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材簡解】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美麗的顏色一樣絢麗,而紅、黃、藍作爲三原色,它們相互交融、混合,又會變成其他的顏色,這些神奇的變化更讓孩子們驚歎不已。《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所以本次教學活動就是爲了滿足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操作願望而產生,激發孩子們探究顏色的興趣和積極性,爲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問,進一步來探索發現顏色的神奇變化。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將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目標預設】

1、瞭解藍黃兩色擁抱會變成綠色、藍紅擁抱變成紫色、黃紅擁抱變成橙色的現象。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紅、黃、藍變色遊戲,並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在玩色過程中感受顏色的變化現象。

2、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積極探索變色的奧祕,學習用語言表達。

【設計理念】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科學活動也越來越貼近孩子的生活。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但是,在現階段教育活動中,科學探索活動絕大部分都來自老師的預設,對於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我們探索的較少。在科學活動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卻是在老師約束的框框內匆忙活動,有時,將活動伸展開來又侷限於知識、材料、時間、精力等準備的有限而沒有很好的展開,這些都足以使孩子們無法深入探索科學活動,無法解決圍繞在孩子身邊的科學難題,從而對科學活動產生距離感,最終失去興趣。面對科學活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疑惑,我們思考:科學活動中,要用怎樣的引導和形式,能始終保持孩子對探究活動的興趣與慾望,激發孩子探究的靈性。帶着思考,我將源於孩子疑惑中的科學現象,引領孩子嘗試着做真實、簡單的探索活動。

【設計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時候,常把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結果橡皮泥就變色了,這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爲什麼這種顏色和那種顏色加在一起就會變顏色呢?孩子在疑問中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從孩子的興趣點和問題出發,開始了我們的探索活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有美麗的顏色寶寶到我們班裏來作客。看看是哪些顏色寶寶?(播放課件:藍色寶寶、黃色寶寶、紅色寶寶)看,藍色寶寶在和我們打招呼呢!(播放課件:藍色寶寶打招呼)藍色寶寶特別喜歡找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會找誰做朋友呢?(幼兒猜測)瞧!藍寶寶找到黃色寶寶做朋友,親一親,抱一抱!好開心啊!誒!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怎麼變成綠色寶寶了呢?(播放課件:綠色寶寶)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幼兒自由想象、討論、交流)(分析:第一環節以創設情境和談話方式導入,充分調動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藍色寶寶不見了,變成綠色寶寶的祕密。)

二、操作實驗,引導幼兒探索

1、師:孩子們,把你的藍寶寶和黃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看看有什麼變化呀?

2、幼兒自主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展示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上記錄實驗結果。(教師提供記錄紙和筆)

教師小結:好神奇啊!藍色和黃色抱一抱就會變成綠色!(教師播放課件:藍色與黃色的擁抱)(分析:在第二環節中,爲幼兒提供材料操作實驗,從虛擬的課件轉入現實事物,獲得成功後再次回到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主題中"擁抱"的概念,並記憶藍色與黃色變化的規律)

三、深化問題,拓展幼兒思維。

1、師:藍色寶寶知道小朋友們找出了答案,開心的跳起了圓圈舞。看,他拉着紅色寶寶的手轉呀轉呀,誒,轉到哪裏去了?(播放課件:兩種顏色快速旋轉變色)

2、提問: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播放課件:紫色寶寶)他是怎麼變出來的?你是怎麼發現的?(請一幼兒做實驗)紅寶寶和黃寶寶也想抱一抱,誰來幫助他們呀?(幼兒操作)(分析:當幼兒通過探索獲得一定成果,並感受到自己的探索與發現是有意義的同時,也就進一步地提高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熱情。)

四、提升經驗,幼兒自主探索。

1、師:顏色寶寶們還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圓圈舞呢!如果讓他們和其他的顏色寶寶擁抱跳舞,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教師提供各種顏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3、啓發幼兒將變色的過程編出兒歌:紅寶寶黃寶寶,抱一抱,抱一抱,變成一個橙寶……

4、幼兒學念兒歌《色彩的擁抱》。(教師播放課件:擁抱時的變化)(分析:這一環節中形象生動的課件模仿飛輪的旋轉對顏色變化的過程進行展示,又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最後活動落下帷幕,首尾呼應,讓人惑覺整個活動有始有終,也給孩子帶來了下次再打開帷幕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的期待,爲活動畫下圓滿句號))

五、活動延伸,抒發積極情感。

師:你們就像小小魔術師一樣,變出了這麼多美麗的色彩!那你們猜猜:要是三個顏色寶寶在一起擁抱跳舞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班的孩子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了紅、黃、藍、綠、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體驗到了色彩變化帶來的快樂,並掌握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整個活動以《小藍和小黃》繪本故事爲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情景導入活動。第二個環節讓幼兒探索操作,引導幼兒觀察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的變化。通過親自操作,讓幼兒更能切身感受顏色變化的神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第三環節小結探索後的發現。在本次活動中我感覺做得較好的地方有:1、情境能夠貫穿始終,情境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2、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主動探索爲中心,給了幼兒充足的時間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證了每個幼兒都能動手操作,發現顏色的變化。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組活動沒有照顧到幼兒的個別差異,講述自己的發現時,沒有讓大多數幼兒發言。各種顏色的比例要課前試驗過,如紅和藍倒在一起變成紫色,紅色可以多點。課件的操作性不強,可作修改。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吸取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

小百科:擁抱,人類行爲,禮儀名詞。拼音yōngbào,摟抱,多表示親愛。但也並非只能出現在情侶之間。出自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樑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纔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

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啓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爲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爲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真絲織物與蠶絲的關係。

2、知道抽絲的簡單步驟,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絲的長度。

3、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爲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蠶繭,一杯熱水,小蘇打,小竹條,幾種繞絲的工具:紙筒、纏線板等。

2、有關養蠶知識、抽絲錄像、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3、絲巾一條,幾種繞絲的工具。

4、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瞭解蠶絲的作用

1、出示絲巾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說說這條“絲巾”是什麼材料做的?(幼兒猜想)

2、教師總結

這條絲巾是這種叫蠶絲的材料紡織而成的(出示蠶絲)

蠶絲是一種優質的紡織原料。

3、蠶絲還可以做什麼呢?

(1)幼兒猜想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2)幼兒再次回答:蠶絲可以做領帶、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討論蠶絲的來歷

1、誰知道蠶絲怎麼來的?

幼兒回憶已有認識:蠶絲是蠶吐出來的。(蠶繭只是蠶蛹的保護體)

2、觀看有關養蠶圖片

3、教師總結

三、抽絲活動

1、觀看錄像,初步瞭解抽絲方法

(1)想一想人們是怎麼把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呢?

(幼兒猜想抽絲的方法並實踐)

(2)小朋友講了許多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方法,蠶繭究竟是怎麼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蠶絲的呢?(觀看錄像)

(3)請幼兒說出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教師總結:

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

我們把對蠶繭進行處理變成絲這個過程就是抽絲的過程。

2、指導幼兒抽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當一回抽絲工人,我們來抽絲。

具體方法: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學習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1)摘亂絲(看錄像)

提問:現在誰來做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怎樣摘亂絲?

(個別幼兒操作)。

(2)制溶液:是將小蘇打浸泡在熱水裏。

這個溶液是小蘇打溶液。

這個溶液內小蘇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溫度高低都將影響蠶繭抽絲效果。

由於溫度比較高,所以熱水就由老師來倒。等會在操作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安全,別被燙傷了。

(3)浸泡:

讓蠶繭浸泡在熱水裏充分浸泡,爲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蠶繭壓入水中(出示圖片),直到蠶繭表面有一些絨毛出現爲止。

浸泡時間大概爲1分鐘。

(4)挑絲頭抽絲:

師:當我們挑絲時發現有好多條蠶絲一起粘在上,此時,就需要我們把蠶絲進行整理,並找到絲頭。

(5)有什麼好的方法?

幼兒自由發表抽絲挑絲頭的方法,並作好記錄(用表1)

請看整理蠶絲的錄像。

3、幼兒示範抽絲

學會找絲頭抽絲了嗎?老師這裏剛好還有一個浸泡好的蠶繭,誰來試試找出絲頭,請幼兒來做。

4、指導纏繞

當我們找到絲頭以後,我們要將絲線粘在繞絲的工具接着開始纏繞。

(幼兒說一說自己猜想纏繞工具,並作記錄。用表2)

5、幼兒小組抽絲活動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吧,但老師有一個幾個要求:

比一比哪個小組抽的好、抽的長;

安靜操作,當音樂響起活動停止;並在音樂聲中整理材料。

(2)幼兒操作,並做記錄,教師指導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組繞絲工具與挑絲的方法,知道幾種纏繞工具的好處與壞處。

1、大家都把絲抽了出來了,但是大家纏繞用的工具不一樣,請每個小組介紹本小組的工具,

出現了什麼問題,爲什麼?(幼兒討論原因)調整自己的記錄。

2、請每個小組介紹挑絲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並調整記錄。

3、教師總結

我們的抽絲還真得離不開耐心、細緻。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

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爲“纖維皇后”。一般的蠶繭長度都在1000—3000米之間往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抽完。

古代人們爲了解決抽絲時間長的難題,他們創造了各種抽絲機器。

【活動延伸】

1、測量蠶絲長度並作記錄。

2、相關知識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

3、鼓勵幼兒到科學角繼續學抽絲的方法,探究抽出好絲的方法。

4、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幼兒查閱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的有關資料,瞭解絲綢之路的由來。

【活動反思】

《我們來抽絲》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節內容,課本上要求學生在養蠶的基礎上對抽絲地得過程進行體驗,並瞭解絲織成綢的過程。因爲本地的氣候條件不適合養蠶,所以沒有讓學生體驗的機會。但是爲了充實課堂的內容,在設計時由嫘祖發現蠶能抽絲的視頻短片引入使學生了解到我們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養蠶,繅絲、織綢的技術,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短片中提到一千隻蠶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葉卻只能吐0.5公斤,並引用唐代詩人的詩“昨日如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使學生了解到蠶絲的珍貴。提到絲綢我們都會想到絲綢之路,通過一段資料使學生簡單瞭解絲綢之路對中西文化的影響。絲綢對我們的生活和文化有這麼深遠的影響,那麼蠶繭是如何繅成絲並織成綢的呢?再通過一個短片使學生了解繅絲——浸泡——絡絲——並絲——捻絲——卷緯——整經——織造的過程。視頻結束後使學生對短片中提到的八個步驟進行排序。

本節課的內容很緊湊,學生對這些內容也非常的感興趣所以當課程結束時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都掌握的很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相關知識:

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羣居,食肉。棲息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針葉林、草地。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佈於全世界。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故事,預測故事情節並大膽講述。

2、能結合生活經驗模仿文明行爲,積極大方地表現。

  活動準備:

繪本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灰狼家的小飯桶(介紹故事的名字,讓幼兒認識故事的主角。)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叫“小飯桶?”

2、小結:吃了不會做事情(好吃懶做的),這樣的小飯桶是不受人歡迎的。

3、“今天我就要與大家一起去看看跟小飯桶有關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二、不受歡迎的小飯桶

  1、講述故事ppt2—ppt6,並提問

⑴“你看到了動物們,誰在埋怨?他們在埋怨什麼呢?”

⑵ “動物們爲什麼不和它們一起吃飯、玩遊戲了?如果你是灰狼,你會怎樣改變自己?”

⑶教師小結。

  三、認真努力的小飯桶

  1、講述ppt8,提問

⑴“你看到城裏的哪些動物朋友,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⑵教師小結。

  2、講述故事ppt9,提問

⑴“小灰狼們模仿了哪些文明禮貌的行爲?”

⑵教師小結。

  3、老師示範動作,讓幼兒看懂並模仿。

⑴“它們還學會了一個這樣的動作,你看……”

⑵“我做了個什麼動作,誰來模仿一下?”“這是受人歡迎的行爲嗎?”

⑶ 教師小結。

  4、聯繫生活經驗,幼兒想象模仿。

⑴提問:“小朋友,你還見過哪些文明禮貌的動作?和旁邊小朋友說一說,並且表演給小朋友們看看,讓大家猜一猜。”

⑵教師小結。

  四、討人喜歡的小灰狼。

1、講述故事ppt10—ppt12。

2、“小飯桶們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3、教師小結。

  五、再次欣賞故事。

  六、拍照留念。

  附故事:

圓圓的月亮掛在高空中,看,大家都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他們好像是要照相了,可又像是在等待着誰的到來,這時攝影師說:我們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要錯過着銀色的月光了,那樣拍出來的照片會很暗的呢!”正在這時來了一羣傢伙,只聽“哐”、“嘭”“衝啊”,他們稀里嘩啦地撞倒了相機、攝影師,還有正在拍照的動物們。

第二天,大家聚在一起看到的照片是這樣的動物們聚在一起,生氣極了,他們在一起埋怨着……

鹿說:這羣傢伙真是一團糟,橫衝直撞的把我的手都給弄傷了。

熊說:別提了,他們吃飯的時候,拍來打去的,還咬餐巾紙呢。

豬說:就是呢,就是呢,吃飯時,他們身上那鼓味道臭烘烘的,連我都吃不下了。

動物們生氣極了,它們決定再也不跟灰狼家的小飯桶們一起吃飯、一起玩遊戲了。灰狼們感覺到了沒有禮貌,不愛清潔,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點都不受歡迎。於是,他們決定要去城裏看看,那裏的動物們是怎麼生活,怎麼受人歡迎的?

白天,灰狼家的小飯桶們瞪着眼睛滴溜溜地到處偵察……

到了晚上,他們就抓緊時間模仿、練習。

他們認真的看,認真的練。終於有一天,森林裏來了一羣朋友,他們打扮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而且說話彬彬有禮,做得端端正正的。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在奇怪這些是哪裏來的客人呢?哦,原來是灰狼家的小飯桶們,現在他們是動物們受尊敬、受歡迎的小灰狼了。你們看,又是一個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高高掛着,小動物們約定今晚一起拍個全家福。小灰狼們也早早的來到了。隨着一聲招喊:1、2、3茄子。大家都露初了甜美的笑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死亡的含義,知道每個人最後都會死去。

2、理解生命的意義,珍惜現在的生活,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3、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18號;《小朋友的書、春天裏》;磁帶及錄音機;請家長配合進行有關生命與死亡的教育:帶孩子去掃墓時告訴孩子去世的是誰,他(她)因爲什麼去世;去世的親人在世時曾經做過些什麼;死亡是怎麼回事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掃墓經歷,引入主題。

小朋友,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你們拜祭的人是誰?他們是因爲什麼原因去世的?你們想念他們嗎?有一位老奶奶,得了很嚴重的病,很快要去世了。你們猜一猜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如果你是和花奶奶非常親密的人,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隻叫咪咪的小貓講的故事,名字叫《再見了,花奶奶》

二、結合掛圖1、2聽故事錄音1-4段。

提問:爲什麼大家叫她花奶奶?當花奶奶知道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時,她是怎麼想的?她是怎麼生活的?

三、結合掛圖3、4聽故事錄音5-9段。

提問:當花奶奶住院時,她是怎樣的心情?她害怕嗎?她有什麼希望?她的家人是怎麼對待她的?當花奶奶去世的時候,她的孩子、小貓咪咪是什麼樣的心情?你是什麼樣的心情?你想對花奶奶說些什麼?

四、討論。

你認爲花奶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死了還會再活過來嗎?我們應該怎樣過好每一天?

五、總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慢慢變老,最後都會死去,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多學習,多幫助別人,做一個有用的人。

活動反思:

《再見了,花奶奶》是一篇感人的生活故事。故事中以花奶奶身邊的小貓爲主人公,用其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它眼中的花奶奶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和精神。大班的幼兒已能理解死亡的意義,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和理解,讓孩子們對正確的生活態度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孩子在欣賞完故事後明白了生老病死對每個人所必須經過的過程,懂得了用微笑代替悲傷地積極人生態度。同時,通過本次活動,也讓幼兒獲得了很多的知識經驗:

1.如我們要堅強,特別是在別人面前要學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把悲傷帶給別人。

2.人要積極樂觀,不要動不動生氣發火,要有知足感。

3.不要忘記離去了的人,因爲有了他們,我們才生活得這麼美好。

4.人是會慢慢變老,最後都會死,所以我們要多學習,珍惜每一天,多幫助別人做有用的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孩子參加學習教學,幫幫他們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情境美。

2、激起孩子仿編散文詩,啓發孩子聯想力,創造力。

3、體會場景表演帶來的快樂。

教學預備:

與散文詩內容一致的圖片(如:雲朵、太陽公公、胖娃娃、獅子、小白船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課題:

1、教師:你們明白天空中均有啥嗎?

2、教師:今日蘇教師把天空中的一樣物品帶到我們大三班,你們想明白是啥嗎?

3、展示雲朵圖片師:你們平日裏看見的雲會動嗎?

4、探討:是哪個讓雲朵變了?(讓孩子明白空中有風,風一吹白雲便會挪動)

二、協助孩子欣賞、理解散文詩。

(一)欣賞散文詩1遍

引言:今日蘇教師帶來了1首美妙的散文詩,我們來聽一聽雲朵都變爲了啥。

師:風兒讓誰變了樣?風兒是怎麼樣讓雲朵變形的?(大夥兒一塊兒學做吹的動作)

(二)分段欣賞散文詩2遍,啓發孩子用動作表現散文詩的內容

師融合教學用具提問:

1、吹呀吹,雲朵變爲了啥呢?小白船是怎麼樣向前行進的啊?誰來學一學小白船漂在海里的動作?(豎起桅杆、揚起風帆)

2、雲朵還變爲了啥呢?是否大獅子哩,大夥兒一塊兒來瞅瞅。(變出獅子)這隻獅子是怎樣的呀?(孩子效仿獅子躬起身子、張開大嘴巴的模樣。)

3、最終,風兒而且把雲朵變爲了啥?這就是一個怎麼樣的胖娃娃呀?她在幹啥哩?

(三)完好無損欣賞散文詩3、遍,啓發孩子仿編

1、教師:有意思的雲朵除可變小白船、大獅子、胖娃娃之外,亦能變爲啥呢?開動小腦子立馬來想想。

2、教師:×××孩子講的可好好,我們一塊兒將它編到詩歌裏吧。

3、教師:如此有意思的雲朵,如此美妙的詩歌,但是尚未有題目哩,我們一塊兒來取個美妙的名稱吧。

三、場景表演

一邊詠誦、一邊用形體語言來分組表演:男生來扮演雲朵,女生來扮演風兒開展表演。(再次角色相互交換)

完結語:

詩歌裏的雲朵如此有意思,我們一塊兒到外頭瞅瞅天空中的雲朵都變爲了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瞭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麼?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等)

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祕密。

二、展開

1.複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裏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爲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爲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裏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爲1號、5號、7號等,鈕釦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麼型號的電池?放在什麼物品裏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幼兒環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

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2、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組織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逐步學會整理數據的方法。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體會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統計的基本過程即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製作圖表、分析數據。在本課中,我初步讓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只有讓學生經歷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把知識納入原有的認識結構中,才能成爲有效知識。活動中,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整理信息,組織學生討論並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變教師的“教”爲“引”,學生的“學”爲“探”。

2.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注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設計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據整理,讀懂統計信息,思考質疑的教學過程。這爲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增強了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有效了提高了學生的統計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在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目標1、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2、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活動流程:

一、話建築,贏積木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爭回答,數積木(一)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三、造房子,數"磚塊"(一)造房子把分數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二)學做小建築師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四.活動反思:

第一個環節是"數積木"。其實就是集中學習數字9的環節。通過呈現不同形狀但數量同爲9的四條積木來引出數字9,得出數量爲9的物體都可以用數字9來表示。不過,在實際活動時,我發現四條積木的重複並不適合中班或者說是我們班的孩子,調整爲三條更爲緊湊和合理。

第二個環節,是"包裝積木"。孩子們人手一個貼了數字6--9的包裝袋,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選擇相同數量的積木到袋子裏。在這個操作之後,安排了自查和互查的環節,增進了孩子間的交流,孩子們都很仔細的數着,正確率頗高。但提供的塑料袋有點大,下次要換小號或者中號的保鮮袋,或者用塑料小筐也可以。

第三個環節,是"積木上櫃",請孩子們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把積木放到相應的貨櫃上。貨櫃上放了一塊牌子,有兩面,一面是數字一面是點數。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孩子放錯,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針對個別孩子設計的,因爲前面的包裝積木環節不利於一一檢查,安排這個環節既是遊戲情節的需要,也便於發現。這個環節基本沒有問題,但我又在想,如果在這個環節中,在每個貨架前安排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家長檢查是不是更爲細緻些。

第四個環節,是"積木商店開張營業"。應該說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個較重的環節,孩子能有所發揮。活動開始我交代了遊戲的方法,並讓孩子們看自己手裏的貨幣,有幾個點就表示可以買多少數量的積木。然後請了4名幼兒做營業員。結果,一開張,孩子們就蜂擁而上,"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快速到營業員反應不過來,這中間有部分孩子貨幣點數和積木數不能一一對應。第二次遊戲前,我強調了有多少貨幣點就買多少數量的積木,並請營業員仔細覈對,正確後才能給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積木還是很快一搶而空,可能跟爸爸媽媽在園,比較興奮也有一點關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