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語文上冊《一個蘋果》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一個蘋果》是一篇老掉牙的傳統課文,記得我們小時候就學過這一課。但小時候學的什麼,當時老師是怎麼教的,我的頭腦中似乎一點印象也沒有。工作後,自己也兩次碰到過這篇課文,但總覺得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去太遠,學生會覺得沒意思,因此每教授到這樣的課文,包括《珍貴的教科書》什麼的,我總覺得有些不知如何下手。這次,當我再拿到這樣的課文時,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要通過這篇留給孩子們一些什麼呢?

五年級語文上冊《一個蘋果》的教學反思

當我靜下心來,細讀這篇課文時,卻發現其實這篇課文並不像我開始想象的那麼古板與艱澀,而是一篇無論從結構到語言都堪稱典範的文章。於是,我便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寫法上。爲此,我設計瞭如下兩個教學環節。

  一、 據題質疑,體會作文擬題的技巧。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在預習時,你第一次看到課文的題目《一個蘋果》後,有什麼問題嗎?學生有的說:“我在想課文寫的是一個怎樣的蘋果呢?”有的說:“圍繞一個蘋果到底會發生什麼故事呢?”還有的說:“作者爲什麼要寫一個蘋果呢?”……當然,學生如果真正認真的預習了課文後,上面的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因此我沒有急於讓學生互相解答這些問題,而是指出:“同學們,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文章的標題。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只有像這樣能夠引起讀者思考的題目才能激發起讀者更爲強烈的閱讀興趣,才能算作是一個比較好的題目。因此,我們每次習作,都應該根據內容的不同,精心爲自己的文章擬定一個好的題目。”然後,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試着回答了這些問題,也算作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一個檢測。

  二、 巧設疑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細膩的外貌、心理描寫。

課文中的有些詞句,學生閱讀時一筆而過,不覺得有問題,而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啓發學生思考:

1、你認爲誰最需要、也最想吃這個蘋果?”這個問題是本文的關鍵,當我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似乎知道是哪個人,但一時又說不清楚,這樣讀書的熱情便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只有在認真的讀讀畫畫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認爲最需要這個蘋果,也最想吃這個蘋果的人。同時學生爲了說服他人,還需要說出自己充分的理由。當然這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在學生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其實防炮洞裏的八個人都需要,也都想吃這個蘋果。對於這個問題的探討應該算是本節課的一個高潮。

2、既然大家都想吃這個蘋果,爲什麼蘋果在他們的手中轉了兩圈還剩下大半個?此時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戰友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

3、這篇課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是對前兩個問題的一個反芻。如果學生僅僅停留在八個戰士需要蘋果也很想吃這個蘋果,而不深入到戰士們心中去用心體味,學生的情感也就無法得到昇華。提出這個問題後,因爲有前邊的學習做鋪墊,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說得很不錯,基本是先朗讀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又結合他們不肯吃蘋果的行爲,以及自己現實的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注意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當有的學生提出傷病員小藍最需要吃這隻蘋果,因爲小藍受了重傷,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脣乾得發紫時,我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句子讓學生讀,理解小藍嘴脣發紫的原因是因爲極度乾渴,讓學生通過這些描寫小藍臉色的詞句體會小藍乾渴極了,並通過“小藍拿起蘋果正要吃,忽然發現原來只有一個蘋果”。體會小藍的動作很乾脆,簡直有點“迫不及待”,他真想吃這隻蘋果。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真正感受到了小藍的乾渴,朗讀的語感自然而然就有了。

4、作者是如何寫得這麼生動感人的呢?帶着這個問題,學生們還是回到了文中對人物外貌、心理的的描寫上。文中“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頭看了看另外幾個人,又看了看躺着的傷員小藍。”是訓練學生體會內心活動最好機會,這既可以讓學生走進戰士內心也可以通過這個句子訓練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是讀寫訓練的有機結合。爲此我引導學生想想作者這裏連續用了三次“看”是不是重複,學生馬上說“不重複,因爲他看得對象不同”,我又引導說“他看的對象不同那他的想法肯定不一樣,讓我們用心去揣摩一下,他每次看都想些什麼?”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他們用豐富的語言說明了小李當時的想法,既合情又合理,真正達到了與人物與作者的共鳴效果。

整節課,通過這四個問題讓學生清楚了文章寫了什麼?這麼寫有什麼效果?怎麼寫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應該說收到了課前預設的目標。

儘管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讓文本說話做得還不是很好。其中文中對蘋果的描寫,特別是對比的寫法,是引導學生理解連長需要也很想吃這個蘋果的好機會,我沒有抓住,而是突然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文本來體會效果會更好。

2、時代背景的穿插不是很到位。因爲這篇課文寫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學生對當時的環境可以說一無所知,上課伊始我就把自己掌握得上甘嶺資料對學生全盤托出,雖然學生有所震撼,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把這些資料放在蘋果在戰士們手中轉了一圈,又回到連長手中,再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時出示效果會更好。

3、整節課感覺還是我在牽着學生走,學生的自主性發揮的不是很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