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空城計》優質教學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空城計》優質教學設計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以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不可動搖的地位。

諸葛亮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已成爲足智多謀的代名詞。《空城計》這個故事寫司馬懿帶領十五萬人馬朝西城打來,諸葛亮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佈下空城計,嚇得司馬懿退兵四十里。課文着力表現諸葛亮在敵我交鋒中知己知彼,有膽有謀,才智過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0個生字,注意積累一些成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謀、才智過人的人。

4. 瞭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5. 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繫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過程與方法: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 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瞭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敢於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重難點分析:

本課生字“藏”“登”的筆畫繁多,重點指導書寫。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重點理解課後的詞句積累“初出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等詞語,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掌握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諸葛亮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一)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吧……?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麼歌嗎?

(設計意圖:教學開始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三國時期。)

(二)簡單交流一下對《三國演義》的瞭解。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2、在《三國演義》衆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麼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前通過上網查資料、查閱課外書、請教家長,瞭解一些三國以及三國人物的知識,重點交流學生了解到的有關諸葛亮的一些事,爲本文學習做好準備。)

(三)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據《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改編的《空城計》。

 二、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

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解決,看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可以藉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

(設計意圖:爲學生創設自由識字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識字、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小組內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可以開火車,玩卡片遊戲),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渠道。

(設計意圖:本課課文較長,生字較多,教師在這一環節要紮紮實實地幫助學生把生字認清楚,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切實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認讀生字。)

(三)出示課件,認讀生詞。

(四)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讀課文)

教師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將閱讀與識字相結合。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讀文質疑。邊讀邊想:課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小組內先討論,解決不了的問老師。

(設計意圖: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從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會體味得更具體,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良好發展。)

(四)大家理解文章的內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提醒方法:誰?幹什麼?怎麼樣?)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創設各抒己見的`氛圍。)

(五)、事情的開端、起因是什麼?(——兵臨城下。)

“蜂擁而來”說明司馬懿兵馬很多。(體味“蜂擁”一詞好在哪裏)

發展:臨危之際,諸葛亮開始使用妙計。

高潮是什麼?

  四、佈置作業

1、生字2音2字2詞

2、詞句積累2遍

 板書設計:

空城計

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

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

高潮 司馬懿中計

結局 諸葛亮釋計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

(一)中心話題:

你心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圈畫重點詞句。先在小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感悟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全班交流

學生認爲諸葛亮很聰明,很勇敢,有智慧,教師都可以認可,接着引導學生說一說又聰明又勇敢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相機板書:有膽有謀,才智過人。

接着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證明諸葛亮有膽有謀、才智過人的依據。

1. 第一自然段:司馬懿兵臨西城。

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司馬懿大軍壓境,可以看出軍情緊急,從側面表現諸葛亮鎮定自若,有膽有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透過文本,彷彿身臨其境,來到了當時的現場,“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臨危施計”,“諸葛亮鎮定自若”,“司馬懿中計”,扣人心絃,引人入勝。)

2. 第二自然段:

(1)對比:

“諸葛亮身邊並沒有大將,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帶的五千兵有一半是運送糧草的,不能打仗。”而“司馬懿帶領十五萬人馬”,“塵土飛揚,魏兵分兩路向西城殺來。”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當時情況危急,諸葛亮臨危不亂,有膽有謀。

(2)諸葛亮臨危施計:

諸葛亮臨危施計,從正面體現了他的處變不驚、才智過人。

諸葛亮傳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

這段文字說明諸葛亮當機立斷:所有的調兵都已經來不及了,既然是空城,那就索性再空一點:旗子收起,百姓迴避,城門大開,讓對方看不透到底是真空城還是假空城。再加上諸葛亮膽大心細,知己知彼,自己一副儒雅裝扮、輕鬆神態在城樓彈琴,更讓對方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對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加活靈活現。)

(3)司馬懿中計:

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麼容易上當嗎?學生通過司馬懿的態度變化以及他採取的相應行動感受人物特點。

司馬懿:望——見什麼?→疑惑——疑什麼?何根據?→退——爲什麼?

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的呢?

“諸葛亮坐在城樓上,滿臉笑容,喝酒彈琴,輕鬆自得,沒事人一般。”

從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鎮定自若。

3. 第三、第四自然段:諸葛亮釋計。

司馬懿終於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麼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爲上策。”諸葛亮爲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了人物的什麼品質?

體現諸葛亮料事如神,才智過人。

4. 諸葛亮最後拍手大笑,誰能體會着說說。

(諸葛亮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地笑。)

5. 你心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課件出示(適時板書: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做到說話有理有據,進而引導學生到文本中去找依據,體會人物特點。

(三)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課件出示(適時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學生討論。

從《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佔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戰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的。在《空城計》這篇文章裏,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字裏行間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人物性格,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

二、拓展學習

(一)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還能列舉出一些嗎?出示課件

(二)舉辦一次讀《三國》競賽活動。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將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廣。)

 三、教師小結,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請大家課餘擠出時間,好好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

(設計意圖: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少兒版),或者開展“我心中的諸葛亮”專題討論,從課上引伸到課下,從一篇課文引發學生讀更多的三國故事,甚至整本《三國演義》,實現大閱讀的目的。)

 四、佈置作業

完成同步練習冊

 板書設計:

空城計

孔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多疑自負、狡詐多端

空城計:出“奇”不意

 教學反思:

《空城計》這篇課文在冀教版三年級中第一次出現,它有着許多吸引孩子的地方。有的學生讀過名著《三國演義》,所以對故事比較熟悉, 在開頭的環節請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繪聲繪色的講一講空城計的故事,這個要求對於我們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並且這一環節和後面緊跟着的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些重複拖沓。

接着請同學們讀課文,留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讓他們想想諸葛亮、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孩子們可能不能準確的總結,但也要讓他們思考,留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使孩子們認識到足智多謀與聰明的不同。在分析諸葛亮的人物時還是應該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細節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容態上入手體會情境。

司馬懿這一人物在課文中是不可忽視的,他起到了鋪飾襯托的作用,用這一人物更反襯出了諸葛亮的才智過人計高一籌,而對司馬懿的分析也夠準確,最後還要教師的引導總結。

這節課裏我在教學環節上有點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狀態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會不斷改進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