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十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和學習常規。

2.觀察小學生下課,活動的情況,會主動訪問小學生,自己提問,瞭解小學生活動的有關情況。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與附近小學聯繫好參觀事宜。重點看一年級的語文、數學課。

2.事先請幼兒在"小學生採訪表"上畫自己想知道的關於上小學的問題。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參觀小學的願望。

(1)談話:還有一學期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將要到哪裏學習呢?

(2)啓發幼兒交流自己想要了解的有關小學的內容。

提問:你想了解小學什麼情況?要了解情況,你用什麼辦法?!在參觀時,要看些什麼?不知道的內容可以訪問誰?

訪問時要注意什麼?

2.組織幼兒參觀前的談話內容,在參觀過程中向幼兒提供幫助。

(1)找找校牌,知道校名。

(2)訪問操場上的老師,瞭解個場所的用途。

(3)組織觀看小學生上課。

(4)鼓勵幼兒訪問下課的小學生,瞭解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並把得到的答案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採訪表上。

3.組織幼兒回園交流。

提問:你參觀了什麼學校?知道了哪些內容?你發現幼兒園與小學有什麼不同?

參觀過程中遇到困難了嗎?誰幫助了呢?解決了什麼問題?

活動反思:

爲了讓大班幼兒進一步瞭解小學生的生活, 熟悉小學的環境,及一些日常行爲規範,激發幼兒入小學的願望,5月28日上午,我們組織大班幼兒進行了一次參觀小學的活動。在參觀前我們年級組進行了研討,確定了參觀的時間、路線、內容等,讓幼兒從瞭解小學生的升旗儀式、做操、上課、小學的校舍佈局等。

星期一正好是小學的升旗儀式,我們大班組的四個班級在老師和保育員阿姨的帶領下來到了小學。先是在操場參觀了升旗儀式,接着帶領小朋友參觀了教學樓、食堂等,繞着小學走了一圈,緊接着小學生做操的活動開始了,我們鼓勵大班的小朋友也跟着學做小學生的操,感受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最後,各班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小學一年級的班級參觀了教室,讓他們看到了穿着小學校服,帶着紅領巾的小學生,還有教室裏的課桌椅、課本、作業本等等。邊參觀,我一邊給他們進行簡單的講解,好讓幼兒能對小學有更多的瞭解與認識。有的班級還進入了一年級教室聽了五分鐘的課,聽小學老師領讀課文,看小學生認真寫作業等等。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斑馬線的作用及重要性,學習正確過斑馬線的方法。

2.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方法,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過馬路的經驗。

3.懂得過馬路應該遵守交通規則,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活動重點:瞭解斑馬線的作用及重要性,學習正確過斑馬線的方法。活動難點: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方法,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過馬路的經驗,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有和成人一起過斑馬線的經驗,瞭解過馬路多種安全方式。物質準備:課件、Pad、斑馬線、信號燈卡片2套、角色扮演的服裝道具(警帽、柺杖、挎包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導入法引出活動,帶領幼兒體驗過“斑馬線”。

1.小朋友們,你們都去過比如世界嗎?那咱們一起去那裏的交通體驗館玩吧。經過前面的斑馬線就到了,加油呀!

2.(報警聲)師:你剛纔聽到了什麼聲音?它是在告訴我們什麼?警報聲響起的時候大家都在什麼位置呢?一起來看看回放。(出示剛纔過斑馬線的視頻)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斑馬線上的行人要加速通過,沒到斑馬線的行人要退回到人行道上的等待區,這樣是對自己的保護。)

二、通過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聽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瞭解斑馬線的由來及作用,知道斑馬線是生命線。

1.放映廳到了,大家找個合適的位置坐好,影片馬上就要開始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影片裏都說了什麼?

2.播放課件,瞭解小動物過馬路的方法。

提問:爲什麼小動物們不敢過馬路了?誰幫助大家過了馬路?爲什麼司機看到斑馬都自覺地停下來了呢?

3.出示斑馬線和斑馬的圖片進行比較,瞭解斑馬線的由來及重要性。

師:原來,黑白條紋很容易被人發現,當司機發現了斑馬就想到了斑馬線,所以就放慢了速度,讓行人先通過。現在你知道人行橫道線爲什麼叫斑馬線了嗎?(請幼兒回答)小結:斑馬線就是受斑馬身上的條紋啓發而來的,所以咱們過馬路的時候要怎麼做?斑馬線就是我們的生命線,過馬路走斑馬線會很安全。

三、利用課件和遊戲幫助幼兒鞏固安全通過斑馬線的交通規則,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分析每幅畫面,鞏固安全通過斑馬線的交通規則。

1)提問:小猴要去幹嘛?它是怎麼過馬路的?它爲什麼不走斑馬線?這樣做有什麼危險?如果是你你會對小猴說什麼?(過馬路,要記住,行人要走斑馬線)我們一起把這個兒歌告訴小猴吧。

2)(繼續播放課件)聽了大家的勸告,小猴買完棒棒糖走斑馬線了。(播放剎車的聲音)這是什麼聲音?小猴都走斑馬線了,司機爲什麼會緊急剎車?你會對小猴說什麼?雖然斑馬線是生命線,但是我們也要遵守規則,注意看信號燈。(過馬路左右看,綠燈亮了才通過)幼兒學說。

3)(繼續播放課件)他們做的對嗎?應該怎麼做纔是安全正確的?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兩個信號燈有什麼不一樣嗎?有的信號燈上會有數字提醒,所以大家要試着自己判斷一下時間在通過斑馬線。

4)影片放完了,你們都知道了哪些安全正確通過斑馬線的方法?

(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內容)

5)有的時候在一些車流比較密集的地方是沒有斑馬線的,那我們可以怎樣過馬路呢?(引出地下通道、過街天橋)

四、角色扮演進行“過馬路”的遊戲,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過馬路的交通規則。

接下來咱們該去體驗館了,馬路上都會有什麼人?請大家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拿好道具,一起到體驗館體驗吧。(在教室內設置簡單的馬路情景,幼兒分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模擬過馬路。)營業時間馬上就要結束了,回去後把今天看到的,學到的,體驗到的都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和身邊的小夥伴,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有序、文明。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我是從哪裏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和回答。

活動準備自編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後),並提問――小朋友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是媽媽和爸爸的種子長大的,是從子宮裏來的)。寶寶在子宮裏是什麼樣的?(用管子吸收營養,還聽音樂)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每天說“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兒”,給我講故事、放音樂)

爸爸媽媽非常愛你,說你是他們的小天使。你應該怎樣做?(更愛爸爸媽媽)(活動前,我們曾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瞭解幼兒對於“我是從哪裏來的”認識,答案有以下幾種:不知道、媽媽生的、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媽媽不讓問。因此,我們把“精子”、“卵子”和“子宮”等詞彙編到了故事當中,也增加了對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寫,讓孩子們從正面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感染了我,消除了我開始還有的一些顧慮。幼兒聽得很認真,就像聽一個普通的故事一樣,而且比聽普通故事更感興趣,更認真。)

2.教師出示圖片“懷孕的阿姨”,請幼兒觀察。孩子們很高興地說,阿姨懷孕了,阿姨的肚子裏有小寶寶了。

3.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裏來的。幼兒完成主題繪畫《我從哪裏來》。

4.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教師逐一記錄。活動延伸:幼兒作品展覽。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向家長展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陸續有家長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園聯繫欄也開闢了“老問題新回答”等欄目,增強了家園互動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媽媽的肚子裏有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卵子”,小卵子漸漸長大了,這時爸爸覺得媽媽的這顆小卵子太孤單了,就送給了媽媽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就決定生活在一起。於是,它們開始尋找一個家,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地方――子宮。它們在子宮裏安了家,快樂地成長着。後來,它們漸漸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腳、有小手的小天使。這個小天使每天都從媽媽那裏用一根吸管吸取營養,爸爸也特別關心這個小天使,每天和媽媽一起讓他聽音樂,給他講故事。爸爸還經常呼喚他、撫摸他,關注他的成長……“長大點兒,再長大點兒!”爸爸媽媽每天都這麼說。

就這樣,這個小天使過了十個月的幸福生活。這時,小天使覺得子宮大小了,決定離開這裏,找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地方。於是,他經歷了許多的磨難,終於來到了我們中間。

小朋友們,和小天使一樣,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就是爸爸媽媽疼愛的那個小天使!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並用繪畫的形式充分表現了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幼兒好奇,把自己畫在媽媽的肚子裏,體驗着一種甜蜜的感情,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寶貝。有的孩子表示“要溫柔地對待媽媽”!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孩子們紛紛提出了問題。爲什麼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爲什麼爸爸媽媽都是兩顆種子,可是生出來的小天使不一樣呢?”“爲什麼小天使們長得不一樣呢?”“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怎樣大、小便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有的問題我回答了,有的問題我請孩子們回家去查書,或者去問爸爸媽媽,找到答案,再來告訴大家。

從幼兒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的性別特點有了興趣。於是,我們又延伸出了下一個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裏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二、活動目標

1、 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 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 瞭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

三、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四、活動過程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後, 教師: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 怎樣與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己的想法。

教師: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遊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爲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一位很優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失去雙手的一名優秀學生。9年,她以57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文的場面。

(3)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後勤工作,並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 觀看影像片段之後,讓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爲樂的很優秀的姐姐。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

(三)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並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體驗聾啞人: 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3)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麼樣呢?

● 體驗後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遊戲。

幼兒2:我幫盲人阿姨過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 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麼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調查、交流、討論中發現朋友的長處,增進相互瞭解。

2、積極關注身邊的每一位朋友,願意發現朋友的長處。

3、知道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調查朋友的長處,記錄在幼兒用書上。

2、佈置"朋友的長處"主題牆面,爲每個人準備一朵花(上面貼上幼兒各自的照片)

3、請個別有特長的幼兒準備一個節目,在活動中展示。

活動過程:

1、幼兒展示記錄表,交流朋友的長處。

幼兒個別交流被調查的朋友的朋友及其長處。

個別被調查的幼兒展示自己的長處。

2、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

幼兒每人找一個朋友,將朋友的長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朋友的花形紙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把幼兒記錄的花形紙按小組展示在牆面上。

3、爲朋友尋找長處。

觀察牆面,引導幼兒討論:朋友的長處是什麼?他們還有哪些長處?

幼兒爲朋友找長處並交流。

教師小結: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要仔細觀察、瞭解,一定能發現朋友的長處。

活動反思:

每個人要在社會中生活,就需要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有朋友的感覺真好。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是親情也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找啊找,找啊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只可惜,找朋友並不像兒歌中唱得那麼簡單,怎麼樣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感受共同生活的樂趣?“在交往中學會交往”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交往,讓幼兒學會與人商量,合作,體驗同伴之間的友情,分享快樂,做大家庭中快樂的一員。

大班幼兒在經歷小中班兩年的集體生活後,大多數孩子有了自己固定的玩伴,具備了一定的交往意識,掌握了一些交往規則,能夠和小夥伴之間進行初步的交流和溝通,但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習慣了衆星捧月,遇事常常還是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做到關心別人、關注他人,還不能完全主動的與人交往,和同伴之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同時孩子們缺乏在夥伴面前大膽表述的勇氣,再加上現在多爲雙職工家長又是單元住宅,在家中能爲孩子創設的與人交往的環境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孩子,主動給孩子創造一起遊戲、一起活動的機會,開展社會《誇誇好朋友》這個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學會關注朋友、與朋友合作,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方法,體驗與朋友的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們明白理解什麼是優點了後,大家積極舉手發言,在幾個小朋友發言過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家讚美的語言僅限於如“她上課很認真”“她舉手很積極”“她做作業很認真”“她畫畫很好”,這些話語太籠統,似乎適用於很多小朋友,這樣的話,就沒有到達我預期的效果。

我調劑策略,要求他們從生活中往感受,如“她在和小朋友相處時怎樣?她是怎樣做的?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他上課很認真,他是怎樣認真?坐得怎樣?舉手怎樣?回答題目怎樣?”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籠統,他們的想法真的很多,那和他們平時的觀察分不開。如豆豆說:“阿紫是我的好朋友,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她吃完飯,都會等我,和我一起往玩……”從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她們的深厚友誼,也知道阿紫是一個熱情、友善的孩子。

語言是幫助孩子之間建立友誼的基礎,任何交往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通過設計開展這一活動,讓好朋友之間互相交流高興的、難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小祕密,使孩子懂得要想成爲知心朋友,就需要互相交流,只有在傾聽與講述的過程中才能瞭解自己的朋友,知道好朋友的需要,從而產生關注朋友、關心朋友的想法,同時提高了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朋友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注意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平等的語言交往的環境,和孩子融爲一體,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和同伴教師之間的交談,體驗朋友之間語言交往的樂趣。

小百科:長處,拼音cháng chu,意思是指在某個方面比較突出。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觀看奶奶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3、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5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吃什麼來慶祝節日的?

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誰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

(1)幼兒分組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阿姨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

(2)與幼兒交談:通過看包糉子、學習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6、師生共同小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是我國特有的節日,我爲我的國家感到自豪。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本活動我們以繪本故事灌入始終,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通過糉子、龍舟、香包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爲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PPT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爲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我們桐城人們端午節有吃杏子、鴨蛋、綠豆糕、掛艾葉菖蒲驅毒避蟲的習俗。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最後讓孩子們品嚐了糉子,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是讓幼兒理解活動區大小與容納人數的關係,重難點是在遊戲中學會遵守活動區域人數限制的規則,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嘗試用協商的方法調節人數。

目標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學會解決場地大小與人數多少的衝突,用協商或主動謙讓的方法調節人數。

2、培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型玩具小火車一輛,紙盒做的山洞4個,大灰狼頭飾一個。

2、大班幼兒3名,1 人在火車頭扮演司機,1人在火車上扮演乘務員,1人扮演大灰狼。

活動過程:

遊戲“小兔乖乖”。老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

1、以遊戲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媽媽帶你們坐火車去旅行,火車上每節車廂只能做4人,如果哪節車廂超過4人,火車就開不動了。”兔寶寶自選車廂,當一節車廂的人數過多而擁擠時。司機和乘務員要及時提醒“乘客”,互相協商,調換車廂,解決擁擠問題。

2、火車到站了,兔媽媽帶着小兔在草地上採蘑菇時,“大灰狼”出來了,兔媽媽招呼兔寶寶們快鑽進山洞。沒有鑽進大小合適的山洞的小兔就會被大灰狼捉住。

3、組織幼兒討論:

1、問:“火車爲什麼開動了?怎樣乘坐火車才合適,火車才能開?”

2、問:“那隻小兔爲什麼沒能鑽進山洞?這個山洞人多了擠不下去,應該怎麼辦?”

[點評: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爲幼兒再次活動積累經驗。]

3、教師:

教育幼兒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在遊戲中要學會謙讓,學會協商的方法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玩開火車或開汽車的遊戲,鞏固強化初步建立的規則意識。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幼兒在區角活動、遊戲中引導幼兒協商解決人員調配問題。

創新方法與策略: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讓幼兒在遊戲中主動探索,學習掌握規則,寓教於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爲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於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 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 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裏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啓發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爲選擇餐具作準備。

(1) 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麼?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 觀察碗。

● 吃飯時我們用什麼盛飯盛菜?

● 這裏有這麼多碗,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並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 幼兒爲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爲他們每人準備一隻碗吧。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並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 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並作調整。

●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一共選了幾隻碗?它們一樣大嗎?哪隻最大?哪隻最小?

(3) 幼兒自選勺子,並對應地擺在碗裏。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麼?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 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 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製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⒈人的一生是個美麗的過程,通過談話、觀賞課件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美好、遠大的理想。

⒉教育幼兒珍惜生命,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活動重點:感知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美好的理想。

活動準備:製作課件、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觀看短片

播放短片,教師講解:

⒈教師:動畫片講述的是誰的故事呢?(小種子)教師:它又學小鴨子又學小猴子是爲了幹什麼呢?(尋找自己的理想)

⒉小種子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找到了嗎?還長成了花,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它很開心的笑了。在它尋找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學習它的什麼精神呢?請小朋友們帶着這個問題再欣賞一遍:應該勇於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堆社會有用的人。

二、播放幻燈片:出示一系列“美麗人生”的圖片,幼兒邊聽音樂邊欣賞,如:生日照,結婚照等。

引導幼兒感受人生的美好,要珍惜生命才能享受這個美麗的過程。

三、播放幻燈片:請幼兒欣賞教師的“美麗人生”。

老師也有我的美麗人生,小朋友願意和我一起分享嗎?教師邊播放幻燈片邊講解:

⒈最後由:“而今後老師還會有很長的時間,還要去學習,繼續去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理想。”引出:小朋友們,你們以後會是什麼樣?你們有美好的理想嗎?

⒉集體討論。

⒊請個別幼兒講述。

四、給幼兒分組:把自己的理想在畫紙上表現出來。畫完了,如果願意,可以講給身邊的老師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角色表演來理解故事情節,培養誠實的美德。

2、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只要能勇敢地承認錯誤,仍然是個好孩子。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桌子、花瓶、信紙、筆等,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故事情節。

1、老師這裏有一本書,裏面講的是什麼內容呢?

2、請幼兒講一講所看到的故事內容。

二、老師講故事,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老師逐圖講述故事內容。並提問:故事裏的孩子叫什麼名字?他們在誰家裏?他們在玩什麼遊戲?在玩遊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列寧是怎麼做的?他後來又是怎麼改正的?

三、請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故事情境。

1、老師在這裏佈置好了“列寧姑媽家”的場景,誰願意來扮演列寧和他的小夥伴呢?

2、老師做旁白,並指導幼兒適當地做動作。

四、請幼兒仔細體會列寧當時的心情。

1、剛纔有許多小朋友扮演了列寧,當列寧說:“不是我”的時候,他有什麼感覺呢?

2、幼兒回答。老師小結:列寧回答的聲音很輕,因爲他感到很內疚。

3、當列寧寫信向姑媽承認錯誤之後,他又有什麼感覺呢?(列寧承認錯誤之後,他得到了姑媽的原諒,覺得心裏舒服多了。)

五、結合幼兒生活,讓幼兒談談自己的經歷,引導幼兒在做錯了事情的時候要勇於承認。

1、你們以前也說過謊嗎?當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後來又是怎麼做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經歷的真實的想法。

2、誰能告訴我,小朋友能不能說謊話呢?小朋友,你們想做一個誠實的小孩子還是一個說謊的小孩子呢?爲什麼?引導幼兒與同伴進行討論。

3、小結: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犯錯誤的時候,只要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努力改正,就還是個好孩子。不過我們不要故意去做錯事情哦。

教學反思:

1、大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從社會領域的道德品質方面理解應該遵守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能夠努力做到自律和尊重他人,從行爲上理解怎麼做個誠實的孩子。

2、在教學中,我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孩子在社會教育活動中,避免由於單調而失去興趣,同時注重加強孩子們間的互動,保證他們能全過程的有效參與。通過提問,提醒孩子集中精神傾聽,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誠實得品德,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3、在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幼兒的語言表達有些單一,而且其他幼兒也有重複,發散思維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教師應在此方面加強培養,同時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思考。

4、在互動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出示的圖片不能僅僅侷限於說謊,還應拓展和延伸到同類問題上,讓孩子從更多方面瞭解誠實的範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