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2.23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精選9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③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①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②課文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①板書課題。

②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③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④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①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②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④組內輪讀,試着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①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②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①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③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④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①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②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爲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着背一背。

●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爲什麼?

③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④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爲什麼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②背一揹你喜歡的詞。

③默寫兩首古詩。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着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着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着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纔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背誦、正確地默寫古詩詞

2、理解其內容,體會詩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鑑賞古詩詞的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情趣,鼓舞其奮發有爲。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鑑賞古詩詞的方法。

2、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西江月》的課外練習上,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方法是否能靈活運用。

四、教法和學法

1、講析法

2、朗讀指導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4、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

五、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素材,製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見到大家我非常激動。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在大家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咱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大好春光裏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希望在這節課上,大家能佔盡春光,展現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複習第二單元的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出示幻燈片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來一個男女生背詩對抗賽,採取單挑的形式。通過這一環節來檢測學生的背誦情況。

(三)賞一賞

同學們,我們的詩人熱愛生活,善於觀察,並用生花的妙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春的畫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3——17)

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你聯想到哪些有關的古詩句?欣賞完之後,你能不能寫出來?

(四)寫一寫

出示幻燈片18

要求學生寫出欣賞畫面時聯想到的古詩句。找五位學生到黑板前依次寫出要求的古詩句。其餘的學生在下邊寫。寫完後找學生糾正錯誤。

此環節檢測學生的默寫情況。

(五)梳一梳

在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的基礎上,梳理鑑賞古詩詞的方法:一讀二悟三賞。出示幻燈片19--20,並打印出來發給學生保存。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

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着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着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

4、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1、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2、江南風景好在哪裏?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裏,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1、朗讀的感情基調: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2、語調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擡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3、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後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瞭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蒐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並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複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後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

《清平樂》爲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本詩。

2、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3、理解詩句,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複習背誦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賞:(課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歌曲《春天在哪裏》,好不好?同學們,聽了這樣動聽的歌曲,欣賞着春天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尋訪春天的蹤跡?當然,春天不僅是春遊的好時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好季節。看,南宋詩人葉紹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誘惑,合上了詩書,去拜訪他的老朋友了,他如願了嗎?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爲此寫下的詩吧。(出示課件)(師板書題目——遊園不值)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詩歌,解讀詩題。

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麼?讀懂了什麼?(解釋“園”“不值”;詩人前去遊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裏。)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葉紹翁,字嗣(sì)宗,號靖逸,南宋詩人。其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寫景抒情,用語新警,長於白描。有的寫江南水鄉景色,頗有風味;有的寫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詩作以《遊園不值》《夜書所見》最爲著名。

3、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4、生自由讀詩,結合註釋,理解詩句意思。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思考:葉紹翁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去遊園訪友,可是卻“不值”,哪句詩讓我們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開。)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這首詩主要描述了詩人春日遊園的所見所感。)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1)重點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進去讀,做動作演示,體會“敲”與“扣”的不同之處。(“扣”的力量比較輕,顯得禮貌。)

(2)詩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長時間?(久)久久不開,詩人認爲是什麼原因呢?用詩句回答。(應憐屐齒印蒼苔。)

(3)詩人的哪個動作證明了他愛惜蒼苔?(憐)爲什麼用“印”不用“踩”?(進一步理解詩人對蒼苔的愛惜。)

(4)體會詩人此時心情:懷抱着無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主人卻沒有在家,不能得償心願,詩人內心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學習後兩句。

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卻“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

(1)(生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是啊,一枝鮮豔的紅杏已經伸出牆外,與“出”相對的是哪個字?(關)

想想詩人爲什麼用“關”?(討論,交流)(“關”說明關得緊,紅杏能出來更顯其生命力之旺盛。)

滿園春色關在裏面,但一枝紅杏卻偏偏出來了,這一“出”需要什麼?(力量,生命)

(2)指導朗讀“一枝紅杏出牆來”。(讀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紅杏,肯定長得非常(美麗)。

你喜歡這枝紅杏嗎?(喜歡)訓練朗讀。(讀出喜歡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遊園不值

掃興→喜悅

想 滿園春色

看 一枝紅杏

教學反思

要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教師作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爲學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一點在本課教學中做的還不到位。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這篇精讀課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 。本次教學教師執教的是《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首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的,內容淺顯,生字不多。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係,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採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晝、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憶江南的畫面,播放音樂。教師朗誦《憶江南》。江南的風景令無數詩人折服,寫下了許多千古名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8頁,我們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板書古詩詞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聽到、看到、聞到些什麼?(課件播放圖片)

3、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翁卷把江南的田園風光描繪的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先欣賞他的——鄉村四月

4、瞭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爲“永嘉四靈”之一。他喜歡田園生活,擅長寫田園詩。(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朗誦白居易的《憶江南》,並讓學生配樂欣賞江南風景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出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後帶領學生走進本。)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教師範讀。

3、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4、學習生字:蠶、桑;瞭解多音字“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讀古詩,解決所有的障礙。)

三、合作探究,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美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讀一讀古詩,藉助註釋和插圖,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詩的意思。思考:鄉村四月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景美人勤)

師生、生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進而,逐句吟誦古詩。(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我認爲古詩教學更應多讀。所以,在此環節,我主要採用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方法。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四、迴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教師總結,學生背誦古詩。

2、師生共唱本詩。(設計意圖當讀詩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用語言表達了,通過唱抒發了。學生學詩的情趣更濃)

五、自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生藉助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

2、全班交流,說一說農人在忙些什麼?並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讀一讀,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設計意圖在學習了《鄉村四月》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鄉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嗎?”引出《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古詩,進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再次體味鄉村人們的勤勞忙碌。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1、在忙忙碌碌中,轉眼又到豐收的季節了。看,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課件出示: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的確,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所以,許多詩人心向田園,情繫田園,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那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生自由回答)(設計意圖藉助主題詩詞,拓展學習內容,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串起位於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的認知材料,用詩詞中的語言和情感薰陶學生,這樣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推薦作業

老師向大家推薦《山居秋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清平樂·村居》,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古詩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詩文學習的重點,應不斷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標語) 這三首詩詞的教學設計,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反覆品味,反覆朗讀。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引領學生自主習得古詩詞,淡化詩意解讀,而重賞析誦讀,把握詩詞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瞭解王安石、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2.蒐集相關思鄉的古詩。

3.課文插圖及相應CAI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麼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背誦和月亮有關的古詩,爲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激發他們誦讀古詩文的興趣。然後再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撥動學生的思鄉之琴絃,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查找資料,瞭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麼呢?

(a.“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b.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泊船瓜洲”(“泊”是“停泊” 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對詩人及寫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解詩題,爲學習詩句打下基礎。】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根據註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並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設計意圖:讀通是讀懂的前提,讓學生藉助課後註釋,以學生自己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學生的感性體驗,初讀入情入境。】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彙報:你學懂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引導學習。

a.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麼?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爲什麼最後選“綠”?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將“綠”字換詞、朗讀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思鄉之情。】

啓發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

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就要從詩句本身入手。抓住詩眼“綠”反覆咀嚼、感悟,從而牽一髮而動全身,感知整首詩的大意。在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並體會作者的強烈的思鄉情懷。】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爲什麼不能還?……)

2.討論、昇華詩情: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麼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爲什麼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爲了改革大計、爲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爲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設計意圖: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學生學完這首古詩後,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又不能言時,教師適當地介紹背景,幫學生體會文字背後蘊涵的意思。在反覆吟誦中,入情入境地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瞭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瞭解詩句大意。

a.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b.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後,由扶到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古詩《秋思》,入境悟情,使得古詩教學的容量大,效率高。】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爲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麼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繫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麼字好。

5.填字練習。

a.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號內,並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b.自由填字:

春風吹( )了樹梢,吹(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6.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7.指導背誦。

【設計意圖:凸顯“整合”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這兩首詩的詩眼,引導學生學會推敲,學會品詞析句,品味語言精妙。多種形式的朗讀爲背誦及默寫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最終做到熟讀成誦。】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課外古詩詞誦讀》位於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屬於課外自讀古詩詞。

二、學情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初步具備了讀古詩詞的一些經驗,可以自己簡單的讀一讀古詩詞,但是可能還在沒有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誦讀古詩詞。

2、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並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能自己對古詩做簡單賞析,並積累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昨天晚上我備課的時候,感覺這節課要讀的這四首古詩,內容豐富、情感真摯、寫作的方法多樣,可讀的角度較多,我就有點糾結,要從哪些角度帶領你們讀呢?不好選擇,只好來尋求你們的幫助,你們來和我說說,你們平日裏是從哪些角度來讀古詩詞的?

(二)自由批註

師:我們上學期在現代文閱讀中涉及到了批註閱讀的方法,本單元在名著閱讀中也提出了批註的方法,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結合以往閱讀古詩詞的經驗,從四首古詩中自選一首,自選角度做一個批註。

生:批註

(三)發言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註。

2、教師歸納總結並板書;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

(四)呈現老師批註

1、怎樣理解“詩中有畫”?

2、第二首詩中詩人的思鄉之情怎麼傳達出來的?

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五)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讀古詩

(六)我們一起來有情感的朗讀四首古詩詞

(七)學生任選一首詩一個角度,動筆寫一寫賞析

1、學生交流自己寫的賞析;

2、教師進行相關語言表述的指導。

(八)作業:積累背誦四首古詩詞,並繼續完成其它三首詩的賞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