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

一、朗讀詩歌,頻度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節。

課件出示: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樺,

彷彿塗上銀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頭,

雪繡的花邊瀟灑,

串串花穗齊綻,

潔白的流蘇如畫。

1、自由朗讀。

2、“塗”“披”字的運用好在哪裏?(一個“塗”字準確地表現出樺樹主幹上一層潔白的細皮;一個“披”字把樺樹擬人化了,表明樺樹對一身潔白的喜愛,突出白樺的高潔。)

3、作者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白樺?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是雪後的白樺,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毛茸茸的雪枝比作串串綻放的花穗、流蘇。)

4、雪後的白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雪後的樺樹它傲寒挺立。)

(二)學習三、四節。

課件出示:

在朦朧的寂靜中,

玉立着這棵白樺,

在燦燦的金暉裏,

閃着晶亮的雪花。

白樺四周徜徉着

姍姍來遲的朝霞,

它向白雪皚皚的樹枝

又抹一層銀色的光華。

1、集體朗讀。

2、第三節寫了白樺靜中有動的氣質美,從哪些動詞中體現它的動態美的?(“玉立”和“閃着”兩個動詞突出靜靜挺立的白樺不失一種特別的動態美。)

3、如何理解“徜徉”一詞?(“徜徉”的本意是閒遊;安閒自在地步行。“徜徉”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準確而細膩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過程。)

(三)整體感悟。

1、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白樺樹”?(作者從白樺樹的特點、枝葉、氣質、朝霞裏的白樺樹幾方面進行描寫的。)

2、這首詩前兩節和後兩節重點描寫什麼?(這首詩前兩節重在描摹白樺的外在形象,後兩節重在表現白樺的內在氣質。)

3、白樺是本詩中心意象,通過作者的描寫,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通過白樺我們瞭解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白樺樹肅穆、純淨、聖潔,寒冬中挺立,又有格外的堅定,毛茸茸又顯得溫暖活潑。我們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體會現代詩的特點。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配樂朗讀。

結合白樺從形式、韻律上談談現代詩的特點?

白樺採用四行一節的形式,各節偶句押韻,全詩押通韻,讀來音韻迴環和諧,如一首歡快的小夜曲。

再讀詩歌冰心的《繁星》。小節:現代詩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不是很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爲若干小節。

2、從詩歌內容上體會現代詩的特點?

《白樺》是對自然景物的讚美;《繁星》是對母親的愛。

小節:現代詩歌的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三、詩歌朗讀。體會現代詩歌的美。

男女比賽讀,自由朗讀,小組比賽讀,個人配樂讀。

板書設計

白樺

外在形象

內在氣質

讚美大自然

教學反思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爲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

在這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圖片、想象感受到詩中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裏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等突出描寫的景物,感受白樺純潔、朦朧以及寧靜的美,體會高尚人格與高潔之美。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一課時的時間還真是不夠用,有的環節該細緻由於時間關係就變得草草收場,就像是流於形式走過場,比如說指導朗讀的過程,學生練讀的過程,還有就是指導背誦、學生練習背誦的過程,另外學生練筆這一環節由於課上時間不夠,只能作爲課下作業了。

所以,在今後的現代詩歌學習中,對於詩歌的朗誦與韻律的體會教學,我將會更加合理的進行教前準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精煉準確的語言。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和體驗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三次試驗表、仿生學小資料。

 四、課時設計: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課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通過( ),解開了蝙蝠 祕密,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 ),解決了飛機( )的問題。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啓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間是怎樣飛行的?(指生彙報)

3、邊……邊……說明什麼?你能說個句子嗎?

4、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蝙蝠也能靈巧地避開。這裏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強調了什麼嗎?你能試着說一句話嗎?在說完之後同學們說一說它強調了什麼。

(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5、指導朗讀。

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6、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說)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三、小組合作,解密科學家的試驗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節課的預習作業,把你填好的實驗報告單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問題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試驗次數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3.彙報交流。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說一說)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僅僅這三次試驗能證明這個結論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6)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

你能說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嗎?在這裏去掉行嗎?爲什麼?

“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1.生齊讀第7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說說。

3、提問,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 )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老師邊聽學生填空,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蝙蝠飛行原理圖。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爲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們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句子: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C從“反覆、終於”你感受到什麼?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二者聯繫。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說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畫得對嗎?那請你說一說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3、對比兩個示意圖,得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脫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說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六、總結昇華,激趣拓展

1、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啓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啓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用“人們從( )身上得到啓發,發明了( )。”的句式來說。

我從( )身上得到啓發,想發明( )。

 七:作業佈置:

師:回顧全文,科學家發現問題(第1、2段),提出疑問(第3段),在經過試驗解決問題(第4、5、6段),最後得出兩種事物的聯繫(第7、8段),讓讀者一目瞭然就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課下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啓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設計我又在兩個班進行講課,效果顯著。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填寫的實驗報告單,由於報告單由三次試驗的三行改成四行,學生討論更是熱烈,而且大都能說出老師爲何又設計了四行。小組活動有序、省時,爲下面的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說、畫、講蝙蝠和雷達的關係時也顯得容易多了。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3

課堂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燬、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堂教學重點:

1、瞭解被稱爲“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夥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瞭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後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堂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於理解。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瞭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生,你們瞭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隻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對於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瞭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交流讀後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爲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爲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着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後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着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繫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老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麼意思?”

老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鬥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裏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裏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着呢。夜鶯倒是隻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塗的樣子,卻有着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羣衆,又痛罵了敵人。從字裏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充當“嚮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麼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四人小組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爲什麼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着?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爲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後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⑴齊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從孩子的嘴裏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麼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讚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課堂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爲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爲本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着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老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鬥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着小夜鶯,。”

設計意圖:老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讚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佈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感受火燒雲的景色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初步學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4、會補充提綱,並按提綱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描寫火燒雲的變化的嗎?

寫了火燒雲的顏色,還寫了它的形狀。

(板書:顏色、形狀)

二、學習“火燒雲的顏色變化”

我們先學習描寫火燒雲顏色的一段話,找出這一段,請一位同學朗讀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

火燒雲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

讀後回答。

(顏色變化快)

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我從“一會兒”這個詞體會到的。)

(板書:一會兒……一會兒……)

你能通過朗讀能讀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嗎?

(一會兒……一會兒……)

顏色變化還有什麼特點?

(顏色變化多)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每一句都要說自己的感受,再通過朗讀表現。

(評價語: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感受到了火燒雲顏色的多。火燒雲的顏色的確太多了。你的朗讀讓我見到那麼多的顏色。顏色什麼都有……)

在第3句交流中:

哎!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詞有什麼共同特點?

(植物加顏色)

在學生說到“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時,讀一讀。

(板書:……都有……沒見過……)

好,我們來看一看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試着說說這些顏色。

(課件展示火燒雲顏色變化的錄像。)

先用“ABB”式來說。

並展示:

綠瑩瑩、黃澄澄、黃撲撲、金閃閃、紅豔豔……

用“半A半B”式來說。

用“植物加顏色”來說。

(蘋果綠、桃紅、玫瑰紫、石榴紅、杏黃、秋葉黃、黃瓜綠、草莓紅、橘黃、橄欖綠、檸檬黃、棗紅、香蕉黃、草綠)

天空中這麼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呢?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

真會用詞。讀讀這段話,比一比誰能讀出對火燒雲的讚美之情?

(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感情很充沛。憑藉段落結構,自己試着背一背。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結構。)

(學生自由背)

誰願意帶着感情給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學舉手)

既然這麼多的同學都願意背,那麼我們一起背誦這一段話。

(學生有感情地齊背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火燒雲的形狀變化”

剛纔我們欣賞了火燒雲五彩繽紛的顏色,現在我們來感受一下火燒雲千姿百態的形狀。

哪幾自然段是寫火燒雲形狀變化的?火燒雲的形狀像什麼?

(板書:像馬、狗、獅子)

1、讀中發現:

在4~6自然段中,你喜歡哪一段呢?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段,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想一想,看你能從中讀懂什麼?

第4自然段中:

我從“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正在……就……”這些詞中,知道了火燒雲變化得快。

我知道了火燒雲的樣子像馬,動作很逼真,還知道了它的變化過程。

我從“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這句話中看出,人們很喜歡火燒雲。

讓喜歡這一自然段的同學和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第5自然段中讓同學交流好讀懂什麼後全體男生朗讀。

第6自然段:

我學的是第6自然段,我從“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麼大,也是那樣蹲着,很威武很鎮靜地蹲着”這句話中知道作者很善於觀察,能夠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聯繫起來。

我看出,作者很喜歡火燒雲,她看的時候很開心。

我知道火燒雲形狀變化得很多。……

讀第6節可以齊讀。

(評價語:你很細心。你的關注點就是和別人不一樣。你的想法很獨特。)

2、自主研究,合作學習:

這三節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呢?

⑴ 相同點:

① 結構相同,都先寫出現了,像什麼,後來又變化了,不像了,便消失了。

(板書:出現、變化、消失)

② 描寫時看到的和想到的相結合。

③ 都寫出了作者對火燒雲的喜愛之情、欣喜之情和火燒雲消失時的遺憾心情。

⑵ 不同點:

① 開頭的連接詞使用不一樣。

② 描寫的火燒雲的形狀不一樣。

⑶ 小結:

同學們研究得真不錯!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動靜結合的寫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火燒雲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地形狀變化。

讓我們也來想象,火燒雲還有可能會變成什麼?

(小白兔、小綿羊、花、草、樹木、老爺爺、老奶奶)

可以是植物、動物、人物、世界萬物……

⑷ 仿照課文的第4~6自然段,我們把它寫下來。

寫幾分鐘後大家交流:

生: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一座座山峯,高低不平,連綿起伏,猶如珠穆朗瑪峯一樣雄偉、壯觀。可一眨眼的工夫,就離我們遠去了,而且越去越遠。

生:這時又跑來了一隻大花貓,貓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點。我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點點。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嬌,想讓人抱一抱它。

(學生沉思)

師:當它看見那邊出現了一隻小老鼠,猛地跑了過去,貓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

生:快看啊,不知從哪裏鑽出了一羣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臉紅紅的,眼睛圓圓的,跳來跳去,彷彿運動員在認真地跳鞍馬。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變成了一隻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發上一樣悠閒。過了兩三秒鐘,小兔站起來了,伸了伸懶腰。這時,小兔的四肢變得更長了,變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邊,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還在空中不停地舞動着。只見那條“巨龍”張着大嘴,鼻子翹着老高,一雙銅鈴般的圓眼,放射出紫色的光,還挺神氣呢!可我還沒有盡情欣賞,“巨龍”就趕回“龍宮”去了……

(鼓掌)

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說的真棒!火燒雲形狀變化這麼多,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出火燒雲形狀變化多。

(變化多端、變化莫測、千變萬化、絢麗多姿、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四、學習“火燒雲下去了”

師:剛纔同學們概括那麼多的詞語表達了對火燒雲形態變化多的感受,那麼,作者觀察火燒雲時有着怎樣的感受?從第7自然段找一句話來回答。

生:讀“一時恍恍惚惚的,……什麼也看不清了。”

師:美好事物的存在總是那麼短暫,但作家卻能將這瞬間的美麗化作永恆,想想作家爲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來?

(引導學生概括寫作方法:仔細觀察,發揮想象,注意積累。)

五、迴歸整體,激發情感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能不能說一句讚美火燒雲的話呢?

生:火燒雲真是太美麗啦!

生:火燒雲不但絢麗多彩,而且變幻莫測。

生:我愛火燒雲,它給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六、質疑問難,妙在延伸

師:學到這兒,你還想對火燒雲作哪些進一步的瞭解呢?

生:爲什麼火燒雲顏色變化這麼多?

生:爲什麼火燒雲只出現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燒雲上來時,爲什麼地上的人和小動物的顏色發生變化呢?

師: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好,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些疑問?查閱百科全書等工具書。《變幻的天空》一書介紹了有關火燒雲的知識,下課可以請教它。

七、自主設計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最想給自己設計一個什麼課外作業?

(實踐、書面的或口頭的)

1、有感情地讀課文並背誦;

2、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

3、上網查找有關火燒雲的知識;

4、利用早晨或傍晚時間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火燒雲;

5、畫一畫美麗的雲……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有關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誰能爲大家背誦幾句?(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2、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3、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現在讓我們盪舟灕江,仔細觀賞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

二、 品讀感悟 暢遊山水

師:在上節課的閱讀中,很多同學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誰能說說課文的哪部分寫得最精彩?(山、水)老師贊成你的想法。

(一) 觀賞灕江的水

師:我們先來觀賞灕江的水(板書:灕江水)。播放灕江水的風光片。談談灕江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來講。

師:同學們眼中的灕江美不勝收,作者筆下的灕江水更是獨具丰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並思考: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板書:靜、清、綠)播放灕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風光片。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麼關聯詞,就可以組成一句話?(同桌交流)(1、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2、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師:其實這句話就是這段的主要意思。這樣概括地寫,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

師: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說?(灕江的水靜靜的。灕江的水靜靜的,清清的,綠綠的。)

師: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該怎樣組織排列?(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麼寫的呢?誰來讀一讀?

師:在感嘆句的後面補充說明,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受。同學們,你能讀出那種美嗎?出示灕江的水圖。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我們眯着眼,看着圖畫想象一下,灕江的水怎麼靜,你們看見灕江的水在流動嗎?(看不到,好靜啊!)師讀生跟讀。

師:你們往下看,彷彿看到了什麼?師讀,生讀。

師:現在讓我們擡起頭,放眼江面,灕江的水該有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瑕指玉石上的斑點。)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想用聲音再現灕江水的風姿。師讀前半句,女生讀後半句。

師:欣賞了你們的朗讀,我覺得灕江水美得生動,美得具體,美得形象。爲什麼會有這種效果嗎?(表達方法上:作者恰當運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辭方法。)老師爲你豎大拇指。的確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恰當的排比讀起來語氣更加強烈。請女同學讀第一分句,男同學讀第二分句,齊讀第三分句。

師: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作者已經把灕江的水勾畫得淋漓盡致了,爲什麼還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師:大海的雄偉壯麗,西湖的寧靜柔和。都無法與灕江水相媲美,這樣寫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誰能讀一讀這句話?作者先說沒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然後抓住特點具體介紹,在今後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這樣佈局謀篇,請同學們齊讀第二段。

師:學了這段我不禁讚歎:真靜真清真綠灕江水。(板書:三個真)

(二) 觀賞桂林的山

師: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請同學們默讀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還有哪些疑問?(板書: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樣寫的?(運用排比句和一連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寫出山的奇)還會像什麼?隨着你們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事物。

師:你們看桂林的山,姿態各不相同,變化很多這就叫形態萬千。播放桂林山奇圖。這一座座形態萬千,奇特的山峯,分開排列叫什麼?(奇峯羅列)。奇峯羅列,各不相同,好像從地上拔起來,就叫拔地而起。作者從山形實現了奇。請女同學看圖片,男生齊讀這一分句。

師:可愛的男同學啊!你們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讀活了,一個個文字彷彿一個個跳躍的生命。課文是怎麼寫秀這個特點的?讀出秀美的感覺。女生讀。作者體現山的 秀是從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峯非常險峻,書上說危峯兀立這個危是什麼意思?是危險的危嗎?字典裏有三種解釋,選擇哪一種恰當?1、不安全;2、損害;3、高的,陡的。

師:這些形態萬千的奇峯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這就叫怪石嶙峋。面對這樣險峻的山峯,不用說零距離接觸,就是老遠望着它也會叫人心驚肉跳。你能讀出那份險嗎?

師:關於山這段還有哪句話沒有談到?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用這句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用聲音再現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師讀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讀奇、險句子,女生讀秀句子。

師:這真是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哪!(板書三個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師:遊覽了桂林的山,難道你不想說點什麼嗎?(讓你感覺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師:你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同時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齊讀第4段,用心體會作者那強烈的感受。

師: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彷彿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一邊有感情地朗誦,一邊板畫山、水、雲霧、竹筏。(師隨手爲真靜真清真綠灕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勾出框)這是什麼?(對聯)缺什麼?(橫批),橫批一般幾個字(四個)展示你的文采的機會到了,添橫批。

師:現在什麼都在改革,咱們對橫批也進行一次改革,幾個字都可以。

師: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領略它的獨特風韻。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就一句話,發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間仙境啊! 2、桂林山水,風景如畫。 3、啊!風景秀麗的桂林,我愛你! 4、的確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我多想永遠與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癡迷,令我心曠神怡! 7、我愛你桂林,我讚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夢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勝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國錦繡河山的典範。我爲你驕傲。)

師:讓我們牢記這副對聯,把桂林山水的美永遠留在心中(齊讀對聯)。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靜真清真綠灕江水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爲了修訂《本草》而不怕吃苦、爲民造福、嚴謹認真、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學生產生對由衷地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李時珍的吃住行的苦,從而體會李時珍不怕苦的精神。

2.抓住記載尋訪收穫的典型事例,感悟李時珍的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過程:

A激情導課:

導入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夜宿古寺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哪三件事?

生:夜宿古寺 師徒談苦 記載收穫

明確目標:學習夜宿古寺中我們明白了李時珍住的苦,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這一課,看看李時珍和他的徒弟還吃了哪些苦?

效果預期:相信每位同學都是最棒的,都能學有所獲。

民主導學:

出示任務: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1.默讀5-11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李時珍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標註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

2.小組討論學習所得

3.展示交流:(預設)

生:我找到的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乾糧。”一個啃字我體會到乾糧很硬,放了很長時間,很不好吃,這說明師徒二人吃的也很苦。關於這點誰有不同看法。

生:我找到的描寫李時珍神態的詞是“笑”,說明他是一個以苦爲樂的人。

師:大家很會抓關鍵的字詞,那麼,在師徒的對話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詞呢?

生:“先生是快50歲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嗎?”一個“挺”字可以看出李時珍很苦。

師:挺字是什麼意思?支撐

想想,是怎樣的苦需要李時珍 “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訪的苦等等。一個挺字,上面壓着的是許多的苦,如果給這些苦再加一個時間,是多長?(一夜、好幾個月、長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長的時間,加負在一個近50歲的人身上,靠什麼才能挺下來。(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恆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時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齊讀: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裏過夜,比住在家裏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生:抓住“家裏”和“破廟”,“吃苦”和“造福”兩處對比,突出李時珍的樂於奉獻,不怕吃苦的品質。

生:對於萬民得福,你怎麼看?使億萬老百姓受到益處。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本草綱目》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爲“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師:讀完這段資料,你會發現,《本草綱目》自它問世至今乃至以後,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處,可以說造福了全人類。這又是怎樣的品質?

“辛苦一個人,造福全人類”的崇高品質。

師(小結本段):畫面二,主要是李時珍與弟子的語言描寫,如何品味人物語言,同學們通過勾畫,準確地抓住“啃、笑、挺、值”這些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甘於吃苦、卻造福億萬人的偉大的李時珍形象。

過渡:第二件事大家勾畫準確,體會也很深刻,第三件事大家按照剛纔的學習方法學習,相信大家會做得更好。

展示交流:(預設)

生:“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後變成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

“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

“刀豆子燒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從李時珍記錄的內容來看,他記得非常詳細,不同的草藥,形態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樣,這都需要費很大精力來仔細記錄,對於一個近50歲的人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生:“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李時珍拿過藥包,從裏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我勾畫住一系列動詞:端詳、扯下一點、嚼

端詳是仔細地看;扯下一點說明扯的很少,這兩個動詞連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時珍在嘗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這兩種草藥的藥性,但他知道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他明知危險,卻依然嚼,可以看出他爲科學不惜冒險,這就是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生: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風呼嘯,李時珍寫本草的環境很惡劣;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說明時間已經很晚了。通過寺外環境描寫,反襯出李時珍不怕吃苦,潛心研究的精神。

生:(小結)通過第三個畫面的學習,我們又體會到李時珍嚴謹、認真、爲科學不惜冒險的品質。

總結全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怕吃苦、爲民造福、嚴謹認真的可親可敬的李時珍。大家在今後的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寫法,通過記事來表現人物品質。

檢測導結:

根據你的理解來補充句子。

1.這天忙着趕路,又一次錯過了客店,師徒兩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裏過夜了。李時珍想 爲了能造福萬民,住的差一點沒關係 。

2.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李時珍想

我還是早些趕路吧!那樣就能多尋訪一些草藥 。

3.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來。

李時珍想 我還是忍耐一下吧!等我修訂好《本草綱目》,好好陪陪我的親人 。

四、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行的苦 住的苦

師徒談苦——吃的苦

記載收穫——嚴謹踏實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7

教學目標:

圖片欣賞表達

第二自然段盤古連續幾個動作的分析,體會盤古開天闢地的艱辛

第七自然段排比句的學習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字詞文章教學,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

佈置學生了解《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有一位偉大的神爲我們開創了美好、開闊的生活空間,他就是(引讀——)盤古。

2、他是一位怎樣的神呢?請同學們看語文書P69右上角的圖片。『出示:盤古的圖片、盤古是一位的神』

二、開天闢地

1、引入:這樣一位身強體壯的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呢?[板書:開天闢地]請你大聲讀讀第2自然段,看看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從中你可以看出盤古是個怎樣的神?讀完之後,把盤古開天闢地的動作用“●”標示出來。

2、教師巡視,指名學生回答(你找到了哪些詞語?相機出示句子)

(1)出示“他一使勁……破碎了”

一使勁、一翻身、一坐就能讓宇宙裂開一條縫,說明了什麼?(盤古高大力大)你有這個力量嗎?只有盤古纔有這個神力。

(男同學把他的神力讀出來)

你們讀的太好了,特別是“咔嚓”太生動了,彷彿就在我的耳邊響起。(女生讀)

(2)出示“大神見身邊……‘大雞蛋’破碎了。”

①你找到盤古的哪些動作?全班齊讀這一句。思考:句子中哪些詞語彷彿讓你親臨開天闢地的現場?(猛劈猛鑿巨石飛濺)

(4)你們讀的真好!你們的朗讀讓我彷彿看到一個“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的盤古正在“猛劈猛鑿”

看到巨石飛濺、火光四射,你想到哪些詞語?『出示詞語』

怎樣的鑿和劈阿!誰來讀。能讀的更猛一些嗎?請你把詞語放在句子裏朗讀,把他威武神勇的樣子讀出來。看到盤古猛劈猛鑿時,你想到哪些詞語?『出示詞語』(力大無窮、)

聽到巨石崩裂、斧鑿乒乓的巨響時,你又想到哪些詞語呢?『出示詞語』

②原來盤古開天闢地真的不是那麼簡單啊,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再次出示“大神見身邊……‘大雞蛋’破碎了。”』

3、過渡:盤古就靠這神力,把天地開闢出來了,引讀“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三、頂天立地

1、過渡:盤古用他的神力開闢了天地,天和地分開以後,又是怎樣做的呢?

“頭頂着天,腳踏着地,”可以用個成語來形容。[板書:頂天立地](看圖)

2、默讀課文3-5小節,思考:在盤古頂天立地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盤古上要支撐着天,下要抵住地,防止天地的合攏,你試試,(學生做姿勢一分鐘)學生說感受突出盤古的時間長、累

②“一萬八千年”說明了什麼?(持之以恆、高大有力)讀的慢

3、在漫長歲月中盤古意志堅定是何等的不易啊,你覺得盤古是個怎樣的神?(力大無窮、英勇無比、意志堅定、矢志不移)所以文中第五小節還稱盤古是個―――巍峨的巨人,讓我們一起朗讀第5段,把這個巍峨的巨人記在心中。

四、改天換地

1、千萬年過去了,盤古將畢生的時間和精力奉獻,在他倒向大地後,他還用他身體的每一部分重塑一個豐富而美好的世界。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第七自然段,思考這一小節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板書:改天換地]

3、①讀第7自然段,讓我們看看他的身軀都變成了什麼。『出示』

②那麼這些生化出的世間萬物又是盤古身軀的哪一部分變成的呢?『出示』

③看大屏幕,好好讀讀這些詞語,看看他的身軀與所化成的事物有什麼關係?(相似)所以說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與原來的事物之間必有其相似之處,這樣的想象纔是合理的。你瞧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答:整齊)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嗎?請你用“”畫出來,並讀一讀。

以後在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運用對仗這種方法,那會讓文章增色不少。齊讀第七小節。

④啊,原來世間萬物都是盤古的賜予。『出示:初春,浮雲悠悠,微風拂面,那是盤古;聽,隆隆的春雷,啊!那是盤古

,告訴人們;雨露甘霖從天而降,那是……

踏在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大道上,那是盤古用爲我們鋪就的幸福之路;遊遍千山萬嶺、三山五嶽,我們感受到盤古是多麼的強健有力;倘佯於奔騰的江河、浩淼的湖海,我們充分領略了盤古

留給我們的生命之源……』

『出示:你還有哪些想象嗎?

,那是盤古;

,那是盤古;

,那是盤古……』

4,就這樣,(引讀第八自然段——)就這樣是怎麼樣呢?

5、同學們這樣美好的世界是誰給予我們的?是他用自己的身軀換來的。所以當我們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沐浴着溫暖的陽光時,不要忘了我們的大神———的盤古。齊讀第七小節。(配樂)

五、總結全文。

1、感謝盤古,感謝盤古給我們帶來這麼美好的宇宙空間:有的爲盤古的無私獻身而深深感動:有的爲盤古就這樣離去而難過,心頭有着一絲悠悠的懷念。請同學們看着盤古的塑像,此時,你想對盤古說些什麼?『盤古大神,

,公開課《開天闢地》第二課時

2、小結:同學們你們不但讀得好,說的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看!這就是盤古爲我們開創的美麗的世界(看圖,出示一些美麗山河的圖片)

3、讓我們再一次深深的記住:盤古是一位無私奉獻的大神。

六.拓展

1、除了《開天闢地》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故事,你瞭解嗎?自己讀一讀。

七、作業:

1、背誦課文第6、7、8自然段

2、將自已蒐集到的神話故事展示給自已的小夥伴們看

3、咱們今天學習了用整齊的句式進行了合理的想象,下節課我們將學習自己這樣的句子,先請同學們回去思考『出示』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8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2.詩歌朗誦。

二、學習詩歌,讀中悟綠。

自由朗讀每小節詩歌,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反覆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三節。

出示句子:

刮的風是綠的,

下的雨是綠的,

流的水是綠的,

陽光也是綠的;

1.帶着想象的翅膀朗讀這一節詩歌。

2.思考:這一節詩歌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這一小節詩歌告訴了我們什麼?(綠的所在: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

3.爲什麼整個空間都是綠色?(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所以充滿了綠色)

4.這麼多、這麼廣的綠色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綠色是希望,是生命的顏色,整個大自然一片春意盎然。)

(二)學習第四節。

出示詩歌:

所有的綠集中起來,

擠在一起,

重疊在一起,

靜靜地交叉在一起。

1.集體朗讀詩歌。思考:這一小節講了什麼?(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2.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綠的形態?(擬人)

(三)學習第五節。

出示詩歌:

突然一陣風,

好像舞蹈教練在指揮,

所有的綠就整齊地

按着節拍飄動在一起……

1.指名讀,小組讀。

2.這一節寫了什麼?(綠在風中飄動)

3.作者爲什麼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綠飄動的樣子?(這樣形象、生動的樣子,給讀者帶來了對綠飄動樣子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情感昇華。

艾青運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學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處都是綠色,樹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風的吹拂下來回擺動,風是綠的,水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綠。

那麼綠到底是什麼呢?

綠是生命的顏色,是生命的象徵。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四、拓展延伸。

關於綠的詩句

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唐賀知章《詠柳》)

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板書設計

綠的顏色

綠的所在綠是生命

綠的形態讚美春天

綠的飄動

教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些詞語或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其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後,纔會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這樣的設計,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激起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及嚮往,組內合作、分工,每個人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或心安或興奮或自信或勝任的愉悅,每個人的情感都可以自由流淌。

但是這節課,在學生有節奏地朗讀詩歌上安排不夠充分,對於現代詩歌的體會上還需再下功夫。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二、三段的學習,瞭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

2、能應用讀懂兒童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閱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銀色飛機和航天飛機的對話。

教學準備:

課件、知識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現在老師先檢查你們詞語的掌握情況,出示詞語。

高興

羨慕

擔憂

惋惜

驚喜

龐然大物

雄壯威武

一掠而過

專程來往

你覺得哪個詞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慕、憂、惋)

2、咱們用半分鐘的時間把這些詞記住,等會兒請大家默寫出來。

3、學生默寫後,進行校對。

二、自主合作,深究課文

1、同學們,這是一篇兒童科普文章,我們讀這篇文章要學什麼?怎麼學?

2、同學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再現銀色飛機與航天飛機的兩次見面情景。我們先默讀課文,認真自學,想想你能讀懂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等會兒到小組中討論,可以運用知識盒中的資料解決某些問題。

許多同學都能邊讀邊想,做點記號,找到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請教其他同學。小組重點討論一兩個部分,等會兒用各種形式彙報。

3、彙報交流

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請各小組彙報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各種形式,老師建議大家先來彙報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1)第一次見面

a、生讀對話

b、評一評。

c、爲什麼把這幾個詞讀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飛機的快。

〔快〕

d、航天飛機是一掠而過,該怎麼讀他說的句子呢?

“再見吧!”越來越輕,好像聲音從遠處傳來。

現在老師和大家合作,我讀敘述語,你們讀航天飛機,你發現了什麼?

e、從這組對話的寫法上看,你能發現航天飛機飛得快嗎?

f、爲了表現航天飛機的速度快,作者把說的話寫在一起,把第二句的敘述語放在後面。以後在表達速度快或情況緊急等都可採用這種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點是“雄壯威武”,指名讀,讀出了航天飛機的雄壯威武。

“銀色飛機爲結識了這樣一個新朋友而感到高興”。

a、讀

b、銀色飛機感到高興的原因是什麼?

c、把這個句式換成“因爲……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銀色飛機的心情變化來寫的。讀讀下文,你還發現了什麼?(羨慕擔憂惋惜)

e、選一個詞語說說心情變化的原因。在說羨慕原因時播放課件,演示課件。(航天飛機飛出大氣層情景)

f、選擇一兩句讀讀,讀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讀。

g、引讀。你把老師的心讀得癢癢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讀,好嗎?

(3)航天飛機作用

“他專程來往於地球和空間軌道之間。”

a、讀了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b、下面老師請個同學來演示一下航天飛機的作用?

他演示得對嗎?(不止一次,是多次,這就是“專程”,指名學生板書航天飛機的作用。)

c、有一個詞直接告訴我們“能去能回”——來往

d、3、4兩句話講航天飛機爲人類做同一件事,請兩位同學一起讀,大家邊聽邊想,能從這兩句話中找到兩個字,合起來類似“來往”這樣的詞。(接送)

e、從資料中查明,航天飛機的作用不止這些,請大家說說你知道航天飛機現在有哪些作用?將來還可能會做什麼事?

f、大家真像一個個科幻家。航天飛機的作用說得完嗎,這有待於大家不斷去研究,去探索,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航天飛機的歷史也將寫上嶄新的一頁。

(4)第二次見面

a、讀

b、朗讀時你注意了什麼?

c、銀色飛機爲航天飛機還能回來嗎感到擔憂之時,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飛機,心情自然格外驚喜。

4、經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已瞭解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請大家看着板書以第一人稱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飛機……)

5、說說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寫的。

作者把兩架飛機當作人來寫,會說話,有複雜的心情變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變成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

三、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一個月後,航天飛機經過維修保養,補充燃料,又請來兩個僕人——助推器和一個管家——燃料箱,再次點火上天,與銀色飛機相遇。兩機相見,他們會說些什麼?怎麼做呢?請找兩個夥伴說說第三次機見的情景。自由準備指名一組說。

把第三次見面的情景寫下來,注意提示語位置。

板書:

航天飛機

外形

雄壯威武

特點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衛星、做實驗、接送病人……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0

一、預習提綱、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找出文中描寫陳嘉庚言行的語句,抓住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所畫出的語句,有的放矢理解內容。

二、展示彙報交流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裏知道了些什麼?

2.彙報交流。

3.指名讀第1、2自然段。

①說說陳嘉庚給你留下的印象;

②陳嘉庚的成功是怎樣才得來的?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陳嘉庚爲什麼要辦學?他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又是怎麼做的?

②找出描寫陳嘉庚行爲、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然後把自己的體會與同桌或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③集體交流,指名彙報。老師相機出示有關句子,指導讀出正確的語氣和感情,互讀互評。

④文中的插圖是對照課文的哪部分內容的?看插圖,談談你看後的感受。

4.齊讀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從此,陳嘉庚一邊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邊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回家鄉,興辦學校。”

讀一讀,認真體會帶點的詞,用一句話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三、朗讀全文,感受陳嘉庚的愛國之情

四、反饋檢測

1、想一想陳嘉庚爲什麼要辦學?

2、陳嘉庚做出了哪些貢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繫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複習鞏固

聽寫新詞,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評議

二、探究賞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進行整理。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問題。

3、師巡視,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組:

什麼是巨人?

說說“當我們領到巨人的身份證,纔有資格在時代的舞臺上微笑”一句話的意思。

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4、針對以上問題再次展開討論,師指導

5、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師評議、點撥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創新

1、出示多媒體課件---古代人的生活情況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術,學生學生在對比中說一說科學的力量。

2、未來社會將是怎樣的?科學將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3、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用事實證明“能上銀河摘星,可入龍宮尋寶,改天換地的‘盤古’傳人,天天把新的神話創造”這句話。

四、課堂小結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2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導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雲。

局報

2、指明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着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着屏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划進去了嗎?這兒爲什麼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於戰爭的原因,只保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苟,令人歎爲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着的密切關係。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爲科學終身奮鬥的信念。

重點句段交流,並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牀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裏的“如此”指什麼?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着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麼?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隻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麼?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麼?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爲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數據,每一個數據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後,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後,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爲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爲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爲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捨,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滿山遍野、抽搭、拽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是人們的愛讓小作者脫離危險。

3、學會感謝他人的愛,並關愛他人。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CAI課件。

學習內容:學習課文3——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

2、複習上節課學過的生詞,開火車讀詞。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說說: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4、通過朗讀回憶當時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齊讀: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掙扎着,兩手扣摳着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

二、品讀課文重點段,悟語悟情悟境。

(一)學習3——5自然段。

1、抓住重點句,自主學習

自由讀3——5自然段,思考: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我卻仍然堅持着,堅信着,我在堅持着什麼,堅信着什麼?

2、悟情悟境,品讀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雜草,不讓自己再往下墜。

(1)、換詞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錶演抽搭的樣子,理解詞語。

(3)指導朗讀:誰能通過朗讀爲我們再現當時的情景。指名讀後互評朗讀。

3、出示句子:我知道親人們一定會很快就來救我的。

(1)、談話:同學們,如果你遇到了危險,你的親人會來救你嗎?

(2)、帶着這樣的信念讀句子。

(3)、拓展說話:小作者這樣堅信自己的親人會來救自己,說明他的親人平時對他怎麼樣?他的親人平時是怎樣關心他的?出示說話練習:

(1當我生病時,外婆。

(2當我時,。

4、出示句子:

雖然四肢已經發麻發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點兒,可是我仍然堅持着,堅信着。

(1)指導朗讀:正是親人的愛讓“我”堅持着,堅信着,讓我們帶着這份愛讀句子。

(2)指名讀後分組讀。

(3)齊讀。

(二)、學習6——7自然段。

1、自主學習,讀練結合。

正像“我”堅信的那樣,我的親人來救我了!這時,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我聽到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法,階梯朗讀。

(1)你能通過朗讀,表現這聲音的不同嗎?指名讀,體會聲音由遠到近的變化,及聲音的特點。

1)隱隱約約的喧譁

2)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

(2)我們讀好了關鍵詞就能讀好句子,讓我們把這些聲音放到句子中去,讀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從遠處村莊的方向傳來我急切渴望聽到的隱隱約約的喧譁,聽到了一聲又一聲焦急、親切而悠長的呼喚。

(1)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這聲音是“我”急切渴望聽到的,指名讀並自我後,會讀的同學起立讀。

(2)、拓展說話:聽到這喧譁聲,我想來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會來找他?

(3)、創設情境:如果你就在這尋找的人羣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夥伴------,你會怎麼呼喚他?請你來試着呼喚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讀句子。同學們,從你們的呼喚中,我聽到我多少焦急、擔憂、多少關愛啊!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感情再讀這段話。

3、自主品讀:我看到了什麼?看到的景象是怎樣變化的,該怎樣讀?出示句子:緊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線,很快是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滿山遍野的燈籠火把,越來越近,越來越亮……

(1)學生自由品讀

(2)指名朗讀,自我,互相。

(3)齊讀。

(4)課件展示火把由一線,然後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後變爲滿山遍野的景象。相機深化理解“滿山遍野”一詞。

(5)拓展說話:

1)、滿山遍野的()。

2)、請用“滿山遍野”說一句話。

4、天色越來越暗,四周一個人也沒有,如果是你掉在這井中,聽到這聲聲呼喚,看到這火把滿山,你是什麼心情?帶着體會讀句子:頓時,我淚如泉涌。

(1)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和指導,鼓勵學生讀己的感受。

5、配樂朗讀第六段。

6、是啊,這淚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動,真是百感交集,此時我的身體是冰冷的,心卻是溫暖,淚更是熱的,同學們,讓我們以朗讀的方式來學習第七自然段吧。

(三)、學習第八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本來以爲只有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會來救自己,可是,讓他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了,發生了什麼事?出示句子:

2、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爲什麼?

1)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讀好最後一個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來尋找我嗎?整個村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讀,齊讀。

三、情感昇華,再讀課題。

1、在這寂靜的黑夜,看到這滿山的燈火,也許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絢麗,但在此時,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這滿山的燈籠火把意味着什麼?

2、指名帶着體會再讀課題,讀己的感受。

四、拓展練習,積累語言。

1、課文學到這裏結束了,愛的傳遞卻沒有結束。作者在這燈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濃濃的愛,因此寫下這文章感謝人們的愛。在同學們的成長過程中,也一定得到過很多愛。

2、說話訓練:

讓我爲那些關心、愛護過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誦一首詩

3)、寫幾句話

4)、……

3、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中練說,再指名說。

五、。

六、佈置作業:

像小作者那樣,把自己得到關心、愛護的事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堅持聽到

哭喊抽搭淚如泉涌

堅信看到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4

一、複習導入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文章深析,整體把握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1)對於一些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在屋前搭一個瓜架是不夠的,你找找還有什麼?(花)

朗讀文章第二自然段。

誰被這些花給陶醉了?你來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生讀)

(2)出示句子: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課件出示圖片)

①“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說明什麼?(這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非常美麗,風光優美)

②樸素和華麗是一組反義詞,爲什麼說“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鄉村風光本是樸素的,鮮花的開放卻使之增添了許多明麗的色彩)

③請你爲上面看到的景象起一個恰當的名字。(門前鮮花圖)

④再讀上面句子,想象門前鮮花圖的美麗,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和喜愛。)

2.出示句子: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我們從門前來到屋後,那裏有什麼?(竹)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獨特在哪裏?誰來讀讀?(課件展示圖片)

(1)你從中讀懂了什麼?(春雨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機勃勃)從哪個字可以體會出?(是從“探”字中體會到的)

(2)探出來與長出來有什麼不同?(“探”字用擬人的手法讓人感到嫩筍的迅速長勢,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裏探出頭,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機。)

(3)你能邊讀邊做這個動作嗎?

(4)多可愛的一羣小筍芽啊,告訴老師你探出頭來想幹什麼?你用充滿好奇、調皮地語氣讀讀(點擊不同圖片)

(5)於是它們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畫面啊!請爲它起一個恰當的名字!(屋後春筍圖)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看一羣小雞在一羣母雞的率領下正走進我們的視野。

出示句子:

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1.讀句子,我們看母雞率領小雞覓食,體現了什麼?(說明母雞是一位負責、慈祥的雞媽媽)

2.我們再看雄雞,儼然一位將軍在閱兵,又像是一位父親保護自己的家人。

3.這一幅“雞羣覓食圖”,通過寫小動物,我們體會到了什麼?(雖然是描寫雞羣覓食,卻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在綠樹蔭下,會見到一羣鴨子游戲水中,不時地把頭扎到水下去覓食。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1.朗讀句子,從“遊戲”一詞上,你體會到了什麼?(鴨子生活的自由、快樂)從“從不吃驚”一詞中感受到了什麼?(在鄉下,動物和人們和諧相處的氛圍)

2.請帶着我們豐富的想象再讀讀這段話,感受這幅“鴨子嬉戲圖”的自由、輕鬆、和諧。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自由讀句子。

1.傍晚,你看到了什麼?(紅霞、微風、歸巢的鳥)

2.在這樣的風光中,人們院前,邊吃飯邊高談闊論,你感受到了什麼?(自然、和諧)

3.請你爲這幅圖命名。(門前晚餐圖)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秋天的晚上,人們在紡織娘織織織呀的叫聲中進入夢鄉,你們聽!(聽夾雜着紡織娘叫的催眠曲)聽着這樣歌聲入眠,一定是一種享受啊。

讓我們想象“夜晚睡夢圖”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美好。

三、課文總結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作者把鄉下人家寫得多美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同學們,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生活、享受生活,一定也能寫出這麼優美的文章。

板書設計

鄉下人家

屋前瓜架圖

門前鮮花圖

屋後春筍圖

羣雞覓食圖

鴨子嬉戲圖

院落晚餐圖

夜晚睡眠圖

自然、和諧

令人嚮往

教學反思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現在就教學過程的呈現情況、學生學的情況以及學生從這節課的收穫情況,來反思本節課的教學。

自認爲本節課教學過程完整,詳略得當,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從課堂中有所收穫。但對於語文教師來說,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在默讀課文,梳理畫面這一環節,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的不夠巧妙,存在牽着學生的思維走的問題,沒有充分體現學生自學自悟、自主探究。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繫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具: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複習鞏固

聽寫新詞,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評議

二、探究賞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進行。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問題。

3、師巡視,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組:

什麼是巨人?

說說“當我們領到巨人的身份證,纔有資格在時代的舞臺上微笑”一句話的意思。

學完這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4、針對以上問題再次展開討論,師指導

5、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師評議、點撥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創新

1、出示多媒體課件---古代人的生活情況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術,學生學生在對比中說一說科學的力量。

2、未來社會將是怎樣的?科學將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3、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用事實證明“能上銀河摘星,可入龍宮尋寶,改天換地的‘盤古’傳人,天天把新的神話創造”這句話。

四、課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