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28W人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1:

《可貴的沉默》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本課後,我發現:一篇課文,忽略感悟這種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文本這一介質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纔會用心去生活纔會逐漸變成一個有思想、有理想的社會人。

三年級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的時時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就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自讀討論:“同學們爲什麼沉默了?”和“從課文中那些詞可以看出課堂上很沉默?”

2、積累、摘抄表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3、找出你認爲最能表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讀出沉默的語氣。

4、有感情朗讀。

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如果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還覺得是父母該做的……等等這些生活小事。讓同學們主動去體驗父母爲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層含義了。

這節課中同學們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課文看清自己,只有這樣纔會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2:

今日卓越課堂賽課活動,我執教了《可貴的沉默》,本應該在沉默中懂得回報父母的感恩教育,可一堂課變得沉默中度過,失敗,無地自容,慚愧,眼高手低,看起容易做起難等詞久久縈繞在我不能平靜大腦海,是什麼原因?反思。

一、 課改應該成爲常規和習慣。

小組長在小組學習中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爲了培養小組長的分配,驗收任務的能力,特意在第一環節,初讀課文後檢測,要求組長對檢測題分層完成,結果顛覆了以前,每位學生都要完成檢測題的方式,以前高效的學習變成一團糟,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有分組完成的,有全完成的,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小組學習,應該成爲一中習慣,一種固化的模式,經過長期訓練的過程,方能高效,快捷。

二、 學法指導成了小組討論的絆腳石。

在執教第二環節,小組討論:爲什麼說孩子的這種沉默是可貴的?我出示了學法指導:1、找出父母對我的關愛,用紅筆勾畫,關鍵詞下劃△,並讀一讀 。 B層學生完成 2、找出沉默的語句,用紅筆勾畫,關鍵詞下劃△,並讀一讀。A層學生完成 3、找出我對父母關愛,用紅筆勾畫,關鍵詞下劃△,並讀一讀。C層學生完成 4、對子交流。5、羣學,板書關鍵詞。結果跟初學檢測環節差不多,教室裏一團糟,本認爲很好的學法指導能幫助學生進行有序高效的小組討論,反而成了討論的絆腳石,我想也學是沒有經常訓練的結果罷了。

三、展示精細化

由於沒有充分的小組學習,展示環節沒有呈現,我是這樣設計的(找到內容——談感悟——讀出情感——補充——反駁——提問)展示:爲什麼說孩子的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四、師導文本及時補救。

由於第一、二環節,是第一次嘗試,效果不佳,爲了達成效果,及時利用師導文本補救,看第一幅圖,孩子們高興,找課文中的語句勾畫,體會父母關愛,讀出高興語氣,並學習利用語言、神態和動作描寫片段。出示第二副圖,感受孩子們得沉默,同樣方法教學。出示老師讓我們明白在沉默中懂得的“珍貴的東西”就是回報父母之愛。實際活動:爸爸、媽媽我想( )祝你生日快樂,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遷移和變式訓練

對於遷移和變式訓練,靈活運用,不顯山露水於學生彙報環節中。

總之,課改之路,邊做邊思,追求卓越。

  《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3:

《可貴的沉默》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響亮的呼聲。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這節課我認爲最成功的就是:我爲學生創設了開放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另外,我在學生讀懂了課文,聯繫自身有所思有所感以後,我啓發他們把自己相對父母說的話寫下來,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昇華,是讀寫結合的語文實踐,又是學生由知到行的一個起點,由讀自然的到寫點感受,這一設計我認爲比較合理。

不足之處:

1、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或爲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如: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爲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2、教師有放的意識,但在授課過程中,還是對學生不夠放得開,不能真正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表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