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海底世界》評課稿(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9.64K人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底世界》評課稿,歡迎閱讀。

《海底世界》評課稿(通用14篇)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 李傑老師有詳有略地介紹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以生爲本、以興趣爲起點、以讀爲主。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豐富語言積累。

聽了李傑老師這節課的感受:

1、講讀課文中,教師講到第二自然段對我的感受比較深,“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教師問:除了課文中這些動物的聲音,你還會想象到哪些動物的聲音?學生立馬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想象到的聲音。通過教師的啓發、提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認爲教師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習的空間、展現的機會。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學習方法靈活多樣。教無定法,這節課中,李傑老師巧妙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情境教學法:他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以一段海底錄象把學生帶進海底美麗的景色情境中。在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後,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讀,問問,這樣過渡自然得體。效果很好。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2

對於這堂觀摩教學的評價如下:

總的說來,這堂課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上出了語文的韻味,是一堂較爲成功的課堂教學,從兩方面進行評價。

值得借鑑的地方有以下四點:

一、很好地突出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體現在:教師重視字詞句的訓練,立足語文的基礎知識訓練。

從檢查預習上,可以看出教師的心思,從字音、字形、到詞義

教學有板有眼,真正作到既檢查學生的預習是否有效,又爲本課學習打好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品詞進行的很到位,孩子們知道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不但善於品,還能品出味道,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句子的教學更是別具匠心,通過讀來品味,通過對比來體會(啊,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與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課件形象的演示來加深理解,直至熟讀成誦。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設計都是着眼於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人文性體現在:自始至終都讓孩子們沉浸在美的薰陶之中,使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與幸福。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海底景緻美麗得無以言表,孩子們通過賞文,看景,悟情,一次次沉浸在美感之中。這是多好的一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教育,無須強加以說教,孩子們卻其樂融融的說着、笑者、欣賞着、感動着。我想,孩子們不會忘記我曾經在某個學校的禮堂曾經學過一篇課文《海底世界》。情景交融,情隨景動,景因情美。這是一堂文字美,景色美,情感美的語文課。充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二、充分讀書,讓學生與文本交流,爲學生學習提供前提。

課堂上讀書的狀態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前後共讀書六次。

一讀:開課在觀賞聲音畫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二讀:指名讀文,概括回答。

三讀:自由讀文,具體感悟。

四讀:組內讀重點段落,走向深入。

五讀:練讀段落,體會情感。

六讀:感情讀文,情感昇華。

正是這一次次學生用心讀文,而使文章在孩子們的口中,腦中,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次讀文都有不同的目的,使學習不斷深化,情感不斷迸發。使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斷提高,進而完成教學任務。

三、注重學習過程,紮紮實實的訓練,生動活潑的討論,各抒己見的交流,使學生樂於學習。

a)三年級就應該這樣從抓住重點詞入手,來體會作者的表情達意。在理解海底世界的奇異時,孩子們緊緊抓住“寧靜、卻、依然”等詞,理解了海面波濤澎湃,而海底寧靜的神奇;海底漆黑中,卻有光亮的特點。

b)每次學習的過程,都是孩子們在練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自讀→交流→讀→劃→議→悟。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的過程,體會了學習的快樂。

c)對詞的教學有獨到的處理。“竊竊私語”一詞的教學很能體現作者的智慧。

當學生體會到此詞時,教師沒急於釋詞,而是作了機智的處理,轉換角色,如果你是海底的小動物,你怎樣竊竊私語呢?做一做,孩子們交頭接耳,小聲耳語,一下就解決了詞義,經歷瞭如此的過程,回比強加給孩子好上許多。

四、恰當的課件使用,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使學習快樂生動起來。

我們看到海底世界的錄象時,心都爲之一動,太神奇了,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慾望,使靜的文字,變成了動的畫面,使平靜的感情變成了洶涌的心境。

提出兩點思考:

一、課堂上應關注大多數學生,是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

課堂上我們看到,男孩子的學習熱情極高,發言有個性,並且有見解,爲課堂教學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女孩子們的積極性有待調動和加強,課堂上,教師發現部分學生未加入學習的行列時,應給予充分認識,並作出改觀現狀的調整。爲均衡教育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注重學習的有效性。

本堂課,壓堂了五分鐘,先不說壓堂的弊病,只來診斷壓堂的原因:縱觀全堂課,還應該反思教學環節的有效性,哪一些設計可以刪除,或者可以縮短,使四十分鐘課堂學習落到實處,教師的任何一句話都不能隨口而出,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切忌課堂的隨意性。例如,本節課,在理解“竊竊私語”時,環節有些拖沓,先是學生提出,學生表演,而後是再合作,再集體表演,最後回讀課文的話。的確,如果單看“竊竊私語”這個詞的教學,到位,準確,靈活!然而,教學中,四十分鐘的課堂上,就顯得有些不合事宜了。

因此,爲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使教學環節有效。有待進一步探討。

對於教師教學中的困惑做兩點說明:

一、教學課文時還分不分段落,概括段意否?

我的建議是分段沒有必要了,用不着爭執自然段往上劃,還是往下劃的問題,毫無意義,耗時,耗力。然而,必要的理清文章脈絡,必須進行,這是讀書的好習慣,有利於語文素養的培養,既是學習的途徑,又是學習的方法,還是學習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寫作能力。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教師要有章法,動腦。

學生帶着預習走進課堂,教師檢查時,不能僅僅侷限於認字條寫字條中的生字,要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本文的實際情況,從聲、形、義三個角度加以驗收,切實作好學文的準備工作。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3

一、備課認真,吃透教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縱觀喬老師的一節課,我們可以感悟得到教者備課是認真的,對教材的解讀是深透的。只有厚積才能薄發,適當取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課文的重點引領學生學習,教學環節緊湊,忙而不亂,調整教學遊刃有餘。

二、創設情境,注重在學生和教材之間搭橋樑。

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統一。本節課,喬老師善於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和教材之間搭橋樑,巧妙地運用了字理釋詞法,用字理析詞 “竊竊私語”、“伸縮”、“蘊藏”,學生耳目一新,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析詞能力。

三、讓學生充分彰顯個性特點,發揮特長。

教者在拓展訓練部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作業,可以畫,可以寫,可以讀,可以查資料,把較大的空間留給學生彰顯個性特點,發揮自己特長,培養了多方面能力。正如北京特級老師竇桂梅所說的超越教材。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4

今天學習了鄒老師執教的《海底世界》一課,有以下收穫:

一、語文教學定位準確,目標明確。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鄒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很好的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一開始的複習中,陸老師通過對課文的內容的整體感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文眼“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中心詞概括出海底世界的特點,並讓學生跟着一起板書並記住這兩個詞,由此展開對課文的學習。

二、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重在語言文字;而信息技術則是側重於聽、看,用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如何將語文和信息技術融合,是當前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問題。本人認爲對於學科教學來說,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在於輔助教學,切不可喧賓奪主。陸老師在媒體的運用上應該說充分利用其優勢,又不過多過濫。

如:抓住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的特點,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視頻欣賞,使孩子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孩子心跳與文本的述說產生了共鳴。他們置身於情境中,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

“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聽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邊聽邊想象,一會兒,你要和大家說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第二自然段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教師注意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戴上潛水鏡,穿上潛水服,向海底出發。讓學生實地考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的情趣性。聲音的演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豐富的,而且清晰地詮釋了這幾個象聲詞。

三、充分利用課文範例,開展語文訓練。

新課程所要求的語文訓練要講求三個維度:

第一個緯度是對課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感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訓練應有兩個路向:一是通過文字符號理解文本旨意,即課文“說什麼”,二是理解文本的表達形式,即課文“怎麼說”。有專家指出 “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話語形式,即“怎麼說”而非“說什麼”。也就是說理解內容並不是主要目標,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在於理解文本語言及其表達形式。

第二個維度就是積累語言。

第三個維度就是表達訓練。

其實,“理解”是前提,“積累”基礎,學習語言的終極目的是“表達”。因此運用文本語言的表達訓練應該成爲語文訓練的重點。

在小學三年級這個年段,是從學習字詞向學習課文的轉型階段,應該說理解文本內容是其基本的訓練形式。陸老師在教學中能根據年段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語言學習規律結合課文閱讀,設計各種語言表達的話題,讓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對課文語言的積累、使理解和表達,積累和表達獲得雙贏或多贏。

另外在課堂的答問練習中,鄒老師不僅注意問題答案的正確,也注意了問題語言表達的正確,要求學生對答問的言語正確組織和完整連貫表達,並適當給予指導。這樣的表達練習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5

星期三,聆聽了三年級兩位老師上的《海底世界》。雖說是同課異構,但是從她們的課堂中,我聽出了她們共同的特點——語文味。

首先,語文味體現在教師那充滿藝術性的語言。細品徐鑫老師的課堂,整堂課徐老師的語言精闢,規範,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語,一句句精美的提示語,讓學生在輕鬆自在中跟着教師的思路完成了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徐老師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秀一秀自己喜歡的海洋動物,使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與幸福。回味施海燕老師的課堂,教師語言親切溫和又充滿激情。讓學生在充滿興奮的氛圍中領略了海底世界的奇異和美妙。尤其在指導孩子誦讀時,不着痕跡,卻讓學生充滿趣味的品味着海底世界中動植物的神奇。

其次,語文味體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兩位老師都有意識的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在自己的教學中體現出來。《海底世界》是一篇說明文,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品味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還了解了打比方、做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也掌握了總—分和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可謂收穫頗豐。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拓展延伸”中,兩位老師激發了學生對大海探究的願望,凸顯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再次,語文味體現在多媒體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孩子們普遍都沒見過大海,更何況是海底深處,於是如何激起學生對海底的興趣就全靠多媒體課件了。徐鑫老師播放的海底聲音視頻,讓孩子們聆聽了海底各種各樣的聲音,與課文的描寫相輔相成,讓學生感受得更真切。施海燕老師下載的視頻,一組組神奇的海底圖片,讓學生讚歎不已,就連聽課老師都被深深地吸引了。有了課件的加入,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與文本的距離更近了,教學效果更好了。

這兩節課,讓我看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而不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兩位老師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6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並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張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張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的特點,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張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海底美麗的景色情境中。例如她在導入時說:“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在多媒體網絡環境的作用下,幫助學生了解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引導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探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知道就請大家打開書來讀,瞭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以生爲本、朗讀感悟。

在以學生爲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海底世界》一課的執教中,如:張老師講到海底很寧靜,但並不是一點聲音也沒有的這一環節,張老師能針對聲音,注意培養學生語感.

總之,張老師的整個過程設計,不僅讓學生從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異景色,更通過直觀的錄像去感知,初步喚起了學生的海洋意識。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7

海底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第二冊中的第九單元課題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這一堂課通過播放錄音,觀賞圖片,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並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設計。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教師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關於海底世界的精彩畫面,圖片資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是一個小小魔術:用白色的油畫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圖案畫在白紙上,再用藍色水彩一下子把畫面顯示出來,也包括板書課題。然後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你們見過海底世界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待多人發言後,我告訴學生,海底的世界真的是豐富多彩的啊!接着請學生欣賞我搜集到的海洋生物圖片。通過圖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種小魚、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賞,學生們瞭解到,海底的世界確實是太美了,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海底世界?”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的採用了單色線描的方法,有的運用了勾線平塗的`方法;作品的圖案有的簡潔粗獷,有的優美細膩;色彩有的明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構思和表現方法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由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在活動最後“收尾”部分較潦草。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上課時有個別學生有點猶豫地說:老師,我還是畫不大出來。當時我採用了鼓勵的方法,也提議要他看看範例再去思考一下,然後再去下筆畫。我覺得當時應當幫助他想象海底世界,調整小朋友的心態,不一定我們畫的就比別人差啊,這樣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自信心,效果或許會更好一些,或許會有更不錯的作品出來。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有更大的進步。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8

《海底世界》是一篇文字優美的課文,文中介紹了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們對大自然奧祕的探索興趣。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圍繞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教學難點是訓練寫法: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抓住貝殼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方法,把貝殼的美寫出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很多的體會和想法,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

1、多媒體的運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視頻導入,視頻中可愛的海底動物以出現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海底世界,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讀寫結合,訓練寫法這一環節,給孩子們播放的貝殼的視頻,也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對這些貝殼的濃厚興趣,爲訓練寫法做好了鋪墊。

2、這節課的難點是“訓練寫法”,即圍繞“海底的貝殼,各有各的美”這句話,寫出貝殼的特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課前佈置孩子們上網查看了關於貝殼的資料。孩子們瞭解貝殼了,自然會對視頻中的貝殼產生興趣,會激發寫作的慾望。我採用了層層深入、螺旋上升的方法。總結寫法—鞏固學法—訓練寫法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教學難點。

3、重視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體會情感。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語文課應該書聲琅琅。各學段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性。這節課我把朗讀貫穿始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重視朗讀的指導,讓學生的朗誦水平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學生的朗誦興趣,發展了孩子們的語感,加深了他們的體驗和領悟。

我的這節課,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合理。以學生爲主體,課堂教學氛圍濃厚,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9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瞭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

2.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裏生活繁衍着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爲之傾倒,爲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着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2.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弘揚學生個性,陶冶、塑造學生心靈。(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2)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的心靈。(3)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於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3.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爲依託,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字、詞、句、篇的聯繫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面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語文課還是一個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例如:學生理解“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的世界”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充當解說員想大家進行介紹。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信綜合實踐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內容中的可比較之處,啓發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瞭解海底的物產,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獲得“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樣一個認識,進而使學生產生開發海底物產、造福人類的理想和志願。

三、不足之處

課堂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對於操作性極強的教學內容來說,檢驗教學效果最有利的標準就是成型的作品,在本節課中如果將前面講解曲線畫法的內容縮短一下,後面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整個作品,那樣學生的成就感會很大,也更容易保持學習的興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舊知導入,創設情境。接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自主學習二、三自然段(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劃出相關語句。(2)全班交流,播放課件幫助理解。①“海面”與“海底”理解“動中有靜”。②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閃爍理解“黑中有亮”。③海底聽音器理解“靜中有聲”。2.合作學習四至六自然段(1)看看作者從幾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物產的豐富?(動物、植物、礦物)(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自由組成小組,合作學習。(3)小組彙報。按照讀:朗讀感悟——看:欣賞課件——說:品讀體驗——演:美讀感悟的閱讀主線來學習。最後課堂小結,課外延伸: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讓我們究辦個海底世界展覽會,請你來當小小解說家。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0

《海底世界》一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在教學本課時很好地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本課教學的重點:“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海底世界是一個美麗而神祕的世界,爲了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麗與神奇,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設計了視頻欣賞,使孩子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讓他們置身於情境中,對海底世界充滿興趣,爲本課教學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習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採用了畫出重點句子,圈出幾種小動物的名稱,找出它們的活動方式和特點,並通過反覆朗讀、對比它們的活動特點,讓學生知道本段是先總寫“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再選取5種小動物的來具體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它們的活動各不相同,這樣把第一句的意思寫具體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小動物搬到課堂上,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說一說,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寓教於樂,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爲了使學生能夠更清晰的掌握這種方法。

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設計了仿寫仿練環節。通過課件展示美麗的貝殼,從貝殼的顏色美和形態美兩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一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用優美的語言展示貝殼的美麗,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學生的朗讀還有待提高,沒有讀出各種小動物的情趣了,缺少感染力,老師的語氣還要再親切些,優美些,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學生在仿寫環節,想象力還不夠豐富,詞彙還比較貧乏。我想在今後教學中還應該要求學生多看書,多種形式的提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意語言的積累。

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將不懈追求,爭取更好!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1

一節課上下來之後,我對本節課的得失有了清醒的認識。聽了其他專家同仁的評課以及給我的建議之後,我也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幾個地方我認爲處理得還不錯。

一是在教學中,我立足於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設計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引導表達——引導拓展的教學思路,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在教學中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使他們潛心閱讀,深入思考。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我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想像的空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發展和提高,激發了學生熱愛大海,樹立了探索大海奧祕的志向。

二是課堂的開放性、靈動性。教師的課堂引導,追問、激勵對學生而言是很有效的,因此學生的質疑纔沒有落空,才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有了自己個性化的品讀。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暢達自然地發揮。

三是教學設計的即時生成性。一線教師都明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情況和因素都是無法事先“設定”的。因此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教師對教學的設計要像繪畫一樣既爲自己的“教”更爲學生的“學”“留白”,以便可以適時調整策略,滿足新的情境和學生新的需求,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我的這一節課就對原來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及時調整,淡化了預設,注重了生成。儘管不如原來設計的簡明形象,但卻是最真實的課堂。

課堂的遺憾在於我的課堂機智和臨時應變能力不足!課堂機智的不足還表現在教學評價上。課堂上我有意識地注意了評價的多樣性,比如讓學生互相評價,作爲教師評價的補充。但若是學生的評價無效的話,教師還可以機智地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再評價,因爲這也是課堂交流的重要部分,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有效途徑,智慧的火花就是在這樣你來我往的交流中產生的。課堂詳略處理上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一定的遺憾。

葉瀾教授說:“只要是真實的課就會有缺憾。”真實與不完美才是課堂的存在意義!

下課鈴聲的響起,卻是我反思的開始。我清醒地意識到教學這門藝術太深奧,我還需要不斷的去探索。上好每一節課是我一生的追求,決不能馬虎對待。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2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覺得《海底世界》這節課給我的啓發很大。這一堂課通過播放錄音,觀賞圖片,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並會觀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徵,並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設計。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資料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我採用的是先聽一段聲音的形式引入新課。然後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在這段聲音裏聽到了什麼?聽到這些聲音你們能想到一些什麼畫面?”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的回答,我一律報以微笑,表揚他們。接着我又問小朋友海水裏有一些什麼生物?他們又是生活在海的那個部分?小朋友們都各抒己見,最後我就對小朋友說,現在我們來證實一下,看看海底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接着請學生欣賞我搜集到的海生物圖片。通過圖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種小魚、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賞,學生們瞭解到海底的世界確實是太美了,從而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海底世界?”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的採用了單色線描的方法,有的運用了勾線平塗的方法;作品的圖案或簡潔粗獷,或優美細膩;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和製作材料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

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上,有更大的進步。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這一次融合課講解《海底世界》,運用課堂教學滲透課外閱讀與寫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體現大語文觀。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讚美之情。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華麗的辭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二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並學以致用滲透到寫作,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三是能按順序介紹海底世界,進一步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第一個是基礎,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第二個是難點;第三個是重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悟頗多,下面就從幾方面談一談我對這節課的看法。

1.這節課的難點是“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並學以致用滲透到寫作,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我從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着眼,組織學生圍繞“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一主題廣泛收集關於海洋探祕的資料,進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我也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件,上臺表演動物們的聲音,模仿海蔘、梭子魚、烏賊、章魚、貝類的活動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所看到的景象等語言實踐活動,同學們參與積極性高,爲接下來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2.這節課我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講解第二自然段海底暗中有亮的時候,我搜集了一系列光線變化的圖片,由“海面——幾十米——淺海——深海——500米以下”,一幅幅顏色變化的精美圖片,給學生視覺的美感,以讀代講,深入淺出地理解了海底暗中有亮的特點。

特別是第三自然段通過讓學生看海底動物交流的視頻,讓學生聽到了海底動物不同情形下發出的不同聲音。這個小視頻讓朋友幫忙製作的,收效甚好。直觀地體會到這一段是圍繞着“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這句話寫具體的。看完小視頻,我讓學生想象動物們還會發出哪些聲音,通過海底動物聲音的模擬,讓學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異,也同時激發了學生說話與寫作的慾望。

第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看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的小視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看完視頻用表格形式檢測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學生的參與率100%,正確率做到98%,教學效果優。第四小節也是總分關係的結構,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的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圍繞第一句話寫具體的”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畫批(讀一讀句子,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動物活動方式的特點並作批註)。最後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總分關係的句式,我又設計了仿寫一個環節。

通過課前設計栩栩如生的動畫片,學生們學習興趣高漲,本來枯燥的文字和說明方法,在同學們心中“活”了,老師適當的點撥輕而易舉就把問題解決了。第五自然段植物差異很大和第六自然段礦產資源豐富的學習我採用了略處理,我讓學生看着圖片自學,讓學生自由表述。問題迎刃而解,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自學能力。

我的感悟是課前精心準備課件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堂課,我注意簡化課堂提問,爲了突破難點,我做了精心的設計,有師生的對讀,有畫批,有寫話。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爲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海底是景色奇

《海底世界》評課稿 篇14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對於海底世界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在課程一開始,運用與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和視頻教學,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並提高課文的觀感性。在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總結概括的過程中,我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問答和層層遞進的方式啓發學生,在學生的回答中總結答案。概括內容“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之後對前後呼應結構的教學使得內容和架構並重,相互融合。

在對字詞的教學中,我先解釋了詞語本身的含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在學習中,我依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以提問、回答、指導的方式鼓勵學生思考,再指導其進步。

其中對承上啓下和具體語句分析的學習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怎麼寫和爲什麼這麼寫。學習中,我側重引導學生理清思路,通過逐句概括海底動物、植物的特點,來體會“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以及“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兩句段落中心句。學生學習段落如何根據中心句有序展開。最後的有感情朗讀課文使得學生在細析內容後,帶着理解朗讀課文,鍛鍊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能力,也更好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本課教學嚴格按照教學目標,完成對學生的訓練並遊刃有餘地使得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教學過程中將話語權更多交給學生,我扮演隨後指導、糾正的角色,主要的總結都是學生說出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