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習童第周勤奮學習,爲祖國爲人民爭氣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發憤”、“資助”、“耐心”、“嘗試”、“鑽研”等詞語的意思,並會用“耐心”和“鑽研”造句。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領會童第周是在什麼情況下,怎麼勤奮學習的。

2、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簡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實驗胚胎學家。曾任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

今天我們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看看寫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時的幾件事,從中我們受到什麼教育。

二、學習新課

(一)藉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僻”讀pì,不要讀bì。“績”讀jì,不讀jī。

(三)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基礎、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退學、發憤、努力、瞧不起、實驗、需要、耐心、鑽研。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發憤:下決心,努力。課文是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裏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鑽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課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五)讀書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寫了童第周的哪兩件事,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刻苦鑽研,做出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的成績。

(六)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練習

(一)讀書。

(二)讀詞語。

(三)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

二、學習新課

(一)指名六人讀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後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講童第周家裏很窮,小時候沒有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

第2自然段,講童第週上中學晚,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

第3自然段,講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4自然段,講童第周受親友資助出國留學,在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下決心要爲中國人爭氣。

第5自然段,講童第周刻苦鑽研,做成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功的實驗。

第6自然段,講童第周實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爲中國人爭了氣。

(二)從課文中找到童第周兩次“一定要爭氣”的句子讀一讀,帶着童第周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爭氣的問題繼續學習。

(三)學習1~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①讀,②知道有幾句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這段與下面內容的關係。

2、學習第2自然段。①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童第周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②找出帶有“才”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才”字的意思。③讀句子回答問題。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讀一個學期。“再三”是什麼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態度非常懇切。)“再三請求”說明了什麼?(渴望學習。)

3、學習第3自然段。①第二學期童第周是怎麼做的?(發憤學習。)②“發憤”的意思是什麼?(是振作精神,努力學習。)③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一是他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牀,在學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二是他夜裏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把路燈關了,就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講童第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發憤學習。)④經過半年的努力,結果怎樣?(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還考了100分。)⑤爲什麼在半年之內童第周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學習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讀,體會意思。(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導朗讀。

4、總結學習1~3自然段的學習思路,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是誰爭氣—→他爲什麼要爭氣—→他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體會“一定要爭氣”句子的含義。

(四)學習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爲什麼要爭氣—→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的思路學習4~6自然段。(讓學生自學。)

2、討論發言。

3、讀句子回答問題: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麼?(勇於實踐,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個“一定要爭氣”。這裏所講的“一定要爭氣”指的是爲誰爭氣?(爲中國人爭氣。)

(五)課文中兩次寫到“一定要爭氣”有什麼不同?(第二個“爭氣”比第一個更可貴,這是爲中國人爭氣,這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

(六)課文中幾次寫到窮?(兩次、家窮、國窮)“窮”和“爭氣”有關係嗎?(人窮志不窮,把壓力變成動力。)

(七)讀書。

三、總結

(一)看板書總結課文內容。

(二)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麼啓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複習

(一)檢查讀書。

(二)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記憶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筆橫比第一筆橫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寫成“”。

(三)“試”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在斜鉤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結構,“灬”在“隹”的下面。

(五)區分“憤”、“奮”的字義。

(六)區分“需”、“須”的字義。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後作業

(一)指導造句:

耐心——

鑽研——

(二)聽寫詞語。

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收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給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核。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爲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作者與妹妹第二次飼養螞蟻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爲可貴”這句話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記得上節課那對養螞蟻的小兄妹吧!他們找來玻璃瓶飼養了15只螞蟻。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誰記得原因?

板書:“旋緊死”

2、後來兄妹倆決定爲螞蟻再做一個新居。爲什麼螞蟻已經死過一次了,他們還要再次養螞蟻呢?

(預設)因爲他們喜歡螞蟻,沒想到玻璃瓶裏沒有空氣,螞蟻會被悶死了。而且他們認爲所有的動物都能養大,就想把螞蟻養得比蟋蟀和蟈蟈還要大,第一次失敗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這樣。他們懷着對螞蟻無比的喜愛和美好的期待,決定爲螞蟻再造一個新居。這節課,讓我們走到兄妹倆身邊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二、精心研讀理解感悟

1、請大家翻開書70頁,默讀課文的五、六自然段,這次給螞蟻做新居,兄妹倆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畫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這一次給螞蟻做新居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說說。

3、(預設)●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並讀句子:我找來一隻火柴盒子,準備爲螞蟻們做一個新居。怕它們再悶死,我命令妹妹用大頭針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來透氣。)第一次螞蟻就是因爲不透氣被悶死了,他們想火柴盒上紮了小洞眼,螞蟻們就能透氣了。我從“怕它們再悶死”體會到作者很喜歡螞蟻,不想它們被悶死。

b對!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愛小螞蟻,就不能讓它們悶死。(板書:扎)誰願意來讀讀這句!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一個細心的小男孩。

c還有誰想說說? (我從命令這個詞中感受到哥哥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一定要讓螞蟻們透氣。)都命令妹妹了,可見這是件大事。經過第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悶死的事件重演呢!誰來讀讀哥哥的決心!師評:你的朗讀使我相信螞蟻們決不會再悶死了。

嚴實的火柴盒紮上小針眼立刻變成了一個既透氣又通風新家,這對兄妹真行!男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d從扎小洞眼我們體會出小兄妹對螞蟻們的關心呵護,誰再接着說。

4、(預設)●剪碎稻草

a(讀課文中的句子:當時已是深秋,天氣有些冷,於是妹妹又有新的擔憂:“火柴盒裏很冷,小螞蟻要凍死的!”對,想辦法吧。在妹妹的眼裏,我這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是無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後裝到火柴盒裏,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妹妹新的擔憂中體會到妹妹又怕螞蟻們凍死,很着急!

b她不願螞蟻們凍死,誰讀讀這句。

師評:我彷彿看到了妹妹擔憂的表情,真可憐呀!這麼冷的天氣,螞蟻們怎麼過啊!誰再來讀讀妹妹擔憂的句子。

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對螞蟻的關心。女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c你可以看圖也可以結合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你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生1:讀“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後裝到火柴盒裏,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作者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覺得兄妹倆很愛螞蟻,他們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來給螞蟻取暖,簡直就把小螞蟻當親人了。

生2:我從“螞蟻客人”中的“客人”這個詞體會到兄妹倆把螞蟻當朋友。

師評:是呀,既是親人又是朋友,多純真可貴的感情啊!

生2:我從圖上看到兄妹倆邊剪碎稻草臉上還有微笑,我想他們爲螞蟻忙碌的時候很快樂,可能還在說:“有了這些,小螞蟻再也不會怕冷了”。

你就把這份快樂讀出來吧!還有誰要說?

生3:我從無所不能、果然這兩個詞體會到哥哥很會想辦法,鋪上稻草小螞蟻不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嗎。

師:你感受到了他們的真心。

生4:我從圖上看到他們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擺放得很整齊,覺得兄妹倆太愛螞蟻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險啊!可他們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着螞蟻。從那些整齊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們多麼用心地擺放啊,生怕螞蟻們住得不舒服。這對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書:剪碎)有了希望還有什麼是不能戰勝的呢?我也被這對小兄妹感動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師:讓我們感受着小兄妹的`純真與善良,朗讀這個部分吧!(齊讀)

c這個新居又透氣又暖和,兄妹倆並沒有滿足,他們還想了什麼?做了什麼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來……會喜歡這個新家的。)我從放餅乾屑感受到他們想得很周到,怕螞蟻餓着了。

師:(板書:放)誰能讀出這種細心。的確是把螞蟻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啊!難怪他們自信地以爲,一起讀:螞蟻們會喜歡這個新家。

d是呀!兩個小寶貝相信這樣一個透氣、溫暖並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螞蟻們一定會喜歡的。(師加動作深情朗讀:遺憾的是……)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說說。

全班交流 指導朗讀:

e(預設)

生1:讀句子:“遺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可以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來聽,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可以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這些窸窸窣窣的聲音極其輕微,必須在夜深人靜時聽,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我覺得他們很關注小螞蟻,等到夜深人靜時聽螞蟻們的動靜,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聽聽它們是否過得好。

生2:我覺得這句中的“貼”“極其輕微”都說明螞蟻們的聲音很小很小,幾乎聽不見,但兄妹倆因爲太想知道螞蟻們的情況就貼着聽,平心靜氣地聽。可見他們是真的愛小螞蟻,生怕有閃失。

師:你的體會很有深度,能讀出來嗎?還有誰也能像她這樣讀?

生4:我從“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彷彿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羣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個句子中感覺到兄妹倆非常天真可愛,他們對螞蟻們有着美好的期待。

g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讀這個部分吧!

師生:合作朗讀。 (師引讀: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

h師:兄妹倆想啊:小螞蟻,你們快快長大吧。(CAI: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彷彿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羣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些是兄妹倆的美好願望。(課件)下面請大家以“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我彷彿已看見”開頭說說你對可愛的小螞蟻美好的願望吧!

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價(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打三個點,指兩名學生說)

I同學們,你們所描述的美好願望正是句子中省略號所想表達的呀!

4、學習第7自然段

a同學們,(指板書)兄妹倆用心地扎着小洞眼、認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餅乾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心和努力,他們認爲小螞蟻定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成長,可結果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

b爲什麼呀!如此一個充滿愛的新家,書上用的什麼詞?(安樂窩)c螞蟻們幹嘛逃得無影無蹤呢?

d角色轉換:如果你們就是這安樂窩中的小螞蟻,來,傾訴你們的心聲!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氣,但空間小。(評價:原來你喜歡大自然的廣闊、自由。)

B、有稻草碎,雖然溫暖但不自由。(評價:你的家不是這樣的,你不喜歡被關起來,渴望自由,渴望快樂)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勞動換來的。(評價:你願意無拘無束地和大夥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勞換來食物啊!)

D、你們的飼養就是囚禁呀!(評價:原來螞蟻的感受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E令人欣慰的是螞蟻們的吶喊小作者聽到了,誰來讀讀。

(CAI:我也終於明白,螞蟻們是不願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牆角、路邊和野地裏辛辛苦苦地忙碌搏鬥,也不願意在人們爲它們設置的安樂窩裏享福。) (指名讀)

f對,小螞蟻不願被關着,它們嚮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組的同學讀讀?

g是呀!螞蟻們願意忙碌、奮鬥,他們渴望自由。三四組的同學在來讀讀。經歷了兩次養蟻的失敗,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課件:(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爲可貴。)大聲地讀出來吧!

小結: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麼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愛”就是“囚禁”啊!

5、鞏固收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a作者曾經這樣認爲:

(CAI: 童年時曾經認爲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而且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從小養到大,就像人一樣,搖籃裏不滿一尺長的小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結尾,作者卻悟出了:

(CAI:我也終於明白,螞蟻們是不願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牆角、路邊和野地裏辛辛苦苦地忙碌搏鬥,也不願意在人們爲它們設置的安樂窩裏享福。)

請同學們認真地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b對,第一個句子是作者童年時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想法,以爲螞蟻可以由人來飼養。第二句則是作者經歷了兩次“養蟻”結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螞蟻們不願被關起來由人來飼養,像這樣以第一句開頭以第二句爲結尾,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三、總結全文 昇華情感

1、同學們,兄妹倆第一次因好奇飼養螞蟻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顧螞蟻,結果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你們是否明白課題爲什麼是“囚蟻”而不是“養蟻”嗎?(因爲他們開始認爲喜歡螞蟻就把螞蟻關起來養,而後來卻發現螞蟻們不願意被關起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這樣關着不是“養蟻”而是“囚蟻”。)

2、是呀!作者以自己認爲的方式飼養螞蟻,以爲它們會喜歡,但小螞蟻們卻“毫不領情”,因爲這樣精心的“養”對於它們來說意味着無情的“囚”。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懷,真心尊重吧!

四、作業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本文作者趙麗宏的另外幾篇記敘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課件),相信大家讀後一定會有所啓發,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這般有趣的經歷,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11.囚蟻

關愛? 囚禁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爲可貴

六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品味,瞭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感悟文字背後蘊涵的感情。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生詞,讀通句子,讀熟課文,理解生字、生詞,難懂的句子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1、現在雖是初春,可冬天剛剛離去,老師相信大家對漫天飛舞的冬雪,一定不陌生,記憶中,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學生自由說)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一種事物留給人們印象卻不盡相同。雪在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爲我們營造的《雪》世界吧!

二、會學習的孩子,一定記住了在上節課捕捉到的很美很特別的詞語,還會讀嗎?

出示:滋潤美豔如粉、如沙

磬口的臘梅決不粘連

目光灼灼蓬勃地奮飛

消釋、褪盡旋轉、升騰

指名讀,當一生豎着讀時,問:你讀的方式不同,是豎着排列的詞連起來讀,爲什麼這樣讀?(複習課文內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請大家再讀讀這些詞,兩幅不同的雪景圖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生自由說)

美豔的東西一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讓我們首先走進那個美麗的江南的雪世界裏,去感受它的獨特的景緻吧!

三、學習1—3自然段。

1、先讀讀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明“江南的雪”的特點。(板書:滋潤美豔)

2、“滋潤美豔”怎麼理解?從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呢?

相機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3、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色彩的詞上,閉上眼,放飛想象,你的腦海裏會浮現出什麼樣子的畫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廣闊的雪野上,那裹滿白雪的山茶樹上你看到了,在那白雪覆蓋的梅花枝頭,你看到了,在那白雪皚皚的臘梅叢中,你還看到了,近處,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白雪映襯着山茶熱情的血紅,深黃的磬口臘梅呼應着一片雪白,你會說江南的雪真是(生說)。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雜草不是枯黃的,卻是——(冷綠),綠色讓你想到了什麼?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綠讓你能觸摸到什麼信息呢?

5、透過這些雪中的花兒、冷綠的雜草讓我們觸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豔與生機,你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蘊含的生機呢?

生說,相機出示句子: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6、你是怎麼體會到的?———抓住“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

說得好,一個“鬧”字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蜜蜂”怎麼會在這江南的冬季裏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現了這種景嗎?抓住“彷彿”,爲什麼作者會有這樣奇特的想象呢?

7、這是“實寫”與“虛寫”相結合的表現方法,作者由爛漫的冬花,自然聯想到春天特有的動物蜂蝶忙碌的情景,從側面襯托了花的明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機。雖不是春天,可是我們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書:蘊含生機)

你能把這種春的氣息傳遞給大家嗎?讀讀看。

8、還有哪句話,展示了江南的雪的生機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抓住“隱約”、“處子的皮膚”,感受雪的滋潤與生機。)

請問對“隱約”一詞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師:是啊,青春的消息雖不明顯,但我們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動着的鮮活的生命。

師:“處子的皮膚”有什麼特點?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師:對,應該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還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應該還有健康的特點。

9、此時此刻,我不僅想起了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想真實地置身於這江南的雪野中嗎?擦亮你的眼睛,調動你的情緒讓我們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圖片)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動人的聲音美美地讀一讀吧!————師生合作讀第一自然段(師讀暖國的雨…,生接讀江南的雪…)

10、魯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鄉浙江紹興度過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魯迅,爲了振興中華,不得不漂泊在遙遠寒冷的異鄉北京,在這樣的一個雪天,魯迅先生想起了故鄉的雪、兒時的雪,他還會很自然地想起什麼呢?在這樣的雪天,孩子們最愛做什麼?

11、默讀2—3自然段感受一下: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堆雪人的喜愛呢?用你喜歡的符號圈出來,與同桌交流一下吧!

學生交流————抓住表現動作的詞語來體會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羅漢,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潤美豔”的特點,文中哪裏能看出?(很潔白、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還在雪中做過哪些趣事呢?(生說)你的心情怎樣?

14、可當遇上連日的晴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雪人消釋不見了,你心情會怎樣?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豔的,但也是——(生說)

美好的東西因爲短暫才變得永恆,令人嚮往,令人追求,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魯迅藉着對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達內心怎樣的情懷呢?(美好的追求)

三、學習第4段。

回到眼前,此時的魯迅正置身於朔風凜冽的異鄉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麼樣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

1、放聲讀讀第4段,讀到那充滿靈性的句子旁寫下你內心的感受吧!

2、交流感受:

(1)朔方的雪是獨立的`。

出示句子: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粉”和“沙”有着什麼特點?

②“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抓住“撒”來感受。(板書:獨立)

什麼原因雪會有這樣的特點呢?(天氣乾燥且寒冷)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北方的環境,會是怎樣的?(環境惡劣)

還有哪個詞也能讓我們產生這樣的聯想?(旋風)

(2)朔方的雪是奮鬥的。

旋風是大風嗎?感受過這種風中,在這麼狂躁這麼殘暴旋風中,萬事萬物會有怎樣的表現?說說它們的不同,這幾個詞,讓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朔方冬天呢?朔方的雪在這凜冽的天宇下有着怎樣的表現呢?

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①——“蓬勃地奮飛”、“燦燦地生光”,不是亂飛,而是“奮飛”,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奮飛)

②——“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冰冷的大霧中卻包藏着熊熊燃燒的火焰,這個比喻又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③——旋風愈來愈猛,愈來愈烈,凜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不僅在奮飛,還在———(生說:旋轉、升騰),不僅僅在雪野上,更旋轉升騰到了哪裏?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呀!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勢?(生說:磅礴、壯美等)請你用最飽滿的熱情讀出來!

讓我們一起感受朔方雪景那種震撼的氣勢吧:(出示PPT:朔方雪景圖片)

縱然晴天之下,日光之中,也消釋不了它,眼前的雪還是脆弱的嗎?不是,是什麼的?

—————是勇敢地、是不屈的、是奮鬥的…

⑤讓我們循着魯迅的足跡回到當時那個年代——1925年,那會是個怎樣的年代呀!你會想到哪個詞來形容它——黑暗、殘酷。身處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面對冷酷的現實,魯迅看到這不屈的朔方的雪,他的內心在吶喊,他會說:————(板書:不屈的奮鬥)

激情朗讀:

廣闊的雪野中,那朔方的雪,不就是一位不屈不撓的鬥士嗎?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凜冽的天宇下,那朔方的雪,不就是千千萬萬個勇敢抗爭的鬥士嗎?縱有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⑥今天,我們循着魯迅的筆香,遊賞了江南、朔方的兩幅雪景圖,江南的優美、朔北的壯麗,然而作者魯迅更欣賞哪裏的雪呢?(學生試說)

師提示:在文中由江南的雪寫到了朔方的雪時,作者用了哪個詞?(但是)它一般與誰聯用(雖然)那麼你能說說嗎?

雖然江南的雪,但是朔方的雪。

魯迅是一位勇敢的鬥士,敢於與黑暗的社會不屈地抗爭,不正是因爲他善於從眼前的一景一物中汲取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去與黑暗戰鬥嗎?這也將給我們以啓迪。

四、總結寫法:

1、欣賞魯迅筆下“江南雪景”、“朔方雪景”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後,對於雪的印象一定會更加清晰起來,作爲一名文學巨匠,我們又從魯迅這篇《雪》中的文章中,學習到哪些獨特的寫作手法呢?

(交流:對比,擬人,實寫+想象)

2、書是我們精神的食糧,愛思考的你一定有收穫。這奮飛的雪又帶給你怎樣的人生啓迪呢?

五、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走近魯迅——蒐集魯迅的作品讀一讀。

23雪

江南的雪滋潤美豔蘊含生機

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師的話和達·芬奇學畫態度轉變之間的聯繫,明白刻苦練功的道理。

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取消獨立識字的環節,把閱讀作爲識字的重要途徑,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提早發展語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讀課文,識記字音。第二步,逐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刻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點,綜合訓練,識記字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識記生字字音。

1、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課文講了誰學畫雞蛋?爲什麼要畫雞蛋?結果怎樣?

2、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把課題和課文內容聯繫起來。

(1)自由練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並記住字音。

(2)檢查朗讀和字音掌握情況。

先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識記字音,然後讓學生離開課文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讀全文。思考:《畫雞蛋》講的是誰學畫雞蛋的事?他是個什麼人?

讀後回答:《畫雞蛋》講的是達·芬奇學畫雞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畫家。

教師簡介達·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畫家。他一生都研究繪畫,他的畫有的已成爲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他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練習繪畫分不開的。有許多苦練繪畫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畫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學習第1自然段。

在教師介紹的基礎上讀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著名”要讀重音,以突出達·芬奇是個什麼樣的畫家。

三、默讀2、3自然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蛋時態度怎樣?聽了老師的話態度有什麼變化?爲什麼他的態度變了?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1自然段。

達·芬奇是什麼時候的人?哪個國家的人?是幹什麼的?

二、講讀2—4自然段。瞭解達·芬奇學畫雞蛋的表現和結果,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導言:達·芬奇成爲著名的畫家,是他刻苦練習繪畫的結果。我們繼續學課文,從他學畫雞蛋的故事中瞭解他是怎樣按照老師的要求苦練繪畫本領的。

1、讀第2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時,態度怎樣?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

讀後討論回答:

(1)老師是怎樣讓他畫雞蛋的?(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

(2)達·芬奇的態度怎樣?(不耐煩)

(3)他爲什麼不耐煩呢?

先引導學生聯繫老師讓他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回答。瞭解因爲畫得多了他不耐煩了。

再引導學生聯繫達·芬奇的話想。“天天”是說達·芬奇認爲畫雞蛋時間長了。“太簡單”是說達·芬奇認爲畫雞蛋容易,用不着這麼練。所以就不耐煩了。

然後指導學生朗讀,讀時強調“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天天”、“太簡單”等詞語,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達·芬奇的態度對嗎?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看圖上老師的表情,體會老師說話時嚴肅的語氣,用嚴肅的語氣讀老師的話,再理解老師說的4句話。

第1句話告訴了達·芬奇什麼?(達·芬奇以爲畫雞蛋容易,是錯的。“容易”在這裏是說畫雞蛋簡單,很好畫的意思)

第2、3句話,老師告訴達·芬奇畫雞蛋很不容易。爲什麼說不容易呢?(“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是第1個原因。意思是說雞蛋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一千個雞蛋中每個跟每個都有差別。“每個雞蛋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是第2個原因。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雞蛋,自己去發現不同,從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話,老師讓達·芬奇反覆畫雞蛋的目的是什麼?(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訓練眼力是爲了什麼?(是爲了觀察事物準確,畫得像。“眼力”指觀察能力。“觀察準確”是說看的一點不差)訓練繪畫技巧是爲了什麼?(是爲了畫得熟練。這樣就會畫得快)

再讀老師說的4句話。體會老師是怎樣嚴肅地給達·芬奇講道理的。

2、讀第3段,思考: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懂得了畫雞蛋的重要性,畫雞蛋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1)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畫雞蛋的?畫出一個詞語。(用心畫)

(2)從哪兒看出他是用心畫雞蛋的?從“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可以看出達·芬奇耐心反覆練習畫雞蛋,非常用心。

(3)指導朗讀,帶點的詞語要重讀,突出達·芬奇是怎樣畫雞蛋的。

3、讀第4段,思考:達·芬奇用心畫雞蛋結果怎樣?

(1)“無論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是什麼意思?(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沒有畫得不快不像的)讀一讀,讀出讚美的語氣。

(2)達·芬奇爲什麼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呢?他反覆練習畫雞蛋,掌握了繪畫技巧,畫得熟練了,所以就快;通過訓練眼力,他看得準確了,所以畫得就像)

4、達·芬奇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所以成爲著名的畫家。你向達·芬奇學習什麼?要想畫出好畫,寫出好字,學會唱歌,寫好作文,應該怎麼辦?(學習達·芬奇苦練繪畫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領就要從小刻苦練習)

三、綜合練習,識記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應該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練習說一說。

2、教師指導分析字形。

(1)哪幾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樣記?

始:把“擡”字的“扌”換成“女”。

練:左邊是“糹”,注意右邊的第3筆不要寫成“東”。

技:與“枝”形近,左邊的部首不同。

準:和“誰”形近,右邊的部首不同。

確:左邊是“石”,右邊是新學的“角”字。

(2)上下結構的字有哪幾個?怎樣記?

角:上邊是?,下邊是“用”。

易:上邊是“日”不是“目”,下邊是“勿”。

(3)半包圍結構的字有“度”,怎樣記住它呢?

度:外面是“廣”,裏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邊是“又”。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頭。

4、完成課後第2題。

六年級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準備: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黑格爾的話: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

——黑格爾

2.中華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你知道哪些劇種呢?下面我們來聽幾段戲曲,看看你能不能說出他們分別是什麼劇種?(課件播放,學生猜一猜他們分別是什麼劇種。)

3.你能說說戲曲表演有些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4.今天老師要帶你們瞭解的這個劇種啊,有着600多年的歷史,比國粹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爲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戲(板書課題,齊讀),跟其他劇種相比,藏戲有着怎樣的表演特色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5.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我們先來讀讀學習提示,想一想這段話告訴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戲?(根據回答板書:形成、特色)

二、讀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3.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20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4.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麼?

5.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着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瞭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瞭解藏戲的特點

1.指名讀前三自然段。

2.這三個都是什麼句?回憶一下反問句的作用,那麼作者連用三個排比式的反問句,想強調什麼?又想表達強烈的什麼感情呢?再讀讀句子,看誰能讀出

問號背後的東西?

(強調藏戲的特點,表達強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這三個句子。

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瞭解藏戲的特點

1.課文哪幾段具體描寫了這三個特點?

2.默讀8—20小節,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瞭解到了什麼。

3.說一說顏色象徵了什麼,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體會藏戲的面具不但每一種顏色都有它的象徵意義,顏色和形狀還非常地誇張。對角色的什麼特徵作了誇張。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麼獨特的現象啊,難怪作者一開始就這麼讚歎——齊讀課文第1句。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臺的藏戲簡陋到什麼程度?從那裏體會到?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爲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臺與華麗的燈光做背景的其他戲曲比起來,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爲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爲伴奏,在觀衆團團圍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戲顯得多麼質樸、多麼大氣、多麼豪邁啊!齊讀17、18小節。難怪作者會這麼讚歎—齊讀課文第二句話。

5.自由讀19、20小節,你還了解到藏戲的什麼特點?

6.沒有舞臺,席地而唱,演出時戴着面具,一部戲一唱就是三五天,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麼獨特、多麼稀有啊,難怪作者開篇就用了三個排比反問句來表達心中強烈的讚歎和自豪之情(齊讀1—3小節)

四、瞭解藏戲的形成

這麼獨具特色的藏戲是怎麼形成的呢?這裏面還有一個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呢,(板書:傳說)請大家自由讀讀4—7小節。

六年級語文教案6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確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纔會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這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知識的來源。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就嘗試着從以下兩方面來促進學生個性化表達的自主性,效果還不錯。

一、激:激發閱讀興趣,使之樂於閱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課一開始,我便以興奮的口氣說:“小朋友,去年的十月份,咱們中國有一件舉國歡慶的大喜事,是什麼呀?”孩子們小手如林:“‘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又成功返回了!”“對,那你們想知道飛船在太空中遇到了誰,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嗎?”“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我叫‘神舟號’》。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讀課題。”學生的朗讀個性飛揚,精彩紛呈。有的說:“飛船成功發射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啊,所以要用特別高興的語氣來讀。”有的說:“這可是好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們中國卻做到了,我覺得特別自豪,所以要用自豪的語氣來讀。”還有的說:“我覺得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很高了,我對中國很有信心,所以要用自信的語氣來讀。”……

誠然,如果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以積極飽滿的教學情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聞爲引子,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的話,那麼,學生將會有更自主的`個性化表達。

二、放:放手自主閱讀,使之思維發散。

陶行知先生這樣說過: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口,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我嘗試着讓這些剛從幼兒園進來不久的小朋友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於是便出現瞭如下對話。師:“讀了課文,小朋友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生甲:“太空是指哪裏?”生乙:“嫦娥姐姐是誰?”生丙:“什麼叫‘散步’?”生丁:“科學家爲什麼要派飛船弟弟去做試驗?”……可以說,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被孩子們自己解決了。有的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解決了關於“嫦娥”的問題;有的講了關於宇宙太空的故事解決了“飛船”的問題;有的上來做了一個小表演解決了什麼叫“散步”的問題……儘管孩子們的表達內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他們的獨特感受,聽來令人動容。

確實,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個性化的所思所感,應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並創造機會,讓他們自主表達、展現自我!

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啓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啓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啓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爲主,對於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註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啓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爲了表達什麼?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爲什麼難忘啓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啓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啓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麼?(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鬆)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麼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繫自己,談談啓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並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啓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啓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六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羣孩子,他們因爲先天的或後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爲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爲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裏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複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爲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硃紅色校門和裏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裏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繫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裏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裏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裏。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製的,裏面裝着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指引着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繫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於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爲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佈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爲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薰陶。)

師:帶着對他們的崇敬讚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着,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裏。”

“長廊”指什麼?學校。板書:學校

爲什麼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爲“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於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裏,而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麼,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麼?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麼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蹟……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併爲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佈置作業

1.複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後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六年級語文教案9

設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計力求體現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閒來一瞥發現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爲和行爲中透出的只有孩童纔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麼有趣的詩句啊!你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讀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覆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彙報自學結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着全詩,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着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預設:閒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閒的,他纔會有心關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後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六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啓心靈之智,示行爲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鏈接內容爲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引路——鏈接拓展”式閱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着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爲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閱讀本次鏈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啓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說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爲。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啓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啓示。

六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補白練習,瞭解雖然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生活窮苦,但是主人公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鄰居的善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課文《跳水》,大家是否記得它的作者是誰?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另一篇文章《窮人》。

2、板書課題,齊讀。課文寫的是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發生在窮苦勞動人民身上的一件事情。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瞭解窮人的生活。

(1)既然課題是《窮人》,那麼,我們先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窮人的生活的。請大家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從課文中劃出說明生活窮的句子。

(2)以輪讀的形式交流。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桑娜一家生活很窮苦。漁夫( )出去打魚;桑娜( )地幹活,可是還只能( )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 )冬夏( )光着腳跑來跑去;他們吃的是( )麪包,菜( )魚。

(4)雖然課文中沒有出現一個窮字,但是桑娜一家的生活真是( )。請你能不能突出窮字,讀讀課題。

2、細讀課文,瞭解桑娜的善良。

(1)雖然,桑娜一家生活只能勉強維持,但是,當桑娜發現鄰居西蒙病死了,馬上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家。(板書:抱)

(2)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回到家裏,她的心情猶如洶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讓我們讀讀她的心理活動。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輕聲讀,想想你從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中讀出她的幾種感受?(擔心,害怕,堅決)指名讀。

(4)讀了桑娜的這段心理活動,大家有沒有覺得她的想法不連貫,內容有跳躍呢?那麼讓我們用文字代替這幾個省略號,把她的'這段話補充完整吧!

(5)同桌商量,全班交流。

(6)請一位學生把這段補白後的內容說完整。

(7)再讀這段心理活動,讀出感情。

(8)課文中寫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現在你知道她爲什麼這樣做嗎?

3、學習1127節,感受漁夫的善良。

(1)桑娜是善良的,她寧願自己受苦,也要關心別人,那麼漁夫呢?同桌以直接對話的形式,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

(2)說說最能說明漁夫善良的一個字。(板書:熬)

(3)如果把這個熬字去掉行嗎?

完成練習,寫一寫:此時漁夫已經想到:抱回西蒙的孩子,自己將( );桑娜將( );自己的五個孩子將( )。

因爲想到了這些,所以,他用了熬這個字。但是,儘管這樣,他還是要把西蒙的孩子接回來。看得出,他和桑娜一樣,都很

三、總結:

課文寫了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桑娜一家生活極度貧窮,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在我們讀者的心裏寫下了一個端正的人字。(板書:人)請你強調這個人字,再讀讀課題。

六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複述故事。

2、體會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內化語言。

3、感受蘇武歷盡艱險,持節不屈的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課文,體會蘇武的愛國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的寫作特點,即藉助環境的渲染烘托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入

天我們進入《蘇武牧羊》的學習,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你查找的關於蘇武的資料和信息。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排除讀音障礙;

2、理解難度詞語;

3、讀準音詞,再讀全篇。

4、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5、整體朗讀全詩

三、品讀感悟

1、請大家自讀課文,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蘇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艱難、生不如死等相關詞語)

2、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蘇武生活的窮困與愁苦,你對他的處境有怎樣的感受?

3、蘇武的哪些經歷讓你感到心酸?找出來並談一談你的體會。相機引導“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見天氣已經寒冷,而又結冰,可見天氣(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我們學過《第一場雪》,文中提到,可見天氣(特別寒冷)。在這樣的天氣裏,就是錦帽貂裘,也難以抵抗寒風的侵襲呀,可是我們的蘇武,那個並沒有料知自己會被扣押的蘇武,他穿着什麼呀?難以禦寒的布衫,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九年,228個月,6935天,別說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酸。

4、這“難中難”僅僅是雪地與冰天,也就罷了,蘇武又隨時面臨着什麼的威脅?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餓了只能吞氈,這麼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熱水,對於蘇武來說,過分嗎?這麼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飯,過分嗎?悲,我們的蘇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幫助他禦寒?我們的蘇武,他只能吃難以下嚥入肚後難以的毛氈!這根本不能稱做食物的'東西,怎能幫助他禦寒?同學們,蘇武只是一個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塊沒有知覺的石頭,他的感覺並不遲鈍,這一切,怎能不讓我們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歷盡難中難,他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屈服了嗎?

師小節:這就是蘇武,一個怎樣的蘇武?

(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着……;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着……)

6、身處異鄉的蘇武,當聽到匈奴吹着的音樂,會想些什麼?

那是不能與母親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這十九年裏,沒人知道,蘇武的頭髮已如孃親一樣雪白。那是與妻子不能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儘管思親如此愁苦,但我們的蘇武卻任……(生接讀)

7、加上了一個“任”字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再加上一個任字,可見這時的情景,雖然蘇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到敬佩。

8、帶着心酸,懷着敬佩,讓我們伴着音樂,讀一讀全篇課文。

師小節: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四、延伸:

此時此刻,蘇武在你心目中是什麼形象?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麼精神?

課下請同學們閱讀《漢書·李廣蘇建傳》的蘇武牧羊原文及譯文。

板書設計

蘇武牧羊

窮苦堅貞不屈

(心酸)(敬佩)

六年級語文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母在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和感受課文中表現的父母對孩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父親和母親情緒、心境的變化的描寫,感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教學時間:2課時

二、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作業:

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註。

B.思考:這篇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C.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今天我們要走入第四單元的學習,課前同學們都已經初步瀏覽了本單元的課文,誰來說說,這幾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親情,走進愛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感受着父母給予我們默默無聞的愛,這是我們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會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課前大家蒐集了關於金翅雀的相關資料,誰來說說關於金翅雀你都瞭解了些什麼?(學生簡單交流)

二、檢查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相互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教師出示整理的生詞和容易讀錯的詞語,指名朗讀。

4.小組中輪讀課文,互相傾聽,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三、檢查預習第二項:

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文章內容。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默讀課文,找到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親、母親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相關語句,多讀幾遍,並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2.小組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結合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描寫人物心情的語句:

如在描寫父親爲孩子的安全擔憂的時候,文章運用了“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着,幾乎屏住了呼吸”;隨着兒子爬樹危險性的不斷升級,文章又運用了“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就這樣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接下來,擔憂的情緒更加嚴重, “聽到這裏,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完全忘記了兒子在什麼地方,似乎還在高高的樹巔,緊挨天際,完全忘記了他腳踏在地上,無須兩隻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樹枝”。

而孩子“仍在饒有興趣地說着”,說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

對照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變化,看看他們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你體會到了什麼?

對於文章中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師還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精讀最後一段,猜測故事情節。

讓學生再細緻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引發學生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麼呢?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父母不在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就打斷他呢?

四、回顧全文,聯繫生活談感受。

回顧整篇文章,說說你讀完此文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五、課堂詞句積累。

教師出示課後詞語,讓學生觀察,這類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戰戰兢兢 心驚肉跳 提心吊膽 忐忑不安

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氣和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詞語?積累在書上。

五、拓展閱讀

《悠悠寸草心》、《拐彎處的回頭》

瀏覽整個單元,意在讓學生對本單元文章有一整體感受。

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前提。這裏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以此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

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從而讓學生從父母心情的變化中感受到父母對孩子安全的擔憂,對孩子好奇心和愛心的呵護。

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

聯繫生活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化文章主題。

培養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相關主題文章的拓展,增加學生閱讀積累的同時,讓學生深刻感受父母之愛。

六年級語文教案14

一、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寫出了“窮”的特點。

老師可以爲大家提供兩種表達觀點的方式:

第一,默讀課文,找到能證明你觀點的關鍵詞語和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第二,朗讀課文,抓住最能證明你觀點的句段,展開想象,讀好這些句段。

二、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

(2)從“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3)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相機引導學生反覆讀描寫惡劣環境的句子,反覆品讀夫妻的對話。

四、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1、師:這些窮人,真的很窮嗎?老師一遍遍地讀着文章,分析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了他們的富有。(學生討論)

2、請大家再次讀課文,課文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的富有?

3、學生自由讀全文,尋找窮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反覆品味朗讀,感悟窮人的美好品質。

預設交流要點:

(1)家的整潔與溫馨。

(2)桑娜關心生病的女鄰居。

(3)夫妻不顧生活困難收養孤兒。

5、抓住課題,拓展昇華

作者用“窮人”做題目,你認爲有道理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窮人”做題目,還可以用什麼作題目。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爲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2、爲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瞭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評:這樣的導課設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以及作品特點,激發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3、抽生檢查讀書情況,並正音。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開火車朗讀課文,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爲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可以分爲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評: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窮人(物質上的貧窮)

1.窮人是什麼意思?(物質上的貧窮)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______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魚。

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______!

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___________垂下來。

母親的臨死的時候,拿______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_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評:課文以“窮人”爲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理解詞句,讓學生了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狀況。

四、抄寫生字詞

六年級語文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給短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

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裏的韻母有什麼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鈔(鈔票)板(木板)淘(淘氣)句(句子)

治(治療)幕(幕布)抄(抄寫)版(出版)陶(陶冶)

旬(上旬)冶(冶煉)愧(慚愧)昂(高昂)擔(挑擔)

漸(逐漸)沸(沸騰)灑(灑落)魂(靈魂)仰(敬仰)

坦(平坦)嶄(嶄新)佛(佛像)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於交待結果,“因爲”用於說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爲”,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後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後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③聯繫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麼也沒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⑤聽了陳毅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併,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後,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麼?(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麼?他是怎麼說的?

結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爲。“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誌。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表言論支援。

氣節: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爲什麼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爲什麼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瞭解事情的大概,接着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後反覆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爲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着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範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爲旁觀者,或是作爲與所寫事情有關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數量範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後寫。

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彙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過

1、以《苦柚》爲例談如何把事情經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彙報。

四、彙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範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八、作後講評

(其中指導、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