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7篇

本文已影響 3.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瞭解聲音的特性,引起興趣。

2、知道噪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養成不大聲喊叫的習慣。

3、豐富詞:振動、噪音。

二、活動準備

1、鼓,鼓槌,紙折的青蛙一隻。

2、各種操作器具:響筒、糖紙、撥絃、小鈴、水杯、響板各6份。

3、時鐘1只,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的產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讓幼兒感知聲音的振動。

(1)出示青蛙和鼓

師:這是什麼?(青蛙)

誰能讓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擊鼓面)

(2)幼兒討論,青蛙爲什麼會跳動?

師: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鼓面有什麼變化?(振動)

(3)知道振動能產生聲音。

鼓面振動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現在呢?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豐富詞:振動)

2、幼兒介紹自己,並用手摸摸頸部喉嚨處,體驗發聲時聲帶也在振動。

師:鼓面振動能發出聲音,人的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讓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喉嚨。

當我們不發出聲音時,喉嚨怎麼樣?

現在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這時你發現有什麼不同?

3、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聲音的產生(分6組)

(1)我這裏有許多東西,你們能讓它們發出聲音嗎?我們去試一試吧!(6種顏色爲6組)

(2)從小組的形式回答

師:剛纔你們都試過了,現在,每組派一位代表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的?

(二)感知聲音的特性

1、讓幼兒知道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

(1)請1——2位幼兒上來敲擊樂器(響板和小鈴)

師:現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你們猜一猜他在幹什麼?

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那響板、小鈴的聲音是通過什麼傳到你們的耳朵裏的?(空氣)

2、感知聲音的大小

(1)教師擊鼓,你們聽到鼓聲了嗎?

(2)教師拿出一隻時鐘,請幼兒聽一聽(不讓幼兒看到)

師:現在你們聽到什麼聲音?(有:你聽到什麼樣的聲音)

拿時鐘請每一位幼兒聽一聽

(3)教師:

聲音是靠空氣傳播的,沒有空氣,我們就聽不到別處的聲音,聲音大,傳播得遠;聲音小,傳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對人體有害,教會幼兒保護嗓子

1、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聽到哪些聲音?喜歡聽什麼聲音?

2、放錄音

師:錄音中的聲音你喜歡聽嗎?爲什麼?這些令人感到難聽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聲音優美動聽,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會損害人的健康,在平時,我們不能大聲說話,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四)聲音的保存

師:春天是美好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來歡慶一下吧!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樣東西,合着春天的音樂,發出美妙的聲音吧!

1、幼兒在老師的哼唱中伴奏

2、讓我們把這些美妙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吧!(教師指揮)

四、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準確快速接收並傳遞同伴發出的信號。

2、體驗與同伴合作取勝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站成一排或者一個圓圈。

【活動過程】

1、遊戲玩法:教師小聲地將電報數字號碼告訴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不能讓其他的幼兒知道,然後聽信號拍電報。第一個小朋友將右手在第二個小朋友左手心按老師說的數目點幾下(例如電報數字是5就用手指輕輕點5下),依次往下進行。由最後一個小朋友報出電報的號碼,看看哪組的電報拍的快、拍的準確。

2、遊戲規則:當老師發口令後,各組幼兒按傳遞的指令,開始拍電報。最後一個幼兒得到電報後要舉手,並把數字寫在紙條上。

3、遊戲可進行2至3次。

【活動反思】

一:做好示範引領。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師應該具有演說家的口才,相聲家的幽默,導演家的素質。”在這一節課中何老師就是充當好了“導演”的角色。引導說“想象聽到的聲音”時,何老師說“我曾看見過一句話:我想聽見花開的聲音。這句話可真美,充滿着詩意。請大家也模仿着這句話,展開你的想象,用你的“心”去傾聽,說說:我想要聽到什麼聲音。”學生一下子就說出別具一格的句子來。又如:擬題時,當學生說的題目大多是《用心傾聽》時,何老師立即舉例,讓學生猜一猜《打虎記》寫的是什麼?當然《打虎記》不是打老虎而是打壁虎。是的,正如何老師說的“文好一半題。”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就展開思路,寫下更有趣的作文題目。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是爭取做個積極的“引路人”。

二:要求真實具體。

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影響,寫作教學陷入了“一切爲了升學,一切爲了考試,一切爲了分數”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於是便有了專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導,有了“一湊、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徑,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作文。我認爲,敢於和善於突破已經形成的誤區,弘揚“真實”的寫作教學思想,應是當務之急,也是對症之藥。何老師有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在這節課中,他也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始終要求學生要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不要你的胡編亂造,哪怕是一個數字也要正確。又如他讓男女生各兩隊上來玩“拍‘數字’電報遊戲”,嚴肅認真地補充要求:“回去寫作,這個環節絕對不能杜撰,要如實地記下這個過程。”這要求的當然是寫的是真實的事。學生採訪後,何老師提出更高要求:“剛纔這個同學的作文只有骨架,只能算是一篇作文,還不能算好作文。說說怎樣讓作文有血有肉?”瞧,何老師對學生的作文不僅強調了真實更重視具體。爲此還再和學生表現一次,爲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血肉”。

三:不忘滲透寫法。

多年來,我有這樣一種體會,就是在上課時即使對學生多次強調,寫作時要真實要詳細,寫人要注意人的表情,心理,等等這類要求後,而學生的作文仍然是枯燥無味。這次聽了幾節作文課(於永正老師的《馬虎的“四毛”》《記實與想像作文》、何捷老師的《拍數字“電報”》)後,發現他們都能在輕鬆的交談或遊戲中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學生接。如今天在這節課中,告訴學生三個詞語(震耳欲聾、輕聲細語、心有靈犀),把排列起來肯定是一篇有趣的作文。又如:說描寫“場面”時,其實有些學生是分不清,這時何老師馬上結合現場指導,“比如燈光,臺下的老師等都是可以來襯托作文的”。這樣學生就不會一知半解,無所適從了。還有邊做遊戲邊讓學生記錄關鍵環節和別人精彩的話語,還告訴學生這些就是寫作的素材。可想而知,這些學生的作文不再是“無米之炊”。

另外,還佩服何老師課堂上的教學機智和對學生的關注,及時時傳來學生“嘻嘻”的笑聲。真是值得慢慢回味和深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製作準備:

卡紙、彩色鈕釦、、膠棒亮片、雙面膠、硬紙板

製作過程:

第一步

將聖誕樹彩紙用膠棒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第二步

將紅色的條狀彩紙粘貼在聖誕樹的下方

第三步

在聖誕樹上用膠棒粘貼愛心彩紙片

第四步

最後用雙面膠將亮片和鈕釦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小百科:賀卡是人們在遇到喜慶的日期或事件的時候互相表示問候的一種卡片,人們通常贈送賀卡的日子包括生日、聖誕、元旦、春節、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等日子。賀卡上一般有一些祝福的話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前一階段,我班幼兒玩了“哪輛汽車滑得快”的遊戲,幼兒在活動中興趣非常濃,都發現了汽車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車就滑得越快。同時我還發現幼兒對汽車滑得遠近也非常感興趣。於是,我決定投幼兒所好,引領幼兒繼續開展對汽車的探索,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提問“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輛會滑得遠一些呢?”,讓幼兒進行自主的猜想和討論,然後引導幼兒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現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實驗的結果,在與同伴的討論交流中發現“空車和滿車都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滿車會滑得遠一些”,培養了幼兒科學探究的品質,使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親自實驗,讓幼兒感受到空車和滿車從同一坡度上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

2、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合作,細心觀察,認真記錄,並能大膽表達。

3、培養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準備:

1、空車、滿車若干(同一車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塊記錄板。

4、活動室內老師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欄杆(或軌道)的材料。

5、老師預設幼兒在實驗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

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輛小汽車,你們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很快的發現有一輛汽車上面裝了蘋果,一輛是空車,一輛是滿車。

3、師:如果空車和滿車都從這個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輛汽車會滑得遠一些呢?

二、幼兒猜想

幼:我認爲是空車滑得遠,因爲它輕。

師:你是這樣認爲的,誰有不同的意見?

幼:我認爲是滿車滑得遠,因爲它上面裝了蘋果。

● 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預測結果:有3名幼兒園認爲滿車滑得遠,有17名幼兒認爲空車滑得遠。

●統計結束後,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並提醒幼兒一邊做實驗一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三、實驗論證

1、幼兒找到好朋友,兩人合作做實驗,一人拿空車,一人拿滿車,並把實驗的情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100”和“0” 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 有的幼兒用“——”和“—”表示汽車滑得遠近。

2、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在實驗中碰到那些問題,並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 本過程中每一組幼兒都積極的投入了實驗,並能一邊實驗一邊做記錄,而且有好幾組幼兒都發現汽車開到地板上會突然拐彎,導致看不出哪輛汽車滑得遠。

● 有一組幼兒還發現了兩輛汽車會相撞(由於空車先開後沒及時拿開,所以擋住了滿車的順利前進,同時滿車還把空車朝前推了一下),導致會誤導幼兒對實驗結果的判斷。

● 集體商量討論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 。

師:汽車拐彎怎麼辦呢?

幼:把汽車放放正開下去,就不拐彎了。

師:誰有更好的辦法?

幼:我覺得在下面搭一個欄杆汽車就不會拐彎了。(幼兒都覺得這個辦法比較好)

師:那汽車撞車怎麼辦呢?

幼:我把汽車拿掉就撞不到了。

師:那拿掉了汽車我們怎樣記住它原來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鉛筆在那做一個記號。(集體通過這個辦法,並用粉筆做記號,可以看的清楚些)

3、請幼兒用想到的辦法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進行第二次比較科學的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清楚。

4、在實驗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幼兒會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實驗中去,把實驗當成是比賽,總想着自己要贏,所以會違反實驗的要求,比如會使用外力讓自己的汽車滑得遠,需要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引導幼兒尊重事實。

四、交流討論

1、先請幼兒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2、請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

提問: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做了多少次實驗,結果怎樣。

引導幼兒累計自己的實驗次數,看着記錄卡講,另一名幼兒做補充。教師也累計總的空車和滿車滑得遠的次數。

有九組幼兒通過做實驗知道了是滿車滑得遠一些,但有一組幼兒的結果產生了異議。

3、進行集體驗證。

讓這名幼兒重新一個人做實驗三次,前兩次他還不服氣,還是認爲自己的空車遠,到第三次才勉強接受了事實。教師這時應抓住這個教育鍥機,表揚他的膽量,但同時要教育他應該尊重科學事實。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爲什麼會滿車滑得遠呢?

幼:因爲滿車重,它從山坡上滑下來衝力很大。

師:那爲什麼有的時候會空車遠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滿車有的時候會發生交通事故,撞在欄杆上,所以開得沒有空車遠。

師:那哪一輛汽車滑得遠的次數多呢?

幼(異口同聲):滿車。

五、得出結論

1、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空車和滿車從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來,滿車滑得遠一些,空車滑得近一些。

2、教師提出新問題,引起幼兒下次實驗的興趣。

● 是不是空車上裝得東西越重,汽車就滑得越遠嗎?

● 如果空車和滿車從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來,結果又是怎麼樣呢?

3、幼兒收拾、整理實驗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語言 :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動目的:

1。 使幼兒知道月亮時圓時缺,引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2。 學習詞:量、衣裳、可惜。

  活動準備:

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 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 提問引起幼兒興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見什麼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麼形狀的?

2。 教:月亮姑娘她很愛美,一直都想穿上美麗的衣裳,可是怎麼也沒辦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3。 教師講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邊講邊出示圖片。

4。 在講完以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爲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爲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

5。 複述故事,聽完以後討論:小朋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月亮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

6。 活動延伸: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爲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的。(月亮其實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爲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纔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

(二)大班語言: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學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 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語言,並根據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準備:

月亮變化圖4張,衣裳圖3張

紙,剪刀,膠水,蠟筆,記號筆等。

  過程:

1。 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 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擡頭向天看。(月亮)

(2)師:冬天到了,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覺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們想想月亮姑娘該做什麼樣的衣裳呀? 幼兒討論

2。 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1) 教師講述第一段

提問:ap哎呀,爲什麼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裳會穿不上呢?(因爲她長胖了一點,好象彎彎的鐮刀)

bp那該怎麼辦呀? 幼兒回答。

(2)教師講述第二段。

提問:a、這回裁縫師傅給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嗎?(不能)

b、唉!到底是怎麼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長胖了,彎彎的像小船)

(3)教師講述第三段。

提問:a、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嗎?(不能)爲什麼?(因爲她又像一隻圓盤子了)

b、裁縫師傅會不會再給她做衣裳了?(不會,因爲她的身材量不準)

c、爲什麼她的身材會量不準?(因爲她每天都在變化)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們接下來再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3。 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月亮姑娘是怎麼變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好象彎彎的鐮刀,彎彎的像小船,圓圓的像盤子。

4。 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着,平時呢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觀察一下月亮的變化。現在月亮姑娘還沒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來她會冷的呀!如果請你來當一回裁縫師傅,你會給月亮姑娘做一件什麼樣的衣裳?幼兒回答

(2)幼兒製作衣裳,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衣裳。

(三)語言: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擡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麼?故事裏說了件什麼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月亮姑娘爲什麼要做衣裳?

(2) 月亮姑娘爲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 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麼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 故事裏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裏?

(2) 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啓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 孃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 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 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 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 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 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 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 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 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雖順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大班語言活動《小松鼠的尾巴》(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結構。

2、創編故事內容。 3、體驗創編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動畫。

2、操作材料若干。

3、瞭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課件:大尾巴)

猜一猜:這是什麼? 想一想:它象什麼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

小松鼠的尾巴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

(1)看 (教師演示動畫)

春天: 小雞 尾巴擋雨

夏天: 蝸牛 尾巴扇風

秋天: 小兔 尾巴掃葉

冬天: 小貓 尾巴保暖

(2)說

在什麼季節?發生了什麼事?(讓幼兒根據自己對課件的理解隨便說說)

2、完整欣賞故事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跟你們說的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 (老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表演

小松鼠真能幹,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能幹的小松鼠,我們一邊學一邊講,比小松鼠更能幹,好嗎?

(大家一起邊講述邊表演)

  三、仿編故事

1、討論:

(1)春天,是什麼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還會發生什麼事呢?

(2)夏天,是什麼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秋天、冬天呢? (幼兒討論)

2、仿編新故事

(1)引導幼兒想象記錄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小朋友去把它畫出來。

(2)幼兒相互交流 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自己的想象。

(3)講述新故事

選擇幾個小朋友的畫講一講。最好能選擇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編成一個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講述。

如果沒有,鼓勵小朋友把沒有的回去編出來。

  活動延伸:

  繼續仿編新故事

(五)大班語言課教案《顛倒歌》

活動目標:

1、 感受語言的節奏韻律,並且學會這首《顛倒歌》。

2、 讓幼兒瞭解《顛倒歌》“故錯”的手法,也就是說把事物的特徵往反方向說;並藉此首《顛倒歌》讓幼兒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3、 感受《顛倒歌》所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嘗試仿編顛倒歌。

  活動準備:

1、 顛倒歌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圖片,主要特徵部位要可以分開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體,松鼠的尾巴和身體等)。

2、 節奏輕鬆活潑的磁帶。

  活動過程:

1、 導入: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幅奇怪的畫,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老師找出圖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嗎?

幼兒:好!

2、 出示圖片,讓幼兒找出圖片上奇怪的地方。(請兩到三個小朋友簡單說一下,引起他們的興趣。)

3、 引出歌詞:

老師:其實呀這幅圖畫還有好聽好玩的歌呢!小朋友們想聽嗎?

幼兒:想!

4、 老師邊指着圖片邊說出歌詞(同時配上輕鬆活潑的背景音樂),並讓幼兒說出歌詞的樂趣,瞭解顛倒歌的特點:

老師:老師剛纔在說歌詞的時候,發現呀有幾個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們在笑什麼啊?讓我們也分享分享你們的快樂啊!

幼兒:兔子應該是短尾巴的,但這裏卻說它是長尾巴了。

幼兒:松鼠應該是長尾巴的,兔子纔是短尾巴的。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得真好!其實啊顛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徵往反發向說。像剛剛小朋友說的,兔子的尾巴應該是短的,但是在剛纔的顛倒歌裏卻把它說成是長的了!

5、 引出完整的《顛倒歌》請幼兒欣賞,並讓幼兒學習《顛倒歌》。

老師:剛纔我們一起分享了歌詞的快樂,那小朋友們想不想學習這首顛倒歌啊?

幼兒:想。

(老師帶領幼兒學習兩到三遍顛倒歌,讓幼兒嘗試自己說出來,老師從旁適時提醒。)

活動遷移:

6、 讓幼兒將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重新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徵。

老師:前面我們小朋友都找出了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幫老師重新組合一下,讓它們跟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一樣啊?

7、 讓幼兒嘗試仿編歌詞,但不做進一步學習

老師:小朋友們,顛倒歌好玩嗎?

幼兒:好玩!

老師:那想不想開動自己的小腦筋,也來編一編歌詞啊?

幼兒:想!

老師:其實啊我們就可以根據圖片上小動物的特徵來編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長,那我們就可以這樣編啊“小松鼠耳朵長,愛吃蘿蔔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見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

讓幼兒學會觀察,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特點。

老師:今天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把顛倒歌裏的錯誤都找出來了!

看來我們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以後我們小朋友也要善於利用自己的小眼睛來觀察事物哦!

(六) 大班語言活動:兩隻笨狗熊

  目標:

1、學着分析角色特點和歸納主題。

2、學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準備:

1、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兩隻笨狗熊》。

2、實物“麪包”一隻、毛絨玩具雄兩隻(一大一小)。

  過程:

1、出示毛絨玩具,語言導入:

――瞧,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隻笨狗熊。一天,哥倆出去玩,會發生什麼事呢?

2、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

――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乾麪包是怎樣變化的?(演示實物麪包,幫助幼兒理解)

(2)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學習對話,理解新詞:(將故事中插問)

――大黑小黑撿到一塊乾麪包,它們倆是怎麼說的?

狐狸分乾麪包時說了什麼?兩隻笨狗熊又是怎樣回答的?

3、討論理解,歸納主題:

(1)設問討論:

――爲什麼狐狸沒有乾麪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樣的孩子?狐狸呢?

(2)歸納主題:兩隻笨狗熊不會互相謙讓,纔會受騙上當。

(3)討論友好相處的方法:

――如果你們是大黑、小黑,會怎樣做?

(4)師生共同總結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們不能學兩隻笨狗熊,我們要做一個互相謙讓的好孩子對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電池的外形、種類、及簡單的功能。

2、在嘗試性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培養幼兒嘗試性精神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燈泡、銅絲、電池

2、課件:各種各樣的電池

3、電池以及各種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燈泡,引出主題。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2、教師接上電池,讓燈泡亮起來,告訴幼兒原來電池裏藏着電,可以讓燈泡亮起來。提問:

——你知道電池還有什麼用處嗎?

——總結:電動玩具、遙控器、鬧鐘裏都需要電池。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己嘗試裝電池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種玩具,請你想辦法把電池裝進去,試試能不能玩。

——爲什麼有的小朋友能玩,有的小朋友不能玩呢?

——告訴幼兒電池裝錯了就不能玩。

2、認識電池、電池盒

(1)幼兒自主觀察電池

——原來,在電池上還藏着一些小祕密。請你分別看看電池的兩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總結:電池的一頭是平的、一頭是凸的。電池的表面還有“+”、“-”的符號,它們叫做“正極”和“負極”。

(2)認識電池盒

——電池盒裏同樣也有這樣的祕密,你發現了嗎?

——電池盒的一頭有彈簧,一頭是平平的。

3、介紹裝電池的方法

——認識了電池和電池盒之後,我們要送電池回家了。

——先找到電池的負極,和電池盒裏凸出的彈簧做好朋友,再一起裝進去。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試一試。

4、幼兒再次嘗試安裝電池。

(1)提醒幼兒看清標記後再正確安裝電池。

(2)成功的幼兒自主玩玩具。

(3)觀察有沒有裝錯電池的幼兒,集體幫助他正確地安裝。

5、認識各種不同電池的外形與用途

(1)出示課件,認識方方的蓄電池、小小的鈕釦電池、大大的手機電板、充電電池等等以及它們的作用。

(2)想一想:電池可以用很長時間嗎?不用的時候該怎麼辦?(應將電池取出,以免腐蝕器具)

三、結束部分

1、教師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電池,還學會了怎樣正確地裝電池,最後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的玩具裏的電池用光了,你會怎麼做?”

2、介紹環保小知識

(1)玩具裏的電池可以放到遙控器裏,因爲遙控器需要的電量很小。

(2)廢舊的電池一定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內,因爲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物體有方有圓,輕易分開就不能使用,知道人與人要和和氣氣纔會幸福美滿。

2、體驗角色情感,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發展幼兒的擴散和逆向思維。

二、活動準備:

1、大教學掛圖一幅(上畫有房子、方杯子、方凳子、圓桌子、方被子、刀、南瓜、衣服、圓鏡子)。

2、方臉老公公、圓臉老婆婆圖片各一幅。

3、故事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看看、想想、說說,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以設問的形式導入活動,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興趣。

師:山腳下住着一戶人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戶人的家裏都有哪些東西?

2、出示大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戶人家都有哪些方的和圓的東西。

師: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

師:那這麼多東西到底是誰的呢?

3、出示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圖片,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外貌特徵。

師:原來是一個老公公和一個老婆婆的。

師:看看老公公和老婆婆長得什麼樣啊?

師:老公公高高的個子,挺瘦,長着方臉盤兒。

老婆婆矮矮的個子,挺胖,長着圓臉蛋兒。

4、教師完整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喜好。

師:方臉老公公喜歡方東西……

圓臉老婆婆喜歡圓東西……

師:有一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了,要分家。

5、引導幼兒思考老公公老婆婆該不該分家,說說道理,鼓勵幼兒體驗角色情感。

(1)師:兩個人吵架了,說要分家,你們說分好還是不分好?爲什麼?

①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②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並說明理由。

(2)師:如果是你們的爸爸媽媽吵架了,也像他們一樣要分家,你們會怎麼樣?

(3)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

6、教師講述故事到“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我的!老婆婆說:圓的東西是我的!”,教師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思考這些有方有圓的東西怎麼分,讓幼兒知道這些東西分也分不清楚,圓的東西中有方的,方的東西中也有圓的。

師:那現在林老師要問問你們,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他的,老婆婆又說圓的東西是她的,那誰能告訴我這些又有方又有圓的東西怎麼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如果硬是分開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那還能不能分啊?

師:那既然分也分不清楚,還是勸他們不要分了。

7、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喊:老公公老婆婆,你們不要分!

8、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完整欣賞故事,懂得簡單的道理。

1、師:故事《方臉和圓臉》……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後,教師提問。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他們到底分了沒有?

師:爲什麼他們不分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老公公的臉盤是方的,可眼珠是圓的。老婆婆的臉蛋兒是圓的,可門牙是方的。你們說這怎麼分啊!你們是不是!

3、教師引導啓發幼兒思考: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1)幼兒自由討論,然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總結:是啊,生活中的物體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處,他們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能分家一樣,缺了一樣,就發揮不出它的作用。一個家也一樣,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有我們大家都要和和氣氣,生活纔會幸福美滿,你們說是嗎?

(三)遷移經驗,發展擴散和逆向思維。

1、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我們的教室和生活中有些什麼東西也是有圓有方的?分開會怎麼樣?

師:現在我要問問你們了,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比如說家裏或者是幼兒園也可以是大馬路上有哪些東西是又有圓又有方的?

師:如果分開了會怎麼樣?

2、教師帶領幼兒討論:如果世界上的東西都變成方的會怎麼樣?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

3、畫方的世界或圓的世界。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看看我們的幼兒園裏都有些什麼東西,看看哪些是方的,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又有圓又有方的,想想如果把這些東西都變成方的或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然後我們來把我們想象中的方世界或圓世界畫出來,好嗎?

師:跟着林老師一起出來吧。

4、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