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小學三年級《石榴》教後反思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石榴》教後反思之一

成功之處:

小學三年級《石榴》教後反思

1.用挑戰賽來攻克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整體感知環節,設置了闖關遊戲,讓學生認讀生字。第一關容易讀錯的詞語。第二關是多音字,重點強調多音字“露”——lù;第三關讓學生讀一個難句,其中包括一個生字和一個兒化音——勁兒;在學生意猶未盡時,讓學生挑戰朗讀整段的話。從難——易——難的節奏中,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給予不斷的新刺激,這樣始終保持高漲的熱情,去認讀生字、朗讀句子。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

在精讀感悟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在理解詞語時我儘量用多各形式讓學生自主感悟。如“扒開”“張望”等詞語,我讓學生做動作來理解,而“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這些詞我則通過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接着,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我又相機讓學生理解“酸溜溜”“甜津津”,學生感受到了,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3.不斷滲透寫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例,因此我在讓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比如:擬人的修辭手法。在教學第三節時當學生感受到石榴的可愛之後,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石榴娃娃寫得如此可愛的?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作者是把石榴當作人來寫。這時我又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補充句子。讓學生把小動物也當作人來寫,活學活用,對學生的訓練的實效性較高。再如:在教學第四節時,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石榴果實的特點之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寫石榴果實的?學生總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先寫看到的,再寫品嚐到的。在作業設計時我讓學生仿照第四節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處:

1.這篇課文,作者用了鮮活、形象、豐富的擬人句寫出了石榴形態的可愛,雖然課上有所體現,但沒能放手讓學生自主說擬人句。

2.調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激勵性語言不夠,一節課下來,課堂氣氛不活躍。

3.過分強調學表達,而忽略了語文雙基的訓練。

教學建議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學是以學生爲主導的一種活動。他們是學習的主要對象。一切應圍繞他們,老師在備課時,可以預設一些情境,這樣會有助於課堂教學。

  《石榴》教後反思之二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爲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着,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爲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在班級裏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石榴》教後反思之三

《石榴》這篇課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春天抽枝長葉——夏天開花——秋天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生長過程,重點寫了石榴成熟過程中外皮的顏色變化、石榴熟透後的形態和石榴子兒的樣子與味道。全文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而三年級學生正是作文剛剛起步階段,因此,這篇課文正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好範例。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朗誦比較、動作表演、想象說話來引導他們注意擬人和比喻,從中學習了很多描寫的方法。在讀寫結合方面,還相機用“先……逐漸變得……最後變成……”進行了擴展說寫訓練。我先舉學生最熟悉不過的橘子爲例,出示:“橘子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 ,逐漸變得 ,最後變得 。”接着,我又聯繫生活,出示:“下雪啦!雪花先 ,逐漸變得 ,最後變得 。”這樣學生明白了先後次序的重要性,並學會了怎樣運用,這就是“學以致用”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