖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圖片帶來韻感受”“大家—起遊戲開心還是—個人玩要開心,爲什麼?”

三、遊戲:技術樁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遊戲,嘗試玩耍遊戲

1.教師把腰帶捆在自己的腰上,扮演木樁,請1—2名幼兒上來拉腰帶上的繩子,嘗試能否拉動教師。

2.教師請多名幼兒上來拉腰帶上不同的繩子(腰帶上的繩子圍繞教師的身體朝不同的方向),嘗試能否拉動教師。

(二)教師引導幼兒想辦法應該怎樣才能拉動木樁,感受集體團結的力量

1.教師當木樁,請與第二次嘗試拉木樁的幼兒在一根繩子上用力拉,其餘幼兒觀察。

2.請每組幼兒都來嘗試拉木樁,看哪一組能拉動木樁。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請幼兒去戶外開展小組拔河的體育遊戲活動,鞏固體驗集體團結的力量。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5

教材簡介

主題《長大的我》選自少年兒童出版社《多元整合幼兒活動課程(第三版)》中班上學期,《多元整合》以幼兒發展爲本的思想,努力實現課程的整合,注重多元文化影響,開啓幼兒多元智能,置幼兒的學習於一個有意義的豐富的生活實景中,促進每一個幼兒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

設計理念

隨着新的主題活動《馬路上》的展開,小朋友們對於馬路上的事物可以說是充滿了興趣。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摩肩接踵的人羣,也都是幼兒觀察生活、瞭解生活、認識生活的窗口。通過這寫窗口,孩子們可以瞭解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瞭解生活中人們需要遵守的交通行爲規範。

《指南》指出應該鼓勵幼兒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幫助幼兒藉助照相、繪畫的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藉助尋找馬路上的數字朋友這個契機,請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到馬路上,搜尋數字朋友,瞭解數字的含義,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更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

設計思路:

在活動初始,讓幼兒與父母共同去馬路上尋找數字,初步瞭解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於馬路上的數字有了一定的經驗。讓幼兒走在前面尋找,家長起到輔助作用,並拍照留下記錄。回到幼兒園中,老師藉助白板大屏播放ppt以及視頻,進一步引起幼兒興趣,幫助幼兒在“認識數字朋友”的活動過程中更加直觀去認知,去探索學習。在活動中遵循幼兒爲主題,老師只需要將孩子們的發現總結並引導他們去思考,去進一步發現,最後得出結論。

目標預設

1.觀察、發現馬路上的各種數字,瞭解其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2.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數字是馬路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3.知道馬路上的數字朋友是我們生活和交通中的一種規則,知道要遵守相關的規則。

活動準備

1.拍攝錄像(馬路上>(拍攝電梯、自動售貨機、鍾、商店開門的時間)。

2.幼兒與家長一同拍攝的和馬路上的數字的合影照。

3.幼兒操作材料4《馬路上的數字》。

4.相關ppt。

5.將手機與白班大屏用軟件連接。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認識到主要的幾個數字朋友所代表的含義。

難點:反向思考,知道如果沒有數字生活和交通會變得非常混亂。

活動過程

一、巧用ppt,幼兒觀察,引出馬路上的朋友——數字。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圖上有什麼?(引出三個地方——動物園,學校,醫院)

師:今天,我們的小明小朋友收到一張邀請函,你們看,這是要去哪?(幼兒觀察小明手中的明信片發現是去xxx)

師:你們看,來了三輛公交車,分別是......你們知道他會上哪輛公交嗎?(幼兒觀察三輛公交車,區分三輛車分別是3路,6路,9路)

ppt繼續播放,幼兒觀察,三個地方旁邊出現了公交車的數字。

師:現在你們知道了麼?會上幾路?

幼兒回答。

教師繼續播放ppt,公交車開動去接小明,證明幼兒的選擇正確。

師:哇!你們都好怕聰明,你們是怎麼猜到的?

(引出“數字朋友”)

師:原來你們是通過數字知道的!哇塞,原來數字這麼有用!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進一步提起幼兒興趣,去學習認識更多的數字朋友)

二、利用大屏,幼兒介紹配合教師拍攝錄像,引出更多數字登場。

師:在週末,小朋友們都與爸爸媽媽們一起去尋找了馬路上的數字,你們都在哪裏找到了數字朋友呀?

幼兒可以先向小夥伴,以小組形式小聲介紹。

師:好小朋友們,下面請你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你們找到的數字朋友吧。

(幼兒介紹的同時,教師在白板大屏上展示幼兒與父母拍到的與數字的合照)

原來我們馬路上那個有這麼多數字,你們都好厲害。我呀,也找到了一些數字朋友,你們想看一看我找到了哪些數字朋友麼?

教師播放錄像。

(教師結合幼兒找到的照片,錄像重點拍攝幼兒爲找到的馬路上的數字)

交流討論:我找到的數字朋友在哪裏?(比如電梯上的數字、自動售貨機上的數字、馬路上的鐘等)。

三、趁熱打鐵,利用ppt,討論介紹不同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

師:馬路上的數字朋友有這麼多,他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爲我們的小朋友們服務,那你們知道他們都代表什麼意思麼?

教師利用ppt一個一個展示不同地方的數字,重點介紹幾個最常見的,馬路上的數字以及孩子們在討論時最感興趣的。

(如:鍾告訴行人時間、商店門口牌子上的時間告訴顧客幾點開門幾點關門、自動售貨機上的數字表示數量及投多少硬幣等)

重點討論一:看錄像中的馬路上的紅綠燈數字指示牌,思考爲什麼要跳出數字,有什麼用處?小結:使路人、司機過馬路時心中有數,數字越小,表示剩餘的時間越少,如果綠燈的數字接近"1"就不要再過馬路了。

重點討論二:出示限速圖片,幼兒瞭解每個地方都有最高時速,汽車一定不可以超速,不然會有危險。

重點討論三:出示門牌(XX路Xx弄Xx號),想想門牌上的數有什麼用?

小結:門牌上的數是方便行人尋找,小朋友如果走失了,或者去朋友家做客,

只要記住門牌號碼就不會迷路了。

重點討論四:車站上的數字,汽車上的數字,有了汽車上的數字我們知道哪輛汽車是我們要坐的線路,有了多少路我們就不會上錯公交車走錯地方了。

四、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數字的作用,遵守數字朋友的規則的重要性。

師:哇,今天我們認識了紅綠燈、限速牌,時鐘......這麼多地方的數字朋友。他們每天守在馬路上保護着我們,幫助者我們。那馬路上如果沒有數字,人們的生活會怎麼樣呢,如果我們不遵守注數字朋友的規則,會怎麼樣呢?

(引導幼兒反向思考,沒有這些數字我們生活會怎麼樣,如果不遵守交通上的數字我們會怎麼樣,幫助幼兒懂得要遵守交通規則,進一步懂得數字朋友的重要性。)

五、活動延伸,老師與幼兒一同找回操作材料中缺少的數字。

師:我聽說,我們的操作材料裏也畫有馬路上的數字,可是啊,上面有些數字朋友走丟了,讓我們一起來找回數字朋友吧!

完成幼兒操作材料《馬路上的數字》:看看這張畫裏缺少了什麼?請你把缺少的數字添上,添的時候還要想一下它的合理性。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洗手間標記藉助髮型、服裝、飾品、身體部位、體態等特徵來體現男女性別,是非常有價值的性別教育資源。爲此,我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從幼兒在商場找衛生間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幼兒知道公共場所的衛生間都是分男女的。接着,引導幼兒感知衛生間標記的多樣性,感受不同的風格,並在配對遊戲中體驗觀寮、比較、思考的樂趣。在活動中,我利用信息技術引入網絡上流行的兒童換裝,裝扮遊戲,通過給人物換髮型、服裝、配飾等感知男女性別特徵。

另外,在活動前,我拍攝了附近飯店、茶吧、火鍋店等的衛生間標記,以引發幼兒主動關注周圍環境,去收集更多的衛生間標記與大家分享。在話動的最後,我請幼兒爲新幼兒園設計衛生間標記,並計劃組織全園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標記。這也是本次活動的延伸,可引發幼兒進一步觀察、發現、思考。學習交流、協商、分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標:

1.嘗試通過觀察、分析辨認衛生間標記,感受其設計的不同風格和多樣性。

2.初步感知可以通過髮型、服裝、飾品、身體部位等特徵來體現男女性別。

3.體驗衛生間標記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養成關注周圍環境的習慣。

準備:

1.各種各樣的衛生間標記圖片,幼兒園周邊幾處店鋪門面及其衛生間標記的照片。

2.紅色、藍色展示板各一塊。

3.電子白板課件,內容包括:一組衛生間標記圖;男孩女孩常用玩具及佩戴物品;網絡換裝、裝扮遊戲。

4.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的伴奏音樂。

過程:

一、進入情境

師:女孩妞妞去商場玩,突然想上衛生間。可等她找到衛生間時,卻發愁了,因爲這裏的衛生間和家裏的不一樣(出示一組常見的衛生間標記圖,見圖1和圖2)。她該進哪一間呢?爲什麼?

師:哦,你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那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樣分男女的衛生間?

師(小結):原來,像醫院、廣場、公園,書店、飯店、電影院、車站等公共場所的衛生間一般都是分男,女的,而且都有標記。我們要做文明寶寶,要先看清標記再進去,男孩上男衛生間,女孩進女衛生間,可千萬不能走錯哦。

二、辨認各種衛生間標記,感受不同的設計風格

(一)辨認男盤衛生間標記

1.回顧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過的衛生間標記。

師:你有沒有見過和這個不一樣的男女衛生間標記?它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表達。)

2.憑藉已有經驗分一分男女衛生間標記。

角:我帶來了許多標記,請你們各組討論一下哪些是男衛生間標記。哪些是女衛生間標記(見圖3-圖18.每組標記能分成單張卡片供幼兒分類操作)。商量確定好後,每組派一個代表將女衛生間標記貼到左邊紅板上,將男衛生間標記貼到右邊藍板上。

3.分享交流。

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分得對不對。這樣分你們同意嗎?爲什麼?

(二)在遊戲中感受衛生間標記的不同設計風格

1.開展配對遊戲。

師:我們知道衛生間標記都是一對一對使用的,那這裏的男衛生間標記和女衛生間標記中哪兩個可以成爲一對好朋友呢?現在,請每個男孩於取—個男衛生間標記,每個女孩子取一個女衛生間標記,分兩隊面對面站好。看看對面誰手上的標記是你手上標記的好朋友,就成爲一對好朋友手拉手。

(教師用歌詞引導幼兒去找朋友:“對面的朋友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如果你覺得和我是一對兒,請你趕快走過來。我左看右看,我上看下看,就是覺得你和我呀是一對兒。哎啦啦啦啦。”)

師:都找到了嗎?現在咱們來一對一對亮個相,其他人當評委。如果覺得他們找對了請鼓掌通過。請得到鼓掌通過的人把標記—起貼到這邊的板上,然後坐下來。

師:咦,這幾組沒有聽到掌聲,他們應該找誰做朋友呢?請大家幫他們出出主意。

師(小結):你們認識這麼多男女衛生間標記,以後就不容易走錯衛生間了。

2.認識身邊的衛生間標記。

師:我發現身邊許多地方有衛生間標記,它們各不相同。(出示幾處店鋪門面及其衛生間標記的照片。)

師:這是飯店的衛生間標記,男的叫英雄,女的叫美女;這是火鍋店的衛生間標記,男的穿西裝,女的穿裙子;這是餐廳的衛生間標記,男的叫漢子,女的叫妹子……

師:如果你們今後也發現一些有趣或特殊的衛生間標記,就把它拍下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好嗎?

三、感知通過髮型、服裝、飾品、身體部位等特徵來表現男女性別的方法

師:原來衛生間標記有這麼多!剛纔你們是憑什麼認出這些是男衛生間標記、那些是女衛生間標記的?它們哪裏不一樣?(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以下電子白板課件。)

●髮型(見圖19)。

師:髮型能分出男女。女孩還可以換成什麼髮型呢?男孩還可以換成什麼髮型呢?我們試試。(使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和畫筆功能,用白板筆畫髮型。)

●着裝、打扮(見圖20)。

師:從好幾個方面都能分出男女,比如,有的是看帽子,有的是看衣服,還有的是看鞋於……(鏈接網絡換裝、裝扮遊戲。)

師:誰來幫他們變一變,還能讓人看出是男是女呢?

●體態、姿勢(見圖21)。

師:這些圖片你又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你能做出讓人看出是男孩還是女孩的動作或者姿勢嗎?

師:爲了體現公平,我們請兩位差不多胖瘦的男、女小朋友披上同樣的披風,戴上同樣的帽子,背對着大家,分別做出代表性的動怍。

師:你們根據他們的動作能區分出男孩、女孩嗎?

師:好,現在請你找個朋友面對面試試。

師(小結):單單看一個人做動作往往看不出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比較就能看出誰是男是女了,比如分別做射擊的動作或跳舞的動作。

●專有物品(見圖22)。

師:這些標記沒有出現人,你又是怎麼看出男女來的呢?

師:哦,一般女生才用口紅,男生纔會有鬍子。有的東兩是男生用的,有的東西是女生用的。專屬男生、女生的東西還有很多,你們看(出示寶劍、髮夾、高跟鞋、菸斗、粉色游泳圈、藍色游泳圈等圖片)。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選物接龍”的遊戲,我選戒指,你選什麼?

師:看來有的時候不一樣的東兩確實能代表男或女。

●動物形象(見圖23、24)。

師:不同的動物形彖也能代表男女,比如公雞代表男生,母雞代表女生。代表男生的動物一般都比較威猛,代表女生的動物一般幫比較溫柔。你還能想出什麼威猛或溫柔的動物嗎?

師(小結):看來有很多辦法可以用來區分男女哦。

四、延伸活動

師:最後,請你們完成一個任務,幫助新幼兒園的衛生間設計標記。如果你設計好了就貼在這塊板上,到時我們讓全園的小朋友來投票,看誰設計的標記最受歡迎。願意挑戰這個任務嗎?快去掛上設計師的工作牌到美工區工作吧。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7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到誰都會遇到傷心的事,傷心是很正常的, 知道當自己傷心的時候要想辦法解決,儘快擺脫傷心的情緒。

準備:

手偶戲“傷心的云云”。

活動與指導:

1.今天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手偶戲,它的名字叫“傷心的云云”。

2.出示手偶角色,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講解。云云最喜歡地的布娃娃,她每天睡覺都摟着布娃娃,有一天,她帶着布娃娃出去玩,不小心將布娃娃掉到河裏,因爲河很深,云云無法拿到布娃娃,云云傷心地哭了。媽媽說給她買個新的布娃娃,可是她不想要,她只想找回原來的布娃娃。晚上睡覺時沒有布娃娃她感到十分孤獨,她想:其它小朋友會遇到我這樣的傷心事嗎?

3.請小朋友告訴云云,你們遇到過傷心事嗎?請幼兒談淡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傷心事。

4.傷心事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是十分正常的,沒有什麼奇怪的。

5.請小朋友將云云的故事繼續編下去。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什麼蛋是什麼小動物生的。

2.在認識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製作蛋沙拉的過程中形成文明的好習慣,享受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每位幼兒家長聯繫好,請他們幫忙從雞蛋、鴨蛋、鴿子蛋和鵪鶉蛋中任選一種蛋帶一隻來園。

2.幼兒人手一隻盆子、一隻碗和一隻勺。

3.教師自己也準備一些各種蛋特別是鴿子蛋和鵪鶉蛋。

4.準備一些毛巾及做蛋沙拉用的熟的切成小快的土豆和白煮蛋,一瓶沙拉醬。

5.一隻明爐、鏟子、油、鹽、味精、料酒等調味品,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挑蛋。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帶來了很多的蛋,請你們挑一隻你喜歡的蛋,然後說說你挑了一個什麼蛋?它是誰生的?

幼:我挑的是雞蛋是雞媽媽生的……

二.摸蛋。

1.師:現在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蛋和別人的蛋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

幼:我的蛋比他的大。我的蛋比他的顏色深。

2.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蛋你見過那些?

教師總結: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蛋。他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摸上去都是很光滑的。

三.認識蛋清和蛋黃。

1.師:你們知道這些光滑的蛋殼裏到底藏了些什麼東西呢?我們打開來看一看就知道了。

2.教師介紹磕蛋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並提醒幼兒要注意衛生。

3.幼兒動手磕蛋,教師在旁協作指導。

4.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總結:不管什麼蛋,裏面都有黃顏色的叫蛋黃,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蛋清煮熟了之後才叫蛋白。

四.教師現場煮蛋。

1.師:今天老師來爲小朋友們做一道好吃的蛋做的菜好嗎?

幼:好。

2.教師邊炒蛋邊提問:

1)師:小朋友你們吃過那些菜是用蛋做的?

幼:番茄炒蛋、荷包蛋、番茄蛋湯。

2)師: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菜之外還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點心呢!你知道那些點心裏有蛋嗎?

幼:蛋糕、蛋卷、蛋黃派。

延伸活動:製作蛋沙拉。

3.師:我們一起來學做好吃的蛋沙拉,並開一個“蛋的party”吧!

4.師:介紹製作蛋沙拉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

5.師:好,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去參加“蛋的party”吧!(舞會音樂響起)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沙拉。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爲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爲什麼?

(2)爲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纔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瞭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着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爲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爲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爲帝,即漢文帝。因爲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特殊的電話號碼,知道在緊急情況下幫助人們解決一些特殊問題。

2、學習使用特殊電話號碼,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重點與難點】

知道110,119,120等電話號碼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特殊的應急的困難。

【材料及環境創設】

與情景表演有關的場景佈置及物品等。

【設計思路】

現代家庭的孩子,大多爲獨身子女,深受家長的寵愛,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遇到困難,不知所措,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爲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在設計活動中,爲了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設計了情景表演,讓幼兒身臨其境,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同時爲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從而鍛鍊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在講評中提出問題“在沒有遇到危急困難時,是否可以打這些特殊的電話號碼”,讓幼兒在討論中得出結論:這些特殊的電話號碼是幫助人們解決緊急困難的,沒有必要不可亂打。

【活動流程】

感知討論,觀看錶演,認識電話119,110→觀看3M投影儀→幼兒操作→強化鞏固,引導講評

1、幼兒觀看錶演,認識報警電話110,119

(1)小朋友,你們說小豬該這麼辦呢?幫它想想辦法呀!

(2)提醒幼兒快告訴小貓打火警電話119。

(3)消防車怎麼會來的?打電話時怎麼說?

小結:小朋友,我們要記住狗先生的話,在家放鞭炮是很危險的,不但會傷害眼睛,還很容易引起火災。

現在,我們知道了,119是火警電話,在發生火災時,快打119,消防隊叔叔很快就會來滅火的。

(4)小朋友,你們趕快替小貓想辦法好嗎?

小結(師生小結):110是報警電話,在遇到各種危險和困難時,撥打110,警察會幫助我們的。

2、觀看3M投影儀

(1)你們剛纔都看了,發生了什麼事?你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們?

(2)打電話時怎麼說?

(3)後面電話亭裏有電話,趕快去幫助他們吧,一定要說清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講清楚地址。

(4)剛纔,你幫助了誰?你是怎麼打電話的?

3、幼兒操作

提醒個別幼兒,說清了誰家發生了什麼事,要講清地址。

4、引導講評

師生共同小結:現在,我們小朋友都知道了,110是我國的公安報警電話,119是火警電話,120是救護電話。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特殊的危急的困難。但是,可不能隨便打着玩兒,爲什麼?

活動反思: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圍繞着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特殊的電話號碼》,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0

活動設計

金秋送爽,稻穗金黃。又是一年秋收時,爲了讓孩子們親自去體會,感受一下秋天的豐收景象,我們中班年級組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幼兒園,走進田野,開展“拾稻穗”的實踐活動,旨在感受並體驗勞動的艱辛。

活動目標

1、瞭解稻穀的色澤,並學習區分稻穀的成熟程度。

2、親自體驗,感受秋天的豐收景象。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聯繫一農戶,做好前期工作。

2、找一農民做導遊,向幼兒介紹稻穀。

活動過程

一、交代活動要求

“農田裏的稻穀成熟了,農民伯伯們正在忙着收稻穀,我們一起去看看,並幫着拾稻穗吧。”

二、步行來到農田

三、農民向幼兒介紹稻穀

“稻穀是什麼顏色的?成熟的稻穀是什麼顏色?嫩嫩的稻穀是什麼顏色?”

學習從顏色上辨別稻穀的成熟程度。

四、實踐活動:拾稻穗

幼兒在農田裏翻找掉落在田裏的稻穗,親自體驗秋天的豐收景象。

五、交流

“農民在田裏收稻穀很辛苦也很累,把稻穀變成米飯要經過好多人的加工,所以大家不能浪費糧食。”

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六、幼兒排隊離開農田,回幼兒園。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來到田邊,稻田裏一堆堆的稻草,瀰漫着一陣陣清香,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來到稻田裏開始尋找稻穗。他們低下頭、彎着腰,翻找着落在田裏的稻穗。當孩子們拾到了一顆顆遺落在田裏的稻穗時,個個高興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了。”每發現一棵稻穗,他們就像找到寶貝一樣,不一會兒,每個孩子的手裏都捧了一把稻穗。撿完稻穗後,老師還和孩子一起動手剝開稻子,孩子們驚奇的發現我們吃的米飯就是從這些稻子裏碾出來的。最後老師還請農民伯伯向孩子們介紹了稻子的生長過程及農民伯伯在種植過程中付出的辛勞。

通過這次“拾稻穗”活動,孩子們感受並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學會了尊敬身邊的勞動者,懂得了愛惜糧食,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熟悉新環境,瞭解班裏的新夥伴。

2、知道自己升中班了,萌發做中班及朋友的自豪感。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將活動室衛生打掃好,整班級物品。

活動建議:

1、認識新朋友

(1)老師自我介紹

(2)請新來的小朋友一一自我介紹,大家鼓掌歡迎他(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

(3)介紹完畢之後,給孩子十分鐘自由交流時間,互相說說自己在假期裏幹什麼有趣的事,新朋友互相熟悉一下。

2、認識新班級

(1)帶領幼兒熟悉班裏環境,介紹喝水區、休息室、廁所的位置,看一看活動室裏玩具,圖書擺放在哪裏。

(2)請幼兒說一說新的活動室與原來上的幼兒園活動室有什麼不同,說一說新的活動室那些地方漂亮,那些地方不喜歡。

3、我們是中班小朋友了

(1)小朋友,現在開始,我們都是中班小朋友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和原來有什麼不一樣了?(長高了、能吃了、勇敢了……)老師與幼兒交流討論之後小結:我們長大了,現在是中班小朋友了,是小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了,有更多朋友了。

(2)現在成中班小朋友了,以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例:同伴相處方面:互相幫助、不打架。

生活自理:自己穿衣、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方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反思:

1、積累前期經驗是促使本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動開展之前,通過與幼兒交流中我發現幼兒對家裏各個房間的名稱並不瞭解,對各個房間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回家仔細觀察自己家裏有哪些房間,這些房間有什麼用及房間裏擺放了哪些傢俱等。豐富了這些經驗之後,再讓幼兒說說自己家裏有些什麼時,就能娓娓道來。

2、不追求統一的房間分配。

活動中我先請孩子們辨別立體圖中四個房間分別是什麼,有幼兒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沒有否定他們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說出適宜的理由,讓幼兒自主確定心中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把幼兒推在前面。

3、及時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

在操作前我請幼兒看了我粘貼傢俱的方法,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傢俱都是能站起來的。”接着孩子們開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發、電腦應該放在客廳裏的傢俱都先撕了下來,然後一手拿着膠水,一手拿一樣傢俱,拿一樣,貼一樣,不一會兒客廳都貼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樣傢俱,再選擇應該放的房間,再拿膠水貼,速度就很慢。最後在交流時,我請孩子們說了自己的方法,孩子們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對於中班孩子來說“粘貼”的技巧基本都能達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兒思考的。活動中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時和幼兒一起分享,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對幼兒下次的活動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讓他們懂得了方便、省時的方法。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 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培養熱愛生活,熱愛進行家務勞動的生活態度。

2。學會整理房間的方法,掌握相關家務技能。

3。初步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佈置整理房間的.道具。(如:衣櫃、各類服裝、書架、各類圖書、生活用品等。)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件衣服;每人準備一個書包;注意桌椅擺放,留出較大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情境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別人家做客嗎?今天,我就帶你們認識兩個新夥伴——東東和玲玲,到他們家去看一看,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嗎?

2。播放兩段家庭生活錄像:一段是玲玲的家,突出乾淨整潔;另一段是東東的家,物品擺放雜亂無章。

3。請學生談一談看到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心裏有怎樣的感受。如果被邀請去做客,客人會有怎樣的感覺。

二、情境體驗,練習整理

1。參與實踐,掌握分類整理方法。

(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模擬練習用的物品,如:書櫃、衣櫃、服裝、生活用品等,擺放在教室一側。)

(1)請學生幫東東整理雜物。

A。思考討論:怎樣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呢?從討論中明確整理物品時應先分類。

B。請6名同學到前面來動手分類整理,全班給予評價。

(2)師生共同回顧,總結出正確的整理物品的方法。

2。模擬現場,整理房間。

過渡:剛纔,同學們看到東東家裏亂糟糟的,我們把物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但房間裏現在能稱得上是乾淨整潔嗎?

(1)分別討論整理書櫃、衣物、雜物時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明確在整理物品時要堅持"物品擺放要方便合理"的原則。

A。雜物可以放到整理箱中。

B。整理書櫃可以按照書的類別、大小、常用與不常用等標準進行擺放。

C。整理衣櫃時,要考慮哪些衣服適合掛起來,哪些衣服適合疊平整。並請一名學生進行疊衣服示範,再開展全班疊衣服比賽。

(2)學生分3組,分別進行整理書櫃、衣櫃和雜物的體驗活動,並在體驗過後進行適當的評價。

3。回憶父母做家務的情境,感受父母的忙碌。

利用課件,展示幾組父母每天辛勤做家務的圖片,結合剛纔的體驗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聯繫生活,活動拓展

過渡: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位小朋友玲玲在平時是怎麼做的,她在教我們做什麼事?

1。交流生活技能,學習疊被子的方法。

(1)全班交流:你在家自己疊被子嗎?你是怎麼疊的?

教師請會疊的學生現場演示,並隨機給予指導。

(如班裏沒有會疊的學生,可請他們觀看疊被子錄像,學習正確疊被子的方法。)

(2)學生動手實踐,學疊被子。學生以毛巾當被子,以小組爲單位練習疊,然後在小組內進行評價。

2。開展整理書包競賽活動。

過渡:同學們,整理書包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哪些同學自己會整理書包呢?

(1)開展整理書包競賽,評出優勝個人。

(2)請獲勝的學生介紹整理書包的經驗方法:教師隨機點撥,引導歸納出看課程表整理書包的方法。

四、暢談收穫、知情達意

1。說認識,談收穫。

說一說在生活中我們做的哪些事也是在整理?談一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

2。結束語:大家說得真好,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收穫。雖說整理是件小事,可要天天堅持自己整理也不容易,相信同學們會克服困難,主動分擔家務,讓父母少操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之愛!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各種扇子,知道扇子可以扇涼風,還可以作爲一種工藝品供人們欣賞。

2、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3、激發美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扇子1-2把。

2、教師用扇:工藝裝飾扇、掛屏扇等幾種特殊扇子。

3、多媒體:中國扇藝——藝術百科。

4、幼兒製作材料:白色卡紙,蠟筆,剪刀。

5、音樂磁帶:古琴曲。

6、幼兒已有時裝表演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扇子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扇子,你們想看看嗎?

出示扇子:你覺得這把扇子怎麼樣?(幼兒自由發言)

二、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扇子。

師:前幾天,老師請大家回去收集各種扇子,小朋友都帶來了,把你們的扇子請出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吧。說一說:是什麼扇子,扇子的顏色和式樣,有什麼用?

1、幼兒個別到集體前交流。

(檀香扇、紙扇、蒲扇、摺扇、娟扇、塑料扇……)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扇子(古典音樂渲染氣氛)。

(評價:本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在自主蒐集扇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幼兒在音樂聲中邊看邊介紹,不僅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扇子,也讓他們從交流中學習他人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方法。)

3、教師向幼兒介紹幾種特殊的扇子。(教師也可根據幼兒實際選擇其它類型的特殊扇子來介紹)

(1)出示帽扇

師:這是把什麼扇子?它有什麼用處?

小結:這把扇子叫帽扇,它不僅可以扇風,而且還可以做遮陽帽,用處真多啊!

(2)出示把大的裝飾扇

師:這把扇子怎麼樣?猜猜這把扇子是用來幹什麼的?(幼兒自由發言)

師:這種扇子不是用來扇風的,扇面上畫有“桂林山水”的圖案,人們把它掛在房間的牆壁上,用來打扮房間的,叫工藝裝飾扇。

(3)出示木蘭扇

師:你們在哪裏看過這種扇子?

教師小結:它叫木蘭扇,是用絲綢做的,人們在跳舞的時候才用它,揮舞起來很美。

教師表演扇子舞。

(說明:此環節主要讓幼兒瞭解扇子的不同用途,當老師翩翩起舞時,你會聽到幼兒熱烈的掌聲……)

4、教師小結:看多媒體——中國扇藝(藝術百科)

扇子是各種各樣的,有絹扇、摺紙扇、蒲扇、檀香扇……這些扇子的形狀顏色用的材料都不一樣,有的用紙做的,有的是用娟做的,有的是用香木做的……扇子的用途很大,不僅在夏天給人們帶來涼風,不少扇子上還有藝術作品,供人們欣賞呢。

(說明:“中國扇藝”網站是一個能擴大幼兒視野的網站,從中幼兒會了解更多的扇子方面的知識,同時幼兒也會學習從互聯網上去搜集、學習知識。)

5、時裝表演:請幼兒在音樂聲中手拿各種扇子進行時裝表演。

活動延伸:

1、美術活動“美麗的扇子”。教師和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材料,開展動手做扇子活動。

2、自主性遊戲活動中,和幼兒開展扇子表演等遊戲。

3、教師繼續和幼兒收集各種扇子,開一個“扇子展覽會”。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4

活動名稱:

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怎樣幫助我們身邊的人。

2、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捐助箱、圖書、玩具。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回憶交流

1、觀看“獻愛心捐助活動”的錄象。

2、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給誰捐款?爲什麼要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

3、師小結: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讓我們來看看照片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二、觀察圖片 分享討論

1、出示圖片一 (有人摔倒了)

圖片二 (有人生病了)

圖片三 (老爺爺揹着包在吃力地走路)

圖片四 (三輪車阿姨在吃力地騎車

2、提問:

(1) 你遇到了這些事會怎麼做?你想幫助誰,有什麼好辦法?

(2)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

3、幼兒討論: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會怎麼做?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

4、師小結:

大家都很願意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想了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也會幫助一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這些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

三、觀看幻燈片拓展經驗

1、講講圖片上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2、小結: 原來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了別人我們也會變得很快樂的。

3、引導幼兒獻愛心捐助災區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 情感激發

1、出示災區小朋友的來信,激發孩子的興趣。

2、老師讀信,激發孩子想幫助災區小朋友的願望。聽了來信你們說怎麼辦?

3、幼兒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來捐助,在“愛的奉獻”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5

設計意圖

許多幼兒家裏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物或家人制作的,數量不多卻備受珍惜。有感於此,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人手,藉助家長的支持,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瞭解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體驗玩具的製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於愛,啓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着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瞭解更多民間遊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玩玩的過程中,瞭解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感知玩具中蘊含着快樂和家人之間的關愛。

2.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並與同伴分享。

3.懂得珍惜玩具;願意主動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萌發感恩意識;對民間遊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幼兒的母親)提供一些他們小時候的玩具和講解玩具來源的視頻;請幼兒準備一個玩具帶回園。

2.教具:玩具箱(內有手絹、沙包、自制布娃娃等)、PPT、背景音樂《丟手絹》《杜鵑圓舞曲》等。

3.學具:沙包(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1.猜測古樸箱子中的玩具,激發參與興趣

指 導語:“劉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祕的箱子,裏面裝着你們的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小朋友都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麼玩具呢?”

幼兒猜測。

教師逐一出示玩具,讓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

環節自評:導入環節出現古樸的木製箱子,對此幼兒很少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很有興趣地猜測箱子中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

2.猜猜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玩法,體驗不同玩法中的樂趣

(1)玩手絹(手帕)。

討論:手絹是玩具嗎?

幼兒經過討論,多數可能認爲:手絹不是玩具(如果幼兒認爲是玩具,請他/她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

教師通過用紙巾和手帕做對比,引導幼兒梳理討論結果:手絹和現在用的紙巾一樣,可以用來擦鼻涕、擦臉等。手絹用過之後,清洗之後可以再次使用,比較環保。紙巾用過之後,就扔掉了。

指 導語:“媽媽認爲,手絹是玩具。一起來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麼玩的。”

①手帕的玩法1:民間遊戲“丟手絹”。

A.介紹該遊戲玩法

幼兒圍坐成一個大圈,一名幼兒拿着手絹圍着大圈跑。播放音樂《丟手絹》。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這名幼兒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一個同伴的身後,然後繼續圍着圈跑。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同伴馬上去追剛纔那名幼兒,要圍着圈追……

B.幼兒遊戲

教師指導重點:提醒幼兒奔跑時不要離開圈;只能是撿到手絹的那名同伴起來追,其他幼兒坐在位子上給他們加油。

②手帕的玩法2:變老鼠。

A.變個小魔術:(邊疊布老鼠邊念兒歌)“小手帕變變變,變什麼,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隻(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讓幼兒輕輕撫摸布老鼠的背);呀,跳出來了!咦,小老鼠又躲進洞裏,不見了;呀,又跳出來了;它想出來和你們玩,做遊戲呢!”

B.幼兒學習兒歌,自主體驗這種玩法,自由探索手帕的更多玩法。

(2)玩沙包。

①談話:猜猜沙包的構成,瞭解沙包的做法。

教師出示神祕箱中的沙包:“猜猜看,它是什麼玩具?”“沙包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討論之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用小剪子輕輕剪開一個沙包,對着盆把沙包裏面的沙子倒出來。

小結:沙包裏面多數裝沙子,也可以放米,還可以放豆子等。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的,媽媽可喜歡這些充滿愛心的沙包了。

②媽媽小時候沙包的玩法(播放音樂《杜鵑圓舞曲》):合作玩抓“骰子”、單腳踢、對踢等。

③幼兒玩沙包,先感受媽媽小時候的玩法,重點學習合作玩抓“骰子”;然後自由探索沙包的新玩法。

④分享環節:請3~5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法。

指導語:“剛纔你是怎麼玩沙包的呢?”

幼兒大膽表達,教師梳理結果:沙包可以有很多玩法:頂、拋、踢、接等。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民間遊戲的有趣,也讓他們自由探索這些物件的新玩法,體驗媽媽的玩具所帶來的不同體驗,瞭解媽媽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縫製的,裏面充滿了外婆對媽媽的愛。

3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再現生活經驗,發現分享的樂趣

(1)請幼兒用較爲清晰、流暢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其玩法。

指 導語:“剛纔你們都玩過了兩種玩具,它們給媽媽的童年帶來了歡樂。我也很想知道你家裏都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歡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玩的?”

(2)鼓勵幼兒自選同伴分享玩具。

(3)用玩具開展“巧手”比賽。

①請拿着玩具車的孩子,進行賽車。

A.遙控車比賽規則:在地上放些障礙物(盆、小紙箱、沙包等),幼兒在把車放在起點線上,從裁判喊“開始"後,在規定的2分鐘內,遙控車要繞過障礙物且不能碰到,比比哪輛車最先到達終點。

B.回力車比賽規則:幼兒把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根據裁判口令發車,比賽誰的車開得最遠。

②請拿着娃娃的幼兒,比賽給娃娃做裝飾,看看誰做得又快又美。

比賽規則:在規定時間內,根據桌上的裝飾材料(如項鍊、頭花、假髮套、羽毛等)對娃娃進行裝飾,以裝飾出最美的娃娃(幼兒評選爲主)爲勝。

環節自評:在分享玩具的環節,設置了幾個遊戲情境,不同性別、不同喜好的幼兒均從中體驗到分享玩具的快樂。

4.通過實物對比、觀看視頻和討論,懂得珍惜玩具,感知周圍的愛

(1)出示媽媽的玩具箱中的布娃娃、沙包和手絹,請幼兒觀察:“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你們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呢?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發現,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媽媽的玩具舊了,但是依然完好,也很整潔,說明媽媽很珍惜這些玩具。讓幼兒對比一些被他們丟棄或毀壞的玩具照片,啓發幼兒珍惜他自己的玩具。

(2)幼兒觀看家長自拍的視頻(其中,家長談到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材料、家人制作或同伴交換而來),讓幼兒體會這些玩具中蘊含的溫馨情感。

(3)遷移經驗:讓幼兒看看班級活動區裏的玩具,體驗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愛。啓發幼兒珍惜班級的玩具。

環節自評:本環節通過實物對比和觀看真實的視頻,幼兒對其中出現自己父母表述其童年玩具的情形,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經過啓發,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中也有來自家人、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的愛。

5.欣賞散文,昇華情感

(1)欣賞散文——教師朗讀,幼兒自由跟讀。

指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媽媽小時候的沙包玩具是外婆做的。外婆在工作後,利用休息時間給媽媽做玩具,真辛苦,所以媽媽特別珍惜玩具,裏面有着外婆對媽媽深深的愛。”“我們來聽聽這篇優美的散文《媽媽的玩具箱》。”播放視頻,幼兒欣賞和自由跟讀散文《媽媽的玩具箱》。

(2)討論:你想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①理解媽媽愛的方式。

引導幼兒討論:“媽媽是怎麼愛你們的?”

幼兒自由交流。

重點討論:“如果你亂扔玩具,亂摔玩具,或者跟同伴爭吵或打架,媽媽批評了你。你覺得這時候,媽媽還愛你嗎?”啓發幼兒感知,當他做錯事時,媽媽或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

②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提問:“你打算爲你的媽媽做些什麼事,讓媽媽感受到你愛她呢?”

幼兒討論。

教師梳理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在媽媽回家的時候幫忙端一杯水、做簡單的家務事或給她捶背。有機會還可以爲媽媽畫一幅畫、照一張相等。”

與幼兒共同討論,引導其明白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自然地結束活動。

附散文:

媽媽的玩具箱

餘貞

媽媽小時候,有一個大大的玩具箱,裏面沒有芭比娃娃,也沒有變形金剛,卻藏着許多許多媽媽的寶貝。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塊小小的手帕。媽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玩得真開心。小小的手帕,變成了小老鼠、香蕉、小帽子,小帽子戴在頭上真滑稽。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個方方的沙包。這是外婆一針一線做給媽媽的,媽媽玩得真開心。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價格很便宜,而且也很簡單,卻帶給媽媽許多許多的快樂,藏着許多許多媽媽小時候的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