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我們學校是圍棋特色學校,“科學認讀”是我們的研究課題,我在孩子們下棋前的“猜先”活動中發現,這個就是“單雙數”,所以,我就把這個內容提前上,讓孩子瞭解單雙數。

活動要求:

1、結合圍棋活動,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探索瞭解單數和雙數。

2、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圍棋、記號筆、大數字卡片若干、一幅美麗的圖片(各類動植物若干)單雙數的漢字詞組卡片

活動過程:

1、導入――遊戲“猜棋”

我們小朋友都會下圍棋,今天老師就用圍棋和小朋友一起做個猜棋的遊戲好嗎?(好)請小朋友每人抓一把棋子,數一數有幾顆棋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並找出數字卡片。兩個好朋友相互檢查一下拿得對不對。

2、探索單雙數――遊戲“找朋友”

(1)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幫他們找好朋友,要2個2個做好朋友,看看他們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數字卡片放在這塊有一個綠色磁鐵的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放在2個紅色圓點的黑板上。幼兒操作。

(2)師生共同檢驗:小朋友看一看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3)小結: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雙數)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卡片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單數)出示漢字詞組。

(4)對啊!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叫“雙數”,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數字叫“單數”。那麼,在我們下圍棋的時候,哪裏會用到單雙數?(猜先),對了,在猜先的時候我們要用到單雙數,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次“猜先”好嗎?

3、尋找單雙數――遊戲“捉迷藏”

(1)單雙數在圍棋中要用到他,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會出現單雙數。現在他們就想我們做一個“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出示畫面)單數和雙數就躲在這幅美麗的畫裏,你們找找看畫裏的哪些動植物是雙數,哪些動植物是單數,你可以用各種方法把它記錄下來,等會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再次操作

(3)誰先來介紹給大家聽,你找到哪些動植物是單雙數?(個別幼兒介紹)我知道小朋友都想介紹給大家聽對嗎?好,現在你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單雙數。(生生互動)

4、結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紹完後,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10以內數組成中所蘊涵的數學關係,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互換關係、互補關係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兒園大班開展數組成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

2、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過程:

大班數組成教學要強調相關經驗的獲得和積累,同時重視對各種數學關係的理解,重視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從中探索發現規律,切忌把學習數的組成變成一種死記硬背的過程。教師在設計大班10以內數組成教學活動時,可參考如下步驟:

1.第一階段:分與合的經驗積累建議選擇數量"5"作爲幼兒開始學習數的組成的內容,因爲5大小適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兒常規的"平分"思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大量有關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各種探索活動,如"分水果"、"剪貼格紙"、"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組成連線"等,使幼兒通過這些活動理解分合的意義及基本的操作規則,如什麼是分、什麼是分兩份,以及記錄的內容要與分的結果一樣等。

當幼兒積累了相當多的"5的分合"操作經驗時,就可引導他們遷移運用5的分合的經驗,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學習。由於2~4的分合組數均不如5,且幼兒對於分合活動規則已熟悉,因此讓他們獨立完成學習並不困難。

2.第二階段:探索發現數的分解規律在幼兒學習5以內數的分合經驗基礎上,開始學習6的分合時,教師應引導幼兒探索數的分解規律。首先要引導幼兒探索將一個數分成兩份時,如何能窮盡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在操作和觀察的基礎上,再通過分析、比較不同的分合記錄單,發現哪一種方法分得既快又不會遺漏,從而引導幼兒體驗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階段:掌握數的分合結構當幼兒已能熟練進行8以內數的分合後,教師要打破幼兒的認知平衡,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各組分合的異同點,感知和體驗兩個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關係。

針對數的組成學習中需處理和解決好的幾個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但要明確每個階段的重點和幼兒需要積累的相應經驗,還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個階段應運用何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每個階段應提供何種適宜的教學具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數學關係:

(1)當幼兒不理解什麼是分兩份時,教師可採用情景演示法,運用一些實物和幼兒一起進行分合活動,幫助幼兒理解什麼叫分,什麼叫分兩份,充分體驗分和合的過程,體驗數的可分性。

由於幼兒已有平均分的經驗,爲了避免干擾,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不易進行平分的物品,如圖書、長毛絨玩具等進行操作。以遊戲"分書"、"分皮瓊"的形式爲例,在引導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物品及數量的同時,讓幼兒思考將5個皮球分成兩份的分法,再分別邀請兩名幼兒根據各自的辦法演示分合過程,並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分球的分合過程。

(2)當幼兒在一次操作活動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數量(總數)的物體分兩份時,教師可在分物板上爲每個幼兒提供兩個人物或動物形象,使"分兩份"的要求具體形象;然後,邊請幼兒按要求操作嘗試,邊在絨板上進行演示,強調先要取總數,然後再分,幫助幼兒明確規則,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的關係。

(3)在幼兒多次活動後,當教師發現一部分幼兒對分合活動規則仍不很清楚時,教師應在幼兒完成小組活動後,展示幾份存在不同問題的分合記錄,引導幼兒觀察,通過逐條對照規則檢驗,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改正意見,使分合的規則在此過程中得以明確、強化。

(4)當幼兒在某個數的分合活動中不能窮盡所有結果時,教師應爲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活動,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索,積累豐富的相關經驗。在幼兒進行多次操作活動後,展示3~4名幼兒的作業,通過強調分合規則,引導幼兒共同觀察、討論,找出遺漏和重複,並分析不同的答案。

(5)當大部分幼兒已能窮盡數的所有分法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中,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嘗試將無序的分合記錄調整成有序的分合記錄。

(6)當幼兒對某些活動不感興趣時,教師應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原因,適時爲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將"分玩具"、"分水果"等遊戲內容和操作材料更換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徵分類並記錄",促進其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斷豐富相關的數學經驗。

(7)當多數幼兒在多次分合活動中,既能窮盡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順序時,教師應在評價活動時,展示部分幼兒的作業,以"誰的分合最容易記住"爲話題,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體驗分合的有序性,觀察兩個部分數的互補關係。

(8)當多數幼兒在分合活動中能注意到進行有序的分合時,教師應啓發和鼓勵幼兒用符號記錄,並表達自己所尋找發現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時肯定幼兒的創造,讓幼兒進一步體驗互換關係。

活動反思:

“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並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後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的實際特點,我在設計“1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3、巧妙設計遊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0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 熟悉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爲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着數和倒着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並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養成衛生好習慣

【設計意圖】

如今社會,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生活上關注比較多,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照顧的無微不至,所以導致孩子在生活能力上較弱,有的孩子甚至還養成不愛洗澡的壞習慣,因此設計了《養成愛洗澡的衛生好習慣》,讓幼兒的自理能力,講衛生的習慣有所提升。

【活動目標】

1、知道勤洗澡可以保護皮膚。

2、通過遷移生活經驗及音樂表演,初步學習自己洗澡。

3、養成良好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豬小弟》《洗澡歌》。

小豬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豬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它的名字叫"豬小弟",我們一起來聽聽在它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聽音樂《豬小弟》。

提問:

1、開始小豬沒有朋友和它遊戲?爲什麼沒有?(因爲它身上全是泥。)

2、後來有朋友和它做遊戲了?爲什麼又有朋友了呢?(因爲小豬它洗澡以後變乾淨了。)

三、組織幼兒討論:

你愛洗澡嗎?爲什麼要經常洗澡呢?

【教師小結】

1、洗澡可以使我們乾淨,這樣人很舒服。

2、運動後會出汗,皮膚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產生細菌,對皮膚不好。

3、經常洗澡,乾淨的皮膚可以放出"溶菌黴"消滅細菌,保護我們的皮膚。

四、討論:你是怎樣洗澡的?

五、即興表演:

沖水--擦肥皂--搓泡泡--沖水--再搓一搓--沖水。

六、幼兒隨音樂表演,體驗洗澡的樂趣。

你洗乾淨了嗎?還想洗洗哪?(幼兒自由地創遍:頭、胳膊、肚子、屁股、腿等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感受其與自己成長和生活的關係。

2、幼兒願意講講對重要日子的經驗與感受。

活動準備:

幼兒事先了解自己是幾月份的生日,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重要的一年——理解“年”的概念1、出示漢字“年”,引出話題。(今年幾幾年?在今年我們的國家發生了什麼樣的大事情呢?)2、播放PPT,感受數字的變化與年份的增長。

3、:隨着數字一點點變大,時間就一年年過去,我們小朋友也就更高、懂事、更聰明。

(二)、重要的月份——理解“月”的概念

1、出示漢字“月”,說說自己生日在幾月份。

2、出示生日蛋糕圖,引導幼兒觀察蛋糕的一個蛋糕代表一個月,一年共有12個月。--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並且不斷循環往復的道理。

3、統計每個月有幾個人過生日,請孩子把自己的一張貼紙貼在自己生日月份相應的蛋糕上,老師和一起看一看過生日月份。

4、出示年曆,請幼兒一起觀察掛曆上的不同元素。(一張就是一個月,現在是幾月份,翻到那個月)(三)、重要的日子——理解“日”的概念。

5、出示漢字“日”,並指10月份的月曆。

6、請10月份過生日的幼兒說說自己是哪一天生日,並請他們在日曆上圈己過生日的日期。

7、今天是几几年,幾月幾日,(幼兒看PPT),今天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重要的日子,爲什麼?並在月曆中圈出這一天。

8、說說對自己來說最重要日子是哪一天?爲什麼?

四、拓展經驗,播放PPT,瞭解不同的人心中重要的日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識方位並隨音樂的節奏合拍地做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同伴合作探索與遊戲,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隨音樂進教室。

二、引導幼兒學會看圖並進行遊戲。

(一)師:小紅和小蘭也想和我們做遊戲,大家來看看,他們在圈上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師帶領幼兒逐一觀察圖譜並做動作。

請幼兒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着音樂玩一次。

(二)遊戲一:相同方向轉圈。

1、我們來看看小紅小蘭帶來了什麼樣的遊戲。

2、他們在玩什麼樣的遊戲?怎麼站的?他們的 方向呢?

2、請幼兒扮演小紅小蘭站在內圈、外圈上。

3、跟着音樂前四句玩一玩(重點是在走的時候要走到 下一個 點,避免有的小朋 友丟了朋友。)

4、交待玩法。

5、請幼兒和着完整的音樂做遊戲。

(三)遊戲二:"剪刀、石頭、布"1、師:小紅小蘭想讓遊戲更好玩,來看看怎麼玩的。

2、在歌曲的那一部分玩的"剪刀、石頭、布"?

3、教師和幼兒玩"剪刀、石頭、布",問:輸的怎麼懲罰?打平手怎麼辦?

4、請幼兒和着音樂玩遊戲,在音樂最後一句提醒幼兒玩"剪刀、石頭、布"的 遊戲。

(四)遊戲三:相反方向轉圈找朋友。

1、師:小紅小蘭想讓遊戲更有趣,我們看看怎麼玩?

2、師:有什麼變化?誰變了?

3、請幼兒和着音樂玩相反方向轉圈的遊戲。

三、延伸:變換走的動作遊戲1、師: 誰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請幼兒模仿有趣的走法。

2、請幼兒站在圈上和着音樂玩有趣的走的遊戲。

3、師:你們還有這麼多有趣的走法,我們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適用範圍:

本遊戲適用於期末複習階段,用以檢測課外識字情況。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2、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遊戲準備:

佈置教室,將桌椅按照班內小組數分爲對應的若干組,分別排列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學生們各自準備好識字袋,將識字袋中搜集到的廣告、商標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識字內容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彙總(去掉重複內容),並將這些識字內容按序擺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組選派一位“超市引導員”(即能正確快速認讀所有生字、詞語內容的同學當選)。

遊戲操作過程:

導語:小朋友,超市裏的東西真多啊,讓我們去每個櫃檯逛一逛吧。 生齊:“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誰的收穫多。”(拍手)

1、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由選擇超市的一個櫃檯進行遊戲。遊戲要求同一小組的學生能正確朗讀桌上的識字材料,(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一人讀一個詞)。此時,“超市引導員”就進行認真地評判。

2、若三位學生互幫互助能夠將這些識字內容都讀正確,“超市引導員”獎勵給該小隊三張獎券(每人一張),然後四人小隊再到其餘櫃檯繼續進行遊戲認讀。

3、若三位學生對其中的某些識字內容感到困難,不能認讀, “超市引導員”就及時地帶領他們正確認讀三遍,並扣除一張獎券(即得兩張獎券),碰到一處困難扣一張獎券。以此類推,若困難達到三處或以上,即不得獎券。

4、小組逛遍超市的五個櫃檯之後,便累計獲得獎券的總數,彙報給老師。

5、最後老師將票數彙總,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一名。 該遊戲既能系統檢查反饋小朋友課外學習認字的情況,又能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競賽方式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與強烈的集體意識。

活動反思:

“我們去購物咯!”一聲歡呼表達了孩子們多少興奮的`心情。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還有一個是孩子,他們手牽着手,兜裏揣着六元錢,邊走邊討論着購物計劃。“今天只能買兩元錢的東西。”媽媽說。“我們有六元錢,只要不超過就行了。”爸爸說。“我們把錢正好用光,好嗎?”孩子也有自己的主意。“不行,錢要省着點用。”媽媽很節約。爸爸和孩子都不說話了,看來這個媽媽還挺有威力的。

來到了超市裏,有的小家庭忙着看標價,有的忙着找自己喜歡的食物,還有的輕車熟路地拿了籃子慢慢逛。有的一會兒就解決了問題,每人一樣東西,很公平,有的還在爭論到底買什麼,有的則跑來跑去找不到自己要買的東西。

漸漸地大家都集中到了收銀臺前,排着隊。他們把籃子交給收銀員,媽媽拿袋子,爸爸付錢,孩子在一旁看着。拿了東西和收銀條,媽媽還不忘記向阿姨要吸管,因爲他們買了酸奶。錢算得正好,沒有超出預算,還有幾毛錢的零找。這個家庭還算成功。

咦?怎麼回事,有個收銀員在叫一個孩子簽名字。原來是他們東西拿得太多了,錢不夠了,阿姨要重新算。“是不是孩子拿的東西太多了?都拿貴的怎麼行?”老師在一旁提出了疑問。“是爸爸這個東西也要,那個東西也要,不肯放掉,偏要拿。”媽媽告狀了。“那爲什麼爸爸不簽名,還要孩子籤?”“這個爸爸不合格。”“這樣做爸爸怎麼行?”周圍的人都議論起來。爸爸低下了頭。看來當爸爸也不好當啊。

回園的路上,有個孩子興奮地跳來跳去。“伊伊,好好走路。”媽媽大聲說。“就是啊,你這個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爸爸也幫着腔。伊伊只好老老實實地走路了。看得一旁的老師竊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茶葉是一種葉子。

2.觀察泡茶時茶葉的變化。

3.初步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4.探索、發現生活中茶葉的多樣性。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泡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中華文化”:《大家來泡茶》。

2.掛圖:《大家來泡茶》。

3.茶具一套,茶葉,開水。

4.泡功夫茶的步驟。

活動過程:

一、介紹茶葉。

引出本活動茶葉,幼兒回憶已有經驗,瞭解什麼是茶葉。

告訴幼兒:茶葉是一種葉子。有的葉子可以看,有的葉子可以吃,而茶葉是可以用來泡茶喝的。

評析:幼兒認識茶葉,同時也能夠說出一兩種茶葉的品種,對茶葉的認識有初步的生活經驗。

二、展示茶具。

通過觀察茶具,瞭解泡茶是有講究的,要用專門的茶具

1.有沒有看過這些茶具?在哪裏看過?

2.茶具有什麼用?誰會用到這些東西?

評析:茶具是小朋友收集而來,因此有些小朋友就能說出來,茶具是用來泡茶的,回憶起自己的爸爸,爺爺,經常泡茶喝。

三、觀察泡茶。

通過觀察,瞭解泡茶的過程,知道茶葉在熱水中外形、顏色、味道的變化

1.在泡茶活動之前,教師請幼兒觀察掛圖《大家來泡茶》,和幼兒一起討論“中華文化”《大家來泡茶》中的內容。

2.示範泡茶。

老師按照泡功夫茶的步驟泡茶給幼兒喝。先將一撮幹茶葉放在乾淨的布上給幼兒看,請幼兒注意觀察茶葉的外形、顏色,並聞聞幹茶葉的味道。在泡茶、喝茶的過程中,請幼兒仔細觀察、品味並提問:功夫茶的茶水顏色是什麼樣的?功夫茶喝起來感覺怎樣?將泡過的茶葉從茶壺中拿起來,請幼兒將茶葉攤開在桌上,請幼兒看看有什麼變化,說說觀察的結果:泡過的茶葉有了什麼變化?泡過的茶葉和沒泡過的茶葉哪裏一

3.嘗試泡茶。

分組泡茶。教師要全程陪伴幼兒,注意安全使用開水,一防燙傷。讓幼兒做擺放茶具、放茶葉等事情,溼度參與泡茶,體驗泡茶的過程。

4.幼兒品茶。

小朋友可以看看,聞聞,嚐嚐,用茶葉泡的茶與平時我們喝地茶味道,顏色有什麼不同。

評析:泡茶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事。在活動中,小朋友先觀察了茶葉的外形,顏色,聞其味道。那麼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能夠說出茶葉是乾的,顏色是綠的,味道有點清涼的。放到熱水中,小朋友觀察茶葉的變化,在老師引導下小朋友能觀察到茶葉變大,茶葉變綠,茶葉味道更濃。最後品茶,在品茶中,我發現有些小朋友像喝水一樣,一股腦兒喝進去。不能較好品茶的味道。在老師提醒中,幼兒能夠觀茶色,聞茶香,品茶味。整個活動,幼兒親自體驗,非常開心。

活動反思:

這是主題活動《拜訪大樹》中的一個社會活動課。在生活中,我也喜歡喝茶,如茉莉花,菊花茶,但是本身對茶的知識瞭解很少,在課前我也查找了有關資料,瞭解了一些茶的基本知識,茶的分類,以及泡茶的基本步驟。課前提前讓幼兒收集茶葉。

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幼兒認識了幾種常見茶葉,然後介紹茶大致可以分爲四種: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隨後再向幼兒介紹泡茶的過程,示範泡茶。最後,將幼兒分爲六組,一組用一種茶葉,開始泡時,孩子們都特別感興趣,小眼睛都盯着看,還不時地說着“好香啊!”,小朋友泡着茶葉,觀察着葉子的變化,顏色的變化。有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開始品嚐了,一股腦兒喝到嘴巴里去。這個不對哦,我連忙告訴小朋友,喝這個茶葉茶啊和我們平時喝的茶不一樣,我們要先聞一聞,然後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喝,這樣才能品出茶的味道。小朋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臉上帶着好奇的微笑,問他們茶是什麼味道的,有的說香香的,有的說甜甜的,有的說涼涼的,有的皺着眉頭說苦苦的。大家開心地喝着茶。

通過這一活動,讓幼兒簡單又直觀的認識了我們中國的茶文化,知道了泡茶茶具的講究,泡茶是我國傳統的待客之道,是我國傳統的文化。

小百科:泡茶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拐點,帶動了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化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產生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戰勝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2.在遊戲中感受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難點:

產生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戰勝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能與同伴相互合作,堅持到底戰勝困難。

活動準備:

音樂《蝸牛與黃鸝鳥》、故事《小蝸牛爬山》、墊子20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產生對活動的興趣。

師幼伴隨着音樂《蝸牛和黃鸝鳥》進入教室。

師:剛纔我們學的是誰的動作啊?(小蝸牛)我們一起來聽聽關於小蝸牛的故事吧!

二、講述故事,產生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戰勝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⒈講述故事開頭到“一陣大風又把小蝸牛吹得摔了個大跟頭,這時候它又累又疼。”

提問:你覺得這時小蝸牛心裏是怎麼想的?它會怎麼做?

⒉繼續講述至“大雨把小蝸牛衝到了一個山洞裏,山洞裏都是爛泥,很難爬”。

提問:你覺得小蝸牛還會繼續往上爬嗎?

⒊繼續講述至結尾

提問:小蝸牛爬到山頂了嗎?它看到了什麼?它的心情怎麼樣?

⒋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如何面對困難

提問:小蝸牛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它是怎麼做的?那你們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三、遊戲《小蝸牛爬山》,體驗通過堅持戰勝困難的過程和成功後的喜悅。

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勇敢的小蝸牛,玩一玩爬山的遊戲。

⒈爬山坡

(1)師:我們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爬山坡,做山坡的孩子坐在墊子上,腿伸直,兩手儘量往後撐。小蝸牛在爬的時候,手先過,然後腳從她的腿上跨過去,注意不能壓到小山坡(師示範)。

(2)分男孩女孩進行遊戲,遊戲中鼓勵幼兒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3)師:剛剛你們在遊戲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你是怎麼想的?你是怎麼做的?

⒉鑽山洞

(1)師:小蝸牛爬上了山坡要鑽山洞啦。做山洞的孩子要腿伸直,把身體彎成山洞的形狀(師示範),其他孩子做小蝸牛鑽山洞。

(2)分男孩女孩進行遊戲,遊戲中鼓勵幼兒堅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師:累不累?雖然很累但是你們還是堅持了下來,你們真的是堅強勇敢的孩子。我們在自己能夠做到的情況下要堅持到底,如果實在做不到可以休息一下繼續努力!

⒊幼兒自由選擇內容挑戰自我

(1)師:你們覺得做山洞、做山坡和做小蝸牛,哪一個最累?那接下來你們選擇一個自己覺得最有挑戰的內容去嘗試一下!

(2)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遊戲。

(3)師小結:今天你們每個人表現地都很棒,像小蝸牛一樣面對困難不服輸不放棄,堅持努力,成功地挑戰了自己,大聲地對自己說“我真棒”。小朋友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像今天一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4)結束活動,放鬆身體。

師幼伴隨着音樂《蝸牛和黃鸝鳥》做放鬆動作離場。

附故事:

小蝸牛住在一座小山下,春天到了,小蝸牛看到一羣羣蜜蜂、蝴蝶都往山的那邊飛去,心裏很好奇。蝸牛問蜜蜂:“你們幹嗎都往那邊飛?”蜜蜂匆忙說:“山那邊是一個蘋果園,美麗的蘋果花兒正在開放,你聞,多香啊!” 小蝸牛伸長了脖子使勁地聞,什麼也沒聞到,因爲對他來說山實在太高了。

於是小蝸牛決定往山上爬,他要爬到山頂上,看看美麗的花朵,聞聞花的清香。可是小蝸牛爬的太慢了,一天只能爬一點點。黃鸝鳥說:“算了,山太高了,等你爬上去,蘋果花早謝了。”

小蝸牛爬的很慢,但他每天都堅持,他爬到一半的時候,一陣大風又把小蝸牛吹得摔了個大跟頭,這時候它又累又疼,但它沒有放棄,繼續堅持努力向上爬。當小蝸牛快要爬到山頂的時候,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小蝸牛衝到了一個山洞裏,山洞裏都是爛泥,很難爬。可是,他毫不灰心,等大雨一過,繼續向山頂爬去。

爬呀爬呀,小蝸牛終於爬到了山頂上,他趕緊往山的那邊看------他沒有看到潔白的蘋果花,卻看到了樹上結滿了紅紅的大蘋果。原來,小蝸牛從春天一直爬到了秋天。它高興極了,因爲果園的秋天和春天一樣美麗。

活動反思: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由此可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別是現在,人們生活相對富足,讓孩子身體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然而倒是兒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現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一代,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知道如何去解決,經常會採取退縮、半途而廢的方式來逃避困難。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⒈產生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戰勝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⒉在遊戲中感受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用故事引入,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蝸牛在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引導幼兒向蝸牛學習,不怕困難、勇於克服困難。接下來的遊戲實踐活動,實現了從榜樣——蝸牛戰勝困難,到小朋友面對困難、積極戰勝困難這樣一個轉變,從而達成了活動目標。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性強,從討論故事中的角色遇到困難、戰勝困難到談談自己遇到困難時的表現,再到最後將重點落在遊戲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戰勝更高難度的挑戰的親身實踐,孩子們獲得了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體驗。

同時,我也發現了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如遊戲實踐環節,應體現遊戲難度的遞進性,將爬山坡放在鑽山洞的前面,因爲鑽山洞對於幼兒的動作要求更高,對幼兒耐力的挑戰也更大。最後的結束環節,我通過讓幼兒大聲表揚自己“我真棒!”的方式,加強了幼兒戰勝困難的自信心。還可以增加一個總結性的談話環節,使幼兒知道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積極動腦、勇於探索,就能戰勝困難的道理。

小百科: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遊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着包起藥來,看着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裏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遊戲。

遊戲總目標】

1、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中關於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3、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髮展遊戲情節。

4、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5、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6、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遊戲目標】

1、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2、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瞭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遊戲材料,根據遊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體驗模仿的樂趣。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於看病的生活經驗,瞭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於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遊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裏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爲什麼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後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遊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願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遊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遊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遊戲體驗,評價遊戲情況。

1、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遊戲情況。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麼角色?你是怎麼做的?

2、你在遊戲中遇到什麼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遊戲你認爲可以增加什麼材料?

第二次遊戲

【上次遊戲回顧】

從上次遊戲中,我發現幼兒對於醫院遊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於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嚮往。但是在遊戲中我發現,因爲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幼兒出現的症狀與其他主題遊戲第一次出現的症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並且在遊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症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於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麼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遊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遊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症,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症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瞭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佈置。

【遊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遊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遊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爲什麼?

師:要怎麼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裏不舒服,然後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遊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遊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遊戲,製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症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幹什麼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