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上冊《誠實與信任》教後反思三篇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誠實與信任》教後反思之一

本週要上一輪公開課,語文組每天第一、三、五節聽課,感覺真是忙,聽課、上課、聽課、上課,有點焦頭爛額。

四年級上冊《誠實與信任》教後反思三篇

我上的是《誠實與信任》,亮點是讓學生寫自己的名言這一環節,我說:“讀了這麼多名言,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創作一條名言?別忘了後面寫上自己的大名。”一時間,孩子們興致勃勃,動筆寫了起來。交流時,鵬偉和繼釗寫的給人印象最深,鵬偉說“做人不誠實,做人不如做鬼。”剛說完教室裏就一片笑聲。繼釗說的是之乎者也,也挺順口的,讓人聽了唏噓不已,這種效果是我沒預想到的。最感不成功的地方是結尾的處理,因爲事先準備不充分,語言沒有組織好,“生根、發芽”順序說顛倒了,以至於還算不錯的一節課大打折扣。人常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可是沒有一個順暢的結尾又怎能算成功呢?

趕快鍛鍊自己吧!平時的教學別放的太鬆,公開課又別太緊張,從平時就鍛鍊,給自己設定階段小目標,自覺地去實施,從而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誠實與信任》教後反思之二

課文敘述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字條。後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平實,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也沒有細緻的人物刻畫,但人物的所作所爲卻感人至深,“誠信”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

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誠實和信任”之間有什麼聯繫?其次,讓學生找出文中點題的中心句“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讀一讀,初步理解句意,瞭解文章中心。最後再次質疑“難道這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嗎?這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從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的前半部分發生的時間是在“一天深夜”,都是一些平淡的敘述性語言,而我只設計了兩個問題“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就讓學生緊緊抓住了細節,感悟到了作者的誠實。如“天很黑,又有點霧,儘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這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惡劣的環境潛藏着出事的隱患,也不能完全怪作者開車不小心。“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釐米。”可以看出責任不完全在作者,小紅車的主人也有一部分責任。“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雖然沒人看見,但作者還是主動承擔了責任…… 課文的後半部分主要是打電話,語言也十分質樸。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由此而產生的信任,讓學生體會到了課題所蘊涵的深意。

  《誠實與信任》教後反思之三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但結果有喜也有憂。

一、鑽研教材——重識文本的美麗。

對語文教師來說,要回歸語文,練好內功,教師應該重視對文本的深入鑽研,儘可能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如果對於文本的解讀與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生難以進入情境。我對於鑽研本課教材作了這樣的嘗試。

1、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爲什麼以此爲題呢?是因爲作者的誠實和對一個陌生人的信任才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的。正因爲這樣,讓學生理解“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就成了課文的難點。

失誤(1):在教學中,我圍繞課題設計出:“我留下了字條,其實是留下了什麼?”的問題,但沒能抓住這點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討論,因而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還缺乏一定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我是一個誠實的人”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得不夠。

2、深入挖掘語言文字所蘊藏的涵義。

語文教師要成爲文本作者的“知音”,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特別是有關的重點詞語應該認真推敲,反覆琢磨,細細體味。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注重了對文本中有關重點詞語的解讀,如對“畢竟”、“噢”等詞語的理解。

失誤(2):對“畢竟”一詞的理解。

在對“畢竟”一詞的理解中,我讓學生把“畢竟”換成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希望以此讓學生了解“我”是一個誠實、負責任的人。其實換另一種引導方法會更好,可以這樣引導:“我是在儘量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拉。”繼而讓學生理解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誠實,這樣也更加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

失誤(3):“我”留下了字條,上面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

分析這句時,我問學生這樣的問題:“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把自己的姓名、電話這麼重要的東西告訴給別人?”我的本意是想讓學生理解“我”想讓小紅車的主人早點聯繫自己。學生的回答比較多,有的說到老師會要學生的電話可以及時聯繫,有的說到發生火災時119會讓人留下電話,有的說到壞人要綁架人的時候會要別人的電話,因爲回答的答案多,以至於浪費了幾分鐘的時間。看來這個問題的設計是不夠妥當的。但最主要的是我的臨場機智不夠,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化解學生的各種奇談怪論,作爲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我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感受:課堂時間,分秒必爭!教學機智,更需培養!

二、紮實訓練——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

雖然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是,在小學階段,兒童剛開始系統地學習母語,語文教學應該紮紮實實地搞好“工具性”這個保底工程,要紮紮實實地抓好聽說讀寫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底線,一定要實而又實。

1、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朗讀。

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出文章蘊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讀出“味”來,讀出“情”來。我在指導學生朗讀 “打電話”這個環節時,學生已經基本理解了文本內容,把握住了兩位車主各自的心理想法,當給學生配樂朗讀時,兩位同學都進入了角色,效果較好。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算作進步。

2、標點符號也含情。

“噢”只是第一聲,爲什麼後面會是感嘆號呢?

失誤(4):學生的回答有“高興”、有“興奮”。其實在此我忽略了一點,作者也可能會有一份忐忑不安,因爲“我”並不知道小紅車的主人打電話過來是不是來敲詐的,或者是來質問的。這裏缺少了多元化的解讀。

疑惑:既然“我”是一個誠實且信任別人的人,把自己的電話留下來就是爲了等待小紅車的主人早日聯繫自己好賠償損失,我認爲當他接到電話時,最多的感受還是應該是一種驚喜與期待吧。——個人感受。

三、適度拓展——增加課堂的容量。

重視拓展性教學,有助於教學的開放,課堂知識的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完課文,我請學生們閱讀課外一個誠信小故事,然後讓學生談談感受。因爲時間關係,說的比較少,但學生的感情都已到位,我也比較滿意。

最後,我問了這樣的問題:“我們這個社會需不需要誠實呢?”學生會得出結論:需要。我引用這麼一句話結束:個人素質提高的一小步,民族素質提高的一大步!

結束語:“也許,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誠實的人,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也能改造社會,還天空一片湛藍。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好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