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滬教版四下29課《真正的憤怒》精品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99W人 

 [教材分析]

滬教版四下29課《真正的憤怒》精品教學設計

課文敘述了炎熱的暑假“我”和朋友途徑西北地區的“五棵樹村”。被汗水漬痛的“我”向一個小姑娘要水。那小姑娘經一位老婦人同意後,給了我一碗渾濁的水。“我”用這水洗臉,不想引起了老人和小姑娘極大的憤怒。文章語言生動細膩,描寫細緻入微,極具可讀性。凸顯了我國西北地區的人們飽受缺水之苦,視水如命的狀況,再現了當地人民不願屈從命運,爲改變這一狀況所做的巨大努力。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理解並積累“龜裂、苟延殘喘、水窖、世事洞明、作孽”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依據提綱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3、通過對人物細節描寫的研讀,感受祖孫倆對於水的珍視,體會導致“真正的憤怒”的原因。

4、瞭解我國西北地區飽受缺水的狀況以及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對水的極度珍視,在爲祖孫倆克服缺水困難仍堅持植樹護綠的行爲感動的同時,懂得珍惜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默讀課文,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依據提綱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2、研讀細節,體會主人公視水如命的情感。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

學生:

1、讀課文,並理解下列詞語:憤怒、龜裂、苟延殘喘、水窖、世事洞明、作孽等。

2、按課後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瞭解我國西北地區用水的狀況。

  [教學設計]

  一、理解“憤怒”,揭示課題。

1、板書:憤怒

(1)預習反饋:“憤怒”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生氣(激動到極點)

(2)讀好“憤怒”一詞

2、七月如火,暑假時,“我”與朋友結伴西行,途經“五棵樹村”時,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憤怒》,至今都難以忘懷。補全課題。齊讀。

說明:

文章篇幅較長,需理解把握的知識點不少。抓住題眼“憤怒”一詞的理解揭題,開門見山有助於將有效時間用在重點內容的學習上。

 二、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1、分節朗讀課文。隨機正音:龜裂、苟延殘喘、水窖、世事洞明、作孽

說明:

雖爲中高年段,但字詞教學仍不可偏廢,在這裏通過課文的朗讀,及時糾正一些字音仍有必要。

2、整個事件的過程(2-9節)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請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並在書頁旁空出寫上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1)炎熱的暑假裏,“我”和朋友來到西北地區的“五棵樹村”。

(2)“我”向一個小姑娘要水,經老婦人同意,小姑娘給了我一碗渾濁的水。

(3)“我”用這水洗臉,引起了老人和小姑娘極大的憤怒。

3、根據提綱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1)簡要複述還需將重點段落中的主要內容交代得稍加具體些,想一想段意中哪些地方需交代清楚,並適當具體些。

“小姑娘給了我一碗渾濁的水”(抓動作)

“引起了老人和小姑娘極大的憤怒”(不同表現及補充說明)

(2)自己練說。提示:依據提綱,適當補充,語句連貫。

(3)交流,評議。

說明:

簡要複述是本單元的重點,雖然四年級上已有複述的練習,但明確簡要複述的要求卻是首次。故必要的指導不可或缺。這篇課文可依據事情的發展順序先理清層次,列出提綱,這是簡要複述的方法之一,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抓主幹,從而不遺漏要點。不過,簡要複述有時不限於主要內容的概括,對重點章節的內容仍需做一定的介紹,而且得加上必要的過渡,使之通順連貫。這一點相當重要,但往往容易忽視。所以上述第三部分的指導很重要,需化一定的時間課內落實。

4、說說讀文後你還有哪些疑惑。

 三、深入學文,體會情感。

(一)讀文品句,體會西北地區飽受缺水的狀況

1、出示:七月如火,車子在高高的黃河大堤上爬行,黃河河底龜裂,河水時斷時續,給人一種苟延殘喘的感覺,全沒有“黃河在咆哮”的氣勢。

(1)指名讀句。

(2)出示媒體“黃河在咆哮”,這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昔日黃河咆哮的氣勢令人震撼。可如今早已不復存在,出示媒體,理解:“龜裂”。

(3)“苟延殘喘”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文中是指——河水時斷時續,似乎就要乾涸。

(4)指導讀句。

2、資料補充進一步體會西部地區的乾旱

“半夜出門去翻山。翻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這是西北山區廣爲流傳的一首名謠,它訴說着山區百姓的無奈,也道出了山區人民飲水的艱辛。

每年的春季如果沒有雨,便意味着村民們一年的艱辛付之東流。人們在這片乾涸的土地上悲哀地吟唱:“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便捷的用水早已習以爲常,只需輕輕一擰便可獲得清轍的水流。而在西部乾旱地區,那裏的孩子們上學之前只能噙一水洗臉,母親們只能用一瓢渾水煮飯,更多的人常年不洗澡,不是他們不講衛生,而是實在缺水。

3、西北地區的人們爲了生存,正在與嚴重缺水苦苦搏鬥,他們想水、盼水、哭水、夢水……難怪老婦人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說——(引讀)“不是我小氣,這樣熱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們不知道缺水的苦,這樣糟塌水,我心疼呀!”

(1)理解“糟蹋”

(2)引讀:老人說:“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可現在——,難怪他們會——,(心疼,憤怒,……)

說明:

“憤怒”源於水資源的匱乏。這一點對生活在南方城市中的孩子是不易體會。文中內容地挖掘,課外資料地補充,能彌補這一知識的不足,進而爲下文的學習提供情感上的鋪墊。

(二)細節研讀,感受那裏人們對水的極度珍視

是啊,難怪這祖孫倆真正的憤怒了,那水對於他們而言貴如金子,甚至就是生命啊。文中多處讓人感受到他們對水的極度珍視。請找到相關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1、一個小姑娘拿着一個特製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樹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點點水,那動作好像是在輕輕撫摸睡夢中的嬰兒。

(1)“滴”與“澆”的比較,體會惜水如金。

(2)“好像是在輕輕撫摸睡夢中的嬰兒”,體會其動作的小心翼翼,唯恐稍有差池的心理。

2、小姑娘遲疑了一下,轉身走向苗圃後面的屋子……

因爲缺水,心中的不捨也在行動中有了反應。

3、小姑娘輕輕對她說了些什麼,老婦人點點頭從腰間“嘩啦”一聲摸出一串鑰匙,這時我纔看見在屋子和苗圃之間有一眼水窖,水窖設有堅固的木蓋,木蓋上牢牢地鎖着一把大鐵鎖。

(1)媒體理解:“水窖”

(2)“水窖”需用鎖姥姥地鎖住,可見這實在是個寶貝,再加上“堅固”的木蓋,而且得用上一把“大鐵鎖”牢牢地鎖上,更見其的稀有和珍貴。

4、只見小姑娘輕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練地打開大鐵鎖,用一個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點水,倒進一個乾淨的陶瓷碗裏。她雙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個世界一樣走到我面前說:“走遠路渴了吧,快喝吧!”

(1)“熟練”緣於一件事的反覆操作,文中指小姑娘什麼熟練,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你還從句中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種情感?重點理解“汲”,“捧”,“像捧着整個世界一樣”

(3)師引1:這是一碗怎樣的水?——那水裏竟漂浮着一些細小的雜物,在白瓷碗裏顯得更渾濁。

師引2:可就是這樣一碗渾濁的水,小姑娘卻——雙手捧着,像捧着——整個世界一樣;可見——。

5、小結:作者就是通過對一些物(水窖)和人物細節的傳神描寫,讓讀者體會到祖孫倆對水的珍視。

說明:

“物以稀爲貴”,尤其是人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水,一旦“稀有”,其珍貴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在文中有多處描寫,作爲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大都能找到相關地方,談談自己的一些理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這些個性解讀,並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予以引導,將表層理解逐步深化,加大對思維深度和廣度的訓練。細節描寫的指導也滲透在這個環節中。

(三)讀寫結合,深入體會“真正的憤怒”

1、理解:既然祖孫倆如此看重“水”,爲何還要用這珍貴的“水”去培植苗圃。

(1)“五棵樹村”的由來。隨機串讀:這五棵樹就是靠着小姑娘用特製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樹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點點水,才得以存活。

(2)引:“在村頭有個苗圃,綠綠的一片,讓長途跋涉的我們略感一絲涼意。”

1)理解:苗圃(文中指培育樹木幼株的地方);

2)聯繫第8節,說說苗圃種培育出的小樹苗都去了哪裏?(這村周圍黃河大堤旁的小樹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來的。)

(3)爲了讓小樹苗存活,老婦人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4)爲什麼祖孫倆要用這珍貴的水去種樹、培植苗圃。理解這些樹苗是祖孫倆的希望,體會她們的目光長遠。

(5)指導朗讀。

說明:

缺水卻不惜用僅有的一點水去“滴”水植樹,甚至用“瘸一條腿”的代價來保住那些剛栽上的樹苗。這看似矛盾的地方,愈加體現出這祖孫倆希望通過植樹造林,改變缺水痛苦的渴望。種苗鋪,培植小樹種植在黃河大堤旁,老婦人的睿智,目光的長遠盡顯字裏行間。這樣的人物解讀,僅靠學生自悟可能不行,於學生不懂處着手,將老婦人植樹時的“大氣”與用水時的“小氣”進行對比,自然其憤怒的內涵又深了一步。

2、學習第七節,進一步體會“真正的憤怒”

(1)引讀第七節:可當祖孫倆看到被烈日烤得大汗淋漓的“我”,善解人意的他們居然慷慨地舀了一碗水給我喝,誰知,“我”卻要用這碗水——;難怪聽到水落地的聲音——不約而同地投來憤怒的目光。老婦人——;小姑娘——。

(2)自由讀第7節,根據課文內容在括號裏填上有關的詞。再想一想,從小姑娘這一連串的舉動中你讀懂了什麼?

小姑娘卻不去扶老婦人,只是驚叫着( )我身邊,一把( )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後竟( )在地上,伸出雙手用力( )我腳下那一點被水浸溼的土,()一個泥團,迅速( )苗圃旁新栽的小樹邊,( )了一個坑,把溼泥團( )樹根( ),這才急切地“奶奶”向老婦人跑去,慢慢地把她攙扶到椅子上。

3、當“我”看到了這一切,聽到了關於老婦人的故事後,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憤怒。“我”到底懂了些什麼,請你試着續寫課文。提示:可就“我”當時神情、心情、心理活動,並運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等展開合理想象,寫上一段話。

(1)回顧文中重點句段的描寫:

1)形象恰當的聯想

一個小姑娘拿着一個特製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樹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點點水,那動作好像是在輕輕撫摸睡夢中的嬰兒。

只見小姑娘輕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練地打開大鐵鎖,用一個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點水,倒進一個乾淨的陶瓷碗裏。她雙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個世界一樣走到我面前。

2)細膩傳神的神態、語言

老婦人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說:“不是我小氣,這樣熱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們不知道缺水的苦,這樣糟塌水,我心疼呀!”

老婦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喊了聲:“作孽呀!”突然摔倒了。

3)準確到位的動作描寫

小姑娘卻不去扶老婦人,只是驚叫着衝到我身邊,一把搶過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後竟撲倒在地上,伸出雙手用力挖起我腳下那一點被水浸溼的土,捏成一個泥團,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樹邊,深挖了一個坑,把溼泥團貼着樹根埋下,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婦人跑去,慢慢地把她攙扶到椅子上。

只見小姑娘輕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練地打開大鐵鎖,用一個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點水,倒進一個乾淨的陶瓷碗裏。她雙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個世界一樣走到我面前說:“走遠路渴了吧,快喝吧!”

(2)自己練寫。

(3)小組交流。

(4)反饋、評議。

說明:

文章讀到這裏,可能大多數孩子都會對“我”一行人的做法有些更深層次地認識,對由此產生的“憤怒”擁有自己的想法。這裏主要採用續寫的方法,這樣表達的靈活度較高,並可借鑑文中剛學過表現手法,讀寫結合。當然教師也可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四、總結(略)

  五、作業

1、查閱資料瞭解一下中國還有哪些地方也嚴重缺水。

2、寫一條公益廣告語,提醒人們要愛護地球上有限的的水資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