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平平搭積木》教學案例與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平平搭積木》教學案例與反思 1

《平平搭積木》教學案例與反思

新課程改革開始,我們的課堂形式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也與以往不同了。以下舉幾個例子。

[案例2]

很久沒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了,在學生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後,我問他們:“你們讀懂了什麼?”其實我也不希望他們說出什麼正確的答案,只要他們能說就行。可結果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舉手的人寥寥無幾。

“我讀懂了平平會搭積木。”

“我讀懂了平平搭了四間房。”

……

不敢再請了,我是犯了一個大錯了,書還沒讀通,學生如何能悟呢!記得上次聽課,就有提到對於初讀的要求不要過高。認識到錯誤,忙引導學生反覆讀。讀了多遍,最後請大家思考“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你再讀讀書,要說說爲什麼這樣認爲。”

在一遍遍讀的基礎上,這一次可以說的小手如林了。

“我覺得平平是一個乖孩子,因爲……”

“我認爲平平是一個能幹的孩子,因爲……”

“我認爲平平是一個想象力很豐富的孩子,因爲……”

“平平是一個很會關心別人的孩子,因爲……”

“平平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孩子,因爲……”

接着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連我認爲最不沾邊的“愛學習”他們也解釋爲:不愛學習就搭不好積木!讀確實能讀出東西來啊!“那你們認爲哪一個特點最主要?”這下好,都說自己說的特點最重要,真是一個亂字了得!“下面老師讀,你們接着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後,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別人!”“平平心裏爲別人着想!”

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昇華。

尊重學生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

民主、自由、寬鬆、愉悅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羣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的,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着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轉變。這裏所說的學習已不是傳統意義是的學習知識和形成能力。學生學習是爲了掌握生存的常識和技能,以便獨立地面對世界;學生學習是爲了尊從生活的律則與規範,以便和諧地與人相處;學生學習是爲了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以便有尊嚴地立於天地之間。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

  《平平搭積木》教學案例與反思 2

《平平搭積木》是新課程人教版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它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採用詩歌的形式講述了平平用積木搭了四間房子,分別想送給爺爺和他的書、奶奶和自己、爸爸和媽媽以及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許多多房子給大家住。

當學完課文後,我就組織學生討論:“你喜歡平平嗎?爲什麼?”小組討論後進行集體交流:

生1:喜歡。因爲平平關心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他要自己搭房子給他們住,他真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生2:我也喜歡平平。因爲他很善良,把搭好的其中一間房子送給沒有房子的人住。

生3:平平不但關心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關心窮人。我以後也要像他那樣造許多房子送給買不起房子的人住。

……

一連叫了五個學生,他們都說自己喜歡平平,而且說的理由也都緊扣課文的中心“關心他人”。我看看時間離下課只剩五分鐘了,便準備小結,因爲下面還有一個教學環節──寫字。

可我剛想“鳴鼓收兵”時,發現還有許多小手仍固執地舉着,特別是陳意的手舉得更高。於是,我心一軟,就用商量的口氣說:“還有那麼多同學想說,那好,老師再請一個同學。”我有意識地選擇了陳意,因爲她平時回答問題總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不會耽擱多少時間。

“老師,我不喜歡平平。”一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我一下子怔住了。可是,爲了瞭解原因,我仍掛着僵硬的笑容,溫柔地問:“那你爲什麼不喜歡平平?”

“因爲平平亂搭房子。現在已經有那麼多房子了,他還要搭許多。看,連種草種樹的地方都快沒有了,我們玩玩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陳意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我的眼睛,可能是沒有找到任何的指責,就嚥了咽口水繼續說,“還有,我媽媽對我說,阿姨家在農村,她們的田都造房子了,連糧食也沒有種了。”

真沒想到,現在的孩子已經能清楚地看到當前的社會問題。佔地佔田亂造房子的現象的確存在,我該怎麼向似懂非懂的一年級學生解釋呢?我拼命地搜索着大腦中每一個腦細胞,以尋找應對的最佳策略。有了,我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

“平平!”我故作找人的姿勢,呼喚着平平的名字。第一聲,只有個別學生輕聲地應着。當我第二次呼喚平平的名字時,大部分學生都大聲而親熱地應着:“哎!”

“平平,你是不是打算在田裏地裏亂搭房子呀?”我話音一落,馬上有許多學生舉起了小手。

生1:不是的。我要把那些舊房子拆掉,再搭許多新房子。

師:那搭怎樣的新房子才合理呢?

生2:我把房子造成高樓大廈,一幢房子就可以住許許多多人。

師:這是一個好辦法,可以節約許多土地資源。

生3:我奶奶家在農村,房子很大很大,有好多房間空着沒人住。如果農村也像城市裏一樣,每戶人家一間,那每個人都有房子住了。

師:是呀,如果農村也像城市一樣造商品房,那不僅人人都可以住上新房子,還有許多田地可以種糧食、莊稼,或者綠色植物。哇,那農村將會變得和城市一樣美麗!看來,我們身邊的平平不但有愛心,還懂得合理搭房子,真了不起。

短暫的五分鐘在心靈與心靈的平等交流中走過,它帶走了五分鐘的寫字練習,卻給我帶來了一道獨特的、亮麗的風景線──只有孩子纔敢有的直白。我爲自己當時的一時心軟感到慶幸,心軟讓我聽到了別樣的悅耳動聽,讓我領略到了童心的天然純真。我更感謝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精彩和活力的新課標,因爲是它給我們創造了寬闊的課堂處理空間──每堂課不再像原來那樣要求“堂堂清”“人人清”,是它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傾聽學生心聲,走進學生世界的機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