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總8篇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總8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口香糖對環境的污染,掌握正確處理口香糖的方法。

2、合作策劃和製作有關公益廣告,宣傳保護環境。

3、激發愛護環境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有關口香糖污染環境的新聞報導錄像及圖片。

2、各種口香糖和泡泡糖。

3、製作公益廣告或宣傳畫的材料。

4、其他公益廣告錄像和宣傳畫。

活動過程

1、口香糖知多少。

(1)讓幼兒觀察、欣賞各種形狀、包裝不同口味的口香糖和泡泡糖,讓幼兒說出是什麼?激發幼兒瞭解口香糖的慾望

(2)談論口香糖:喜歡吃口香糖嗎?爲什麼喜歡?吃口香糖有什麼好處?在什麼壞處?讓幼兒知道口香糖對清潔牙齒有好處,可以帶來口氣清新的感覺。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對保護環境不利。

提示幼兒:想想你以前是怎麼處理吃過的口香糖?這樣處理好不好?

2、口香糖的危害真不小。

(1)讓幼兒看圖片,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處理口香糖的行爲,說一說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爲什麼?

3、幼兒討論:如果將口香糖亂吐,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好後果?說一說口香糖爲什麼很難清理?

(2)放錄像,看新聞報導“天安門廣場地面被口香糖污染了”,讓幼兒知道亂吐口香糖可不是件小事,清潔工人要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清理,給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處理口香糖

讓幼兒任意選一種口香糖或泡泡糖,說說口感,吹一吹泡泡。然後,想出正確的辦法處理吃過的口香糖(或泡泡糖),交流你是怎麼處理的?爲什麼這樣處理?

5、廣而告之

(1)引導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讓更多的人知道,隨便吐口香糖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知道正確處理口香糖的方法?引起幼兒做廣告的興趣。

讓幼兒欣賞中央曾放過的公益廣告錄像,以及其他宣傳廣告畫,啓發幼兒策劃公益廣告。

(2)以“不許口香糖污染環境”爲題策劃公益廣告。分組討論講出自己的廣而告之的辦法。策劃出多種形式的廣告,如:廣告宣傳畫,廣告表演等。

提供製作廣告的材料,分組製作或排練表演,教師指導(提示幼兒可利用口香糖的包裝紙)。

(3)欣賞每組的公益廣告(表演形式的可配上音樂)。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的宣傳廣告張貼在活動區,活動室明顯位置及幼兒園大廳,提醒大家不要亂吐口香糖,防止口香糖的污染。

2、在科學區域,在有口香糖的土壤和沒有口香糖的土壤裏,同時種植花草,看有什麼結果?體驗口香糖對環境的污染。

設計意圖

一天,午睡起牀後,有一女孩發現自己頭上有口香糖,頭髮被粘在一起,怎麼也弄不下來,沒辦法只好大哭起來,經過詢問得知是另一小朋友午餐後吃口香糖,上牀後,覺得好玩,把口香糖放在女孩頭上。由於口香糖洗不掉,只能把粘上口香糖的頭髮剪掉。口香糖污染環境的事情在我們身邊經常發生,抓住這個機會,設計此活動,讓幼兒知道在物質給我們帶來享受的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帶領幼兒走進環保,感知環境保護的重要。培養孩子從小做起,從我做起,養成文明的好習慣,增強環保意識,願意保護環境,通過豐富的教育活動,讓環保深入幼兒的心靈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1. 樂意親近小動物,能說出幾種常見的小動物的名稱。

2. 瞭解 “ 六一 ” 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樂意參加慶祝活動,體驗過節的樂趣。

3. 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小動物,願意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樂意念兒歌。

4. 願意跟隨老師雙腳向前行進跳,練習四散跑,培養動作的靈活性。

5. 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在追 追 、跑跑、跳跳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6. 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辨別大和小。

7. 學習用棉籤在畫面上添畫橫線,樂於參加音樂節奏活動。

調整

課程單元計劃

課程單元活動安排 六一到笑哈哈 活動 一 哈哈笑 (健康 語言 社會 浙課)

活動二 美麗的氣球 (藝術 浙課)

活動三 和動物寶寶拍照(語言 社會 浙課)

活動四 表演開始啦 (健康 語言 社會 浙課)

活動五 開心聯歡會 (社會 語言 藝術 自編) 調整

小兔乖乖 活動 一 小兔子 (語言 社會 浙課)

活動二 送蘿蔔 (健康 語言 浙課)

活動三 小兔子的花衣服(藝術 浙課)

活動四 小熊請客 (語言 科學 浙課)

活動五 造房子 (社會 浙課)

小鴨嘎嘎 活動 一 嘎嘎 嘎 (語言 科學 浙課)

活動二 小鴨游泳 (藝術 科學 自編)

活動三 小小鴨子 (健康 語言 浙課)

活動四 大和小 (語言 科學 浙課)

活動五 老貓釣魚 (健康 浙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生活用品的用途,並能夠按用途進行分類。

2、知道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3、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向爺爺奶奶詢問並記錄以前人們洗頭、洗澡、洗衣服、燒飯、取暖、降溫等使用的生活用品。

2、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生活用品實物或圖片。

3、幼兒用書:《生活用品又多》。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常見的生活用品。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用品的名稱和用途。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用品,它們有不同的用處。如洗滌用品、廚房用品、個人清潔用品、家用電器等。

2、幼兒交流調查結果。

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並在集體面前介紹。

引導幼兒比較以前的生活用品和現代生活用品的不同之處。

3、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進一步感受現代生活用品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並和同伴交流。

幼兒集體交流、討論:現代生活用品既豐富又方便。

教師小結:

現在,人們發明和改進了許多生活用品,這些用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活動反思:

生活用品是幼兒在生活中最熟悉的,在活動前,我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生活用品事物或者圖片。通過活動,幼兒感受到了現代生活用品的方便,快捷,感受到科技的進步。我覺得開展這類的活動,需要發揮孩子的力量,收集生活用品,結婚遊戲開展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瞭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着種種不便。

2、激發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前期經驗的準備:

讓幼兒觀察和討論爺爺奶奶的日常活動。

物質準備:

收集有關爺爺奶奶日常生活細節的信息(圖畫、文字記錄)。

環節預設:

一、出示爺爺奶奶圖片,自然引入主題。

師: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長得什麼樣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講述。

師:我們的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忙。

二、我爲爺爺奶奶來幫忙(角色扮演)

師:想一想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什麼,兩人結伴試做一下。

(幼兒自由結伴扮演)。

師:我們小朋友在家裏爲爺爺奶奶做過什麼事情,爺爺奶奶有什麼反應呢?

師: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主動去關心爺爺奶奶(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個尊敬老人的好寶寶。

鼓勵幼兒爲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活動延伸:

畫畫自己的爺爺和奶奶,表現他們的特徵和活動。畫完後和夥伴們交流一下,畫上的爺爺奶奶在幹什麼。(如:給花澆水、擦桌子、縫衣服)

活動反思:

以重陽節爲主線,(即平時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數居多,老人比較溺愛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體諒和關心老人等),設計了這個活動。本活動旨在通過聽故事、講述、繪畫、唱歌跳舞等多種形式,讓幼兒體會和感受老人對自己的愛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樣關心和愛他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活動中,利用了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結合幼兒自身經驗自編小故事,幼兒聽得非常入神,因爲故事裏講的好像就是他自己。聽完故事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着自己的爺爺奶奶是怎麼愛自己的,爲自己做了什麼事情。

在老師引導下,能夠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他們也需要照顧,需要我們爲他們做點事情,應該心疼他們,不要象嬌嬌一樣,把奶奶累病了。最後,孩子們用畫筆畫下了最想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車等等。晚上,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們陪爺爺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活動後,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紛紛反映,通過這次活動,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嬌氣的習慣,知道心疼人了,這對孩子今後發展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影響。

小百科:爺爺,指長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我是誰。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身體,說出幾個部位名稱。

2、願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音樂伴奏、樂樂玩偶。

【活動重點】

介紹自己的姓名及年齡。

【活動難點】

鍛鍊幼兒的膽量及願意與同伴親近。

【指導要點】

通過趣味遊戲,讓幼兒感知集體生活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碰一碰”。

遊戲方法:引導兩名幼兒面對面在小椅子上坐好,距離適當(使幼兒可以接觸到對面小朋友的身體部位)。老師帶領幼兒說:“碰碰手”,大家相互碰手;說“碰碰肩膀”,大家相互碰肩膀;說“碰碰膝蓋”,大家相互碰碰膝蓋;說“碰碰小腳”,大家相互碰碰小腳。要求輕輕觸碰。

二、與幼兒討論:

這是什麼?引導幼兒回答“手”、“肩膀”、“膝蓋”、“腳”這幾個部位的名稱。

三、出示樂樂玩偶:提問“他是誰呀”?幼兒回答玩偶名字

1、老師用樂樂的口吻向幼兒做自我介紹示範,“我是樂樂!我三歲了”!引導幼兒模仿樂樂口吻來做自我介紹,並提醒幼兒向樂樂問好。

2、遊戲“傳樂樂”:樂樂傳到哪位幼兒的手裏,哪位幼兒便在大家面前做自我介紹。(在遊戲時播放快速音樂)。

①老師鼓勵每一位幼兒大聲介紹自己,並在每位幼兒介紹完後帶領小朋友鼓掌以求鼓勵。

②其他幼兒向介紹的幼兒問好:“xx好”!

【活動延伸】

可讓幼兒在活動室裏尋找有自己記號的物品,比如口杯、書包等生活用品。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麼”和“爲什麼”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祕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爲活動的主人。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紅、綠、黃燈的作用,知道人行橫道、禁止鳴笛等常見的交通標誌及所代表的意義。

2.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三顆星星》故事視頻、交通標誌PPT等

活動過程 :

(一)故事導入。

1.播放《三顆星星》故事視頻

2.提問:故事中的紅星星、綠星星、黃星星分別指的是什麼?

(二)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講解紅、黃、綠燈的作用。

1.早上媽媽送小朋友們來幼兒園的時候,遇到紅燈你是怎麼做呢?遇到綠燈你會怎麼做?遇到黃燈呢?

2.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張圖片,小朋友們看看他們遇到交通信號燈的時候是怎麼做的。看,這張圖片上什麼燈亮了?(紅燈亮了),汽車都怎麼樣了?哎?老師想到了一句好聽的兒歌:紅燈紅,像不像紅眼睛,紅眼睛,眼睛眨眼一眨,車子停一停,停一停。也就是說遇到紅燈的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

3.這張圖片上什麼燈亮了?綠燈亮了,車子都怎麼樣了,我們一塊來給綠燈編一句好聽的兒歌吧(綠燈綠,綠眼睛,眼睛眨一眨,車子向前進,向前進)

4.誰能看着這幅圖編一句兒歌(黃燈黃,黃眼睛,眼睛眨一眨,請你等一等,等一等)

5.現在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把剛纔編的兒歌完整的說一遍。

6.現在小朋友們知道了交通信號燈的功能,但是如果有了紅綠燈我們不遵守,會發生什麼事情?

總結:小朋友們,平時我們要一定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哦。

(三)認識常見的幾種交通標誌。

1.除了交通信號燈,還有好多的交通標誌,老師也帶來了很多交通標誌,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那小朋友們知道他們爲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嗎?

2.老師來告訴你們吧,紅色的交通標誌是禁止的意思,告訴我們不能這麼做;黃色的交通標誌是告訴我們要注意安全;藍色的交通標誌告訴我們可以這麼做,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幾種簡單的交通標誌。

3.依次出示剩餘的幾幅交通標誌場景圖,讓幼兒觀察。

4.剛纔我們學習了這麼多交通標誌,現在我要看看小朋友們是不是知道這些標誌代表的意思。看這個小朋友的作法對嗎?爲什麼?

5.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交通標誌,爲了我們的'安全,以後再馬路上看到了一定要自覺遵守,如果爸爸媽媽或者小夥伴沒有遵守,我們也要及時的提醒他們。

活動延伸: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開着車出去遊玩吧!男孩一隊,女孩一隊,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了,唱着學的兒歌離開。

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的興趣,接着結合圖片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引導幼兒觀察,有斜線的標誌就是不能做的事情,是禁止性標誌;引導幼兒結合現實生活,進一步理解認識一些常見的標誌,注意了知識與實際的結合。本次教育活動動靜交替、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幼兒參與積極性高。

小百科:交通標誌,用文字或符號傳遞引導、限制、警告或指示信息的道路設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伴共同制定參觀計劃,學習安排自己的活動。

2.在協商、討論、分工等過程中提高同伴間的相互合作能力。

3.瞭解郵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勞動及其與人們生活關係,懂得尊重郵遞員的勞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與郵政局的有關人員聯繫參觀事宜。

2.每位幼兒好家長一起寫好一封信;記錄紙(可按討論內容按表格方式設計)。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封寫好的信引導幼兒談話。

--提問:這是什麼?寄信應該到哪裏去?誰知道離我們最近的郵政局在哪裏?想不想去參觀郵政局?

2.幼兒討論,自己制定參觀要求。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將幼兒的計劃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參觀計劃書。參觀路線:走哪條路最合適?

路上注意事項:在路上,我們要注意什麼?

在郵政局參觀要點:到郵政局瞭解什麼?要怎麼看?向郵政局工作人員提些什麼問題?(如:觀察有郵政局有哪些部門?各部門人員子在幹什麼?……)

3.師幼參觀郵政局。

--瞭解各部門的職責及工作人員的勞動情景。在經得郵政局工作人員的同意之後,鼓勵幼兒動手實踐。如拿一拿信封、包裹,蓋蓋郵戳。

--瞭解信件郵寄的過程:蓋郵戳--分裝--分撿--投遞。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向郵遞員叔叔阿姨請教和詢問。比如:郵遞員叔叔怎麼把信送出去?(近途使用自行車,稍遠使用摩托車,如果寄到外地的信件還要使用郵政車)

--幼兒將自己帶的信拿出來,看郵遞員叔叔怎樣分信。

--請郵遞員介紹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把信件、雜誌、報紙準時送到目的地的經歷。

--告別郵遞員叔叔辛苦!進一步瞭解郵遞員叔叔的工作性質。

4.師幼談話:郵遞員叔叔辛苦了!進一步瞭解郵遞員叔叔的性質。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遊戲活動中,我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遊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自己也加入了遊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對姓名感興趣,願意主動了解百家姓。

認知目標:瞭解自己的姓和名,初步知道有單姓、複姓之分。

技能目標:能通過觀察比較,正確分辨出姓和名,並能大膽、主動地與同伴介紹、分享自己姓名的含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自己和家人的姓名有一定認識。

課件準備:《百家姓》歌曲音頻及圖片;《自我介紹》對話音頻及圖片;《姓氏哪裏來》對話音頻及圖片。

紙面教具:《姓名卡》。

活動過程

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百家姓》,引出活動主題。

——你知道這首歌在唱什麼嗎?

——有誰聽到了自己的姓?

——圖片上有你的姓嗎?是什麼?

——這些姓有什麼不同?

小結:這首歌唱的是我們的姓氏,圖片上也有一些姓氏,有的姓是一個字,也稱單姓,例如趙、錢、孫、李;有的姓是兩個字,也稱複姓,例如上官、歐陽、司馬、諸葛。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自我介紹》,引導幼兒瞭解姓和名的關係。

——這裏有兩位小朋友正在聊天,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都說了什麼吧。

——姓和名,誰在前誰在後?

小結: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後。單姓的小朋友,姓名中的第一個字是姓,姓後面的就是名;複姓的小朋友,姓名中的前兩個字是姓,姓後面的就是名。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姓氏哪裏來》,引導幼兒瞭解姓氏的傳承性。

——爲什麼有人姓王,有人姓上官?有人是單姓,有人是複姓?我們的姓是從哪裏來的呢?繼續聽聽這兩位小朋友的聊天內容吧。

——王小寶小朋友在家和誰有相同的姓?上官月月小朋友呢?

——在家裏,你和誰的姓是一樣的?

小結:我們的姓氏來自我們的爸爸或媽媽,而爸爸媽媽的姓氏則來自我們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姓氏是從很久之前一代一代傳到今天的。

分發紙面教具《姓名卡》,鼓勵幼兒與同伴介紹、分享自己姓名的含義。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自己的姓名卡,找一找自己的姓是什麼?名是什麼?

——誰願意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姓名?

——你在家和誰一個姓?

——你知道自己的姓名有什麼含義嗎?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語言區投放《百家姓》音頻及有關姓氏的繪本,鼓勵幼兒瞭解更多有關姓氏的知識。

日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大方、自信地說出自己的名字,能夠尊重自己及他人的姓名。

家園共育

請家長共同配合,通過族譜引導幼兒瞭解更多家人的姓氏,進一步感受姓氏的傳承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