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2.08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5篇)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

學情分析

現在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環境中缺少同伴間的交往機會,而且有的家庭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幼兒容易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使得他們交往能力差,且不願意與其他幼兒交往、合作。親子活動是幼兒入園前的主要社交活動,它在幼兒的發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生長,還可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激發幼兒良好的情緒與情感。親子活動爲幼兒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家長之間搭建了交往平臺,使幼兒在家長的支持、引導下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有助於幼兒社會性關係的發展,有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完善。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簡單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出對爸爸媽媽的愛。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到活動中,加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2.父母配合孩子,共同製作“全家福”的相框。

3.培養幼兒良好的繪畫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家長準備一張5寸大小的全家福照片,將照片貼在彩色卡紙上,用布遮蓋。

2.略大於5寸照片的長方形彩色卡紙若干張,雙面膠,油畫棒,彩筆等。

3.花生、瓜子等,皺紋紙,閃光紙,吸管,羽毛,剪刀。

4.音樂《吉祥三寶》,在場地一邊用彩色紙帶佈置一棵“幸福樹”。

活動過程

1.欣賞照片。

(1)拿開遮蓋物,出示“全家福”照片,組織幼兒欣賞照片。

(2)邀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說說照片上有誰,在幹什麼,自己有什麼感覺。分析:拿開遮蓋物,出示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說說講講中,幼兒能自然、主動地描述,說出自己心裏的感覺。

2.教師出示做好相框的幾張“全家福”,讓幼兒欣賞,引導幼兒認識、製作裝飾。分析:幾張照片的相框都裝飾得不一樣,通過欣賞範例,孩子們感受到照片經裝飾後的美,又發現裝飾材料來自身邊,隨即萌發出自己動手製作的興趣,爲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3.教師示範製作相框,講解制作要點。請家長配合孩子共同製作“全家福”的相框,同時對幼兒進行親情教育。分析:教師讓家長配合孩子的想象裝飾相框,還在材料的提供上暗示了多種組合裝飾方法。適時的親情教育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4.幼兒到前面取回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用簡單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出對爸爸媽媽的愛。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家長們也很高興。孩子們能用簡單的話言,說出對爸爸媽媽的愛。

5.孩子和家長自由選擇材料共同製作相框,教師巡迴輔導,並播放音樂。

(1)請幼兒選好自己要製作的相框。

(2)引導幼兒大膽運用廢舊材料,裝飾相框。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指導要點是:家長要鼓勵、配合孩子,讓孩子大膽地創作;觀察孩子的選材情況,及時給予引導、啓發;引導幼兒與小夥伴友好運用廢舊材料,不爭搶,不浪費,將紙屑放入垃圾簍,培養幼兒良好的繪畫習慣。分析:在動聽的音樂聲中,家長、幼兒、教師都融入活動。家長配合幼兒,幼兒大膽製作,教師適時輔導,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得溫馨、幸福。

6.孩子和家長一起將製作好相框的“全家福”照片送至“幸福樹”上掛起來。大家在音樂中欣賞“全家福”,欣賞“幸福樹”。活動結束。分析:家長們抱起幼兒佈置“幸福樹”,大家互相欣賞觀看,歡笑聲不斷。在這一環節中,我把過去的“評析作品”改爲“欣賞作品”,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帶着賞識的情緒,觀賞自己的作品、同伴的作品,從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3、鼓勵幼兒根據塑料袋的外形。用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人物或動物的頭部特徵。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塑料袋、剪刀、即時貼、皺紋紙、雙面膠。

2、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常見動物及人物的頭部特徵,會熟練運用剪刀。

3、活動室周圍張貼人物和常見動物的圖片及裝飾過的塑料袋。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1)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塑料袋,請幼兒說一說:塑料袋從哪裏來?你們用過的塑料袋是怎麼處理的?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塑料袋,說出形狀、顏色,並瞭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徵。(較輕,不易腐蝕)

2、觀看錄像請幼兒觀看環境污染的錄像。並分組討論:用過的塑料袋該如何處理?如何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3、製作活動。

(1)欣賞老師製作的塑料袋娃娃,說一說:娃娃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做成的?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時充分考慮了袋子的大小、形狀,以及提手的形狀和位置等。

(2)幼兒自制塑料袋娃娃。教師鼓勵幼兒用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誇張地表現五官、髮型等。

(3)交流作品,請幼兒說說製作的是什麼,是怎麼做成的。

4、戶外遊戲。

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塑料袋娃娃用繩子繫上,手拿繩子跑起來,藉助風來讓娃娃飛起來。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3

設計意圖:

我園開設了電子琴課,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喜歡彈琴,但是分不清手指的名稱,聽不懂音樂老師對手所提出的要求,由此生成了本次活動,讓幼兒瞭解手掌的各部分名稱及小手的用途。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瞭解手掌各部分名稱及小手的用途,知道要愛護小手。

2.喜歡動腦,能用手指創編出與別人不同的各種手形動作。

3.能運用不同的手指點畫出小樹發芽。

活動準備:

1.畫好枝條的小樹圖畫。

2.每組一份綠色顏料、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操變變變一個手指頭,變成毛毛蟲,爬、爬、爬爬爬;兩個手指頭,變成小兔跳,跳、跳、跳跳跳;三個手指頭,變成小花貓,喵、喵、喵喵喵;四個手指頭,變成螃蟹走,走、走、走走走;五個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沒了!

二、認識手掌的各部分名稱

1.認識五指的名稱(1)以手指的―家的情景讓幼兒瞭解手指的名稱。A.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喜歡做什麼?B.食指是媽媽,媽媽喜歡做什麼?C.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喜歡做什麼?D.無名指是姐姐,姐姐喜歡做什麼?E.小小指頭就是我,我喜歡做什麼?(2)遊戲:《手指運動》,複習手指的認識。

2.啓發幼兒說出小手的用途及如何愛護小手。(1)小手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你們知道它都能做哪些事情嗎?(2)小手可以幫助我們做那麼多的事情,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你的小手,不讓它受到傷害呢?

三、探索、感受不同的手形動作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所變的手形像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不同的手形動作。

四、小手真能幹

1.出示範例,教師示範講解手指點畫小樹發芽。

2.鼓勵幼兒大膽進行手指點畫,教師引導。

五、作品欣賞

體驗繪畫的成功喜悅園長點評:本節活動爲健康和藝術的綜合活動,教師能設計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幾個遊戲並貫穿整個活動,緊緊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在遊戲中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髮展需要,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樂於幫助得意識。

2.使幼兒進一步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點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問,幼兒將幫助別人後的快樂情緒和體驗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可變換表情的蝸牛圖兩幅(蝸牛殼上分散貼上雙面膠)。

2.彩色皺紋紙若干張,電話一部。

3.一面鈴鼓,粘在夾子上的綵帶(同幼兒人數一樣多)。

活動過程

(一) 知道自己的幫助能使別人和自己都高興

1.師生圍坐在地毯上講故事:

森林裏在開動物聯歡會,小蝸牛被小河擋住了路還沒來,它很着急。

師:請小朋友幫它想想辦法。

2.繼續講述並提問:

大家幫小蝸牛過了河,小蝸牛真高興,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師:小蝸牛爲什麼露出了微笑?

是誰幫它想的辦法?

你幫了小蝸牛,你心裏感覺怎樣?

3.小結:別人有困難時,你幫助了他,他會很高興,你自己心裏也很高興。

(二) 體會自己的幫助能使別人和自己都高興

小蝸牛打電話說想參加服裝表演,可自己的衣服不漂亮,很着急,怎麼辦?

1.小蝸牛又有困難了,我們應該怎樣做?

2.幫小蝸牛裝飾衣服。

(1)觀察小蝸牛的表情(不高興)。

(2)演示裝飾方法:將皺紋紙團過後粘在蝸牛殼上有膠的地方。

(3)幼兒分兩組裝飾。

(4)觀察小蝸牛的表情(高興)。

師:小蝸牛爲什麼笑了?誰幫它們穿的花衣服?

你幫助了小蝸牛,他們很高興,你心裏怎樣?

請你看看你身旁的小朋友臉上怎樣?

3.小結。

(三) 通過遊戲,進一步體驗和表達互助帶來的愉快情緒

1.繼續敘述故事:小蝸牛的衣服最漂亮,得了第一名。

2.小蝸牛送來了許多彩帶感謝小朋友,大家用綵帶做一個《揪辮子》的遊戲。

(1)出示綵帶,講解遊戲方法及規則。

(2)提示幼兒互相幫助夾辮子。

(3)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用鼓聲當信號遊戲。

延伸活動

到戶外繼續遊戲。

教學反思:

微笑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們的交往中,都需要對別人微笑,因爲微笑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讓自己和別人都感覺開心。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微笑可以說是他們與人交往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通過動手的操作、語言的表達等來進行活動。並運用了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微笑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幼兒感覺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用微笑來對待每件事。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對於火,小班幼兒缺乏相應的防火知識和能力。增強小班幼兒的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強幼兒防火安全教育至關重要。因此,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引發火災的行爲。

2.初步學習幾種應對火災的方法。

3.進一步養成防火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

瞭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引發火災的行爲。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幾種應對火災的方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PPT課件

2.每張桌子底下一個托盤,裏面裝有溼毛巾

3.《佩奇家着火啦》視頻

經驗準備:

幼兒看過小豬佩奇相關動畫或書籍。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吸引幼兒興趣

1.說說佩奇家發生了什麼?

2.猜一猜佩奇家爲什麼會着火?

二、觀看視頻《佩奇家着火啦》,瞭解佩奇家着火的真正原因

1.幼兒觀看視頻,說說佩奇家着火的原因。

2.教師總結:我們小朋友不能自己單獨到廚房碰煤氣竈。要是看到爺爺、奶奶忘記關煤氣竈,要及時提醒。

三、瞭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引發火災的行爲

1.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說說圖片上發生了什麼。

2.幼兒通過自己判斷說說這樣的行爲對嗎?可能會引發什麼?

3.幼兒說說哪些物品不能用手碰,容易引發火災。

四、初步學習幾種應對火災的方法

1.情境導入:佩奇家的火越來越大了怎麼辦?

2.幼兒幫小豬佩奇和喬治想想應對的好辦法。

3.幼兒根據圖片學習幾種簡單的應對火災的方法(包括滅火和逃生)

五、幼兒現場模擬“火場逃生”

1.教師提問:要是幼兒園裏着火了,怎麼辦?幼兒說說自己的好辦法。

2.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毛巾捂鼻法進行“火場逃生”。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遇到火災不要慌張,及時撥打119,想辦法逃出火場,消防安全我們要牢記心中!

六、活動延伸:孩子們把學習到的火災應對方法教給別的班的孩子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小班的寶貝們感受到了火災的危險性,知道了生活中有哪些行爲容易引發火災。不僅如此,寶貝們還通過討論、模仿、親身體驗等方式,初步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應對火災的方法。希望寶貝們能夠把消防安全記心中,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會說"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2.知道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爲,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3.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小雞、雞媽媽、小山羊、鴨子等動物頭飾。

2.教學掛圖《有禮貌的雞寶寶》。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掛圖內容,學說禮貌用語。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掛圖一,提問:

早晨,雞寶寶醒了,它看見了誰?它的心情怎樣?它會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媽媽,早上好。

2.觀察掛圖二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山羊醫生,早上好。

3.觀察掛圖三並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來到小班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麼?雞媽媽要上班去了,小雞大聲地說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鴨老師,早上好;媽媽再見。

二、討論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情景。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會遇見誰?是如何打招呼的?

三、角色遊戲表演,練習主動打招呼。

1.教師扮演雞媽媽、鴨老師,幼兒扮演雞寶寶、山羊醫生,並戴上相應的頭飾,與教師一起表演故事,練習主動與人打招呼。

2.遊戲反覆進行,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心情。

四、交流經驗,鼓勵幼兒主動與人打招呼。

1.你還會和誰打招呼?你會怎樣打招呼?

2.引導幼兒大膽與人交流,會用打招呼的語言,使幼兒主動學會與教師、家長及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打招呼,從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反思:

這節課能夠適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做一個好寶寶。但是有些幼兒不能主動配合老師,這方面有待加強。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東西吸引幼兒的興趣。

小百科:禮貌,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7

活動目的:

懂得不隨便摘花,愛護公共場所的物品。

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社會·小鳥哭了》,親自手冊《領域活動·花兒好看我不摘》

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講述故事:公園裏有很多美麗的花。一天小紅在公園裏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心想:"這麼多美麗的花兒,如果摘一朵回家,插在花瓶裏,那該多好啊!"小紅摘走了一朵花。小明也愛公園裏的花,讓想:"這麼多花,我只摘一朵,公園還是很美麗的。"後來很多小朋友都來各摘了一朵,公園裏的花全都被摘光了。

引導幼兒討論:公園裏的花可以摘嗎?公園裏的花摘光了,會是什麼樣子?

2、出示掛圖《小鳥哭了》,討論:小鳥爲什麼哭了?

小結:公園裏。馬路邊的花都是工人叔叔阿姨栽種的,是給大家欣賞的,如果每個人都去摘,就會把花摘光,環境就沒美麗了,花兒如果被摘下,很快就會枯萎,也就不美麗了。大家要愛護花兒,不能隨便摘公共場所的花。

3、學習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

引導幼兒學念《花兒好看我不摘》

請個別幼兒用動作表演兒歌。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8

一、活動目的:

1.幼兒能瞭解到家裏垃圾多了會引來蒼蠅和蚊子,還會給人帶來許多煩惱。

2.激發幼兒不亂扔垃圾的情感。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二、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頭飾(兩隻小白豬,小黑豬),各種工具(掃帚,簸箕,雷達,蒼蠅拍,必撲,老鼠夾,神筆)。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討論講述――行爲練習(一)情景感知:

1.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家嗎?爲什麼?(廣泛地請幼兒來講一講,老師聽取意見)

2老師也不喜歡這個家,爲什麼小朋友不喜歡,請大家看一個表演。

3.幼兒和老師共同看情景表演。

(二)討論講述:

1.小白豬爲什麼會肚子疼?(吃了蒼蠅叮過的蛋糕)(引導幼兒發現蒼蠅和蚊子)

教師小結:對呀!蒼蠅渾身都是細菌,它最喜歡骯髒的地方。垃圾桶邊,廁所裏,到處可以見到它然後叮在蛋糕上把細菌都傳到了吃的東西上,小白豬吃了蒼蠅叮過的蛋糕,所以就會肚子疼。

2.家裏垃圾多了除了引來蒼蠅和蚊子,還會帶來什麼煩惱?(讓幼兒講講議議,討論一下)(引導幼兒講出蒼蠅.蚊子.老鼠的危害)3.小朋友那麼現在你們還喜歡小豬家嗎?

(三)行爲練習:

1.怎樣才能把家裏整理乾淨呢?

2.有什麼辦法能消滅蚊子.蒼蠅.老鼠呢?

3.幼兒.小豬.老師共同整理小豬家。

4現在小豬家變乾淨了嗎?我們把小手洗乾淨和小豬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行爲習慣,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母親節,體會媽媽的良苦用心。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學會尊敬和愛自己的媽媽。

3、表達出自己對媽媽的愛,平時爲媽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媽媽對自己的愛,並向媽媽表示愛。

2、學會尊敬媽媽,能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遊戲材料:油畫棒、畫紙、臘光紙、水彩筆、皺紋紙、卡紙、剪刀、手工紙、膠水等製作工具。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1、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母親節是哪一天?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20xx年的母親節是:20xx年5月8日。

2、老師:“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學會關心媽媽,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基本環節:

1、我爲媽媽來歌唱

小朋友們一起來爲媽媽唱歌《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再麻煩好媽媽》。

2、一起做遊戲

a、要求媽媽和孩子們一起種一盆小花。

b、讓孩子給花盆塗色。

c、媽媽在花盆上寫上孩子的名字,接下來的日子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呵護照顧好這盆“親子之花”,定期澆水,直到開出小花。

d.小朋友拿着這盆花,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

3、我爲媽媽做禮物

師:“小朋友過生日時都能收到媽媽送的禮物,今天是媽媽的節日,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送一份禮物回報媽媽,你們說對嗎?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材料,你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畫畫,也可以用它們製作賀卡或者其他東西。禮物做完以後,請小朋友把禮物送給自己親愛的媽媽,並對媽媽說一句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4、愛心獻媽媽

引導孩子回家主動幫媽媽做點家務活,幫媽媽捶捶背、洗洗腳等,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慶祝媽媽的節日。

結束環節:

在母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孩子們用自己樸實的行動表達了對母親的愛,今天,小朋友們和媽媽一起聽歌,一起玩遊戲,孩子送給媽媽禮物,愛心獻媽媽。今天是母親節,祝福全天下的母親:幸福安康、美麗永遠!

延伸環節:

1、回家聽媽媽講述我成長中的故事,理解母親的辛苦,懂得尊重母親,感恩母親。

2、回家主動幫媽媽做點家務活,幫媽媽捶捶背、洗洗腳等。

教學反思

出彩之處:

本次活動是讓所有媽媽感受到孩子的愛,讓家長們理解並支持類似的情感教育。今天小朋友都表現的非常棒,特別是在歌表演《世上只有媽媽好》和《不再麻煩好媽媽》環節中更是十分投入,媽媽們臉上也都露出了會心的笑。然而孩子家長要求的往往並不是寶寶學了多少東西,而更側重老師如何正確引導寶寶做人,做事。

不足之處:

這次活動,開場白和介紹禮物的意義部分,孩子們都是坐在家長的懷裏,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寶寶們注意力不在老師身上,所以拉長了後面禮物製作的時間。家長就坐位子安排不當,導致活動開展效果不能更佳。

反思:

通過這次開展母親節感恩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中,認真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備幼兒,備教法、學法,努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拓展幼兒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0

目標:

1、鼓勵幼兒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的表現蝴蝶與花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2、學習聽辨樂句。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提供:頭飾,磁帶。

指導:

1、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叫蝴蝶找花。你們想聽嗎?我們聽聽看有什麼感覺?

邊放錄音教師邊旁白:美麗的春天來了,春風輕輕的吹着,花兒睜開了雙眼,看着這美麗的世界。美麗的蝴蝶從遠處飛來了,在花園裏飛舞着,一會兒轉着圈,

一會兒和花兒親吻着。就象一對好朋友在春風中做着美麗的夢。

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音樂聽聽看蝴蝶在什麼時候飛出來了?

3、美麗的蝴蝶看見美麗的花兒會做些什麼?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蝴蝶在什麼時候會在花上停留?

4、幼兒做花,聽音樂擺造型。

5、幼兒做蝴蝶,聽音樂擺造型。

6、自由選擇角色,學習兩兩合作擺造型。

教學反思:

談小班數學《蝴蝶找花》教學後的幾點思考小班數學活動《蝴蝶找花》是基於主題"春天真美麗"下的一節活動,執教過後,及時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目標要吃透對於小班數學《蝴蝶找花》這節活動,目標中很明確地提出"能按1~8實物卡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在數學關係中屬於"量與量的對應"。然而,教材上的"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很容易理解爲"一一對應",所以剛開始一直很糾結,"一一對應"與"量與量的對應"應該是兩個概念,它們之間能有什麼聯繫呢?

與老師們的對話:

意見一:一般會混淆,因爲操作的規則是'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孩子也是一隻蝴蝶一朵花這樣送的。

意見二:不用讓他們一個一個送,讓孩子們數好幾朵花後找出相應數量的蝴蝶一起送過去,這樣就能避免與"一一對應"概念的混淆了。

尋找"理論"的支撐:

《綱要》中提出"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並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確定兩組物體的'多'與'少'以及'等量'的關係。"所以,孩子在進行等量的匹配時,更多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所以在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後再來感知量與量的對應是有必要的。

2、自主要適宜在設計教學時,總想能突破傳統的"集體學幼兒操作"模式去組織,讓幼兒學得更自主。思前想後,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動手操作的經驗,語言表述的經驗,規則的內化經驗等等都尚不成熟,所以如何體現孩子的學自主,調動孩子的經驗,體現動手操作在活動中的作用等等,都決定這節活動的設計。"自主要看需要"我還是相信了這樣一句話,所以在活動中,"先自主探索後集體學;這樣的環節還是沒太敢嘗試,只在第一環節中,引導幼兒"你喜歡哪盆花,它有幾朵?""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那兩朵花會有幾隻蝴蝶飛過去?"這樣的問題,調動孩子對點數的經驗,激發量與量匹配的興趣。事實上,教學效果來說,活動還是控制成分多一些,生生互動不夠充分。

3、品質要關注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反覆運用"伸出你的食指"進行"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去驗證目測的結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我們一起來說說蝴蝶找花的事情"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通過語言表述出來,雖然這並不作爲這節活動的目標之一,但有助於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4、生活中遷移數學來自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這節活動中,取小班主題"春天真美麗"中"蝴蝶找花"的情境貫穿始終,孩子的興趣也較濃厚。活動過後仔細思考,"量與量的對應"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可以運用的情境?如在用餐時,一組有幾位幼兒,需要幾把調羹;活動中,根據幼兒的量發放相同量的學具等等都可以進一步強化、運用,加深印象,那樣我們的數學才真正爲生活服務。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1

活動目標1.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

2.會用禮貌用語,老師叫到名字說"再見"再禮貌地離園。

3.體驗相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1.一位陌生人由配班教師扮演。

2.零食若干。

3.視頻《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過程一:情景體驗:陌生人走進班裏來接小朋友1.陌生人:我接xxx和xxx。

這兩名小朋友坐着不動,只是懷疑地看着陌生人。

2.陌生人:我是你們媽媽的同事,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給你們,好嗎?(陌生人拿出幾個包裝漂亮零食)這時。馬宇澤和鄧香貴看到食物後馬上站起來,走向陌生人。又有三四個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還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裏的零食。

3.陌生人:還有誰想跟我們一起走?我們還要去玩滑滑梯呢!(又有兩個小朋友站起來.跟隨陌生人往外走。)(1)教師:(攔住)你們幹什麼去啊?你們認識她嗎?

幼兒搖搖頭。

(2)教師:這位阿姨,你知道這些小朋友的媽媽叫什麼名字嗎?陌生人:不知道。

(3)教師:你知道小朋友們的家住在哪裏嗎?陌生人:不知道。

(4)教師:這位阿姨不認識你們的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家住在哪裏,你們還能跟她走嗎?

幼兒:不能(小朋友們紛紛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5)教師:爲什麼不能跟她走呢? 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媽媽。幼兒:她不認識我的家。幼兒:我媽媽說壞人會把小孩賣掉不讓回家。

(6)教師:阿姨要是給你們糖吃,你跟她走嗎?

幼兒:不走。幼兒:好吃的裏可能有毒藥。

(7)教師:阿姨帶你們去玩滑滑梯,你去嗎?

幼兒:不去。

幼兒相互交流:爲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

3.小結教師:不認識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來接時,小朋友千萬不要跟他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帶我們去玩兒,我們也不要跟着走,我們要等誰來接才走呢?

幼兒:等爸爸媽媽來接。

教師:對!只有等到爸爸媽媽或家裏人來接才能走。爸爸媽媽沒來的時候不要着急,要跟老師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們都來接時,你們也不要着急,要等老師看到你的爸爸媽媽後,叫到你的名字才能離開座位去找爸爸媽媽。

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進一步鞏固。

5、幼兒模擬體驗離園情景。教師叫到的小朋友才能站起來離開座位,自然走到院子裏遊戲。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的由來。

2、初步獲得"結婚"的概念。

二、活動準備:

事先向家長收集部分結婚照、故事《結婚照》圖片。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代代相傳的原理。

活動難點:瞭解結婚的概念。

四、活動流程:

一、出示結婚照導入:

今天我們帶了許多照片?是爸爸媽媽的結婚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你認識照片上是誰的爸爸媽媽嗎?(幼兒自由觀察簡述)

二、幼兒觀察照片,瞭解故事情節:

1、剛纔小朋友從照片上看到了XXX的爸爸媽媽,爲什麼沒有某某呢?(幼兒回答)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個關於結婚照的故事。

2、講述故事《結婚照》

小朋友,你們知道照片裏爲什麼沒有麗麗?那你們知道爺爺奶奶結婚生下了誰?爸爸媽媽結婚又生下誰?什麼是"結婚"?

教師小結:對呀!我們的家庭是人們一代傳一代變成的。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就不會有你。

三、欣賞照片:

請幼兒將帶來的照片一起欣賞,介紹你是從哪來的?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筷子,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2.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筷子、盤子、糖、紅綠兩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活動流程:

感知體驗-->操作練習

活動過程:

a)感知體驗,教師幼兒在門口老師:"今天,陸老師來做兔媽媽,你們來做我的孩子小兔寶寶好嗎?"(好)兔媽媽帶着小兔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歌邊跳進教室。兔媽媽:"每個兔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兔媽媽:"今天我請兔寶寶吃糖。"兔媽媽:"用手拿着吃不衛生,那怎麼吃呢?用筷子夾,看看我的寶寶誰會用筷子把糖夾起來。"兔媽媽:"讓媽媽先試試看。(媽媽用筷子夾糖)夾住了,啊嗚,啊嗚,真好吃。"兔媽媽:"兔寶寶,你們想吃糖嗎?"(想)誰願意上來夾住糖的。幼兒(兔寶寶)拿筷子講自己怎麼夾。兔媽媽:"原來是把筷子放在這兩個手指的中間,把筷子分開,用力一夾,糖就夾起來了。"兔媽媽:"哪個寶寶還想來吃糖的。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寶寶的筷子用的好。兔寶寶,記住了只夾一粒糖。"

b)操作練習兔媽媽:"我的寶寶真能幹,會用筷子夾糖。媽媽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麼辦呀兔媽媽:"誰願意幫助媽媽,先用筷子夾豆子,放在盤子裏,端着盤子走到放豆子的籃子跟前,把紅豆子和綠豆子分開!"一名幼兒上來示範。拍手鼓勵。兔媽媽:"你們都想幫媽媽嗎?請你們去夾。"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指導。

c)小結,自然愉快結束。

教學反思

從孩子的反映來看,他們對自己的手有哪些用處是非常瞭解的,而且也能用語言來進行表達。但好多時候,孩子往往是說的一套,做起來又一套,說的總是比做得好。考慮到在有限的集體教學時間內,課後在區角活動中,我又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們進一步進行操作活動,再次感受自己小手的能幹,保證了活動的質量。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彙:拿、唱、擡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活動準備: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纔你們看到老師在幹什麼?”(幼兒:“漱口”注意發準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範朗讀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着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纔老師在漱口,還唸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並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裏拿着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後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擡着頭,閉着嘴,學習詞:擡、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併發準音)

3、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隻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4、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後漱口,並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幼兒園社會小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男孩和女孩在外貌特徵上的明顯差異,並學習觀察區分男孩、女孩。

2.認識自己的性別,初步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

2."男孩女孩大調查"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小客人,他們躲着不肯出來,我們一起來喊他們好嗎?小客人,快出來吧!

二、觀察圖片,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學習區分男孩、女孩。

1.觀察畫面1:通過衣着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看,小客人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原來男孩子穿衣褲,女孩子還可以穿裙子。

2.觀察畫面2:通過觀察髮型、髮飾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這張圖片,誰是男孩,誰是女孩?

小結:原來男孩子頭髮比較短,女孩子頭髮比較長。

3.觀察畫面3:通過入廁姿勢不同,區分男孩、女孩。

--這張圖片,誰是男孩,誰是女孩?

小結:原來男孩子是站着小便的,女孩子是蹲着小便的。

二、認識自己的性別,初步認識自我。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你是怎麼知道的?

1.出示圖片,學習區分自己的性別。

圖片一:漂亮的花裙子和汗衫揹帶褲--看看這兩件衣服,哪一件你穿會很好看,很合適呢?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選的圖片下面。

圖片二:有着長長頭髮的娃娃和短髮男孩頭像。

--看看這兩個寶寶的頭髮,你認爲自己梳這樣的頭髮還是那樣的?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選的圖片下面。

三、遊戲:送禮物。(引導幼兒從男孩女孩的喜好來進步一瞭解男女的區別。

1.給男孩女孩送禮物--老師還準備了好多玩具呢!他請我們來幫幫忙,把禮物分別送給男孩女孩。幼兒邊操作邊講述。

小結:男孩女孩喜歡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樣,男孩喜歡玩槍、汽車、劍,女孩喜歡玩芭比娃娃、毛絨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歡。

2.給爸爸媽媽送禮物--老師還給爸爸媽媽帶來了一些禮物,請寶貝們來送一送。

小結:寶貝們把領帶、剃鬚刀、公文包送給了爸爸,把化妝品、裙子、小皮包送給了媽媽,原來我們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